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13, 2019

黃裳:金庸筆下的《九陰真經》作者

黃裳:金庸筆下的閩北人

歷史上一些名人在延平留下的腳印究竟有多深?他們所留下的故事有多少是真實可信的?古老的傳說還沒還原歷史的真實,新的傳說又出現於世,譬如延平的黃裳和《九陰真經》的關係,至高武功秘笈《九陰真經》真出自延平人士之手?
自古及今,以黃裳為名的一定很多,讀金庸武俠小說見有黃裳二字一視而過,不以為意。今年在論壇「閒侃延平」,有幾篇中提到宋代延平狀元黃裳,沒想到被人轉到福建論壇後,有人在後說道:「這個黃裳,就是寫《九陰真經》的那位,托福金大俠揚名。偶查了一下,歷代狀元只有一個叫黃裳,而且年代也相符合。」於是我就認真了一回,把《射鵰英雄傳》再看一次;再查找有關資料,核對宋代年表,於是肯定這些朋友的說法是對的,金庸武俠小說中的黃裳的確應是延平宋代元豐五年壬戌榜的狀元。
據《射鵰英雄傳·第十六回·九陰真經》,郭靖和周伯通在桃花島結義兄弟後,談到東西南北中五大絕頂高手的第一次華山論劍,那是為了一部經書,就是《九陰真經》。於是黃裳從周伯通嘴裏出場:「徽宗皇帝於政和年間,遍搜普天下道家之書,雕版印行,一共有五千四百八十一卷,稱為《萬壽道藏》。皇帝委派刻書之人,叫做黃裳。」
金庸武俠小說中大多存在真實的歷史事件和許多真實的人物,黃裳應是一個真實的人物,雖然是通過周伯通口中敘述出的未正面出場的人物,只是真實的黃裳也和金庸一樣是個文人,不會武功,但「博學多通,尤邃禮經」。
據《南平縣誌·卷九·選舉志第十三》,「元豐五年壬戌榜,黃裳,第一人,有傳」,同榜延平人還有魏任、范嵎。《南平縣誌·卷十九·列傳第廿二》,「黃裳,字冕仲,一字道夫。為諸生時,常有魁天下志。博學多通,尤邃禮經。元豐五年舉進士第一。政和間,知福州,累遷端明殿學士,禮部侍郎。建炎中,年八十七卒。著有《演山集》六十卷。」另在其它史料有「歷官端明殿學士、禮部尚書。卒贈少傅」的記載。縣誌沒記載其奉旨刻印《萬壽道藏》、會武功、寫過《九陰真經》,這是個真實的黃裳。
志書也沒說黃裳是延平哪個鄉里的人,但據其六十卷的《演山集》可大致推測其為延平城東北方向人氏。延平城東北十里有衍仙山,昔時有衍客於此煉丹羽化故名。城東北十五里,衍仙山邊上有演仙里。古人起名、號或出集子常以自家居住地之山、水、屋甚至屋外的一個小池子為書名,以我小人之心從《演山集》書名度之,應是衍仙山周邊村裏的人。
據史書載,黃裳87歲卒於建炎中,這是南宋高宗趙構的年號,建炎有4年(建炎元年是公元1127年至建炎四年是1130年),也就是說黃裳生於1040年至1043年間;宋神宗趙頊元豐五年是公元1072年,此時黃裳(29歲至32歲)得中狀元;因生在宋代雕版印刷發達的建甌建陽邊上的延平,故金大俠讓徽宗趙佶皇帝於政和年間(公元1111年至1118年,共八年)委派黃裳來督印五千四百八十一卷的《萬壽道藏》,此時黃裳已七十來歲了,幾(周伯通沒說具體數字)年中一卷一卷的細心校讀,不料到書印完向皇上老兒交完差,居然也因此精通道學,悟得武功道理成為高手,此時的黃裳也在80歲左右,就要在官場上退休了。
但小說總是小說,且現實生活里的人也總要為小說中的事服務一下,黃裳有了一點武功總要發揮一下夕陽紅精神,於是金大俠讓他領兵去剿明教,再讓黃裳全家絕後逃到一處地方躲起來,此時當為87歲,此後的事志書不再有,完全由金庸先生在武俠傳記中敘述。
黃裳隱居山中四十年後再現江湖,當在一百二十來歲後,空有一身至高武功要復仇讎人卻沒有了,這是金庸筆下的另一個「獨孤」。據說黃裳傳世的是《九陰真經簡本》,茫盪山中還留有《九陰真經足本》和楊八妹的寶劍,哪個如果佔有了這兩件寶貝,新時代武林至尊或將再次誕生?
八十七歲後的黃裳經歷和《九陰真經》的故事如此引人入勝,南平旅遊部門其實大可從中挖掘,開發出「《九陰真經》故鄉游」旅遊項目,吸引全國各地金迷們「到此一游」,還可藉此宣傳那印了五千四百八十一卷《萬壽道藏》的宋代建安、建陽兩地發達的印刷業,宣傳我國古代印刷業上大名鼎鼎的「建本」、「閩本」,能再為開發閩北旅遊出一把力何樂不為?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