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梵文Bodhi-sattva(菩提萨埵),是汉地大乘佛教最鲜明的象征。关于菩萨,普通人第一印象就是救苦救难、慈悲喜舍的精神。其实,菩萨的本义是“觉有情”,即,“自觉觉他”,在自己证悟佛理之后,再以方便法门帮助众生觉悟。
众所周知,在中国有佛教四大名山的说法,而四大名山便是民间相传的四大菩萨的道场。
修行者
大智·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梵文Mañjuśrī,也译作“曼殊师利”、“曼殊室利”等。在佛教经典中,文殊菩萨与般若关系密切,所以一般被视作智慧的化身。
很多人知道,文殊菩萨象征智慧,而民间也有很多人专门去求文殊菩萨保佑学业有成的。其实,文殊菩萨的智慧,不是一般的智慧,而是甚深的般若之智,有此智,则凡人能得解脱、开悟之契机。
可以说,很多人眼里文殊菩萨保佑读书、经商的这种智慧,比起他本身具有的般若之智来,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
文殊菩萨
大悲·观音菩萨
观音菩萨,梵文Avalokiteśvara,一般译作“观世音”或“观自在”,唐代因为避太宗李世民“世”字的讳,所以改“观世音”为“观音”。因为菩萨“观世间音声而救脱苦海”的慈悲之心殊胜,所以,人们常在“观世音菩萨”前加“大慈大悲”的尊号,为“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作为汉传佛教中知名度最高的菩萨,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对观音菩萨都不会陌生。自从鸠摩罗什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以《观音经》的形式单独流行开以后,观音信仰就在很短的时间里传遍全国各地。
今天,观音菩萨的知名度依然相当高,几乎是有梵音佛号的地方,就有观世音菩萨。
观音菩萨
大行·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梵文Samantabhadra,可能是四大菩萨中最不为人熟知的一位菩萨。事实上,普贤菩萨与密宗的关系最为密切,在密宗里,普贤菩萨被认为是“大日如来”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普贤的“普”,意思是周遍,不论是德行还是体性,都无处不在,故曰“普”;普贤的“贤”,意思是说他的修行、觉悟都为大众所公认,类似于儒家称孟子为“亚圣”。
一般情况下,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会一同出现,文殊菩萨代表智慧,普贤菩萨则代表修行。佛家有“定慧双修”的说法,文殊菩萨代表般若的智慧,普贤菩萨则代表静定的修为,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普贤菩萨
大愿·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梵文Ksitigarbha,因其不动如大地,故称“地”,因其能藏佛法,故称“藏”。
在民间传说中,唐代在九华山出家的新罗(今朝鲜)皇室“金地藏”,是地藏菩萨的化身,故又称其为“地藏王菩萨”。
地藏菩萨最为人熟知的,就是他所发的大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佛教经典中讲,地藏菩萨证悟的境界已经是佛果,但为了利益众生、度化痴愚,所以不愿成佛,而暂住菩萨乘。
另一方面,地藏菩萨的孝行,与他对佛法的体悟相得益彰,成为汉地信众修习佛法、礼敬家人及三宝的榜样。
地藏王菩萨
在佛教信仰中,人们接触最多的不是佛,而是菩萨。菩萨的全称是菩提萨埵,梵文的本意是帮助众生觉悟。是的,菩萨存在的全部意义就是普渡众生,而不是独善其身,如果是独善其身,那就不是菩萨,而是阿罗汉。
南传于缅甸泰国的小乘佛教
在小乘佛教里,佛教徒只求自我解脱,这种修行的最高境界是阿罗汉。阿罗汉成不了佛,菩萨是成佛的必由之路。所以小乘佛教里没有菩萨,硬要说有,那也是指释迦牟尼累世修行的前身和成佛前的身份,而佛则只有一个,那就是释迦牟尼。
所谓“乘”就是船的意思,喻指佛法渡人。小乘就是小船,只能渡自己,而大乘就能渡很多人,所以大乘佛教完全是另外一种广大境界。大乘佛教里普渡众生的菩萨有很多很多,即便佛,也有不少,如横三世佛、竖三世佛、过去七佛等等。
用佛教语言描述三者的区别:
阿罗汉,自觉;
菩萨,自觉并觉他;
佛,自觉并觉他、且觉行圆满。
阿罗汉
众生皈依佛教,自然都想成佛。不想成佛的众生不是好菩萨,岂止不是好菩萨,就不可能是菩萨,不想成佛你就修小乘去吧。
要想成佛,必须先做菩萨,做菩萨的门槛并不高,发菩提心就行了。发菩提心就是发四大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也许一提到菩萨,我们立马会想到“观音菩萨、地藏菩萨”等四大菩萨或者八大菩萨,其实这些都是摩诃菩萨,是接近成佛的大菩萨。而实际大乘佛教里的菩萨很多,多到数以万计。所以,做菩萨不难,难的是做大菩萨。
文殊、观音、地藏、普贤四大菩萨
《华严经》说,菩萨共有五十二个等级,从低到高分别为: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其中,在十信这十个等级里的菩萨都是最初级的菩萨,也叫凡夫菩萨;在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三十个等级里的菩萨称为贤位菩萨,也叫地前菩萨;十地里的菩萨称为圣位菩萨,也叫登地菩萨;“等觉”菩萨是成佛前的菩萨;“妙觉”菩萨就是佛。
通常佛经里说的一般菩萨,都是指登地菩萨。像观音、文殊、普贤、地藏、大势至等八大菩萨已经是“等觉”菩萨。
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弥勒菩萨,弥勒是未来佛,但现在还是菩萨,住在兜率天,等着接班。接佛班的菩萨都必须先住在兜率天,然后降临娑婆世界为佛,所以兜率天相当于世俗世界里的东宫。
弥勒菩萨
漫漫长路慢慢修,修到最后方成佛。这个“长路”有多长?佛教中通常以“劫”为单位来计算,劫又有大中小之分,1大劫=4中劫,1中劫=20小劫,而1小劫约为1680万年。而人的一世寿命有限,所以,佛、菩萨都是经过若干的转世修行才累积起来的,当然这个进阶不一定是必须一阶一阶地升,悟性好的、功德大的,可以越阶升级。所以也才有弥勒、文殊等菩萨在释迦牟尼之前修行,而最终释迦牟尼先成佛之说。
菩萨的修行包括哪些内容?包括六度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波罗蜜是“到彼岸”的意思,六度波罗蜜就是六种法门,即六种到达彼岸的修行方法。
六度法门
最初级的法门是布施,布施并不只是我们凡夫理解的“财”布施,还包括其他许多形式的布施。形式不同,获得的福报也不同,身体布施获得的福报远超财布施,而最高形式的布施是“法布施”,给大众宣讲佛经就是法布施。
持戒就是要遵守纪律,践行“五戒、八戒、十戒”,十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不歌舞及旁听、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蓄金银财宝。
忍辱就是情商要高,面对侮辱不要生气,不要愤怒,心平气和。
精进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天道酬勤,切忌懈怠。
禅定就是要有定力,不要思绪纷飞,天马行空,要眼观鼻,鼻观心,摄心专注。
般若就是智慧、觉悟,要断一切烦恼,破除愚痴、无明。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