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历代皇帝简介
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宗室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政权,建都洛阳的西晋覆亡,史称东晋。东晋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这一历史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
东晋曾多次试图北伐,但由于内部不团结,除了最后篡晋的刘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余都无建树。元熙二年(420年),宋公刘裕废除晋安帝,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
1,元帝司马睿(276年-322年)
司马睿(276年-323年),字景文,东晋开国皇帝(318年-323年在位)。317年丁丑年三月称帝,年号(建武),公元318年戊寅年三月改元(大兴),公元322年壬午年改元(永昌),共在位6年,元帝司马睿,琅邪王司马觐的儿子。晋怀帝任命他为镇东大将军,都督扬州江南军事,西晋灭亡后,司马睿称帝,建都建康(南京),史称东晋。元帝即位后,矛盾四伏。
永昌元年(323年),司马睿去世,时年四十七岁,葬于建平陵,谥号元皇帝,庙号中宗。
2,明帝司马绍(298年-325年)
司马绍(299年-325年10月18日),即晋明帝(322年-325年在位),字道畿,晋元帝司马睿长子 ,晋简文帝司马昱异母兄,母宫人荀氏,东晋第二位皇帝。司马绍于永昌元年(322年)即皇帝位。与江东大族保持和谐的态度,成功对"王敦之乱"作出善后,稳定东晋王朝的局势,对安定国家大局的影响非常深远。太宁三年(325年),司马绍病逝,终年二十七岁,谥号明皇帝,庙号肃祖 ,葬于武平陵。
3,成帝司马衍(321年-342年)
司马衍(321年―342年7月26日),即晋成帝(325年-342年在位),字世根,东晋第三位皇帝。晋明帝司马绍长子,晋康帝司马岳同母兄,母明穆皇后庾文君。太宁三年(325年)司马衍即位,因年幼由其母皇太后庾文君临朝听政。咸康八年(342年)六月初五,司马衍身体不适,下诏让他的弟弟琅琊王司马岳继承帝位;六月初七,在西堂驾崩,享年二十二岁,谥号成皇帝,庙号显宗。
4,康帝司马岳(322年-345年)
司马岳(322年―344年),即晋康帝(342年―344年在位),东晋第四位皇帝,字世同,晋明帝司马绍次子,晋成帝司马衍同母弟 ,母明穆皇后庾文君。司马岳在其兄晋成帝继位后,受封吴王。后改封琅邪王。咸康八年(342年),晋成帝病重,在掌权的庾冰等人建议下,舍弃二子,立弟司马岳为皇位继承人。同年,晋成帝去世,司马岳继位。建元二年(344年),司马岳去世,终年二十三岁,谥号康皇帝。
5,穆帝司马聃(343年-361年)
晋穆帝司马聃,字彭子,生于建元元年(343年),是晋康帝司马岳的长子,母亲为皇后褚蒜子。建元二年(344年)九月二十四日,晋康帝将儿子司马聃立为皇太子。建元二年(344年)九月二十六日,晋康帝去世。九月二十七日年仅两岁的太子司马聃即位,尊母亲皇后褚蒜子为皇太后,并由褚太后临朝摄政。升平五年(361年)五月丁巳日,司马聃病在显阳殿去世,时年十九岁。司马聃死后,谥号穆皇帝,庙号孝宗。
6,哀帝司马丕(341年-366年)
司马丕(341年-365年),即晋哀帝(361年-365年在位),字千龄,晋成帝司马衍长子,晋康帝司马岳之侄,晋穆帝司马聃的堂兄弟、母周贵人。东晋的第六位皇帝。咸康八年(342年),司马丕受封琅邪王。升平五年(361年),晋穆帝去世,皇太后令司马丕登基,改元隆和。兴宁二年(364年),司马丕断谷、饵药以求长生,结果中毒,崇德太后临朝摄政。 兴宁三年(365年),晋哀帝在太极殿西堂去世,时年二十五岁,谥号哀皇帝,葬于安平陵。
7,海西公 废帝 司马奕(342年-386年)
司马奕(342年-386年),即晋废帝(365年-371年在位),字延龄,晋成帝司马衍次子,晋哀帝司马丕同母弟 ,母周贵人,东晋第七位皇帝,也是东晋唯一一位在位期间被废黜的皇帝。兴宁三年(公元365年)二月,司马丕死后。同年二月丁酉(2月23日),司马奕即帝位,在位六年,太和六年(371年)十一月为桓温所废。被废后降为东海王。咸安二年(372年),又降封为海西公。太元十一年(386年)过世,终年四十五岁,葬于吴陵。史称废帝,又称海西公。
8,简文帝司马昱(321年-372年)
晋太宗简文皇帝司马昱(320年―372年9月12日),字道万。东晋第八位皇帝(372年1月6日-9月12日在位),晋元帝司马睿幼子。司马昱历经元、明、成、康、穆、哀、废帝七朝,先后封琅琊王、会稽王,累官抚军将军。太和六年十一月(372年1月),桓温废司马奕,改立司马昱为帝。司马昱名为皇帝,实同傀儡。在位仅八个月后,便因忧愤而崩,年五十三。谥号简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高平陵。
9,孝武帝司马曜(352年-396年)
司马曜(362年-396年),即晋孝武帝(372年-396年在位),字昌明,中国东晋第九任皇帝。他是晋简文帝司马昱第六子,母为李陵容。司马曜四岁时被封为会稽王,咸安二年(372年)晋简文帝驾崩前夕被立为皇太子并继承皇位,时年十一岁。后因司马曜与宠姬张贵人酒后戏言,导致张贵人一怒之下叫来心腹宫人将熟睡中的司马曜用被子捂死,司马曜被杀时年仅三十五岁。死后庙号烈宗,谥号孝武皇帝。
10,安帝司马德宗(382年-418年)
晋安帝司马德宗(382年―419年1月28日),字安德,生于太元七年(382年),是晋孝武帝司马曜的长子,东晋的第十位皇帝。太元十二年八月辛巳日(387年9月16日),司马德宗被立为太子。太元二十一年九月庚申日(396年11月6日),晋孝武帝驾崩,同年九月辛酉日(396年11月7日),太子司马德宗继位 ,义熙十四年十二月戊寅日(419年1月28日),刘裕为了能篡夺东晋政权,于是命王韶之勒死晋安帝,时年三十七岁。
11,恭帝司马德文(386年-421年)
司马德文(386年-421年),即晋恭帝,东晋最后一位皇帝。晋孝武帝司马曜次子,晋安帝司马德宗之弟,母为淑媛陈归女。司马德文初封琅邪王,之后历任中军将军、散骑常侍、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司徒、录尚书六条事等官职。元熙元年(419年)刘裕杀晋安帝,立司马德文为帝,年号元熙。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司马德文禅位与刘裕,东晋自此灭亡。司马德文被废为零陵王,同年九月,刘裕派人以棉被闷死司马德文,时年36岁,死后葬于冲平陵。
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宗室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政权,史称东晋。东晋是门阀士族政治,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这一历史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东晋时代,也曾经内部四分五裂。东晋与之前的孙吴以及其后的宋、齐、梁、陈,合称为六朝。
东晋曾多次试图北伐,但由于内部不团结,除了最后篡晋的刘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余都无建树。祖逖本有希望恢复旧土,但他被司马睿挟制,郁郁而终。桓温的北伐则被慕容垂击败。太元八年(383年),前秦苻坚率兵南侵,东晋宰相谢安力主抗击,派谢石谢玄率军,在淝水之战大获全胜,苻坚只身逃回北方,南北分立之势从此而成。后有桓玄叛乱,废安帝,自立为天子,为大将刘裕所平,拥恭帝,然大权落入刘裕之手。元熙二年(420年),宋公刘裕废除晋安帝,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
1、司马睿(276年—323年),字景文,东晋开国皇帝(318年—323年在位)。晋宣帝司马懿的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太熙元年(290年),司马睿袭封琅邪王,曾经参与讨伐成都王司马颖的战役;但是由于作战失利,司马睿便离开洛阳,回到封国。晋怀帝即位后,司马睿被封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后来在王导的建议之下前往建康,并且极力结交江东大族。永嘉七年(313年)晋愍帝封司马睿为丞相、大都督中外军事。晋愍帝被俘后,司马睿在晋朝贵族与江东大族的支持下于建兴五年(317年)称晋王,建元建武,太兴元年(318年)即帝位,为晋元帝。司马睿即位后,因为在皇族中声望不够,势力单薄,所以得不到南北士族的支持,皇位不稳。但是,他重用了王导。王导运用策略,使南方士族支持司马睿,使北方南迁的士族也决意拥护司马睿,稳定了东晋政权,维持了偏安局面。司马睿十分感激王导,任他为宰相,执掌朝政。时人谓之“王与马,共天下”。司马睿见无法动摇王导势力,自己名为天子,号令却不出宫门,渐渐忧愤成病,卧床不起。323年,晋元帝忧愤病逝,时年四十七岁,葬于建平陵,谥号元皇帝,庙号中宗。
2、司马绍(299年-325年),即晋明帝(323年-325年在位),字道畿,晋元帝司马睿长子,晋简文帝司马昱异母兄,母宫人荀氏,东晋第二位皇帝。司马绍于永昌元年(323年)即皇帝位。在位期间,凭借弱势之中央,成功做到对权臣的制衡,使社会呈现向安定的趋势发展。太宁二年(324年)平定王敦的叛乱,停止对于王敦党羽的追究,为安定皇帝的权威全力重用王导,并且与江东大族保持和谐的态度,成功对“王敦之乱”作出善后,稳定东晋王朝的局势,对安定国家大局的影响非常深远。太宁三年(325年),司马绍病逝,终年二十七岁,谥号明皇帝,庙号肃祖,葬于武平陵(今南京市玄武区鸡笼山北)。
3、司马衍(321年―342年),即晋成帝(325年—342年在位),东晋第三位皇帝,字世根。晋明帝司马绍长子,晋康帝司马岳同母兄,母明穆皇后庾文君。太宁三年(325年)司马衍即位,因年幼由其母皇太后庾文君临朝听政。庾太后死后由王导与庾亮辅政。司马衍在位期间,任用外戚庾亮执政,试图排斥王导势力,振作东晋王室。但庾亮疑忌大臣,任意杀逐重要官员,引起统治集团内部冲突。咸和二年(327年),历阳镇将苏峻、寿春镇将祖约以杀庾亮为名,起兵叛乱,攻入建康。直到咸和四年(329年)陶侃、温峤平定苏峻之乱后才迁回建康。王导再次出山执政,东晋王朝又一次转危为安。晋成帝在位期间曾经命令庾亮北伐,但是败于石虎。咸康二年(336年),禁止豪族将领将山川大泽私有化;咸康七年(341年),以土断方式将自江北迁来的世族编入户籍。咸康八年(342年)六月初五,司马衍身体不适。当时,成帝的两个儿子司马丕和司马奕年幼,尚在襁褓之中。于是庾冰(庾亮弟)请求让成帝的同母兄弟、琅邪王司马岳为皇位继承人,晋成帝同意了。晋成帝下诏让他的弟弟琅琊王司马岳继承帝位;六月初七,在西堂驾崩,享年二十二岁,谥号成皇帝,庙号显宗,葬于兴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鸡笼山)。
4、司马岳(322年―344年),即晋康帝(342年―344年在位),东晋第四位皇帝,字世同,晋明帝司马绍次子,晋成帝司马衍同母弟,母明穆皇后庾文君。司马岳在其兄晋成帝继位后,受封吴王。后改封琅邪王,历任散骑常侍、骠骑将军、侍中、司徒。咸康八年(342年),晋成帝病重,在掌权的庾冰等人建议下,舍弃二子,立弟司马岳为皇位继承人。同年,晋成帝去世,司马岳继位。当时晋康帝正处居丧期间不能多言,委托庾冰、何充处理政务。建元二年(344年),司马岳去世,终年二十三岁,谥号康皇帝,葬于崇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蒋山)。司马岳也是一位书法家,其代表作品《陆女帖》,被收录进宋代的《淳化阁帖》。
5、司马聃(343年―361年),即晋穆帝(344年—361年在位),字彭子,东晋第五位皇帝,晋康帝司马岳之子,母褚蒜子。东晋建元二年(344年)司马岳死,司马聃即位;由于年幼而由母太后褚蒜子掌政,并由何充辅政。何充过世后改由蔡谟与司马昱辅政。司马聃在位期间东晋虽然北伐失败,但是由于桓温消灭了在四川立国的成汉,并且于永和十二年(356年)夺回洛阳,虽然不久就因为粮运不继而撤退,但东晋的版图仍然有所扩大。升平五年(361年)司马聃死去,终年十九岁,安葬于永平陵,谥号穆皇帝,庙号孝宗。
6、司马丕(341年—365年),即晋哀帝(361年—365年在位),字千龄,晋成帝司马衍长子,晋康帝司马岳之侄,晋穆帝司马聃的堂兄弟、母周贵人。东晋的第六位皇帝。咸康八年(342年),司马丕受封琅邪王。升平五年(361年),晋穆帝去世,皇太后令司马丕登基,改元隆和。兴宁二年(364年),司马丕断谷、饵药以求长生,结果中毒,崇德太后临朝摄政。 兴宁三年(365年),晋哀帝在太极殿西堂去世,时年二十五岁,谥号哀皇帝,葬于安平陵。司马丕在位时期,军阀斗争激烈,桓温当国,几次北伐,国家战乱不断,东晋已走向衰败,慕容部猖獗和东晋发生多次战争均以东晋败退而终。司马丕还是一位书法家,代表作品有《中书帖》等。
7、司马奕(342年—386年),即晋废帝(365年—371年在位),字延龄,晋成帝司马衍次子,晋哀帝司马丕同母弟,母周贵人,东晋第七位皇帝,也是东晋唯一一位在位期间被废黜的皇帝。兴宁三年(公元365年)二月,司马丕死后。同年二月丁酉(2月23日),司马奕即帝位。司马奕即位之时,桓温掌握朝政,桓温有意废掉司马奕自立为皇帝,但司马奕本身并无过失可言。太和六年(371年)十一月,桓温便指司马奕阳痿而不能生育子嗣,其男宠相龙、计好、朱灵宝等在宫廷参侍,后宫所生三子可能并非皇帝亲子,于是逼崇德太后褚蒜子下诏废司马奕为东海王。咸安二年(372年),又降封为海西公。太元十一年(386年)过世,终年四十五岁,葬于吴陵。史称废帝,又称海西公。
8、司马昱(320年―372年9月12日),字道万。东晋第八位皇帝(371年—372年在位),晋元帝司马睿幼子,晋明帝司马绍的异母弟,母为简文宣太后郑阿春。司马昱历经元、明、成、康、穆、哀、废帝七朝,先后封琅玡王、会稽王,累官抚军将军。晋穆帝时,升任抚军大将军、录尚书六条事,与何充共同辅政。何充逝世后,司马昱总统朝政。他引名士殷浩等辅政,企图对抗威权日重的桓温,殷浩反为桓温所废。废帝即位后,再次徙封琅玡王,又进位丞相、录尚书事。太和六年十一月(371年),桓温废司马奕,改立司马昱为帝。司马昱名为皇帝,实同傀儡。在位仅八个月后,便因忧愤而崩,年五十三。谥号简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高平陵。司马昱善于清谈,史称“清虚寡欲,尤善玄言”,可谓名副其实的清谈皇帝,在他提倡下,东晋中期前玄学呈现丰饶的发展。有文集五卷,今已佚。《淳化阁帖》收录有其书法作品《庆赐帖》。
9、司马曜(362年—396年),即晋孝武帝(372年—396年在位),字昌明,中国东晋第九任皇帝。他是晋简文帝司马昱第六子,母为李陵容。司马曜四岁时被封为会稽王,咸安二年(372年)晋简文帝驾崩前夕被立为皇太子并继承皇位,时年十一岁。最初由大司马桓温辅政,宁康元年(373年)桓温死,又由从嫂崇德太后褚蒜子临朝听政。太元元年(376年)太后归政,实权由谢安为代表的陈郡谢氏掌握。太元八年(383年)在谢安等的辅佐下,击败前秦大军,赢得淝水之战的胜利,保全了东晋王朝的国运。司马曜利用士族门阀人才断层的空档期,致力于冲破门阀政治的格局,恢复司马氏皇权,遂以其弟司马道子代替谢安执政,并成为东晋开国江左以来最有权力的君主。但他耽于享乐,沉湎酒色,又与司马道子争权,形成“主相相持”的局面,造成朝政日趋昏暗。后因司马曜与宠姬张贵人酒后戏言,导致张贵人一怒之下叫来心腹宫人将熟睡中的司马曜用被子捂死,司马曜被杀时年仅三十五岁。死后庙号烈宗,谥号孝武皇帝,葬于隆平陵。司马曜擅长书法和文学,有集二卷,已亡佚;《淳化阁帖》收录其书法作品《谯王帖》。
10、晋安帝司马德宗(382年―419年1月28日),字安德,晋孝武帝司马曜长子,晋恭帝司马德文同母兄。东晋的第十位皇帝,397年―419年在位。司马德宗即位后,内乱频发,国势日衰。从412年开始,刘裕在朝中独掌大权,排挤和迫害与他不和的大臣,矫安帝诏以令外地刺史。415年,荆州刺史司马休之和雍州刺史鲁宗之以逃犯刘裕为名举兵,但被刘裕战败。417年,刘裕再次北伐,攻入长安。418年刘裕被封为相国、宋公。419年,晋安帝驾崩于东堂,时年三十七岁。
11、司马德文(386年—421年),字德文, 即晋恭帝,东晋最后一位皇帝。晋孝武帝司马曜次子,晋安帝司马德宗之弟,母为淑媛陈归女。司马德文初封琅邪王,之后历任中军将军、散骑常侍、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司徒、录尚书六条事等官职。晋安帝被桓玄所废时,司马德文与晋安帝都居于浔阳;桓玄败死后被迁至江陵。元熙元年(419年)刘裕杀晋安帝,立司马德文为帝,年号元熙。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司马德文禅位于刘裕,东晋自此灭亡。司马德文被废为零陵王,同年九月,刘裕派人以棉被闷死司马德文,时年36岁,死后葬于冲平陵。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