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bruary 24, 2019

鳩摩羅什與「三寸不爛之舌」

鳩摩羅什與「三寸不爛之舌」

新疆庫車克孜爾石窟前樹立的鳩摩羅什像,這裡是他的故鄉。
「伽藍」——意為僧院,即梵語「僧伽藍摩」的略稱,是佛寺的統稱。北魏時期的楊衒之曾以《洛陽伽藍記》為題,記錄了洛陽佛教的興盛。作為中國佛教另一大重鎮,西安,乃至整個陝西,同樣擁有著深厚的佛教文化。這裡寺院佛塔林立,八大宗派六個都在陝西。從古至今,大批的高僧大德活躍於此,也留下了不少軼聞佳話……
姑且也以「伽藍」為題,在一千多年之後,在第二十七屆世佛聯大會來臨之際,西部網將用一系列的稿件,將三秦大地悠久燦爛的佛教文化呈現給大家。
作者:敬澤昊
草堂寺位於西安以南50多公里的秦嶺圭峰北麓,始建於十六國時期,是中國最古老的寺廟之一,也是最早的官方譯經場所,並以瀰漫的煙霧而躋身長安八景之列。
草堂寺的興建源於一位「外國友人」——鳩摩羅什,他父親是天竺人,母親則是龜茲人,後來來到長安,後秦皇帝姚萇專門為他修建了這座寺廟。在這裡,他翻譯了《妙法蓮花經》、《阿彌陀佛經》等天竺經典,開創了八大宗派之一的三論宗,並最終圓寂於此。
每天背誦三萬多字的神童
鳩摩羅什出生在一個佛教家庭,家庭的薰陶加上異稟的天賦,讓他在七歲時,每天已經能背誦三萬二千字的經文,號稱「日誦千偈」。
後來他又「出國留學」,遍訪天竺各地名師大德,課業精進不少。初修小乘,後修大乘,二十來歲便已名揚西域,每次講經說法,西域諸王都雲集於座前。
而早在鳩摩羅什學這樣習大乘佛法的時候,他的母親便說他將來要肩負起向東方傳播佛法的重任,而這樣的預言沒過多久便成為了事實,只是整個過程異常的曲折艱辛。
鳩摩羅什圓寂後,葬於秦嶺腳下的草堂寺。
三個政權間的高僧爭奪戰
即使那個時代通訊遠不如如今發達,但鳩摩羅什的赫赫大名還是沿著絲綢之路傳到了長安,傳到了前秦君王符堅的耳朵里。
古今中外爆發了太多「衝冠一怒為紅顏」的戰爭,但為了一個和尚而勞師遠征,鳩摩羅什怕是史上第一人了。
前秦建元十七年,符堅派遣大將呂光統帥大軍征討龜茲。但在出征前,符堅特意交代呂光,稱這次戰爭只因為自己聽說西域有一位叫鳩摩羅什的大師,他深解佛法,擅長陰陽之理,是後學的宗師,是國家的大寶,如果戰勝龜茲國,要趕快護送他返國。
還沒有等到鳩摩羅什抵達長安,符堅便因為淝水之戰失敗而自殺。前秦的滅亡,讓正在回師途中的呂光在武威就地稱王,建立了後涼,同時扣押了鳩摩羅什。
為了奪回高僧,取代前秦的後秦政權興兵西伐後涼,並於鳩摩羅什58歲這年,將他迎到了長安。
千年未爛的「三寸不爛之舌」
鳩摩羅什始終沒有忘記母親當年的要求,在被呂光扣押期間,便開始自學漢語。這也為日後的譯經工作打下了基礎。到了長安之後,便率領著眾弟子開始「瘋狂」的翻譯各類佛經。
在圓寂之前,鳩摩羅什向僧眾告別說:「我們因佛法相逢,然而我尚未盡到此心,卻將要離去,悲傷豈可言喻!我自認為愚昧,忝為佛經傳譯,共譯出經三百餘卷,只有《十誦律》一部尚未審定,如果能保存本旨,一定沒有錯誤。我希望所有翻譯的經典,能夠流傳於後世,而發揚光大。如今我在大眾面前,發誠實誓願──如果我所傳譯的經典沒有錯誤,願我的身體火化之後,舌頭不會焦爛。」
後秦姚興弘始十一年八月二十日,鳩摩羅什在長安圓寂。巧合的是,當遺體飛灰煙滅之際,只有舌頭依然如生。所謂「三寸不爛之舌」,也正應了鳩摩羅什生前的誓言。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