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12, 2019

杂阿含经实录第三讲


杂阿含经实录第三讲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忆宿命,未成正觉时,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作是念:何法有故老死有?何法缘故老死有?即正思惟,生如实无间等,生有故老死有,生缘故老死有。如是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何法有故名色有?何法缘故名色有?即正思惟,如实无间等生,出家的沙门行,识缘故有名色有。我作是思惟时,齐识而还,不能过彼:谓缘识名色,缘名色六入处,缘六入处触,缘触受,缘受爱,缘爱取,缘取有,缘有生,缘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这一经是佛陀没有悟道前,他放弃了苦行,在菩提树下发了大愿:我今天在此座下,如果不能见法悟道就不再起来了!决定用生命完全的溶入去体证,如果再不能见法悟道,他就宁愿死在这个座上,下了这么大的一个决心。
那么、这一经我们就可以理解:佛陀是从哪里知法、入法、悟道的,这一经就是佛陀悟道的真相,思惟法义的真相,都是在这一经。那么,佛陀外面的因缘都已经尝试过了,他最后发现这些都不能解决内在的问题,所以在菩提树下他就往内来反观自己。何法有故老死有?我们今天都会老、都会病、都会死,不能解决的就是人一定要死,那为什么会有这个老死呢?是因什么样的因缘才会有老死呢?他是在一个切身的问题上直接来探讨,直接来反思。所以他进入向内非常微细的观察跟思惟,最后他体会到了:了解的时候就是因为生才会有老死啊,如果我们没有出生,没有这个生命的存在,他哪里会老死呢?这个看起来、我们觉得:那这个有什么呢?很简单哪,哪一个都知道。因为生才会死嘛,没有生怎么会死?但是他还要往前推溯:生的前面就是有,这个有呢,就是我们讲的三有,也就是我们这一生,身语意所造的业,产生的这个作用,潜在的这个作用,我们叫业力,而会带来你死后往三界轮回的这个动力。有就是三有,什么三有?色有、无色有、欲有,也就是你未来会往生欲界、或色界、或无色界的这个三种业力,这个都叫有。如果没有造作,没有造成这种潜在的动力,不可能会往生嘛!不可能会有这一期生命的出生嘛!所以他又往前去推溯了:为什么会造成这一种业力呢?前面就是取,就是爱取,执著爱取。比如说:我们活在这个人间,一定要怎么样?根尘触,六根一定要触六尘。如果你今天看到外面一切的形形色色,包括自己的色身,你知道他的真相,知道他的无常性,他非实如幻,你就不会执著了,这个取著从哪里来的?就是实有感!这个叫实有感自性见!
如果你今天看到天上的浮云,或者是晚霞很漂亮的天气呀,你会不会执著?你不会执著。你看到河水很清澈在流,你会不会执著?不会执著,为什么?因为你知道:那个都是什么呀?很快就会变化的,就会消失的,它并不是实在的,那我们现在看到外面的境界,尤其是人与人之间,他的得失,他的利害关系,情绪感受,我们都感受是那么的真实,所以我们才会爱、才会取、才会执著,不喜欢的就会嗔恨,就会产生对立,情绪作用就来了,这个就是爱取,造成未来执取的动力,造成未来生死的一个根源就是在这里。所以这个爱取啊,造成未来的作用是最重要的地方。如果这个人间你真的勘透了,它确实是无常的,是刹那不住的,是虚幻的,那你还要执取它吗?为什么我们对天上的浮云、对流水我们不会执著?你看到花很漂亮,请问它能维持几天?它一定要凋,一定要谢,一定要腐坏的。你喜欢、你欣赏,但是你会执著吗?你会爱取到不舍吗?不会的。
我们看《红楼梦》是吧?林黛玉还要葬花,欸那个花凋谢了,收一收,好好埋葬它,你看,她情绪多美啊!我们是不是觉得很美啊?这个叫美吗?欸,所以我们慢慢去理解!这个爱取从哪里来?各位还要注意到一点,当我们在谈这个法的时候,不是在说外面的法,不是跟我们无关的法,就在谈我们内在的问题。所以当你体会到这里、听到这里,时时就要注意到这个跟我们是息息相关的。我们一看:这个爱取有这个,每天看,没什么。我告诉你:这个地方每一句,每一个相依相缘的重点真的能明白、真的能深入体会的话,那就不一样啦!我们在座的相信大家学这个法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多少都有深入、用心过,那你们都常常知道,这个爱取就是关键啊!世界是缘起如幻、空的,大家都会谈。
既然是空的、如幻的,为什么还要爱取?那么我请问各位:我们能不能对一切法真的不染、不取?自己做得到吗?所以就要注意啦!理论虽然佛陀说是这样子,我也知道啊!知道为什么做不到?为什么不能自在清净?为什么能被污染?这个就要注意了,其实我们的知道还是很片断、很片面、很肤浅的没有真正的以生命深入的觉知、深入去体证过。好,会取,就是因为前面产生了爱染嘛,这个爱的部分是执取的意思,跟下面爱跟取两个几乎相依相缘。那么不爱呢?也会起嗔恨哪,也会起讨厌哪,那个还是爱的变质一样的道理,所以在前面是什么关系而有的?感受来的啊!我们触动因缘的时候产生的感受。
所以受有三受是吧?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喜欢的就贪爱执取嘛,不喜欢的就嗔恨嘛、烦恼嘛,这个都是情绪作用啊。那,像佛陀,他这样的思惟是从生命中的功能,实际的生活触动的因缘中去发现真正的因缘所在。再往前看,就是受,如果没有六根触六尘会不会产生感受啊?不会。因为有六根触六尘产生识,产生分别,才产生感受。所以从这些因缘中一直往前推溯,要找到真正的因是什么?那么这个受往前再思考,哦就是有触,我们的六根有触到六尘,产生识,产生分别,才产生受,所以这个地方也是一个重点!我们修行的人啊,他认为我们眼睛见色、耳朵闻声,眼、耳、鼻、舌、身、意,触动色、声、香、味、触、法,产生的识,产生的受,才引申后面的问题。那是不是我们不要触就没问题啦?这个是重点的地方哦!我们活在人间,不要在社会,到山上去闭关、独居,与外面不接触,是不是就没有触动呢?没有触就不会产生后面的后遗症嘛。
所以呢,包括苦行,包括独居,个人在深山里苦修,跟这个触的因缘应该有相当的关系,我们在这个经文里面啊,也有一经,外道他讲的修根,是修什么根?眼不见色,耳不闻声哪,他这样子呢就没有造成触动,后面的执著就不会来了。还有一个就是修定,当我们意识止息的时候,他就没有触动、跟外面触动的因缘了,就不会起贪爱执著、意识分别、种种的思惟了。这个地方,也就是修行会有分歧的地方也是在这里,对这个触、受、爱、取、有,这个根源都有关系,那么为什么会触?因为有六根,我们有眼、耳、鼻、舌、身、意的六处,这个是生出来就有的,活在人间哪,哪一天,哪一个时间没有六根触六尘?可能吗?包括你在打坐、静思、静观,有没有触受啊?还是有的。那个意根里面的影尘,它还是在那边会作用的,你在观察的还是内心世界里面的一些动态,所以即使你在修禅定完全没有入深定以前,这个六根的作用是没有一刹那是停止的。
所以我们有六根,就是六入处,才有触到外面的因缘而产生感受。随着受的变化而起落,贪爱、执取、嗔恨,造业都是在这里来的。那么各位:一部分的人,能够回到身心来,去体会、去感受,他就会找到这个关键的地方,只是后面呢,未来对治的方法不同而已!那么另外一个层次呢,他没有回到身心来,一些观念的知见跟外道一样的知见,认为一切都是上帝创造主宰控制的,或大梵天,或者是理天,或者是什么主宰,或什么神灵,都是这样的思想,但是这个从身心的反思,反觉,这个已经超越了神话,这一种寄托、依赖、这一种观念,已经回到身心中来探讨真相。佛陀,体悟到这里的时候,就是回到身心来的观察,往内的探究,那这个六入处的六根,从哪里来的呢?名色,这个名色啊,就是我们的胞胎还没有完全成形以前,我们现在来讲,就像受精卵一样,还没有成为胞胎以前,还沒有成形,还没有完全的成形以前,那个叫名色。其实名色啊,就是色心二法的一些条件、一些条件,就是这样子。到名色的时候,然后佛陀再深入思惟的时候:何法有故名色有这个名色又是缘什么而有的呢?何法缘故名色有即正思惟,如实无间等生,出家的沙门行,识缘故有名色有。最后他了解了,如果没有这个识的作用,这个名色不能成长,这里的说法是什么呢?就是说后面有一经有谈到佛陀跟阿难讲:识缘名色,名色缘识,相依相缘的道理,有谈到这个问题,我们后面会讲。这里的重要是让我们知道:识如果不入胞胎,这个胞胎不会成长,所以佛陀往前追溯到识的时候啊,他这里讲不能过彼。
在生命的功能作用中,往前的探讨追溯啊,只能追溯到识为止,也就是这个身心内在的条件,所以说,不能过彼,到此就不能过彼了,他能在生命中探讨的,往前追溯的,就是到这个识为止。那如果我们已经解脱了,已经自在了,我们这个识会不会再去执取下一个生命呢?不会了。那我们这一生的生命会来,还会来投胎,那这个识是什么识?有取识。就是过去对于这个真理实相还没有了解,还没有超越贪嗔痴烦恼之外的,他这个识啊,是有取著的。
就像我们这一生也是一样,我们现在学法、用功,修行,目的呢,就是来了解法的真相,然后呢,超越我们一切的染著、执取,这些染著、执取都静止了、都消除了,那个识就怎么样?清净了!不是再有取、不是再执取了,这个就不叫有取识了。这个有取识的意思是说:还在执取的、贪爱的那个功能作用中,才会此蕴灭已,余蕴相续,产生未来新的五蕴执取的这个动力。
所以佛陀,一直往内心去探讨这些问题,从生命的功能作用,为什么会这样?往前探讨它的因,每一个因的前面还有它的因,这个很重要!缘起这两个字,就在谈什么?相依相缘,众缘和合,它不是单一的。好,我们今天会死,探讨为什么会死?因为有生,没有生就不会死嘛。那为什么会生?这一生为什么会来投胎,会有这一生的生命?因为有过去造的业。什么业?三有。过去造的业它形成动力,不是往生欲界,色界,无色界,就是这三界,一定要去的。比如说:我们修四禅八定,他也可以怎么样?离欲,他离欲是伏而不断,所以他的体证、他所修的这个禅定功夫,他未来的这个三有,就是往生天界,四禅天。如果你修到无色定的这些境界呢,将来就是往生的就是四空天。因为内心的识啊,还有取著故。取著于人间的欲望,未来就是往生欲界,你修四禅,已经有相当的定力,欲望也淡了,但是他这个四禅的内涵他还是有所执取,所以他往生的就是四禅天。你体证到四空天的境界,往生的就是四空天。所以注意听:这一些都还要在三界中轮回,那这样有没有究竟解脱呢?没有。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清楚!今天佛法讲的,是超越三界轮回,不是不来人间而已,不是不下三恶道而已。包括天,圣弟子们是不求生天的。为什么?天界只是时间长,享乐多,但是福报尽的时候,还是一样要轮回。那这个就是不究竟,不是说它不好,只是不透底!
佛法今天谈的究竟解脱是解脱什么?解脱三界的轮回、继续生死,这个地方啊,差别就在这里。所以佛陀,往前追溯的时候,到了这个识的时候,他就知道在生命中能探讨的就是到此为止,那这个有取识,又为什么会有有取识呢?因为这决定是过去的,是吧?造作!本行所作,就是过去你所造作的一切因缘,造成的一种业力,这个叫本行所作,本所思愿呢?就是因为我们的意思食啊,有一种希望永恒存在的意欲。这个意欲啊,还是跟无明相应的,还是有我,有灵魂,有大我,有这一种观念的人哪,他总是希望自己能永恒的存在,这个希望永恒存在的意欲叫意思食啊,这个四食中很重要的一环,所以说:本行所作——是你过去造作的业力本所思愿——存在希望永恒存在的意欲,那个就是我们生死轮回的动力。所以这个有取识啊,也是过去生所造作的。没有清净的,没有止息的,没有离欲的,才会造成这一生的相续作用。那么后面他就会再谈到,从识,那为什么会有识?因为过去的行,过去的什么造作,那这个造作从哪里来?因为无明故,不了解真相故,好,我们再看经文,你就会理解。
我作是思惟时,齐识而还,不能过彼:谓缘识名色,缘名色六入处,缘六入处触,缘触受,缘受爱,缘爱取,缘取有,缘有生,缘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那么这个就从无明到识为止,来这一生以后从识的作用往下推,就把这个次第就连贯起来了。缘识所以才有名色,缘名色所以才会有六入,缘六入处才产生触,因为触才产生受的,因为受产生爱,因为爱才产生造业的取,缘取就有后有了,未来的生死的动力就来了。因为有这个有,所以才会出生,那生了将来一定要老病死的。那么所有存在,所有你最爱、最执取,认为最有把握成就的,结果最后都要灭!苦不苦?如果我们这一生一无是处都没有成就,有的人可能认为生命没有什么意义,是吧?早死算了!太苦了!但是如果我们家庭很圆满,感情很好,经济非常好,事业非常成就,又有名望,又有地位,又有权势,等到一老一病要死的时候,是不是前面这些成就都幻灭了?没有这些条件你可能还不太苦,这些条件越多的越舍不得,要放都放不得,更苦!
所以我们佛法讲的苦,不是说人间没有一点快乐,没有一点喜乐的感觉都没有,不是的。是在讲无常故苦!因为最后一切都要归于灭!一切是坏法,是灭法,所以最后是怎么样?一定要消失、一定要消灭,没有一切的得啊,你还不会苦,你越得意的你越苦!就像我们现在世界,以七十亿人口来算,每个人平均活七十岁,每年生出一亿个人,也死掉一亿个人,每年死掉一亿个人,除以三百六十五,一天死多少人你们知道吗?大约三十万人,每天死三十万人,你们每天有没有哭啊?你们每天有没有悲伤啊?为什么因为那个不是我的那个跟我无关是吧?每天死三十万人,如果把他排成一列,很快长城就要造起来了你们知道吗?我们为什么不悲伤?为什么不苦?因为那个不是我的(我所)。但是我们身边的人,亲人,好朋友,稍微一下严重的灾害就受不了!苦死了!因为有我就有我所。是不是这样子?有我就有我的,跟我有关的我们就关心哪,就执取啊,就贪爱;跟我无关的他死了一天三十万人你也不觉得辛苦,不会烦恼。
所以各位:我们活在人间,没有一法哦,不是只有生命哦,没有一法是不坏的、不灭的,只是有的时间长,有的时间短,一期的安定性时间不同而已。那如果是这样子,我们就知道啦,这个‘爱取’有条件的,人间每天死那么多人为什么不苦?身边的人稍微怎么样我们苦死了,那我们只要有爱,有取,有执著的对象,包括对自己的身心,最后要怎么样?苦死了!所以这个纯大苦聚集是因为:一定要灭!一定要死!一定要坏!所以佛法讲的无常故苦是在谈这个!不是说:我们的生命从来没有快乐过。唉,我们可以享受这个,享受那个,一时的喜乐还是有的,但是这些是常吗?欸!所以讲无常故苦啊!要注意啊!我们不管你这一生多努力,多成就,赚多少钱,名誉多好,亲人多圆满,当你要别离的时候,更苦哇!然后那个爱取要消失的时候,受不了啦!那个执取啊,动力啊更甚!
所以此蕴灭已、余蕴相续是在谈什么?为什么此蕴灭已余蕴一定会相续?佛陀讲:法尔如是,法性自尔啊!这个不是谁来规定的,这个不是谁来审判的,或者是给你分配的,都不是!宇宙的真理法则就是法尔如是——有这样的因果必然性在。佛陀只是发现这个必然性,原来如此!不是他发明的哦,不是他来主宰、来产生的一个理念哦,不是哦!这是宇宙中法尔如是的法性,本来就这样,他只是发现了,体会了,原来真理是这样子,原来因果的必然性是如此的,他只是发现它的真相而已!所以佛陀的发现真理,名为创觉——第一个觉悟的人,第一个发现的人。这个不是上帝给他什么力量,或他得到什么特殊的力量加持、都不是。他发现了宇宙的真理法则的必然因果法则就是这样子。这个叫法尔如是法性自尔,是本来因果的必然性就是这样,他发现了而已。比如说我们生,必定无常,一定要灭,这个从古到今有没有办法超越它?没有一个人哪,只要有生的无不灭的。佛陀说无常,从古到今有没有一法、任何一法它是常的,有没有?
科学家现在在研究,所有的原料、物质到最后第一个因,有没有找到?没有!现在科学家,他能研究的到什么?夸克,已经最微细了,但是夸克是不是最细的物质呢?也不是。因为现在科学家也知道夸克还是六个条件组合的,所以佛法为什么谈无始以来?有没有第一因哪?有第一因就是开始喽,第一个、没有原因而有的,有这样的东西吗?没有!所以佛陀讲的‘无常’两个字啊,到今天,任何一个身份的人、怎么样的智慧都没有办法打破这个真理的一个真相。所以各位:我们再来看经文,那么再反思过来。
我时作是念:何法无故[则]老死无?怎么样才能没有老死呢?
何法灭故老死灭?即正思惟,生如实无间等,生无故老死无,生灭故老死灭。如是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行,就是过去的造作。
广说。到行,往前追溯,行无,不造作了,这个识才会怎么样?不受影响。但是,他又继续:
我复作是思惟:何法无故行无?何法灭故行灭?这个是在造作上,我们会造业、会造作,怎么样才能止息呢?怎么样才能灭呢?
即正思惟。如实无间等,无明无故行无,无明灭故行灭。他最后,发现所有一切造作就是无明的产物而已!不了解实相,不了解真相,不认识一切生命中的一切內在的条件。所以啊,思惟到这里啊,就知道啦,我们今天所有的造作,所有的造业,所有的生死之因,皆由什么?无明故,不了解真相,什么真相?生命的真相,一切法的真相。
然后行灭故识灭,识灭故名色灭,名色灭故六入处灭,六入处灭故触灭,触灭故受灭,受灭故爱灭,爱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如是纯大苦聚灭。看到这里啊,也许一般人不会觉得这个有什么,但是如果你今天是一个在探讨真理的人,在修行中寻寻觅觅、在追寻解脱的人,看到这里就会反思啦!为什么这样子能解脱?生,因缘触动的条件而生;灭,因缘条件消失的时候灭。那这个不是很平常吗?我们是不是有这样的想法?不!我们没有反思啊!没有回到生命中来跟我们具体的一些内在因缘去作怎么样?反思啊!我作一个比喻:最简单的,我们六根没有触六尘,会不会起感受?嗯?没有起感受会不会产生后面的爱、取、有?不会。那我请问各位:这个我们都理解啊,都理解啊!那我现在请问各位:如果都理解,那这个“触”,能触多久?嗯?要注意哦!不要轻忽带过哦!轻忽带过你永远不会体会的哦!
触灭则受灭。那我请问你:“触”能触多久?有没有永远的触?那有没有永远的“受”?为什么我们的贪嗔痴烦恼不会灭?嗯?你们有没有思惟过这个问题?没有。因为没有思惟这个问题所以就不能深入!同样一句法,为什么体会会不同?为什么佛陀的时代,佛陀启示,讲一个缘起的重点而已,那个人说:啊!知已,知已,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他回去呢再专精思惟,就怎么样?能知法入法而见法了。我们为什么不能?大家有没有“触、受”的功能哪?能不能随时发现这个问题啊?那我现在问各位:“触”,触多久叫触?维持多久?是永恒的呢还是无常的呢?如果是无常的,触多久?受多久?不是“触”灭“受’就灭吗?比如说我们在人间哪,哎呀!去看电影,去听音乐会,看了听了以后回来,哇!一路欣喜、欢喜是吧?心情很愉悦很欢喜!晚上做梦都还在欣赏,那这个“受”为什么维持那么久?你们知道吗?听到一个人批评你,对你不客气,对你有损失,恨他一辈子!这个一辈子可久了,不是“触”灭“受”就灭吗?不是“受”灭后面“爱、取、有”就灭吗?那为什么你们不灭呢?知道吗?啊?注意听哦!这个是关键哪!我们今天很多人修行不受用,你知道为什么不受用吗?那么这个大家都要做功课的懂吗在平常的生活,根尘触,不管是顺境逆境,喜受、还是乐受还是痛苦的受、烦恼的受都好,当你起的时候,要怎么样去发现知道吗?还要发现什么?它停留多久?注意听哦!佛陀一直告诉我们:一切法无常,五蕴无常,六处无常,一切受无常。我们真的理解吗?我再讲个比喻,因为开始最重要,开始的知见清楚了,后面就容易理解了。知道意思吧?其实佛陀这里没有讲那么多。
我为什么讲这么多?因为这里是关键!知道吗?开始,一下子把重点、关键都明白了,后面就容易了,后面你再看所有的开示,哦,原来如此啊!你的思惟就不一样了。我们现在这里面哪,三百多经,为什么大家研究那么久,也很用功,为什么不能受用?因为没有得法!没有真正的体悟啊!我今天来跟大家结缘的地方就是点出重点!这个不点破,你们没有把握到这个,没有体证到这个,你就受用不了!我还是我,习性还是习性。
你们现在注意啊!你们现在在听我说话,清楚不清楚?你们现在在听我说话的当下,有没有清楚自己内在身心的状态?不是听我说话清不清楚,注意听!是听我说话的身心状态!自己清不清楚?听我现在说话、现在的当下身心那一种状态有没有自己很清楚?不是听我说话跑到这边来了,师父你在说,我看你我很清楚。不是!是听我说话的那个人、本身、自己在听说话的身心状态自己有没有觉知很清楚?这样意思知道吗?清楚的是内在当下的状态!不是外面的,这样懂吗?好、再进一步,你们现在听我说话的当下,如果自己清楚的话,我现在问大家:你们现在听我说法的当下,看看:有没有贪嗔痴烦恼?有没有?(没有!)确定?(确定!)真的吗?(真的!)好!再看一次,再重新的觉照(觉知)一次,当你在听话思惟的过程都好,内在当下的生命中有没有贪嗔痴烦恼?(没有!)那么快就知道了哦!很容易嘛是吧?好,那我现在再问各位一个问题:为什么没有?你们不是说“无始以来造业如须弥山吗?”嗯?“我们的习性深重吗?”“身不由己呀,都随业转啊!”不是这样子吗?为什么现在没有?你们告诉我!到底是有还是没有?(没有!)嗨!这个都是“如实知之”对不对?(对!)好,如果没有,你们以后会不会又生起烦恼痛苦啊?唉,这个是很重要的地方哦!这个是很重要的地方哦!那我再问一次:到底是有还是没有?(没有!)确定吗?(确定!)那我现在告诉你:如果真的没有,确实是真的了解、真的是实实在在的觉知到的,事实上真相就是这样子,那你们就可以知道了,生命中在某个条件状态下是可以没有贪嗔痴烦恼的对不对?(对!)什么因缘而有呢?啊?因为在觉知中对不对?(对!)好,如果没有觉知就会怎么样?落入习性啦!落入过去的思惟模式啦!是不是这样子?(是!)那我现在再问各位一个问题:我常常比喻,大家注意听哦!我啊,嘿……,喜欢吃甜的,我啊知道加糖,就会变甜的,我知道它的因缘对不对?我喜欢吃咸的,我知道加盐就会变成咸的,我也知道,然后呢,两种都不加,它可以平淡无味,我也知道了。你们都做过菜吧?这些都知道不知道?(知道!)那你们要吃甜的吃咸的可不可以自己做主啊?(可以!)
,那我现在问各位:我们某个因缘中,我们会贪嗔痴烦恼痛苦造业无边,在某一个功能中它不会贪嗔痴烦恼、不会造业,两边都知道了能不能做主?(能!)我讲到这里你们有没有体会一点哪?如果生命里有一个没有贪嗔痴烦恼的功能,那你要吃这个能不能吃这个?就像煮咸的一样,我再问一次啊,你们现在听我说话的当下,往内观察,实实在在的有没有贪嗔痴烦恼?(没有!)有的举手!都没有?好,那回到像现在这样难不难?(不难!)注意听哦!回到像现在当下这样没有贪嗔痴烦恼难不难?(不难!)以后再说难的我要打屁股了!(哈……)。
就像做菜一样,甜的原来是这样子,咸的原来是这样子,它可以没有味道是这样子,都知道了,我们要吃甜、吃咸、吃没有味道是不是自己可以随心所欲啊?你喜欢痛苦烦恼贪嗔痴,你尽量,我们不反对,懂吗?要下地狱也是你们的自由,对不对?那不要贪嗔痴烦恼能清净自在不造业能解脱你们也知道啦,要不要是不是你的自由?师父能不能束缚你们哪?能不能主宰你们哪?能不能控制你们哪?那这些要谁负责啊?(自己。)哦,那我只负责什么?告诉你而已!这个菜要怎么煮,这个菜要怎么加盐,这个菜要加咸的、要加甜的,就会产生什么功能,就像
那个厨师在教那些徒弟一样,欸他们就会试试看,对吧?加加这个酱、加加那个料,唉,出来口味果然如此,他们以后就会了嘛。我现在在教你们哦,没有贪嗔痴烦恼的方法,为什么能?其实它只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功能而已!也就是生命本来就应该有的功能,本来就能够有的功能。要注意听!
那我现在问各位当你观察确实找不到贪嗔痴烦恼的时候这个贪嗔痴烦恼是被你修掉的吗是修来的吗不是是什么发现的发现跟修来的一样不一样?(不一样!)发现生命的真相,发现生命的与明相应的功能,佛陀只是这样子而已!无明灭行就灭,行是什么意思?造作,身语意三行,无明一灭,身语意就不会造业了!不会造无明业了。他自然生命就归于正向,那这个是修来的吗?还是发现真相原来如此!还他个本来而已!
这个叫什么?啊?眼镜盒。好,因为它装眼镜的,所以名字叫眼镜盒,对不对?这个眼镜盒是善的还是恶的?不善不恶是吧?如果它装眼镜让你看看书,它还是有功能的对不对?如果我们装吗啡来卖,这个眼镜盒变成什么?害人的了,那这个眼镜盒是善是恶本来有这个名字或这个功能吗?没有。是因为随因缘的变化才产生的价值感,对不对?那么人呢?生出来就决定是好人、决定是坏人,是不是这样子?不是。随着因缘、随着种种的条件而产生一生不同的际遇,才产生什么?善、恶,好、坏,对不对?会轮回,会解脱,产生的差别就来了。
那么各位:我们如何发现一切法,它的本来真相呢?也就是说,还没有产生分别作用功能以前,什么是它的本来呢?这个本来不是说,这个眼镜盒以前有一个眼镜盒本来的一个自性,不是在讲这个,是从功能上来说。
所以我们讲本来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误解:噢,我以前、本来是一个什么来轮回的。不是这个意思哦!是说人,他还没有产生污染、种种的障碍、思惟以前,他本来就是很单纯的。人间,我们看到的法也是一样的。水,它能载舟也能覆舟。是不是?水能灌溉万物,一切万物都能生长,但是泛滥的时候呢?一切都要毁灭。
那请问:水是善是恶呢?噢,要注意啦!人也是一样哦,与无明相应的时候,造作了很多的罪业,什么原因?无明故!不了解生命真相,而产生实有感造作而已。有一天你得法、知法、入法,破了无明,原来生命真相是这样子!法尔如是啊,你就再也不会去贪嗔痴烦恼了。
所以我昨天就有一个比喻嘛,小孩子被火烫到一次,他以后看到火会不会伸过去啊?不会了。为什么不会?法尔如是!注意听!这个就是本来的功能就是这样子。那么请问各位:你们现在在人间,觉得辛苦,对生死很疑惑,很苦的、很恐惧的,死亡是非常没有一个人要的。了解了真相,了解了生命实相,甚至体会无常,真正体会无我的时候,这些问题就会止息啦。因为这些是由于什么?由无明而产生的染著而产生的贪爱、执取、恐惧,了解真相的时候,它就不会起了。
比如说:你们现在啊,每天都要睡眠对不对?有的人不能睡啊,也是会烦恼的。比如现在有人犯罪,被抓去了,为了要审讯他,以前是用行刑的用逼供的,现在自由时代不能刑不能逼供,对不对?那都用一个方法,不让他睡,“唉,你要不要讲?老实说。你不说,好,你不说。当他想睡觉的时候就把他叫醒,不能睡,你老实说,”一天、两天,他还撑得,到第三天,就是不让他睡,他想睡就叫醒,想睡就叫醒,你知道那个有多苦吗?你们体验过吗?欸!不要三五天啊,“我说啦,我说啦,你让我睡一觉吧!”我们都是怕死嘛!都想活不想死嘛!那个时候你只要让他睡一觉,什么都好。你知道那个没有睡觉的苦、苦到什么程度?你们绝对没有经验过!所以各位要知道啊,睡觉在那个时候是多大的幸福你们知道吗?没有人体会到那个时候睡觉的意义、那种圆满、那种幸福那种最大的需求就在这个。如果我们的贪嗔痴烦恼都止息了,清净了,对人间一无所著了,无所依、无所住了,再也没有任何的执取、爱染了,你们会怕死吗?知道五蕴是必要灭的,知道他是无常坏法,你还会执著他永恒存在吗?会吗?那个时候,对死亡的认知是苦吗?是恐惧吗?不是啊!那个是进入法性寂灭最圆满的境界!
所以各位啊:你们沒有这种体验以前啊,你们绝对想不到人间的好生恶死其实本身就是我执作祟呀,要知道啊!所以各位:我今天讲这些,因为要把这些重点先提示一下,你们慢慢的抓住了重点,后面的经文啊,所有的诠释啊,你慢慢就能看懂了。在哪里相应哪,在哪里做深细的思惟啦?不然哪,三百多经,你们在家看了个十遍,看了三千多次,结果呢,无明还是无明,受用不了,为什么?今天我才说我们今天有这个因缘,大家共聚一堂,我也没有什么新花招给你们,我也没有什么伟大的什么境界给你们,我只是怎么样的在这个经文中的重点,提一些点拨,深细的、入微的、重点把握的,来点醒各位!当你们听到了、理解了,就要注意了,还要怎么样?如理思惟、消化、融贯,所以为什么我们来这边上课以后,不要下了课又跟惯性一样,说话滴滴呱呱,无事转来转去,你们这样不叫用功唉!真的听到法要,下了课,正好体会,正好融贯、消化,正好用生命去体证看看!哪里还有时间再去搞哪些闲差事啊!所以我现在要求大家,希望大家真的要用生命来理解、体会,要去实践,什么地方实践?就在当下、每一个当下:行、住、坐、卧,都是你实践体证的机会!不要晃来晃去知道吗?
比如说:我们这个是一个道场,为了让大家环境能够清净,大家好用功,我们这边不要抽烟,这会自己喜欢但是影响到别人,自己要注意了。如果来这边你还连这个都禁不了,不能放下,那你来这边的意义就没有啦。喜欢讲话,声音很大,吵到别人你也不知道,大家都在用功啊!用什么功?身心要反观,要微细,是吧?要沉淀,讲话不要去吵到别人,有没有注意到呢?自己要注意!时时刻刻不离觉知,不离法义思惟与反观,这个才叫用功啊!有很多人都希望等师父的禅修,师父的禅修跟一般不一样,就在生活每个当下,生命活着的每个当下,不离觉知,不离反省,不离思惟、抉择,除了这个才能发现自己内在的问题以外,你要去哪里修呢?每天心往外放,攀这个、攀那个,那个叫修行吗?
所以要注意啊!从现在起,既然大家来共修,结夏,结夏就是用功啊!法义上的点拨,我们如何在生命的当下去实验、体证看看!比如说今天下课,你们该注意的是什么?欸,是不是“触”就会有“受’?“受”就有“三受”,就会起执著、贪爱,“受”会起这个功能,那如果不触呢?怎么样才能不受?受是受多久?触是触多久?为什么我们从来没有发现、没有注意到?各位:我可以告诉你!当你真的依法奉行体会的时候,有一天你会发现:生命真正的真相了解的时候,要爱都爱不住,要染都染不著,要贪都起不来,你们会相信吗?佛陀是不是这样子?是不是啊?那佛陀这样子为什么他能这样子?因为他见法悟道了!看到生命真相了。如果你们有一天跟佛陀一样也在这里看到了,体会到了,是不是一样有这个功能呢?那这个要不要下功夫去体会啊?在什么时候用功啊?闭关?嗯?禅修?还是在生活六根触六尘就要开始用功啦?离开生命的觉知功能,离开我们现在活着能够反观的功能,还有机会吗?所以注意啊!佛法是不等待时间的,每个当下都是悟道的因缘。你不用功不得法,不好好下功夫,耽误的是你自己!你一天不见法,你只有再苦一天,一生不见法再来一生,就是这样子!
请问:我们用功是为谁啊?啊?做给别人看的吗?要表现自己吗?还是为自己负责呢?如果是为自己负责,你还在乎别人给你什么眼光吗?还在乎别人的评价吗?还是要为自己负责呢?这里是不是很重要啊?所以我希望,大家既然來了,就要真心的用功,实实在在的去观察自己,把这里所谈的,佛陀所开示的,就在生活中马上去理解,马上去实验,马上去体会,这样三个月下来,你们就会发现,奥妙在哪里!这样大家理解吧?好好用功好不好?(好!)好,我们再看经文:
我时作是念:我得古仙人道,古仙人径,古仙人道迹;古仙人从此迹去,我今随去。譬如有人游于旷野,披荒觅路,忽遇故道,古人行处,彼则随行。渐渐前进,见故城邑,故王宫殿,园观、浴池,林木清净。彼作是念:我今当往白王令知。即往白王:大王当知!我游旷野,披荒求路,忽见故道,古人行处,我即随行。我随行已,见故城邑,故王宮殿,园观、浴池,林流清净。大王可往,居止其中。王即往彼,止住其中,丰乐安隐,人民炽盛。今我如是,得古仙人道,古仙人径,古仙人迹;古仙人去处,我得随去,谓八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我从彼道,见老病死,老病死集,老病死灭,老病死灭道迹。
到这里,我们就可以理解了,佛陀啊,他思惟了缘起法,真正的明白了,找到了一切法的根源,老病死,怎么样才可以解决。都理解了以后,他的形容就好像过去啊,有古仙人走过的路我发现了,就是这一条路,但是要注意哦,这个是形容词,不是过去有一条路,他只是形容:这一条路是可以解脱!可以了生死的路!我发现了!所以他去告知那个王,不要以为他真的有一个王可以告知,这个王是谁?我们自己来说也是王。我告诉大家,大家也是王。这样知道意思吧?我们体会了,告诉大家,大家也可以依这个方法去体会,你照这个方法去体会的时候,最后看到的是什么?就是故王宫殿,也就是看到法的迹象,都一样。所以这里呀,我们哪最后要看到一个重点,最后他说:古仙人去处我得随去谓八圣道:这个就是把真正的主题衬托出来。所以这个八圣道的内容,从正见到正定,有八支,这个就是学法的次第内容,重点就衬托出来了。他从缘起,十二支的流转,其实就是跟苦、集、灭、道,内涵是完全一致的。八圣道只是从大题目来彰显,十二支缘起是它的内容次第,其实是完全一样的。那么这个八圣道就更重要了!为什么?这个是我们往前走,要走到故王宫殿的八个次第方法。所以第一个就是正见,没有正见,无明就破不了,所以正见第一个要对治的就是我们的无明。所以如果没有懂得缘起法、缘生法,那有没有正见哪?没有。我们在开头导师就点过啦,缘起法中道实相是什么?佛法的唯一根本处!要注意听!所以这里的正见,要怎么样具足呢?就是要把佛陀悟到的内容一样要理解,就是依缘起法。所以缘起才叫正见哪!正见就是缘起!离开缘起没有正见,要注意听!我们现在很多的宗派法门哪,都认为自己讲的是正见,别人讲的那个不对,但是我们今天要厘清:佛法的正见——唯一的正见就是缘起法!离开缘起没有正见。
要注意啰!所以正见缘起,缘起正见。这个要先确立!所以我常常比喻:这个八圣道的后面,都会有讲,每一经都会带出来。但是我们现在主要把一些基础观念先明白,我常常比喻:这个正见哪就像电脑的软件程式一样,如果这个程式是对的,是有效的,它出来的功能就是适合你,能够解脱受用,如果这个软件出来的是我们会产生贪嗔痴烦恼的,这个软件是有问题的,就是这么简单。由正见才能导正我们的观念,导正观念了才有正思惟,有正思惟,身语意行为就会端正,与法相应,这个都是由正见而引伸的。没有正见就没有正思惟,没有正思惟,身语意就不端正就会出错就会造业。好,这些基础都有了,我们念念与法相应,念念与正见相应,这个叫正念。不是“只能这样,不能那样。压抑自己,专注一点。”不是这个正念喏,注意听!正念是因为有缘起正见,作为你的思惟模式啦!正思惟才有啊!然后法法,身语意的动作功能都不离开这个正见相应的时候啊,他的身口意都会端正,自然就端正。不用压抑,不用控制,因为他与法相应故,那这样的念念与缘起相应,念念与明相应,这个才叫正念哦,要注意听!不是压抑它,不能想,我只看一个问题,我只执著在一句佛号,那个不叫正念,那个是修止、修定的功能,跟真正的正念不一样!正念就是念念与法相应,念念与空相应,念念与明相应,这个才叫正念!好,这些都具足了,又时时的护持着这个正念,不会让它失掉叫精进。这些前面条件都具足了,内在的扰动条件就没有了,扰动分子就没有了,那这样子的时候,身心就自然凝定,这个定是因为条件已经具足了,没有扰动分子跟因缘了,他时时刻刻在法中,时时刻刻与正见相应,所以他不会动乱,这个叫正定。要注意!这是生命本來与明相应的本来功能。他不是修来的!很多人误解啦!以为师父反对禅定,哪里是这个!是从正定的角度来看哪!修禅定只是一个助缘哪!一個助缘哪!让我们心哪能凝定,能够专精思惟,能够与法相应,这个是助缘,而不是定就等于解脱,那你就错了!导师在后面还会开示,修禅定执著定味,产生神通执著境界,这个还是跟贪欲相应哪,要注意听啊!
当你们看到这里你们会震撼哪!才知道:噢!为什么我们现在都用神通啊,用禅定啊,就吸引很多人哪,因为一般人不懂这个境界到底是什么?因为在人间来讲,有这个境界就不得了啦!但是在佛法来看哪,那个跟解脱还不是一定等于相等的。这个地方很重要!所以后面还有八正道的诠释、很多经都有,我们现在只是先点出重点,这个重点先明白了,后面我们再看经文,或谈到佛陀的开示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理解,能够接受吸收。好,我们再看后面:(JY-P6)
所以从彼道,从八正道的修习中,见老病死,老病死集,灭,道迹。都有了,然后後后,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行,行集,行灭,行灭道迹。都怎么样?清楚了。我于此法,自知、自觉,成等正觉。此法是什么法?缘起法,八正道相应,这样懂吗?就在这里自知、自觉,成等正觉,这个有没有人来灌顶啊?有没有人来加持啊?或谁来赐给他的有吗?没有。要注意!那请问各位:如果我们听到了这个法,能不能自知、自觉、自作证啊?可以。因为我们过去不了解,是吧?了解了,有这个迹可循,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迈向这条路啊?可以。
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余外道,沙门,婆罗门,在家、出家,彼诸四众,闻法正向!他把这些正法来宣扬,让这些四众弟子啊都能够听到法,往正确的方向来怎么样?修行,来发展。
信乐知法善,梵行增广,多所饶益,开示显发。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你们要注意听!这里四众有没有天哪?啊?没有哦!注意哦!这里我故意点出来的哦!佛陀说法为谁而说啊?四众啊!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