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anuary 21, 2019

《蘭亭序》多出來的那個字!

《蘭亭序》多出來的那個字!
編輯 神秘俠客
俠客曾在高中時期便發現:背的滾瓜爛熟的《蘭亭序》,竟然比課本中的配圖《蘭亭序》多出一個「曾」字。當時問老師,老師解釋說:「想考大學就應該以文本為準!」後來查閱資料才發現這是馮承素的摹本,想想摹本即是贗品,便不了了之。
聽老師的果然沒錯,我順利的考上了理想中的大學,一不小心成為了一名書法老師。工作中,接觸最多的不是歐陽詢便是王羲之。於是發現了一個久違的問題,既然馮承素是奉皇命描摹《蘭亭序》真跡,必然是慎之又慎,如此大的失誤絕對是不可能存在或允許的,欺君罔上,可是要掉腦袋的事情。翻閱虞世南、褚遂良、趙孟頫等諸多名家的蘭亭序臨本,他們竟然沒有一個加「曾」!
神龍本
1.「罪魁禍首」源於郭沫若
定武蘭亭序(看箭頭處)
僧通曾,在文中是一個副詞,用來加強語氣。在文言中,常與「不」字連用。例如在《列子·湯問》中:「......曾不若孀妻弱子。」
《定武蘭亭序》為《蘭亭序》帖石刻名。唐太宗喜晉王羲之父子書法,得《蘭亭序》真跡,命人臨拓,刻於定武蘭亭序學士院。五代梁時移置汴都,後經戰亂而遺失,北宋慶曆間發現,置於定州州治。大觀中,徽宗命取其石,置於宣和殿。
定武蘭亭比神龍蘭亭多了一個「僧」字,蘇軾提出:應該是「曾」字誤寫成「僧」。郭沫若一口認定了這一點!
看來,還真是有圖有真相,文辭上也沒毛病!鑒於郭沫若當時的地位和影響力,語文課本上自然而然得聽郭的!昨天,俠客翻閱侄女的語文課本(人教2013),《蘭亭序》一文中已經沒有了「曾」字!
2.「曾」字真相揭秘!
原來這一切都源於一個名叫徐僧權的人,徐是南朝梁的宮廷鑒書人之一。遵聖諭,鑒定宮廷所藏書畫。對確定的真跡,由鑒定人在鑒定物上簽字畫押,以為證明,於是在該本上加了「僧權」二字。而那時的簽字位置不像今天基本上都寫在作品的最後,而是可以在作品的任何位置,因而被誤為行間補字,成了第二蘭亭。後來由於磨損緣故,「權」字被磨平,僅剩「僧」字!今天的一些習書者不知其故,臨摹時也將鑒書籤字一同臨寫了。
徐僧權幹得最漂亮的一票就是在很多王羲之真跡上寫上了『僧權』二字,竟然流傳千古了!
而郭沫若的一句話,竟誤導了70、80、90代學生!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