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27, 2019

《岁寒三友图》南宋,赵孟坚传世名画背后的故事

南宋赵孟坚《岁寒三友图》生逢乱世傲然不屈高贵品格 

画家邱汉桥带你走进百幅
《岁寒三友图》,南宋,赵孟坚,绢本设色,纵24.3厘米,横23.3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名画鉴赏
寒冬腊月,北风呼啸,白雪皑皑,万物凋零。萧瑟清冷的大地上,只有三种植物经冬不败,耐寒绽放,分外精神,这就是“松、竹、梅”,俗称“岁寒三友”。它们在寒冬中表现出的顽强生命力,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千百年来,闻名遐迩。平安时代,“岁寒三友”由中国传入日本,于是又有了吉祥如意的含义,在东京皇宫的正殿有三间厅堂,分别是“松之殿”、“竹之殿”和“梅之殿”。
南宋赵孟坚《岁寒三友图》
南宋画家赵孟坚的《岁寒三友图》就是将松、竹、梅集于一图的绘画精品。画卷绢本,纵24.3厘米,横23.3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松针用淡墨勾出,笔法轻快明亮,飘逸萧散;竹叶浓墨阔笔,用笔劲挺,结实;疏落的梅花用圈瓣法绘出,花蕊、花萼及花蕾随意点簇,自然生动。既很好地表现了松、竹、梅凌立寒冬的傲然神采,反映了画家深厚的绘画功底和高超的绘画技巧;也体现了画家作为文人所崇尚的高贵精神气节和审美情趣。在描绘对象时,他重神态,重意趣,并将自己的审美、情感融于其中,已经脱离了纯粹的表现物象,开始趋向写意画法,有别于南宋其他院体画家。夏文彦《图绘宝鉴》评价他的作品“清而不凡,秀而雅淡”。
南宋末年,皇帝昏庸无能,金人铁蹄南下。经历了国破家亡之痛的文人大夫,在花鸟画上也开始托物抒情,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情操。赵孟坚的《岁寒三友图>,松、竹、梅三种植物环抱而成,不仅是一副形象逼真的写生图,更是表现画家生逢乱世却依然保有傲然不屈高贵品格的真实写照。
画趣拾珍
南宋赵孟坚《岁寒三友图》局部
“岁寒三友”究竟源于何处,又有着怎样的寓意?这还得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说起。
北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因“乌诗台案”被捕入狱,后被贬谪到黄州(今湖北黄冈)。仕途坎坷,远走他乡的苏轼心情苦闷,感慨万千。为了解决生计,他开垦了一块荒地,圈地围墙,盖了一间房子,取名“雪堂”,墙壁上画满了片片雪花。他不仅在院子里种植了五谷杂粮,还种了松、柏、竹、梅等花木。当黄州知州徐君猷来到雪堂,就满壁雪花的清冷寂寞调侃他时,苏轼开怀大笑,说:“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意思是说,风声和泉水是排解寂寞的美妙乐章,长青的松柏、竹子和傲雪绽放的梅花是相伴寒冬的三位益友。
南宋赵孟坚《岁寒三友图》局部
苏轼以松、竹、梅自勉,“岁寒三友”由此得名,成为冰清不染、凌霜傲雪高贵品格的象征。
赵孟坚之父名与采,官朝奉郎,其以父荫入仕。时有杨嗣翁善琴,赵仲文善棋,张温父(名即之)善书,世人遂以赵孟坚之画,合称“四绝艺”。至景定初年(1260年),赵孟坚复起官翰林学士,与权臣贾似道有关,在他的诗集中,赠贾似道之诗不一而足,临终前以珍藏之定武本兰亭帖赠贾。赵孟坚尽管与贾似道关系较密切,但他的仕途并不得意,这与其始终不脱名士习气有关。平日效仿魏晋名士的生活作风,修雅博识,东游西适,常于舟中挟雅玩之物,吟诗作画,以至废寝忘食。
南宋赵孟坚《岁寒三友图》局部
他嗜好收藏书画古物,遇称意之物,虽倾囊易之而不惜。他曾得到姜夔收藏的书法珍品五字不损本《兰亭帖》,归家时风作舟覆,其“被湿衣立浅水中,手持禊帖示人曰:‘兰亭在此,余不足惜也。’因题八字于卷首云:‘性命可轻,至宝是保。’”其酷嗜收藏到了几乎疯狂的地步。景定元年端午日,与好友周密等人各携书画,当时人称其舟为“赵子固书画船”,放舟西湖,相与评赏,酒后高歌《离骚》,并指林麓幽处,高呼此即荆浩、董源得意之笔。周密称:“噫!近世求好事博雅如子固者,岂可得哉!”
明代画家陈洪绶(老莲)曾作《唏发图》,表现的是赵孟坚“饮酣,子固脱帽,以酒唏发,箕踞歌《离骚》,旁若无人”的故事,一个狂放不羁的高士形象跃然纸上。
名家小传
赵孟坚(1199—1267?年),宋皇宗室,太祖十一世孙,字子固,号彞斋居士,海盐广陈(今嘉兴平湖广陈)人。家境清寒,初以父荫入仕,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中进士,授集贤殿修撰,官至朝散大夫、严州知府,景定初,迁翰林学士承旨。不久罢归。一度做过右丞相贾似道幕僚。宋亡,赵孟坚入元后不乐仕进,隐居广陈镇(今海盐县),是南宋末年兼具贵族、士大夫、文人三重身份的著名画家。工诗善书,擅水墨白描水仙、梅、兰、竹石。其中以墨兰、白描水仙最精,兰花入画即始于赵孟坚。传世作品有《水仙图卷》、《岁寒三友图》、《墨兰图》等。赵孟坚也是南宋最出名的书画收藏家。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