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20, 2018

玄奘法師對中國佛教的影響

玄奘俗姓陳,名褘,洛州緱氏人,曾祖、祖父同為朝官,父棄官習儒,醉心孔學,可謂書香世代。少時家貧,聰敏好學,隨兄長捷法師,研經修文於洛陽淨土寺。隋煬帝大業八年,皇帝度僧,玄奘不足年歲而破格入選,名噪一時。2008410694018538

玄奘法師受其兄之佛法熏陶,對佛陀之救度精神,慈憫眾生之情懷,深受感動,立志弘法利生,趣向聖道。其時,李淵父子倡道抑佛,太史傅奕欲「除去釋教」,陳書奏請。未幾,李淵命朝廷大臣開會討論,其結論以道教為主,儒學為次,佛教為最後,佛教因此蒙受打擊。
玄奘鑒於自教宗義異說紛紜,而導致爭論不休,《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一記載:「大乘不二之宗,析為南北兩道。紛紜諍論,凡數百年。率土懷疑,莫有匠決。」,正因如此,法師立志西行,唐太宗貞觀三年(西元629年)由長安出發,經伊吾、高昌、戈壁沙漠、、曲女城等地,到達那爛陀寺,途中備極艱苦,所為何事?佛法是也。奘師到達印度後,追隨戒賢論師等習大、小乘經典,五年後,精通經、律、論三藏。回國時,在印度擺下擂台,經十八日無人能破,震驚天竺。他認為:要中國佛教振興,必須精通佛法,有經可尋,有典可依。
奘師對僧侶要求十分嚴謹,他認為一個僧人不懂佛法,如何匡扶正法?不懂佛法,如何破邪顯正,度生弘法?故他積極鼓勵僧人多聞薰習,如理作意。他為了弘揚佛法,在弘福寺日以繼夜從事佛經翻譯工作,造福佛門,故其對僧人之要求,十分嚴謹,尤以其入室弟子窺基為例,時作其為假想敵,互為辯論,以塞漏洞,務求達至佛理更臻完善。
玄奘法師一生功業善緣彪炳,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不單是翻譯家、旅行家,而且是佛教理論家。他介紹中亞、印巴次大陸的風土遺聞,傳譯宗教典籍,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交通史、以至宗教史上,均有重要的地位。「唐僧取經」早已成為千百年來家傳戶曉的故事,其成功絕非偶然。蓋其影響有如下數點:
  1. 翻譯典籍
玄奘精通梵文,所譯經典,上下連貫,文字精煉,於舊譯處,矯正錯誤,成譯經史上新紀元,對佛教義理,貢獻良多。其所譯經典,所耗韶光,凡十九年,合共譯出梵文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共譯經論七十五部,於當代佛典均已著錄,並保存於宋、元、明、清之南、北藏經,以及日本《大正藏》、朝鮮《高麗藏》中,又於金陵刻經處刻成《玄奘譯撰專集》四百冊單行本傳世,中文譯本遂成為研究古代印度宗教、歷史、文學和自然科學之重要文獻。
下載
  1. 振興國威
玄奘西歸回國,太宗為表揚其功績賜「聖教序」以資獎勉。他的一生好學堅毅之精神為國人之楷模;其吸收創造之才能,將大唐之聲威,遠播海外為異邦所敬仰。《聖教序》記載:「玄奘法師者,法門之領袖也。……萬里山川,披煙霞而進影;百重寒暑,躡霜雨而前蹤。……茲經流施,將日月而無窮,斯福遐敷,與乾坤而永大。」皆為明證。
  1. 豐富佛學
玄奘取經求學戒賢,該寺僧眾將近萬人,其時玄奘法師雞群鶴立、鰲頭獨佔,為那蘭陀寺首席講者,將印度法相宗加以發揚,曾以梵文著《會宗論三十頌》及《真唯識量頌》,開壇論辯,集僧眾七千人,經十八天,居然無人能破玄奘一條。奘師歸國創唯識大乘教,傳授門人,遂成「唯識學」。
史地成就
貞觀十九年,玄奘回國,太宗命他撰述所見所聞,著成《大唐西域記》,詳盡記錄佛教聖蹟及神話,又以行程為經,地理為緯,錄得天山南、北百一十國及二十八個城邦、地區、文化語言、政治情況之史地資料。印度著名史學家阿里曾說:如果沒有法顯、玄奘和馬歡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6292ab90
  1. 文化交流
中印兩地,受天然環境影響,兩國人民不易接觸,玄奘等西行促使中印文化得以交流,中國從印度輸入各種佛典經論、曆法、醫學、天文、算術、藝術、工業、因明學等;奘師又將《道德經》、《秦王破陣樂》…譯成梵文輸入印度,對中印文化的交流,貢獻極大。故印度柏天樂教授說:玄奘是有史以來翻譯家第一人,是中印兩民族的共同遺產。


玄奘法師一生致力貢獻佛教,其偉大之精神是佛徒的榜樣,他不單是歷史上之偉人,而且是受尊敬的佛門龍象,促進中印兩國文化之交流及豐富中國文化之內容,慧立稱他為:「萬古風輶,一人而已。」,玄奘法師可為當之無愧。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