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an 23 Wed 2013
大悲咒圖解_4
大悲咒圖解_4
咒語:第三十一句。
地唎尼
觀世音菩薩現獅子王身相講述:
此句咒語是由「地」、「唎」、「尼」三字組合而成。「地」意為十方,「唎」是有情眾生,「尼」意為貞女。「地唎尼」全句的意思是世間眾生勇敢修行,女性亦能成佛。
上 句咒語「陀囉陀囉」菩薩用以示知眾生在學習佛法時,要以清修苦行來堅定修行的意志,以行腳參訪來增益見聞,只要能依此受持,功夫一旦成熟,就能感受到佛法 的廣大慈悲和無上的受用。此句咒語「地唎尼」,菩薩進一步教化世間眾生,在清修苦行和行腳參訪時,要能具有勇敢的精神,才能突破一切在修行時的障礙。因為 修學佛法,除了眾生多世以來,深植善根的內在善因之外,還要有外在善緣的和合才能成就。內因很難,但多已成就,而外緣若要具足,則要靠自己完善的人格修養 和行為的莊嚴端正,與人為善,才能得到圓滿。所以在佛法修行上,有善因無善緣,還是很難成就,必須要因緣具足,才能證得圓滿的佛果。
菩薩為使世 間眾生了悟此一勇敢的精神對修行佛法之重要,特現獅子王身相,用以鼓勵修行者,要像獅子一樣的勇猛,才能順利精進。因為獅子具有勇猛威武的形象和鍥而不捨 的堅毅精神,在動物學的研究上,獅子除了具備所有野生動物的敏捷和機警之外,還有冷靜思考的能力,在獵捕食物時,最能看出牠的耐力和勇猛,尤其牠的吼聲, 可遠達數里,使群獸聞之無不懾伏,故稱之為獸中之王。
在佛經上常以獅子吼來讚嘆佛菩薩的說法,形容佛菩薩在教化眾生時,是毫無怖畏、聲震十方, 一如獅子的吼聲一樣,使群魔懾伏,不敢妄生事端、有礙佛法的弘揚,進而使眾生敬畏隨順,受持佛菩薩的慈悲教化。可見獅子的勇猛精神,乃為學佛的人所必須有 的修養,在佛經上記載文殊菩薩就是以獅子為座騎,手持智慧之劍,斬除魔障以廣宣無量光明的佛法。
眾生有情,在修行佛法時,難免會遭受到很多的障礙,必須要以勇猛的精神來克服,故此菩薩以示現獅子王身相來教化眾生,要學習獅子勇猛堅毅、遇難不退的精神,一心歸向佛菩薩,精進修學,必能心想事成,得到圓滿的果報。
在這句咒語中,菩薩亦示知女性眾生,如能發心修行,學習獅子的勇猛精神,在佛法的修學上,當會得到圓滿的成就。一般在感觀上,都以女性較為柔弱,所以菩薩在此句咒語中,特別提到女眾的修行也一樣的能以勇猛的精神,上求佛法,下化眾生,成就無上的佛果。
佛法無分別,眾生本平等,只要能真心修行,能持不退,心奉觀世音,口誦大悲咒,時時處處不忘行持,菩薩即會感應示現慈悲的賜福。
此句咒語是由「地」、「唎」、「尼」三字組合而成。「地」意為十方,「唎」是有情眾生,「尼」意為貞女。「地唎尼」全句的意思是世間眾生勇敢修行,女性亦能成佛。
上 句咒語「陀囉陀囉」菩薩用以示知眾生在學習佛法時,要以清修苦行來堅定修行的意志,以行腳參訪來增益見聞,只要能依此受持,功夫一旦成熟,就能感受到佛法 的廣大慈悲和無上的受用。此句咒語「地唎尼」,菩薩進一步教化世間眾生,在清修苦行和行腳參訪時,要能具有勇敢的精神,才能突破一切在修行時的障礙。因為 修學佛法,除了眾生多世以來,深植善根的內在善因之外,還要有外在善緣的和合才能成就。內因很難,但多已成就,而外緣若要具足,則要靠自己完善的人格修養 和行為的莊嚴端正,與人為善,才能得到圓滿。所以在佛法修行上,有善因無善緣,還是很難成就,必須要因緣具足,才能證得圓滿的佛果。
菩薩為使世 間眾生了悟此一勇敢的精神對修行佛法之重要,特現獅子王身相,用以鼓勵修行者,要像獅子一樣的勇猛,才能順利精進。因為獅子具有勇猛威武的形象和鍥而不捨 的堅毅精神,在動物學的研究上,獅子除了具備所有野生動物的敏捷和機警之外,還有冷靜思考的能力,在獵捕食物時,最能看出牠的耐力和勇猛,尤其牠的吼聲, 可遠達數里,使群獸聞之無不懾伏,故稱之為獸中之王。
在佛經上常以獅子吼來讚嘆佛菩薩的說法,形容佛菩薩在教化眾生時,是毫無怖畏、聲震十方, 一如獅子的吼聲一樣,使群魔懾伏,不敢妄生事端、有礙佛法的弘揚,進而使眾生敬畏隨順,受持佛菩薩的慈悲教化。可見獅子的勇猛精神,乃為學佛的人所必須有 的修養,在佛經上記載文殊菩薩就是以獅子為座騎,手持智慧之劍,斬除魔障以廣宣無量光明的佛法。
眾生有情,在修行佛法時,難免會遭受到很多的障礙,必須要以勇猛的精神來克服,故此菩薩以示現獅子王身相來教化眾生,要學習獅子勇猛堅毅、遇難不退的精神,一心歸向佛菩薩,精進修學,必能心想事成,得到圓滿的果報。
在這句咒語中,菩薩亦示知女性眾生,如能發心修行,學習獅子的勇猛精神,在佛法的修學上,當會得到圓滿的成就。一般在感觀上,都以女性較為柔弱,所以菩薩在此句咒語中,特別提到女眾的修行也一樣的能以勇猛的精神,上求佛法,下化眾生,成就無上的佛果。
佛法無分別,眾生本平等,只要能真心修行,能持不退,心奉觀世音,口誦大悲咒,時時處處不忘行持,菩薩即會感應示現慈悲的賜福。
咒語:第三十二句。
室佛囉耶
觀世音菩薩現霹靂菩薩相
講述:
此句咒語是由「室佛」、「囉耶」兩個詞語組合而成。「室佛」意為自在,「囉耶」意為光明。全句的意思為自在光明。
修習佛法在經過清修苦行、參訪行腳、勇猛精進之後,便會自然的得到圓滿成就,感受到清淨、自在的光明境界,不僅諸行方便、圓融無礙,而且心無雜染、一片光 明,世間所呈現的一切諸相、是非善惡,都是在智慧的觀照之下,明辨清楚,一覽無遺,真正是意無所欲、行無所求,隨緣順化,再無一絲罣礙、再無一絲煩惱,雖 是人間,卻已是悠然自在、清淨光明的世界。程灝在「秋日偶成」詩中有句:萬物靜觀皆自得、閒來無事不從容。物能自得,人能從容,世間便不會再有天災人禍的 惡事發生,菩薩慈悲,以這句「室佛囉耶」咒語來度化世間眾生,不要存無謂的貪嗔之心,不要有不當的癡狂行為,人間的萬事萬物本是各有因緣、各有定數,一點 也強求不得。當然這樣的道理,並不是一般人都能輕易的了解,容易的做到,所以菩薩才用此句咒語示知眾生要認真修行,就能體悟到此清淨、自在的光明情境。
世間本無一蹴而得的成就,要想在短暫的生命歷程中能得一世的自在清淨,唯有學佛修行。在生活中體驗人生的艱苦,在修行時體悟佛菩薩的慈悲,心奉觀世音,持 誦大悲咒,便能隨緣感受到方便受用的喜悅,菩薩能解一切難,大悲咒能除一切苦,只要一心歸向菩薩,人生的煩惱便會自然的漸漸解脫。心中有菩薩,便會有慈 悲,再能以慈悲待人,便能化戾氣為祥和,轉痛苦為安樂。
也許人性中原有幾許的愚癡,使得在修行中遭受到一些障礙,為此觀世音菩薩特現霹靂菩薩相,手執金杵,為眾生降伏一切魔障,並以此鼓勵眾生應把握難得的機 緣,認真勇猛的學佛修行,把握當下,急速精進,如此才能將一切的貪、嗔、癡、慢等妄念,快速的消除。菩薩的此一示現,本是對有緣人的慈悲,今天大家在此研 習菩薩的慈悲法門,就是與菩薩有緣,千萬不要漠視這一多世以來難得的機緣,一定要用心、用力、老實的修持,勇猛精進,堅持不退,如此修行,奉行不輟,只要 不自作聰明、心生疑念,福報自會現前。
修一世佛,積三世緣,雖是老話常談,但若能老實做到,就是真實不虛。學在知,修在行,知是行之體,行是知之用,知行合一才能圓融無礙,得悟真實而自在光明的境界。
咒語:第三十三句。
遮囉遮囉
觀世音菩薩現摧碎菩薩相 講述:
此句咒語是由「遮囉」、「遮囉」兩個詞語組合而成。「遮囉」意為忿怒,「遮囉遮囉」意為大忿怒。
這 句咒語所說的忿怒,與心理學上所說的情緒表現有所不同。一般對忿怒的解釋是心生氣憤,是在遭受到極不公平對待時,所顯現的不滿態度,大多是一時的感受所發 出的情感宣洩,也許發過就無事,甚而會感到毫無意義,這樣的情形在生活中,人人都可能發生。近年來車輛越來越多,常會出現道路擁塞的情形,開車的人常常在 等得不耐煩時,會突然有股衝動發起脾氣來,嚴重的還會口出惡言,這就是現在所稱的「路怒症」,這種症狀,不是因病痛而起,純粹是一時的情緒不能控制。經過 調查統計患有「路怒症」的有車族,竟然高達百分之60以上,雖然「路怒症」不是病,卻是一種嚴重的心理障礙,輕則焦躁易怒,重則可能導致行車危險,影響道 路交通安全,甚至造成無可彌補的傷害,最近發生計程車司機有意撞死乘客的事件,是最明顯的例子。但在此句咒語中,觀世音菩薩所宣說的大忿怒,並不只是針對 情緒而言,乃是對於眾生在學佛修行時,常為心中的欲念所障、為外在的魔力所擾時,菩薩即會現大忿怒相,來破除眾生的邪念和魔障,所以菩薩所發的忿怒是一種 慈悲的顯現,是為護衛眾生學佛時能清淨修行,不受一切魔障所干擾。
在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中,有馬頭觀音(馬頭明王)即示現大忿怒相,因為慈悲心 重,乃以大威日輪照破眾生的無明煩惱,摧滅一切魔障,在《聖賀野紇哩縛大威怒王立成大神驗供養念誦儀軌法品》中,即有:「賀野紇哩縛(馬頭明王),能摧諸 魔障,以慈悲方便,現大忿怒形,成大威日輪,照曜無邊界。」而且能令一切作障難者,皆悉斷壞,常當遠離。可見菩薩的悲願深重及其所具的威猛之力。
觀 世音菩薩為護衛眾生清淨修行,特在宣說此句咒語時,現摧碎菩薩相,意為眾生只要真心持誦大悲咒,修行佛法,菩薩即會摧毀一切內邪外魔,使眾生在修行時能身 心清淨,不為外境所染,不受貪、嗔、癡三毒之害,菩薩以慈悲度世,以忿怒除魔,眾生只要能信奉菩薩,一切修行作為,都會與菩薩相感相應。心奉觀世音,時時 保平安,口誦大悲咒,處處無災難,只要心淨意誠,菩薩便會永遠與你同在,解脫一切的煩惱,使人生充滿自在和光明。
此句咒語是由「遮囉」、「遮囉」兩個詞語組合而成。「遮囉」意為忿怒,「遮囉遮囉」意為大忿怒。
這 句咒語所說的忿怒,與心理學上所說的情緒表現有所不同。一般對忿怒的解釋是心生氣憤,是在遭受到極不公平對待時,所顯現的不滿態度,大多是一時的感受所發 出的情感宣洩,也許發過就無事,甚而會感到毫無意義,這樣的情形在生活中,人人都可能發生。近年來車輛越來越多,常會出現道路擁塞的情形,開車的人常常在 等得不耐煩時,會突然有股衝動發起脾氣來,嚴重的還會口出惡言,這就是現在所稱的「路怒症」,這種症狀,不是因病痛而起,純粹是一時的情緒不能控制。經過 調查統計患有「路怒症」的有車族,竟然高達百分之60以上,雖然「路怒症」不是病,卻是一種嚴重的心理障礙,輕則焦躁易怒,重則可能導致行車危險,影響道 路交通安全,甚至造成無可彌補的傷害,最近發生計程車司機有意撞死乘客的事件,是最明顯的例子。但在此句咒語中,觀世音菩薩所宣說的大忿怒,並不只是針對 情緒而言,乃是對於眾生在學佛修行時,常為心中的欲念所障、為外在的魔力所擾時,菩薩即會現大忿怒相,來破除眾生的邪念和魔障,所以菩薩所發的忿怒是一種 慈悲的顯現,是為護衛眾生學佛時能清淨修行,不受一切魔障所干擾。
在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中,有馬頭觀音(馬頭明王)即示現大忿怒相,因為慈悲心 重,乃以大威日輪照破眾生的無明煩惱,摧滅一切魔障,在《聖賀野紇哩縛大威怒王立成大神驗供養念誦儀軌法品》中,即有:「賀野紇哩縛(馬頭明王),能摧諸 魔障,以慈悲方便,現大忿怒形,成大威日輪,照曜無邊界。」而且能令一切作障難者,皆悉斷壞,常當遠離。可見菩薩的悲願深重及其所具的威猛之力。
觀 世音菩薩為護衛眾生清淨修行,特在宣說此句咒語時,現摧碎菩薩相,意為眾生只要真心持誦大悲咒,修行佛法,菩薩即會摧毀一切內邪外魔,使眾生在修行時能身 心清淨,不為外境所染,不受貪、嗔、癡三毒之害,菩薩以慈悲度世,以忿怒除魔,眾生只要能信奉菩薩,一切修行作為,都會與菩薩相感相應。心奉觀世音,時時 保平安,口誦大悲咒,處處無災難,只要心淨意誠,菩薩便會永遠與你同在,解脫一切的煩惱,使人生充滿自在和光明。
咒語:第三十四句。
麼麼罰摩囉
觀世音菩薩現降魔金剛相講述:
此句咒語是由「麼麼」、「罰摩囉」兩個詞語組合而成。「麼麼」意為受持,「罰摩囉」意為離垢息災。全句的意思是能所受持,即能離垢息災。
佛 法圓融廣大,能使受持眾生行入清淨、自在、光明的生命最高境界。能夠真心受持大悲咒,便能離苦、得樂、息災、延壽,得到世間自在安樂的生活。觀世音菩薩為 眾生宣說此句咒語,即是示知眾生學佛修行,可從持咒做起,因為咒能清心,心清能寡欲,欲少無貪,即能息災,無災無難,自得安樂,這就是受持大悲咒最真實的 意義。
向來一般人都把大悲咒當作消災解業的神聖咒語,其實大悲咒更是觀世音菩薩示知眾生的修行法門。只要能真心遵照大悲咒每句咒語所涵蘊的修行要義,用功行持,就能真實的印現咒語的神奇和奧秘,感受佛菩薩的慈悲示現。
持 誦大悲咒以定心為第一要義,要能定心,必先心中有菩薩,有了菩薩在心中的護持,眾生就不會常生妄想、常生分別執著之念,心無雜染,行為也一定會如理如法, 無所逾越,如此的如實誦持大悲咒,才會與菩薩相應,才能如觀世音菩薩在《大悲心陀羅尼經》所說:能消一切災、能解一切難、能得十五種善生、能避十五種惡 死,如能勤誦大悲咒,當能除一切惡、行一切善,如此去惡行善,正是佛經所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如法境界。所以受持大悲咒是如法修行的真實法門,千萬不 要只在咒語的靈驗上祈求,那就是捨本逐末了。
大悲咒是菩薩對眾生的慈悲教化,菩薩為使眾生能淨心修行,特現降魔金剛相,以護持眾生在修行時能遠 離塵垢,不受外境所染,若有危難,即有降魔金剛以威力強大的護法金輪,為眾生降伏心中貪、嗔、癡三毒之害,並消除外境滋擾的種種魔障,使眾生在修行時,能 一心不亂,感受菩薩的慈悲度化。
印順法師說中國佛教有兩大特點,一是重行,二是好簡易。重行在於真修實練,從清淨的修行中,啟發本具的智慧,體 悟出佛法的廣大圓融;而簡易則是從浩繁的經論中,摘其精華,便於受持。大悲咒的八十四句咒語,長短適中,涵義深廣,只要真心用功持誦,深信不疑,即能離苦 得樂,消災解厄。大悲咒的神奇靈驗,非自今日始,而是千古以來,流傳在民間最受信奉的神咒,只要能真心受持,一定能得無限的受用。
世間沒有僥倖 而得的成就,受持大悲咒必須要從勇猛精進中去修行,使菩薩的慈悲從自己的身心中顯現出來,才能感受得到菩薩慈悲的示現,才能體悟出大悲咒的神奇和靈驗。我 們有緣在此研習大悲咒,是莫大的善緣,一定要好好的受持,佛菩薩慈悲,必會為每位真心受持的人,慈悲的賜福。
此句咒語是由「麼麼」、「罰摩囉」兩個詞語組合而成。「麼麼」意為受持,「罰摩囉」意為離垢息災。全句的意思是能所受持,即能離垢息災。
佛 法圓融廣大,能使受持眾生行入清淨、自在、光明的生命最高境界。能夠真心受持大悲咒,便能離苦、得樂、息災、延壽,得到世間自在安樂的生活。觀世音菩薩為 眾生宣說此句咒語,即是示知眾生學佛修行,可從持咒做起,因為咒能清心,心清能寡欲,欲少無貪,即能息災,無災無難,自得安樂,這就是受持大悲咒最真實的 意義。
向來一般人都把大悲咒當作消災解業的神聖咒語,其實大悲咒更是觀世音菩薩示知眾生的修行法門。只要能真心遵照大悲咒每句咒語所涵蘊的修行要義,用功行持,就能真實的印現咒語的神奇和奧秘,感受佛菩薩的慈悲示現。
持 誦大悲咒以定心為第一要義,要能定心,必先心中有菩薩,有了菩薩在心中的護持,眾生就不會常生妄想、常生分別執著之念,心無雜染,行為也一定會如理如法, 無所逾越,如此的如實誦持大悲咒,才會與菩薩相應,才能如觀世音菩薩在《大悲心陀羅尼經》所說:能消一切災、能解一切難、能得十五種善生、能避十五種惡 死,如能勤誦大悲咒,當能除一切惡、行一切善,如此去惡行善,正是佛經所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如法境界。所以受持大悲咒是如法修行的真實法門,千萬不 要只在咒語的靈驗上祈求,那就是捨本逐末了。
大悲咒是菩薩對眾生的慈悲教化,菩薩為使眾生能淨心修行,特現降魔金剛相,以護持眾生在修行時能遠 離塵垢,不受外境所染,若有危難,即有降魔金剛以威力強大的護法金輪,為眾生降伏心中貪、嗔、癡三毒之害,並消除外境滋擾的種種魔障,使眾生在修行時,能 一心不亂,感受菩薩的慈悲度化。
印順法師說中國佛教有兩大特點,一是重行,二是好簡易。重行在於真修實練,從清淨的修行中,啟發本具的智慧,體 悟出佛法的廣大圓融;而簡易則是從浩繁的經論中,摘其精華,便於受持。大悲咒的八十四句咒語,長短適中,涵義深廣,只要真心用功持誦,深信不疑,即能離苦 得樂,消災解厄。大悲咒的神奇靈驗,非自今日始,而是千古以來,流傳在民間最受信奉的神咒,只要能真心受持,一定能得無限的受用。
世間沒有僥倖 而得的成就,受持大悲咒必須要從勇猛精進中去修行,使菩薩的慈悲從自己的身心中顯現出來,才能感受得到菩薩慈悲的示現,才能體悟出大悲咒的神奇和靈驗。我 們有緣在此研習大悲咒,是莫大的善緣,一定要好好的受持,佛菩薩慈悲,必會為每位真心受持的人,慈悲的賜福。
咒語:第三十五句。
穆帝隸
觀世音菩薩現諸佛菩薩相
講述:
此句咒語是由「穆帝隸」一詞而成,意為解脫。
「解 脫」一詞在佛法上是指能解煩惱惑業之束縛,脫離三界輪迴之苦果而言。佛經上對「解脫」有很多的釋義,比較容易了解的有兩種說法:一為性淨解脫,二是障盡解 脫。性淨解脫乃指眾生之本性原自清淨,無繫縛染污之相,至於障盡解脫則謂眾生之本性雖為清淨,但因無始以來,易受煩惱之惑,使本性不能顯現,經修行而斷盡 此惑,乃得自在解脫。雖然還有很多對解脫的解釋,但大體上都是以解脫煩惱惑業為要義。
一般人都以解脫為涅槃的境界,主要在於涅槃性自寂靜,乃因斷盡煩惱惑業所致,由此可知解脫的真實意義,即在破除惑業,離諸煩惱。換言之,眾生之不能解脫,是因惑業不明而生煩惱之故,如果要得解脫,必先能淨心修行,洞知一切事相之真理,才能真正的解惑脫煩,進入清淨境界。
學 佛修行常將惑業視為必先修持解脫的原因,即在惑能使心迷妄,進而昧於事理常生貪欲、嗔恚、愚癡等煩惱,所以若要解脫,必先澄心修持,以明事理,才不會為境 所迷、為煩惱所惑。只是世間眾生多非上智之人,對於一切事相,常受私欲矇昧,而致難以確定事理的是非曲直,甚而由疑生惑,導致信心喪失,煩惱不安,以致無 心任事。所謂:疑為敗事之因,惑為煩惱之源,任何人只要處於疑惑之境,即會患得患失,深陷於病苦憂慮之中,難以自拔,如果不能得到解脫,則結果實難想像。
觀世音菩薩為助眾生棄絕此惑業煩惱,特現諸佛菩薩相,意在示知眾生,要能解脫煩惱,必須藉助諸佛菩薩之慈悲願力,受持大悲咒法,認真修行,如此 佛力、法力和自力的三力契合,當能斷惑生智,消除惑業所生的煩惱。菩薩以此示現,實因末世眾生根機淺薄,欲以自力修行,悟明心性、斷諸惑業煩惱,實為不 易,乃示以諸佛菩薩之相,開示慈悲法門,再以大悲咒法教化眾生,開啟智慧,化解苦難,對所行所願皆能依事明理,不作非分之想,如此欲寡心清,煩惱自會消 除。
在此句咒語中,菩薩示現諸佛菩薩相的另一涵義,亦在示知眾生學佛修行,要以淨心為上、利他為要,諸佛菩薩都是本此而得佛果,眾生若不能了悟 此一要義,困知勉行,最終所得也祇是一種自我的成就而已,觀世音菩薩在此句咒語中,以諸佛菩薩示現,即是在示知眾生要能學習諸佛菩薩的善修善行,才能解脫 煩惱、自度度人。《增一阿含經》說:諸佛菩薩皆出世間,不在天上成佛。即在說明佛與眾生同具佛性,眾生若能誓願修行,累功積德,淨心行善,此生不成,再求 來世,來世不成,還有來世,如能世世真心修行,便會有諸佛菩薩一樣的成就機緣。從觀世音菩薩的此句咒語和示現諸佛菩薩的法相來說,這是菩薩賜給眾生的無量 慈悲,有緣學佛修行的人,要能深自體悟,敬勤修行,才能不負菩薩慈悲示現的恩德。
講述:
此句咒語是由「穆帝隸」一詞而成,意為解脫。
「解 脫」一詞在佛法上是指能解煩惱惑業之束縛,脫離三界輪迴之苦果而言。佛經上對「解脫」有很多的釋義,比較容易了解的有兩種說法:一為性淨解脫,二是障盡解 脫。性淨解脫乃指眾生之本性原自清淨,無繫縛染污之相,至於障盡解脫則謂眾生之本性雖為清淨,但因無始以來,易受煩惱之惑,使本性不能顯現,經修行而斷盡 此惑,乃得自在解脫。雖然還有很多對解脫的解釋,但大體上都是以解脫煩惱惑業為要義。
一般人都以解脫為涅槃的境界,主要在於涅槃性自寂靜,乃因斷盡煩惱惑業所致,由此可知解脫的真實意義,即在破除惑業,離諸煩惱。換言之,眾生之不能解脫,是因惑業不明而生煩惱之故,如果要得解脫,必先能淨心修行,洞知一切事相之真理,才能真正的解惑脫煩,進入清淨境界。
學 佛修行常將惑業視為必先修持解脫的原因,即在惑能使心迷妄,進而昧於事理常生貪欲、嗔恚、愚癡等煩惱,所以若要解脫,必先澄心修持,以明事理,才不會為境 所迷、為煩惱所惑。只是世間眾生多非上智之人,對於一切事相,常受私欲矇昧,而致難以確定事理的是非曲直,甚而由疑生惑,導致信心喪失,煩惱不安,以致無 心任事。所謂:疑為敗事之因,惑為煩惱之源,任何人只要處於疑惑之境,即會患得患失,深陷於病苦憂慮之中,難以自拔,如果不能得到解脫,則結果實難想像。
觀世音菩薩為助眾生棄絕此惑業煩惱,特現諸佛菩薩相,意在示知眾生,要能解脫煩惱,必須藉助諸佛菩薩之慈悲願力,受持大悲咒法,認真修行,如此 佛力、法力和自力的三力契合,當能斷惑生智,消除惑業所生的煩惱。菩薩以此示現,實因末世眾生根機淺薄,欲以自力修行,悟明心性、斷諸惑業煩惱,實為不 易,乃示以諸佛菩薩之相,開示慈悲法門,再以大悲咒法教化眾生,開啟智慧,化解苦難,對所行所願皆能依事明理,不作非分之想,如此欲寡心清,煩惱自會消 除。
在此句咒語中,菩薩示現諸佛菩薩相的另一涵義,亦在示知眾生學佛修行,要以淨心為上、利他為要,諸佛菩薩都是本此而得佛果,眾生若不能了悟 此一要義,困知勉行,最終所得也祇是一種自我的成就而已,觀世音菩薩在此句咒語中,以諸佛菩薩示現,即是在示知眾生要能學習諸佛菩薩的善修善行,才能解脫 煩惱、自度度人。《增一阿含經》說:諸佛菩薩皆出世間,不在天上成佛。即在說明佛與眾生同具佛性,眾生若能誓願修行,累功積德,淨心行善,此生不成,再求 來世,來世不成,還有來世,如能世世真心修行,便會有諸佛菩薩一樣的成就機緣。從觀世音菩薩的此句咒語和示現諸佛菩薩的法相來說,這是菩薩賜給眾生的無量 慈悲,有緣學佛修行的人,要能深自體悟,敬勤修行,才能不負菩薩慈悲示現的恩德。
咒語:第三十六句。
伊醯伊醯
觀世音菩薩現摩醯首羅天王相 講述:
此句咒語是由「伊醯伊醯」疊詞而成,「伊醯」意為克己,「伊醯伊醯」意為克己守份,順應自然。
「克 己」簡單的說,就是節制自己的私欲。眾生有情,常受五欲六塵的影響,而致煩惱惑業不斷,所以如何將自己私有的欲望,能予以有效的克制,乃是處世待人的基本 修養,也是學佛修行的根本功夫。要克己先要做到守份,所謂守份,就是對人對事都能恪守自己的本份,無貪、無妄、不忮、不求,也許這些高道德標準的要求,並 非每一個人都能做到,但這正是佛法需要修持的重要原因,學佛就是要學習菩薩偉大崇高的人格和救度眾生的慈悲願行,儘管這樣的學習不能即時見其功效,但能長 期薰修,以慈悲為心,以行善為樂,終究會從因證果而得成就。
宋朝永明延壽禪師以「萬善同歸」提示眾生,學佛修行要多集善根,多修淨業,意思也是 在強調淨修善業的重要。至於善業要修到如何的境界,則要看自己克己守份的功夫,做到什麼樣的程度,有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成就,眾生只要能認真努力的修行, 隨緣度化,一切順其自然,不作強求,自會得到諸佛菩薩慈悲的護持。
觀世音菩薩在此句咒語中現摩醯首羅天王相,亦在示知眾生,學佛修行只要心真意 誠,一念向善,即使如摩醯首羅這樣的魔王,也會為佛感動,皈依座下,成為佛法的護衛者。世間眾生雖然根機淺薄,但決非魔道之人,若能腳踏實地,克己修行, 心奉觀世音,口誦大悲咒,時時處處一心歸向菩薩,不貪不求,隨順因緣,自會水到渠成,得證清淨自在安樂的善果。
此句咒語是由「伊醯伊醯」疊詞而成,「伊醯」意為克己,「伊醯伊醯」意為克己守份,順應自然。
「克 己」簡單的說,就是節制自己的私欲。眾生有情,常受五欲六塵的影響,而致煩惱惑業不斷,所以如何將自己私有的欲望,能予以有效的克制,乃是處世待人的基本 修養,也是學佛修行的根本功夫。要克己先要做到守份,所謂守份,就是對人對事都能恪守自己的本份,無貪、無妄、不忮、不求,也許這些高道德標準的要求,並 非每一個人都能做到,但這正是佛法需要修持的重要原因,學佛就是要學習菩薩偉大崇高的人格和救度眾生的慈悲願行,儘管這樣的學習不能即時見其功效,但能長 期薰修,以慈悲為心,以行善為樂,終究會從因證果而得成就。
宋朝永明延壽禪師以「萬善同歸」提示眾生,學佛修行要多集善根,多修淨業,意思也是 在強調淨修善業的重要。至於善業要修到如何的境界,則要看自己克己守份的功夫,做到什麼樣的程度,有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成就,眾生只要能認真努力的修行, 隨緣度化,一切順其自然,不作強求,自會得到諸佛菩薩慈悲的護持。
觀世音菩薩在此句咒語中現摩醯首羅天王相,亦在示知眾生,學佛修行只要心真意 誠,一念向善,即使如摩醯首羅這樣的魔王,也會為佛感動,皈依座下,成為佛法的護衛者。世間眾生雖然根機淺薄,但決非魔道之人,若能腳踏實地,克己修行, 心奉觀世音,口誦大悲咒,時時處處一心歸向菩薩,不貪不求,隨順因緣,自會水到渠成,得證清淨自在安樂的善果。
咒語:第三十七句。
室那室那
觀世音菩薩現迦那魔將天王相講述:
此句咒語是由「室那室那」疊詞而成,「室那」意為佛性堅定,「室那室那」意為認真修行,即可生大智慧。
佛 法賜予眾生最大的慈悲,就是開啟眾生的智慧,世間學佛之人,若能秉持原有的佛性,堅定修行,必能福慧增長,得證自在安樂的果報。只是放眼天下,絕大多數的 世間眾生,都是根機無定,很難對佛法信願行持,勤修善業,菩薩雖以仁慈之心悲憫眾生,但又有幾人能了悟菩薩的此一行願。像大家能夠放棄休息和工作的時間, 在此一心研習大悲咒,除了與菩薩有緣之外,更重要的是那份真誠的心願,人在世間,不過百年,可說塵緣易盡,福報有限,如何能使慧命增長,就在是否能將這份 心願求諸實現,千萬不要以為這樣的研習,一時得不到善果就心存疑惑,無心精進,這樣就可惜了,大家一定要深信能有機緣研習大悲咒,乃是多世以來,善根深種 的結果。佛在《大悲心陀羅尼經》上對阿難尊者的開示,已說得非常明白,這決非偶然之事,無緣無根之人,實在說想學也難,不管各位同學來此的因緣如何?但若 無觀世音菩薩的認定授予,大家絕不可能有此因緣。以個人來說,此生尚非佛門中人,但卻有此因緣,在此講述菩薩的慈悲法門,正如很多長者們所說「實是不可思 議」,其實這種不可思議的情境,對各位來說,也是最真切的形容,如果大家仔細的想想來此研習大悲咒的因緣,也就可以了悟到這也是菩薩賜予的慈悲,才得如此 平安的依時前來研習,同學們只要能善自珍惜此一善緣,敬勤修習,則增福生慧,深植善根,乃是必然之事。
修行重在淨心誠意,少欲知足,菩薩為使眾 生能真正體悟此一道理,特現迦那魔將天王相,以警惕眾生學佛修行要不為外境所擾,雖然有魔將常加障礙,但只要能淨心持誦大悲神咒,即可使貪欲日減、嗔念日 少,常言說:「魔由心生」,若能以魔為戒,不受欲界諸魔所惑,常存好心、常行善業,並能以身示範,勸化世人也能行菩薩慈悲法門,使世間眾生都能遠離魔障, 自在安樂,則是無量功德。「心奉觀世音,口誦大悲咒」乃是降魔袪欲的不二法門。
此句咒語是由「室那室那」疊詞而成,「室那」意為佛性堅定,「室那室那」意為認真修行,即可生大智慧。
佛 法賜予眾生最大的慈悲,就是開啟眾生的智慧,世間學佛之人,若能秉持原有的佛性,堅定修行,必能福慧增長,得證自在安樂的果報。只是放眼天下,絕大多數的 世間眾生,都是根機無定,很難對佛法信願行持,勤修善業,菩薩雖以仁慈之心悲憫眾生,但又有幾人能了悟菩薩的此一行願。像大家能夠放棄休息和工作的時間, 在此一心研習大悲咒,除了與菩薩有緣之外,更重要的是那份真誠的心願,人在世間,不過百年,可說塵緣易盡,福報有限,如何能使慧命增長,就在是否能將這份 心願求諸實現,千萬不要以為這樣的研習,一時得不到善果就心存疑惑,無心精進,這樣就可惜了,大家一定要深信能有機緣研習大悲咒,乃是多世以來,善根深種 的結果。佛在《大悲心陀羅尼經》上對阿難尊者的開示,已說得非常明白,這決非偶然之事,無緣無根之人,實在說想學也難,不管各位同學來此的因緣如何?但若 無觀世音菩薩的認定授予,大家絕不可能有此因緣。以個人來說,此生尚非佛門中人,但卻有此因緣,在此講述菩薩的慈悲法門,正如很多長者們所說「實是不可思 議」,其實這種不可思議的情境,對各位來說,也是最真切的形容,如果大家仔細的想想來此研習大悲咒的因緣,也就可以了悟到這也是菩薩賜予的慈悲,才得如此 平安的依時前來研習,同學們只要能善自珍惜此一善緣,敬勤修習,則增福生慧,深植善根,乃是必然之事。
修行重在淨心誠意,少欲知足,菩薩為使眾 生能真正體悟此一道理,特現迦那魔將天王相,以警惕眾生學佛修行要不為外境所擾,雖然有魔將常加障礙,但只要能淨心持誦大悲神咒,即可使貪欲日減、嗔念日 少,常言說:「魔由心生」,若能以魔為戒,不受欲界諸魔所惑,常存好心、常行善業,並能以身示範,勸化世人也能行菩薩慈悲法門,使世間眾生都能遠離魔障, 自在安樂,則是無量功德。「心奉觀世音,口誦大悲咒」乃是降魔袪欲的不二法門。
咒語:第三十八句。
阿囉嘇佛囉舍利
觀世音菩薩現執牌持弓相講述:
此句咒語是由「阿囉嘇」與「佛囉舍利」兩個詞語組合而成。「阿囉嘇」意為轉輪聖王,「佛囉舍利」意為清淨身。全句的意思是修得清淨身的轉輪聖王,能得大福報。
《智 度論》對轉輪有以下之記載:「由天感得輪寶,轉其輪寶,而降伏四方,故曰轉輪王。」《俱舍論》亦有:「此王由輪旋轉應導,威伏一切,名轉輪王。」又說,在 佛初成道時,為五侍者說法,經上以初轉法輪形容,意謂佛之說法能摧破眾生之惡,有如輪王的輪寶,轉動之間,能摧毀世間一切弘法之障礙,可見輪轉的威力,所 以當轉輪王出現時,天下就會太平,人民即得安樂。而轉輪王能得天感應,獲得輪寶,亦是多世以來勤修善業,有以致之。相傳轉輪王同時具足四大福報,為天下第 一有福之人,這四大福報是:
一是富有,珍寶、財物、田宅多達難以計數。
二是相好,形貌端正莊嚴,具三十二相。
三是健康,身心健康無病,自在安樂。
四是長壽,為人間第一長壽之人。
轉 輪王能有此四大福報,最主要原因,就是常行善業,經久不斷,而且週行布施,不存貪念,乃能身心清淨,無災無病,得享長壽之樂。觀世音菩薩藉以此句咒語示知 眾生,只要能心無貪求,廣行善業,就能身心清淨,自在安樂,得到人間最大福報。然而如何才能做到心無貪求、廣行善業呢?最簡單易行的方法,就是如菩薩宣說 的,真心持誦大悲咒,可以使心清淨,使身平安,使一切貪念消除,進而能博施濟眾,廣行善業,如此念念處處行善度人,必會得菩薩慈悲賜予清淨輪寶,威伏一切 貪欲煩惱,成為相好莊嚴、身心健康的長壽安樂之人。
觀世音菩薩以行願度世、以慈悲度人,特別宣說具有無量神奇妙力的大悲咒,乃是因應末世眾生的 本來(自性)需要,眾生若思從濁世紅塵的煩惱中解脫,持此神奇咒語,當為無量法門,不論根性如何,一旦真心持咒,認真修行,即能離苦得樂、方便受用。菩薩 為使眾生能悉心持咒修行,特現執牌持弓相,用以護衛眾生在修行時,不會為外魔所侵、內魔所擾,這是菩薩的慈悲,眾生若能一心持咒,就會像轉輪王一樣,得到 無量的福報,若能再修出世慧業,則更能從因證果、於法自在,成為轉輪法王。《釋迦方誌》說:「凡人極位名曰輪王,聖人極位名曰法王。」佛在《法華經譬喻 品》說:「我為法王,於法自在,安穩眾生,故現於世。」意思即在說明,法王除了要能修得清淨自在的法身外,還要使世間眾生常得安樂,觀世音菩薩在此句咒語 中,以轉輪聖王來教化眾生,即在示知眾生除了要學佛修行能得自度外,還要能使眾生常得安穩,不祇要求得一己的福報,更要能救度眾生離苦得樂,才是真正的修 行之道,而持誦大悲咒,其真實的意義,亦在於此。
此句咒語是由「阿囉嘇」與「佛囉舍利」兩個詞語組合而成。「阿囉嘇」意為轉輪聖王,「佛囉舍利」意為清淨身。全句的意思是修得清淨身的轉輪聖王,能得大福報。
《智 度論》對轉輪有以下之記載:「由天感得輪寶,轉其輪寶,而降伏四方,故曰轉輪王。」《俱舍論》亦有:「此王由輪旋轉應導,威伏一切,名轉輪王。」又說,在 佛初成道時,為五侍者說法,經上以初轉法輪形容,意謂佛之說法能摧破眾生之惡,有如輪王的輪寶,轉動之間,能摧毀世間一切弘法之障礙,可見輪轉的威力,所 以當轉輪王出現時,天下就會太平,人民即得安樂。而轉輪王能得天感應,獲得輪寶,亦是多世以來勤修善業,有以致之。相傳轉輪王同時具足四大福報,為天下第 一有福之人,這四大福報是:
一是富有,珍寶、財物、田宅多達難以計數。
二是相好,形貌端正莊嚴,具三十二相。
三是健康,身心健康無病,自在安樂。
四是長壽,為人間第一長壽之人。
轉 輪王能有此四大福報,最主要原因,就是常行善業,經久不斷,而且週行布施,不存貪念,乃能身心清淨,無災無病,得享長壽之樂。觀世音菩薩藉以此句咒語示知 眾生,只要能心無貪求,廣行善業,就能身心清淨,自在安樂,得到人間最大福報。然而如何才能做到心無貪求、廣行善業呢?最簡單易行的方法,就是如菩薩宣說 的,真心持誦大悲咒,可以使心清淨,使身平安,使一切貪念消除,進而能博施濟眾,廣行善業,如此念念處處行善度人,必會得菩薩慈悲賜予清淨輪寶,威伏一切 貪欲煩惱,成為相好莊嚴、身心健康的長壽安樂之人。
觀世音菩薩以行願度世、以慈悲度人,特別宣說具有無量神奇妙力的大悲咒,乃是因應末世眾生的 本來(自性)需要,眾生若思從濁世紅塵的煩惱中解脫,持此神奇咒語,當為無量法門,不論根性如何,一旦真心持咒,認真修行,即能離苦得樂、方便受用。菩薩 為使眾生能悉心持咒修行,特現執牌持弓相,用以護衛眾生在修行時,不會為外魔所侵、內魔所擾,這是菩薩的慈悲,眾生若能一心持咒,就會像轉輪王一樣,得到 無量的福報,若能再修出世慧業,則更能從因證果、於法自在,成為轉輪法王。《釋迦方誌》說:「凡人極位名曰輪王,聖人極位名曰法王。」佛在《法華經譬喻 品》說:「我為法王,於法自在,安穩眾生,故現於世。」意思即在說明,法王除了要能修得清淨自在的法身外,還要使世間眾生常得安樂,觀世音菩薩在此句咒語 中,以轉輪聖王來教化眾生,即在示知眾生除了要學佛修行能得自度外,還要能使眾生常得安穩,不祇要求得一己的福報,更要能救度眾生離苦得樂,才是真正的修 行之道,而持誦大悲咒,其真實的意義,亦在於此。
咒語:第三十九句。
罰沙罰嘇
觀世音菩薩現金盔地將相
講述:
此句咒語是由「罰沙」、「罰嘇」兩個詞語組合而成。「罰沙」意為能忍,「罰嘇」意為真樂。全句的意思是修行能忍,即可得證佛果的真樂。
忍,在一般人來說,都會理解其所含的意義,所謂「忍字心上一把刀」、「忍片刻風平浪靜」等等,實在有太多的說法,但都不及佛法對忍的詮釋來得清楚、深刻和 週延。《維摩經方便品》說:「以忍調行,攝諸恚怒」,意思即是說:忍是用來調整行為,收攝一切的嗔怒之心。忍在大乘佛法中,是六波羅密之一,佛法對忍的基 本解釋,可分作兩點加以說明:
一是忍耐,就是處違逆之境而不生嗔心。
二是安忍,意謂安住於理而不動心。
前者可稱之為眾生忍,乃是於一切眾生所遭受之無理的對待,能不嗔、不惱甚至不生報復之心;後者可稱之為無生忍,就是能安住於無生無滅之理,而心不 動,《智度論》說:無生忍法者,於無生滅諸法實相中,信受通達、無礙不退。所謂信受通達、無礙不退的意思,簡單的說,就是能真正體悟和相信以及接受宇宙間 一切事物均是無生無滅的道理,而且由於對此一道理的完全理解,就不會為一切有無得失的事項,生煩惱障礙、退轉之心,也許這種境界,在初學佛法的人來說,有 時很難體悟,但是若能真正了解和信受此一宇宙生滅變異和生命流轉都是因緣和合而生的一種暫時現象,就能對一切的順逆之境,處之泰然,即使遭受不合理之事, 也不會生嗔怨和報復之念。佛經上記載:釋迦牟尼佛在修忍辱之行時,曾受歌利王支解其身之苦,後來還慈悲的予以度化,這就是忍辱的真正精神。世間凡夫常為自 己所受的境遇深懷不滿、煩惱怨恨,菩薩為此特現金盔地將相,手執金鈴,時時以鈴聲警惕眾生要遠離嗔恨煩惱,自在修行,如此方能修得真正佛果,得到真實的安 樂。俗話說:「能忍自安」,同學們在此研習大悲咒,最重要的意義,也就是在修養此一忍耐的功夫,如果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可以持誦大悲咒,以此輪寶,來 摧破心中煩惱和嗔恨的情緒,使心境和順,如果有緣得到很大的福報,也要持誦大悲咒,使心中的貪念消除,使心靈清淨,能如此的處逆境不嗔、處順境不貪,才能 真正修得忍辱的境界。
咒語:第四十句。
佛囉舍耶
觀世音菩薩現阿彌陀佛相
講述:
此句咒語是由「佛囉」、「舍耶」兩個詞語組合而成。「佛囉」意為身,「舍耶」意為象。全句的意思是要修清淨之身,先修和平的心性。
這句咒語是菩薩示知眾生,學佛修行要能使色身清淨無染,必須要修得如象王一般的和平心性,才能得所成就。《涅槃經》以象比喻佛性,除言佛法之廣大,不可憑 藉盲目之觸摸而妄自論斷外,亦言象之和平心性為學佛之首要功夫。象也有大力修行的涵義,佛教形容大力修行、勇猛精進的人為龍象,也在說明水行龍力最大、陸 行象力最大的意思,可見象在佛教中所蘊涵的意義。象雖有龐大的身形、巨大的力量,但是心性和平,不會任意傷人,佛法以慈悲度化眾生,慈悲則必以和平為本, 所以學佛修行,就要先從修養心性開始,一切能以悲憫之心對待世間的人情事理,就會隨緣順化,少生煩惱,菩薩以象喻人,是因象有大力而不傷生,終生役於人, 而不生嗔恨之心,不貪口腹之欲,山林野地,悠遊自在,雖不見其樂,但也不見其苦,無苦無樂的清淨生涯,正是修行的最高境界。
菩薩在此句咒語中,現阿彌陀佛相,即在教化世間有情眾生,西方極樂世界本自清淨,人間娑婆世界本自和平,無和平即無安樂,無清淨亦無極樂,眾生學佛修行, 若要得此和平清淨,就要一心持誦大悲神咒,以消除貪嗔之念、暴戾之行,秉持「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信念,作為修行的基本準則,時時處處以持 誦大悲咒為惕厲,如此認真修行,少則三月、多則半年,必能使身心清淨和平、自在安樂。
印光大師說:學佛修行,勿以小得為足,勿以小過而無礙,勿以自性彌陀為究竟,而不念西方彌陀。勿唯祈佛之默佑,而不於自己所感於佛之心中認真以行,則人生 一切之所願,必能一一實現。意思即在教化眾生,在修行時,不要自恃有所成就,即生驕慢之心,也不要只求佛菩薩的護佑,而不認真的修持,只有敬勤修行佛法, 真心持誦大悲咒,才可得諸天善神之護衛,使內心常自和平清淨,如此不僅身心能得健康,煩惱日少,而且不知不覺間,禍已遠離,福已隨至,同學中有很多已得此 福報,當可證知大悲咒之神奇妙用、不可思議,希望我們都能抱持「唯願此生持此咒,共為世人造福田」的心願,認真修行,以不負觀世音菩薩對我們的慈悲賜福。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