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21, 2019

中国书法史

中国书法史


汉字是书法的母体,书法是汉字的艺术表现形式。汉字起源于原始社会晚期,距今约六千多年,现存最早的汉字体系是商代的甲骨文,经过历史的变迁,书法在不断地演变,从甲骨文到金鼎文、石鼓文,篆、隶、楷、行、草的出现,形成了一清晰可见的运行轨迹。
那么本期我们将带您了解书法简史。
话不多说,先看极简知识图谱:
|请将手机横屏查看|
秒懂的朋友一定都是书法老司机,如果你看得似懂非懂,那就该配合下面的文字版涨知识了。
1、商周时期书法
主要是甲骨文,甲骨文是商代王室刻在龟甲兽骨上用来记录占卜、祭祀等活动的文字,又称卜文、卜辞。同期还出现了金文,它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又称“钟鼎文”,主要记载帝王分封、赏赐、征战、契约、祭祀等内容,字体与甲骨文相近。
刻有文字的龟甲
西周,大盂鼎,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2、春秋战国时期书法
这个时期的书法仍然以钟鼎文为主,秦国出现了《石鼓文》。它是刻在形状象鼓的石头上的文字,石鼓文属大篆体系,又称籀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秦石鼓拓片,故宫博物
3、秦朝时期书法
秦朝书法主要是“书同文”(即全国统一书写文字),确定小篆为标准字体。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方便治理国家,采纳了丞相李斯提出的全国统一使用文字的主张,让李斯以籀文为基础,删繁就简,改难为易,创立秦篆即小篆在全国推广使用,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和文字改革作出了重大贡献。
其次是秦国创立了秦隶。将篆书的圆笔曲线改为隶书的方笔直线,加快了书写速度,是文字改革的又一重大功绩。
李斯 泰山刻石(明拓本)故宫博物院藏
4、汉朝时期书法
自汉代,汉字已基本定型,同时书法各体都具备,且日趋完善,成为我国书法史上一个相当重要的时期。其中汉隶的风格和成就最为突出。

汉隶《史晨碑》
在汉隶定型的同时,行书、草书也应运而生。由于行书、草书写起来比隶书更加方便快捷,隶书的演变主要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向草书方向发展,先是章草,其后是今草(又称小草)、狂草(又称大草)和行书。二是向楷书方向发展,形成了带有隶书风味的楷书。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楷书才真正成熟。
东汉 张芝(传)《冠军帖》
汉简也是汉朝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的书法形式。它是写在竹、木片上的文字,称之为简牍。
汉简《礼仪》
5、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战乱频繁,动荡不安的时代,但在书法方面却有高度发展,这个时期楷、行、隶、草多种书体同步发展,书法名家层出不穷,艺术风格多姿多彩,成为我国书法史上的第一个发展高潮期。
三国时期,魏国钟繇将隶书演变为楷书,成为楷书创始人。
钟繇《宣示表》
西晋时期最著名的书法家索靖和卫瓘,多擅长草书,王导善行草,王廙善章草,王羲之的书法受他们的影响较深。
t
东晋时期是我国书法最兴旺发达时期,极高的书法艺术成为我国的最高标志,许多作品已成为后人难以超越的经典。“书圣”王羲之,“小圣”王献之,世称“二王”,变古法,创新风,成为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
王羲之《兰亭序》(唐摹本)故宫博物院藏
王献之 《中秋帖》
至此,书法界的五大主流书体: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都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且都不乏神作,最重要的书写介质——纸张,已经普遍为人们使用,此后的书法史,可以看作一场精彩又漫长的墨与纸的切磋。


南北朝时期,南朝传承“二王”书风,北朝民间 刻石书法繁荣,尤其是北魏的碑刻、摩崖、墓志、造像题记众多,书刻风格纷呈,多以奇肆雄强、古拙质朴的风格为主调。著名碑刻有《郑文公碑》、《张猛龙碑》、摩崖石刻有《石门铭》,墓志有《张黑女墓志》等
北魏 《张猛龙碑》
魏 《张黑女碑》
6、隋唐书法
隋朝统一全国后,书法承上启下,融汇魏晋南北朝之书风。代表隋朝书法成就的主要是刻石。著名书家有智永,王羲之第七代孙。 唐代是继魏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又一个高峰。唐太宗李世民酷爱书法,独尊王羲之书法,大力收集摹拓王羲之书迹,朝野上下学王书之风日盛,出现了许多书法大家,尤其是楷书和草书成就最高。楷书名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书权、虞世南、诸遂良等,草书名家有张旭、怀素、孙过庭等。唐中期,篆、隶、楷、行、草各种书都得到全面发展。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颜真卿《多宝塔碑》
张旭《古诗四首》其一
怀素《自叙帖》
7、宋元时期书法
宋朝书法开创了崇尚写意的书风,领军人物蔡襄、苏东坡、米芾、黄庭坚四位书法大家,史称“宋四家”,他们冲破唐朝尚法的束缚,追求书法个人意趣的书风,他们的书法各具体势,自成风格。尚意之风,对后世影响深远。
苏轼《寒食帖》局部
元朝历史较短,书法以继承为主,出现书法大家赵孟頫。他提出遵循古法,崇尚“二王”的思想,扭转了宋末怒张燥露,师法不古的书风,成为复古运动的领军人物。
赵孟頫小楷《洛神赋》
8、明清时期书法
明代书法在宋元帖学基础上发展继续,明初期台阁体盛行一时。书法里的台阁体就好比科举的“八股文”,是一种明代官场书体,科举时规定皆用楷书答试卷,字写得不好即使再有才也会落榜,导致读书人写字力求工整,虽然端正好看但阻碍了个性发展。
“台阁体”代表人物沈度作品
明中期出现了吴门三家:祝允明、文征明和王宠,彻底摆脱了台阁体的流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影响甚广。
祝允明手札
文征明行书诗卷局部
明晚期画家陈淳、徐渭的书风独具一格,个人风格突出。董其昌主张学习古人,但提倡师其意而不师其迹,建立了清雅疏秀的书风,对明末清初影响极大
陈淳《白阳山诗》局部
董其昌行书诗轴局部
清代书法大体可分为两大流派:学帖的和学碑的。
帖学承接晋唐以来的书法传统,追摹钟王、颜体、赵体,还有董其昌的帖子。比如康熙就推崇董书,乾隆酷爱赵体。
明末清初 王铎草书
康熙《行书五绝诗轴》,上海博物馆藏
清代书法的复古可以说是一个猛回头,由于金石出土日多,士大夫热衷于金石考据,碑学便是借鉴钟鼎、秦篆、汉隶和六朝石刻的书风。著名的书家如金农、邓石如、吴昌硕、康有为等。
金农隶书轴
邓石如篆书轴


l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