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anuary 05, 2018

飞白体

飞白体

 编辑
飞白是书法中的一种特殊笔法,它的笔画有的部分呈枯丝平行,转折处笔画突出,在书写中产生力度,使枯笔产生"飞白",与浓墨涨墨产生对比,以加强作品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中文名
飞白体
类    型
书法的一种特殊笔法
作    用
加强作品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创造人
书法家蔡邕

目录

书法简介

编辑
相传是书法家蔡邕受了修鸿都门的工匠用帚子蘸白粉刷字的启发而创造的。北宋黄伯思说:"取其发丝的笔迹谓之白,其势若飞举者谓之飞。"今人把书画的干枯笔触部分也泛称飞白。同时可利用"飞白"使书写显现苍劲浑朴的艺术效果,使作品增加情趣,丰富画面的视觉效果。当然书法的功力在"飞白"中也能充分体现出来。
亦作“ 飞白书 ”。一种特殊的书法。相传东汉灵帝时修饰鸿都门的匠人用刷白粉的帚写字,蔡邕见后,归作“飞白书”。这种书法,笔画中丝丝露白[1]  ,像枯笔所写。
汉魏宫阙题字,曾广泛采用。 唐张怀瓘《书断》上:“飞白者, 后汉左中郎将蔡邕所作也。王隐王愔并云:飞白变楷制也。本是宫殿题署,势既径丈,字宜轻微不满,名为飞白。” 唐 李绰 《尚书故实》:“飞白书始於 蔡邕 ,在鸿门见匠人施垩箒,遂创意焉。”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 梁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字,至今‘萧’字存焉。”清赵翼《王述庵道经毘陵停舟话旧》诗:“焚黄诏特荣先垄,飞白书应起赐楼。”
飞白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素为文人墨客所推崇。“书圣王羲之及其子王献之俱精于飞白。唐太宗酷爱王右军飞白,自此唐代帝王将相多擅飞白。
当代飞白行书
当代飞白行书(4张)

书法赏析

编辑
书法中运用飞白,体现出一种艺术美。
首先,运用飞白会产生笔画美。倘若飞白运用得好,有的笔画似流星划过苍穹,有的如快艇急驰水面,有的如悬崖瀑布飞纵,有的像织布细线伸展,有的若女子秀发随风飘动……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细观古代书家所运用的飞白,在其强烈的书法风格中都蕴含着怡人的笔画美:王羲之的飞白楚楚动人,王献之的飞白顾盼生姿,颜真卿的飞白酣畅纯厚,欧阳询的飞白严谨险劲,赵孟頫的飞白清丽秀逸,米芾的飞白痛快淋漓,怀素的飞白潇洒自如……
其次,运用飞白可使单字增辉不少。单字中的飞白和其他笔画虚实相生,具有图画美,间或具有装饰美。有时,单字中的其他笔画写得平淡无奇,若恰当运用飞白,可使该字顿时抢眼;有时,飞白还可掩盖或挽救一字中不明显的败笔,收到转移着眼点的效果;有时,在单字的某竖画中恰当运用飞白,以求得相对稳定,达到欹不失正、正中寓欹的平衡效果。
此外,上述飞白之美体现在一幅书法作品中,无不有利于产生整体美。整幅作品中的飞白,有的如山涧一泓清泉,清新自然;有的似花朵零星点缀少女衣裙,款款生情;还有的像孩童在母亲怀里玩耍,富有情趣,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在飞白的轻重徐疾中,可以反映出书写的节奏,这也是增强作品整体美的表现之一。
二、飞白之用
一般情况下,行书和草书中运用飞白较常见,楷、隶、篆书中用得较少。这种现象大概是由各种字体的笔画特点、作品的章法、书写的速度等因素所致。
单就笔画而言,飞白较多地用于竖、提、横画中,少用于其他笔画,这主要是由笔画形态、运笔过程和书写风格等决定的。至于飞白用在一字中的主笔还是次笔,要特别注意是否得当。有时在主笔中运用飞白,失当便失却重心,得当则有利于尽情施展笔画美;有时在次笔中运用飞白,失当会产生缺失,有失饱满,得当则起到点缀或装饰之美。
飞白一般用于笔画的中部或尾部,要求运笔自如,过渡自然。其中,飞白的尾部,有回锋,有的露锋,一般视书写风格、速度、运笔等情况变化使用。
另外,在一定中上笔与下笔相连处,或是上字的末笔与下字的首笔相连处,恰当运用飞白可增强一定的美感。但飞白牵丝要宽窄、长短得当,承接转合要自然而不失力度,并且要求飞白牵丝不宜过多。
三、飞白之忌
运用飞白作书,要求恰到好处,因此在书写过程中有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
一忌飞白出现单字起笔处或笔画的前端,或过多出现在一幅作品的首字。否则,整个字或整幅作品便失去气势,使得"立"起来的力量锐减,即不能"造势"。其原因是单字起笔处出现飞白有显散漫,也不合笔法规范;首字过多出现飞白则显轻浮,也不合章法。二者都违背了书法创作的一般规律。
二忌一字多飞白,即一般在字的一笔中出现飞白,少有两笔同时出现。倘若一字中过多出现飞白则导致笔画不实,有飘浮之嫌,其原因可能是在运笔过程中没有掌握好轻重徐疾,心(眼)到而手未到,没能控制好节奏。当然,有些书写者故意追求多用飞白之美,这或许值得研究。
三忌整篇多飞白。整幅作品中过多运用飞白,易导致松散不实,气断而乏力。飞白在整幅作品中只能起点缀作用,以少胜多,以巧胜多,以精胜多,方可增强整体美。这就要求书写者在创作前充分做好整体考虑。而在具体创作过程中有所变化也是很正常的,那就看书写者的驾驭能力如何了。
四忌飞白过长。有人会问,古今书法名家中不是有将飞白拉得很长的例看待,那是风格的展现,是书艺已达到一定境界而情感自然流露的具体表现。一般书写者不要刻意去追求用过长的飞白凸现自我,要打好书法基本功,循序渐进,达到自然表现的最佳境界,方能将飞白运用得长短适宜、挥洒自如。
五忌飞白软弱乏力和不自然。仔细研究书写高手的飞白,均刚柔相济,多用中接,水到渠成,浑然一体,神采奇妙。这是习字者前进的方向和目标。
近代飞白体
据史料记载这种书写方法盛行于晋、唐、宋时代。并由历代书法师祖、书圣、及书法大家们极力推崇。蔡扈、王羲之父子、欧阳询、萧子云、唐宗宋祖等均苦练飞白体,其艺术成就影响深远。唐代李嗣真在《书后品》中这样介绍王羲之的飞白作品“其飞白也,犹夫雾谷卷舒,烟空照灼,长剑耿介而倚天,劲矢超腾而无地”。萧子云创造小篆飞白,意境飘然,妍妙至极。欧阳询飞白冠绝,峻于古人。唐太宗父子,一代女皇武则天都钟情于飞白的书写意境,那时朝野上下,墨子文人均苦练飞白书。这一盛况一直由宋太祖、太宗、仁宗的大力倡导,直至北宋达到了我国飞白书法史上的巅峰时期。从元、明、清至近代,飞白书势微,成为书道的绝学,传承者甚少,建国后更很少有人问津此书艺。


当今时代,文化复兴高潮迭起,百家争鸣。书法之道,艺术之境,戴亚民先生苦苦探索和追求着。他打开书法史虚掩的门,穿越千年的时空,去和先人对话,感悟共鸣,寻觅飞白行书体的苍古秀逸,创新与探究成为他的人生。 他把书法创新与艺术人生融为一体。仰学古人先圣之道,日暮苦练近人众长。他查找飞白书史的历史资料,完善字体结构的用笔和章法,他的足迹走遍了祖国大江南北,仙境灵山,他四处求学,谦卑受教。在繁星点点的夜晚,他深思冥想。在烈焰当头的正午,他挥毫墨疾,春华秋实,苦尽甘甜。在遥远的非洲大地上,他从当地部族的阿拉伯经文书写中受到启发,独具创新的把中国汉字字体结合外文的笔法韵味相容,突破了提、拉、顿、挫的传统书写手法,让飞白行书这一传统技法获得了新生!在上海世博会上,戴亚民先生所展出的飞白行书深深震撼了全场,大家用掌声及赞叹回报这位为书法艺术作出贡献的尊者,看他的现场挥毫,落笔黑白间,气贯长虹,丝丝飞白妙到毫厘,握笔生根,如蛟龙出海,苍劲力拔,行云流水间恍如敦煌飞天飘逸之境。清新淡雅之气倾倒众人,现场专家学者无不赞美感叹。戴亚民先生独创“戴氏飞白行书”,享有当代“飞白书第一人”的荣称。他的飞白书得其中国文化刚柔相济、奇正相间、阴阳和合之神髓。他用一根普通的毛笔最为形象地展示了书法“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飞白体势。点书艺术灵秀之气,笔墨豪情舒张自如,一幅幅经典作品,展现着他艺术之巅的大气从容和 对传统文化的不懈追求!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