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bruary 10, 2019

淝水之战:中华文化保卫战,东晋8万北府兵大破前秦112万外族入侵

淝水之战:中华文化保卫战,东晋8万北府兵大破前秦112万外族入侵

公元316年,西晋王朝灭亡后,中国呈现南北方对峙的政治局面。在南方,司马睿重建晋朝,史称东晋;在北方,各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纷纷起兵,建立政权,史称十六国。各国为争权夺利而互相混战,直到357年,前秦苻坚(氐族人)称大秦天王,灭前燕、前凉及代国,才最终统一北方(因其所据为战国时秦国故地,故以此立国号,史称前秦)。随后,秦王苻坚积极准备进兵南方,消灭东晋王朝。
前秦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非汉民族政权。一场决定中华文化的保卫战就在这样背景下展开,东晋8万北府兵面对前秦强兵112万外族入侵,奋勇向前殊死抵抗。
东晋、前秦
公元383年,苻坚不顾群臣反对,决意攻取东晋。淝水之战爆发,就这样前秦向着南方东晋发起侵略吞并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前秦录六》中记载:“八月戊午,遣……步骑25万为前锋。甲子,坚发长安,戎长戎卒60余万,骑27万,前后千里,旌鼓相望。”苻坚不禁骄狂地说:“以此强兵百万(112万),‘投鞭可以断流’,何愁东晋不灭?”
东晋、前秦形势图
而东晋王朝在强敌压境,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丞相谢安为首的主战派决意奋起抵御。经谢安举荐,晋帝任命谢安之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安之侄谢玄为先锋,率领经过7年训练,有较强战斗力的“北府兵”(在北方的流亡移民当中选拔精壮者,加以严格训练培育出的一支军队,为东晋时期战力最强的主力军)8万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派大将胡彬率领水军5千增援战略要地寿阳(今安徽寿县)。又任命桓冲为江州刺史,率10万晋军控制长江中游,阻止秦巴蜀军顺江东下。
谁知苻坚一到寿阳,立即派原东晋襄阳守将朱序到晋军大营去劝降。朱序到晋营后,不但没有劝降,反而向谢石提供了秦军的情况。他说:“秦军虽有百万之众,但还在进军中,如果兵力集中起来,晋军将难以抵御。现在情况不同,应趁秦军没能全部抵达的时机,迅速发动进攻,只要能击败其前锋部队,挫其锐气,就能击破秦百万大军。”谢石起初认为秦军兵强大,打算坚守不战,待敌疲惫再伺机反攻。听了朱序的话后,认为很有道理,便改变了作战方针,决定转守为攻,主动出击。
网络配图
先锋谢玄派遣勇将刘牢之首先以精兵五千强渡洛涧,夜袭秦军大营,歼敌一万五千余人。洛涧大捷,极大鼓舞了晋军的士气。晋军乘胜继进,一举推至淝水东岸,与秦兵隔河对峙。
苻坚登上位于淝水西边的寿阳城头,望见东晋军队布阵严整,心中暗暗吃惊。又见淝水东面八公山上草木摇动,以为都是埋伏的晋兵,不由连连感唷:“此亦劲敌涧谓弱也”。后世用成语“草木皆兵”来形容人在极度恐慌时,一有风吹草动便疑神疑鬼的样子,其出典就在于此。
网络配图
谢玄为速战速决,派人对苻坚说隔水作战不方便,请秦军稍后退,让晋军渡过河与秦军决一胜负。苻坚企图乘晋军渡河至一半时突然袭击,便同意谢玄的建议,下令秦军后撤。谁知秦军不明白后撤意图,以为前锋被打败了,顿时大乱,一溃千里,不可收拾。最后秦兵人马相踏而死的,满山遍野,充塞大河。苻坚本人也中箭负伤,逃回至洛阳时仅剩10余万。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的结果,是使得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这场战争对于前秦政权和苻坚本人来说,则是促使北方地区暂时统一局面的解体。慕容垂、姚苌等氏族贵族重新崛起,乘机肢解了前秦的统治,苻坚本人也很快遭到了身死国灭的悲惨下场。
从长期看,淝水之战最重要的作用是使得流落到南方的汉族中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并且直接影响到了此后隋唐等统一王朝的精神实质,可以说淝水之战保住了中华文化的核心部分并使之从“五胡乱华”后得到喘息和重新崛起的机会。为隋唐统一王朝的汉族文化实质,奠定了基础。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