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February 22, 2019

張即之《宋史》有載:「以能書聞天下者」

「以能書聞天下者」


《宋史》有載:「以能書聞天下者」。
看來是響噹噹的名人!
此乃何許人也?


張即之,南宋書法家,字溫夫,號樗寮,歷陽烏江(今安徽省和縣)人。生於名門顯宦家庭,為參知政事張孝伯之子,愛國詞人張孝祥之侄。以父蔭銓中兩浙轉運使。舉進士。歷官監平江府糧科院、將作監薄、司農寺丞。後知嘉興,以言罷。特授太子太傅、直秘閣致仕。史稱其博學有義行,修潔,喜校書,經史皆手定善本。


張即之《莊幹帖》(即《溪莊帖》)紙本行草書 27×23.6cm
張即之是南宋後期力挽狂瀾、振興書法藝術,窮畢生之力以改變衰落書風的革新家,稱雄一時。據《宋史》記載,張即之「以能書聞天下」。女真族雖然遠在北方,與南宋政權處於敵對地位,但對於張即之的翰墨作品,卻不惜用重金購求。其書法初學歐陽詢、褚遂良和顏真卿,繼而轉師米芾,並能「獨傳家學」,而以張孝祥書為主調,參以晉唐經書漢隸,加上受禪宗哲學思想的影響,故而達到了一種獨特的書法藝術風格與境界,自成一家體系。這種體系是他在繼承古人前輩傳統技法的基礎上,汲取眾多營養而後大膽創新形成的。後世書壇有人譏張即之書有意為「怪」,不合「規矩」,並斥之為書法「尚意」,追求「意趣」,表現個性。宋初文壇領袖歐陽修便提出,書法不能專師一家,模擬古人,而貴在「得意忘形」,自成「一家之體」,否則為「書奴」。後來,明代安世鳳在《墨林快事》中亦曾云:「樗寮書,昔人斥為惡札。今評其筆意,亦非有心為怪,唯象其胸懷,原與俗情違逆,不知有勻圓之可喜,峭拔之可駭耳。自開天以下,千奇萬異,何獨字法不得任情哉!?」在這裡,安氏既闡明了張即之書法的特色,又從「意趣」這一藝術的審美角度反駁了所謂「惡札」之說。









































張即之《斂襟談老氏詩楷書冊》 紙本 縱26.5厘米、橫13.6厘米 舟齋周煦良先生收藏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