Wednesday, February 13, 2019

《九陰真經》和《獨孤九劍》


《九陰真經》靈感或源自獨孤九劍,黃裳和獨孤求敗或許有過一戰


在金庸的武俠世界中,論《九陰真經》的武學地位和江湖名氣,相信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然而,這兩種武功的創始人黃裳和獨孤求敗,究竟出生在那個年代,有何交集,我們無法從小說中直接找到答案。
那麼,根據金庸小說中他人的口述和其他線索,一起先來探究一下黃裳和獨孤求敗可能出現的時代,然後抽死剝繭,看看他倆是否有可能交手過。
根據小說中周伯通的描述,黃裳在宋徽宗政和年間受命刻印《萬壽道藏》,書成後被皇帝任命征伐明教。《萬壽道藏》長達五千多卷,刻印需時,而政和年號只維持了八年(公元1111年至1118年),因此,書成時應該是政和末年或以後。宋徽宗在靖康之難前一年,即紀元1126年傳位與宋欽宗,由此推測黃裳征伐明教大約在1120年至1125年之間。


在《神鵰俠侶》中,楊過大概在1259年擊斃蒙哥,他在見到獨孤求敗的冢墓時間應該是在17年前,也就是公元1242年,楊過推想「他至少是六七十年之前的人物」。由此推測,獨孤求敗可能在公元1170年的時候過世。


那麼,這就很明顯了,如果在倒推50年前,也就是1120年左右,獨孤求敗應當是20多歲的青壯年時期,他跟黃裳應該是同個時期的江湖人物。
如此優秀的兩個武學天才竟然是是在同一個時代,那麼,他們難道沒有見過面?難道沒有交過手?這個貌似不太可能,於是我們再大膽猜測,這兩個人很有可能是有過交手的,只不過並不在雙方最鼎盛的時期交過手。


看過小說的朋友都清楚,黃裳屬於無師自通,他是在刻印《萬壽道藏》悟出內功的,後來他征討明教,竟然殺了數個明教高手,可謂小試牛刀名震四海,可惜卻引來了名門大派的圍攻,後寡不敵眾,逃走隱藏起來。


看到這就有了疑問,按理說,真正的頂級高手,雖是以寡敵眾,若對手中並無同級的高手,也是可以自保的,為何要逃走?比如,張無忌在光明、蕭峰在聚賢莊等以一敵眾的狀態下,並未出現狼狽逃竄的情況。因此,我們大膽推測,在這些圍攻的人中,必定有一位不弱於黃裳的頂級高手,他就是在20歲之前便成名的「獨孤求敗」了。


因此,他倆唯一一次比武,很可能就是在那一場名門大派圍攻黃裳的戰鬥中。而且,這場比武成為了這兩位武學生涯的重大轉折點,為研創出成熟版的《九陰真經》和《獨孤九劍》啟發了靈感,為他們最終成為一代武學宗師奠定了基礎。
小說中的《九陰真經》是上冊主要是內功秘籍,這跟黃裳由文入武,其武學以內功為主的特點是相符的,但是後來卻出現了「九陰白骨抓」、「摧心掌」等無需依靠內功就能速成的招式,這是不是很奇怪?


再來看《獨孤九劍》中的前八劍都是以劍招取勝,在笑傲江湖中,令狐沖很快學會了前八劍,但到了第九劍「破氣式」主要是練內功,風清揚只是傳以口訣和修習方法,令狐沖和風清揚都沒練成,只有楊過練成。因此,這最後一式應該是獨孤求敗後來悟出來並補充完善的。


那麼,九陰真經上下冊和獨孤九劍的前八劍和最後一劍為何會有如此絕大差別,或者說這倆人前期和後期所創的武功區別這麼大?
這只能說明,他們兩人曾交手,但是難分勝負,作為武學天才,他們在比武中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後來刻苦修煉,完成了武學上的創新和升華!


這也合理解釋了,為啥黃裳在名門大派圍攻下,後來躲藏起來。因為黃裳憑藉深厚的內功僅僅只能跟練成「前八劍」的獨孤求敗打成平手,並不能取勝。那些所謂的正派弟子報仇心切,一擁而上的話,黃裳既要對抗獨孤求敗精妙的劍招,又要應付圍攻,實在是無力應對。
黃裳敗逃後苦練破敵武功,終於研創出以招式取勝的速成武功九陰白骨爪和摧心掌等,誕生了終極版本的《九陰真經》;而獨孤求敗也通過比武認識到自己劍法雖高,然內力不足是短板,便以霸道之法創出了第九劍「破氣式」,這麼一來,終極版的「獨孤九劍」也破土而出了。


在神鵰俠侶中,楊過看到獨孤求敗的遺言中提到「三十歲前,誤傷義士」,如果推測不錯的話,這個「義士」應該就就是黃裳。後來,獨孤求敗得知黃裳其實並非武林中人,後悔悲憤之餘就把紫薇軟劍棄於深谷,改用重劍了


等到獨孤求敗練成第九劍,他應該是40歲以後了,但是他以為黃裳已死,天底下又無人能夠與之匹敵,因此「劍魔」最後便埋劍深谷,歸隱終老。
而等到黃裳練成九陰真經,重出江湖時,獨孤求敗已經歸隱,他無從找到獨孤求敗,也誤以為已經過世。想要找當年報仇的人,一個個或是過世,或是老去,他也沒有了報仇的執着,於是他把自己苦心多年練成的武學寫成了《九陰真經》流傳後世,最後這本武學典籍也搞得江湖上腥風血雨。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