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February 22, 2019

宋代張即之行楷《汪氏報本庵記》

宋代張即之行楷《汪氏報本庵記》


張即之《汪氏報本庵記》
張即之《汪氏報本庵記卷》,行書,紙本墨跡。縱29.3厘米,橫91.4厘米。小字行書38行,凡688字。遼寧省博物館藏。帖後有文徵明跋、項元汁題記。卷前後又有項氏諸印和卞永譽式古堂印,清乾隆、嘉慶、宣統三朝印璽。文微明云:「按《皇宋書錄》,即之,安國之後,甚能傳其家學。……其書師顏魯公、嘗為高宗所稱。即之稍變而刻急,遂成名家。」
《汪氏報本庵記》一文原為樓鑰所撰,汪氏是樓的外祖家,不知道與張即之有無瓜葛,要錄寫這篇文章。書後的「淳熙十二年(公元1252年)三月二日」款,原應在文內,為後人挖移篇末。此卷小字行書,運筆流暢而勁健,比即之其它擘窠書《杜甫詩卷》要秀逸些,是張氏傳世墨跡中的佳作。乾隆時曾刻入《墨妙軒法帖》第四冊。
張即之(1186-1263),宋代書法家,字溫夫,號樗寮,歷陽(今安徽和縣)人,生於名門顯宦家庭,為參知政事張孝伯之子,愛國詞人張孝祥之侄,系中唐著名詩人張籍的八世孫。以父蔭銓中兩浙轉運使。舉進士。歷官監平江府糧科院、將作監薄、司農寺丞。特授太子太傅、直秘閣致仕。後知嘉興,以言罷。張即之書法深受唐人影響,初學歐陽詢、褚遂良和顏真卿,後轉師米芾,參以漢隸及晉唐經書,加上受禪宗哲學思想的影響,故形成一種獨特的書法藝術風格。並能「獨傳家學」,以張孝祥書為主調,而自成一家體系。這種體系是他在繼承古人前輩傳統技法的基礎上,汲取眾多營養而後大膽創新形成的。張即之擅長楷書和榜書,尤喜作擘窠大字。他博學多識,「性修潔,喜校書,經史皆手定善本。」 張即之書法稱雄一時,《宋史》本傳稱其「以能書聞天下」,「大字古雅遒勁,細書尤俊健不凡」。其下筆簡捷凝練,運筆堅實峻健,點畫顧盼生情,結字俊秀而骨力遒勁,使字字結體生動明快,清爽不落俗套。其所書《大字杜甫詩卷》前人評為「有長風破浪氣象」。女真族雖然遠在北方,與南宋政權處於敵對地位,但對於張即之的翰墨作品,卻不惜用重金購求。傳世作品有楷書《汪氏報本庵記》、《佛遺教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等。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