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28, 2018

十位狂怪之書法大家

十位狂怪之人,在政治上作为不大,但在书法艺术上却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1、王羲之有“骨鲠”之称,虽出身权贵,但对政治不感兴趣,时人谓之“不类常流”。太尉郗鉴派人到王家择婿,他“东床坦腹而食,独若不闻”,其狂怪可见一斑。但王羲之辉煌的书法成就为他确立了书圣的历史地位。

中国书法史上的十大狂怪书家 - 静饮斋主 - 欢 迎 来 静 饮 斋 做 客

2、张旭
因性格狂怪,时人称“张颠”。在政治上不得志,却“致于书,轩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终其身”。嗜好饮酒,常喝常醉,醉后常常用头发蘸墨书写。书写上的天才,成就了张旭“狂草第一人”的美誉。
中国书法史上的十大狂怪书家 - 静饮斋主 - 欢 迎 来 静 饮 斋 做 客

3、杨凝式
五代的杨凝式,生逢乱世,他装疯卖傻以自保,时人称“杨疯子”。官任后梁、后唐、后汉、后晋、后汉五个朝代,政治上看似有所作为,但骨子里与当政者保持距离,在书艺上矻矻追求。他的书法结体精妙,神韵高雅,风格独特。黄庭坚赞曰“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疯子,下笔便到乌丝阑”。


中国书法史上的十大狂怪书家 - 静饮斋主 - 欢 迎 来 静 饮 斋 做 客

4、米芾
米芾为人狂放,人称米颠。他在书法上致力于取百家之长,终于走出一条有个人面目的书法道路。他的行书用笔利落爽劲,结体欹正相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后人学习米字如过江之鲫,但都没有达到苏轼评论米字”风樯阵马,沉着痛快“的高度。真可谓学得了形似,学不得神似。

中国书法史上的十大狂怪书家 - 静饮斋主 - 欢 迎 来 静 饮 斋 做 客



5、宋徽宗赵佶
宋徽宗怪就怪在作为帝王,在政治上无所作为,昏聩无能,但在艺术上却十分痴迷,并在文学、书法、绘画上取得了不凡成绩。看来,”男怕选错行“是有道理的。但宋徽宗无法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其悲剧也就不可避免。

中国书法史上的十大狂怪书家 - 静饮斋主 - 欢 迎 来 静 饮 斋 做 客

6、杨维桢
元代的杨维桢性格狷直,因此仕途不畅,元末农民起义爆发,他隐迹江湖。杨维桢的书法可谓”丑书“,与元代的书坛领袖赵孟頫的书风格格不入,人谓”点画狼藉,有乱世风“。但杨维桢的书法标新立异,这正是书法家最为可贵的品质。


中国书法史上的十大狂怪书家 - 静饮斋主 - 欢 迎 来 静 饮 斋 做 客

7、徐渭。
他患过精神分裂症,还是个杀人犯,杀妻入狱六年,一生坎坷,晚景凄凉。受王阳明心学的影响,主张”始于学,终于天成“,”天成者,非成于天也,出乎己而不由乎人也“。由于独特的艺术价值理念,他在诗文、书画、戏曲等方面取得了惊人成就。徐渭的书法气势磅礴,重神不重形,既是个性解放思想的宣泄,又是忧郁苦闷感情的抒发。


中国书法史上的十大狂怪书家 - 静饮斋主 - 欢 迎 来 静 饮 斋 做 客

8、金农
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在艺术风格的追求上十分大胆,他致力于”不要奴书与婢书“的艺术追求,求新求变,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中国书法史上的十大狂怪书家 - 静饮斋主 - 欢 迎 来 静 饮 斋 做 客
9、 邓石如
邓石如是真正的布衣书法家,他的狂怪表现在,在京城不买权贵翁方纲的帐。作为清代篆隶书法的大师级人物,邓石如为碑派书法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艺高人胆大,他的狂怪无可厚非。

中国书法史上的十大狂怪书家 - 静饮斋主 - 欢 迎 来 静 饮 斋 做 客

10、吴昌硕
吴昌硕的怪表现在,刚当上县令一个月,就辞官从艺了。对他来说艺术比官位重要。这种想法可不是常人有的。也正是这非常人的价值追求,才成就了吴昌硕一代书画大家。
吴昌硕书法
中国书法史上的十大狂怪书家 - 静饮斋主 - 欢 迎 来 静 饮 斋 做 客

    千年书法之美,尽在这60家

    千年书法之美,尽在这60家!


    中国千年书法之美,尽在这60家!
    中国的书法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今天给大家推荐历史上最有名的60个书法家,让我们一道尽情领略一下中国千年书法之美吧......
    中国千年书法之美,尽在这60家!
    中国千年书法之美,尽在这60家!
    中国千年书法之美,尽在这60家!
    中国千年书法之美,尽在这60家!
    中国千年书法之美,尽在这60家!
    中国千年书法之美,尽在这60家!
    中国千年书法之美,尽在这60家!
    中国千年书法之美,尽在这60家!
    中国千年书法之美,尽在这60家!

    「為書法獻身」的智永居閣樓三十年

    「為書法獻身」的智永居閣樓三十年 書不成不下樓

    2016/07/07 來源:中國網
    「硯臼磨穿筆作堆,千文真面海東回。
    分明流水空山境,無數林花浪漫開。」
    啟功先生《論書絕句百首》中的這首詩,說的正是智永禪師和他的《真草<千字文>》。
    智永(生卒年不詳),名法極。王羲之第七代孫,王徽之之後。智永幼年師從蕭子云學書。後來,蕭子云奉詔為梁武帝摹寫周興嗣所編寫的《千字文》。遂選書法不俗的弟子王法極做他的助手。法極得以進入內府的藏書閣。在那裡閱遍了王羲之的諸多墨跡。於是精勤書藝,激發了繼承祖法,傳諸後世的恆心。為了專注王家書法,免除世俗的紛擾,智永決心遁入佛門,與其弟同在京城建康剃度,捐宅為寺,曰「永欣寺」。梁武帝為兄弟崇尚佛教之事所感動,特頒賜「永欣僧」匾額,以示褒獎。智永被後人尊稱為永禪法師或永禪師。
    智永最終「為書法獻身」,有關他的書法典故很多。如痴如醉的練字,居閣樓三十年,「書不成,不下此樓」,蘇軾說:「智永硯成臼,乃能到右軍,若穿透,始到鍾索也。」因為勤奮至極,三十餘年積退筆(即寫壞的毛筆頭)如山,達五簏(即可容一石半的竹筐)之多,然後掩埋成一墳丘,號曰「退筆冢」。成名後,求書索字者接踵而至,將其所居門限亦踏破了,乃以鐵皮包起來,世以「鐵門限」而傳為美談。
    智永妙傳家法,隋唐間工書者鮮不臨學,精力過人,年百歲乃終。從書法史的發展來看,智永代表了隋代南書的溫雅之風,繼承並總結了「二王」正草兩體的結體、草法,從體式上確立了範本作用。智永開後世書法家寫《真草<千字文>》之風氣,他的最大功績就是傳承和傳播,以致這種兩體並列的形式也極大地影響了後世書家。
    古代的絹綾等織物上,有明顯的烏絲欄界格,為多體並列形式提供了便利。因為考慮到範本的作用,許多方面是有意識的,先寫楷書,再寫草書,兩體對照,逐一對比,實用方便,也交相輝映。
    最初的帛書文字是由上而下書寫,每行字數不固定。為了書寫整齊,便用朱筆或墨筆畫上界欄。當帛書盛行以後,為了使用方便,也為了美觀,於是就嘗試用赤絲或黑絲事先織出界欄,如同今日稿紙,專供書寫之用。紅色者謂之朱絲欄,黑色者謂之烏絲欄。書法演化出五體之後,書家嘗試多體並列書寫,便借用烏絲欄。智永二體《真草<千字文>》和趙孟頫《六體<千字文>》便是這樣的典範。
    據推測,智永《真草<千字文>》在書寫時,先完成一體,再書寫另一體,保持氣息完整。一行楷書,一行草書,猶如鴛鴦戲水。從整個章法的整飭性來說,功力精深,異常完美。智永生前曾書寫800遍,分贈浙東諸寺,目的是借佛門之力,推廣王書。《真草<千字文>》墨跡復出後,很多學者不敢肯定為真跡。為了保險,說成是「唐摹本」。啟功先生曾於1989年4月在日本京都小川家獲觀原本,看到紙張筆墨乃是「敦煌一種薄質硬黃紙經裝裱見水時即呈此色。其字每逢下筆墨痕濃重處時有墨聚如黍粒,斜映窗光,猶有內亮之色」,乃知絕非勾描之跡,而就是800本之一。
    智永全守家法,況《蘭亭》真跡曾為其所藏,故深得大王遺意。如「尊、舍、命、都」四字。如果和《聖教序》、《蘭亭序》對比,還可以發現更多的字形相似。《真草<千字文>》墨跡之用筆,似乎更接近唐人楷法。從智永的書跡中,不僅能體味到雅逸清爽、疏散悠然的氣息,還可品察到精妙的筆法、規範的結體。精心研讀,感覺與二王有明顯區別,最大特點是筆墨生動,點畫多變,提按順暢,使轉自然,肥瘦相間,疏密明顯,節奏感強,絕無做作之貌。
    草書各字分立,運筆精熟,飄逸之中猶存古意,溫潤秀勁兼有。即便是草書藝術,首先讓人能認識,明白字義。所以,草書必須有法度、有分寸。學草書者首先要有辨認能力,熟悉草書的書寫規律和一般代替筆畫。
    智永草書有四大特點:一連:連是最常見的寫法,有的字一筆寫成,如「步、皇、庶、象」四字;二省:有的草書把部首偏旁省略了,楷書的形態變了樣,如「君、起、氣、良」四字;三變:草書最難捉摸的就是筆畫變化,變化越大辨認越難,如「事、知、真、舊」四字;四代:字形中的一種或多種偏旁是用草書符號代替,是最普遍既有規律又有原則的簡化用筆,代是草書最藝術性的表現,絕非是隨意亂代。
    《墨緣》小貼士
    1、當下對智永存有一些不正確的認識,以為《真草<千字文>》純系繼承二王衣缽,而少創造、少個性。殊不知在中國書法史上,許多著名的大書家都是從智永《真草<千字文>》入手。
    2、《真草<千字文>》用筆一拓直下,點畫之間筆意流貫呼應,結構謹嚴,體勢妍美,法度精熟,氣息高雅。用筆真、行相通,筆路清晰明了。熟習《真草<千字文>》後,可以再進入《蘭亭序》、《聖教序》等王羲之行書學習,往往事半功倍。有助於由真書向行書學習的過渡,也是由楷至行的入門途徑。
    3、《真草<千字文>》是在無論從結體或用筆都漸趨規範化的時代,為傳布二王書法而寫的。如果和唐代大家的楷書細細比較,就會看出其間有很大的不同:同一偏旁,用在不同字中,形態不同;每個字中,橫畫有水平、有傾斜,有波浪,而整個字卻不覺得歪;豎畫有的垂直,有的左弓,有的右弓。相同筆畫的不同組合,形成形態各異的一個個字。
    4、《真草<千字文>》沒有多少整篇結構的藝術性,但就每一個字講,這部《真草<千字文>》保留了二王的楷法和草書,其豐富程度,是任何其他碑帖所無法代替的。正因為如此,學習起來也很難。字的結構無法程序化,不能簡單地、規律性地記憶。寫這種字要求有很高的用筆技巧,得能夠控制筆毛寫成各種筆畫。所以,臨寫、學習《真草<千字文>》,要下很大功夫,去接近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有了這樣的用筆訓練,在臨寫其他歷代書法真跡時,都能夠寫得比較逼真。
    隋智永《真草<千字文>》
    隋智永《真草<千字文>》
    墨跡本(傳)(局部)
    每頁縱29.3cm,橫14.2cm,行10字,計202行。首二行漫漶,有數字殘缺。原為羅振玉藏,後流入日本,為谷鐵臣舊藏,後歸小川為次郎。有楊守敬、內藤湖南兩跋。楊守敬跋:「筆意精熟,氣骨清健,一派王氏家法。」

    《聖教序》單字筆畫筆順結構,教材

    《聖教序》單字筆畫筆順結構,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