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夫人。她名铄,字茂漪,自署和南。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生于晋武帝泰始八年(272),卒于晋穆帝永和五年(349),享年78岁。东晋著名女书法家,相传是王羲之的启蒙老师。
卫夫人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书法世家。曾祖父卫觊、祖父卫瓘、叔父卫恒都是大书法家,在书法史上很有影响。书法的家学渊源,为她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女书法家奠定了基础。她从小勤奋好学,酷嗜书法艺术,擅长隶书和正书(楷书),隶书尤为规矩。
她写了《笔阵图》。这是一本论述写字笔法的著作,阐述执笔、用笔方法,并列举七种基本笔画的写法。她在《笔阵图》中是怎么说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卫夫人 《笔阵图》:
横画, 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
点画,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
撇画,陆断犀象。
戈画,百钧弩发。
竖画,万岁枯滕。
背抛钩,崩浪雷奔。
横折钩,劲弩筋节。
她说,我们写横画,要像千里阵云,隐隐于天空,看似无形,实则有形。认识“横”的课,是在广阔的大地上进行的。卫夫人把王羲之带到户外,在广阔的平原上站着,凝视开阔而风云变幻的地平线。卫夫人说横的奥妙就在于“千里阵云”。其实“千里阵云”是指地平线上云的排列。云低低地在地平线上布置、排列、滚动,就叫“千里阵云”。有辽阔的感觉,有向两边横向延展张开的感觉。
她说点画,要像高山坠石,磕然有声,如山裂石崩之响。 卫夫人并没有先教王羲之写字,她把一个字拆开,从中国书法里面最基本的元素——“点”开始学习。卫夫人为“点”这个笔画注解了四个字:“高峰坠石”。她希望少年王羲之可以感觉那个“点”,如同悬崖上有块石头坠落下来,那份重量与力道,正是“点”的奥妙所在。因此,王羲之对“点”这块石头的感悟,每次都有所不同。比如说《兰亭序》是王羲之最有名的作品,许多人都说里面“之”字的点,每个都不一样。
她说竖画,像万年枯藤一样苍劲雄强。卫夫人把王羲之带到深山里,从枯老的粗藤中学习笔势的力量。她教王羲之看“万岁枯藤”——一根老藤,一根漫长岁月里凝聚了无比的力量。老藤拉不断,有很顽强、很坚韧的力量,这个记忆变成对书法的领悟。“竖”这个线条,要写到拉不断,写到强韧,写到有弹性,里面会有一股往两边发展出来的张力。
她说撇画要如利剑斩断犀牛角与象牙一样有力。
她说戈画,要如百钧之力发弩一样强劲。
她说背抛钩,要如崩浪奔雷,气势非凡。
她说横折钩,要像强劲的弩,坚挺的竹。
卫夫人还提出,在学习和创作时,要注意选用笔、墨、纸、砚的品种和产地,强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她还说到,初学书法,“先须大书,不得从小”,“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等理论原则,也都是宝贵的经验之谈。在上述论述的基础上,卫夫人概括她对书法艺术总体的认识,提出了“多力丰筋”理论。她认为:“下笔点墨画芟波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力筋”之说,给后世学书者、评书者指出了一个较好的书法艺术标准。
《卫氏和南帖》
关于卫夫人的书法,要从她的师承关系说起。据《法书要录·传授笔法人名》说,是由蔡邕传之崔瑗以及蔡女文姬,蔡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也就是说,卫铄是师法三国时期魏国著名书法家钟繇的。有《名姬帖》、《卫氏和南帖》传世,其字形已由钟繇的扁方变为长方形,几条清秀平和,娴雅婉丽,去隶已远,说明当时楷书已经成熟而普遍。她的代表作是《名姬帖》小楷,其笔法古朴肃穆,体态自然,是楷书中的上品。
卫夫人《名姬帖》
钟繇曾称颂她的书法说:“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婉然若树,穆若清风。”充分肯定了卫夫人书法高逸清婉,流畅瘦洁的特色。这实际上是对钟繇书法风格的继承,但在钟繇瘦洁飞扬的基础之上,更流露出一种清婉灵动的韵味。唐代韦续《在墨薮》中更是对她推崇备至,称赞说:“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芙蓉;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又若红莲映水,碧沼浮霞。”连用三组美丽的形象来比拟其书法,可知卫夫人的书法充溢着美感,带有女性特有的妩媚娇柔的风格,又与钟繇迥异其趣。这是卫夫人结合自身气质特点,在学习钟繇基础之上的发展和创造。韦续因此将卫夫人归入著名书法家,列为上品之下,即第一等第三级。
《近奉帖》
常言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在任何时候,都不是一朝一夕,都是要经过无数次反复探索得来的。卫夫人尽管很有天分,可是也经过了一番努力才取得的。这里有个故事,卫夫人小时习字,态度十分认真,有时一写就是几个小时,乏了她就去门前泊池里把笔硕洗一洗。一次,她练字累了,就把笔砚放在桶中,放在了泊池里,泊池里的水从此染成了黑色,后人就把这泊池称为卫夫人洗墨池。连书圣王羲之的老师都这么刻苦,何况我们呐~大家加油吧,有付出一定有回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