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28, 2012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孟浩然句

《全唐诗》卷六:孟浩然句
。孟浩然的诗往往有一种“语淡而味终不薄”意境,其著名的一句诗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出自他四十六岁游京师时,适逢中秋佳节,长安诸学者邀他赋诗作会,他以此句令在坐众诗人拍手称绝,纷纷搁笔不敢再写。此联确实清淡优美,宛如天籁之音,代表了孟浩然的诗风。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孟浩然成名詩句

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

河汉,就是天河,银河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有两三抹微云飘在银河间,而几点雨滴在梧桐之上,都是以景为心情导引的形容吟咏。

微云、河汉、疏雨、梧桐,均是平常之物,而诗人把这四种物象由两个动词巧妙地串连起来,组成一幅静谧清幽的秋夜画面。“淡”、“滴” 二字就是诗中之眼,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王士源的《孟浩然集序》说道: (浩然)闲游秘省,秋月新霁,诸英华赋诗作会。浩然句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举座嗟其清绝,咸阁笔不复为继。 他的这两句诗之所以能够技压群芳,就是因为表现出了他自己人生境纭*?古人说:“诗言志,歌永言。”真正的诗歌,是要表现自己志向和人生境界的。 明月清霁,天上微微地点缀着一些云彩,使得银河显得稍稍暗淡了下来,朦朦胧胧的,更增加了几分风韵;  稀稀疏疏的雨点,滴在了清秋的梧桐叶上,发出了嘀哒嘀哒的响声,更显示出这清秋夜晚的凄清来。

孟浩然诗全集

孟浩然诗全集

                
卷一百五十九
卷159_1 「从张丞相游南纪城猎,戏赠裴迪张参军」孟浩然
  从禽非吾乐,不好云梦田。岁暮登城望,偏令乡思悬。
  公卿有几几,车骑何翩翩。世禄金张贵,官曹幕府贤。
  顺时行杀气,飞刃争割鲜。十里届宾馆,征声匝妓筵。
  高标回落日,平楚散芳烟。何意狂歌客,从公亦在旃。
卷159_2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孟浩然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回潭石下深,绿筱岸傍密。
  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夕阳开返照,中坐兴非一。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
卷159_3 「晚春卧病寄张八」孟浩然
  南陌春将晚,北窗犹卧病。林园久不游,草木一何盛。
  狭迳花障迷,闲庭竹扫净。翠羽戏兰苕,赪鳞动荷柄。
  念我平生好,江乡远从政。云山阻梦思,衾枕劳歌咏。
  歌咏复何为,同心恨别离。世途皆自媚,流俗寡相知。
  贾谊才空逸,安仁鬓欲丝。遥情每东注,奔晷复西驰。
  常恐填沟壑,无由振羽仪。穷通若有命,欲向论中推。
卷159_4 「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飞逐鸟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卷159_5 「入峡寄弟」孟浩然
  吾昔与尔辈,读书常闭门。未尝冒湍险,岂顾垂堂言。
  自此历江湖,辛勤难具论。往来行旅弊,开凿禹功存。
  壁立千峰峻,潈流万壑奔。我来凡几宿,无夕不闻猿。
  浦上摇归恋,舟中失梦魂。泪沾明月峡,心断鶺鴒原。
  离阔星难聚,秋深露已繁。因君下南楚,书此示乡园。
卷159_6 「湖中旅泊,寄阎九司户防」孟浩然
  桂水通百越,扁舟期晓发。荆云蔽三巴,夕望不见家。
  襄王梦行雨,才子谪长沙。长沙饶瘴疠,胡为苦留滞。
  久别思款颜,承欢怀接袂。接袂杳无由,徒增旅泊愁。
  清猿不可听,沿月下湘流。
卷159_7 「大堤行寄万七」孟浩然
  大堤行乐处,车马相驰突。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
  王孙挟珠弹,游女矜罗袜。携手今莫同,江花为谁发。
卷159_8 「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耆旧」孟浩然
  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予复何为者,栖栖徒问津。中年废丘壑,上国旅风尘。
  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亲。归来当炎夏,耕稼不及春。
  扇枕北窗下,采芝南涧滨。因声谢同列,吾慕颍阳真。
卷159_9 「题云门山,寄越府包户曹、徐起居」孟浩然
  我行适诸越,梦寐怀所欢。久负独往愿,今来恣游盘。
  台岭践磴石,耶溪溯林湍。舍舟入香界,登阁憩旃檀。
  晴山秦望近,春水镜湖宽。远怀伫应接,卑位徒劳安。
  白云日夕滞,沧海去来观。故国眇天末,良朋在朝端。
  迟尔同携手,何时方挂冠。
卷159_10 「宿扬子津,寄润州长山刘隐士」孟浩然
  所思在建业,欲往大江深。日夕望京口,烟波愁我心。
  心驰茅山洞,目极枫树林。不见少微星,星霜劳夜吟。
卷159_11 「书怀贻京邑同好」孟浩然
  维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诗礼袭遗训,趋庭沾末躬。
  昼夜常自强,词翰颇亦工。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
  慈亲向羸老,喜惧在深衷。甘脆朝不足,箪瓢夕屡空。
  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
  当途诉知己,投刺匪求蒙。秦楚邈离异,翻飞何日同。
卷159_12 「还山贻湛法师」孟浩然
  幼闻无生理,常欲观此身。心迹罕兼遂,崎岖多在尘。
  晚途归旧壑,偶与支公邻。导以微妙法,结为清净因。
  烦恼业顿舍,山林情转殷。朝来问疑义,夕话得清真。
  墨妙称古绝,词华惊世人。禅房闭虚静,花药连冬春。
  平石藉琴砚,落泉洒衣巾。欲知冥灭意,朝夕海鸥驯。
卷159_13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卷159_14 「秋宵月下有怀」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卷159_15 「将适天台,留别临安李主簿」孟浩然
  枳棘君尚栖,匏瓜吾岂系。念离当夏首,漂泊指炎裔。
  江海非堕游,田园失归计。定山既早发,渔浦亦宵济。
  泛泛随波澜,行行任舻枻。故林日已远,群木坐成翳。
  羽人在丹丘,吾亦从此逝。
卷159_16 「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孟浩然
  吾观鹪鹩赋,君负王佐才。惜无金张援,十上空归来。
  弃置乡园老,翻飞羽翼摧。故人今在位,岐路莫迟回。
卷159_17 「送吴悦游韶阳」孟浩然
  五色怜凤雏,南飞适鹧鸪。楚人不相识,何处求椅梧。
  去去日千里,茫茫天一隅。安能与斥鷃,决起但枪榆。
卷159_18 「适越留别谯县张主簿、申屠少府」孟浩然
  朝乘汴河流,夕次谯县界。幸值西风吹,得与故人会。
  君学梅福隐,余从伯鸾迈。别后能相思,浮云在吴会。
卷159_19 「送陈七赴西军」孟浩然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卷159_20 「送从弟邕下第后寻会稽」孟浩然
  疾风吹征帆,倏尔向空没。千里在俄顷,三江坐超忽。
  向来共欢娱,日夕成楚越。落羽更分飞,谁能不惊骨。
卷159_21 「送辛大之鄂渚不及」孟浩然
  送君不相见,日暮独愁绪。江上空裴回,天边迷处所。
  郡邑经樊邓,山河入嵩汝。蒲轮去渐遥,石径徒延伫。
卷159_22 「江上别流人」孟浩然
  以我越乡客,逢君谪居者。分飞黄鹤楼,流落苍梧野。
  驿使乘云去,征帆沿溜下。不知从此分,还袂何时把。
卷159_23 「宴包二融宅」孟浩然
  闲居枕清洛,左右接大野。门庭无杂宾,车辙多长者。
  是时方盛夏,风物自潇洒。五日休沐归,相携竹林下。
  开襟成欢趣,对酒不能罢。烟暝栖鸟迷,余将归白社。
卷159_24 「与王昌龄宴王道士房」孟浩然
  归来卧青山,常梦游清都。漆园有傲吏,惠好在招呼。
  书幌神仙箓,画屏山海图。酌霞复对此,宛似入蓬壶。
卷159_25 「襄阳公宅饮」孟浩然
  窈窕夕阳佳,丰茸春色好。欲觅淹留处,无过狭斜道。
  绮席卷龙须,香杯浮玛瑙。北林积修树,南池生别岛。
  手拨金翠花,心迷玉红草。谈笑光六义,发论明三倒。
  座非陈子惊,门还魏公扫。荣辱应无间,欢娱当共保。
卷159_26 「寻香山湛上人」孟浩然
  朝游访名山,山远在空翠。氛氲亘百里,日入行始至。
  杖策寻故人,解鞭暂停骑。石门殊豁险,篁径转森邃。
  法侣欣相逢,清谈晓不寐。平生慕真隐,累日探奇异。
  野老朝入田,山僧暮归寺。松泉多逸响,苔壁饶古意。
  谷口闻钟声,林端识香气。愿言投此山,身世两相弃。
卷159_27 「云门寺西六七里,闻符公兰若最幽,与薛八同往」孟浩然
  谓予独迷方,逢子亦在野。结交指松柏,问法寻兰若。
  小溪劣容舟,怪石屡惊马。所居最幽绝,所住皆静者。
  云簇兴座隅,天空落阶下。上人亦何闻,尘念都已舍。
  四禅合真如,一切是虚假。愿承甘露润,喜得惠风洒。
  依止托山门,谁能效丘也。
卷159_28 「宿天台桐柏观」孟浩然
  海行信风帆,夕宿逗云岛。缅寻沧洲趣,近爱赤城好。
  扪萝亦践苔,辍棹恣探讨。息阴憩桐柏,采秀弄芝草。
  鹤唳清露垂,鸡鸣信潮早。愿言解缨绂,从此去烦恼。
  高步凌四明,玄踪得三老。纷吾远游意,学彼长生道。
  日夕望三山,云涛空浩浩。
卷159_29 「岘潭作」孟浩然
  石潭傍隈隩,沙岸晓夤缘。试垂竹竿钓,果得槎头鳊。
  美人骋金错,纤手脍红鲜。因谢陆内史,莼羹何足传。
卷159_30 「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孟浩然
  翠微终南里,雨后宜返照。闭关久沈冥,杖策一登眺。
  遂造幽人室,始知静者妙。儒道虽异门,云林颇同调。
  两心相喜得,毕景共谈笑。暝还高窗眠,时见远山烧。
  缅怀赤城标,更忆临海峤。风泉有清音,何必苏门啸。
卷159_31 「初春汉中漾舟」孟浩然
  羊公岘山下,神女汉皋曲。雪罢冰复开,春潭千丈绿。
  轻舟恣来往,探玩无厌足。波影摇妓钗,沙光逐人目。
  倾杯鱼鸟醉,联句莺花续。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
卷159_32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卷159_33 「耶溪泛舟」孟浩然
  落景馀清辉,轻桡弄溪渚。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卷159_34 「彭蠡湖中望庐山」孟浩然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发,眇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黤黕容霁色,峥嵘当晓空。
  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卷159_35 「登鹿门山」孟浩然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金涧饵芝朮,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卷159_36 「游明禅师西山兰若」孟浩然
  西山多奇状,秀出倚前楹。停午收彩翠,夕阳照分明。
  吾师住其下,禅坐证无生。结庐就嵌窟,剪苕通往行。
  谈空对樵叟,授法与山精。日暮方辞去,田园归冶城。
卷159_37 「登望楚山最高顶」孟浩然
  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最高唯望楚,曾未一攀跻。
  石壁疑削成,众山比全低。晴明试登陟,目极无端倪。
  云梦掌中小,武陵花处迷。暝还归骑下,萝月映深溪。
卷159_38 「疾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孟浩然
  停午闻山钟,起行散愁疾。寻林采芝去,转谷松翠密。
  傍见精舍开,长廊饭僧毕。石渠流雪水,金子耀霜橘。
  竹房思旧游,过憩终永日。入洞窥石髓,傍崖采蜂蜜。
  日暮辞远公,虎溪相送出。
卷159_39 「万山潭作」孟浩然
  垂钓坐盘石,水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卷159_40 「与黄侍御北津泛舟」孟浩然
  津无蛟龙患,日夕常安流。本欲避骢马,何如同鹢舟。
  岂伊今日幸,曾是昔年游。莫奏琴中鹤,且随波上鸥。
  堤缘九里郭,山面百城楼。自顾躬耕者,才非管乐俦。
  闻君荐草泽,从此泛沧洲。
卷159_41 「洗然弟竹亭」孟浩然
  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俱怀鸿鹄志,昔有鶺鴒心。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卷159_42 「山中逢道士云公」孟浩然
  春馀草木繁,耕种满田园。酌酒聊自劝,农夫安与言。
  忽闻荆山子,时出桃花源。采樵过北谷,卖药来西村。
  村烟日云夕,榛路有归客。杖策前相逢,依然是畴昔。
  邂逅欢觏止,殷勤叙离隔。谓予搏扶桑,轻举振六翮。
  奈何偶昌运,独见遗草泽。既笑接舆狂,仍怜孔丘厄。
  物情趋势利,吾道贵闲寂。偃息西山下,门庭罕人迹。
  何时还清溪,从尔炼丹液。
卷159_43 「越中逢天台太乙子」孟浩然
  仙穴逢羽人,停舻向前拜。问余涉风水,何处远行迈。
  登陆寻天台,顺流下吴会。兹山夙所尚,安得问灵怪。
  上逼青天高,俯临沧海大。鸡鸣见日出,常觌仙人旆。
  往来赤城中,逍遥白云外。莓苔异人间,瀑布当空界。
  福庭长自然,华顶旧称最。永此从之游,何当济所届。
卷159_44 「家园卧疾,毕太祝曜见寻」孟浩然
  伏枕旧游旷,笙簧劳梦思。平生重交结,迨此令人疑。
  冰室无暖气,炎云空赫曦。隙驹不暂驻,日听凉蝉悲。
  壮图哀未立,斑白恨吾衰。夫子自南楚,缅怀嵩汝期。
  顾予衡茅下,兼致禀物资。脱分趋庭礼,殷勤伐木诗。
  脱君车前鞅,设我园中葵。斗酒须寒兴,明朝难重持。
卷159_45 「白云先生王迥见访」孟浩然
  闲归日无事,云卧昼不起。有客款柴扉,自云巢居子。
  居闲好芝朮,采药来城市。家在鹿门山,常游涧泽水。
  手持白羽扇,脚步青芒履。闻道鹤书征,临流还洗耳。
卷159_46 「田园作」孟浩然
  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
  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卷159_47 「采樵作」孟浩然
  采樵人深山,山深树重叠。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卷159_48 「自浔阳泛舟经明海」孟浩然
  大江分九流,淼淼成水乡。舟子乘利涉,往来至浔阳。
  因之泛五湖,流浪经三湘。观涛壮枚发,吊屈痛沉湘。
  魏阙心恒在,金门诏不忘。遥怜上林雁,冰泮也回翔。
卷159_49 「早发渔浦潭」孟浩然
  东旭早光芒,渚禽已惊聒。卧闻渔浦口,桡声暗相拨。
  日出气象分,始知江湖阔。美人常晏起,照影弄流沫。
  饮水畏惊猿,祭鱼时见獭。舟行自无闷,况值晴景豁。
卷159_50 「经七里滩」孟浩然
  予奉垂堂诫,千金非所轻。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
  五岳追向子,三湘吊屈平。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
  复闻严陵濑,乃在兹湍路。叠障数百里,沿洄非一趣。
  彩翠相氛氲,别流乱奔注。钓矶平可坐,苔磴滑难步。
  猿饮石下潭,鸟还日边树。观奇恨来晚,倚棹惜将暮。
  挥手弄潺湲,从兹洗尘虑。
卷159_51 「岁暮海上作」孟浩然
  仲尼既云殁,余亦浮于海。昏见斗柄回,方知岁星改。
  虚舟任所适,垂钓非有待。为问乘槎人,沧洲复谁在。
卷159_52 「南归阻雪」孟浩然
  我行滞宛许,日夕望京豫。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
  孤烟村际起,归雁天边去。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
  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十上耻还家,裴回守归路。
卷159_53 「听郑五愔弹琴」孟浩然
  阮籍推名饮,清风满竹林。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
  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予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
卷159_54 「同张明府清镜叹」孟浩然
  妾有盘龙镜,清光常昼发。自从生尘埃,有若雾中月。
  愁来试取照,坐叹生白发。寄语边塞人,如何久离别。
卷159_55 「庭橘」孟浩然
  明发览群物,万木何阴森。凝霜渐渐水,庭橘似悬金。
  女伴争攀摘,摘窥碍叶深。并生怜共蒂,相示感同心。
  骨刺红罗被,香黏翠羽簪。擎来玉盘里,全胜在幽林。
卷159_56 「早梅」孟浩然
  园中有早梅,年例犯寒开。少妇曾攀折,将归插镜台。
  犹言看不足,更欲剪刀裁。
卷159_57 「清明即事」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卷159_58 「和卢明府送郑十三还京兼寄之什」孟浩然
  昔时风景登临地,今日衣冠送别筵。醉坐自倾彭泽酒,
  思归长望白云天。洞庭一叶惊秋早,濩落空嗟滞江岛。
  寄语朝廷当世人,何时重见长安道。
卷159_59 「高阳池送朱二」孟浩然
  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池边钓女日相随,
  妆成照影竞来窥。澄波澹澹芙蓉发,绿岸毵毵杨柳垂。
  一朝物变人亦非,四面荒凉人径稀。意气豪华何处在,
  空馀草露湿罗衣。此地朝来饯行者,翻向此中牧征马。
  征马分飞日渐斜,见此空为人所嗟。殷勤为访桃源路,
  予亦归来松子家。
卷159_60 「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孟浩然
  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洲势逶迤绕碧流,
  鸳鸯鸂鶒满滩头。滩头日落沙碛长,金沙熠熠动飙光。
  舟人牵锦缆,浣女结罗裳。月明全见芦花白,
  风起遥闻杜若香。君行采采莫相忘。
卷159_61 「送王七尉松滋,得阳台云」孟浩然
  君不见巫山神女作行云,霏红沓翠晓氛氲。
  婵娟流入楚王梦,倏忽还随零雨分。空中飞去复飞来,
  朝朝暮暮下阳台。愁君此去为仙尉,便逐行云去不回。
卷159_62 「夜归鹿门山歌」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路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
卷159_63 「长乐宫」孟浩然
  秦城旧来称窈窕,汉家更衣应不少。红粉邀君在何处,
  青楼苦夜长难晓。长乐宫中钟暗来,可怜歌舞惯相催。
  欢娱此事今寂寞,惟有年年陵树哀。
卷159_64 「示孟郊」孟浩然
  蔓草蔽极野,兰芝结孤根。众音何其繁,伯牙独不喧。
  当时高深意,举世无能分。钟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
  尔其保静节,薄俗徒云云。
                
卷一百六十
卷160_1 「和张丞相春朝对雪」孟浩然
  迎气当春至,承恩喜雪来。润从河汉下,花逼艳阳开。
  不睹丰年瑞,焉知燮理才。撒盐如可拟,愿糁和羹梅。
卷160_2 「和张明府登鹿门作」孟浩然
  忽示登高作,能宽旅寓情。弦歌既多暇,山水思微清。
  草得风光动,虹因雨气成。谬承巴里和,非敢应同声。
卷160_3 「和张二自穰县还途中遇雪」孟浩然
  风吹沙海雪,渐作柳园春。宛转随香骑,轻盈伴玉人。
  歌疑郢中客,态比洛川神。今日南归楚,双飞似入秦。
卷160_4 「和贾主簿弁九日登岘山」孟浩然
  楚万重阳日,群公赏宴来。共乘休沐暇,同醉菊花杯。
  逸思高秋发,欢情落景催。国人咸寡和,遥愧洛阳才。
卷160_5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作临洞庭)」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卷160_6 「赠道士参寥」孟浩然
  蜀琴久不弄,玉匣细尘生。丝脆弦将断,金徽色尚荣。
  知音徒自惜,聋俗本相轻。不遇钟期听,谁知鸾凤声。
卷160_7 「京还赠张(一作王)维」孟浩然
  拂衣何处去,高枕南山南。欲徇五斗禄,其如七不堪。
  早朝非晚起,束带异抽簪。因向智者说,游鱼思旧潭。
卷160_8 「题李十四庄,兼赠綦毋校书」孟浩然
  闻君息阴地,东郭柳林间。左右瀍涧水,门庭缑氏山。
  抱琴来取醉,垂钓坐乘闲。归客莫相待,寻源殊未还。
卷160_9 「九日龙沙作,寄刘大昚虚」孟浩然
  龙沙豫章北,九日挂帆过。风俗因时见,湖山发兴多。
  客中谁送酒,棹里自成歌。歌竟乘流去,滔滔任夕波。
卷160_10 「寄赵正字」孟浩然
  正字芸香阁,幽人竹素园。经过宛如昨,归卧寂无喧。
  高鸟能择木,羝羊漫触藩。物情今已见,从此愿忘言。
卷160_11 「洞庭湖寄阎九」孟浩然
  洞庭秋正阔,余欲泛归船。莫辨荆吴地,唯馀水共天。
  渺瀰江树没,合沓海潮连。迟尔为舟楫,相将济巨川。
卷160_12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一作崔国辅诗)」孟浩然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然桂尽,壮志逐年衰。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卷160_13 「宿永嘉江,寄山阴崔少府国辅」孟浩然
  我行穷水国,君使入京华。相去日千里,孤帆天一涯。
  卧闻海潮至,起视江月斜。借问同舟客,何时到永嘉。
卷160_14 「上巳洛中寄王九迥(一作王迥十九)」孟浩然
  卜洛成周地,浮杯上巳筵。斗鸡寒食下,走马射堂前。
  垂柳金堤合,平沙翠幕连。不知王逸少,何处会群贤。
卷160_15 「闻裴侍御朏自襄州司户除豫州司户,因以投寄」孟浩然
  故人荆府掾,尚有柏台威。移职自樊衍,芳声闻帝畿。
  昔余卧林巷,载酒过柴扉。松菊无时赏,乡园欲懒归。
卷160_16 「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孟浩然
  春堤杨柳发,忆与故人期。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山阴定远近,江上日相思。不及兰亭会,空吟祓禊诗。
卷160_17 「夜泊庐江,闻故人在东寺,以诗寄之」孟浩然
  江路经庐阜,松门入虎溪。闻君寻寂乐,清夜宿招提。
  石镜山精怯,禅枝怖鸽栖。一灯如悟道,为照客心迷。
卷160_18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
  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卷160_19 「南还舟中寄袁太祝」孟浩然
  沿溯非便习,风波厌苦辛。忽闻迁谷鸟,来报五陵春。
  岭北回征帆,巴东问故人。桃源何处是,游子正迷津。
卷160_20 「东陂遇雨,率尔贻谢南池」孟浩然
  田家春事起,丁壮就东陂。殷殷雷声作,森森雨足垂。
  海虹晴始见,河柳润初移。予意在耕凿,因君问土宜。
卷160_21 「行至汝坟寄卢征君」孟浩然
  行乏憩予驾,依然见汝坟。洛川方罢雪,嵩嶂有残云。
  曳曳半空里,明明五色分。聊题一时兴,因寄卢征君。
卷160_22 「寄天台道士」孟浩然
  海上求仙客,三山望几时。焚香宿华顶,裛露采灵芝。
  屡蹑莓苔滑,将寻汗漫期。倘因松子去,长与世人辞。
卷160_23 「唐城馆中早发,寄杨使君」孟浩然
  犯霜驱晓驾,数里见唐城。旅馆归心逼,荒村客思盈。
  访人留后信,策蹇赴前程。欲识离魂断,长空听雁声。
卷160_24 「涧南即事,贻皎上人」孟浩然
  弊庐在郭外,素产惟田园。左右林野旷,不闻朝市喧。
  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书取幽栖事,将寻静者论。
卷160_25 「重酬李少府见赠」孟浩然
  养疾衡檐下,由来浩气真。五行将禁火,十步任寻春。
  致敬惟桑梓,邀欢即主人。回看后凋色,青翠有松筠。
卷160_26 「九日怀襄阳」孟浩然
  去国似如昨,倏然经杪秋。岘山不可见,风景令人愁。
  谁采篱下菊,应闲池上楼。宜城多美酒,归与葛强游。
卷160_27 「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孟浩然
  向夕槐烟起,葱茏池馆曛。客中无偶坐,关外惜离群。
  烛至萤光灭,荷枯雨滴闻。永怀芸阁友,寂寞滞扬云。
卷160_28 「人日登南阳驿门亭子,怀汉川诸友」孟浩然
  朝来登陟处,不似艳阳时。异县殊风物,羁怀多所思。
  剪花惊岁早,看柳讶春迟。未有南飞雁,裁书欲寄谁。
卷160_29 「早寒江上有怀(一作江上思归)」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上,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卷160_30 「闲园怀苏子」孟浩然
  林园虽少事,幽独自多违。向夕开帘坐,庭阴落景微。
  鸟过烟树宿,萤傍水轩飞。感念同怀子,京华去不归。
卷160_31 「同卢明府饯张郎中除义王府司马,海园作」孟浩然
  上国山河列,贤王邸第开。故人分职去,潘令宠行来。
  冠盖趋梁苑,江湘失楚材。豫愁轩骑动,宾客散池台。
卷160_32 「送张子容进士赴举」孟浩然
  夕曛山照灭,送客出柴门。惆怅野中别,殷勤岐路言。
  茂林予偃息,乔木尔飞翻。无使谷风诮,须令友道存。
卷160_33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孟浩然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
卷160_34 「送张祥之房陵」孟浩然
  我家南渡头,惯习野人舟。日夕弄清浅,林湍逆上流。
  山河据形胜,天地生豪酋。君意在利往,知音期自投。
卷160_35 「送吴宣从事(一作送苏六从军)」孟浩然
  才有幕中士,宁无塞上勋。汉兵将灭虏,王粲始从军。
  旌旆边庭去,山川地脉分。平生一匕首,感激赠夫君。
卷160_36 「送桓子之郢成礼」孟浩然
  闻君驰彩骑,躞蹀指南荆。为结潘杨好,言过鄢郢城。
  摽梅诗有赠,羔雁礼将行。今夜神仙女,应来感梦情。
卷160_37 「留别王侍御维」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索寞,还掩故园扉。
卷160_38 「早春润州送从弟还乡」孟浩然
  兄弟游吴国,庭闱恋楚关。已多新岁感,更饯白眉还。
  归泛西江水,离筵北固山。乡园欲有赠,梅柳著先攀。
卷160_39 「岘山饯房琯、崔宗之」孟浩然
  贵贱平生隔,轩车是日来。青阳一觏止,云路豁然开。
  祖道衣冠列,分亭驿骑催。方期九日聚,还待二星回。
卷160_40 「送谢录事之越」孟浩然
  清旦江天迥,凉风西北吹。白云向吴会,征帆亦相随。
  想到耶溪日,应探禹穴奇。仙书倘相示,予在此山陲。
卷160_41 「洛中送奚三还扬州」孟浩然
  水国无边际,舟行共使风。羡君从此去,朝夕见乡中。
  予亦离家久,南归恨不同。音书若有问,江上会相逢。
卷160_42 「送告八从军」孟浩然
  男儿一片气,何必五车书。好勇方过我,多才便起予。
  运筹将入幕,养拙就闲居。正待功名遂,从君继两疏。
卷160_43 「送元公之鄂渚,寻观主张骖鸾」孟浩然
  桃花春水涨,之子忽乘流。岘首辞蛟浦,江中问鹤楼。
  赠君青竹杖,送尔白蘋洲。应是神仙子,相期汗漫游。
卷160_44 「送王五昆季省觐」孟浩然
  公子恋庭闱,劳歌涉海涯。水乘舟楫去,亲望老莱归。
  斜日催乌鸟,清江照彩衣。平生急难意,遥仰鶺鴒飞。
卷160_45 「送崔遏」孟浩然
  片玉来夸楚,治中作主人。江山增润色,词赋动阳春。
  别馆当虚敞,离情任吐伸。因声两京旧,谁念卧漳滨。
卷160_46 「送卢少府使入秦」孟浩然
  楚关望秦国,相去千里馀。州县勤王事,山河转使车。
  祖筵江上列,离恨别前书。愿及芳年赏,娇莺二月初。
卷160_47 「送袁十岭南寻弟」孟浩然
  早闻牛渚咏,今见鶺鴒心。羽翼嗟零落,悲鸣别故林。
  苍梧白云远,烟水洞庭深。万里独飞去,南风迟尔音。
卷160_48 「永嘉别张子容」孟浩然
  旧国余归楚,新年子北征。挂帆愁海路,分手恋朋情。
  日夕故园意,汀洲春草生。何时一杯酒,重与季鹰倾。
卷160_49 「东京留别诸公(一题作京还别新丰诸友)」孟浩然
  吾道昧所适,驱车还向东。主人开旧馆,留客醉新丰。
  树绕温泉绿,尘遮晚日红。拂衣从此去,高步蹑华嵩。
卷160_50 「送袁太祝尉豫章」孟浩然
  何幸遇休明,观光来上京。相逢武陵客,独送豫章行。
  随牒牵黄绶,离群会墨卿。江南佳丽地,山水旧难名。
卷160_51 「都下送辛大之鄂」孟浩然
  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予亦忘机者,田园在汉阴。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
卷160_52 「送席大」孟浩然
  惜尔怀其宝,迷邦倦客游。江山历全楚,河洛越成周。
  道路疲千里,乡园老一丘。知君命不偶,同病亦同忧。
卷160_53 「送贾升主簿之荆府」孟浩然
  奉使推能者,勤王不暂闲。观风随按察,乘骑度荆关。
  送别登何处,开筵旧岘山。征轩明日远,空望郢门间。
卷160_54 「送王大校书」孟浩然
  导漾自嶓冢,东流为汉川。维桑君有意,解缆我开筵。
  云雨从兹别,林端意渺然。尺书能不吝,时望鲤鱼传。
卷160_55 「游江西留别富阳裴、刘二少府」孟浩然
  西上游江西,临流恨解携。千山叠成嶂,万水泻为溪。
  石浅流难溯,藤长险易跻。谁怜问津者,岁晏此中迷。
卷160_56 「广陵别薛八(一题作送友东归)」孟浩然
  士有不得志,栖栖吴楚间。广陵相遇罢,彭蠡泛舟还。
  樯出江中树,波连海上山。风帆明日远,何处更追攀。
卷160_57 「送洗然弟进士举」孟浩然
  献策金门去,承欢彩服违。以吾一日长,念尔聚星稀。
  昏定须温席,寒多未授衣。桂枝如已擢,早逐雁南飞。
卷160_58 「崔明府宅夜观妓」孟浩然
  白日既云暮,朱颜亦已酡。画堂初点烛,金幌半垂罗。
  长袖平阳曲,新声子夜歌。从来惯留客,兹夕为谁多。
卷160_59 「同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亭」孟浩然
  侧听弦歌宰,文书游夏徒。故园欣赏竹,为邑幸来苏。
  华省曾联事,仙舟复与俱。欲知临泛久,荷露渐成珠。
卷160_60 「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园即事,得秋字(一作卢象诗)」孟浩然
  邑有弦歌宰,翔鸾狎野鸥。眷言华省旧,暂拂海池游。
  郁岛藏深竹,前溪对舞楼。更闻书即事,云物是清秋。
卷160_61 「宴荣二山池(一题作宴荣山人池亭)」孟浩然
  甲第开金穴,荣期乐自多。枥嘶支遁马,池养右军鹅。
  竹引携琴入,花邀载酒过。山公来取醉,时唱接z5歌。
卷160_43 「夏日与崔二十一同集卫明府宅(一作宴卫明府宅遇北使)」孟浩然
  言避一时暑,池亭五月开。喜逢金马客,同饮玉人杯。
  舞鹤乘轩至,游鱼拥钓来。座中殊未起,箫管莫相催。
卷160_44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孟浩然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丹灶初开火,仙桃正落花。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卷160_45 「寒夜张明府宅宴」孟浩然
  瑞雪初盈尺,寒宵始半更。列筵邀酒伴,刻烛限诗成。
  香炭金炉暖,娇弦玉指清。醉来方欲卧,不觉晓鸡鸣。
卷160_46 「宴张别驾新斋」孟浩然
  世业传珪组,江城佐股肱。高斋征学问,虚薄滥先登。
  讲论陪诸子,文章得旧朋。士元多赏激,衰病恨无能。
卷160_47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卷160_48 「与杭州薛司户登樟亭楼作」孟浩然
  水楼一登眺,半出青林高。帟幕英僚敞,芳筵下客叨。
  山藏伯禹穴,城压伍胥涛。今日观溟涨,垂纶学钓鳌。
卷160_49 「寻天台山」孟浩然
  吾友太乙子,餐霞卧赤城。欲寻华顶去,不惮恶溪名。
  歇马凭云宿,扬帆截海行。高高翠微里,遥见石梁横。
卷160_50 「同曹三御史行泛湖归越」孟浩然
  秋入诗人意,巴歌和者稀。泛湖同逸旅,吟会是思归。
  白简徒推荐,沧洲已拂衣。杳冥云外去,谁不羡鸿飞。
卷160_51 「晚泊浔阳望庐山」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但闻钟。
卷160_52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孟浩然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卷160_53 「武陵泛舟」孟浩然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卷160_54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卷160_55 「姚开府山池」孟浩然
  主人新邸第,相国旧池台。馆是招贤辟,楼因教舞开。
  轩车人已散,箫管凤初来。今日龙门下,谁知文举才。
卷160_56 「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一作浮舟过滕逸人别业)」孟浩然
  水亭凉气多,闲棹晚来过。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
  野童扶醉舞,山鸟助酣歌。幽赏未云遍,烟光奈夕何。
卷160_57 「与白明府游江」孟浩然
  故人来自远,邑宰复初临。执手恨为别,同舟无异心。
  沿洄洲渚趣,演漾弦歌音。谁识躬耕者,年年梁甫吟。
卷160_58 「游凤林寺西岭」孟浩然
  共喜年华好,来游水石间。烟容开远树,春色满幽山。
  壶酒朋情洽,琴歌野兴闲。莫愁归路暝,招月伴人还。
卷160_59 「秋日陪李侍御渡松滋江」孟浩然
  南纪西江阔,皇华御史雄。截流宁假楫,挂席自生风。
  僚寀争攀鹢,鱼龙亦避骢。坐听白雪唱,翻入棹歌中。
卷160_60 「陪独孤使君同与萧员外证登万山亭」孟浩然
  万山青嶂曲,千骑使君游。神女鸣环佩,仙郎接献酬。
  遍观云梦野,自爱江城楼。何必东南守,空传沈隐侯。
卷160_61 「秋登张明府海亭」孟浩然
  海亭秋日望,委曲见江山。染翰聊题壁,倾壶一解颜。
  歌逢彭泽令,归赏故园间。予亦将琴史,栖迟共取闲。
卷160_62 「临涣裴明府席遇张十一、房六」孟浩然
  河县柳林边,河桥晚泊船。文叨才子会,官喜故人连。
  笑语同今夕,轻肥异往年。晨风理归棹,吴楚各依然。
卷160_63 「梅道士水亭」孟浩然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卷160_64 「游景空寺兰若」孟浩然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卷160_65 「陪李侍御访聪上人禅居(一作陪柏台友访聪上人)」孟浩然
  欣逢柏台友,共谒聪公禅。石室无人到,绳床见虎眠。
  阴崖常抱雪,枯涧为生泉。出处虽云异,同欢在法筵。
卷160_66 「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孟浩然
  出谷未停午,到家日已曛。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衡门犹未掩,伫立望夫君。
卷160_67 「夏日辨玉法师茅斋」孟浩然
  夏日茅斋里,无风坐亦凉。竹林深笋穊,藤架引梢长。
  燕觅巢窠处,蜂来造蜜房。物华皆可玩,花蕊四时芳。
卷160_68 「与张折冲游耆闍寺」孟浩然
  释子弥天秀,将军武库才。横行塞北尽,独步汉南来。
  贝叶传金口,山楼作赋开。因君振嘉藻,江楚气雄哉。
卷160_69 「游精思,题观主山房」孟浩然
  误入桃源里,初怜竹径深。方知仙子宅,未有世人寻。
  舞鹤过闲砌,飞猿啸密林。渐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
卷160_70 「宿立公房」孟浩然
  支遁初求道,深公笑买山。何如石岩趣,自入户庭间。
  苔涧春泉满,萝轩夜月闲。能令许玄度,吟卧不知还。
卷160_71 「寻陈逸人故居」孟浩然
  人事一朝尽,荒芜三径休。始闻漳浦卧,奄作岱宗游。
  池水犹含墨,风云已落秋。今宵泉壑里,何处觅藏舟。
卷160_72 「寻梅道士(一作寻梅道士张山人)」孟浩然
  彭泽先生柳,山阴道士鹅。我来从所好,停策汉阴多。
  重以观鱼乐,因之鼓枻歌。崔徐迹未朽,千载揖清波。
卷160_73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孟浩然
  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
  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卷160_74 「晚春题远上人南亭」孟浩然
  给园支遁隐,虚寂养身和。春晚群木秀,间关黄鸟歌。
  林栖居士竹,池养右军鹅。炎月北窗下,清风期再过。
卷160_75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孟浩然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卷160_76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孟浩然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卷160_77 「题融公兰若(一作题容山主兰若)」孟浩然
  精舍买金开,流泉绕砌回。芰荷薰讲席,松柏映香台。
  法雨晴飞去,天花昼下来。谈玄殊未已,归骑夕阳催。
卷160_78 「过景空寺故融公兰若(或作过潜上人旧房、悼正弘禅师)」孟浩然
  池上青莲宇,林间白马泉。故人成异物,过客独潸然。
  既礼新松塔,还寻旧石筵。平生竹如意,犹挂草堂前。
卷160_79 「题张野人园庐」孟浩然
  与君园庐并,微尚颇亦同。耕钓方自逸,壶觞趣不空。
  门无俗士驾,人有上皇风。何处先贤传,惟称庞德公。
卷160_80 「李少府与杨九再来」孟浩然
  弱岁早登龙,今来喜再逢。如何春月柳,犹忆岁寒松。
  烟火临寒食,笙歌达曙钟。喧喧斗鸡道,行乐羡朋从。
卷160_81 「寻张五回夜园作」孟浩然
  闻就庞公隐,移居近洞湖。兴来林是竹,归卧谷名愚。
  挂席樵风便,开轩琴月孤。岁寒何用赏,霜落故园芜。
卷160_82 「裴司士、员司户见寻(一题作裴司士见访)」孟浩然
  府僚能枉驾,家酝复新开。落日池上酌,清风松下来。
  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谁道山公醉,犹能骑马回。
卷160_83 「春中喜王九相寻(一题作晚春)」孟浩然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酒伴来相命,开尊共解酲。当杯已入手,歌妓莫停声。
卷160_84 「李氏园林卧疾」孟浩然
  我爱陶家趣,园林无俗情。春雷百卉坼,寒食四邻清。
  伏枕嗟公干,归山羡子平。年年白社客,空滞洛阳城。
卷160_85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卷160_86 「张七及辛大见寻南亭醉作(一作张七及辛大见访)」孟浩然
  山公能饮酒,居士好弹筝。世外交初得,林中契已并。
  纳凉风飒至,逃暑日将倾。便就南亭里,馀尊惜解酲。
卷160_87 「岁暮归南山(一题作归故园作,一作归终南山)」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卷160_88 「南山下与老圃期种瓜」孟浩然
  樵牧南山近,林闾北郭赊。先人留素业,老圃作邻家。
  不种千株橘,惟资五色瓜。邵平能就我,开径剪蓬麻。
卷160_89 「溯江至武昌」孟浩然
  家本洞湖上,岁时归思催。客心徒欲速,江路苦邅回。
  残冻因风解,新正度腊开。行看武昌柳,仿佛映楼台。
卷160_90 「舟中晓望」孟浩然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去,天台访石桥。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
卷160_91 「自洛之越」孟浩然
  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
卷160_92 「途中遇晴」孟浩然
  已失巴陵雨,犹逢蜀坂泥。天开斜景遍,山出晚云低。
  馀湿犹沾草,残流尚入溪。今宵有明月,乡思远凄凄。
卷160_93 「归至郢中」孟浩然
  远游经海峤,返棹归山阿。日夕见乔木,乡关在伐柯。
  愁随江路尽,喜入郢门多。左右看桑土,依然即匪他。
卷160_94 「夕次蔡阳馆」孟浩然
  日暮马行疾,城荒人住稀。听歌知近楚,投馆忽如归。
  鲁堰田畴广,章陵气色微。明朝拜嘉庆,须著老莱衣。
卷160_95 「他乡七夕」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卷160_96 「夜泊牛渚,趁薛八船不及」孟浩然
  星罗牛渚夕,风退鹢舟迟。浦溆尝同宿,烟波忽间之。
  榜歌空里失,船火望中疑。明发泛潮海,茫茫何处期。
卷160_97 「晓入南山」孟浩然
  瘴气晓氛氲,南山复水云。鲲飞今始见,鸟坠旧来闻。
  地接长沙近,江从汨渚分。贾生曾吊屈,予亦痛斯文。
卷160_98 「夜渡湘水(一作崔国辅诗)」孟浩然
  客舟贪利涉,暗里渡湘川。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
  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行侣时相问,浔阳何处边。
卷160_99 「赴京途中遇雪」孟浩然
  迢递秦京道,苍茫岁暮天。穷阴连晦朔,积雪满山川。
  落雁迷沙渚,饥乌集野田。客愁空伫立,不见有人烟。
卷160_100 「途次望乡」孟浩然
  客行愁落日,乡思重相催。况在他山外,天寒夕鸟来。
  雪深迷郢路,云暗失阳台。可叹凄惶子,高歌谁为媒。
卷160_101 「永嘉上浦馆逢张八子容(一题作永嘉浦逢张子容客卿)」孟浩然
  逆旅相逢处,江村日暮时。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
  廨宇邻蛟室,人烟接岛夷。乡园万馀里,失路一相悲。
卷160_102 「宿武阳即事(一作宿武阳川)」孟浩然
  川暗夕阳尽,孤舟泊岸初。岭猿相叫啸,潭嶂似空虚。
  就枕灭明烛,扣舷闻夜渔。鸡鸣问何处,人物是秦馀。
卷160_103 「渡扬子江」孟浩然
  桂楫中流望,京江两畔明。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
  海尽边阴静,江寒朔吹生。更闻枫叶下,淅沥度秋声。
卷160_104 「田家元日」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卷160_105 「九日得新字」孟浩然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卷160_106 「除夜乐城逢张少府」孟浩然
  云海泛瓯闽,风潮泊岛滨。何知岁除夜,得见故乡亲。
  余是乘槎客,君为失路人。平生复能几,一别十馀春。
卷160_107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孟浩然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卷160_108 「寒夜」孟浩然
  闺夕绮窗闭,佳人罢缝衣。理琴开宝匣,就枕卧重帏。
  夜久灯花落,薰笼香气微。锦衾重自暖,遮莫晓霜飞。
卷160_109 「赋得盈盈楼上女」孟浩然
  夫婿久离别,青楼空望归。妆成卷帘坐,愁思懒缝衣。
  燕子家家入,杨花处处飞。空床难独守,谁为报金徽。
卷160_110 「春意(一题作春怨)」孟浩然
  佳人能画眉,妆罢出帘帷。照水空自爱,折花将遗谁。
  春情多艳逸,春意倍相思。愁心极杨柳,一种乱如丝。
卷160_111 「闺情」孟浩然
  一别隔炎凉,君衣忘短长。裁缝无处等,以意忖情量。
  畏瘦疑伤窄,防寒更厚装。半啼封裹了,知欲寄谁将。
卷160_112 「美人分香」孟浩然
  艳色本倾城,分香更有情。髻鬟垂欲解,眉黛拂能轻。
  舞学平阳态,歌翻子夜声。春风狭斜道,含笑待逢迎。
卷160_113 「伤岘山云表观主」孟浩然
  少小学书剑,秦吴多岁年。归来一登眺,陵谷尚依然。
  岂意餐霞客,溘随朝露先。因之问闾里,把臂几人全。
卷160_114 「题梧州陈司马山斋(一作宋之问诗)」孟浩然
  南国无霜霰,连年对物华。青林暗换叶,红蕊亦开花。
  春去无山鸟,秋来见海槎。流芳虽可悦,会自泣长沙。
卷160_115 「岁除夜有怀(一题作除夜)」孟浩然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奴仆亲。那堪正飘泊,来日岁华新。
卷160_116 「登安阳城楼」孟浩然
  县城南面汉江流,江涨开成南雍州。才子乘春来骋望,
  群公暇日坐销忧。楼台晚映青山郭,罗绮晴骄绿水洲。
  向夕波摇明月动,更疑神女弄珠游。
卷160_117 「登万岁楼」孟浩然
  万岁楼头望故乡,独令乡思更茫茫。天寒雁度堪垂泪,
  日落猿啼欲断肠。曲引古堤临冻浦,斜分远岸近枯杨。
  今朝偶见同袍友,却喜家书寄八行。
卷160_118 「除夜有怀」孟浩然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帐里残灯才去焰,
  炉中香气尽成灰。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卷160_119 「春情」孟浩然
  青楼晓日珠帘映,红粉春妆宝镜催。已厌交欢怜枕席,
  相将游戏绕池台。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
  更道明朝不当作,相期共斗管弦来。
卷160_120 「长安早春(一作张子容诗)」孟浩然
  关戍惟东井,城池起北辰。咸歌太平日,共乐建寅春。
  雪尽青山树,冰开黑水滨。草迎金埒马,花伴玉楼人。
  鸿渐看无数,莺歌听欲频。何当遂荣擢,归及柳条新。
卷160_121 「荆门上张丞相」孟浩然
  共理分荆国,招贤愧不材。召南风更阐,丞相阁还开。
  觏止欣眉睫,沉沦拔草莱。坐登徐孺榻,频接李膺杯。
  始慰蝉鸣柳,俄看雪间梅。四时年籥尽,千里客程催。
  日下瞻归翼,沙边厌曝鳃。伫闻宣室召,星象列三台。
卷160_122 「陪张丞相登荆城楼,因寄蓟州张使君及浪泊戍主刘家」孟浩然
  蓟门天北畔,铜柱日南端。出守声弥远,投荒法未宽。
  侧身聊倚望,携手莫同欢。白璧无瑕玷,青松有岁寒。
  府中丞相阁,江上使君滩。兴尽回舟去,方知行路难。
卷160_123 「陪张丞相祠紫盖山,途经玉泉寺」孟浩然
  望秩宣王命,斋心待漏行。青衿列胄子,从事有参卿。
  五马寻归路,双林指化城。闻钟度门近,照胆玉泉清。
  皂盖依松憩,缁徒拥锡迎。天宫上兜率,沙界豁迷明。
  欲就终焉志,恭闻智者名。人随逝水没,波逐覆舟倾。
  想像若在眼,周流空复情。谢公还欲卧,谁与济苍生。
卷160_124 「陪张丞相自松滋江东泊渚宫」孟浩然
  放溜下松滋,登舟命楫师。讵忘经济日,不惮沍寒时。
  洗帻岂独古,濯缨良在兹。政成人自理,机息鸟无疑。
  云物凝孤屿,江山辨四维。晚来风稍急,冬至日行迟。
  腊响惊云梦,渔歌激楚辞。渚宫何处是,川暝欲安之。
卷160_125 「和张判官登万山亭,因赠洪府都督韩公」孟浩然
  韩公是襄士,日赏城西岑。结构意不浅,岩潭趣转深。
  皇华一动咏,荆国几谣吟。旧径兰勿剪,新堤柳欲阴。
  砌傍馀怪石,沙上有闲禽。自牧豫章郡,空瞻枫树林。
  因声寄流水,善听在知音。耆旧眇不接,崔徐无处寻。
  物情多贵远,贤俊岂无今。迟尔长江暮,澄清一洗心。
卷160_126 「和宋太史北楼新亭」孟浩然
  返耕意未遂,日夕登城隅。谁道山林近,坐为符竹拘。
  丽谯非改作,轩槛是新图。远水自嶓冢,长云吞具区。
  愿随江燕贺,羞逐府僚趋。欲识狂歌者,丘园一竖儒。
卷160_127 「赠萧少府」孟浩然
  上德如流水,安仁道若山。闻君秉高节,而得奉清颜。
  鸿渐升仪羽,牛刀列下班。处腴能不润,居剧体常闲。
  去诈人无谄,除邪吏息奸。欲知清与洁,明月照澄湾。
卷160_128 「秦中苦雨思归,赠袁左丞、贺侍郎」孟浩然
  苦学三十载,闭门江汉阴。用贤遭圣日,羁旅属秋霖。
  岂直昏垫苦,亦为权势沈。二毛催白发,百镒罄黄金。
  泪忆岘山堕,愁怀湘水深。谢公积愤懑,庄舄空谣吟。
  跃马非吾事,狎鸥宜我心。寄言当路者,去矣北山岑。
卷160_129 「同张明府碧溪赠答」孟浩然
  别业闻新制,同声和者多。还看碧溪答,不羡绿珠歌。
  自有阳台女,朝朝拾翠过。绮筵铺锦绣,妆牖闭藤萝。
  秩满休闲日,春馀景气和。仙凫能作伴,罗袜共凌波。
  曲岛寻花药,回潭折芰荷。更怜斜日照,红粉艳青娥。
卷160_130 「久滞越中,贻谢南池、会稽贺少府」孟浩然
  陈平无产业,尼父倦东西。负郭昔云翳,问津今亦迷。
  未能忘魏阙,空此滞秦稽。两见夏云起,再闻春鸟啼。
  怀仙梅福市,访旧若耶溪。圣主贤为宝,君何隐遁栖。
卷160_131 「送韩使君除洪州都曹(韩公父常为襄州使)」孟浩然
  述职抚荆衡,分符袭宠荣。往来看拥传,前后赖专城。
  勿翦棠犹在,波澄水更清。重推江汉理,旋改豫章行。
  召父多遗爱,羊公有令名。衣冠列祖道,耆旧拥前旌。
  岘首晨风送,江陵夜火迎。无才惭孺子,千里愧同声。
卷160_132 「送莫甥兼诸昆弟从韩司马入西军」孟浩然
  念尔习诗礼,未曾违户庭。平生早偏露,万里更飘零。
  坐弃三牲养,行观八阵形。饰装辞故里,谋策赴边庭。
  壮志吞鸿鹄,遥心伴鶺鴒.所从文且武,不战自应宁。
卷160_133 「岘山送萧员外之荆州」孟浩然
  岘山江岸曲,郢水郭门前。自古登临处,非今独黯然。
  亭楼明落照,井邑秀通川。涧竹生幽兴,林风入管弦。
  再飞鹏激水,一举鹤冲天。伫立三荆使,看君驷马旋。
卷160_134 「送王昌龄之岭南」孟浩然
  洞庭去远近,枫叶早惊秋。岘首羊公爱,长沙贾谊愁。
  土毛无缟纻,乡味有槎头。已抱沈痼疾,更贻魑魅忧。
  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裯.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
卷160_135 「岘山送张去非游巴东(一题作岘山亭送朱大)」孟浩然
  岘山南郭外,送别每登临。沙岸江村近,松门山寺深。
  一言予有赠,三峡尔将寻。祖席宜城酒,征途云梦林。
  蹉跎游子意,眷恋故人心。去矣勿淹滞,巴东猿夜吟。
卷160_136 「奉先张明府休沐还乡,海亭宴集(探得阶字)」孟浩然
  自君理畿甸,予亦经江淮。万里书信断,数年云雨乖。
  归来休浣日,始得赏心谐。朱绂恩虽重,沧洲趣每怀。
  树低新舞阁,山对旧书斋。何以发秋兴,阴虫鸣夜阶。
卷160_137 「宴张记室宅」孟浩然
  甲第金张馆,门庭车骑多。家封汉阳郡,文会楚材过。
  曲岛浮觞酌,前山入咏歌。妓堂花映发,书阁柳逶迤。
  玉指调筝柱,金泥饰舞罗。宁知书剑者,岁月独蹉跎。
卷160_138 「宴崔明府宅夜观妓」孟浩然
  画堂观妙妓,长夜正留宾。烛吐莲花艳,妆成桃李春。
  髻鬟低舞席,衫袖掩歌唇。汗湿偏宜粉,罗轻讵著身。
  调移筝柱促,欢会酒杯频。倘使曹王见,应嫌洛浦神。
卷160_139 「卢明府九日岘山宴袁使君、张郎中、崔员外」孟浩然
  宇宙谁开辟,江山此郁盘。登临今古用,风俗岁时观。
  地理荆州分,天涯楚塞宽。百城今刺史,华省旧郎官。
  共美重阳节,俱怀落帽欢。酒邀彭泽载,琴辍武城弹。
  献寿先浮菊,寻幽或藉兰。烟虹铺藻翰,松竹挂衣冠。
  叔子神如在,山公兴未阑。传闻骑马醉,还向习池看。
卷160_140 「登龙兴寺阁」孟浩然
  阁道乘空出,披轩远目开。逶迤见江势,客至屡缘回。
  兹郡何填委,遥山复几哉。苍苍皆草木,处处尽楼台。
  骤雨一阳散,行舟四海来。鸟归馀兴远,周览更裴回。
卷160_141 「登总持寺浮图」孟浩然
  半空跻宝塔,晴望尽京华。竹绕渭川遍,山连上苑斜。
  四门开帝宅,阡陌俯人家。累劫从初地,为童忆聚沙。
  一窥功德见,弥益道心加。坐觉诸天近,空香送落花。
卷160_142 「与崔二十一游镜湖,寄包、贺二公」孟浩然
  试览镜湖物,中流到底清。不知鲈鱼味,但识鸥鸟情。
  帆得樵风送,春逢谷雨晴。将探夏禹穴,稍背越王城。
  府掾有包子,文章推贺生。沧浪醉后唱,因此寄同声。
卷160_143 「夜登孔伯昭南楼,时沈太清、朱升在座」孟浩然
  谁家无风月,此地有琴尊。山水会稽郡,诗书孔氏门。
  再来值秋杪,高阁夜无喧。华烛罢然蜡,清弦方奏鹍.
  沈生隐侯胤,朱子买臣孙。好我意不浅,登兹共话言。
卷160_144 「陪卢明府泛舟回作」孟浩然
  百里行春返,清流逸兴多。鹢舟随雁泊,江火共星罗。
  已救田家旱,仍医俗化讹。文章推后辈,风雅激颓波。
  高岸迷陵谷,新声满棹歌。犹怜不才子,白首未登科。
卷160_145 「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孟浩然
  石壁开金像,香山倚铁围。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
  竹柏禅庭古,楼台世界稀。夕岚增气色,馀照发光辉。
  讲席邀谈柄,泉堂施浴衣。愿承功德水,从此濯尘机。
卷160_146 「同独孤使君东斋作」孟浩然
  郎官旧华省,天子命分忧。襄土岁频旱,随车雨再流。
  云阴自南楚,河润及东周。廨宇宜新霁,田家贺有秋。
  竹间残照入,池上夕阳浮。寄谢东阳守,何如八咏楼。
卷160_147 「同王九题就师山房」孟浩然
  晚憩支公室,故人逢右军。轩窗避炎暑,翰墨动新文。
  竹蔽檐前日,雨随阶下云。周游清荫遍,吟卧夕阳曛。
  江静棹歌歇,溪深樵语闻。归途未忍去,携手恋清芬。
卷160_148 「冬至后过吴、张二子檀溪别业」孟浩然
  卜筑因自然,檀溪不更穿。园庐二友接,水竹数家连。
  直与南山对,非关选地偏。草堂时偃曝,兰枻日周旋。
  外事情都远,中流性所便。闲垂太公钓,兴发子猷船。
  余亦幽栖者,经过窃慕焉。梅花残腊月,柳色半春天。
  鸟泊随阳雁,鱼藏缩项鳊。停杯问山简,何似习池边。
卷160_149 「韩大使东斋会岳上人、诸学士」孟浩然
  郡守虚陈榻,林间召楚材。山川祈雨毕,云物喜晴开。
  抗礼尊缝掖,临流揖渡杯。徒攀朱仲李,谁荐和羹梅。
  翰墨缘情制,高深以意裁。沧洲趣不远,何必问蓬莱。
卷160_150 「上巳日涧南园期王山人、陈七诸公不至」孟浩然
  摇艇候明发,花源弄晚春。在山怀绮季,临汉忆荀陈。
  上巳期三月,浮杯兴十旬。坐歌空有待,行乐恨无邻。
  日晚兰亭北,烟开曲水滨。浴蚕逢姹女,采艾值幽人。
  石壁堪题序,沙场好解绅。群公望不至,虚掷此芳晨。
卷160_151 「齿坐呈山南诸隐」孟浩然
  习公有遗坐,高在白云陲。樵子不见识,山僧赏自知。
  以余为好事,携手一来窥。竹露闲夜滴,松风清昼吹。
  从来抱微尚,况复感前规。于此无奇策,苍生奚以为。
卷160_152 「来闍黎新亭作」孟浩然
  八解禅林秀,三明给苑才。地偏香界远,心净水亭开。
  傍险山查立,寻幽石径回。瑞花长自下,灵药岂须栽。
  碧网交红树,清泉尽绿苔。戏鱼闻法聚,闲鸟诵经来。
  弃象玄应悟,忘言理必该。静中何所得,吟咏也徒哉。
卷160_153 「西山寻辛谔」孟浩然
  漾舟寻水便,因访故人居。落日清川里,谁言独羡鱼。
  石潭窥洞彻,沙岸历纡徐。竹屿见垂钓,茅斋闻读书。
  款言忘景夕,清兴属凉初。回也一瓢饮,贤哉常晏如。
卷160_154 「题长安主人壁」孟浩然
  久废南山田,叨陪东阁贤。欲随平子去,犹未献甘泉。
  枕籍琴书满,褰帷远岫连。我来如昨日,庭树忽鸣蝉。
  促织惊寒女,秋风感长年。授衣当九月,无褐竟谁怜。
卷160_155 「行出东山望汉川(一题作行至汉川作)」孟浩然
  异县非吾土,连山尽绿篁。平田出郭少,盘坂入云长。
  万壑归於汉,千峰划彼苍。猿声乱楚峡,人语带巴乡。
  石上攒椒树,藤间缀蜜房。雪馀春未暖,岚解昼初阳。
  征马疲登顿,归帆爱渺茫。坐欣沿溜下,信宿见维桑。
卷160_156 「夜泊宣城界(一题作旅行欲泊宣州界)」孟浩然
  西塞沿江岛,南陵问驿楼。湖平津济阔,风止客帆收。
  去去怀前浦,茫茫泛夕流。石逢罗刹碍,山泊敬亭幽。
  火识梅根冶,烟迷杨叶洲。离家复水宿,相伴赖沙鸥。
卷160_157 「下赣石」孟浩然
  赣石三百里,沿洄千嶂间。沸声常活活,洊势亦潺潺。
  跳沫鱼龙沸,垂藤猿狖攀。榜人苦奔峭,而我忘险艰。
  放溜情弥惬,登舻目自闲。暝帆何处宿,遥指落星湾。
卷160_158 「初年乐城馆中卧疾怀归作」孟浩然
  异县天隅僻,孤帆海畔过。往来乡信断,留滞客情多。
  腊月闻雷震,东风感岁和。蛰虫惊户穴,巢鹊眄庭柯。
  徒对芳尊酒,其如伏枕何。归屿理舟楫,江海正无波。
卷160_159 「醉后赠马四」孟浩然
  四海重然诺,吾尝闻白眉。秦城游侠客,相得半酣时。
卷160_160 「赠王九」孟浩然
  日暮田家远,山中勿久淹。归人须早去,稚子望陶潜。
卷160_161 「登岘山亭,寄晋陵张少府」孟浩然
  岘首风湍急,云帆若鸟飞。凭轩试一问,张翰欲来归。
卷160_162 「送朱大入秦」孟浩然
  游人武陵去,宝剑直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卷160_163 「送友人之京」孟浩然
  君登青云去,予望青山归。云山从此别,泪湿薜萝衣。
卷160_164 「送张郎中迁京」孟浩然
  碧溪常共赏,朱邸忽迁荣。豫有相思意,闻君琴上声。
卷160_165 「同张将蓟门观灯」孟浩然
  异俗非乡俗,新年改故年。蓟门看火树,疑是烛龙燃。
卷160_166 「张郎中梅园中」孟浩然
  绮席铺兰杜,珠盘折芰荷。故园留不住,应是恋弦歌。
卷160_167 「北涧泛舟」孟浩然
  北涧流恒满,浮舟触处通。沿洄自有趣,何必五湖中。
卷160_168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卷160_169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卷160_170 「寻菊花潭主人不遇」孟浩然
  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
卷160_171 「檀溪寻故人(一题作檀溪寻古)」孟浩然
  花伴成龙竹,池分跃马溪。田园人不见,疑向洞中栖。
卷160_172 「扬子津望京口」孟浩然
  北固临京口,夷山近海滨。江风白浪起,愁杀渡头人。
卷160_173 「同储十二洛阳道中作」孟浩然
  珠弹繁华子,金羁游侠人。酒酣白日暮,走马入红尘。
卷160_174 「初下浙江舟中口号」孟浩然
  八月观潮罢,三江越海浔。回瞻魏阙路,空复子牟心。
卷160_175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卷160_176 「问舟子」孟浩然
  向夕问舟子,前程复几多。湾头正堪泊,淮里足风波。
卷160_177 「戏题(一作戏赠主人)」孟浩然
  客醉眠未起,主人呼解酲。已言鸡黍熟,复道瓮头清。
卷160_178 「凉州词」孟浩然
  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
  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
  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
  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
卷160_179 「送新安张少府归秦中(一题作越中送人归秦中)」孟浩然
  试登秦岭望秦川,遥忆青门春可怜。
  仲月送君从此去,瓜时须及邵平田。
卷160_180 「送杜十四之江南(一题作送杜晃进士之东吴)」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卷160_181 「渡浙江问舟中人(一题作济江问同舟人。一作崔国辅诗)」孟浩然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卷160_182 「初秋」孟浩然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卷160_183 「过融上人兰若」孟浩然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水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泉声恋翠微。
卷160_184 「句」孟浩然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逐逐怀良驭,萧萧顾乐鸣。(《省试骐骥长鸣》诗,
  见《丹阳集》)

Tuesday, November 27, 2012

孟浩然诗鉴赏

孟浩然诗鉴赏



生平简介

  孟浩然(689—740 ),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早年隐居家乡襄阳附近的鹿门山,闭门读书,以诗自娱。曾游历长江南北各地,巴蜀、吴越、湘赣等地都留下 了他的足迹。四十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不第。张九龄镇荆州时,署其为荆州从事,不久,患疽而卒,终年五十二岁。有《孟浩然集》。

  晚泊浔阳望庐山

  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

  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

  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

  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

  日暮空闻钟。

  孟浩然诗鉴赏

  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二十一年(733),漫游吴越之后,在还乡路上,途经九江时,晚泊浔阳,眺望庐山所发思古幽情之作。

  这首《晚泊浔阳望庐山》,一开篇便是“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淡笔轻轻挥洒,勾勒出一片宽广的大自然,不精雕细刻个别景物,却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 想象余地。我们仿佛看到诗人的轻舟,掠过千里烟波江上的无数青山。诗的起势高远。而且“名山都未逢”,又将诗人对于名山的热烈向往之情充分地抒写出来了。 接着,“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只以“始见”二字轻轻点染,就描摹出诗人举头见到庐山在眼前突兀而起的惊喜神态。这四句如行云流水,一气直下,以空灵 之笔叙事;感情却从“都未逢”、“始见”等平淡字眼含蓄地透露。

  上半首是从眼中所见直写“望”庐山之意,下半首则是从意中所想透出“望”字神情。面对着香炉峰上烟云缭绕,诗人的思绪也随之飘忽。他想起了曾经在香炉峰麓建造“东林精舍”,带领徒众“同修净业”

  的高僧慧远。他读过慧远的传记,深深地倾慕与怀念这位高僧弃绝尘俗的幽踪。此刻,东林精舍就在眼前,而远公早作了古人,诗人因此而感到惆怅和感伤。诗 的末尾,写夕照中从东林寺传来一阵悠扬的钟声。把诗人惆怅、怀念的感情抒写得更为深远。山寺都是朝暮鸣钟,“日暮”是“闻钟”的时间,“闻钟”又渲染了 “日暮”的气氛。日暮闻钟,带给人忧郁感和神秘感。而“空”字,表明高僧已逝,钟声空闻,从而传达出诗人的怀念、惆怅等复杂的感情。后四句字面上没有出现 “望”字,但诗人遐想高僧和聆听暮钟,却透露出了“望”意。《唐三体》卷六何焯评这首诗:

  “发端神来,所以虽晚而极望也。眼中意中前后两层透出望字神味。..后半写望字闲远空阔。”沈德潜也说:“但闻钟声,写望字意,悠然神远”(《唐诗别裁》卷一)。

  清代标举“神韵说”的诗论家王士祯,很推崇王维和孟浩然。他曾举孟浩然的这首诗作为“神韵”的范本,并且评论说:“诗至此,色相俱空,政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者也”(《带经堂诗话·入神类》)。

  其实所谓“韵”和“神韵”,就是指诗人用平淡自然的语言和高度传神的笔法写景抒情罢了。由于笔墨疏淡,景物在若有若无,若隐若现之间,却蕴藏着丰富悠远的情思,余味无穷。

  王士祯等人推崇这首诗有“神韵”,足当“逸品”,“一片空灵”,主要是欣赏孟浩然诗的“清空”、“古淡”的韵致。这首诗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倾羡, 企图超脱尘世的思想;在艺术上,诗人以简淡的文字传出景物和人物的风神,表现丰富的情意,给人以言简意赅、语淡味醇、意境清远、韵致流溢的感受。

  纵观全诗,气势不凡,色彩清幽素淡,神韵自然贯通,诗人用“晚泊浔阳”的所见、所闻、所思,表露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慕。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

  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

  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

  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

  孤琴候萝径。

  孟浩然诗鉴赏

  诗人先后描绘夕阳西下、群壑昏暝、松际月出、风吹清泉、樵人归尽、烟鸟栖定等生动的意象,渲染环境气氛。随着景致的流动,时间在暗中转换,环境越来越清幽。孟浩然在山水诗中,很善于表现自然景物在时间中的运动变化。读他的诗,如同在观看镜头不断转换的电影。

  这首诗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形象,不仅仅准确地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态特征,而且融统着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特别是“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 句,写诗人见松月而觉夜凉,听见泉而感山幽,细致入微地传达出日暮山间听泉时的全部感受,很有韵味。全篇前六句都是融情入景,到了第七句,才点出“之子期 宿来”,然后在第八字再点出一个“候”字。

  “孤琴候萝径”,以“孤”修饰琴,更添了孤清之感。

  孤琴的形象,兼有期待知音之意。而用“萝”字修饰“径”,也似有意似无意地反衬诗人的孤独。因为藤萝总是互相攀援、枝蔓交错地群生的。这一句诗,在整 幅山居秋夜幽寂清冷的景物背景上,生动地勾勒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使人如见这位风神散朗的诗人,抱着琴,孤零零地伫立在洒满月色的萝径上,望眼欲穿地期盼 友人的到来。诗的收尾非常精彩。使诗人深情期待知音的形象如在我们眼前。

  自洛之越

  孟浩然

  遑遑三十载,

  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

  风尘厌洛京。

  扁舟泛湖海,

  长揖谢公卿。

  且乐杯中物,

  谁论世上名。

  孟浩然诗鉴赏

  孟浩然四十岁到长安应举不第,大约在开元十六年( 729 )到东都洛阳游览。在洛阳滞留了半年多,次年秋,从洛阳动身漫游吴越(今江苏浙江一带)。这首诗就作于诗人从洛阳往游吴越前夕,故诗题作“自洛之越”。

  诗头两句回顾自己的过去。遑遑,忙碌的样子。

  出自《列子》“遑遑尔竞一时之虚荣”。诗人此时四十一岁, 自发蒙读书算起,举成数为三十载。《史记》载:项羽年轻的时候,“ 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诗中用以自况,说自己三十多年辛辛苦苦地读书,结果一事无成。其实是愤激之语。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两句前后倒装,每句句中又倒装。本来是因为“厌洛京风尘”,所以“寻吴越山水”。一倒装,诗句顿时劲健,符合格律,富于 表现力。洛京,洛阳长安。一个“厌”字,形象地表现出诗人旅居长安洛阳的恶劣心绪。诗人在长安是求仕,从他在洛阳与公卿的交往看,仍在继续谋求出仕。但 是,半年多的奔走毫无结果,以致诗人终于厌烦,想到吴越寻山问水,洗除胸中的郁闷。

  “扁舟泛湖海”是“山水寻吴越”路线的具体化。

  诗人游吴越的路线是,乘船从洛阳出发,经汴河而入运河,经运河达于杭州(越中)。诗人计划要游太湖,泛海游永嘉(今浙江温州),因此湖海并非泛泛之辞。

  公卿,指达官显贵。古代百姓见公卿要行叩拜的大礼,而诗人告别他们却用平辈交往的礼节—— 长揖,作个大揖,表现出诗人平交王侯的气概。诗人一生为人傲岸,“长揖谢公卿”表现的也正是这种傲岸。诗人并不因为求仕失意,就向公卿摇尾乞怜,因此李白 说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

  “且乐杯中物”,借用陶渊明《责子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末尾两句暗用张翰的话:“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晋书·文苑·张翰传》)大意说:“ 我且喝酒乐我的,管他什么名不名。

  这也是愤激之辞。诗人素有强烈的功名心,希望象鸿鹄那样搏击长空,一展宏图。但是,怀才不遇,不被赏识,报国无门,只好去游山玩水。

  这首诗既写了自洛赴越之事,又抒发了诗人的失意愤懑之情,同时刻划了一个落拓不羁,傲岸不群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首诗词旨深厚,感情表达恰如其分。诗人原本满腹牢骚,但表达时处处自怨自艾,而流落不偶的遭际却不言自明。

  诗在选材和布局上独具匠心。中间两联扣题,实写自洛赴越,把洛阳与吴越联系起来,具体而开阔。

  中间两联意思连接很紧,首尾跳跃很大。首联总结自己勤勉失意的一生,尾联表明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两联从虚处着笔,气象悠远阔大。

  登望楚山最高顶

  孟浩然

  山水观形胜,

  襄阳美会稽。

  最高唯望楚,

  曾未一攀跻。

  石壁疑削成,

  众山比全低。

  晴明试登陟,

  目极无端倪。

  云梦掌中小,

  武陵花处迷。

  暝还归骑下,

  梦月映深溪。

  孟浩然诗鉴赏

  这首诗是经游之作。开元二十年夏,孟浩然游越回故乡襄阳。返乡不久,他登览了襄阳城南八里的望楚山。望楚山是襄阳城一带最高的山,传说周代秦与齐、韩、魏攻楚,曾经登此山以望楚,后人便称此山为望楚山。

  诗以议论发端。开始两句说,要论山水的优美,我认为襄阳远远胜过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会稽是古代越国的都城,以山水秀丽著称。孟浩然刚从越地而归, 拿襄阳山水与会稽比较,是很自然的。首联传达出山是故乡美的热爱故乡之情。笔锋一转,诗人的笔落在望楚山上。孟浩然喜爱游览,一生踏遍了襄阳的山山水水, 这座望楚山却一直没有登览过。写未登望楚山,是为了下文写登望楚山。这样写是突出望楚山在诗人心中的地位。

  五六句写远望望楚山。望楚山的石崖象刀劈那样陡峭,周围的山都伏在望楚山脚下。诗前句用比喻,后句用比较,表现望楚山的陡和高。

  七句到十句写登望楚山。在晴朗的天气里登上望楚山,极目远眺,一直看到天的尽头。从看得远写望楚山的高,这是从虚处落笔,让读者充分发挥想象,后两句 再从实处写。极目南望,巨大的云梦泽只有巴掌大小,而桃花源隐在迷迷蒙蒙的花中。云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湖泊,横于大江南北,方圆九百里。武陵在今湖南常德 市。陶渊明《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沿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襄阳是今天湖北襄樊市,即使望得再远,也不可能望见湖南的梦泽和桃源,而且沧桑变换,唐时云梦已大多成为陆地,名存实亡。诗利用视觉的近大远小,把千 里大的云梦缩成巴掌大小,把本来不可见的桃花源写得隐约可见,正是通过想象与夸张,渲染望楚山之高。一般诗写山高都是尽力夸张山如何高耸入云,而这里将云 梦武陵缩小,作为望楚山的陪衬,不落窠臼,别有意趣。这样,诗在表现望楚山高的同时,也表现出诗人的高远博大的胸襟。这两句诗文辞优美,诗意盎然。

  入夜,诗人才下山回家,足见诗人游兴之高,足见望楚山之令人流连忘返。接着诗人又由下山宕开,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月夜山溪图:骏马踏着银色的月光,从山上奔驰而下;月儿透过薛萝映在深深的溪流上,宛如沉璧。

  诗以描写望楚山的高峻和登山的所见,描绘襄阳的江山形胜之美。诗格调冲淡,就中又“文采丰葺”

  (殷璠《河岳英灵集》),显出似淡实腴,“采秀内映”(同上)的特色。

  听郑五愔弹琴

  孟浩然

  阮籍推名饮,

  清风坐竹林。

  半酣下衫袖,

  拂拭龙唇琴。

  一杯弹一曲,

  不觉夕阳沉。

  余意在山水,

  闻之谐夙心。

  孟浩然诗鉴赏

  郑五愔,即郑愔。排行第五。阮籍为三国时魏人,博极群书,嗜酒,善弹琴。步兵厨营人善酿酒,藏有酒三百斛,他就请求到那儿当步兵校尉。常与嵇康、山 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七人聚集在竹林下喝酒,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首句以阮籍比郑愔,说郑愔象阮籍一样以善饮出名,如今在清风里,在竹林下坐着 豪饮。竹林是用典,也是写实。

  三四句写郑愔喝得半醉的时候,放下衣衫的长袖,把琴擦擦,开始鼓琴。古人衣袖特长,一般挽着,故云“下衫袖”。龙唇琴,古代琴名。《古琴疏》记载,汉 末荀淑有架龙唇琴,一天下大雨不见了。三年后下大雨,有条黑龙飞入李膺家中,李膺一看,是荀淑的琴,就把它送还给荀淑。诗以龙唇琴借指郑愔的琴名贵。

  五六句说郑愔一边饮酒,一边弹琴。弹着弹着,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落山。一杯弹一曲是描写郑愔边饮边弹的气派。下句表现郑愔琴艺高超,大家沉浸在美妙的琴 声中,光阴流逝,而浑然不觉。孟浩然本人也非常善琴,他的琴艺曾得到著名道士参寥的赞赏,连孟浩然也陶醉在郑愔的琴声中,足见郑愔的琴艺确实精妙。

  郑愔的琴艺得到孟浩然的欣赏,他的琴音引起孟浩然的共鸣。浩然志在山水,郑愔的琴音也志在山水,二人志趣相投。春秋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 说:“ 妙呵,听你的琴,眼前就出现巍巍的泰山。” 伯牙志在流水,锺子期说:“妙呵,听你的琴,就好象滔滔的江河!”诗人表示自己喜欢山水,不愿仕进。

  借用伯牙锺子期的故事,说郑愔与自己思想志趣相投。

  一般写弹琴的诗,或渲染琴声的美妙,或感叹琴师的身世,而孟浩然通过对听琴的描写,勾划出一位善琴好饮,放浪潇洒,飘然出尘的高士形象。诗用“半酣下 衫袖,拂拭龙唇琴”的细节表现郑愔的豪放旷达,用酒、清风、竹林、琴、夕阳烘托其高洁;结尾以自己的高蹈,来表现郑愔的高蹈,展示人物的内心境界。写完弹 琴,诗中的人物也就呼之欲出了。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

  孟浩然

  悠悠清江水,

  水落沙屿出。

  回潭石下深,

  绿筿岸傍密。

  鲛人潜不见,

  渔父歌自逸。

  忆与君别时,

  泛舟如昨日。

  夕阳开晚照,

  中坐兴非一。

  南望鹿门山,

  归来恨如失。

  孟浩然诗鉴赏

  王迥,号白云先生,孟浩然的好友。家住襄阳鹿门山,有时卖药。是一位隐居的高士。孟浩然也一生未出仕,二人都徜徉高蹈,交谊深挚。

  诗可分三部分。前六句为一部分,描写汉江泛舟和登江中孤屿。先写潮水退后,清悠悠的汉水中,小岛显得更加突兀。这两句诗扣题面而不直接写登孤屿,而只 以“水落沙屿出”暗示。紧接着写汉江:大石下的回水潭,深不可测。岸边的翠竹,密密匝匝。传说中的鲛人,潜伏在水中。江上的渔父唱着歌儿,怡然自得。张华 《博物志》载:“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其眼能泣珠。”诗人将汉江、汉江两岸的景色、传说中的鲛人、江上的渔父交织在一起,多角度地表现汉江的 神奇美丽。既写游汉江,同时也为后文回忆与王迥泛舟作铺垫。

  第二部分共四句,回忆与王迥游江和登江中孤屿。

  诗的大意是这样:回想起与你分别的时候,我们一起泛舟的情景,仿佛昨天的事情。在夕阳的晚照中,我们坐在孤屿上,兴致勃勃。兴非一,兴致无穷,不一而足,由于有第一部分作铺垫,这里只以“夕阳”一句景语,“中坐”一句情语,就将两人一起游览的情景,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最后两句为第三部分,抒写诗人对王迥的思念。

  因为思念王迥,遥望王迥住的鹿门山。回到家中,仍然怅然若失。诗以美丽的汉江为背景,以游汉江为情节,把相思的感情通过具体的生活抒写出来,真挚而又绵长。结构上以游汉江开始,以归家作结,中间插入一次游汉江的回忆,全诗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如同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

  万山潭作

  孟浩然

  垂钓坐磐石,

  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

  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

  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

  沿月棹歌还。

  孟浩然诗鉴赏

  万山,在襄阳西北,汉水南岸,又名汉皋山。此地环境清幽,为襄阳名胜,又有神女解佩的传说,更增添了一层迷人的色彩。浩然常游此地,诗集中就有三首于此得题。“万山潭”,指山旁江水深曲处。

  首联写诗人冲淡的心情和垂钓之乐。垂钓本身,已乐在其中,何况静坐磐石之上?“坐”字一字,更显安闲。且潭水清澈,与闲适的心境相默契。诗中未提一个乐字,但乐字已融入闲淡之中。

  颔联,所谓“鱼行潭树下”,似不合理,盖鱼是水中之物,岂能行之于树下?细细体味,就可理解潭侧之树高于潭中之鱼,且树影映入潭水之中,鱼儿翕翕游 动,自由自在。故“鱼行潭树下”。在这里,诗人虽没有正面描写树的倒影,但却可以领悟出树的倒影的荡漾美,与游鱼的动态美相互参差,更显出美的多样性。且 “鱼行”与“猿挂”,一低一高,遥相呼应,更拓展出空间的距离美。“潭树下”与“岛藤间”,一潭一岛,一树一藤,一下一上,也显示出对称美。

  颈联借本地典故抒发情怀。曹植《洛神赋》中说:

  “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意思是郑交甫曾游于万山,巧遇两个游山的神女,羡慕不已,向神女索取佩带上的饰物,游女解佩赠之,但霎时,游女及佩饰均不见。郑交甫怅惘良久。这个美丽的神话,为万山潭增添了迷人的风采,也触动着诗人的心弦,并自然地引出下句诗来。

  尾联写心中向往,求之不得,于是月下放歌,乘舟而返。游女解佩的故事,给诗人以无穷的遐思。诗人不禁悠然神往。“沿”字,用得亦极其神妙,更增添了月儿的动态美,表明不仅仅是一点月色,而是沿途通明,明月满舟,银辉一路,歌声不绝。此情此景,令人向往!

  全诗有动有静。首、颔二联,以静为主,寓动于静;颈、尾二联,以动为主,寓静于动。冲淡之风,显隐于动静之中。闻一多说:“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的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的分散在全篇中,”“甚至淡到令你疑心到底有诗没有。”

  (《唐诗杂论》)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严羽《沧浪诗话·诗辩》),正是此中境界的写照。

  载说:“诗品出于人品”(《艺概·诗概》)。

  孟浩然的人品是怎样的呢?王士源说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疏艺竹,以全高尚。”(《孟浩然集序》)王维在绢本上绘制的孟浩然肖像“颀而长,峭而瘦,..风仪落落,凛然如生。”

  (《韵语阳秋》引张洎题识)可见,孟浩然的人品可用风清骨峻四个字来形容。它体现在孟氏诗中,就浇铸出孟浩然的诗品。

  正如闻一多所说,《万山潭作》一诗,这是诗的孟浩然,又是孟浩然的诗。诗人的心境是多么悠闲、清静、旷达、淡泊啊!诗人的形象是何其“风神散朗”、“风仪落落”啊!这真是诗如其人、人即其诗了。孟浩然所创造的人入其诗、诗显其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冲淡。

  孟浩然和王维,都推崇冲淡,却各有千秋。胡应麟在《诗薮》中说:“ 浩然清而旷,..王维清而秀。”

  可见,王、孟虽同样具有冲淡中“清”的特点,王维偏重秀字,孟浩然偏重一个旷字。王维的《青谿》,虽然写了素、闲、清、澹,但从“声喧乱石中,色静深 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的诗句中,却可看见大自然的秀丽景色。孟浩然的《万山潭作》,虽然也写了清、闲,但从神寄游女、归舟放歌的情境中,我们却 可窥见他的旷达情怀。

  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

  孟浩然

  出谷未亭午,

  至家已夕曛。

  回瞻下山路,

  但见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

  草虫寒不闻。

  衡门犹未掩,

  伫立待夫君。

  孟浩然诗鉴赏

  “精思观”,在襄阳附近。“王白云”为孟浩然同乡好友王迥,号白云先生,与孟浩然多有唱和。

  这首精思观纪游之作,历来被推为冲淡的标本。

  正如闻一多所评论:“ 淡到令你疑心到底有诗没有。” 所谓淡到令你疑心到底有诗没有是指诗人将诗意完全消融于平淡的字句中,以致“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出谷未亭午,到家已夕曛,是说未午离观,傍晚还家。说明路途不是很远。由诗题可以知道,诗人与王白云结伴同游,途中两人走失,直到回家,才发现“王白云在后”。弄得孟浩然伫立“衡门”(简陋的门,语出《诗经·陈风》),大为着急—— 虽然诗中没有明说。

  因此,全诗从第二联起,在写景中就充溢着一种企盼之情。“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回首归路只见牛羊,是指不见王先生的影儿。诗人化用《诗经·王 风·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牛羊下来”之语,十分微妙地暗示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的盼望归来之意。“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则是无所依傍的 写景。樵夫隐没于夜色,草虫吞声于深秋,一失影,一失声,透露出的都是若有所失的神情。“衡门犹未掩”,是因为之子犹未归。于是先归者还在怅望,“伫立待 夫君”。“夫君”,如同“之子”,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您这位老先生”,一种发生在亲友之间的关切加埋怨,情见乎辞。

  “淡到看不见诗”,是现象。“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的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地分散在全篇中”(闻一多),这才是孟诗的本质。

  送朱大入秦

  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

  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

  平生一片心。

  孟浩然诗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诗,朱大名去非。

  首句“游人五陵去”“游人”,强调其浪游者的身份。“五陵”本为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都在长安,诗中用作长安的代 称。京华之地,是游侠云集之处。“宝剑值千金”,惜别赠别乃知之所为这句诗本为曹植《名都篇》诗句,这里信手拈来,不仅强调宝剑本身的价值,而且有身无长 物的意味。这样的赠品,将是何等珍贵,岂可等闲视之!诗中写赠剑,有一个谁赠谁受的问题。从诗题看,本可顺理成章地理解为作者送朱大以剑。而从“宝剑”句 紧接“游人”言之,似乎还可理解为朱大临行对作者留赠以剑。在送别时,虽然只能发生其中一种情况;但入诗时,诗人的著意唯在赠剑事本身,似乎已不太注重表 明孰失孰得。这反而耐人寻想。

  千金之剑,分手脱赠,大有疏财重义的慷慨之风。

  不禁令人联想到一个著名的故事,那便是“延陵许剑”。

  《史记·吴太伯世家》载,受封延陵的吴国公子“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 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季札挂剑,其节义之心固然可敬,但毕竟已成一种遗憾。“分手脱相赠”, 痛快淋漓。最后的“平生一片心”,语浅情深,似是赠剑时的赠言,又似赠剑本身的含义—— 即不赠言的赠言。只说“一片心”而不说一片什么心,妙在含浑。却更能激发人海阔天空的联想。那或是一片仗义之心,或是一片报国热情,..。总而言之,它表 现了双方平素的仗义相期,令人咀嚼,转觉其味深长。

  浩然性格中也有豪放的一面。唐人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称他“救患释纷,以立义表”,“交游之中,通脱倾盖,机警无匿”,《新唐书·文艺传》谓其“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那么,这首小诗所表现的慷慨激昂,也就不是偶然的了。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

  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

  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

  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

  终宵劳梦想。

  孟浩然诗鉴赏

  这首诗抒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和对友人的怀念。是孟浩然的五古名篇。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五言古诗的语言风格一般要求古朴、粗拙,以便获得一种类似汉魏古风的古朴森茂韵致。但孟浩然在这首诗里所要抒写的,是一种清爽闲 逸、其中夹着淡淡惆怅的情绪,就不便采取朴拙、拗峭的语言了。因此,诗人在写法上有意吸取了五言近体诗的音律美和形式美的长处。首先它不用散体单行,而在 中间六句采取似对非对的句式,使语言比较整饰,具有朴素的形式美。其次,注意语言的平易、浅近,声音的响亮动听,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再次,在韵脚方面, 它有意采用宏亮级的“江阳”部韵,清亮爽口、铿锵悦耳。而为了保持古诗的特色,诗中不用平声韵,全部押仄声韵。全篇五个韵,除了第一韵“上”字是去声外, 其余“敞”、“响”、“赏”、“想”、全是上声。加强了诗的音乐美。由于上声字诵读时声音是从高往低,又由低向高,给人以悠扬起伏的感觉,用它们作韵脚, 使节奏较为舒缓,很契合这首诗所抒写的悠闲自得情绪。更充分地表现了题旨。

  这里还想指出,诗中的“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二句,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论说“一时叹为清绝”,除了景色美之外,同它们的音乐美也大有关系。 诗句中的去声字“送”和“淡”,特别是入声字“滴”,声情并妙。读到这个“滴”字,真使人感到唇吻之间有竹露清脆地然而又是细微地滴落的清响。

  对于孟浩然诗歌语言音调的和谐优美,古代诗论家早已有人认识到了。南宋的严羽说:“孟浩然之诗,讽咏之久,有金石宫商之声。”(《沧浪诗话·诗评》)

  明代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也赞扬孟诗“语气清亮,诵之如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清朝翁方纲则云:

  “读孟公诗且毋论怀抱,毋论格调,只其清空幽冷,如月中闻磬,石上听泉。”(《石洲诗话》卷一)

  诗歌语言的音乐美,作为流动的情感的节奏、音响的表现,能够深深地打动人心,从而表现、加强和升华诗的抒情美。而孟浩然的许多诗之所以被人们广为传诵,正在于它们使外在的音乐美与内在的抒情美达到了高度的融合。

  除了音乐美,这首诗鲜明地体现了浩然诗“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皮日休)的艺术特色。诗人以细腻入微,清新绝妙的景物描写,创造了清幽散淡的意境。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诗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景寄寓客愁乡思。诗人很自然地摄取适于表达旅途孤寂、飘泊之感的眼前景物,采用白描的手法,着墨轻淡地写来,却传达出了真切的情意。

  这首诗通过细致传神的景物描写,揭示出客观事物的特殊联系,同时表达了自己的独特感受。诗人先描绘暮霭迷濛的江边洲渚,指出夜宿建德江的时间、地点。 接着,更具体地描写泊舟烟渚上所见的江天景色。先写远景,再写近景,层次分明。“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是很精彩的景句。因为原野空旷,视野广 阔,以致造成远天低于近树的错觉,因为江水清澈,月影浮荡在江中,人在船上,江月仿佛和人更接近了。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景致,诗人只以十个字,便细 致、逼真地描绘出来了。没有锐敏的观察力和白描传神的表现力,就不可能把由于野旷和江清而引起的天与树、月与人的关系变化,描绘得那么准确、生动。

  从借景抒情的角度看,诗人不只是一般地融情于景,而是把所要抒写的思乡之情,有层次地、逐层深入地通过景物揭示出来。旅客遇到秋天,最容易触动愁思, 这是第一层;这第一层诗人没有正面表现,而是从“野旷”、“江清”中透露的。在暮色苍茫中泊舟江渚,因为日暮而引出新愁,这是第二层。野旷造成天远的感 觉,使旅人感到乡关万里,归程辽远;又因为野旷,万籁俱寂,更使行客觉得旅途孤寂凄凉,这是第三层。由于江水清澈,益觉明月近人,见明月而倍加思念故乡, 这是第四层。诗人由远及近地描写景色,却把自己的羁旅愁情由淡而浓、由浅入深地传达出来。

  从章法结构来看,绝句要写得好,必须在结句收束得住,创造出完整的意境,不能使人读后感到有始无终,所以一般人写绝句都是采用一起二承三转四合的章 法,把转折点放在第三句。但这一首章法很特别,它以三、四两句作对结束,却把转折放在第二句末三字。诗人巧妙地借“客愁新”三字点出了题旨,犹如画龙点睛 般点出了诗眼,三四句只是以景烘衬这三个字。这样,到了对结的三、四句,诗的旨意都表达清楚、完整了。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

  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

  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

  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

  平海夕漫漫。

  孟浩然诗鉴赏

  这是一首抒情诗。大约是诗人漫游长江下游时所作。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这两句是写景。

  诗人抓住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出季节。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诗人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诗人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置身于这种环境中,很容易引起悲哀的情绪,何况诗人正远离故土,又陷入出仕入仕的矛盾之中。

  这是一种“兴”起的手法,诗很自然地进入第二联。面对眼前景物,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襄水”,亦即“襄河”。汉水在襄阳一带水流曲折,因此诗人以 “曲”概括之。“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了远,而且指出了两地隔绝,不能归去。这个“隔”字,已透露出思乡之情。诗人家住襄阳,古属楚国,因此诗中称“楚云 端”,既能表现出地势之高(与长江下游相比),又能表现出仰望之情,可望而不可即,也能传达出思乡的情绪。“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看来句意平淡,但 细细品味,是很能体味到诗人的匠心。

  第二联透露一些思乡的消息,但并未点明;第三联的“乡泪客中尽”,不仅点明了乡思,而且把这种感情一泄无余了。不仅自己这样思乡,而且家人也在盼望着自己的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归帆”。家人的盼望,自然只是想象,却使思乡的感情,衬托得更为强烈了。

  “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入世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 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双方是出世与入世的冲突。而孟浩然本为襄阳隐士,如今却奔走于东南各地(最后还到长安应进士 举),把隐居与出仕的矛盾集于一身,而这种矛盾又无法解决,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结。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之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 充分烘托出诗人迷茫的心情。

  本诗二、三两联都是自然成对,毫无雕琢痕迹。

  第二联两句都是指襄阳的地位,信手拈来,就地成对,极为自然。第三联“乡泪”是情,“归帆”是景,以情对景,扣合自然,充分表达了诗人的感情。最后又以景作结,把思归的哀情和前途渺茫的愁绪都寄寓在这迷茫的黄昏江景中了。

  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

  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

  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

  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

  还掩故园扉。

  孟浩然诗鉴赏

  第一联写落弟后的景象:门前冷落,车马稀疏。

  “寂寂”两字,既是写实,又是写虚,既表现了门庭的景象,又表露了诗人的心情。一个落第士子,没有人愿理会,只有孤单单地“空自归”了。在这种情形下,长安虽好,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

  第二联写惜别之情。“芳草”一词,出自《离骚》本用以比喻忠贞,而孟浩然则用以比喻自己归隐的理想。“欲寻芳草去”,表明他决定归隐了。“惜与故人 违”,表明了他同王维友情的深厚。一个“欲”字,一个“惜”字,充分地表现出诗人思想上的矛盾与斗争,同时也深刻地反映出诗人的惜别之情。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说明归去的原因。语气沉郁,充满了怨愤之情。一个“谁”字,反诘得颇为有力,说明他切身体会到世态炎凉、人情如水的 滋味。能了解自己心事,赏识自己才能的人,只有王维,这的确是太少了!一个“稀”字,准确地表现了知音难遇的社会现实。这在封建社会里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这一联是全诗的重点,给全诗带来一种强烈的怨怼、愤懑的气氛。真挚的感情,深刻的体验,是颇能感动读者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有类似遭遇的人,更容易引起共鸣。从结构上考虑,这一联正是全诗的枢纽。

  由落第而思归,由思归而惜别,从而在感情上产生矛盾,这都是顺理成章的。正是因为认识到“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这一冷酷的现实,自知功名无望,才下定决心再回襄阳隐居。这一联正是第四联的依据。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表明了归隐的坚决。“只应”二字,是耐人寻味的,它表明了在诗人看来归隐是惟一应该走的道路。所以决然地“还掩故园扉”了。

  这首诗不事藻饰,语句平淡,近似口语。对偶也不求工整,却极其自然,毫无斧凿痕迹。然而却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现得颇为深刻。言浅意深,颇有余味,耐人咀嚼。

  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

  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

  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

  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

  一坐凛生寒。

  孟浩然诗鉴赏

  这是一首山水诗,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不详其名。古人习惯以地名称该地行政长官。钱塘:旧县名,唐时县治在今浙江杭州市钱塘门内。樟亭:在钱塘县城外的一个观潮亭子,今已不存。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未见江潮,先闻其声。潮声巨大,犹如雷震,并且震动百里。首句五个字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诗的起句先声夺人,很有力 量。次句,句意是描述县令暂停公务前往观潮,字面上却以“鸣弦辍弹”出之,巧妙地造成以弦声反衬潮声,使人感到在江潮的巨大声势下,弦声喑哑了。

  这句暗用孔子弟子宠子贱任单公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三、四句写县衙门内连骑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 步渲染气氛。五、六句“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描绘钱塘江潮到来的壮丽景象。但诗人仍不是直接写潮,而用日光、秋云、天空、大海烘托。上句以秋云迥衬 托江潮远远而来,下句借浮天渤澥反映潮的浩阔,充分地表现出大潮澎湃动荡的伟力。到了第七句,“惊涛来似雪”,才正面描绘江潮涌来,喷雪溅珠,令人惊心动 魄!但立刻又以“一坐凛生寒”收束全篇,戛然而止。“凛生寒”呼应着“来似雪”,从观潮人的触觉感受来写,尤为奇警,使读者也感到江潮扑面而来,凛然生 寒。

  这首诗层层渲染,句句紧凑,结构严密,造成逼人的气势。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艺术风格基调是清迥冲淡。但正如古人所说,他的诗“冲淡中有壮逸之气” (《唐音癸签》引《吟谱》语)。一部分作品,“精力浑健,俯视一切,正不可徒以清言目之”(潘德舆《养一斋诗话》。)这首诗就是属于意境雄阔的。比起作者 描绘洞庭湖的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来,雄壮稍逊,但通篇写江潮奇景,一意贯之,不象那首前半写湖景,后半意在干谒。因 此,从全篇结构的严整和意境的自然浑成来看,却胜于那一首。

  一般观潮诗往往只极力描写大潮的雄伟壮丽,而这首诗从人和潮两方面来写。写人主要写听潮,写出观,写待潮,写观潮,写观感,写出了观潮的全过程。

  写潮用了一虚笔一实笔:虚是“百里闻雷震”,从听的角度写潮声;实是“鹭涛来似雪”,正面写大潮的雄奇伟丽。诗一张一弛,张弛有度,在雄浑壮美中显出从容潇洒的气韵。用“雷震”起调,先是一张。二句接着是言“辍”,一弛。三句言“出”,又是一张。

  四句言“待”,又是一弛。五六两句仿佛与潮无关,完全宕开去,是最大限度的弛。七八句将全诗推向最高潮,是最大限度的张。古人说,一张一弛,文武之 道。其实也合作诗之道。这首诗利用张弛的原理,高低的变化,写得波澜起伏,动人心魄。《吟谱》说孟浩然诗“冲淡中有壮逸之气”。而这首诗以雄健壮丽为主, 我们可以说它是壮逸中有冲淡之气。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鸣钟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唯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诗鉴赏

  这首诗一题《夜归鹿门山歌》。据《襄阳记》载:

  “鹿门山旧名苏岭山。建武中,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夹神庙道口,俗因谓之鹿门庙,后以庙名为山名,并为地名也。”孟浩然四十岁后,一度隐居于此。

  此诗描述了诗人从岘山附近的涧南园家中,夜归鹿门隐居别墅时一路所见的情景,表达了他悠闲自适的归隐心情。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 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 为前文的具体补述。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庞公,即庞德公,东汉隐士。

  《后汉书·逸民传》载:“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

  ..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返。”孟浩然仰慕庞公的志节,他在《登鹿门山怀古》中也吟有“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的诗句。这两句是写“夜归鹿门”一路所见的景物。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山岩之内,柴扉半掩,松径之下,自辟小径。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唯有禽鸟山林为伴,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这两句是写回到鹿门隐居之所。

  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读来颇象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 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 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前人说孟浩然诗“气象清远,心悰孤寂”,而“出语洒落,洗脱凡近”(《唐音癸签》引徐献 忠语)。这首七古倒很能代表这些特点。从艺术上看,诗人把自己内心体验感受,表现得平淡自然,优美真实,技巧老到,深入浅出,是成功的,也是谐和的。也正 因为诗人真实地抒写出隐逸情趣,脱尽尘世烟火,因而表现出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的情绪。

  这首诗,格调疏淡,从黄昏闻钟、渔梁晚渡到月开烟树、夜归鹿门,次第写来,如话家常,诗人新鲜的感受,隐者洒脱的形象,也都随之托出。用韵也很新颖: 前四句连用四个平声韵,句句相押,这在古诗中实属罕见;后四句以“鹿门”引起,紧接前句的尾词,是为“顶针法”,并自然转换成仄声韵,音节显得条畅而浏 亮。

  明人胡震亨《唐音登签》引徐献忠评论孟浩然诗的话说:“气象清远,心宗孤寂”,“出语洒落,洗脱凡近”。唐人王士源《孟浩然集·序》中说:“浩然文不为仕,伫兴而作”,“文不按古,匠心独妙”。这首七古就体现了这些特点。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

  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

  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

  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

  读罢泪沾襟。

  孟浩然诗鉴赏

  这是一首触景伤情的感怀之作。岘山,是襄阳名胜,晋代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赋诗,有过江山依旧、人生短暂的感伤。孟浩然于此吊古伤今,感念自己的身世,再度抒发了感时伤怀的这一古老主题。

  诗人慨叹“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人类社会总是在发展变化着,长江后浪催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不可逆转的自然法则。过去的一切都已不存,今 天的一切很快又会成为过去,古往今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时光永在无情地流逝。诗一落笔,就流露出诗人的心事茫茫、无限惆怅。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诗句清楚地暗寓羊祜故事。登临岘山,首先看到的就是羊祜庙和堕泪碑。据《晋书·羊祜传》载,一次,羊祜登岘山,对同游者说:“ 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

  羊祜镇襄阳颇有政绩,深得民心,死后,襄阳人民怀念他,在岘山立庙树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泪,杜预因名为‘堕泪碑’。” 孟浩然登岘山,望碑而感慨万分,想到了前人的留芳千古,也想到了自己的默默无闻,不免黯然伤情。

  接着,描述登山所见,“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诗人把视线从羊祜庙暂时移开,远眺岘山周围景色。进入眼帘的,是岘山旁日夜流淌的汉水,秋天草木凋零,河水清浅,水落石出,使人感到了水“浅”。

  看到鱼梁洲,自然会联想到曾与司马徽、诸葛亮为友,数次拒绝刘表延请的隐士高贤庞德公。更远处,无边无际、辽阔广远的云梦泽展现在眼前,天寒水清,冷 气阴森,更感湖泊之“深”。古代“云梦”并称,在湖北省的大江南、北,江南为“梦泽”,江北为“云泽”,后来大部淤积成陆地,今洪湖、梁子湖等数十湖泊, 皆为云梦遗迹。在岘山看不到梦泽,这里是用来借指一般湖泊和沼泽地。诗人登临岘山,深秋的凋零,不能不使他有“人生几何”,“去日苦多”,眨眼又是一年过 去,空怀才华却无处施展的慨叹。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一句,蕴含了诗人极其复杂的情感。羊祜是晋初的名将,相隔四百多年,但因为羊祜政绩卓著,深得民心,又为国建立了功业,所 以羊公碑至今还屹立在岘山上,令人仰慕;而诗人空有匡世济国的愿望,却报国无门,不得已才以隐逸终了一生,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灭无闻,这与“尚在”的羊 公碑相比,自伤不能如羊公那样遗爱人间,与江山同不朽,岂不令人感伤?自然就要“读罢泪沾襟”了。

  秋登万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

  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

  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

  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

  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

  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

  共醉重阳节。

  孟浩然诗鉴赏

  这是诗人秋天登览万山寄给他的朋友张五的一首五言古诗,描绘了登高远眺的景色,并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情思飘逸而真挚,景物疏淡而优美,是孟诗代表作之一。

  万山,又名汉皋山,在今湖北省襄阳市西北十里,孟浩然园庐在岘山附近,与万山相望。张五,名子容,是孟浩然的同乡好友,隐居于襄阳岘山附近的白鹤山。

  开头两句点出张五及其隐居之所,然后想象居住于北山白云深处的张五。晋代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诗云:“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 悦,不堪持赠君。”“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似由此脱化而来,勾划出了怡然自乐的隐者的形象。三、四两句写登山相望的情思。在晴朗的秋天,诗人登上万 山,遥望隐居在远山的友人,只看见雁群向天边飞去。诗人的心也仿佛随之飞到了友人的身旁。

  思念之情,跃然纸上。黄昏时分,诗人心头不禁泛起缕缕愁思。清秋季节愈发勾起诗人登高相望的兴致。

  因此特地寄了这首诗,约他到重阳节同来登高,从而点明了题意。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描绘诗人登上高丘,纵目远眺所见到的景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下暮归的村人。有的在江边行走, 有的在渡口停歇待渡。纷乱的人群衬托出诗人不见友人的惆怅心情。接着诗人放眼向远处望去,眼前是一片苍茫的景色:远处的树木显得很矮小,好像荠菜一样,而 停泊在江边的小船却象一弯新月。从而揭示出诗人在朦胧的暮色中感到茫远、孤寂的心境。

  这四句诗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自然界的景象,自然,平淡,而又富有情味。

  结尾两句用“何当”一转,以“重阳节”照应开头,寄托了自己的希望,说明了寄诗的原因,表现出他们友情的真挚。

  这首诗先写因怀人而登高眺望,然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善于捕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由近及远,用写意法构成了 一幅水墨画。在这幅画面上,点缀着暮归村人、平沙渡头、天边树影、江畔小舟,同时将自己的情思融入被描写的景物之中,从而创造出一个幽远、淡雅的境界,使 人感到淡而有味。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诗鉴赏

  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 737 ),张九龄被李林甫排挤,由右丞相贬为荆州长史。这首诗是张九龄在荆州任上诗人写给他的。

  前四句是写洞庭湖的名句。八月水涨,湖水几乎与岸平。向湖中看,水天相接,水跟天混合一体,分不清彼此,所以称“混太清”,“太清”指天。但洞庭湖上 的水天相混,与一般的水天相接不一样。水天相接,还是水是水、天是天,只是人的视力造成的错觉,这里的水天相混,是水与天混而不分,在水与天之间的一段虚 空已包含在湖水里,所以是水和天相混了。

  “气蒸云梦泽”,水面上有蒸发出来的水气,把虚空包含了,这个水气也把整个云梦泽都笼罩了。古代的云梦泽,在湖北省大江南北,江南为梦,江北为云,方 圆八九百里,这里泛指围绕着洞庭湖一带。接着第四句写洞庭湖波浪的声势。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称洞庭“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故称“波撼岳阳 城”。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那儿的岳阳楼是望洞庭湖的胜地。这四句勾勒出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和湖波的声势。

  后四句是感怀。“欲济无舟楫”,《书·说命上》:

  “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面对洞庭湖,要渡过去却没有舟楫,暗喻自己想出仕建功,没有人引荐。“端居耻圣明”,端居指平居闲处,在圣明时即太平时, 闲着不做事是可耻的。《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结网。”末联表示空有羡鱼的感情,希望对方推荐。这首诗的感怀部分,写得含蓄,不直白求 荐。所用典故,与望洞庭湖密切结合,极为自然,而融化无迹。

  这首诗仅用四句话就概括出洞庭湖的浩渺气势,写出洞庭湖波涛汹涌的声势,抒怀里又要结合写景,含蓄不露,虽有所求,但不露求乞相。在写景上,诗人抓住 洞庭湖水势大的季节,用“八月”来点明,用“湖水平”说明水势的浩大,开头朴实而有力。第二句就奇峰突起,概括出洞庭湖的气魄。洞庭湖的浩渺,不同一般的 水天相接,原来是“含虚混太清”,湖上的水气把天和空都包含进去了。这才捕捉住了它的特点,写出了它的浩渺的气势。如此还不够,再加上“气蒸云梦泽”,水 气的蒸腾把江南江北的云梦泽都笼罩了。这样写,还没有写足洞庭湖波涛汹涌的声势,于是再加上“波撼岳阳城”,使人感到波涛的声势使岳阳城都受到震动似的, 这才把洞庭湖的特点写足了。

  在抒怀方面,明明是求人引荐,却没有一句求荐的话,而是结合洞庭湖的描写,用“欲济无舟楫”来暗示,并说自己不出来做事对不起这个时代。对方原是宰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

  夜渡湘水

  孟浩然

  客行贪利涉,

  夜里渡湘川。

  露气闻芳杜,

  歌声识采莲。

  榜人投岸火,

  渔子宿潭烟。

  行侣时相问,

  涔阳何处边?

  孟浩然诗鉴赏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十五年( 727)之前,游湘桂的路上。诗人三十六岁左右曾到湖南去探望他的好友袁太祝。本诗叙述夜渡湘水时的所见、所感,表现出诗人的淡雅、闲适以及对渔村生活的赞赏。

  “客行贪利涉,夜里渡湘川”。诗人为贪赶路程,急于渡河而错过了宿处,只好在夜里乘船渡湘水了。

  诗人用白描手法记述了匆匆赶路的情况,(“利涉”,语出《易经》:“利涉大川。”)同时也点明了题目。

  “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因为是夜渡,对于周围的一切看不清楚,但是,野草的芳香,却带着露水的潮润扑鼻而来,远处不时传来悠扬、清脆的歌声,那是采莲女劳动中的欢声笑语。

  “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撑船人看到了对岸的光亮,以为是江边渔村,就把船向火光处驶去,等到了近前,才发现原来是渔人夜宿潭边,燃起的烟火。这两句是视觉所见,把渔家生活形象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行侣时相问,涔阳何处边?”一个“时”字,表达出诗人的急切心情。因为诗人急于见到久别的好友,不时地问船夫,涔阳在什么地方?何时才能到达?

  连夜行舟诗人还嫌慢,可见他当时心情是何等急切。

  “涔阳”,在今湖南澧县涔阳浦。《九歌·湘君》有“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之句,诗人因联想及此而发问。

  全诗记叙自然,情感真挚而恬淡,反映渔村生活的宁静、和乐,描述采莲女和渔夫的劳动情景,生动真实。

  彭蠡湖中望庐山

  孟浩然

  太虚生月晕,

  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

  渺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

  势压九江雄。

  黕黤凝黛色,

  峥嵘当曙空。

  香炉初上日,

  瀑布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

  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

  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

  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

  毕趣当来同。

  孟浩然诗鉴赏

  这首诗是诗人出襄阳、过夏口,准备东游吴越、淮海途经鄱阳湖时写的。彭蠡湖,即鄱阳湖,在今江西省境。庐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鄱阳湖口以西,亦名匡山,又称庐阜。

  开头四句写夜泊湖中,船家预知风讯而张帆待发。

  广阔的天空悬挂着一轮明月,在月亮的周围有一个浑茫的光圈,“月晕而风”,船家预知天将起风,于是就挂上了帆席,等候天明时开船。这里由天上的月晕写 起,虽然没有直接点出彭蠡湖,但“渺漫平湖中”,已使烟波浩淼的湖面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了,从而暗示了“望”的地点,紧扣了题目。

  接着,写望中所见。这时,天已将晓,船已挂帆在湖中行进,庐山在晨雾的朦胧中出现在诗人的眼前。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庐山突兀而起,矗立在九江之上。它的气势压住了波涛滚滚的江流。这个“压”字,不仅勾勒出了庐山巍峨高峻的雄姿,也传达 出了庐山雄镇江滨的神韵。“黕黤凝黛色,峥嵘当曙空。”从色彩上描绘庐山的形象。在微茫的曦色中远望庐山,看到的是一片青黑的山色,然而高耸的峰峦,在晓 空的映衬之下,显得格外分明,妩媚动人。

  这里“黛”字既点染了苍翠浓郁的山色,又暗示出凌晨昏暗的天色。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渐渐升起来了。

  这时,庐山又展现出另一番景象:“ 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在旭日的照耀下,香炉峰更加绚丽多彩;峰下的瀑布,透过阳光的照射,像一条美丽的彩虹悬挂在天空。

  在这秀丽的景色之中,诗人在想些什么呢?“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他想起了“尚子”和“远公”。这暗示诗人早就有高蹈出世的思想。尚子,就是尚子 平,东汉高士,隐居不仕,等到把儿女婚事办完后,就与友人漫游五岳名山;远公,指慧远,他是东晋的高僧,居庐山东林寺。“追”、“怀”二字表达了诗人对这 两位超凡脱俗的隐士高僧的敬仰。

  “我来限于役”四句,说明自己不能“息微躬”

  的原因。诗人从故乡出发,经湘赣,还要到长江下游江浙等地漫游。现在整个行程才走了一半,而一年的时间却又快过去了。因此,诗人感叹自己限于行役,来 到这里而无暇停歇。“淮海”、“星霜”这个对偶句,用时间与地域相对,极为工稳而自然,这就更突出了时间与空间的矛盾,从而显示出作者急迫漫游的心情。

  这对“久欲追尚子”两句说来是一个转折,表现了隐逸与漫游的心理矛盾。

  最后两句“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承“久欲”两句的意思,是说等到将来自己事毕之后,要来与“岩栖者”共同归隐,表现出对庐山的神往之情。

  这首诗由湖中远望庐山,由望庐山而思归隐,然而因为“限于役”未能实现“息微躬”的愿望。最后归结到“毕趣当来同”。全诗自然浑成,景象壮阔,诚如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中说的:“精力浑健,俯视一切,正不可徒以清言目之。”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

  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

  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

  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

  遥寄海西头。

  孟浩然诗鉴赏

  这首诗在意境上显得清寂或清峭,情绪上则带着比较重的孤独感。诗题点明是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扬州(即广陵)友人之作。

  桐庐江即桐江,在今浙江省境内,为钱塘江的上游。诗人孤舟停泊在这里,江边月夜,怀念着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的朋友们。

  黄昏的薄雾笼罩着四野,山色已经暗淡了。旷野的黄昏景色,本来就容易逗起孤客的愁绪,这时又听到猿猴凄切的鸣叫。在“山暝听猿”之后加上一个“愁”字,非常简练,是诗人的深切的感受,为下文埋下伏笔。

  因为夜幕降临,远山看不见了,江水反而在粼粼闪光。山谷间的河流,本来就湍急,在夜晚,两岸青山黑魆魆的影子,夹着江中的流水,使人感到江水在急速流 驶。不说“夜急流”,而说“急夜流”,因为前者只是客观地说明了夜间江水的流速;用后者诗人的主观感情也注入到了景色之中,感到夜晚的沧江特别湍急,心事 也随之潮涌。

  野旷无人,猿声也停止了。一切在沉寂之中,只有两边岸上的树叶被风吹得悉悉索索地发响,使人心情孤寂而烦乱。夜色和客愁一同向诗人紧压过来。这时,月 亮出来了,皎洁的月亮,独照在江边停泊的孤舟上,深夜的寥廓的天宇之下,除了一叶孤舟,什么也看不到。这一片清冷的月光,使视线更加狭小,心情更加紧缩, 蕴蓄的感情也更加集中。

  诗人写这些景色,如同信手拈来,毫不雕琢,却又生动逼真。内心情绪随着层次分明的景色而浮动,这不能不令人惊叹诗人的驾驭文字的高度技巧。

  后四句写愁的具体内容。

  建德,县名,为现今浙江省建德县,在桐江上游。

  “非吾土”三字,出自王粲《登楼赋》。建安诗人王粲避乱到荆州,在当阳(今湖北省当阳县)城楼作了这篇赋,其中说到:“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 留。”“非吾土”,意思是“不是我的家乡”,诗人借用“非吾土”三字,就概括了全句的内容,表达孤舟漂泊的伤感。建德既无他立足之处,就遥念广陵还有朋 友,曾经有过欢乐的聚会,至少比在这里孤泊荒江要好,因此就“维扬忆旧游”。《尚书·禹贡》有一句:

  “淮海维扬州”, 意思是淮海一带就是扬州。后用“维扬”代替了扬州。“旧游”是指过去的朋友。这句诗是倒装句法,应该是“忆扬州旧游”,为了适应律诗的格律和对偶而倒置。

  古代扬州幅员广阔,东边一直抵达大海之滨,因此它位置在海的西岸。桐庐江下游称钱塘江,而后通过运河可达扬州。“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是对江水而寄情。在孤寂的处境中,感怀身世,怆然泪下。

  诗人希望这种痛苦的心情被朋友所了解,以求得心灵的慰藉,所以凭借着江水的千里通波,把眼泪远远寄去,表达出感情的深厚和想念的殷切。

  耶溪泛舟

  孟浩然

  落景余清辉,

  轻桡弄溪渚。

  澄明爱水物,

  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

  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

  脉脉不得语。

  孟浩然诗鉴赏

  开元十八年(730 )冬,诗人孟浩然在长安求仕未成,沮丧地离开长安,在江浙一带漫游。一日,泛舟耶溪(在浙江绍兴城南二十里若耶山下,北流入镜湖),傍晚,在溪边看到了垂 钓的老翁,浣纱的村女,他们生活得自然、和乐,无忧无虑,深深触动了诗人之心。因此,写了这首《耶溪泛舟》,以表达他从大自然中汲取生活欢乐的愉悦心情。

  耶溪,即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南若耶山下。这一带是古代著名的风景区,《水经注》谓:“水至清,照众山倒影,窥之如画。”又名浣纱溪,相传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曾在此浣纱。此地秀异的山水吸引了古代许多骚人墨客,游佳作甚多,浩然此作是较有特色的一篇。

  诗一落笔,就描绘出了一幅落日余辉中,渔舟唱晚、轻棹击水的耶溪夕照图:“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落景”,就是落日;“桡”,是船桨,“弄”是 指划桨;“溪渚”,是指耶溪中的小块陆地。诗人开始就描绘江南独有的景色:溪水上一只小舟漂浮,舟人轻轻摆动着船桨,在落日余辉中自由自在地欣赏着大自然 的美景。一片斜阳照到水面,浮现出烟雨空濛的景象,水面上一层一层的细浪,受了残阳的反照,一时光辉起来,那夕阳金色的浅光,映着洲渚的小草、两岸的绿 野,镶出西边天际的一抹绛红、深紫。

  “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是写诗人临水泛舟看到在明净如镜的溪水中,观赏游鱼追逐嬉戏,三五成群,在水草和细石下钻进钻出。“澄明”,指明净如镜的溪水;“何容与”,意思是多么闲暇自得。

  耶溪的水色山光,使诗人乐而忘返,而江南的风土人情、岸边的渔村竹寨,更使诗人如入桃源仙境。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两句,概括地表现了江南生活的恬静安谧。蓑衣箬笠的老翁,在夕阳中垂钓却悠然自得;梳妆整齐、淡雅的村姑少女,在传说中曾是西施浣的耶溪水边洗衣、谈笑,欢声笑语更衬托出山村的幽静安宁。

  结尾“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是诗人情感的自然流露。这恬静和乐的山村,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多么相似,又与诗人孟浩然失意后的隐逸心情多么和谐 一致!因此,这“似相识”确是诗人的思绪所念,是情之所至,而与那垂钓翁、浣纱女陌路相逢,素不相识,虽则情感相通,却只能脉脉相视而已。

  济江问舟中人

  孟浩然

  潮落江平未有风,

  扁舟共济与君同。

  时时引领望天末,

  何处青山是越中。

  孟浩然诗鉴赏

  首句以景入题,一句三景,描绘了他登舟渡江时的自然环境。诗人在杭州时,曾观赏钱塘江潮,“百里雷声震”、“ 惊涛来似雪”(《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是表现江潮卷来的奇景伟观。然而,潮退风住之后,江边渡口就呈现出另一番景象:风平浪静,天气清和,一派悠闲,而这正是乘船旅游者最渴望、最感惬意的时 刻。这里一笔勾画出了这种平静恬淡的江面风光,隐隐传达出了诗人重登旅途时的欣悦心情。

  次句顺承首句,叙写诗人同舟中旅伴的相遇,并借以正面点题。在一叶扁舟中还有同行共济的旅客,虽然萍水相遇,素昧平生,但同为在茫茫江流中孤舟飘泊的 异乡之客,遇上“扁舟共济”的同路人,还是感到格外亲切。从“与君同”的平实自然的话语中,不难想象,诗人与“舟中人”亲切问候的情形。

  第三句描写人物情态,维妙维肖。陆机《拟兰若生春阳》诗有句云:“ 引领望天末,譬彼向阳翘。”诗人借用陆诗成句,冠以“时时”二字,更是妙语。

  这既使“引领”的静态神情变为动态神情,而且还使跷望的动作具有了连续性,从而传神逼真地表现出了一位远游者对越中山水的无限向往心情。因为心情迫切,故而在不断跷望中,对舟中人急切地发出了询问:

  “何处青山是越中?”江南山川秀美,遥遥翠峰蜿蜒绵亘,时隐时现,但哪儿是他向往已久的越中呢?一问便结,戛然而止,个中余韵留待读者去想象、体味。

  杭州距越中并不算远,但诗人又望又问,且以“时时”与“何处”紧密呼应,似乎航程甚长,越中甚远,都是用以衬托和渲染诗人急于要到达越中探奇访胜的迫切心情和浓厚兴致。

  这首诗前三句似乎写“济江”,最后一句是“问舟中人”,其实,诗人在“时时引领”向天边眺望时,也就不断地向“舟中人”询问何处是越中了,因此,三、 四两句应是一个持续往复的动作过程。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兴致勃勃,仕途失意后的郁愤情怀被纵情山水的愿望所暂时替代了,充溢字里行间的只是对越中山水无 限神往的一腔激情。“引领望天末”是一个可见可感的形象,“何处青山”却是虚指,以实衬虚,更使诗的意境显得幽邈淡远。“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 洛之越》),是诗人此时此刻的内心独白。全诗从“潮落江平”登舟航行的惬意襟怀,“扁舟共济”的亲切气氛,到一再探问越中山水的无穷兴致,处处体现出诗人 这种厌倦仕途转而倾慕山水自然的感情,使诗篇荡漾着一般行旅诗所少有的浓郁情趣和生活气息。

  舟中晓望

  孟浩然

  挂席东南望,

  青山水国遥。

  舳舻争利涉,

  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

  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

  疑是赤城标。

  孟浩然诗鉴赏

  这首诗叙述诗人约在开元十五年自越州水程往游天台山的旅况。望庐山,望楚山,望海潮,舟中晓望,诗人似乎格外青睐“望”字,甚至向往可望而不可及的境界远远胜于实际游览,这或是因为远望与喜欢的淡泊的诗味更吻合。

  “挂席东南望”,挂席指扬帆,开篇由扬帆出发时写起,并点出“望”字,足见心情急切。诗人大约又一次领略了“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的心 情。“望”字是一篇的精神所在。此刻诗人似乎望见了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望见,因为水程尚远,加之天刚破晓。这一切意味都包含在“青山水国遥”这五个平常 的字构成的诗句中。

  第二联写水程,承前联“水国遥”来。“利涉”一词出《易·需卦》“利涉大川”—— 意思是卦象显吉,宜于远航。舳舻,一种方长船。“争利涉”指急着趁着好日子前进,以一个“争”字透露出心情迫切、兴致勃勃,而“来往接风潮”则以一个 “接”字传达出一个时常泛舟江海的旅人的安定与愉悦感,与上句相连,就有乘风破浪之势。

  第三联转出一问一答来。这实际是诗人自问自答:

  “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这里呼应篇首“东南望”,点出天台山,于是首联何所望,次联何所往,都得到解答。天台山是东南名山,石桥尤为胜迹。据 《太平寰宇记》引《启蒙注》记载:“天台山去天不远,路经油溪水,深险清泠。前有石桥,路径不盈尺,长数十丈,下临绝涧,惟忘身然后能济。济者梯岩壁,援 葛萝之茎,度得平路,见天台山蔚然绮秀,列双岭于青霄。上有琼楼、玉阙、天堂、碧林、醴泉,仙物毕具也。”这一联初读似口头常语,缺乏诗意。但只要联想到 这些关于名山胜迹的奇妙传说,就会体味到“天台访石桥”一句话中微带兴奋与自豪的口吻,感到诗人的陶醉和神往。而诗的意味就体现在诗人出语时那神情风采之 中。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朝霞映红的天际,是那样璀灿美丽,那大约就是赤城山的尖顶所在吧!

  “赤城”山在天台县北,是天台山的一部分,山中石色皆赤,状如云霞。在诗人的想象中,映红天际的不是朝霞,而是山石发出的异彩。这想象虽绚丽,然而语 言简洁朴质,体现了孟诗“当巧不巧”的特点。尾联虽承“天台”而来,却又紧紧关合篇首。“ 坐看”照应“望”字,“坐看霞色晓”表现出一种怡然欣赏的态度。这里看的并不是“赤城”,诗人只是猜想罢了。如果说首句由“望”引起的悬念到此已了结,那 么“疑”字显然又引起新的悬念,使篇中无余字而篇外有余韵,形象传神地表达了旅途中对名山向往的心情。

  此诗似乎信笔写来,但首尾衔接,承转分明;它形象质朴,却又真彩内映;它没有警句炼字,却有兴味贯串全篇。从声律角度看,此诗是五言律诗(平仄全 合),但通体散行,中两联不作骈偶。这当然与近体诗刚刚完成,去古未远,声律尚宽有关;同时也是为了表现内容的需要。这样,它既有音乐美,又洒脱自然。 “自是六朝短古,加以声律,便觉神韵超然。”

  (胡应麟《诗薮》)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

  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

  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

  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

  松月夜窗虚。

  孟浩然诗鉴赏

  开元十六年(728),四十岁的孟浩然赴长安应进士举落第,心情很烦闷,他曾“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修得满腹文章,又得到王维、张九龄为之延 誉,已经颇负诗名。应试失利,使他大为懊丧,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又很犹豫,心绪极端复杂。他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便发作,只能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 失意的幽思。

  “北阙休上书”,实际上传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之意。但现在才发现:现实是这样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从这“北阙休上书”的自艾之言中流露出。“南山归敝庐”可见只是出于无奈。

  诸般矛盾心绪,一语道出,读来自有余味。

  三四句具体回述失意的缘由。“不才明主弃”,表面上写自己因为无才被明君嫌弃,实际上孟浩然不但是饱学之士,更有匡世济国的报负,一直自恃甚高,说 “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认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而这个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因此,“明”也是“不明”的微词,带有埋怨意 味的。此外,“明主”这一词,不排除含有谀美的用意,说明他求仕之心尚未灭绝,还希望皇上见用。这一句,写得有怨悱,有自怜,有哀伤,也有恳请,感情相当 复杂。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为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口中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这是一层;古代, “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表达对世态炎凉之怨,这又是一层;说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发现自己,这又是一层。这三层含义,最后一层才 是主旨。

  鬓发已白,功名未就,诗人自然忧虑焦急!五六句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形象地传达出了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正是因为诗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闷之中,才使他“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更是匠心独运,它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却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看似写 景,实为抒情:既补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又使情景浑一,余味无穷,那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何等相似!“虚”字更是语意双关,既表现客 观环境的空虚,又表现诗人自己心中的空虚感。

  这首诗看似语言显豁,实则含蕴丰富。语意双关,逐层递进,形成悠远深厚的艺术风格。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

  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孟浩然诗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题一作“送杜晃进士之东吴”。

  唐时所谓“进士”,为后世所谓举子(举进士)。得第者则称“前进士”。由此可见,杜晃此去东吴,是落魄的。

  “荆吴相接水为乡”(“荆”指荆襄一带,“吴”

  指东吴),诗开篇既未点题意,也不叙别情,全是送者对行人宽解安慰的语气。“荆吴相接”,意同“天涯若比邻”,说两地,实际已暗关送别之事。但先作宽 慰,超乎送别诗常法,却别具生活情味:落魄远游的人往往最需要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这里就有劝杜晃放开胸怀的意思。长江中下游地区,素称水乡。不说“水 乡”而说“水为乡”,意味隽永:以水为乡的荆吴人对飘泊生活习以为常,不以暂离为憾事。这样说来虽含“扁舟暂来去”意,却又不着一字,造语洗炼、含蓄。

  “君去春江正渺茫”。此承“水为乡”转到正题上来,语仍平淡。“君去”是眼前事,“ 春江渺茫”是眼前景,全似信手拈来,但这寻常之事与寻常之景联系在一起,又产生一种味外之味。春江渺茫,正好行船。这是喜“君去”得航行之便呢?还是恨 “君去”太疾呢?景中有情在,让读者自去体味。

  朋友刚才出发,便想到“日暮征帆何处泊”,联系上句,这一问来得十分自然。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鲜明对比。阔大者愈显阔大,渺小者愈显渺小。 因此而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句中表现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

  前三句饱含感情,但又无迹可寻,极为含蓄。末句则卒章显意:朋友远去了,“孤帆远影碧空尽”,送行者纵目天涯,极视无见,不禁心潮汹涌,第四句将惜别 之情上升到顶点,“断人肠”点明别情,却并不伤于尽露。原因在于前三句已将此情铺垫充足,结句点破,水到渠成。若无前三句的蓄势,就达不到这样持久动人的 效果。

  此诗前三句全出以送者口吻,“其淡如水,其味弥长”,已经具有诗人风神散朗的自我形象。而末句“天涯一望”四字,更勾画出诗人怅然远望的送别之态,十 分生动。读者在这里看到的,与其“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更为准确”(闻一多《唐诗杂论》)。全篇用散行句式,如行云流水,近歌行体,颇 富神韵。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诗鉴赏

  这首诗写的是春日早晨的景色。“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二句是说:春天夜短,睡着后不知不觉中天已亮了,到处是鸟雀的啼鸣声。这两句诗抓住春晨到处鸟鸣雀躁的音响特征,渲染出一种春意醉人的意境,烘托了春晨中一片盎然的生机。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二句,诗人在美梦乍醒、欲起未起之时,回想起昨夜的风雨声声,于是想见风雨过去必有很多落花,这里的听觉形象“风雨声”决不是令人感伤的“断肠声”,而是包蕴丰富的“更新曲”。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 风格就象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平直。《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张戒《岁寒堂诗话》引)写情,诗人选取了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这片段,正是诗人思想活动的启始阶 段、萌芽阶段,是能够让人想象他感情发展的最富于生发性的顷刻。诗人抓住了这一刹那,却又并不铺展开去,他只是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把读者引向他感情的 轨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该由读者沿着诗人思维的方向去丰富和补充了。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诗鉴赏

  首联“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叙述老朋友杀鸡做饭,邀请诗人到他家去做客。“田家”没有山珍海味,一盘肥鸡就成了老朋友待客的佳肴。这朴实自然的诗句,既表现了诗人与故人的“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真诚友谊,又表现了田园生活的清淡,开篇就给人以亲切友好的感觉。

  颔联“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描写的是诗人进庄之所见。这两句,上句描绘近景,葱茏茂密的绿树环绕村庄,清幽宁静;下句勾勒远景,雄伟的青山给田 园筑起了一道天然的屏障,给人的眼界以开阔感。诗人就是用这平凡而自然的景物,表现出山水的美丽和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另外,这两句诗也暗示了孟浩 然与其故人的友谊是建立在对理想和生活情趣的共同追求之上的,为下文的开怀畅谈作了感情的铺垫。

  颈联“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写的是宴饮。

  诗人在老朋友家中,临窗把盏,看到窗外的打谷场和青葱的菜园,不觉引起了诗人和老朋友对田园农作物收成的关切之情,年景收成也就成了饮宴的主要话题。

  这里,家常的菜肴,家酿的美酒,田园的风光,再辅之以家常的高谈,就使诗境完全沉浸在亲切、自然的氛围中。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 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这不禁又使人联想起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杜诗田父留人,情 切语急;孟诗与故人再约,意舒词缓。杜之郁结与孟之恬淡之别,从这里或许可以窥见一些消息吧。

  诗歌感情真挚,语言质朴,连描述的层次也完全顺乎自然,就是在这无雕无饰的“天然”之中,诗人大巧若拙地把艺术美巧妙地融入整个诗篇的血肉中,用平淡而蕴含着深厚韵味的口头语,勾勒了一个浑然天成的诗的境界,读后令人心旷神怡,回味绵长。

  沈德潜称孟浩然的诗“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也就是说,读孟诗,应该透过它淡淡的外表,去体会内在的韵味。《过故人庄》在孟诗中虽不算是 最淡的,但它用省净的语言,平平地叙述,几乎没有一个夸张的句子,没有一个使人兴奋的词语,也已经可算是“淡到看不见诗”(闻一多《孟浩然》)的程度了。

Wednesday, November 07, 2012

落雨聲---江蕙

CIMG8900 

落雨聲
作詞:方文山 作曲:周杰倫 編曲:陳飛午


落雨聲 哪親像一條歌
誰知影 阮越頭嘸敢聽
異鄉的我 一個人起畏寒
寂寞的雨聲 捶阮心肝


人孤單 像斷翅的鳥隻
飛袂行 咁講是阮的命
故鄉的山 永遠攏站置遐
阮的心晟只有講乎山來聽

來到故鄉的海岸
景色猶原攏總無變化
當初離開是為啥
你若問阮阮心肝就疼


你若欲友孝世大嘸免等好額
世間有阿母惜的囝仔尚好命
嘸通等成功欲來接阿母住
阿母啊 已經無置遐


人孤單 像斷翅的鳥隻
飛袂行 咁講是阮的命
故鄉的山 永遠攏站置遐
阮的心晟只有講乎山來聽

來到故鄉的海岸
景色猶原攏總無變化
當初離開是為啥
你若問阮阮心肝就疼
你若欲友孝世大嘸免等好額
世間有阿母惜的囝仔尚好命
出社會走闖塊甲人拼輸贏
為著啥 家己嘸知影


你若欲友孝世大嘸免等好額
世間有阿母惜的囝仔尚好命
嘸通等成功欲來接阿母住
阿母啊 已經無置遐
哭出聲 無人惜命命
附註
1. 落雨:下雨,雨有兩個讀音,一種是文音,讀如「雨夜花」、「宇宙」,一種是語音,讀如「下大雨彼日」、「風颱雨」。學者考證的結果是,文音是唐朝音,語音 反而可以追溯到商朝、春秋戰國(《詩經》的音)。例如,台語稱「我給他一本書」為「我呼伊一本册」,這個「呼 ㄏㄨㄛ」的音,正是「予」的讀音,所以台語的說法寫成文字是「我予伊一本册」。在現代中文「ㄩ」的讀音,在古代漢語正是讀為「呼 ㄏㄨㄛ」的音。特別要注意的是,台語沒有「ㄓ、ㄔ、ㄕ、ㄖ、ㄩ」的讀音,也沒有咬唇音「ㄈ」。尋找現代中文「ㄓ、ㄔ、ㄕ、ㄖ、ㄩ、ㄈ」的台語讀音,是追溯 古代漢語讀音的有效方法。
2. 哪親像:好像。
3. 誰知影:誰知道。
4. 阮越頭:我別過頭去。
5. 嘸敢聽:不敢聽。
6. 起畏寒:寒冷而發抖。
7. 飛袂行:飛不動。
8. 咁講是阮的命:難道說是我的命運?
9. 攏站置遐:都站在那裡。
10. 阮的心晟:我的心情。「晟」字應該寫作「情」字。
11. 講乎山來聽:講給山聽。
12. 猶原:仍然。
13. 攏總:全部。
14. 友孝世大:孝順父母。
15. 嘸免:不用。
16. 好額:成為富翁。
17. 囝仔:子女,小孩。
18. 尚好命:命最好。
19. 出社會走闖:到社會闖蕩。
20. 塊甲人拼輸贏:在和人競爭。
21. 家己嘸知影:自己不知道。
22. 無人惜命命:無人疼惜,沒人把你當命來疼惜。

西湖楹聯--平湖秋月(凡十五聯)

平湖秋月(凡十五聯)
明季建亭孤山以東濱湖之處,具全湖之勝,為西湖十景之一。清康熙三十八年重建亭於舊址,前為石臺,三面臨水,其上懸有清仁宗御書「平湖秋月」匾額。旁構水軒,曲欄畫檻,水澄月潔,月夜往遊,有如置身瓊樓玉宇。

1. 青嶂雲橫山疊翠;
明湖月鎖水勻鋪。 ---黃文中 題

2. 魚戲平湖宋漢岫;
雁鳴秋月關岳人。 ---黃祥 題

3. 萬頃湖平長似鏡;
四時月好最宜秋。 ---石治棠 題

4. 天開眉目山川麗;
地得膚毛木石靈。 ---謝光綺 句,徐樹鈞 書

5. 欲把西湖比西子;
更邀明月說明年。 ---集句

6. 佳景四時,最好秋光何況月;
靜觀萬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陶鏞 題

7. 穿牖而來,夏日清風冬日日;
捲簾相見,前山明月後山山。 ---駱成驤 題

8. 勝地重新,在紅藕花中,綠楊蔭裡;
清游自昔,看長天一色,朗月當空。 ---朱景彝 題

9. 氣象萬千,最相宜一局棋枰,平分几席;
月明三五,收不盡滿湖煙水,近處樓台。 ---魯律昌 題

10. 小隊肅銀刀,且住為佳,大好湖光權領略;
六橋開錦幕,偶來作主,中秋月色許平分。 ---吳鼎 題

11. 玉鏡靜無塵,照葛嶺蘇堤,萬頃波澄天倒影;
冰壺清濯魄,對六橋三竺,九霄秋淨月當頭。 ---長白 德馨題

12. 鼓櫂近流光,疑天上人來,一鑑方塘堪泛月;
披襟延爽氣,看座中客滿,四時佳景最宜秋。 ---阮中立 題

13. 裡外湖瑞啟金牛,地注淵泉,卅里澄波無限好;
古今月光含玉兔,天開圖畫,一輪霽魄此間多。 ---沈閬崐

14. 佳趣此偏多,量來秋水平篙,照我全身都入畫;
吟懷閒不得,攜有清風兩袖,看花沿路去尋詩。 -江湘嵐撰,朱彝伯書

15. 憑欄看雲影波光,最好是紅蓼花疏,白蘋秋老;
把酒對瓊樓玉宇,莫辜負天心月到,水面風來。 ---彭玉麟 題

(書中, 4. 僅登記為徐樹鈞書 8. 登記為阮元,
15. 為沈閬崐,僅登記十首對聯)

西湖楹聯---三潭印月

西湖楹聯--- 三潭印月

CIMG8910
三潭印月(凡五十九聯)
北宋蘇東坡於湖中築三塔,其形如瓶,浮漾水中,塔之四周不許侵為菱蕩。明成祖時塔毀。萬曆間濬取葑泥,繞潭作埂,為放生池;池外湖心,仍置三塔,以復其舊。月光映潭,潭分為三,故稱三潭印月,池上樓亭,清仁宗御書「三潭印月」四字。

1. 空潭成對影;
明月悟前身。 ---錢文選 題

2. 四面山光照;
三潭水影清。 ---十三齡童子程立森 書

3. 明月自來去;
空潭無古今。 ---王成瑞 題

4. 荷風送香氣;
潭影空人心。 ---(卍字亭) 石祖芬 集句

5. 客中客入畫中畫;
樓外樓看山外山。 ---謝光行 題

6. 一檐虛待山光補;
片席平分潭影清。 ---錢塘 羅磲 題

7. 橫琴遠思觀山海;
得句清音叩珮環。 ---長沙 黃倬 題

8. 且倒餘樽永今夕;
登知明月解分身。 ---陳嘉韓 書

9. 門外湖光十里碧;
坐中山色四圍青。 ---楊昌濬 題

10. 檻外群松迎萬壑;
簾前一月印千潭。 --- 長白 德馨 題

11. 半塔斜陽頹老衲;
一池殘荷戰秋聲。 --- 金安清 書

12. 笑隔荷花共人語;
坐看孤月到天心。 ---唐樹森 題

13.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濟南大明湖的對聯)

14. 亭與湖心相掩映;
月從波面鑒空明。 許盛 題

15. 波上平臨三塔影;
湖中倒浸一輪秋。 佚名

16. 碧水乍開新鏡面;
青山都是好屏風。 ---延俊 題

17. 四面湖山數間屋;
一樓風月半龕詩。 西湖十二橋釣叟 書

18. 兩岸涼生菰葉雨;
一亭香透藕花風。 ---退省老人 彭玉麟書

19. 楓葉蘆花秋瑟瑟;
閒雲潭水日悠悠。 ---退省老人 彭玉麟書

20. 山光靜對煙波際;
塔影清涵水月間。 --- 十三齡童子程立森 書

21. 貪看湖山來作客;
不知風月屬何人。 --- 馬敦仁 書

22. 最喜荷花環佛界;
每量湖水問漁人。 ---黃倬 題

23. 笠屐清風懷昨日;
湖山宦跡已三年。 ---黃倬 題

24. 誰識夢魂縈北闕;
只知湯沐是西湖。 許方藻句,吳松年書

25. 浮生若夢誰非寄;
到處能安即是家。南嶽七十二峰樵人撰,西湖十二橋釣叟書

26. 豪傑偶留仙佛蹟;
江湖常繫廟廊憂。-南嶽七十二峰樵人 題

27. 聖恩賜西湖一曲;
人望若北斗七星。 佚名

28. 鐵石心腸老益壯;
詩禪畫裡退自娛。 ---長善 題

29. 南嶽雲興,出為霖雨;
大江波靜,退領湖山。 ---程雲叔

30. 水得閒情,山多畫意;
門無俗客,樓有賜書。 --- 退省老人 彭玉麟書

31. 四壁荷花,香風入座;
三間水榭,明月滿湖。 --- 高鵬年 題

32. 來往遊人,須知愛惜花柳;
春秋佳日,切莫辜負湖山。 ---退省老人 彭玉麟書

33. 孤嶼春回,許與梅花為伍;
寒潭秋盡,邀來月影成三。 ---徐琪 題

34. 樓外水色山光,無非性理;
眼前鳶飛魚躍,盡是天機。 ---秋水蘋花館主人 題

35. 六二年勝地重遊,青山無恙;
十五載鄉關遠隔,白髮湍歸。 ---黎俊甫 題

36. 為政有餘閒,不廢登山臨水;
與人可同樂,無非明月清風。 ---秦湘業 書

37. 地拓數弓,卻喜冠簪常過從;
影開三面,每於水月鑑清華。 ---鄒知培 書

38. 軻艦重來,問月三潭懷退叟;
驪駒旋唱,看雲五嶺笑勞人。 -謝光綺 書

39. 風澹芰荷香,愛客滿堂盡豪結;
月照梅花影,宗臣遺像肅清高。 ---譚句 並汝玉集書

40. 盡此一寸心,與點綴湖光山色;
收拾數間屋,儘勾留墨客詩人。 --- 退省老人 彭玉麟書

41. 一叢竹,十畝蓮,草木亦成清品;
兩高峰,三潭水,湖山俱有道心。 ---皖舒 黃書霖 題

42. 天地一網罟,欲度眾生誰解脫?
飛潛皆性命,但存此念即菩提。(放生池)--明 張岱 題

43. 理櫂訪精廬,秋水白蘋,伊人宛在;
倚梅尋舊約,青山紅豆,到處相思。--(秋水蘋花館)徐樹銘題

44. 別具胸襟,是明月前身,梅花知己;
偶來爪印,為青山有約,湖水尋盟。 ---佚名 題

45. 碧亞欄邊,正酒熱香溫,隔牆忽逗初三月;
綠荷叢裡,有珠簾畫舫,攜客來嚐六一泉。 ---合肥 李瀚章 題

46. 勝地拓層楹,卻招延三面湖光,四圍山色;
清游移短棹,盡消受一簾松翠,十里荷香。--張澐卿 書

47. 大地少閒人,誰能作風月佳賓、湖山賢主?
六橋多勝蹟,我愛此荷花世界、鷗鳥家鄉。--退省老人 彭玉麟 題

48. 天賜湖上名園,綠野初開,十畝荷花三徑竹;
人在瀛洲仙境,紅塵不到,四圍潭水一房山。(靜涼軒)--程雲椒 題

49. 樂事與人同,坐來水面層軒,魚躍鳶飛觀道妙;
勝情因地遠,悟澈印潭秋月,天光雲影豁詩心。(迎翠軒)--龔嘉雋題

50. 潭水洗征塵,適從海上歸來,又領取瀛洲勝景;
庭軒鄰退省,偶到湖邊話敘,更心欽彭澤高風。 --- 惲祖貽 書

51. 宛在水中央,近依蔣徑彭庵,到此結鄰宜買萬;
空明天上下,照澈寒潭皓月,偶來對影卻成三。 --長白 德馨 題

52. 小築地無多,隔年駐節來遊,想見江湖思魏闕;
師恩春似海,容我舉杯問字,敢誇桃李屬公門。 ---徐琪 題

53. 記故鄉亦有仙潭,看一樣湖光,添得石橋長九曲;
至此地宜邀明月,問誰家秋思,吹殘玉笛到三更。-沈閬崐句 俞樾書

54. 奇傑負龍韜,克儉克明,恍如月印三潭、風清兩袖;
英聲隆虎帳,是儒是將,不愧功高南嶽、名並西湖。--盧維銓 書

55. 退食有餘閒,當載酒人來,莫辜負萬頃波光、四圍山色;
臨流無俗慮,看採蓮船去,只聽得一聲漁唱、幾杵疏鐘。

--退省老人 彭玉麟 題
56. 湖上好騎驢,結屋數椽,銷鎔百戰雄心,縱木石與居,罔非一寄;
亭前曾放鶴,畫梅萬本,追索千秋冷趣,極雲山之勝,占斷三潭。

---巴州 廖綸養 題
57. 畫圖勝景待君開,對平湖烟月,舊地重經,最難忘柳外聽鶯、梅邊放鶴;
潭水多情留客住,趁佳日春秋,及時行樂,休認作鳴芻入谷、張蓋遊山。

---張家榖 書
58. 地經烽火,喜劫餘皓月猶新,依然曲港遊魚,添來翠檻紅樹、樽開北海;
境隔塵寰,愛日久深潭如舊,最好半湖夕照,映遍嵐光塔影、鐘動南屏。

---長白 文桂題
59. 島中有島,湖外有湖,通以卅折畫橋,覽沿堤老柳,十頃荷花,食蓴果香,如此園林,四洲遊遍未嘗見; 霸業銷煙,禪心止水,閱盡千年陳跡,當朝暉暮靄,春喣秋陰,山青水綠,坐忘人世,萬方同慨更何之。 ---康有為撰 並書
(書 中,11. 「一池殘荷戰秋聲」書中作「一池殘葉戰秋聲」,應以抄本為佳;17. 「四面湖山數間屋」抄本作「四面湖山三間屋」,書本比原抄本佳; 32. 書本比原抄本「四壁藕花,春風入座」合適;38. 「看雲五嶺笑勞人」,抄本作「看雲五里笑勞人」,書本較好;43. 「理櫂訪精廬」,書本作「理棹訪精廬」,此聯《龍眠聯話》有記錄,應以抄本為佳;45. 「正酒熱香溫」書中作「正酒熟香溫」,應以抄本為佳,此聯亦可見簡體字難讀出原韻;作且將秋水剪瞳神;46. 「盡消受一簾松翠」,抄本作「儘消受一簾松翠」,書本比原抄本佳;50. 「庭軒鄰退省」抄本作「亭軒鄰退省」,書本較佳;57 為(馬*芻),打字障礙;58. 「映遍嵐光塔影」抄本作「映遍風光塔影」,書本比原抄本佳,「翠檻紅樹」,書作「翠檻紅欄」;59. 抄本作「食蓴果香」,書本為「食蓴菜香」,兩者都與下聯的「山青水綠」不類,康有為得撰聯必不至此,可能必須再對照原來的楹聯)

鄭板橋的竹與對聯

鄭板橋的竹與對聯

PICT0034
鄭板橋辭去縣官後,在揚州以賣字畫維生,他的作品除了畫竹以外,當以對聯為最有名,傳世作品,也以此兩者最多。
畫竹如:
幾枝新葉蕭蕭竹,數筆橫陖淡淡山;
正好清明連谷雨,一杯香茗坐其中。
畫竹如: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身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對聯如:
秋從夏雨聲中入,春向寒梅蕊上尋。
未出土時先有節,縱凌雲處也無心。
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
春風放膽來梳柳,細雨瞞人去潤花。
他有一個特點,是用對聯作一個謎語,
猜 「古時讀書人喜愛作的一項活動,如吟詩、作畫、寫對聯」:
黑不是,白不是,紅黃更不是,與狐狼猫狗半邊相彷彿,
既非家畜,又非猛獸;
詩也有,詞也有,論語上也有,對東西南北一片皆模糊,
雖為小品,亦為妙文。

卜算 子:蘇軾PK陸游

在《宋詞三百首》之中,北宋蘇東坡選入了十首,南宋陸游只被選入了一首。雖然在現代的觀點來看,《宋詞三百首》的評選標準不會是唯一的標準,可是,至少約略反應出,就詩與詞兩種創作形式來說,蘇東坡是宋朝的標竿詩人、重要詩人,陸游可能只會是二線歌星。
《宋詞三百首》所選的唯一的一首陸游的詞,就是《卜算子》,蘇東坡也被選入一首《卜算子》,我們就拿這兩首詞來 PK 一下。
蘇軾 〈卜算子〉: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陸游 - 卜算 子  ( 詠梅 )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蘇東坡的詞,上半段寫著,三更深夜(漏斷)眾人入睡時,詩人獨自看見彎月斜掛在疏桐的天邊,孤鴻在暗夜昇昇降降起伏飛翔。詩人把本身的百年孤寂,投射在暗夜無處棲息的飛鴻身上。
下半段,詩人描述飛鴻才停留不久,又驚起飛行,心中的愁思無人理解(有恨無人省),飛鴻不是有家歸不得,牠是揀盡寒枝不肯棲,不肯隨人俯仰、隨波逐流,寧可冷冷清清地在沙洲之間起落止息。
缺月、梧桐、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感覺上,詩人描繪出這位「鳥人」,念天地之悠悠,卻踽踽獨行,孤冷、孤僻、孤獨,有一種「君平既棄世,世亦棄君平」的無奈。
陸游的詞,上半段寫著,在驛站之外,在淒風苦雨之下,在寂寞孤寥的黃昏時節,一株梅花綻放在「已是黃昏獨自愁」的詩人之前。詩人把本身的百年孤寂,投射在孤冷無人賞愛的梅花身上。
下半段,詩人描述梅花選擇在寒冬開花,無意和群芳爭奇鬥妍,在風雨之中,在嚴冬之下,即使飄落地上,化作污泥、碾成灰塵,心中的芳潔、清芬,不會隨著遭遇改變。

Thursday, November 01, 2012

苏轼传世佳句

传世佳句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2.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3.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蝶恋花》  

4.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蝶恋花》  

5.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  

6.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  

7.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  

8.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书法
苏轼书法(19张)

9.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江城子》  

10.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江城子》  

11.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12.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八声甘州》  

13.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西江月》  

14.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西江月》  

15.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西江月》  

16.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临江仙》  

17.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临江仙》  

18.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阳关曲》  

19.人间有味是清欢。 《浣溪沙》   

20.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浣溪沙   

21.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浣溪沙》    

22.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23.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水龙吟》  

2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25.人生如梦,一尊(通“樽”)还酹江月 。 念奴娇·赤壁怀古   

2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   

27.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西江月》   

28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风波》

诗句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2.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春夜》  

3.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陌上花》  

4.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陌上花》  

5.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吉祥寺赏牡丹》  

6.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 《游金山寺》  

7.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惠崇春江晓景》  

9.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10.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11.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澄迈驿通潮阁》  

12.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庐山烟雨》  

13.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有美堂暴雨》  

14.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惠州一绝》  

15.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东栏梨花》  

16.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和子由渑池怀旧》  

17.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18.尽见西山遮岱岭,迥分东野隔新罗。《登表海亭

文句

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晁错论》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葕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前)赤壁赋    

4.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

编辑本段解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的《唐宋词选》注释说:   故国:这里是旧地的意思。指古战场赤壁。神游:在感觉中好像曾前往游览。多情应笑我:应笑我多情。这是倒装句。俞平伯《唐宋词选释》的注释,"神游,犹言神往",其他两处与前书行文不同,但意思一样。   胡云翼《宋词选》:"故国神游:神游于故国(三国)的战地。""多情"一句也释成倒装。这三本 都可算"权威之作",但坦白讲,从训诂上说,"故国"的说法太勉强。"故国"虽然可以指"旧地",但"旧地"怎么会指赤壁"古战场"呢?东坡不正站在(他 自以为的)赤壁旧地吗?而如果把"故国神游"解释成"神游"于几百年前的赤壁战场,那也很奇怪。因为东坡现在就站在赤壁,"遥想当年",如果再加上"故国 神游",不嫌词费吗?更何况,当古书说"神游某某"时,一般是指不同于现在所在之地的另一个地方,当然可以指空间上的异地,如可以指久远时间之外的另一个 空间,也可以指一个想象的空间;但,似乎并不用来指现在这个空间,在多少年之前的同一个空间。像这三本词选所解释的"故国神游",在训诂上实在很难接受。[5]   郑骞先生编的大学教本《词选》曰:   多情,东坡自谓其亡妻也。东坡元配王氏,早卒,坡常追念之,集中《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词即悼亡作。王氏归葬眉山,故云"故国神游"。"笑我"、"生华发"句,对小乔夫婿之雄姿英发而言。   这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的解释类似,似乎更合理。[5]

编辑本段评论

苏辙在为其兄苏轼所写的墓志铭中称苏轼“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6]   黄庭坚: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工。余则以为不然。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跋东坡醉翁操》)   晁无咎:   苏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   徐度:   (柳永)词虽极工致,然多杂以鄙语,故流俗人尤喜道之。其后欧、苏诸公继出,文格一变,至为歌词,体制高雅。(《却扫篇》)   宋孝宗在为东坡文集所写的《御制文集序》中:称扬他“忠言谠论,立朝大节,一时廷臣无出其右”   陆游:   世言东坡不能歌,故所作东府词多不协。晁以道谓:绍圣初,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古阳关》。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老学庵笔记》)   在《跋东坡帖》中亦云:“公不以一身祸福,易其忧国之心,千载之下,生气凛然。”   陈洵:   东坡独崇气格,箴规柳、秦,词体之尊,自东坡始。(《海绡说词》   王国维:   以宋词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清真先生遗事·尚论三》)   “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朱依真:   天风海雨骇心神,白石清空谒后尘。谁见东坡真面目,纷纷耳食说苏辛。   蔡嵩云:   东坡词,胸有万卷,笔无点尘。其阔大处,不在能作豪放语,而在其襟怀有涵盖一切气象。若徒袭其外貌,何异东施效颦。东坡小令,清丽纡徐,雅人深致,另辟一境。设非胸襟高旷,焉能有此吐属。(《柯亭词论》)   胡仔:“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笤溪渔隐丛话》)   王水照:“从宋诗研究角度来说,我首先关注的就是苏东坡。因为苏轼是宋代最大的诗人,但是钱钟书先 生除了在《宋诗选注》里给他写了个小传,《容安馆札记》里没有专门的读苏条目,而在《中文笔记》中却发现了多处评论苏轼的批注。比如他评竟陵派谭元春《东 坡诗选》十二卷,谭友夏提出,当时有人认为“东坡诗不如文,文通而诗窒,文空而诗积,文净而诗芜,文千变不穷,而诗固一法足以泥人”,而他认为“诗或以文 为委,文或以诗为委,问其原如何耳。东坡之诗,则其文之委也”。钱先生批道:“议论好。乃谓东坡之诗太尽也,自是的评。”之后,又引了许多古人的评论。钱 先生这段批语,实际上牵涉到苏轼以文为诗的 问题。我们一定对钱先生在《宋诗选注》中谈苏轼诗歌的比喻印象很深刻,特别是他谈苏轼《百步洪》中的“博喻”,比之如车轮战,让人应接不暇。这是从正面的 修辞效果来说的。从反面来说,也就是“尽”,不留余地,这实是散文的写法。在《中文笔记》中,钱先生还对苏诗进行了一些考辨,也多有收获。”[7]

编辑本段轶闻

东坡凉粉   相传北宋时期,大文学家苏东坡任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县) 签书判官时,于凤翔东湖避暑,炎炎夏日无清凉爽口之物下肚,特命人取滨豆(也称作小扁豆)研磨成粉,熬制成糊状,盛入石头器皿中待其冷却后,切成条状,配 以盐醋辣椒等佐料凉拌,因其口感爽、滑、并有清凉解暑之功效,之后流传与凤翔民间。后人为纪念他称其为“东坡凉粉”并流传至今。    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一) 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佛印老实,老被苏轼欺负。苏轼有时候占了便宜很高兴,回家就喜欢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   一天, 两人又在一起打坐。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这一次,佛印又吃了哑巴亏。   苏轼回家就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   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   (二)苏东坡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有一天,他们打面饼吃。二人商量好,这次打饼,不告诉寺中 的佛印和尚。过了一会儿,饼熟了,两人算过数目,先把饼献到观音菩萨座前,殷勤下拜,祷告一番。不料佛印预先已藏在神帐中,趁二人下跪祷告时,伸手偷了两 块饼。苏轼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两块饼,便又跪下祷告说:“观音菩萨如此神通,吃了两块饼,为何不出来见面?”   佛印在帐中答道:“我如果有面,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岂敢空来打扰?”   (三)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金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 船上备了许多酒菜。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 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 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浮云拨开,明月 出来,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著说道:“莲萍拨开,游鱼出来,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船板拨开,佛印出来, 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 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苏东坡拉著佛印就坐,说道:“你藏得好,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 于是,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    吟诗赴宴   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 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我先来。”年 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的端走了马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羊肉。 “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的伸手把肉扒了过来。“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的抢走了骨头。“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的端起了最后的 一样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的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 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

编辑本段家庭

苏轼的结发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乡贡进士王方之女。“生十有六岁,而归于轼。”十六岁嫁给苏轼以后,她堪称苏轼的得力
  明代杜堇绘《苏轼题竹》
明代杜堇绘《苏轼题竹》
助手,有“幕后听言”的故事。苏轼为人旷达,待人接物相对疏忽,于是王弗便在屏风后静听,并将自己的建议告知于苏轼。苏轼的《亡妻王氏墓志铭》 中记载着这样的故事: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 “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 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可谓苏轼绝佳的贤内助。王弗侍亲甚孝,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   苏轼曾写过王弗对他的诤言:   某官于岐下,所居大柳下,雪方尺不积;雪晴,地坟起数寸。轼疑是古人藏丹药处,欲发之。亡妻崇德君曰:使吾先姑在,必不发也。轼愧而止。[8]   治平二年五月(1065年),年仅二十七岁的王弗去世,苏轼依父亲苏洵言“于汝母坟茔旁葬 之”,在王弗迁墓与苏母合葬时所写的墓志铭中哀叹说,“君得从先夫人于九原,余不能。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呜呼哀哉!”, 并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株松树以寄哀思。   十年后,熙宁八月,苏轼已因与当权者政见不和,被转迁至密州任知州,苏轼为王弗写下了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江城子·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何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当了解到苏轼与王弗的爱情故事后,再读这首词,可知其情感沉痛深切。   苏轼的第二任妻子叫王闰之, 是王弗的堂妹,在王弗逝世后第三年嫁给了苏轼。她比苏轼小十一岁,自小对苏轼崇拜有加,生性温柔,处处依着苏轼。王闰之伴随苏轼走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 25年,历经乌台诗案,黄州贬谪,在苏轼的官海沉浮中,与之同甘共苦。最困难时,和苏轼一起采摘野菜,赤脚耕田,变着法子给苏轼解闷。在王闰之生日之际, 苏轼放生鱼为她资福,并作《蝶恋花》 纪事。词中“三个明珠,膝上王文度”,是赞美她对三个儿子都一视同仁,疼爱不分彼此。二十五年之后,王闰之也先于苏轼逝世。苏轼痛断肝肠,写祭文道:“我 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许,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乾。旅殡国门,我少实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在妻子死后百 日,请他的朋友、大画家李龙眠画了十张罗汉像,在请和尚给她诵经超度往生乐土时,献给了妻子亡魂。苏轼死后,苏辙将其与王闰之合葬,实现了祭文中“惟有同穴”的愿望。   熙宁七年(1074),时在杭州的苏轼夫人王闰之把王朝云从歌舞班中买出,收为侍女,当时王朝 云年仅十二岁。她长大后,大约是在黄州,被苏轼收为侍妾。苏轼为她起字“子霞”,比苏轼小二十六岁。二十二岁为东坡生了个儿子。东坡老来得子欣喜若狂,对 友人说:“云蓝小袖者,近辄生一子,想闻之一拊掌也。”给孩子取名苏遁,乳名“干儿”,出生三日按习俗洗浴时,写下了《洗儿戏作》:“人皆养子望聪明,我 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但天有不测风云,干儿十一个月大时因病不幸夭折。他哭道:“吾年四十九,羁旅失幼子。幼子真吾儿,眉角生已似。未期观所好,蹁跹逐书史。吾老常鲜欢,赖此 一笑喜。忽然遭夺去,恶业我累尔。衣薪那免俗,变灭须臾耳。归来怀抱空,老泪如泻水。”[9]又写朝云悲情:“我泪犹可拭,日远当日忘。母哭不可闻,欲与汝俱亡。故衣尚悬架,涨乳已流床。感此欲忘生,一卧终日僵……”   苏轼最困顿时,他身边的侍妾纷纷离去,王朝云却一直陪伴其左右。是苏轼的红颜知己,苏轼写给王 朝云的诗歌最多,称其为“天女维摩”。据说苏东坡被贬惠州时,王朝云常常唱《蝶恋花》词,为苏轼聊解愁闷。每当朝云唱到“枝上柳绵吹又少”时,就掩抑惆 怅,不胜伤悲,哭而止声。东坡问何因,朝云答:“妾所不能竟(唱完)者,’天涯何处无芳草句’也”。 苏轼大笑:“我正悲秋,而你又开始伤春了!”不幸的是,朝云也先于苏轼在惠州病逝。朝云逝后,苏轼“终生不复听此词”,一直鳏居。遵照朝云的遗愿,苏轼将其葬于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边筑六如亭以纪念,撰写的楹联是“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此楹联有个著名的典故:“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见识’。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坡捧腹大笑。”   秦观也为朝云写过一首南歌子:   霭霭迷春态,溶溶媚晓光。何期容易下巫阳。只恐使君前世,是襄王。   暂为清歌驻,还因暮雨忙。瞥然归去断人肠。空使兰台公子,赋高唐。   朝云墓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州西湖景区孤山之上,苏东坡纪念馆旁,如今已成为名胜。

编辑本段乌台诗案

苏轼“乌台诗案”案档,宋时即已流传,并有多种抄本、刊本。今所见几种刊本中,《函海》本《东坡乌台诗案》、《忏花庵丛书》本《乌台诗案》为原案实录,基本上保存了诗案原貌;《苕溪渔隐丛话》本按编撰诗话的要求作过删改;《学海类编》本《诗谳》则可断定是伪书。
  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是北宋年间的一场文字狱,结果苏轼被抓进乌台,被关4个月。御史中丞李定、舒亶、何 正臣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这案件先由监察 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苏轼转知湖州。诗案就是苏轼到湖州任所时写的《湖州谢上 表》引起的。表中说:“臣……荷先帝之误恩,擢至三馆,蒙陛下之过听,付以两州。陛下……知其愚不识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苏轼这几句牢骚话,笔下的“新进”,指的是王安石变法时被引进的一批投机钻营的“群小”。“生事”一词,已成为保守派攻击变法派的时下习惯用语。这些用语 自然刺痛那些仍然窃据高位,谋取私利的“小人”。第一个站出来检举苏轼的是御史里行何正臣,紧接着是王安石的学生李定。宋神宗在何正臣、舒亶、李定等人的 百般构陷下,只得降旨将苏轼交御史台,由李定为首的“根勘所”负责审理。他的笔触更加尖刻犀利且指责积贫积弱的朝廷,他渴望有朝一日能得到平复,然而,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东坡行云流水之作引发了乌台诗案。 这样,一个骇人听闻的文字狱便揭开了序幕。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七月二十八日,李定等人奉旨查办,立即派太常博士皇甫遵才前往湖 州逮捕苏轼。八月十八日,苏轼被解到京城,投入御史台狱。两个多月的“根勘”审理,苏轼受尽非人的折磨。御史台严刑拷打,昼夜逼供,真是“诟辱通宵不忍 闻”。最后,李定等人强加给苏轼“四大罪状”,请求宋神宗处死苏轼。   宋神宗面对御史台的奏报,心里也着实犯难。当年宋太祖赵匡胤曾有遗嘱:除了犯叛逆谋反罪,一概 不杀大臣。李定等人必欲置苏轼于死地,朝野上下,舆论哗然,认为苏轼未犯叛逆罪,不该重处。更奇怪的是,新旧两派正直之士,均出面营救。由于各方面的营救 和舆论压力,促使宋神宗产生宽贷苏轼,从轻发落的念头。最终,苏轼得轻判,以“蒙恩责授黄州团练副使”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