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罗什大师——佛门学霸+两破戒律+广译佛典+舌舍利
1. 大师名片
鸠摩罗什(公元344—413),梵语Kumarajiva,出生于古代西域的龟兹(qiū cí)国,又译鸠摩罗什婆﹑鸠摩罗耆(qí )婆,略作罗什,意译童寿,是东晋十六国时后秦(姚秦)的一位高僧,译经家。公元413年(后秦姚兴弘始十五年八月二十日、东晋安帝义熙九年),鸠摩罗什在长安圆寂,在逍遥园火化。罗什与真谛(499—569)、玄奘(602~664)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另说还有义净(635—713)(又说为不空(705—774))并称为四大译经家。鸠摩罗什是世界著名思想家、佛学家、哲学家和翻译家,是中国佛教八宗之祖。其译经和佛学成就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著名弟子有道生、僧肇、道融、僧叡,合称“什门四圣”。
2. 佛门学霸
鸠摩罗什12岁与母返龟兹(qiū cí)途中,在疏勒驻留年余,修习阿毗昙及六足论,从大乘僧人、莎车王子须利耶苏摩诵读《中论》、《百论》和《十二门论》,复从佛陀耶舍授读《十诵律》等。后佛陀耶舍一直和他合作翻译佛经。
罗什回龟兹后,广习大乘经论,讲经说法,成为中观大师。时槃头达多从罽(jì)宾到龟兹,罗什晓以大乘宗义,使之垂信。此时,罗什的声誉已经大震西域周边各国。
鸠摩罗什不仅学问精深,而且相貌倜傥,同时字如其人,文笔也是潇洒清秀,堪称一流。曾有三果罗汉言,鸠摩罗什在三十六岁如果没有破戒,他就会成为第二个佛陀。
为争夺这位高僧,前秦后秦发动了两次攻伐西域的战争。公元382年(前秦建元十八年) 苻坚遣吕光攻伐焉耆,继灭龟兹,劫持鸠摩罗什至今河西走廊凉州。为安抚大师,吕光下令召募各地能工巧匠,大兴土木修建寺院,建好后命名为鸠摩罗什寺,该寺是罗什初入内地安身弘法演教之处。三年后姚苌杀苻坚,灭前秦,吕光遂割据凉州,自立为凉主(该政权史称后凉,十六国之一),鸠摩罗什随吕光滞留凉州鸠摩罗什寺达16~17年。
3. 两破戒律
关于大师破戒的记载,《出三藏记集》与《高僧传》是相同的,只是词字略有差别。按上述两篇所记,与鸠摩罗什“破戒”相关的有两次事件,兹引《高僧传》所载。
第一次是在前秦苻坚建元二十年(公元384年),吕光破龟兹俘获鸠摩罗什后,见其倜傥伟岸,气宇不凡,于是劝说罗什娶自己的表妹,也是当时的龟兹公主。罗什不从,于是强行给他灌酒,灌完后将他与公主关在一间密室里,罗什因此破戒。
原文:光遂破龟兹,杀(白)纯,立纯弟震为主。光既获什,未测其智量,见年齿尚少,乃凡人戏之,强妻以龟兹王女,什拒而不受,辞甚苦到。光曰:“道士之操,不逾先父,何可固辞。”乃饮以醇酒,同闭密室。什被逼既至,遂亏其节。
另一次是前秦灭亡后,后秦(或称姚秦)君主姚兴迎罗什入长安,拜为国师。罗什主持庞大译场,译出大量佛经,获得极大成就和声望。姚兴视罗什为奇才“圣种”,唯恐断后,便强迫罗什接受女人,以便“传种接代”,留下法种。
原文:什为人神情朗澈,傲岸出群,应机领会,鲜有论匹者。笃性仁厚,泛爱为心,虚己善诱,终日无倦。姚主常谓什曰:大师聪明超悟,天下莫二,若一旦后世,何可使法种无嗣。遂以伎女十人逼令受之。自尔以来,不住僧坊,别立廨舍,供给丰盈。
鸠摩罗什娶妻生子一事,当时众人对此议论纷纷,毁谤渐起,在僧人中引起震动,有人对于罗什大师生起轻慢心,有些僧人羡慕罗什的“艳福”,也妄想仿效。罗什大师便召集众僧,示以一满钵的针说:“你们若能与我同样,将一钵银针吞入腹中,我就同意你们娶妻蓄室。否则,绝不可学我的样子。”说罢,当着所有人的面,将一钵银针吃到了肚里,随即又在脚底板一根一根将银针取出。诸僧见罗什有如此神通,不敢效仿,遂罢却了娶妻之意。
鸠摩罗什仍不放心,每次登座讲法,必要对大家说:“我被逼无奈,娶妻蓄室,行为虽同常人,精神却超越俗事。譬如莲花,虽生臭泥之中,却能出污泥而不染,你们要像采撷莲花的芬芳一样,但取其花,不取其泥,我的戒行有亏,但是我翻译的经典,如果有违背佛陀的本怀,让我深陷地狱。如果我翻译的经典不违背佛陀的本怀,那么让我的身体火化之后,我的舌头不烂。”
4. 广译佛典
鸠摩罗什最伟大的功绩就是翻译佛经,同时也培养了大量学问僧。从后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到长安,至公元413年圆寂,十一年中,他与弟子译经三十五部二百九十四卷。他的译笔忠于原文,圆通流畅,典雅质朴,并纠正了四百年来他人译经之误,成为后世流传最广的佛教经典。
据《出三藏记集》记载,罗什及团队所译经典有三十五部二九四卷,若据《开元释教录》,则多达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罗什通晓多国语言,译文流畅简洁,相当准确地传播了大乘般若系经典和以龙树为代表的中观派论典。所译《般若经》、《维摩经》、《法华经》、《阿弥陀经》、《坐禅三昧经》、《十诵律》、《大智度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十住毗婆娑论》等,对中国天台、三论、净土、禅宗等宗派的形成皆有重大而深远地影响,中国佛教净土宗初祖庐山慧远大师当时曾与鸠摩罗什大师有书信往来,就佛教中的重大问题有过交流讨论,传为佛教史佳话。
5. 舌舍利
公元413年(后秦弘始十五年四月十三日),鸠摩罗什圆寂于草堂古刹(西安草堂寺)。临终前曾嘱其弟子应以其著译而不以其生活行事为准绳。
罗什著作有为姚兴所写的《实相论》2卷;答姚兴《通三世论》书1篇;答慧远问大乘义十八科3卷,系后人所汇集,题为《大乘大义章》或《鸠摩罗什法师大义》。
大师圆寂前与众僧道别时曾说:“凡所出经论三百余卷,唯《十诵》一部未及删烦了,存其本旨必无差失。愿凡所宣译,传流后世,咸共弘通。今于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燋烂。”
公元413年,大师圆寂,荼毗后,果然舌根不烂,是为大师开佛知见,传持佛心法印之明证!大师圆寂时叮嘱弟子,要将火焚之后的舌舍利运往凉州鸠摩罗什寺(今甘肃武威鸠摩罗什寺)供奉,舌舍利而今还在,这是世界上唯一一颗三藏法师舌舍利子,其见证了大师不世之伟大成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