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anuary 20, 2020

第七章 聽聞正法

第七章 聽聞正法
  「爾時,世尊告尊者舍利弗:『所謂流者,何等為流?』」
  這一章的簡短問答滿重要,佛陀曾經開示過,然後這一次又再問舍利弗,等於提出一個檢驗,世尊就問舍 利弗:什麼叫做「流」呢?何等為流?「流」就是「入聖者之流」的方法,「入聖者之流」的方法為何?於是舍利弗就回答:「世尊所說流者,謂八聖道」。所謂 「聖者之流」的方法,就是「八正道」,更具體就是「出世間法」的「八正道」,以後我們還會再區分什麼是「世間法」的「八正道」,什麼是「出世間法」的「八 正道」,如果「世間法」與「出世間法」的八正道沒有區分出來,你很多的作為、修行,都在「世間法」裡面繞都不知道。因此又有很重要的區分。
  「謂入流分,何等為入流分?」佛陀就繼續問他,「向初果」的四個條件是什麼呢?「入流分」就是向初 果,它所應具備的條件是什麼呢?舍利弗就回答有四種入流分,四個條件就是親近善男子、聽聞正法、內正思惟、法次法向。「親近善男子」就是親近善知識,然後 聽聞正法。當你聽聞「出世間法」的正法,然後就會逐步的去思惟,你會聞、思並重,然後聞、思、修,在日常生活中就要逐步去做,不是裝填一些知識。比如我們 今天已經上到第七堂課,如果這樣七次下來,你沒有覺得自己在明顯改變與突破進展,表示還沒有聽聞到「法」的法味。只要你真正有真心、認真在聽聞,每次的聞 思之後,你回去都會不斷的去聞、思、修,在日常生活中就在檢驗、就在體會,你各方面都會不斷的在突破、在成長。所謂的「內正思惟」、「法次法向」就是這個 意思,你會逐步按照解脫道次第,一步一腳印紮紮實實的走。
  佛陀就繼續問:「入流者成就幾法?」證到初果的,要成就哪些法呢?要做到怎麼樣才算是證到初果呢? 「有四分成就入流者。何等為四?謂於佛不壞淨、於法不壞淨、於僧不壞淨、聖戒成就」,亦即佛、法、僧、戒四種,成就了你的「不壞淨」。所謂「不壞淨」就是 你的信心非常堅固、不會動搖,就像「海可枯、石可爛、此情不渝」的意思,然而世間男女都像是開一些「空頭支票」。當然,也有可能有真的,不過一般所看到 的,往往是「開空頭支票」佔滿多的。
  「成就四不壞淨」就是真正到達「海可枯、石可爛、信心不移」的意思。但是,「四不壞淨」的一個核心 點要掌握住,才能夠到達「四不壞淨」。這四種裡面,哪一種是最重要的核心點?就是「法」的確認,才能夠到達「四不壞淨」。為什麼是「法」呢?如果你沒有見 到法,光是對佛的禮拜、恭敬、虔誠,核心都還站不穩,頂多只是宗教的一種狂熱、一種情操,產生對佛的一種信心而已,都不是真正的「不壞淨」。
  佛陀本身就是因為體悟到法,才體悟到真理實相、解脫自在,於是有了法,佛陀先說法之後,然後有跟他 修行的這些聖者出現了,「僧」代表四雙八輩的修行聖者,慢慢人數增加之後,因為大家生活在一起,要制定一些生活公約,「戒律」才這樣產生出來。在最初,佛 陀、佛法以及僧團人數還不多的時候,都只有講一些重要的原則就好,因為一開始人數也不會很多,大家的素質也滿高的,因此所制定的戒條就不多。
  如果大家素質越高,我們所需要規定的戒條就越少,最初就只有規定一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好, 做事就從你的良心理性出發,掌握一個大原則,由於大家能夠自動自發,原則分寸可以拿捏、掌握,然後進入實修,這樣的證果才會快啊!如果你一直在戒律、戒條 上面斤斤計較,「哇!這樣如法、還是不如法?這樣對、還是不對?別人這樣做對不對?這個人怎麼是這樣做?……」 如果在那裡繞來繞去,你會沒完沒了的。
  「四不壞淨」整個重要核心,一定是聞法之後,經過你的正思惟,經過你的求證,所謂聞、思、修,你去 實際體悟到了,這時候才對佛陀所講的法深信不疑,這時候對「法」深信不疑之後,同樣對佛的信心才會真正堅固。當你認為佛陀所講述的是真話,佛陀他看的、所 說的是真理,這時候才會真正對佛陀產生「不壞淨」的信心,以前都只是宗教的情操、信仰而已。當你對法、對佛,產生真正的信心,再看到這些有修有證的人,也 會對他們很有信心,因為你本身也是這樣體悟到嘛!於是對「僧」會有很大的信心。
  至於團體生活公約方面,你也會持守得很好、所以,這樣才能夠到達「四不壞淨」的成立,它的重點在於 「法」,不是說表面上你對佛一直恭敬、一直禮拜,一直禮佛、一直禮懺,這些都只是還在外表上面而已,要掌握到重點。
  所謂「證初果」,這裡講是要「四不壞淨」,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就是要斷「三個結」,亦即「身見 結」、「戒禁取結」、「疑結」。所謂「疑結」是來自於你對法的體證,「疑蓋」的破除是來自於你的實修實證,要真正自己品嚐到,所有的疑問才會破除。當你具 有智慧,就會持到戒律的精神原則,一些不必要的戒條、戒相與束縛,就會知道怎麼去拿捏,於是「戒禁取結」也都要突破,不是被戒相所束縛。至於「身見結」方 面,當你真正見到法,身心一定是很柔軟的,「我慢」也有很大的降服,則「身見」方面就會破除。事實上,「四不壞淨」與「三結的破除」,都是連結在一起。
  【法義分享】:「親近有正知正見、有修有證的善知識,你就能夠聽聞正法、進而內正思惟、依法次法向 而行。這是向初果。」所以,大家只要好好聞、思、修,一步一腳印去做,一定可以逐步上來。「聞、思、修具足,成就四不壞淨、斷三結,就是証初果,入聖者之 流。但不要得少為足,要有『不達目的,決不終止』的決心,一直向究竟解脫邁進。」最初的聞、思、修之後,你就說「我體會到『無常』了!」再來「喔!我體會 到『無我』了」不錯!有這樣的體會是很好,當你穩定下來就是證到初果,但不是說事情這樣就全部已了,為什麼會有初果、二果、三果……這 樣的層次出來?是跟你見法、體悟的深淺度有關係,如果你得少為足之後,就認為說「啊!我已經開悟了,我已經……」這樣又會阻礙停止下來,而且「我慢」又沒辦法看到、沒辦法斷除,於是這樣就又停止下來。
  一個人「證初果」到「阿羅漢果」,歷程期間有多大的區別?還有七次的人天往返,也就是還有七次的生 死、頭出頭沒,還有七世的輪迴,「二果」是一次輪迴,三果稱為「不還果」,「四果」是此生此世就已經進入「無生」。所以,「初果」到「四果」之間,還有七 次的輪迴,亦即在往生的那一剎那,如果是「初果」而走,則還有七次的輪迴。現在假設說一年之後,你證到初果,就志得意滿停頓下來,就不上進、不精進,不繼 續再突破,你就是沒辦法繼續上來。如果證初果之後,你又繼續用功,則到達究竟解脫就越來越短。是有七世與此生現在、現世之分,因此「不要得少為足」,但是 也不是說這一生這一世不可能證到阿羅漢果,只要大家好好繼續用功,一定可以逐步上來,所以說「不要得少為足」。
  「爾時,世尊為彼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無量方便為彼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已,如諸佛法先 說端正法,聞者歡悅。謂說施、說戒、說生天法,毀呰欲為災患,生死為穢,稱歎無欲為妙,道品白淨」。
  佛陀在講經說法,一樣都有次第的,而且會視根基而定。如果你的根基越好,就直接講述越高深的法,你 的用功越有基礎,就講述越深的法。如果是針對一般眾生,一樣會有次第引導上來。「為彼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無量方便」佛陀還是一樣會用種種方便來引 導眾生。
  現在比喻一個假設區分,為了引導幼稚園、國小階段的心智層次,佛陀的引導教育方法就不一樣,就像要 教育幼稚園的小孩子,必須要有一套更活潑、更生動的方法。教育幼稚園、國小的小孩子,以面對大學生或是研究所的方法態度,來教育幼稚園的小孩子,可行嗎? 行不通的。如果眾生的機緣不成熟,就必須要運用一些逐步引導他們上來的方法。所以,「無量方便,為彼說法」然後讓他們慢慢的對法、對修行,產生渴仰動力。
  「成就歡喜已,如諸佛法先說端正法」就是說好、說歹,讓你慢慢激發起修行的道心,讓你的心漸漸柔軟 下來,這都是屬於「端正法」的階段。如果善根福德因緣還不具足、心不柔軟、聞思不具足,直接跟你講「無上甚深微妙法」,是沒辦法體會、沒辦法消化的。
  所謂「先說端正法」的內容有哪些呢?就比如「說施、說戒」,佛陀就會勸說「你要多行善啊!多佈施 啊!慈悲啊!……」「說施」就是慈悲、佈施、行善這些。「說戒」就是要受五戒、八戒、十戒,或是一些戒律方面。所謂「說 生天法」,如果因緣還不成熟,就鼓勵你先好好把「人天善法」做好,只要多行善,至少將來「不墮惡道」,可以生到天道。所以,這些都是鼓勵大家不斷上進。
  所謂「毀呰欲為災」,如果一個人迷失在名利堆中,一直在追逐慾望,他的禍患、後患會有哪些?佛陀解 析「生死為穢」,也就是「有生有死是凡夫」,在生死海裡面一直頭出頭沒。所謂「稱歎無欲為妙」,「無欲」就是遠離了顛倒夢想,體證到「無為」,「我慢」止 息,這樣才能夠真正體會到無欲。「無欲」就是沒有個人的慾望,沒有個人的我是、我能、我慢,但並不是說什麼事情都不去做、悲觀消極,絕對不是那回事,他只 是遠離顛倒夢想而已。
  「道品白淨,世尊為彼說如是法已,佛知彼有歡喜心、具足心、柔軟心、堪耐心、勝上心、一向心、無疑 心、無蓋心,有能、有力堪受正法,謂如諸佛說正法要。」這時候才講述到「正法要」,一些前行方便是協助大家慢慢生出道心,讓大家產生歡喜心,產生積極向上 的心,一方面也讓大家的心能夠慢慢柔軟。「柔軟心、堪耐心、一向心、無疑心」才能夠真正聽聞更深的「無上甚深微妙法」,此時才「有能、有力堪受正法」。
  謂如佛陀所說的「正法要」,這時候要講什麼呢?「世尊即為彼說苦、集、滅、道」講出一個很重要的關 鍵,很多的持戒、佈施、行善……種種,都只是怎麼樣呢?做一些「端正法」,一些人天善根福德因緣,這樣才能夠慢慢提升上來。當身心柔軟 之後,才能夠聽聞到正法。真正的正法,真正的解脫生死輪迴,就是要深刻體證苦、集、滅、道,最後的關鍵一定要來到這裡。所以,前面的那些只是「端正法」, 後面這裡才開始要講述「正法要」,「正法要」的具體內容就是苦、集、滅、道。為什麼「正法要」的內容是在這裡呢?因為你要深層體會什麼是「苦海」?身心的 苦、自己的苦、內心的不安、眾生的苦……,都要慢慢去如實 的體會,要見到種種苦,然後再進一步去探討苦的原因,這種現象也就是所謂的「果」,當你去分析、去觀察,看到自己的苦,看到眾生的種種現象所呈現出來的 苦,然後才會進一步去探討苦的原因到底在哪裡。
  所以,當你體會到苦的原因在哪裡,才能夠對症治療,才能夠針對苦因下工夫。然而,「苦海」有沒有出 離苦海的可能呢?佛陀就進一步指出,佛陀我本身走過來,你們也可以去體會到、體證到「滅」,「滅」就是苦的止息,就是「涅槃寂靜」,也就是解脫自在。所 以,修行不是越來越苦,我們是要去體會「苦」的原因,但是找出原因之後,我們要把根本原因去除掉,就是到達涅槃寂靜、解脫自在,解脫的快樂、解脫的自在, 就是「滅諦」,這樣的修行才有意義。如果說你了解苦、了解苦因,但是卻沒有解脫的可能,也不用修行了,反正瞭解之後,認為「反正命運就是如此啊!」就會落 入「宿命論」,就沒有出離的可能。
  但是,佛陀講說「苦海」是可以消失的,「苦海」是可以出離的,就是「滅」。所以,我們有信心之後, 要到達涅槃解脫自在的世界,要怎麼樣做呢?就是「道」,我修「八正道」、走在「八正道」上,就可以到達解脫自在。「端正法」就是包括佈施、持戒、還有人天 善法方面,原始佛法是這樣講,後來大乘佛法是怎麼講呢?把在體悟、在聞思、在體悟苦、集、滅、道的人,說成是小乘的人、二乘的人,認為這些是不了義的,然 後要去實行「六度波羅蜜」,要去持戒、佈施、行善。
  所謂的「六度波羅蜜」,就是前面的「端正法」,於是又變成一直在人天善法的「端正法」上面下工夫, 對究竟解脫卻是排斥、不去重視,你疏忽了這些,結果導致後來要成佛、要解脫,要多久?就要三大阿僧祇劫。所謂「三大阿僧祇劫」是多久?以前當我在讀佛學院 研究所的時候,也照上面所寫去推算,至少至少三十億年,你從現在開始修。所以,後來有很多的那些說法,實在是不正確,佛陀最初都沒有講說解脫要三大阿僧祇 劫,沒這回事啦!只要你這樣逐步上來,「六度波羅蜜」都只是在培養善根福德因緣的「端正法」,當你慢慢有因緣逐步上來,就要能夠有因緣聽聞到正法。
  在因緣尚未成熟之前,想要講述「正法要」,你就是會認為它是小乘的、不了義、這不重要……, 就是善根福德因緣還沒有具足,你還要慢慢去磨啦!所以,真正的解脫就是要這樣逐步上來。
  當佛陀與郁伽長者講完一個次第,這樣慢慢引導他上來,「猶如白素,易染為色,郁伽長者亦復如是,即 於坐中見四聖諦」所謂「猶如白素,易染為色」是什麼樣的一個心態?他能夠歸零、身心柔軟,善根福德因緣具足,這時候佛陀才能夠引導他去體證苦、集、滅、 道。如果還在很多的知見,認為「苦、集、滅、道」不重要的,認為這是小乘的,因緣都還沒成熟,還沒辦法講述「正法要」,這樣就隨緣啦!隨便你們再去繼續 繞。
  「猶如白素,易染為色」就是願意把過去的歸零,然後身心柔軟、如實來探討。很快「即於坐中見四聖 諦」事實上,由於佛陀以前的開示,大部分都是在禪修期間,實際的修行之中,開示一些法義之後,然後又實際去做、去體會,很快就可以體證。
  (第三節)「過去世事虛妄不實,不足喜樂,無所利益,佛則不記;或過去事有實,無可喜樂,無所利 益,佛陀亦不記」如果過去事有事實、可樂,但是對眾生沒有利益,佛陀也不喜歡說這樣的法。佛陀、阿羅漢會講哪些法呢?過去事有實,就是「過去事實、可樂、 有所利益,如來盡知然後記之」,對眾生「有所利益,如來盡知然後記之」,說法的一個很重要原則,就是「過去事有實」要是事實,再來「可樂」,修行是越來越 樂的,因為讓你出離苦海,因此是可樂、有所利益,對大家心靈智慧方面的成長、解脫自在,有實質的幫助,而且「如來盡知」要本身自己實際去體證過的,然後才 宣說出來。
  「未來、現在,亦復如是」過去、現在、未來都是如此。所以,「如來於過去、未來、現在,應時語、實 語、義語、利語、法語、律語,無有虛也」一個真正實證過來的解脫者,所講的都是真實不虛,絕對不會有欺誑眾生之心。「佛於初夜成最正覺及末後夜,於其中間 有所言說,盡皆如實、故名如來」當佛陀大徹大悟,出來與眾生講經說法,35歲 開始到他80歲圓寂涅槃,總共45年期間,也就是初、中、後,整個佛陀所講的,都是怎麼樣呢?「於其中間有所言說,盡皆如實,故名如來」 都是根據事實而講,不會欺誑眾生的,沒有欺騙之心,就是「如來」。
  「如來所說如事,事如所說、故名如來」這是很重要的原則,眾生通常是怎麼樣呢?「見不如實、知不如 真」而不知道,當你有貪、瞋、癡,甲的貪、瞋、癡,與乙所呈現的貪、瞋、癡不一樣,所謂的「實相」是透過你的心鏡看出來的世界,當你戴著藍色的眼鏡看這世 間,這世間就通通呈現藍色,當你戴著黃色眼鏡在看,這世間就通通成為黃色。你帶著什麼樣的心境在看這世間,在你面前所認出的實相就是這樣,但是你所了解的 實相與事實不相符合,你不知道,所謂的「不知道」就是無明遮障。
  如果你有覺察到我們所知所見,與事實有相當的出入,代表你有反觀覺察的能力、有認真在反觀,這時候 你的慚愧心才會生起來,才會虛心、才會柔軟心,才會慢慢要來淨化我們的貪、瞋、癡、身、口、意,這是一般眾生。如來呢?他一個沒有貪、瞋、癡的人,他所看 出來的線就是一條直線、就是實相,實相是直的線,看出來的就是直的線,因此能夠怎麼樣呢?如同事情的本來面目來看待它,不會去扭曲它、不會去污染它,叫做 「如來」,。你只要還有貪、瞋、癡,你的心鏡就會凹凹凸凸;你的心鏡有凹凹凸凸,你對事情的看法,就會去扭曲、污染,沒辦法如同事情的本來面目來看待它。
  當你沒有貪、瞋、癡,你的心是很明、很清,是一面很客觀、很如實的鏡子,因此當事情呈現到你的心, 你所看出來的,就能夠如同事實的本來面目來看待它,這叫做「如來」。「如來」就是沒有貪、瞋、癡,十個結斷除的人,他才能夠看到實相。十個結斷除,就四果 阿羅漢、佛陀,這樣才能夠看到實相。
  「如來所說如事」我所講的事實就是如此,實相、真理就如同我所說的,因此我不會去欺誑、不會去扭 曲,不會去迷惑眾生,這叫做「如來」。
  「佛所知見、所滅、所覺,佛盡覺知」要體證到哪裡,才說到哪裡;體證到什麼,你再說什麼;你做到多 少,才說多少。「佛盡覺知,故名等正覺」,「等正覺」是佛陀、如來的另外一個詮釋,就是你可以與事實相等的角度來看待它,「等」就是平等,所謂「無上正等 正覺」,事實上它的真義就是你會以一種很平等、很平靜、很客觀、很如實的來相對待,但是凹凹凸凸就是與實相不相等。如果能夠心平靜,你會以相等的心來看 待,「等正」代表不會去扭曲、污染,而且能夠看到萬事萬物的實相,「故名等正覺」。
  【法義分享】:「佛陀、阿羅漢講經說法的原則:(一)宇宙人生的實相、真理。」實相真理是任何時空 都可驗證的,因此佛法不是佛教所專有。「(二)對眾生可樂、有所益助。(三)本身親證、盡知」我們本身一定要親證,當因緣不成熟,就保持聖默然,若有說 法、盡皆如實。當我們要跟人家談話,尤其要講經說法,我們要如實,你體證到什麼,再說些什麼;做到什麼,再說什麼。不要本身沒有努力看到自己的貪、瞋、 癡,然後卻在指責別人的貪心、我慢,或是本身「我慢」很強,卻處處在指責別人的我慢,或是沒有做到「無我」,本身卻很會說,但是沒有去做到……這 樣都不是正確的。所以,你要本身體證、做到,然後再跟眾生宣講。
  有時候說話太率直,會容易傷人,因此在歷緣對境之中,有時候不得已,我們要做一些善巧方便。如果你 太率直,處處會去得罪人,而且有時候無形中造成很多的障礙。大家在工作的歷緣對境中,當情況容許我們說實話,就要說實話;如果因緣情況不容許我們說實話, 有兩種情況,一個是保持沉默,另外一種情況是有時候不得已,要做一些善意的欺騙謊言,因為今天因緣情況不容許我們說實話,我們做一些善意的謊言。雖然說一 些說謊,但是明瞭這是善意的,也不會去傷害你。
  舉例來講,當你對「阿含解脫法」的「出世間法」很有心,一直很想去多聞思、多實修,但是你家裡的另 一半很反對,一跟他講說要去學佛、要修行,他就很反對、就阻礙,這時候如果跟他說要去聽聞《阿含》課程,他就很不高興,甚至種種阻礙就會顯現出來,這時候 你怎麼辦?因此有時候就要善巧的跟他講,今天要去聆聽一些有關心靈講座方面的課程,大家要有一些權巧方便,有時候如果情況不容許我們說實話,我們要有一種 善巧與眾生解說,但我們善意的謊言裡面,沒有惡意、沒有不良企圖,才能夠在世間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障礙。然而,只要情況可以,我們願意實實在在、坦誠面對一 切眾生。
  「真正解脫者,絕不會為名聞利養而說法」如果自認修行很厲害、很高深的法師,宣稱「你要供養我多 少,你要拿多少錢出來,我才幫你加持、灌頂、消災,跟你講更高深的法……」 我是覺得這方面,大家要冷靜理智去面對,不要盲目的迷信。真正的解脫者,絕不會為名聞利養而說法。「真言不美;美言不真。要達究竟解脫,就要學習聽真話, 聽逆耳的忠言」因為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判斷、死角,我們不見得能夠覺察得到。如果我們沒有真正要解脫,當真正明眼善知識看到,他也沒辦法講出來,因為你的 心沒有打開。
  所以,當你真的心柔軟,而講出一些我們不喜歡聽的話,或是說一些逆耳的忠言,記得!這些越是針對你 的盲點、你的「死角」在講,只要你能夠心柔軟去接受,你的突破、你的成長就會很快。
  (第四節)佛陀跟一群比丘到森林裡面,然後抓起一把樹葉,於是就問大家:我手上的樹葉多,還是森林 裡面的樹葉多呢?當然這是很明顯的一個比喻,所以比丘就回答佛陀:世尊手中的樹葉很少啊!而森林中的樹葉無量啊!百千萬億倍啊!相差得太懸殊了。佛陀就回 答:不錯!是這樣,當我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之後,「自所見法,為人宣說者,如手中樹葉。所以者何?彼法義饒益、法饒益、梵行饒益、明、慧、正覺、向於涅 槃。如大林樹葉,如我成等正覺,自知正法,所不說者,亦復如是。」
  因為「彼法非義饒益,非法饒益,非梵行饒益……」 對「四聖諦未無間等者,當勤方便,起增上欲,學無間等」佛陀以很簡短的字眼,標出整個修行聞、思、修、証的核心,佛陀就坦白講:我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之 後,與大家所講的法,真正幫助大家修行解脫的這些法,就如同我手上的樹葉這樣多,而我所不講的那些法,因為覺得對大家的修行、解脫,沒有真正具體的幫助, 因此我不講那些法。那些所不講的法呢?就好像森林裡的樹葉那麼多,我雖然知道很多法,但是對眾生都沒有真正具體的幫忙,很多都是一些世間法、一些方便法、 一些權說,這些我都不講。
  真正要解脫,我佛陀就跟你們宣講這些法,你們不要以為就這樣而已,佛陀就坦白講:真正的解脫法就是 這些,像我手上所掌握的這些樹葉,這樣而已。真正善根福德因緣具足,好好體會苦、集、滅、道,就可以真正到達解脫涅槃的彼岸,因此不要見諍不斷,不要還在 種種世間的方便法裡面繞。所以,佛陀歸結到後來就說:我手上的這些樹葉是什麼呢?就是「四聖諦」,「沒有到達無間等」就是還沒有真正去體會,還沒有間斷去 體悟、體證。「當勤方便」你要透過種種的方法,慢慢去體證到、慢慢去實修。
  「起增上欲,學無間等」你要有出離心、求法之心,要有解脫的決心,這樣就能夠契入「無間等」,也就 是沒有間斷的體證到法印。所以,真正要解脫,就是要直接契入、聽聞正法,然後體証「三法印」、體証「四聖諦」,注意!體証「三法印」、「四聖諦」,就是核 心。所以,種種方便法都是用來體證到此。如果你的修行核心不是扣住這裡,那麼都只是在世間的方便法上面繞而已。
  所以,真正有益於解脫的法,不會多而龐雜或不切實際,《阿含解脫道》是有次第、有方法,現世就可 修、可證、可達,因此不要小看這一本書,認為「好像沒什麼、不會很多,人家《大藏經》那麼龐大,我已經看了好幾遍了……」 那些都是在展現我是、我能。如果你真正要修行,這一本《阿含解脫道次第》,要好好去聞思、好好去修習,裡面已經把《阿含》的精華都整理出來了,大家要好好 去珍惜它,然後不斷去聞、思、修。當你把這本書看過幾遍,再經過我的講述,你的體會更深入。
    【幻燈片】
  由於我們現在要逐漸進入「正法要」,因此今天播放一些比較深的幻燈片,讓大家慢慢去看到活生生的佛 法,慢慢去看到「無上甚深微妙法」,呈現在大自然之中,呈現在你的身、心之中,慢慢解開「無字天書」,慢慢去看懂「大地風雲經」。如果你還沒有體會到「三 法印」、體會到「無常」,還沒有體會到緣起法,只能說在禪宗「見山是山」第一個階段立場。如果我們現在慢慢要體會到「無常法印」,當你體會「無常法印」、 「緣起法」之時,就可以進入到「見山不是山」的階段,現在看你能夠體悟到哪裡?
  這是什麼?是屬於日出的景色,但是太陽不是在這邊,太陽是在相反的這一邊,「大地風雲經」很深奧, 我們現在只能夠點到為止,以後大家再去慢慢閱讀這「無字天書」,這就是不斷的變化、奧妙。以前你在看的時候,覺得這好像沒什麼啊!當你現在心慢慢越沉靜下 來,慢慢的去體會,大自然都不斷在跟我們宣說「無上甚深微妙法」,這是「大地風雲經」,慢慢心靜下來去體會,甚深的這些法義,我們以後再解開,現在只要大 家先看、先看看。如果沒有好好去體會法義、體會緣起法,你看不到這「無字天書」裡面的奧妙,大家慢慢的聞、思、修,越來就會越體會到「緣起甚深」,這都是 「大地風雲經」,慢慢去體會。
  這是什麼?「空」啊!但是「空」,你看不出什麼啊!這是我實際用相機去拍攝這個天空,這是實際的 「空」,不是用一般的底色把它襯托,但是你看不出現在這個「空」,它有多微妙、多奧妙、多深啊!現在看不到啊!如果我們一開始都講這個「空」,每一張都是 用這個「空」,你也體會不到啊!所以,要體會到「空」,你要透過什麼?透過「有」啊!你要透過現象界,因此龍樹講過一句話,你要見到「第一義諦」,必須要 「先知世俗諦」。我們在經典裡面、這一本書裡面也有提過,你要先知法住智、後知涅槃智,這是「涅槃智」,這是「空」,含意很深、很玄,但是你現在沒辦法體 會到,你必須要從現象界的這些緣生緣滅,現象界所跟我們宣講的這些,你慢慢去體會,到後來才能體證到「空」。
  所以,這一樣都在襯托出「空」的玄妙、「空」的深義,但是要透過這些「有」,你才能夠體證到 「空」。因此,不要急著要去了解「涅槃」是什麼、「空」是什麼,必須要先能徹見「三法印」、「無常」。首先要先體證到「無常」,然後再慢慢去體證到「緣起 甚深」,你要去看到「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要看到前景、也要看到背景,更重要你要去看到「空」,下一堂課,我們從六界、界分析、界相應方面先講。
  以前看木瓜是木瓜,不覺得什麼,當你慢慢去體會到法,去體會到緣起,你看到這些就是會讚嘆啊!原來 很多的我是、我能、我慢,會透過你不斷去深觀緣起現象界的這些,很多的「我慢」就會一直在淡化、減少。
  這是什麼花?向日葵。這一張向日葵裡面,看看裡面的圖形花樣,很美喔!很奧妙喔!這裡面都藏有很深 的緣起,緣起甚深啊!所以,大家對這些解析、解讀的能力,要越看越深,我們先透過文字,再來看到幻燈片、相片,它已經比文字更容易去體會到實相的深義了。 所以,為什麼我們要透過幻燈片來跟大互動?大家經過文字的理解,然後再藉由幻燈片方面的介紹,幫助我們更進一步體會緣起甚深。
  這是蜜蜂,活生生的佛法是在大自然之中,大家要慢慢去看到活生生的佛法。蜜蜂腿邊都夾著花粉,一方 面採花蜜,一方面也都在收集花粉,以後大家慢慢去看到活生生的佛法,「大地風雲經」裡面的一部分,都是很深奧的,我們要慢慢去看到緣起甚深、看到無常法 印。以前看起來,你不覺得什麼,當你心越寧靜、越聞思之後,然後你慢慢去看,處處都可以看到很深的法。
  這一張是蝴蝶,活生生的蝴蝶是在大自然中,經典裡面所描述的蝴蝶,是文字、文字上的蝴蝶,或是說經 典裡面所繪畫的,是書本裡面抽象的一個圖形的蝴蝶,裡面那隻蝴蝶牠有沒有生命?那是沒有生命。我在經典裡面夾一隻蝴蝶,經典裡面的蝴蝶是個屍體,這裡面的 含意很深!如果你被經典的文字所障礙住,你看不到活生生的佛法,因為經典裡面的蝴蝶,不是抽象的文字敘述,不然就是木乃伊、屍體。所以,如果你沒有去看到 活生生的佛法,體會不到「緣起甚深」;體會不到緣起甚深,更不容易體會到「空」的玄妙;你體會不到「空」的玄妙,深層真正核心的「自我」,它不會降服的、 不會消失的。
  所以,大家要逐步越看越深,才能去看到甚深的法。你看這隻蝴蝶牠在舞動著,活生生的法是在大自然 中,大家要從文字方面慢慢去聞思。我在書本裡面提到沒有所謂的「末法時期」,法它是過去如此、現在如此、未來也如此,法它是活生生的呈現在大家的身、心之 中,呈現在大家的眼前啊!大家要慢慢去看到活生生的佛法、活生生的法。活生生的蝴蝶,在大自然中飛舞,這裡面蘊藏著「無上甚深微妙法」,蘊藏著緣起甚深, 慢慢去看,就能夠把這些密碼解開,就可以解開裡面的秘密,這裡面有密碼,要慢慢去解讀,要用寧靜的心、柔軟的心、平靜的心,慢慢去看。
  我們要不斷去提昇我們的覺性,以及讓我們粗糙的心,慢慢越來越明、越微細,這也是一樣,都是很微妙 的、很微妙的,這是燕子所做的一隻貓的形狀、燕巢,燕子能做出這樣一個形狀,你看!這是貓的耳朵、貓的眼睛、貓的鼻子、貓的嘴巴、貓的脖子、貓的腳、貓的 尾巴,燕子牠做出這樣的一個形狀出來。
  這是靈芝,裡面一樣都在告訴我們緣起甚深啊!所以,不是說一加一等於二,一加一它會變化無常啊!何 況一加一加一加一加一,五個「一」加起來,不是單純的五啊!它會有無窮的變化,慢慢去看!這一張也是一樣,要慢慢去消化、慢慢去體會,因為你越來越心靜, 你的體悟越來越深,你的心胸越開闊,到後來你真的是要去體悟到一體的世界,超越一切的二元對立,這都要慢慢去體會、慢慢去包容,不同於自己的顏色,不同於 自己的思想,不同於自己的觀念那些,你一切都能夠包容,因為大家都是來自一體的,心胸要不斷去拉開。
  這一張與下面一張,是有連貫的。這是什麼?這是草菇,有沒有像一位風華絕代的少女?她戴著一頂斗蓬 帽,後面還拖著一些尾巴,這代表一個年輕漂亮的美少女,沒幾天、沒多久你看,剛才那一朵經過兩、三天之後,就成為這樣啦!所以,當你年輕漂亮的時候,當你 英俊瀟灑、志得意滿的時候,不要忘了「無常」、「無常」。當你能夠體會到「無常」,你在每一個剎那都不會有「我慢」,而會珍惜你每一個當下。真正體會「無 常」,真正體會正法的人,絕對不會消極悲觀的,他是會很全然的活在每一個當下,當下因緣我該做什麼,就全然去做。
  這是士林官邸玫瑰花園,你現在是一朵漂亮的花朵、盛開的花朵,但是不要因此而沾沾自喜、而驕傲,你 要看到你的前後啊!這是凋萎的玫瑰,因此要去看看這些啊!體會「無常」的法印,現在要去體會「無常」你的生命就像一個波浪,從升起來、沖到岸邊,然後消失 啊!後面的一浪又過來了。所以,當你不在位的時候,後面一樣繼續有人接上來,一個方面我們要體會生命它就是一個波浪,一波起、然後消失,後面的一波又起 來,但是這一波跟這一波,已經是不同了。因此,潮水、波浪的一生一滅,都是一直在告訴我們無常生滅變化,它們都在告訴我們法,以後大家到海邊、到山上、到 各處去,或是你現在每一個歷緣對境,都要慢慢體會「無常法印」,現在每天都要慢慢去體會「無常法印」。不錯!你有看到對「無常」的害怕,很好!有如實在看 無常。
  為什麼會對「無常」害怕?因為沒有真正去了悟「無常」的實相,更深入一點就是你不了解「無常」它是 中性、是中道,所以才會懼怕。如果有一天你慢慢去了解到「無常」是中性,「無我」也是中性,這時候你絕對不會去懼怕那些,你會全然的放開、全然的接受,這 個就是我們要聞、思、修逐步上來。我們今天等一下,也會介紹「無常」中性方面,也是要去體會「無常法印」,生命你所抓的,到最後就是荒塚一堆草沒了,如果 你沒有把生命的意義找尋出來,一直跟著世間眾生後面的腳步,一直這樣走、走、走,走到後面就是無可奈何的去面對這方面,荒塚一堆草沒了!
  所以,修行真正的動力,一定要去面對這些,如果沒有好好去思惟、面對這些,你的修行不會紮實,你會 抓更多的「有」、更多的成就。這個就像一個人的生命,這是過去、這是現在、這是未來,所以你要看到全景,要看到實相、要看到全景,當你看到這些的時候,你 每一個當下,你不會傲慢,也不會怨天尤人,也不會悲觀消極,然後又會很全然的活在每一個當下。當下因緣所生,你該做什麼,就會全然的去做,上班、該做什麼 事情,你就是活在每一個當下;該做的,我們就是認真去做。
  這個就是無常法印,這本來都是一棟一棟的別墅,但是一個九二一大地震,只是在幾秒鐘,全部都化為瓦 礫,大家慢慢去體會。這個就是朝露,所謂生命如朝露,你不要以為說七、八十年很長,如果你沒有好好去珍惜,很快、很快就消失了。一回想三十年前當我在學佛 的時候,很快啊!是在民國六十年,那時候就讀嘉義高中之後,然後開始積極的、慢慢的再去探討人生哲學,回想以前那個年輕人,現在三十年很快就過了。所以, 如果大家沒有好好珍惜生命,很快!十年又過了,二十年又消失了。不過,三十年這樣一路上來,逐漸找到解脫法,跟隨著佛陀的腳步這樣走過來,也真正找到所要 找的這些。
  這是九二一的一場大地震之後,這裡是草嶺,本來是一個風景區,下面只是一條小溪而已,這本來是整座 山,結果在一夜之間,一個大地震,它不只是山崩下來而已,而是整座山爆裂開來,本來這裡是雲林縣,這邊是嘉義縣,結果這個山一爆裂之後,把雲林縣的這邊, 全部都打過來嘉義縣這邊,這邊本來是風景區,這裡面有不少的住家,住在風景區裡面,一樣有一些經營者,有不少人在這邊。但是,一夜之間深埋在底下,而且還 沒辦法挖,因為埋得太深了。所以,要去體會這些,這個都是「大地風雲經」啊!在告訴我們無常啊!你不要說這個地球「無常」,我跑到他方世界去,就可以找到 一個恆常不變的地方,那是不了解無常法印、真理實相啊!、、、所以,我們用一些現代天文物理方面的,讓大家更深刻了解體會無常法印、真理,它就是遍一切 處、都是如此,超越時空的。
  這裡是士林官邸裡面,以前是宋美齡他們常在這裡,等於是他們的家庭花園,等於說皇宮花園,這裡我們 沒有指射任何人,而是說這以前曾經是台灣的最高掌權者,他們所在的一個官邸,經過幾十年後的改朝換代,蔣家慢慢退出了政治舞台,留下了一片皇宮花園,讓大 家可以來這裡。這個處處也都告訴我們無常,以前不管你權力有多大,總是沒辦法長久,保有你的權力,一定會無常變化的。所以,這個地方對他們來講,就是一個 無常生滅變化,不斷世代交替的地方。對蔣家來講,可以說是一種負面的,他們不希望、不喜歡看到這種情況,但是對一般眾生而言,現在的士林官邸,如果沒有 「無常」演變,蔣中正他們還是住在這裡,你有可能進去嗎?不可能進去啊!就是因為有這些無常的演變。
  因此,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他們是有所損,但是現在一般百姓卻可以進來裡面,所謂的無常變化,對一般 市民百姓來講,好不好?對不對?所以,無常並不是代表絕對的不好,也不是代表絕對的壞,而是它有好、有壞。這個地方就是因為有無常的演變,大家才可以進來 這個皇宮花園,我們要認真體會無常法印,要如實面對這些,不然修行不會紮實。
  這裡你看,溪聲盡是廣長舌啊!處處大自然都在跟我們講經說法,這裡是在告訴我們,每一個剎那,每一 分每一秒,水都不斷一直在流走、流走、生滅、變化,我們身體裡面一樣是有地、水、火、風組合而成,我們身體裡面的血液、液體,它是不是每分每秒都一直在運 轉?我們的心臟每分每秒都不斷在運轉,因此大家要去體會我們身體裡面的血液,我們每天在喝水、小便,水界不斷在我們身體裡面進出,進、出就是一個生滅。
  你慢慢要去體會,流水不斷的生滅變化,這個風因為是無形,你照見不到啊!所以必須要透過重複曝光, 顯示樹葉的動搖,就是因為有風在流動,每一分鐘穿過這裡的風,有沒有相同?都不同啊!因此大家慢慢去體會,每一分鐘吸進到你身體裡面的空氣,它的組成、它 的成分,已經都不同了。當你吸進一口氣進來,再呼出一口氣出去,你裡面的風界、風的元素,都已經在生滅變化,成分、演員已經不同了,大家要慢慢去體會,一 個是無常、一個是無我。
  再來你要慢慢去看到,你是大海中的一條魚,你的存在是很多因緣聚合而成,這樣你的「我慢」才會降 服,你才能夠悠遊自在的活,你是很多的地、水、火、風,火就是陽光,種種界形成因緣所生,各種界的支撐,你才能夠存在著。當你慢慢去體會到這些,很多的我 是、我能、我慢,才會消失啊!如果沒有去體會這些,你很多的「我慢」,不管你多大條,不管有多大尾,你只是像大海中的一條鯨魚,雖然比別的魚大,但是你也 只是大海裡面的一條小魚而已,你的存在都是整個大海、整個因緣在支撐著你,所以要慢慢去體會到這些,深層的「我慢」才會斷除,這個是「大地風雲經」啊!無 上甚深微妙法都濃縮在這裡,跟我們講經說法,慢慢去看、慢慢去看。
  縱然我神通具足,也沒辦法無中生有,生一堆稻穀給你,這是「大地風雲經」的深奧,你慢慢去看,才不 會自詡我修行很高、我擁有總總神通、我可以怎麼樣……, 你需要而沒有的我可以給你,我連一個稻米、一個稻穀,都沒辦法無中生有製造出來啊!稻米、稻穀它的形成,都需要整個大自然種種因緣的配合才會產生,要慢慢 去體會「無字天書」、「大地風雲經」。當你能夠看到活生生的法,體會到無上甚深微妙法,你的心會越柔軟,你的智慧越成熟,你會越謙虛、越柔軟,實實在在這 樣腳踏實地,當你能夠不斷去聞、思、修,就能夠花開見佛。
  這是白色蓮花,一方面是代表我們的開悟、修行證果,一方面這裡一樣都是在訴說著「無常」與「緣起甚 深」,「大地風雲經」很深、很深,慢慢去看、慢慢去體會,包括我們本身的身體,就是一個精義的小宇宙,以前有一套的資料,是日本人拍攝製作出來的,精義的 小宇宙,把我們身體的構造與生理方面,全部以動態的這些製作出來,越是深入去體會、深入去研究,那些頂尖的生物學家,才越發現「哇!太奧妙了!太深奧 了!」精義的小宇宙。
  這一張含有地、水、火、風,還有「空」,含意很深!以後我們再慢慢解開。我們修行就是要慢慢回歸大 自然、反璞歸真,這一張是我小時候的出生地,在嘉義縣大林鎮的一個鄉下,本來都沒有建造這些水池,是在民國六十幾年才建造的,以前我們就是常常在這池邊遊 玩,這一張的體會就是當我們回到故鄉,會有滿親切的那種感覺,當然以後是要突破親疏觀念,但是只是透過這方面跟大家互動,當你在外面遊蕩做一個流浪兒,當 你回到故鄉、回到家的感覺,不一樣!
  這一張是讓我們體會眾生內心的苦、內心的不安,當你沒有了悟生從何來、死往何處去,生死大事未了, 對宇宙的真理實相不明瞭,你不知道生死大事,所以內心的不安就會存在,你不知道家在哪裡,不知道家在何方,於是到處在流浪、飄蕩啊!所以那個心就會不安 啊!現在這語言沒辦法百分之百的詮釋,以大家比較容易瞭解的解釋,當你慢慢了悟生死大事之後,哇!生死大事揭開之後,你處處都是大安心啊!你會處處溶入, 溶入處處無家處處家,到哪裡都是大安心。當你慢慢體會到「緣起甚深」,體會到很深、很深,涅槃解脫的世界,是沒有苦、安祥自在,絕對不是負面的悲觀消極, 宇宙中、天地中的種種因緣來支撐著你,種種緣起支撐著你,你才能夠存在,才能夠做種種事情,要慢慢去看到這整個大因緣支撐我們,我們才能夠做種種工作,今 天才能夠在這裡跟大家互動,因此慢慢體會這些,那種我慢、我是、我能這些都會消失的,到後來就是反璞歸真、快樂自在啊!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