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王聖教序》「而」字的線條美:如見美髯公飄拂的須子
範字【而】出於《集王聖教序》碑。
據《古代漢語字典》解釋:「而」是象形字,像下巴下面的須子飄拂的樣子。本義是指下巴上的須子。現在已經很少使用了。現在通行的是假借義,在古代表示「順接」。是《說文》部首。凡從而取義的字皆與須子或須狀物等義有關。
《集王聖教序》中這個「而」字的線條非常流麗婀娜,起筆收筆皆順勢,但筆墨不乏勁健沉實之氣。
用筆以一分筆書寫為主,六畫四筆書成。從線條的曲直變化方面看,可以說「曲盡其妙,盡得天然。」每一線條都呈中鋒弧線,彈力十足。
第一筆橫折後的撇畫,出人意外的寫的非常細勁飄動,要比楷書「而」中的撇長許多。撇後的四筆一氣呵成,暢達柔美,又有金質玉潤之美。「而」的短豎和橫折豎彎鈎非常有彈力如鋼絲,細勁入骨。
寫好「而」字不僅要用筆輕靈勁健流暢,而且還要處理好線條的空間分割處理。「而」字上部左右和左下留有大面積的三塊空白。
這幾個個留空有構成了近似三角形色空間。各部空間與變化中有得到了和諧統一的處理,有「和而不同,犯而不違」的意趣。
有意思的是,「而」字做了大疏大密的處理,但又是計白當黑,富有奇趣。這些空間的疏密卻讓人一點都感覺不到疏處有虛空,密處不透氣。處理的是於大疏大密中見和諧統一,緊奏中見空靈,均勻中見疏見密,別具趣味和勢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