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February 24, 2015

王小波现象

“我看到一个无智的世界,但是智慧在混沌中

存在;我看到一个无性的世界,但是性爱在混

沌中存在;我看到一个无趣的世界,但是有趣

在混沌中存在”。


王小波现象的主要焦点在于其杂文以及其所宣

扬的自由主义思潮。而其小说在文坛的地位与

技术性讨论,仍处于悬而不决的地位。

Thursday, February 12, 2015

田英章谈学习欧体

田英章谈学习欧体

                田英章谈学习欧体
                 
                                      一、欧阳询的楷书特点

    我们不一一列举。就他的楷书我们只简单地归纳一下有以下几个特点:
        1、险峻刻历、刚劲挺拔;
        2、清雅秀丽、瘦健俊美;
        3、规矩端正、一丝不苟;
        4、大小有法、错落有致。
        以上特点我们在今后的讲座中再一一论述,在这里就不再多说了。总之在学习欧体之前先知道了解欧体的特点,对我们的学习大有益处。练字就是练心,把心里练明白了,字也就写好了。
 
                                     二、学习书法为什么先学楷书?
  
1、学习书法为什么一入手要先学楷书?看来这个问题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有许多人,特别是经常写字的人,对这个问题也存在着许多误解和偏见。有的以文字形成脉络为根据,说中国文字是由古文字到甲骨文,由甲骨文到大篆,由大篆到小篆,由小篆到隶书,由隶书到楷书,是以这个程序形成发展起来的,那么练字也应按照这个程序去练。
我觉得这个说法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一个是时间问题,人的一生仅有几十年,生命没有给我们那么长的时间。如果我想专攻楷书,照此程序我应从古文字练起,那么古文、甲骨、大篆、小篆、隶书,然后再到楷书,这几十年的时间太少了,这是不行的,这是空洞的不切合实际的教条主义;"
        另一个问题是有没有榜样可以参照学习?,稍懂得点书法常识的人便知道,甲骨文是从请末才被发现的,尽管甲骨文是几千年前的文字,但在晋唐时期不用说去学习临摹,甚至连甲骨文是个什么东西都不知道,那时人们见到最早的文字也就是大篆、金文之类的书体。当时的书家以致于后来的书家都没有按照文字的发展脉络去练字的先例,所以练字应按照文字的发展脉络去练,这种说法不能成立。
       有的人说,只写行书草书,从不写楷书行不行?当然,这也是可以的,但是,这里有个层次标准的要求问题,就是说你写字到底要求自己达到一个什么水平?许多人写字也是写了一辈子,但是就是达不到高层次,写到一定的时候写不动了,他的字再也长不上去了,原因是什么?往往就是楷书的基础不行所造成的,也就是功底不过关,他的功底已经不够用了。我们举目看一看象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赵孟頫、郑板桥等等,这些一流的书法大家,那一个不都有着雄厚的楷书基础,那一个不都是因为楷书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才产生了自己特有的书体风格呢。所以我们说虽然练字可以不写楷书,但是没有楷书基础的字,水平不会太高。
2、中国文字的发展有一个特点,笔画越来越简单,技法越来越复杂,书写法则与规定难度越来越大。对于那些复杂的书写技法来说,楷书的出现应该是达到了顶峰。具体地说,楷书囊括了书法中所有的笔法,如藏锋、露锋、中锋、偏锋、缩锋、裹锋、连笔、顿笔、抽笔、断笔、跪笔、弹笔、悬针、垂露、暗过、淹留、欲竖先横、欲横先竖、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无垂不缩、无往不收、阴阳顿挫、俯仰翻合、还有指法、腕法、掌法、身法、拨灯法等等等等。这些技法笔法在楷书中均可用到。先学楷书实际上就是先从规矩入手,先认识和了解什么是共性、什么是公认的法则?什么是必要的法度?
 
                      三、为什么要学习欧阳询楷书?

        学习书法先从楷书入手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是不是非要先学欧体,这要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和客观条件而定。在学欧体之前有几个情况需要大家了解和参考。
1、欧阳询在历史上被列为唐初四大家之首,公认的是“翰墨之冠”。《续书断》中云:他是“杰出当世,显名唐初,尺牍所传,人以为法。”自唐已后,历代书法家对欧阳询的赞颂之词举不胜举,当然这些赞颂不单指欧阳询的楷书,对他的其他书体也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一点我们主要说的是书法界内部对欧阳询艺术的肯定与公认。PRF
2、自唐以后,历代学欧者代不乏人,而且是人才济济。因为学欧而成名者举目皆是,自唐以后很多书法大家都有着学习欧体的经历。实践证明,学习欧体是通往成功、实现理想的一条可行的道路。:
3、顺便再说一下,楷书有四大书体:欧、颜、柳、赵。那么学其他的楷书可以不可以呢?我的回答是当然可以,不仅可以,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书家,必须要学,要学透学精。并且不仅仅是这几种书体。只要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都应该学。我本人虽然主要是学欧体,但在以前也曾学过颜体、柳体、赵体,看了我写的字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依我本人的学习经验来看,这里有几个问题,仅供大家参考。首先我们来说一下颜体:颜真卿的是楷书就其功力、水平、对后世的影响和贡献并不亚于欧阳询的楷书,自唐代以后,学颜者也是代不乏人,因为学颜而成名者也是大有人在。但我始终认为少年儿童,特别是几岁的孩子一入手就学颜不太合适,特别是那些女孩子。因颜体的特点是直朴苍老,古拙大度,敦厚雄伟。就其苍老古拙这一点年纪太小的孩子恐很难理解,很难领会。倒不如等年纪稍大一点了,有了一定的基础了再学也不迟。再说柳体,柳公权也绝对称得上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家,他的楷书骨力遒健,结构严谨,用笔方圆兼备,自成一家,世称柳体,对后世影响很大。但有一个客观现象是,学柳的人不多,学成了名的更是少之又少。不是柳体不好,是说为什么没有继承人呢?什么原因我说不清,但这是个客观现实,希望大家能了解这一点。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赵楷,赵孟頫的书法直追王羲之,不仅在行、草、篆、隶方面,在楷书方面也称得上是一流高手。他的字潇洒飘逸,清秀典雅,雍容华贵,遒健挺拔,对后世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但不宜作为初学,赵楷不应是首选的目标。因为他过于放纵,过于潇洒,个性偏多,共性偏少。初学者还是应先从规矩,先入规范,先找共性为好,待有了一定的基础再去研习为好。
欧、颜、柳、赵四大楷书,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特点。但学不好,也容易发生问题,比如:欧体写不好就显得特别僵,颜体写不好就显得特别傻,柳体写不好就显得特别弱,赵体写不好就显得特别滑。骨,赵体为肉,是最为理想的书体风格。
        以上所谈,绝非我个人偏见,大量的实例证明,学习欧楷是一条切实可行的入门之路,这也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不可以因为个人的好恶而扭曲了艺术的真谛,不可以以自己所能而误人子弟。
  
                           四、欧楷应该用什么笔?

        许多朋友曾问过我这个问题,写欧体应该用什么样的毛笔?是用羊毫的、还是用狼毫的?还有的朋友问我,当时欧阳询用的是什么笔?你用的是什么笔?等等。
        原则上讲,用什么笔是个习惯问题,无论什么毛的笔,用习惯了自己感觉也就好使了。如若具体地说,那就是羊毫太软,狼毫太硬。我使用的笔一般都是兼毫,即羊毫狼毫和掺的笔。我个人感觉这种笔相对要好使一些,注意的是笔锋不要太长,笔毛不要太少。至于欧阳询当时用的什么笔已无据可考,但从历史有关资料来看,大概用的是紫毫笔,也就是兔毫笔。羊毫笔在北宋年间才开始使用,狼毫笔虽然年代比较早,但在宫廷里,以及那时的统治阶级均不用狼毫,都用紫毫。另外,从欧阳询的笔迹看,也基本可以肯定用的是紫毫笔
        有许多朋友抱怨现在的笔太难用,无论什么毫的笔,虽然价格不菲,外观也很好看,但好用的不多。这是个客观实际情况,我也有同感,我也是一直在为笔的质量发愁。现在市场上卖的这些笔,无论什么毫的笔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笔写横、竖行,写撇捺不可;有的写点行,写钩挑不可,这是客观现实。笔的质量问题既是一个制笔人的技术问题,也是制笔人的品质和素质问题。
为了写好欧体,您在挑笔的时候一要注意笔杆直不直;二要看笔肚圆不圆;三是笔锋不可太长;四是写一笔试一试。写“九”字钩便可试出笔的质量。
写完字要把毛笔涮出来,一定要洗干净,因为墨中有胶,时间长了会损伤笔毛,要养成爱惜笔的习惯。
        另外,对于写字来说,笔固然是重要的,但和手比起来毕竟是次要的,大家应该相信,同样一只笔,拿在不同人的手里会写出不同的字。在要解决笔的问题的时候,我们更要努力解决手的问题。
  
                                           五、关于执笔问题

        原则上说,无论怎么执笔,只要将字写好就是正确的。
        执笔问题自古就有争论,历史上有的书家告诉人们应怎样拿笔,还讲了许许多多的法则。但也有的书家,比如苏东坡说:“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只要注意指间不要太紧,掌心不要太实就可以了。实际上苏东坡说“把笔无定法”也是有法的,“虚而宽”不也是法吗。“法”是必要的,“法”就是法则、就是规定、就是规矩,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也就是这个道理。
至于执笔的高度问题,也是众说不一,但各自都有道理。比如虞世南在《笔髓论》中说:“笔长不过六寸,捉管不过三寸,真一,行二,草三”。他说拿笔的位置离笔毛不可高于三寸。写楷书应在一寸的位置,写行书应在二寸的位置,写草书应在三寸的位置,他说的是很有道理的。虽然每个人的手大小不一样,但应基本差不多。
    写欧楷执笔不可过高,笔管尽量垂直。写大楷以下的字肘部可以伏案,但尽量使腕部抬高,以不影响挥运为原则
 
                             六、关于临帖

        临帖是学习书法中最重要的途径,其宗旨就是要在古人的碑帖中学习技法、法度和理解、把握书法的共性。因为那里是金山玉海,是无尽的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决定一个书家水平的高低,往往都是体现在临帖的基本功上。请注意的是,我所说的碑帖是指古人遗留下的碑帖,并不是指今人的书法。这是因为一切艺术都是要经由历史所认可,都要经过时间的浓缩和检验。今人的书法尚未经过这一不可缺少的程序,因此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作为楷模。更何况中国现今的书法正受着经济大潮的冲击和影响,已处在历史上最低谷时期。
       在临帖的问题上,最容易出错的就是两个方面:
        一是知难而退。因为临帖的枯燥和对自由的束缚,是不曾临过帖的人无法想象和理解的,它是学习书法最大的“屠杀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初学者大都“牺牲”到这里。大都因为困难而退缩,因为枯燥而放弃。
        二是糊写乱画。同样是因为忍受不了临帖的枯燥和约束,却又自以为是的想着“创新”和“自己风格”,于是便踢开“绊脚石”,打破“旧框框”,盲目地“创”起“新”来。其实准确地说这就是糊写乱画。其结果也必然是一事无成。因为任何技艺本领的增进,都是在痛苦的环境中磨练出来的。
        既然是临帖,就要忠实于帖,不要总是想着怎样去“改革”它。即使你感到帖上的字并不好看,也不得去改,因为你看到的“不好”,未必就是正确的。不客气说,凡是经过历史所认可的碑帖,对我们今人来说,都是难以跨越的高峰,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想去修改或是摈弃,绝对就是一种无知。   
        历史证明,唯有一样东西古人没有给我们留下的空间——那就是书法。
有初学者问,学习书法是否有捷径?坦白地说没有,确实没有!如非要让我说出什么可以称作捷径的话,我只能遗憾地说,不走捷径也许就是最好的捷径。
    总之,书法的学习是一个既科学又严肃的问题。特别是楷书,它的端庄和精密,它的高深和广博,它的严整和法度,不允许我们有丝毫的懈怠和修正。一切有志于楷书的初学者和研究者,应该首先明了的是——楷法无欺!
    

Wednesday, February 04, 2015

百年之後

百年之後—趙寧

知名作家 – 趙寧, (2008/09/05) 十一點三十二分病逝榮總,
 回頭再看這篇趙寧自己撰寫的文章時 格外有感觸 ………

百年之後~趙寧
我去民權東路的殯儀館參加一個朋友的葬禮,
最後的儀式是繞著朋友的棺木瞻仰他的遺容。
看著朋友安詳的臉,想到去世前他因病而極端痛苦的樣子,
我減少了憂傷的情緒,感到有點安慰了。

走出殯儀館,我想到今後再也不能和朋友一起喝咖啡談笑,
想到生命的短促無常,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氣,
告訴自己:「好好的來呼吸一口
新鮮空氣吧!因為百年後再也吸不到了。」
就覺得空氣特別香甜。

然後,我步行到一家與朋友去過的亞都飯店喝咖啡,
在那優美的歐式咖啡廳裡,我端起咖啡,
對自己說:「好好的品味這杯咖啡吧!
因為百年後就喝不到了。」
這樣想,覺得那咖啡特別的香甜。

喝完咖啡,我沿著民權東路向東走回家!

走過了大家都不想進去、最後不得不進去的殯儀館。

走過了大家都在求財富、求姻緣、求子嗣的恩主公廟,
香火鼎盛,可以看到人間永不滿足的慾求。

走過了幾家婦產科的醫院,彷彿聽到新生兒恐慌
面對人間的啼哭聲。

走過了廣大的榮星花園,看到幾對情侶在那裡談情說愛,
一對新婚夫妻在拍新婚的照片。

啊!生老病死的歷程是多麼短暫,
民權東路一千公尺就走完了,
我們的人生不就是這樣的在演出嗎?

讓我們更真誠的相待吧!因為我們的人生難得、因緣難遇!

讓我們對父母多一點孝心,因為百年後只會剩下懷念。

讓我們更真誠的對待妻子或丈夫,因為百年後就不能攜手散步了。

讓我們更珍惜兒女的成長,因為百年後要擁抱他們就不可得了。

讓我們在每一個相會、每一個因緣裡,都能全心的付出與融入,
都能無私的感謝和奉獻。

讓每一刻相待都是最真誠的相待。因為,因為,百年後,這些都不可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