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帖是臨摹的一個環節,歷代書家都非常重視。黃庭堅《論書》中說:「古人學書帖」。不盡臨摹,張古人書於壁間,觀之入神,則下筆時隨人意。」近代著名書法家沈尹默也說:「對帖臨寫以外,尤其要經常仔細讀帖。」
許多名帖往看似乎極其平淡,但越讀越了事,有味道。傳說歐陽詢看到晉代書法家索靖寫的一塊碑文,起初只是駐馬觀之』待走了幾步之後又返了回來,「下馬觀之」,越看越好,最後索興睡在那裡,仔細地看了天方才離去。這說明讀帖也像讀書一樣,並不是一下子就能全部領會得了的,而是隨著實踐和認識的不斷提高而逐步深入的。
那麼如何讀帖呢?
1.分析點畫用筆
在書法上雖然只有捺、鉤、提、豎、撇、點、橫、折八種基本的點畫,但由於用筆方法的不同,它們可以產生無窮盡的變化,如方圓、粗細、藏露、疾遲、枯潤、濃淡等,讀帖就應對這些點畫的風格特徵進行綜合分析,領會在心。
2.分析間架結構
八種基本點畫,由於安排經營不同,寫出的字也各成面貌,如有的平正,有的奇險,有的左高右低,有的左低右高,有的上寬下窄,有的上窄下寬等等,如此種種,在讀帖的時候都應該悉心揣摹。
3.分析通篇章法布局及神韻氣勢。
即觀其是整齊勻稱還是錯落參差,是清新淡雅還是雄強恣肆等。
作為初學者,讀帖時主要要把著眼點放在單個字的點畫結構上,只有對點畫結構有一定的認識體會和把握之後,才有可能去談通篇的章法、神韻和氣勢。
下面以《九成宮》里的例字來說明如何讀帖:
如「我」字,整體造型成梯形,首撇勢較平且短。橫畫左伸右縮,傾斜度較大。豎出鉤若隱若現。提畫左邊出頭長,鉤微微左斜,右邊略出一點。斜鉤極為伸長,且較彎,出鉤明顯,與左豎鉤形成鮮明的對比。斜鉤上的撇畫位置稍靠,右上角的點處理成撇點,用筆方中富圓,沉著勁健。整個字看上去穩如泰山,卻神采飛揚。
又如「也」字,點,橫鉤之橫畫斜度很大,鉤畫另起筆,形同一短撇,豎畫上面出頭很長,體稍左斜,且呈右弓形。豎彎鉤起筆靠近橫畫左端,用筆方中帶圓,轉彎處圓潤流暢,出鉤飽滿。整個字左緊右松,體態婀娜,俊逸生姿。
結語讀帖是一種本領。如孫過庭《書譜》讀帖的過程,即是對字帖進行觀察分析的過程。雲:「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只有看得准,才能臨得像,萬不可忽視讀帖的功夫。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