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bruary 24, 2019

聖嚴法師:《金剛經》的四個層次

聖嚴法師:《金剛經》的四個層次


般若
《金剛經》的四個層次 ——聖嚴法師
文章有點長,如果您能耐心讀完,則證明您慧根福報非常深厚。願您得大法益,法喜充滿!
一共有四個層次:
(一)凈化人心
心靈環保便是人心的凈化,由人心的凈化,推展到社會環境及自然環境的凈化,始能落實、普遍、持久。
所謂「心靈環保」,是一個現代的名詞。其實,佛教很早就主張,要把我們的心清凈,必須將煩惱心凈化,成為智慧心,這就是心靈的環保。
心靈的世界包括心理的活動和精神的活動。如果我們的心理環境或精神環境常常困擾我們,心靈就不健康了。為了保護我們的心靈環境,變得有智慧、清凈、自在,就必須從人心的凈化做起。
(二)發菩提心
人心的凈化,必須放下自私自利,確信利人便是利己,故當如《金剛經》所鼓勵的「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什麼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呢?這是《金剛經》中非常重要的一句話,就是要發成佛的無上菩提心。
要發成佛的心,必須先學菩薩的精神,菩薩的精神就是「以利他為利己」,菩薩發願並不是急著想要自己先成佛,而是希望先度眾生。諸位一定聽過地藏菩薩發的願:「地獄未空,誓不成佛。」這就是菩薩精神,是以利益眾生來利益自己,也就是不為自私自利,只為利他。這種觀念正是我們現在的社會,以及永遠的人間社會所需要的。如果人人都能不為私利,而致力於利他,這世界當然就不會有什麼紛爭了。
利他行,並不等於做濫好人。必須智慧與慈悲兼顧,方能使我們的世界真正的凈化。
(三)保護初發心
發了無上菩提心,應當知道如何時時保護此一「初發心」,是故《金剛經》說:「云何應住?」
這個「住」和前面的「住」不同。前面提過的「住」是「在乎」,這裡的「住」是不要離開、不要退心、不要忘掉。要住於無上菩提心,不要忘記自己最初所發成佛的願心。要時時提醒自己,不可忘記自己是一個發願成佛的人,如果能夠這樣,便能時時以利他為利己。
(四)降伏煩惱心
住於無上菩提心者,必須知道如何處理心猿意馬的虛妄煩惱心。《金剛經》說:「云何降伏其心」,如何使我們心猿意馬的煩惱心、妄想心、自我執著心平伏下來、化解開來呢?這就是《金剛經》的內容,也是最重要的主旨。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