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07, 2018

唐太宗與玄奘法師的故事

大唐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正月,西行十餘年的唐僧……哦不!玄奘法師回到祖國。正在東征途中的唐太宗於洛陽召見了玄奘,而且一見如故,引為好友。唐太宗讓玄奘入住皇家寺院弘福寺。並為他的譯經工程提供最大支持。
玄奘也是大為感激,不僅暫時放下譯經工程,為唐太宗寫《大唐西域記》,還經常陪唐太宗聊天。就在這時,玄奘請求唐太宗為佛經《瑜伽師地論》寫序言。要知道《瑜伽師地論》的地位非常重要,玄奘當年就是為了這部佛經才萌生了西行的念頭。
唐太宗本人並不信仰佛教,但是出於對玄奘的敬重和對佛教的尊重,還是「勉為其難」地讀了多達一百餘卷的《瑜伽師地論》。最後唐太宗還是寫了序言,這就是著名的《大唐三藏聖教序》。
既然是皇帝親自寫的序言,那就是「聖訓」了,自然要特別對待。於是官方便將唐太宗寫的序言刻成石碑,碑文則是大唐宰相兼大書法家褚遂良親自抄寫的。因為這座石碑是立在大雁塔之下,所以被稱為《雁塔聖教序》。
不想唐高宗即位之後,褚遂良因「廢王立武」而被貶官在外,客死他鄉。而由他抄寫的《雁塔聖教序》也變得不合時宜,必須更換碑文。可褚遂良的書法造詣當時沒幾個人能比得上,而《聖教序》又是唐太宗親自創作的,碑文的書法水平必須要最好的,這可怎麼辦呢?
這時長安弘福寺有一個叫懷仁的和尚提出一個觀點認為:唐太宗是千古聖君,他寫的文章,只有千古書聖王羲之的字才配得上。但問題是王羲之是東晉人,此時已經死了好幾百年了,怎麼能來寫唐太宗的《聖教序》呢?
但這個問題可難不倒「聰明」的懷仁和尚,他想出了一個空前絕後的「Ctrl+V大法」來解決。懷仁從當時的王羲之真跡中,儘可能地找出與《聖教序》文章里相同的字。然後將這些單個「王字」重新組合成《聖教序》,並刻在石碑上,這就我們現在看到的《大唐三藏聖教序》碑文。
懷仁和尚此舉就是奉迎皇家,但也為後世留下了一件大功德。因為王羲之的真跡大部分後來都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所以《大唐三藏聖教序》就成了今天最寶貴的王羲之書法作品之一。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