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il 28, 2018

曹操與蔡文姬的故事

曹操與蔡文姬的故事:

揭秘奸雄曹操愛蔡文姬為何不娶


蔡文姬,漢末三國時期的一代才女,曾被匈奴搶走,嫁與匈奴人為妻。在曹操統一北方後將其贖回。眾所周知,曹操乃亂世梟雄,他一生染指的美女艷婦不計其數,而他對一位曾被匈奴俘獲的美麗女俘雖然垂涎三尺,但卻從不敢抱有非分之想。儘管如此,這位美麗的女俘的一生命運卻與曹操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她就是東漢末年的著名才女蔡文姬。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生於此時的蔡文姬也不能置身世外。蔡文姬,名琰,子明姬,後因避司馬昭的名諱,改名文姬。蔡文姬一生三嫁,命運坎坷,這也許就是歷史上才女共同的命運使然。蔡文姬天生麗質,聰慧過人,追求自由的理想境界;心比天高,但命如紙薄;自持才高,最終卻導致婚姻的不幸。但這些又似乎跟蔡文姬沒有什麼直接關係。她的婚姻破裂完全是來自外在的生活環境,而不是內在的客觀因素。

說起來,蔡文姬的第一次婚姻可謂郎才女貌,丈夫是歷史上文壇赫赫有名的青年學者衛仲道,而衛家也是當時河東世族。蔡家當然也不含糊,蔡文姬的父親蔡邕是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和書法家,曾官拜左中郎將,又被稱為蔡中郎,聲名播於朝野,是當時的文壇領袖。蔡文姬就更不用說了,學富五車,才高八斗,博學多才,尤善詩賦,還在辯論和音樂方面有所造詣。可以說,無論是硬體條件還是軟體條件都是非常高的,配個衛仲道綽綽有餘。
十六歲的時候,妙齡少女蔡文姬就嫁給衛仲道。兩人經常談談文學、時政和詩歌,每次都爭論的面紅耳赤,但就是不傷感情。衛仲道徹底被蔡文姬的才華所折服。從此,衛仲道更加愛蔡文姬,兩人相敬如賓,恩愛非常。可惜好景不長,衛仲道得了肺病,整日咳嗽吐血,結果英年早逝。只留下蔡文姬一人成了寡婦。這夫妻二人平日裡只顧著探討詩文音律,享受二人世界,卻耽誤了生兒育女。衛仲道死後,公婆就見機說蔡琰是個掃把星,剋死了丈夫;又說蔡文姬是個光會打鳴不會下蛋的老母雞。面對著這種惡意的人身攻擊,蔡文姬當然無法忍受,一氣之下便回了娘家。這也就使蔡文姬的第一次婚姻正式宣告失敗
e
蔡文姬第二次婚姻與其父蔡邕之死有關,而蔡邕之死則與另一個人有關。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董卓。當董卓成功地把持朝政之後,便迅速地籠絡了一幫朝中的文武百官為其效力。比如籠絡呂布,是看重了他的武力。籠絡李儒,是看重了他的謀略。籠絡王允是看重其在官場中的聲望。
籠絡蔡邕,則是看重他在學術界的地位。為了收買蔡邕,董卓將其一日連升3級,三日周曆三台,後來還封他為高陽侯。條件可謂相當豐厚,蔡邕動心了,死心塌地跟了董卓。後來董卓被王允用連環計所殺,蔡邕受到牽連,下了大獄,不久便駕鶴西去,病死獄中。蔡邕死後,蔡家樹倒猢猻散。二十出頭的蔡文姬流離失所,結果釀出了她的第二次婚姻了。
當時大漢王朝的版圖很大,下設的各個州縣都有專人負責。但有些州縣由於人力的原因還是疏於管理,比如并州地區自刺史丁原進京以後,漢朝就逐漸失去了對這個區域的控制。而當時的南匈奴自從歸順漢朝以後,就允許在并州休養生息,聰明的南匈奴藉助這個時機南下搶掠。他們除了搶掠金銀珠寶之外,還主要搶掠美女。這個完全可以理解,當時的南匈奴屬於茹毛飲血的遊牧民族,沒見過什麼世面。整日面對的又是本民族那些壯的像牛的雙頰紅潤的姑娘,早就看膩了。所以乍一見到漢朝風姿綽約的姑娘,一下子就看傻了。

蔡文姬和許多姑娘被擄到南匈奴,結果被左賢王一眼相中,納為王妃。十二年後,飽嘗了異族異鄉異俗生活痛苦的蔡文姬生了兩個兒子,使她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看來蔡文姬還是個美女,至少在胡人眼裡是個美女,否則不會在眾多的漢朝姑娘中脫穎而出。在南匈奴生活時期,蔡文姬仍然沒有荒廢自己詩文創作。憑藉著少年時代打下的結識基礎,她先後學會了吹奏「胡笳」及一些異族的語言。為她以後的創作史詩名篇《胡笳十八拍》奠定了基礎。
東漢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08年,已晉位漢相的曹操得知蔡文姬流落南匈奴的消息之後,心中非常焦急。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攜帶黃金千兩,白壁一雙,把她贖了回來。曹操是蔡邕的學生,自幼就跟蔡文姬相識,常常出入與蔡邕府上的曹操自然有很多與蔡文姬見面的機會。少年時代的蔡文姬便熟讀史書,精通音律,聲名遠揚。曹操自然對蔡文姬十分敬重,或許還有些許少年青澀的愛慕之情,曹操便有了後來以重金贖回蔡文姬的舉動。
後來曹操又牽線搭橋,給蔡文姬介紹了第三任老公,此人就是陳留名士董祀。曹操之所以將漂亮而且知書達禮又精通文學音律的蔡琰嫁給他,自有他的道理。第一,為了報答老師蔡文姬的培養之恩。第二,是想利用蔡琰籠絡董祀。

董祀一表人才,通書史,諳音律,覺得自己獨步天下,根本看不上蔡文姬。董祀心想,蔡文姬畢竟已經三十多歲,而且還結過兩次婚。第一次嫁給衛仲道不久,衛仲道就一病嗚呼,必有克夫之命;第二次嫁給左賢王,更是殘花敗柳;再加之蔡文姬因為思念遠在南匈奴的兩個孩子,整日神思恍惚,董祀怕娶會家來影響自己心情。但他又礙於曹操的權勢不好明說。曹操看在眼裡,記上心頭,立刻做出安撫。他先是給董祀講了關於蔡文姬的滿腹橫溢的才華。在一次閒談中,曹操曾表露出自己很羨慕蔡家的藏書
蔡文姬告訴他原來家中所藏的四千卷書,幾經戰亂,已全部遺失時,曹操很是失望,但當他聽到蔡文姬還能背出四百篇文章時,便大喜過望。後來蔡文姬憑著自己的記憶默寫出四百篇文章,而且文無遺誤。董祀雖然有些動心,但他還是十分忌諱蔡文姬已是二婚之身。後來曹操又加封董祀的官職,董祀才勉強同意這門婚事。於是,蔡文姬便有了第三次婚姻。

曹操如何從匈奴的軍帳中奪回三國才女?

e
「伊大宗之令女,稟神惠之自然;在華年之二八,披鄧林之矅鮮。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語言;參過庭之明訓,才朗悟而通雲。當三春之嘉月,時將歸於所天;曳丹羅之輕裳,戴金翠之華鈿。羨榮跟之所茂,哀寒霜之已繁;豈偕老之可期,庶盡歡於餘年。」這首三國文人丁廙筆下的《蔡伯喈女賦》描述了三國一代才女蔡文姬一生三嫁的坎坷命運,讀來令人動容,讓人唏噓。
蔡文姬一生三嫁,離不開三國時期最著名的兩個人,一個是中原的魏武王曹操,另一個是匈奴的左賢王。蔡文姬由於被身處亂世被擄匈奴,不得已委身於匈奴的左賢王,但後來被曹操派人奪回中原。那麼,曹操是怎樣從匈奴的左賢王手中奪回蔡文姬的?驕悍不羈的匈奴人為何放走了到手的中原美人?這其中究竟有怎樣的鮮為人知的秘密呢?
蔡文姬的父親蔡邕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和書法家,還精於天文數理,妙解音律,是曹操的摯友和老師。生在這樣的家庭,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學能文,又善詩賦,兼長辯才與音律。蔡文姬從小以班昭為偶像,也因此從小留心典籍、博覽經史。並有志與父親一起續修漢書,青史留名。十六歲時,蔡文姬嫁給衛仲道,這是她的第一次婚姻。衛家當時是河東世族,衛仲道更是出色的學子,夫婦兩人恩愛非常,可惜好景不長,不到一年,衛仲道便因咯血而死。蔡文姬不曾生下一兒半女,看到衛家的人嫌自己剋死了丈夫,便毅然回到娘家。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國賊董卓被殺之後,關中地區又發生李傕、郭汜的混戰,長安一帶百姓到處逃難。蔡文姬也跟著難民四處流亡。當時,來自北方的匈奴趁火打劫,擄掠百姓。有一天,蔡文姬碰上匈奴兵,被他們搶走。匈奴兵見她年輕美貌,就把她獻給了匈奴的左賢王。從此以後,蔡文姬就成了左賢王的夫人。就這樣,蔡文姬她在匈奴一住就是十二年,雖然她已經習慣匈奴的生活,還是十分想念故國。
然而,蔡文姬在匈奴期間是怎樣度過的呢?《胡笳十八拍》中她對此作了深入骨髓的傾訴:「竭逼我兮為室家,將我行兮向天涯。對殊俗兮非我宜,遭惡俗兮當告誰。氈裘為裳兮骨肉震驚,羯膻為味兮遏我情。」
不難想像,蔡文姬這個中原的文弱女子,在匈奴十二年,背井離鄉的蠻荒生活中,忍受著被擄占的屈辱和怨恨,而在感情上很難與左賢王交流。她一直吃不慣散發出膻腥味的生牛羊肉。左賢王作為一個匈奴單于,已習慣了用武力去征服女人。因此,打罵和凌辱是常有的事,使她發出了「唯我薄命,殊俗心異,莫過我最苦」的感慨。
這樣生活過了十二年後,蔡文姬迎來了人生的一次轉機。當時,曹操兵敗赤壁以後,經過幾年的休養生息,開始重振軍威,不久被封為魏王,在北方的威望很高。就在這時,曹操想起了當年老師蔡邕的女兒文姬還流落在匈奴。念及蔡邕無嗣和文姬的才華,他決定不惜一切以重金贖文姬回漢。但是,苦於一時無有良策可從匈奴左賢王的手中奪回中原才女,讓蔡文姬順利歸漢,曹操為此深為焦慮。沒想到就在此時,恰遇匈奴的單于呼廚泉特地到鄴城來拜賀。曹操便把呼廚泉當人質軟禁在鄴城。
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曹操以金璧為重禮,派出使臣屯田都尉董祀赴南匈奴,向左賢王說明曹操想贖蔡文姬歸漢的來意。但是,曹操關於文姬歸漢這一要求被左賢王蠻橫地拒絕了。看到左賢王拒絕了曹操的要求,董祀便告訴他,匈奴的單于呼廚泉現在還在鄴城。左賢王迫於呼廚泉單于的人身安全,才忍痛同意文姬歸漢。就這樣,蔡文姬流離西域十二年後,便離開了西域回歸中原。
蔡文姬回到中原的這一年,她三十二歲,正值一個女人春秋鼎盛之年。於是,在曹操的撮合之下,她開始了第三次的婚姻里程。這次她要嫁的男人就是前往匈奴接她回漢的屯田都尉董祀。然而,令蔡文姬始料不及的是,婚後第三年,董祀因犯法而被判死刑。蔡文姬一生命運多舛,這個不幸的消息無疑又一次讓她的心沉入了冰窟。蔡文姬為救丈夫,決定親自冒死去向曹操哀求。
曹操是她父親蔡邕生前的學生,一生憐香惜才。蔡文姬流落匈奴十二年,曹操不惜重金、不擇手段贖她歸漢,看到這個一生坎坷的蔡門才女叩頭請罪,苦苦哀求,不由長嘆一聲:「你過去和現在的遭遇我都十分同情,但處死的公文已發,有什麼辦法呢?」蔡文姬央告說:「明公有好馬萬匹,勇士成千,何不派一騎士快馬加鞭去救董祀臨死之命呢?今天明公之為,文姬將感激不盡。」董祀就這樣被曹操破例赦免了死罪。曹操下令追董祀而歸後,又問蔡文姬:「我聽說令尊生前有許多的著作,你能回憶起來嗎?」蔡文姬回答:「父親生前著書四千多卷,都已失散。現在我能背四百多篇。」曹操聽了不禁喜出望外,立即命人為她備好繕書狼毫,請她追憶其書。兩年之後,蔡文姬寫下《續漢書》。曹操看了,甚為滿意,也十分慶幸。若無曹操出手贖救,一代才女蔡文姬如何能回歸中原?若無「文姬歸漢」,哪來的蔡邕的四百篇傳世之作失而復得而流傳千古呢?


曹操與蔡文姬的關係:讓她在丈夫未歸時留居?


導讀:蔡文姬名琰,字文姬,又字明姬,她的父親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儒蔡邕。蔡邕是大文學家、大書法家,還精於天文數理,妙解音律。蔡文姬便是成長在這樣的家庭里,環境是毋庸置疑的優越。所以她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學能文,又善詩作賦,音律也十分了得。這樣一位名門才女,本來是該有很好的歸宿。奈何生在動亂的年代,她的人生曲折離奇,步步驚心。光是嫁人,她便嫁了三次。
第一個丈夫是河東的衛仲道。衛家是河東世族,她的丈夫衛仲道更是出色的士子,夫婦倆琴瑟和諧。只可惜好景不長,不到一年,衛仲道便咯血而死。蔡文姬不曾為他生下一兒半女,衛家的人又嫌她剋死了夫君。文姬倍感委屈,同時又才高氣傲,她不顧父親的反對,毅然離開衛家回到了娘家。
可惜在娘家的安穩日子也沒有過多久。東漢政權的腐敗,終於釀成了黃軍起義,使豪強地主為代表的地方勢力擴大。大將軍何進被宦官十常侍殺後,董卓進軍洛陽盡誅十常侍,把持朝政。董卓為來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刻意籠絡名滿京華的蔡邕。蔡邕竟一日連升三級,三日周曆三台,拜中郎將,後來甚至還被封為高陽侯。

網絡配圖
董卓的逆行,引起各地方勢力的聯合反對,董卓火燒洛陽,遷都長安,最後被呂布所殺。蔡邕也被收付廷尉治罪。董卓死後,他的部將又攻占長安,軍閥混戰的局面終於形成。羌胡番兵乘機掠擄中原一帶,在「中土人脆弱、來兵皆胡羌,縱獵圍城邑,所向悉破亡。馬邊懸男頭,馬後載婦女,長驅入朔漠,迴路險且阻」的狀況下,蔡文姬與許多其他女子,一齊被擄到了南匈奴。蔡文姬嫁給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賢王,飽嘗了異族異鄉異俗生活的痛苦。她小心翼翼地生活著,去匈奴的時候她才二十三歲,這一去就是十二年。這十二年里,她為左賢王生下了兩個兒子,也學會了吹奏「胡笳」,自然也通曉了一些異族的語言。
在這十二年中,曹操已經基本掃平北方群雄,把漢獻帝由長安迎到許昌,後來又遷到洛陽。曹操當上丞相,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想起少年時代的老師蔡邕對他的教導,想到老師沒有兒子,只有一個女兒,當他得知這個當年的女孩被擄到了南匈奴時,他立即派使者,攜帶黃金千兩,白璧一雙,要把她贖回來。

網絡配圖
蔡文姬被擄掠多年雖然很痛苦,但現在若跟著使者回國,卻又有些捨不得了。捨不得對自己恩愛有加的左賢王,也捨不得兩個兒子。可惜,擺在眼前的是「回歸故里」與「母子團聚」的兩個選項,她做的是單選題。最終,在使者的催促下,她淚別了他的胡人丈夫和兒子,緩緩登上了來接她的車。車聲粼粼,這十二年的生活,一點一滴開始浮現,於是她創作出了動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
蔡文姬回到故鄉陳留郡,但老家已是斷壁殘垣,她沒有地方可去了。最後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給了田校尉董祀。這年她三十五歲。原以為可以安穩度日了,可惜這第三次婚姻也並不如想像中的順利與美好。文姬飽經離亂憂傷,已是殘花敗柳之身了,再加上思念兩個兒子,時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華,長得又帥,通書史,諳音律,是一位自視甚高的人物,對於蔡文姬自然有一些無可奈何的不足之感。但又是丞相授意的婚事,他也只好勉強地接納了她。
婚後的第二年,她唯一的依靠她的丈夫犯了死罪。她顧不得梳理頭髮和穿鞋,光著腳就跑到了曹操的丞相府求情。曹操正在大宴賓客呢,聽說是蔡文姬求見,便對在座的說:「蔡邕的女兒在外面,各位都已聽過她的才名了吧,今天我為大家引薦一下!」蔡文姬走上堂,跪下來,講清來由。在座賓客都詫嘆不已。曹操說道:「事情確實值得同情,但文狀已去,有什麼辦法呢?」蔡文姬懇求道:「明公廄馬萬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騎,而不濟垂死一命乎?」說罷又是叩頭。曹操念及昔日與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慘的身世,倘若處死董祀。

網絡配圖
文姬勢難自存。於是立刻派人快馬加鞭,追回文狀,並寬宥了董祀。蔡文姬卯足了勁為丈夫開脫,終於以父親的關係,激起了曹操的憐憫之心,而救了董祀一命。董祀也不是缺心眼的人,從此以後,他也感念妻子的恩德,在感情上做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開始對蔡文姬重新評估,漸漸地也為她的才情傾倒。夫妻雙雙看透了世事,就溯洛水而上,最後找了一處風景秀麗林木繁茂的山麓定居了。若干年以後,曹操狩獵經過這裡,還曾經前去探望。
相傳,當蔡文姬為董祀求情時,曹操看到蔡文姬在嚴冬季節,蓬首跣足,心中大為不忍,便命人取過頭巾鞋襪為她換上,讓她在董祀未歸來之前,留居在自己家中。曹操在文學方面也有傑出的成就,他很喜歡看書。在一次閒談中,曹操表示出很羨慕蔡文姬家中的藏書。當蔡文姬告訴他原來家中所藏的四千卷書,幾經戰亂已全部遺失時,曹操失望極了。當聽到蔡文姬還能背出四百篇時,又大喜過望。蔡文姬憑記憶默寫出四百篇文章,文無遺誤,滿足了曹操的好奇心,也可以看到,蔡文姬的才情不是蓋的。知識連結趣味連結:胡笳十八拍蔡文姬移情於聲,思鄉哀怨。中國十大古典名曲包括「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陽簫鼓」、「漢宮秋月」、「陽春白雪」、「漁樵問答」、「胡茄十八拍」、「廣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胡笳十八拍》原是一首琴歌,由18首歌曲組合的聲樂套曲,由琴伴唱,表現了文姬思鄉、離子的淒楚和浩然怨氣。現以琴曲流傳最為廣泛。唐代琴家黃庭蘭以擅彈此曲著稱。李頎的《聽董大彈胡笳》詩中有:「蔡女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客歸。」在琴曲中,文姬移情於聲,借用胡笳善於表現思鄉哀怨的樂聲,融入古琴聲調之中,表現出一種浩然的怨氣。現有傳譜兩種,一是明代《琴適》(1611年刊本)中與歌詞搭配的琴歌,其詞就是蔡文姬所作的同名敘事詩;一是清初《澄鑒堂琴譜》及其後各譜所載的獨奏曲,後者在琴界流傳較為廣泛,尤以《王知齋琴譜》中的記譜最具代表性。

解密三國第一才女——蔡文姬

解密三國第一才女——蔡文姬


蔡文姬是東漢末年陳留(今河南開封杞縣)人,她的父親是當時的名人蔡邕。蔡邕是大文學家,也是大書法家,梁武帝稱他:「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如有神力。」當代史學家范文瀾講:「兩漢寫字藝術,到蔡邕寫石經達到最高境界。」他的字整飭而不刻板,靜穆而有生氣。除《嘉平石經》外,據傳《曹娥碑》也是他寫的,章法自然,筆力勁健,結字跌宕有致,無求妍美之意,而具古樸天真之趣。蔡文姬生在這樣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學能文,又善詩賦,兼長辯才與音律就是十分自然的了,可以說蔡文姬有一個幸福的童年,可惜時局的變化,打斷了這種幸福。

東漢政府的腐敗,終於釀成了黃巾起義,使豪強地主為代表的地方勢力擴大。大將軍何進被宦官十常侍殺後,袁紹曹操等何進部將在洛陽盡誅十常侍,董卓進京後,為鞏固自己的統治,刻意籠絡名滿京華的蔡邕,將他一日連升三級,三日周曆三台,拜中郎將,後來甚至還封他是高陽侯。董卓在朝中的逆行,引起各地方勢力的聯合反對,董卓火燒洛陽,遷都長安,董卓被呂布所殺。蔡邕也被收付廷尉治罪,蔡邕請求黥首刖足,以完成《漢史》,士大夫也多矜惜而救他,馬日碑更說:「伯喈曠世逸才,誅之乃失人望乎?」但終免不了一死,徒然的給人留下許多議論的話題,說他「文同三閭,孝齊參騫。」在文學方面把他比作屈原,在孝德方面把他比作曾參和閡子騖,當然講壞話的也不少。
遠嫁

蔡文姬第一次出嫁,遠嫁河東衛家,她的丈夫衛仲道是大學出色的士子,可惜好景不長,不到一年,衛仲道便因咯血而死。兩人無子女,蔡文姬遭到衛家嫌棄,認為她"剋死丈夫",當時正年少氣盛、心高氣傲的蔡文姬,哪裡能受得了這種白眼,她不顧父親的反對,憤而回家。
董卓死後,他的部將李傕等人又攻占長安,軍閥混戰的局面終於形成。羌胡番兵乘機掠擄中原一帶,在「中土人脆弱、來兵皆胡羌,縱獵圍城邑,所向悉破亡。馬邊懸男頭,馬後載婦女,長驅入朔漠,迴路險且阻。」的狀況下,蔡文姬與許多被擄來的婦女,一齊被帶到南匈奴。
這心境是可以想像得到的,當初細君與解憂嫁給烏孫國王,王昭君嫁給呼韓邪,總算是風風光光的占盡了身份,但由於是遠適異域,產生出無限的淒涼,何況蔡文姬還是被擄掠呢!飽受番兵的凌辱和鞭笞,一步一步走向渺茫不可知的未來,這年她二十三歲,這一去就是十二年。
在這十二年中,她嫁給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賢王,飽嘗了異族異鄉異俗生活的痛苦。當然她也為左賢王生下兩個兒子,大的叫阿迪拐,小的叫阿眉拐。她還學會了吹奏「胡笳」,學會了一些異族的語言。


塑像
在這十二年中,曹操也已經基本掃平北方群雄,把漢獻帝由長安迎到許昌,後來又遷到洛陽。曹操當上丞相,挾天子以令諸侯。人一旦在能喘一口氣的時候,就能想到過去的種種,尤其是在志得意滿的時候,在這回憶中,想到少年時代的老師蔡邕對他的教導,當他得知蔡邕的女兒被撈到了南匈奴時,他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攜帶黃金千兩,白壁一雙,要把她贖回來。
蔡文姬多年被擄掠是痛苦的,現在一旦要結束十二年的羶肉酪漿生活,離開對自己恩愛有加的左賢王,和天真無邪的兩個兒子,分不清是悲是喜,只覺得柔腸寸斷,淚如雨下,在漢使的催促下,她在恍惚中登車而去,在車輪轔轔的轉動中,十二年的生活,點點滴滴注入心頭,從而留下了動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
南匈奴人在蔡文姬去後,每於月明之夜卷蘆葉而吹笳,發出哀怨的聲音,模仿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成為當地經久不衰的曲調。中原人士也以胡琴和箏來彈奏《胡笳十八啪》非常盛行,據傳中原的這種風尚還是從她最後一個丈夫董祀開始的。
蔡女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歸客。
唐朝人李頎發出這樣的感慨。
蔡文姬是悲苦的,「回歸故土」與「母子團聚」都是美好的,人人應該享有的,在她卻不能兩全。
蔡文姬在周近的衛護下回到故鄉陳留郡,但斷壁殘垣,已無棲身之所,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給田校尉董祀,這年她三十五歲,公元208年,爆發了著名的「赤壁之戰」。
董祀求情
【原文】
陳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學有才辯,又妙於音律。適河東衛仲道。夫亡無子,歸寧於家。興平中,天下喪亂,文姬為胡騎所獲,沒於南匈奴左賢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與邕善,痛其無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贖之,而重嫁於祀。
祀為屯田都尉,犯法當死,文姬詣曹操請之。時公卿名士及遠方使驛坐者滿堂,操謂賓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為諸君見之。」及文姬進,蓬首徒行,叩頭請罪,音詞清辯,旨甚酸哀,眾皆為改容。操曰:「誠實相矜,然文狀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廄馬萬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騎,而不濟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時且寒,賜以頭巾履襪。操因問曰:「聞夫人家先多墳籍,猶能憶識之不?」文姬曰:「昔亡父賜書四千許卷,流離塗炭,罔有存者,今所誦憶,裁四百餘篇耳。」操曰:「今當使十吏就夫人寫之。」文姬曰:「妾聞男女之別,禮不親授。乞給紙筆,真草唯命。」於是繕書送之,文無遺誤。後感傷亂離,追懷悲憤,作詩二章。

坎坷的命運似乎緊跟著這個可憐的孤女,毫不放鬆。就在她婚後的第二年,她的依靠,她的丈夫又犯罪當死,她顧不得嫌隙,蓬首跣足地來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
曹操正在大宴賓客,公卿大夫,各路驛使坐滿一堂,曹操聽說蔡文姬求見,對在座的說:「蔡伯偕之女在外,諸君諒皆風聞她的才名,今為諸君見之!」
蔡文姬走上堂來,跪下來,語意哀酸的講清來由,在座賓客都交相詫嘆不已,曹操說道:「事情確實值得同情,但文狀已去,為之奈何?」蔡文姬懇道:「明公廄馬萬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騎,而不濟垂死一命乎?」說罷又是叩頭。曹操念及昔日與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慘的身世,倘若處死董祀,文姬勢難自存,於是立刻派人快馬加鞭,追回文狀,並寬宥其罪。
蔡文姬自朔漠歸來以後嫁給董祀,起初的夫妻生活並不十分和諧。就蔡文姬而言,飽經離亂憂傷,已經是殘花敗柳之身了,再加上思念胡地的兩個兒子,時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華,生得一表人才,通書史,諳音律,是一位自視甚高的人物,對於蔡文姬自然有一些無可奈何的不足之感,然而迫於丞相的授意,只好免文姬歸漢圖(局部)

為其難地接納了她,董祀犯罪當死,何嘗不是在不如意的婚姻中,所產生的叛逆行為所得到的結果呢?蔡文姬當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因而卯足了勁,要為丈夫開脫,終於以父親的關係,激起曹操的憐憫之心,而救了董祀一命。
從此以後,董祀感念妻子的恩德,在感情上作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開始對蔡文姬重新評估,夫妻雙雙也看透了世事,溯洛水而上,居在風景秀麗,林木繁茂的山麓。若干年以後,曹操狩獵經過這裡,還曾經前去探視。
相傳,當蔡文姬為董祀求情時,曹操看到蔡文姬在嚴冬季節,蓬首跣足,心中大為不忍,命人取過頭巾鞋襪為她換上,讓她在董祀未歸來之前,留居在自己家中。曹操的文學也是振古爍今的,這樣的人就特別的愛書,尤其是難得一見的書,在一次閒談中,曹操表示出很羨慕蔡文姬家中原來的藏書。當蔡文姬告訴他原來家中所藏的四千卷書,幾經戰亂,已全部遺失時,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當聽到蔡文姬還能背出四百篇時,又大喜過望,立即說:「既然如此,可命十名書吏到尊府抄錄如何?」蔡文姬惶恐答道:「妾聞男女有別,禮不授親,乞給草筆,真草唯命。」這樣蔡文姬憑記憶默寫出四百篇文章,文無遺誤,滿足了曹操的好奇心,也可見蔡文姬的才情。文姬一生三嫁,命運坎坷,丁廙在《蔡伯喈女賦》描述了她的婚姻:
伊大宗之令女,稟神惠之自然;
在華年之二八,披鄧林之矅鮮。
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語言;
參過庭之明訓,才朗悟而通雲。
當三春之嘉月,時將歸於所天;
曳丹羅之輕裳,戴金翠之華鈿。
羨榮跟之所茂,哀寒霜之已繁;
豈偕老之可期,庶盡歡於餘年。
博學多才
蔡文姬文姬博學多才,音樂天賦自小過人,她6歲時聽父親在大廳中彈琴,隔著牆壁就聽出了父親把第一根弦彈斷的聲音。其父驚訝之餘,又故意將第四根弦弄斷,居然又被她指出。長大後她更是琴藝超人。她在胡地日夜思念故土,回漢後參考胡人聲調,結合自己的悲慘經歷,創作了哀怨惆悵,令人斷腸的琴曲《胡笳十八拍》;嫁董祀後,感傷亂離,作《悲憤詩》,是中國詩史上第一首自傳體的五言長篇敘事詩。
文姬歸漢
曹操自從赤壁失敗以來,經過幾年整頓,重振軍威,自封為魏公。公元216年,又晉爵為魏王(都城在鄴城)。在北方他的威望很高,連南匈奴的呼廚泉單于也特地到鄴城來拜賀。曹操把呼廚泉單于留在鄴城,像貴賓一樣招待他,讓匈奴的右賢王回去替單于監理國家。南匈奴跟漢朝的關係和好了。曹操就想起了他一位已經死去的朋友蔡邕(音yong)有一個女兒還留在南匈奴,想把她接回來。
蔡邕是東漢末年的一個名士,早年因為得罪了宦官,被放逐到朔方(在今內蒙古杭錦旗北)去。董卓掌權的時候,蔡邕已回到洛陽。那時候,董卓正想籠絡人心。他聽到蔡邕名氣大,就把他請來,封他做官,對他十分敬重,三天裡連升三級。蔡邕覺得在董卓手下,比在漢靈帝手下的時候強多了。到了董卓被殺,蔡邕想起董卓待他不錯,嘆了一口氣。這樣一來惹惱了司徒王允,認為他是董卓一黨的人,把他抓了起來。儘管朝廷里有許多大臣都替他說情,王允還是不同意,結果文姬歸漢圖立軸。
蔡邕的女兒名叫蔡琰(音yan),字文姬,跟她父親一樣,是個博學多才的人。她父親死後,關中地區又發生李傕、郭汜的混戰,長安一帶百姓到處逃難。蔡文姬也跟著難民到處流亡。那時候,匈奴兵趁火打劫,擄掠百姓。有一天,蔡文姬碰上匈奴兵,被他們搶走。匈奴兵見她年輕美貌,就把她獻給了匈奴的左賢王。[2]
打這以後,她就成了左賢王的夫人,左賢王很愛她。她在南匈奴一住就是十二年,雖然過慣了匈奴的生活,還是十分想念故國。
這一回,曹操想起了蔡文姬,就派使者帶著禮物到南匈奴,把她接回來。
左賢王當然捨不得把蔡文姬放走,但是不敢違抗曹操的意志,只好讓蔡文姬回去。蔡文姬能回到日夜想念的故國,當然十分願意;但是要她離開在匈奴生下的子女,又覺得悲傷。在這種矛盾的心情下,她寫下了著名詩歌《胡笳十八拍》。
蔡文姬到了鄴城,曹操看她一個人孤苦伶仃,又把她再嫁給一個屯田都尉(官名)董祀。哪兒知道時隔不久,董祀犯了法,被曹操的手下人抓了去,判了死罪,眼看快要執行了。蔡文姬急得不得了,連忙跑到魏王府里去求情。正好曹操在舉行宴會。朝廷里的一些公卿大臣、名流學士,都聚集在魏王府里。侍從把蔡文姬求見的情況報告曹操。曹操知道在座的大臣名士中不少人都跟蔡邕相識,就對大家說:「蔡邕的女兒在外流落了多年,這次回來了。今天讓她來跟大家見見面,怎麼樣?」大伙兒當然都表示願意相見。曹操就命令侍從把蔡文姬帶進來。蔡文姬披散頭髮,赤著雙腳,一進來就跪在曹操面前,替她丈夫請罪。她的嗓音清脆,話又說得十分傷心。座上有好些人原來是蔡邕的朋友,看到蔡文姬的傷心勁兒,不禁想起蔡邕,感動得連鼻子也酸了。
曹操聽完了她的申訴,說:「你說的情形的確值得同情,但是判罪的文書已經發出去了,有什麼辦法呢?」蔡文姬苦苦央告說:「大王馬房裡的馬成千上萬,手下的武士多得像樹林,只要您派出一個武士,一匹快馬,把文書追回,董祀就有救了。」曹操就親自批了赦免令,派了一名騎兵追上去,宣布免了董祀的死罪。那時候,正是數九寒天。曹操見她穿得單薄,就送給她一頂頭巾和一雙鞋襪,叫她穿戴起來。曹操問她:「聽說夫人家有不少書籍文稿,現在還保存著嗎?」蔡文姬感慨地說:「我父親生前給我四千多卷書,但是經過大亂,散失得一卷都沒留下來。不過我還能背出四百多篇。」曹操聽她還能背出那麼多,就說:「我想派十個人到夫人家,讓他們把你背出來的文章記下,你看怎樣?」蔡文姬說:「用不著。只要大王賞我一些紙筆,我回家就把它寫下來。」
後來,蔡文姬果然把她記住的幾百篇文章都默寫下來,送給曹操。曹操看了,十分滿意。曹操把蔡文姬接回來,在為保存古代文化方面做了一件好事。歷史上把「文姬歸漢」傳為美談。
所謂「蔡文姬受辱虜庭,誕育鬍子,文辭有餘,節烈不足,又另當別論。」者純屬一派胡言耳!彼時兩漢魏晉時期人心向古,婚姻不需朱熹匹夫三從四德之約束,更不能以節烈之名羈絆古人名節。所謂節烈之辭蓋自宋明理學之興始熾,束國人於一死巷,日趨裹足難有進展耳!此舉於國於家,安有用乎?朱熹老兒僅於一家之言累國人千年名分,罪何其大矣;然至今尚有津津於其言而不自知者,行何其悲矣。
有感於節烈之論,發此觸動,不知所云。


l

蔡文姬:身世沉浮雨打萍

蔡文姬:身世沉浮雨打萍



作為三國時期乃至整個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女文人之一,蔡文姬。她的才華可以說毋庸置疑,可再出色的才華也無法改變戰亂不斷的時局,她的一生充滿了辛酸與痛苦。
天下大亂,十二年的辛酸
蔡文姬的童年以書為伴,以琴為友,她的父親蔡邕是一代名儒、大文豪、史學家,家中藏書多達四千餘卷,
琴也不是普通琴,號稱古代四大名琴之一的焦尾琴。
傳說這把琴是蔡邕年輕時出門遊歷,天黑住宿,聽到旁邊人家在燒火做飯,木材一燒發出非比尋常的聲音。他忙跑到隔壁把這塊木材從火中搶救出來,果然是上等桐木,用它做成了琴。
因為木材被燒焦,所以取名「焦尾琴」。
蔡文姬從小就喜歡吟詩彈琴,很有文才,小小年紀名聲在外,周圍都是些「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在蔡家常常出常入的文人騷客中,最出名的就是曹操。
蔡家的平靜祥和的文學氛圍,因為一道旨意蕩然無存,董卓下令讓蔡邕到長安為官,董卓兇殘無道,蔡邕一介名士,當然不肯來。
董卓不懂得什麼禮賢下士,請不來就搶來,把蔡邕一家抓到長安。
蔡文姬也到了嫁齡,蔡邕只想讓女兒平平安安過一生,不想讓女兒嫁什麼達官貴人、鄉紳土豪,而是讓女兒嫁給了太學生衛仲道,同是文人,夫妻二人志趣相投。
很可惜,結婚沒多久,衛仲道就一病而死。
新婚不久剋死丈夫,蔡文姬如何在夫家立足?
王允一招連環計,不費一兵一卒殺了董卓,士兵來報這個消息的時候,蔡邕也在場,王允還沒開口,他先嘆息一聲。
不管他嘆息地是世道又亂了,還是自己無人重用,在王允看來,他嘆息的是董卓死了。
王允並不聽蔡邕解釋,就把他關進大牢,許多人都會蔡邕求情,他的人品和才學都是數一數二的,輕易處死實在太浪費了。
蔡邕自己也說只要能讓他活著,就算砍掉他的雙腿、在臉上刺字,也會為王允效犬馬之勞。
監獄外的蔡文姬同樣期待著她唯一的依靠父親能夠歸來。
可悲的是她沒有等來父親卻等來了郭汜和李傕的叛亂,匈奴也趁機南下撈油水。
到處是燒殺搶掠的匈奴兵和郭、李的散兵,蔡文姬留在家裡只有死路一條,她只好收拾些東西,抱著父親的焦尾琴離開了家。
街邊是正在燃燒或是已經被燒焦的房子,地上淌著流不盡的血水,路邊到處是橫倒的屍體,耳邊儘是哀嚎和哭叫。原本熱鬧的大街只能看到匈奴騎兵在殺人、放火、搶東西。
她很快被匈奴左賢王隊伍中的士兵俘虜,她看到一副更令人恐懼的畫面,匈奴人把殺掉的男人的頭顱掛在馬上,把搶來的女人用繩子捆住準備帶回匈奴。
蔡文姬和其他俘虜立刻明白了,這是要抓走她們!
「不要啊!」立刻有人大叫著逃走,匈奴兵轉過頭來就是一刀,馬上身首異處。俘虜們開始尖叫,匈奴兵毫不留情地又殺了幾個人,再叫再殺,殺到俘虜們乖乖閉嘴為止。
蔡文姬眼裡的光漸漸消失了。
再回頭看一眼,可能永遠回不來了。
幾萬女俘虜就被迫走上了去匈奴的路上,白天蔡文姬們要不停地趕路,不許反抗、不許說話、不許聚在一起。手被繩子綁住,繩子另一端系在匈奴兵的馬上。稍微走得慢些,立刻就會被鞭子、棒子抽打。
晚上蔡文姬們牢牢地望向來時的路,希望能看到來救她們的人,可惜一個都沒有。
不管像蔡文姬這樣的才女,還是達官貴人的夫人、女兒或普通的民婦,在這個隊伍中都像牲口一樣被驅趕著。
匈奴兵不開心,或者她們犯了一點錯,多哭幾聲,立刻就會被殺。
蔡文姬們不再尖叫、不再哭泣,只有顫抖的身體和睜開的雙眼,證明自己還活著。
想死,匈奴兵不會如她們所願;想生,死亡的威脅又近在眼前。
無論後世有多少描繪蔡文姬和左賢王美滿愛情作品,描寫地多麼深刻、多麼美妙,我相信歷史上的蔡文姬既沒有那麼好命,遇到真正愛她的左賢王,也不會接受如此殺人如麻的隊伍首領的愛意。
一路踏過同伴的屍體,終於來到了南匈奴,這完全是另一個世界,沒有禮儀廉恥、沒有相敬如賓。只有漫天飛舞的白雪,對她們呼來喝去的匈奴人,蔡文姬就像商品一樣被人挑選,說是嫁給匈奴兵,其實哪有什麼男婚女嫁?
蔡文姬到了匈奴絕不是來體驗生活,遊山玩水,她也不是出嫁,她就是一個奴隸。
白天洗馬、餵馬、放牧、洗衣、做飯,晚上忍受丈夫的虐待和打罵。
她活著的理由只有對故鄉的思念和她生的兩個匈奴兒子。
一生摯友,救她出牢籠
有不少人認為曹操對蔡文姬的感情是愛情,可一代英雄曹操怎會把自己心愛的人許配給別人?
他知道她在南匈奴,匈奴局勢已定,就派人帶著黃金和美玉去了匈奴。
對匈奴來說,黃金和美玉比一個奴隸值錢太多,蔡文姬的文采對他們不值一錢,為了金錢,為了時局,這筆交易都值得做。
對曹操來說,這是對老朋友蔡邕的承諾,是對淪落在異鄉孤女的憐憫和同情,是對當時文人的保護,是他不得不做的交易。
對蔡文姬,這是兩難,她想回家,回到熟悉的故土,不再受人折磨虐待,可這裡有她的孩子,兩個咿呀學語依戀母親的兒子,她怎麼能夠割捨得下?
正如當時被抓到匈奴、被人當牲口使喚、生下兩個兒子沒得選擇一樣,她這次回去也沒得選。
離開那天,是草原上少有溫暖的季節,蔡文姬走出氈帳,早有許許多多和她一樣被俘虜來的婦女在等著她。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她們中許多人死了,許多人生兒育女,全都物是人非,唯一不變的是對回家的渴望。
十二年的等待,從日思夜想到漸漸心涼,她們終於等來了漢朝的使者,可使者只接回蔡文姬一個人,那也是希望,說不定下次來接的人就是她們了。
她們一個個用力拉住蔡文姬的手,好像拉住了世界。
「求求你告訴我家人,我還活著。」
「讓我的哥哥和父親來救救我,求求你。」
「求你替我回去看看我娘還活著嗎?我走的時候她病得很重。」
送行的她們七嘴八舌地請求著蔡文姬替她們回家報信,漸漸說話聲被哭聲代替了,
蔡文姬握住她們的手說不出話來,只能不停的點頭,她太理解這種心情,可一個活在亂世中的弱女子,又能為這些人做什麼呢?
「娘!」人群中響起了兒子的聲音,她不能帶走匈奴人的兒子,就算兒子是她生的,她也沒權利帶走他們。
「你不要走。」大兒子不由分說地摟住蔡文姬的脖子,小兒子脹紅了小臉,哭得上氣不接下氣還死死地抱住她的腿。
蔡文姬抱住這兩個孩子,跪在地上失聲痛哭,甚至不想回家了,父親已死,自己十二年沒回過家,這兩個孩子是她唯一的親人。
「夫人,該走了。」使者催促道。
「娘,你別走!你別丟下我們!你不要我們了嗎?」大兒子問。
蔡文姬坐上車,又下來抱住兩個兒子,再被使者拉上車,來來回回好幾次。
蔡文姬整個人都傷心恍惚了,等她稍微清醒一些,已經踏上了回家的路。
沒有經歷過戰爭的人沒有資格鼓動開戰,你永遠也想像不到,戰亂帶來的傷痛是幾代人都無法抹平的。
回到家中的蔡文姬,看到是另一幅悽慘景象,過去優美的花園已經雜草叢生,人聲鼎沸的院子只有嶙峋的白骨,破落的家裡只有蔡文姬一個人抱著焦尾琴久久屹立,不知所措,她該怎麼活下去?
第三次婚姻,渴望安寧
曹操也想到了這一點,他將蔡文姬指婚給了屯田都尉董祀,董汜官職不算高,卻很重要,能給蔡文姬富足的生活,長期呆在後方較為安穩。
當時三十多歲的蔡文姬經過十二年在南匈奴的風吹日曬,折磨蹂躪,昔日的美貌和自信早就不復存在。
蔡文姬很擔心自己能不能做個好妻子,丈夫會對她好嗎?
這段婚姻一開始確實是貌合神離的,董汜並不滿意蔡文姬,年紀大,再嫁兩次,只會寫詩作曲。
董汜卻是一個地道的實幹家,他的工作更多的是管理和計算,兩個人沒有什麼共同語言。
面對丈夫的冷漠和漠不關心,蔡文姬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照顧他,依舊得不到丈夫的歡心。
如果不經歷生死,他們夫妻會一輩子冷淡下去。
董汜因罪入獄,曹操下令斬首。
蔡文姬披頭散髮,穿著半舊的衣服,鞋子都沒穿,急忙求見曹操。
曹操正在和群臣宴飲,文武大臣沒有一個不好奇這個丞相用重金贖回來的才女究竟什麼樣?
曹操下令讓她進來,所有人都大失所望,這不就是個不修邊幅,甚至有些蒼老邋遢的婦人嗎?真的值得浪費人力、物力遠去匈奴帶回來嗎?
蔡文姬無視所有人打量的目光,鎮定地走到曹操面前,跪下說:「丞相執法嚴明,但董汜有罪當罰不當死,屯田新政迫在眉睫,一個熟悉它的人比是個謀事更重要,懇求丞相收回命令。」
「夫人這話說得雖然有道理,可是殺頭的詔書已經發了,只怕再難更改。」
「丞相的馬廄里有上萬匹好馬,丞相的軍隊里無數身強力壯的士兵,難道救一條人的性命,還不值得讓丞相的馬跑一跑?士兵去追一追嗎?」
曹操立刻下令追回詔令,「夫人所求的,我做到了,我有件事還想請求夫人幫忙。」
「丞相請講。」
「我知道你父親藏有四千多卷經典典籍,不知道現在在什麼地方?」
「我家已經被戰爭夷為平地,我一介女流沒本事保住父親的藏書。如今能記住的只有四百多卷,可以默寫給丞相。」
「好好好,我派十個文士替夫人一起寫。」
「不用,我一個已經出嫁的婦人,怎麼能隨隨便便見陌生男人呢?我自己默寫出來,交給丞相就可以了。」
很快蔡文姬就把四百多卷典籍送到了曹操面前。
經過這件事,董汜也非常感謝夫人幫助,救了自己一命,兩個人言歸於好。
所有人也都明白,蔡文姬真的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文人,終於可以安穩度過剩下的人生。
《晉書》中記載:景獻羊皇后,諱徽瑜,泰山南城人。父衟,上黨太守。後母陳留蔡氏,漢左中郎將邕之女也。這位羊皇后的母親很有可能是蔡文姬本人,蔡文姬在嫁給董汜之後,寫下了《悲憤詩》,其中提到「既至家人盡,又復無中外」是說家裡的人都死絕了,遠房親戚也沒了,如果有妹妹,就是她唯一的親人,蔡文姬為什麼不提?很有可能蔡文姬在改嫁董汜後,董汜又早逝,再次改嫁泰山羊家,安度餘生。

文姬歸漢

文姬歸漢


胡笳十八拍曲終,詠唱淒婉異域風。
廣為流傳歸漢事,安知六齡辨音童。
——超群讀史詩書系列之文姬歸漢


蔡文姬,中國四大才女之首。其他幾位是李清照、卓文君、上官婉兒,大家的基本定位還是東漢的文學家。蔡文姬原來叫蔡昭姬,因為要避諱司馬昭,我們才改稱「文姬」。現在蔡文姬紀念館是1991年建的,建在了陝西的藍田,那是因為蔡文姬死在了藍田。實際上她應該是陳留人,也就是現在的河南杞縣。蔡文姬出身於名門,書香之家,自然而然天資聰慧,精於音律,長於辭賦,有辯才,博學能文。
可以說蔡文姬有個快樂幸福的童年。音樂天賦自小過人,她6歲時聽父親在大廳中彈琴,隔著牆壁就聽出了父親把第一根弦彈斷的聲音。其父驚訝之餘,又故意將第四根弦弄斷,居然又被她指出。
7歲的蔡文姬又有隨父造琴的故事:有一天,文姬和父親正在家裡讀書寫字,忽然聽到鄰居家灶肚裡燃燒的柴火發出清脆悅耳的劈啪、劈啪響聲。父親對女兒說:「這是多麼好的製造古琴的良材啊,我們趕快去看看,把它救出來吧!」文姬跟著父親到鄰居家,只見灶肚裡一段粗壯的梧桐正在燃燒著,清脆的響聲自然是它燃燒時發出的。文姬上前對鄰居老太說:「伯母,這段梧桐樹是制琴的好材料,請你用別的柴火代替它好嗎?」老太說:「可以,你們要用它,我就送給你們吧。」文姬和父親都很高興,趕快把那段燃燒的梧桐從灶肚裡取出來,用水把火澆滅了,搬回家中。父女倆待它晾乾,去掉焦皮,按宮商,調音律,終於製成一面不同凡響的古琴,後人稱它是中國四大名琴之一。由於這段琴材的一端已被燒焦,所以稱為「焦尾琴」。這琴在金庸的小說《倚天屠龍記》里專門提到過。
16歲的文姬要出嫁了,父母問她要什麼嫁妝。文姬說:「我喜歡讀書彈琴,焦尾琴琴音清越,是傳家之寶。父親所作《琴操》、《石經》等書也很好,就給女兒帶去吧。」嫁給河東大學問家衛仲道,夫妻相敬如賓,吟詩彈琴,焦尾琴使他們美滿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後來,丈夫死了,她被匈奴亂軍所虜,顛沛流離,焦尾琴始終陪伴著她。
蔡文姬的父親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儒蔡邕。蔡邕就是蔡伯喈,有一出《琵琶記》的唱詞,說的是他中狀元後,不認髮妻趙五娘,別娶丞相之女,可說是厚誣古人。東漢時根本沒有狀元,也沒有別娶丞相之女這回事。南宋陸遊曾感嘆系之他說:「身後是非誰管得,隔村聽唱蔡中郎。」
蔡邕不可能中狀元,但才學舉世公認。靈帝時,他校書東觀,以經籍多有謬誤,為之訂正並書寫鐫刻在石碑上,立在大學門外,後生學子都就此石經校正經書,每日觀覽摩寫,不絕於途,這些石碑稱為「熹平石經」。蔡邕也是大書法家,梁武帝稱:「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如有神力。」據傳《曹娥碑》也是他寫的,章法自然,筆力勁健,結字跌宕有致。蔡邕還精於天文數理,妙解音律,是洛陽文壇領袖。早年因宦官事被流放,董卓進京後,知道他的名氣大,請回做官,三天三級,蔡邕覺得董卓對他不錯,王允殺董卓,他就嘆了一口氣,倒了霉,王允把他抓了起來,誰求情都不准,結果死在獄中。此後,李郭交兵,蔡文姬也隨著難民一起逃難,因為她長得好看,匈奴人趁火打劫,擄掠了她,獻給了左賢王,蔡文姬成了左賢王的夫人。左賢王很愛她,在南匈奴一住就是十二年。在這十二年中,曹操掃平北方群雄,當上丞相,挾天子以令諸侯,志得意滿,想到少年時代的老師蔡邕,得知蔡邕的女兒被掠南匈奴,他立即派使者,攜帶黃金千兩,白壁一雙,讓文姬歸漢。
當年被擄掠是一種痛苦,可一旦要結束羶肉酪漿生活,離開對自己丈夫和孩子,悲喜交加,漢使催促,恍惚登車,車輪轔轔,心如刀絞,「回歸故土」與「母子團聚」都是美好的,她卻要二難選一,豈不肝腸寸斷,從而留下了動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胡笳十八拍》是古樂府琴曲歌辭,胡笳是漢代流行於塞北和西域的一種管樂器,其音悲涼,後代形制為木管三孔。「十八拍」,樂曲即十八樂章。南匈奴人在蔡文姬去後,每於月明之夜卷蘆葉而吹笳,發出哀怨的聲音,模仿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成為當地經久不衰的曲調。中原人士也以胡琴和箏來彈奏《胡笳十八拍》非常盛行,據傳中原的這種風尚還是從她最後一個丈夫董祀開始的。
唐朝李頎寫詩:蔡女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歸客。
蔡文姬傳世作品除了《胡笳十八拍》外,還有《悲憤詩》,被稱為我國詩史上文人創作的第一首自傳體的五言長篇敘事詩。
蔡文姬的記憶力也很好,因為自己的丈夫董祀向曹操求情,曹操看到她在嚴冬季節,蓬首跣足,大為不忍,命人取過頭巾鞋襪為她換上,讓她留居家中。一次與蔡文姬閒談,曹操知道蔡文姬家中所藏的四千卷書,幾經戰亂,已全部遺失,表示遺憾,而聽到蔡文姬還能背出四百篇時,立即命十名書吏抄錄,蔡文姬惶恐答道:「妾聞男女有別,禮不授親,乞給草筆,真草唯命。」蔡文姬憑記憶默寫出四百篇文章,文無遺誤。文姬亦擅長書法,其文筆宋刻《淳化閣帖》有收錄。歸漢後,撰寫了《續後漢書》,對古代文化作出了卓越貢獻。

蔡邕與蔡文姬

蔡邕與蔡文姬


蔡文姬名琰,既字文姬,又字明姬,她的父親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儒蔡邕。蔡邕就是蔡伯喈,有一出《琵琶記》的唱詞,說的是蔡怕偕中狀元後,不認髮妻趙五娘,別娶丞相之女,可說是厚誣古人。東漢時根本沒有狀元,也沒有別娶丞相之女這回事。對此南宋陸遊曾感嘆系之他說:「身後是非誰管得,隔村聽唱蔡中郎。」

蔡邕不可能中狀元,但他的才學在當時得到舉世公認卻是事實。漢靈帝時、他校書東觀,以經籍多有謬誤,於是為之訂正並書寫鐫刻在石碑上,立在大學門外,當時的後生學子都就此石經校正經書,每日觀覽摩寫的不絕於途。這些石碑在動亂中,在洛陽大火中受到損壞,經過一千八百多年,洛陽郊區的農民在犁田時掘得幾塊上有字跡的石塊,經人鑑定就是當年蔡邕的手書,稱為「熹平石經」,現在珍藏在歷史博物館中。
蔡邕是大文學家,也是大書法家,梁武帝稱他:「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如有神力。」當代史學家范文瀾講:「兩漢寫字藝術,到蔡邕寫石經達到最高境界。」他的字整飭而不刻板,靜穆而有生氣。除《嘉平石經》外,據傳《曹娥碑》也是他寫的,章法自然,筆力勁健,結字跌宕有致,無求妍美之意,而具古樸天真之趣。
此外,蔡邕還精於天文數理,妙解音律,在洛陽嚴然是文壇的領袖,像楊賜、玉燦、馬月碑以及後來文武兼資,終成一代雄霸之主的曹操都經常出入蔡府,向蔡邕請教。


蔡文姬生在這樣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學能文,又善詩賦,兼長辯才與音律就是十分自然的了,可以說蔡文姬有一個幸福的童年,可惜時局的變化,打斷了這種幸福。
東漢政府的腐敗,終於釀成了黃中軍大起義,使豪強地主為代表的地方勢力擴大。大將軍何進被宦官十常侍殺後,董卓進軍洛陽盡誅十常侍,把持朝政,董卓為鞏固自己的統治,刻意籠絡名滿京華的蔡邕,將他一日連升三級,三日周曆三台,拜中郎將,後來甚至還封他為高陽侯。董卓在朝中的逆行,引起各地方勢力的聯合反對,董卓火燒洛陽,遷都長安,董卓被呂布所殺。蔡邕也被收付廷尉治罪,蔡邕請求黥首刖足,以完成《漢史》,士大夫也多矜惜而救他,馬日碑更說:「伯喈曠世逸才,誅之乃失人望乎?」 但終免不了一死,徒然的給人留下許多議論的話題,說他「文同三閭,孝齊參騫。」在文學方面把他比作屈原,在孝德方面把他比作曾參和閡子騖,當然講壞話的也不少。
董卓死後,他的部將又攻占長安,軍閥混戰的局面終於形成。羌胡番兵乘機掠擄中原一帶,在「中土人脆弱、來兵皆胡羌,縱獵圍城邑,所向悉破亡。馬邊懸男頭,馬後載婦女,長驅入朔漠,迴路險且阻。」的狀況下,蔡文姬與許多被擄來的婦女,一齊被帶到南匈奴。


這心境是可以想像得到的,當初細君與解憂嫁給烏孫國王,王昭君嫁給呼韓邪,總算是風風光光的占盡了身份,但由於是遠適異域,產生出無限的淒涼,何況蔡文姬還是被擄掠呢!飽受番兵的凌辱和鞭笞,一步一步走向渺茫不可知的未來,這年她二十三歲,這一去就是十二年。
在這十二年中,她嫁給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賢王,飽嘗了異族異鄉異俗生活的痛苦。當然她也為左賢王生下兩個兒子,大的叫阿迪拐,小的叫阿眉拐。她還學會了吹奏「胡笳」,學會了一些異族的語言。
在這十二年中,曹操也已經基本掃平北方群雄,把漢獻帝由長安迎到許昌,後來又遷到洛陽。曹操當上宰相,挾天子以令諸侯。人一旦在能喘一口氣的時侯,就能想到過去的種種,尤其是在志得意滿的時侯,在這回憶中,想到少年時代的老師蔡邕對他的教導,想至、老師沒有兒子,只有一個女兒。當他得知這個當年的女孩被撈到了南匈奴時,他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攜帶黃金千兩,白壁一雙,要把她贖回來。
蔡文姬多年被擄掠是痛苦的,現在一旦要結束十二年的膻肉酪漿生活,離開對自己恩愛有力的左賢王,和天真無邪的兩個兒子,分不清是悲是喜,只覺得柔腸寸斷,淚如雨下,在漢使的催促下,她在恍惚中登車而去,在車輪轔轔的轉動中,十二年的生活,點點滴滴注入心頭,從而留下了動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


南匈奴人在蔡文姬去後,每於月明之夜卷蘆葉而吹笳,發出哀怨的聲音,模仿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成為當地經久不衰的曲調。中原人士也以胡琴和箏來彈奏《胡笳十八啪》非常盛行,據傳中原的這種風尚還是從她最後一個丈夫董祀開始的。
蔡女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歸客。
唐朝人李頎發出這樣的感慨。

蔡文姬是悲苦的「回歸故土」與「母子團聚」都是美好的,人人應該享有的,在她卻不能兩全。
蔡文姬在周近的衛護下回到故鄉陳留郡,但斷壁殘垣,已無棲身之所,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給田校尉董祀,這年她三十五歲,這年是公元208年,這年爆發了著名的「赤壁之戰。」
坎坷的命運似乎緊跟著這個可憐的孤女,毫不放鬆。就在她婚後的第二年,她的依靠,她的丈夫又犯罪當死,她顧不得嫌隙,蓬首跳足地來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
曹操正在大宴賓客,公卿大夫,各路驛使坐滿一堂,曹操聽說蔡文姬求見,對在座的說:「蔡伯偕之女在外,諸君諒皆風聞她的才名,今為諸君見之!」

蔡文姬走上堂來,跪下來,語意哀酸的講清來由,在座賓客都交相詫嘆不已,曹操說道:「事情確實值得同情,但文狀已去,為之奈何?」蔡文姬懇道:「明公廄馬萬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騎,而不濟垂死一命乎?」說罷又是叩頭。曹操念及昔日與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慘的身世,倘若處死董祀,文姬勢難自存,於是立刻派人快馬加鞭,追回文狀,並寬有其罪。
蔡文姬自朔漠歸來以後嫁給董祀,起初的夫妻生活並不十分和諧。就蔡文姬而言,飽經離亂憂傷,已經是殘花敗柳之身了,再加上思念胡地的兩個兒子,時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華,生得一表人才,通書史,諳音律,是一位自視甚高的人物,對於蔡文姬自然有一些無可奈何的不足之感,然而迫於丞相的授意,只好免為其難地接納了她,董祀犯罪當死,何嘗不是在不如意的婚姻中,所產生的叛逆行為所得到的結果呢?蔡文姬當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因而卯足了勁,要為丈夫開脫,終於以父親的關係,激起曹操的憐憫之心,而救了董祀一命。


從此以後,董祀感念妻子的恩德,在感情上作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開始對蔡文姬重新評估,夫妻雙雙也看透了世事,溯洛水而上,居在風景秀麗,林木繁茂的山麓。若干年以後,曹操狩獵經過這裡,還曾經前去探視。
相傳,當蔡文姬為董祀求情時,曹操看到蔡文姬在嚴冬季節,蓬首跣足,心中大為不忍,命人取過頭巾鞋襪為她換上,讓她在董祀未歸來之前,留居在自己家中。曹操的文學也是振古爍今的,這樣的人就特別的愛書,尤其是難得一見的書,在一次閒談中,曹操表示出很羨慕蔡文姬家中原來的藏書。當蔡文姬告訴他原來家中所藏的四千卷書,幾經戰亂,已全部遺失時,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當聽到蔡文姬還能背出四百篇時,又大喜過望,立即說:「既然如此,可命十名書吏到尊府抄錄如何?」蔡文姬惶恐答道: 「妾聞男女有別,禮不授親,乞給草筆,真草唯命。」這樣蔡文姬憑記憶默寫出四百篇文章,文無遺誤,滿足了曹操的好奇心,也可見蔡文姬的才情。
蔡文姬傳世的作品除了《胡笳十八拍》外,還有《悲憤詩》,被稱為我國詩史上文人創作的第一首自傳體的五言長篇敘事詩。「真情窮切,自然成文」,激昂酸楚,在建安詩歌中別構一體。
蔡文姬一生三嫁,在被掠到南匈奴之前,曾遠嫁河東衛家,衛家是河東世族,她的丈夫衛仲道更是大學出色的士子,夫婦兩人恩愛非常,可惜好景不長,不到一年,衛仲道便因咯血而死。蔡文姬不曾生下一兒半女,衛家的人又嫌她剋死了丈夫,當時才高氣傲的蔡文姬不顧父親的反對,毅然離開衛家回到老家。她最後嫁給董祀,也生有一兒一女,女兒嫁給了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為妻。

關於她的婚姻,丁廙在《蔡伯喈女賦》是這樣說的:
「伊大宗之令女,稟神惠之自然;
在華年之二八,披鄧林之矅鮮。
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語言;
參過庭之明訓,才朗悟而通雲。
當三春之嘉月,時將歸於所天;
曳丹羅之輕裳,戴金翠之華鈿。
羨榮跟之所茂,哀寒霜之已繁;
豈偕老之可期,庶盡歡於餘年。」

盛稱蔡文姬的資質與修為,想不到一個博學多才的好女子,命運是如此悽慘,婚姻生活如此不幸。蔡文姬一生坎坷,大致已如上述。有人認為:蔡文姬受辱虜庭,誕育鬍子,文辭有餘,節烈不足,又另當別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