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anuary 29, 2018

聖教序字字析-吕英儒(1-10講)……(壹讀)


:第一筆的橫,由輕到重,露鋒起筆,收筆時有彈跳動作。丿劃,將橫分為左少右多。最後的點,起筆要離橫遠一些,收筆頓筆回收。


:唐字最重要的筆畫,是第二筆的橫撇,側鋒切筆起筆,向右上行筆,然後轉折寫丿。寫唐字,要注意,點劃要和中間的豎劃,在一條中線上。
:三,看似好寫,其實不然。三條橫,都是側鋒入筆,書寫時一定要硬朗,乾脆。另外,要注意三橫的距離,上兩橫距離近,長橫距離稍大一些。

:這個字,最重要的地方,就是要將中空的感覺寫出來,如圖,疏密要有對比,反覆書寫後,即實用於創作,美得很。

:聖字的主筆,在於第二筆,如圖,側鋒入筆,然後向外傾斜,並帶有弧度。另外,要注意「王」字的位置,一定要重心偏右。
:序,整個字,都是在旋轉。從第一筆的露鋒切入,一直能夠旋轉到最後一筆的豎鉤,充滿靈動。在書寫時,注意長丿的一個弧度,要乾脆,利落。
第二講太、宗、文、皇、帝、制
:太字,變化豐富,難度在於撇劃,和大點。撇劃,有一個先往右後往左的動作。大點,則是有兩個動作組成,先帶有弧度的頓筆(作為起筆),然後反方向大頓筆(作為收筆)。在書寫時,要注意,撇劃的末端,是整個字的最低點。
:宗字的難點,在於上面的寶蓋頭,以及「示」的豎鉤。寶蓋頭的第一個點,由3個動作組成(如圖),第二筆,則是露鋒下壓,然後順勢,向右上寫橫,再出鉤。「示」字的豎鉤,有向外的趨勢,由輕到重。
:文字的難點,是書寫的節奏。整個字,由一筆組成。所以,在書寫時,一定把握書寫的節奏,在轉折處稍早停頓,在筆畫的中間,一定要迅捷、果斷。最後捺劃的收筆,略略下壓停筆(如圖)。
:在書寫皇字的時候,要注意上方的「白」,呈一個倒三角趨勢。最左邊的豎,在書寫時,要注意細節動作(如圖)。「王」字最後一筆的收筆地方,原碑有向上揚的痕跡,可不必較真,因為在行書的筆畫里,極少會有這樣的動作。
:帝字的書寫,應該有一種打太極拳的感覺,鬆動中仍然帶有力度。上半部分極為鬆動,行雲流水,用筆不必過猛。而下半部分,則變得格外挺拔,尤其是最後的豎筆。整個的「帝」字,在轉折中完成。嚴格來說,整個字,只用了兩筆。第一筆,從點直接寫到了「巾」的橫折鉤,第二筆,就是最後的豎。
:「輕鬆」是整個「制」字的基調,放慢速度,去掉火氣,輕鬆地書寫。注意,下方的「衣」,要搭在「刂」的下面,而並非正中間,所以整個字,有一種往左倒的趨勢,快摔倒了,還沒摔倒,因為被最後的捺劃給拉住了。
第三講弘、福、寺、沙、門、懷、仁、集
:弘字,一定要記住「弓」的寫法,極為經典,應用性很強。「弓」上松下緊。注意每個線條的長短。右邊的「口」距離左邊較遠,要注意「口」字內的留白,呈三角狀。

:福字,左側非常硬朗、挺拔,所以在書寫時,一定要乾脆利落;右側,要注意幾條輔助線的關係(如圖所示),另外,難點在於「田」的內側留白。
:寺字的筆順,讓人極為糾結。距筆者推測,上面的豎劃,應放在最後一筆去寫。當然,這個不是重點。「寺」整個字,呈菱形,上面的「土」,轉折處很硬朗,都是方筆轉折。
下方的「寸」,是整個字的難點,如圖所示,從橫開始,到鉤結束,應該一氣呵成,橫連接豎,有翻筆動作。豎的行進過程中,筆鋒應當在線條的左側,有點擰的感覺,順勢出鉤,這個筆劃,需訓練多次。

:沙字最大的特點是左高右低,極為明顯。整個字的書寫,應非常輕盈,不拖泥帶水。

:門字在書寫應用中也很多。書寫「門」時,應讓毛筆放鬆,讓毛筆和紙面約成60°角。側鋒完成整個字。毛筆太正,就容易寫得刻板。

:懷字,左邊的「忄」,注意豎的位置,靠在左點的一側,豎劃,是從右邊的點畫連上去的,在書寫過程中,略帶弧度,結尾處迅捷地切筆上挑。右邊部分,整個地向右上傾斜,而且斜的很厲害,好像依靠在左邊身上,但是被最後的大點拉回來了。

:仁字,要記住「亻」的寫法,應用會很多。書寫「仁」字,一定要把中間空出來。

:在書寫「集」字時,要注意5條橫劃的關係及其位置,有疏也有密。5條橫都在向右上傾斜,整個字都要往左倒了。但是中間的豎,向右下傾斜;最後一個點劃非常靠右,兩個筆劃,就把整個要摔倒的字拽回來了。
第四講晉、右、將、軍、王、羲之、書
:晉字,最大的特點,就是左疏右密,重心偏右。在書寫的時候,注意第一個點畫的書寫位置,離上面的橫距離很遠。中間的3個筆畫,注意向右上傾斜的趨勢。長橫,左邊一定要長,右邊不要太長。「日」,注意左圓右方。
:「右」需要注意筆順,和我們硬筆里的筆順是不一樣的。先寫「丿」劃,後寫橫劃。而如果遇到「左」字,則是先寫橫劃,再寫「丿」劃。
:「將」字的結構較為簡單,需要注意的地方,在於右邊的「夕」,在書寫過程中,需要筆斷意連。兩個筆畫,不能完全纏繞上,也不能完全沒有關係。(書寫動作,如圖所示)
:在我最早看見這個「軍」字的時候,我堅信字帖裡面多了一筆橫。因為,看上去裡面全是橫。但經過認真分析,「軍」字裡面,一筆不多,一筆也不少。(書寫步驟,如圖所示)。
:在傳統的認識里,「王」字的最下面一橫非常長,但是在這個字里,要注意,最靠左邊的筆畫,是中間的橫。而非最後一橫。
羲之:「羲之」在這裡算為一個字來分析。這個字,分為兩部分來寫,上部分為:「羲+點(之的第一筆)」,下部分為:橫折橫(之字的第二筆)。「羲」字和「之」字的第一筆,要筆斷意連,甚至可以不斷筆。
:「書」字的筆順,也是學習行書非常糾結的一個字。在這個字里,注意幾條橫的起筆露鋒狀態和他們的斜度。他們都在往右上傾斜,那中間的「豎」劃是向右下方行筆,如此一來,整個字的平衡感就找到了。這個字另外的難點,在於下方「日」字的來回翻筆,需細細體會。
第五講蓋、聞、二、儀、有、像
:蓋字,屬於一個極為險絕的字,中間的「王」,不循規蹈矩,第一橫平,第二橫斜,第三橫更斜,寫到這裡,完全一副要摔倒在左邊的趨勢,此時,「皿」的一個橫折,跨度很大,直接將上方拽了回來,從而讓整個字險絕中仍顯平正。

:聞字的書寫,要注意第一筆豎。寫過褚遂良楷書的朋友,都能清楚的知道落筆動作(如圖所示)。整個字從第一筆落筆的那一剎那,就造就了強烈的跳躍感,整個字,用側鋒取勢,輕鬆書寫。「門」整個偏旁,在創作的應用中會非常廣泛。
:二字,兩條橫劃,要乾脆利落,用側鋒書寫,注意兩筆的長短(如圖所示)。
:儀的動感很強,很硬朗,很挺拔。所以,在線條的行進中,要保證線條的速度,不能太慢、拖泥帶水。筆劃的停頓,一定是在轉折處,在筆劃的行進中,不能猶豫不前,不能停下思考,這樣會影響線條的質量。另外,要注意,左高右低的取勢。
:有的第一筆是「撇橫折」,這一筆書寫起來,難度較大,我們在書寫時,可以將其分為三個部分,如圖,3個停頓的地方。如此一來,在書寫時,這個筆劃,就有了關節。線條就不會圓滑無力。另外,整個字呈左疏右密狀。
:這個「像」字,和上方的「儀」都有相同的偏旁,但是書寫的感覺卻截然不同,一個是瘦子,一個是壯漢。我們要記住他們不同的寫法,如此一來在應用中方能得心應手。右方的「象」,要注意最右側的走勢,在書寫時,最好記住這個字的形態,應用中可以和「家」、「逐」等類似的字相互打通。我們在追求臨摹到位的同時,要強調書寫性,不能過慢,要體會王羲之書寫時的書寫狀態。
第六講顯、覆、載、以、含、生


:顯字,我們更可能地吸收這個字左邊的筆法,「絲」一系列的折筆(如圖所示),能使字顯得格外精神,在日常的創作中,「絲」字可以直接應用,右邊「頁」的「橫撇」筆劃,原碑寫得稍有牽強,可以不必較真。
:覆,在這裡將上方的「西」更改為一個類似「丙」字,使用了寶蓋頭的寫法。當然,既然是寶蓋,就一定要蓋得住下面。所以下面的一系列筆劃,基本都被上方的「丙」所覆蓋。要熟練掌握右下角「復」的寫法,在日常應用中,會常被用到。
:在書法的創作里,「載」是一個高頻字,「文以載道」、「厚德載物」等等都會用到此字。在書寫時,注意所有的橫劃,都是右上傾斜,最後用最長的「戈鉤」往右下方拽回來。
含字,需要注意的,都如圖了。「人」下面的所有構成,是個典型的三角形。上面的「人」,要注意手筆的位置。
字不同於楷書里的「生」,是一個典型的「頭大腳小」的字,第一橫是最長的橫。最下面的橫,反而不長。這樣寫,反而讓整個字顯得活潑、生動。另外,注意豎劃,有稍稍的弧度,有「左括號」弧度的感覺,不能寫直了,那樣就呆板了。
第七講四、時、無、形
: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四」的行書寫法,通常是把框內兩筆寫為兩個短豎、或兩個點。而在這裡,將「四」字字形楷法化,將裡面寫成了一撇和一個豎彎。在這裡,要特別注意撇筆,側鋒切入,果斷書寫。
:這個「時」字的書寫,實用價值極高,「時」「詩」等都是創作的高頻字。要牢記右側「寺」的寫法,注意三橫的疏密,注意兩個豎劃的方向。
:「無」字幾條橫的轉折處,全是方轉,另外,注意幾個橫的距離,以及連接幾條橫的牽絲,他們弧度是有區別的。最關鍵的,是這個字的筆順(如圖所示)。
:「形」,難寫的筆劃,在於第二筆的「橫轉丿」,書寫時,橫取斜勢,蓄力向左上方挑出,然後由輕到重向左下方出撇(如圖所示)。另外,注意這個字的中空。牢記「彡」的寫法,用途會非常的廣。如「影」「彩」「彰等等。」
第八講潛、寒、暑、以、化、物
:這個字,最大的特點是在於用筆。其一,基本都是露鋒取勢;其二,在於幾個轉折處的方轉,行筆要快,轉折要利落。另外,如圖所示,注意空的地方。
:寒字,最大的特點,就是將整個字「楷書化」。一筆一划,一板一眼。字法可以楷化;但是,筆法不可以楷化。起筆、收筆,不能有多餘的動作,不能畫字,要找到書寫感。

:暑字,腦袋小,身子寬,腿腳小。注意上面的「日」,不封口,留出空間,給予一種鬆快的感覺。中間的長橫,一定要寫出斜度。撇劃,要寫出弧度。另外,上方的「日」靠左側,下方的「日」靠右側。
:以字,在書寫時,要放鬆筆法。寫出毛筆的彈跳性。整個字用了兩筆,也分成了兩個部分,中間留出大量空白。
:化字,左側的「亻」,和上幾講有所不同,這又是一種寫法,完全側鋒鋪毫。另外,把最後一筆的「豎彎鉤」,寫成了「豎彎折」。弱化了右側的撇劃,強調了「豎彎折」的轉折(如圖所示,一圓一方)。
:物字,整個字,用了兩筆完成。從「牛」到右側的「撇橫折鉤」,一氣呵成,書寫時,毛筆一直在翻轉。「物」字在創作中,是一個高頻字,需要牢記書寫方法。
第九講是、以、窺、天、鑒、地
:是字,是典型三角形的字,腦袋小,身子大。整個字的難點,在於下半部分。書寫時,注意「中豎」相對於上方「日」的位置。下半部分的筆劃,看似是一筆,但是也有停頓調鋒,這種筆劃,如不調鋒,容易寫滑。
:以在上一講理提到過,大同小異。注意留出中空,另外,左邊的筆劃,二壓二提,要輕鬆書寫。
:這個字的特點是:上面要蓋得住,左面粗又挺,右邊細而輕。上方的「穴寶蓋」整體採用側鋒用筆。「見」最後的豎鉤,在行書里,王羲之喜歡將「豎鉤」寫成這樣,如此寫法,其他書家並不多見。
:天字,是一個應用性極強的字,難點在於最後的捺劃,分為了三個弧度動作。另外,注意第二橫,一定要翹起來。


:這個字,左高右低,右邊的一系列的轉折,用筆的筆鋒要隨之變化(如圖所示)。
:地字,整個字呈扁形。這個字,分為兩個部分,左邊松,右邊緊。要注意「土」字旁中豎的位置,要偏左,不能寫到中間。這個字的難點,在於右半部分,有斜度的控制,也有方圓的把握。(如圖所示)
第十講庸、愚、皆、識、其、端
:庸字,需要把握的有兩點。1、空間的掌握。第一筆的「點」和下面的距離非常大,整個字,呈上松下緊狀。2、翻轉的掌握。從第二筆開始,遇到轉折,就一直是翻轉,每個動作都很連貫。
:這個愚字,在聖教里,是極為精彩的一個字。上方的禺,需要注意中間的豎劃,有一個向右的弧度(如圖所示)。下方的心,起筆在「禺」的左下方,收筆,和上方對齊。具體用筆方法,如圖所示。
:皆字,在書寫時,一定要記住,「比」的右半部分,占用空間極少。這個字,最為精彩的一筆,就是連接「比」和「日」的那條線,要乾淨,並且帶有彈跳。
:按照我們當代的審美來看,這個字,並沒有多麼美。但是這個字的特點,就是突破常規的書寫。我們在書寫時,可以將他看成「左右結構」,而並非「左中右結構」。「言」為左側,「音」與「戈」幾乎貼在了一起,為右側。「戈鉤」比上面長出很多,而且這個鉤劃,卻沒有那麼多的斜度。
:這個其字,都是瘦瘦的線條,乾淨利落。這樣的線條,需要的就是挺拔。其字中間的兩橫,用「3」代替,這個「3」的位置,在聖教里,是一個超經典的寫法,位置不是居中,而是居右。
:左側的「立」,寫成了「言」的簡體寫法,其實並不然,這是「立的」草書寫法。我們在書寫行書「立」時,並不多用。此字,左側輕盈細長,右側連續轉折,很有節奏感。右側山字的收尾處,有類似「點」的形狀,此應為石碑破殘所致,我們書寫時不考慮此因素。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