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僧空海经疏墨迹|书画印
日本高僧空海经疏墨迹
空海经疏墨迹
空海(774-835),又称弘法大师。日本高僧,日本真言宗创始人。空海出身贵族,青年时期就攻读中国儒家经典。唐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随日本遣唐使到中国求法。805年到长安(今西安)随惠果大师学法,成为惠果大师的得意门生。空海和尚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被誉为“具有超人知性和行动力的密宗第一人”。
空海曾遍游中国,先后到过扬州大明寺、镇江金山寺等13所著名寺庙游学。后回到日本,创立了日本密宗真言宗,弘传新教义,于816年在高野山建寺。他是日本密宗开祖,史称“东密”。他还是一位诗人、艺术家和书法家。他精通汉学,深究中国文化,利用中国汉字草书偏旁创造了日本文字中的平假名,对日本文字的创立、中日文化的交流具有深远的影响。
空海画像
《聋瞽指归》(局部),纸本墨书,延历十六年(797) ,28.3 x 1011.0cm。金刚峰寺藏。
这是空海二十四岁时书写名著《三教指归》的书稿,字里行间流露出空海艺术上的天赋和才华,从中可以窥出入唐前坚实的晋唐书风基础及以后书风的变迁。
《三十帖册子》,纸本墨书 ,14.O x 14.0cm。京都仁和寺藏。
《三十帖册子》是空海对从唐请来的金刚、胎藏两部经论所作的研究笔记,全部三十帖装帧成一册,故而得名。据说其中也有三笔之一,与空海一起入唐的留学生橘逸势的亲笔书作。此帖被推断为空海在唐期间的作品,是继《聋瞽指归》之后的早期力作,创作时大约三十二岁。此时的中国正是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大家辈出的时代,颜真卿去世不过百年,柳公权还是一个二十七岁的青年。在这样的大文化背景下,空海深受影响并努力把唐风融入到自己的书创作实践之中,个人的风格已初见端倪。根据舟桥秀贤所作的《弘法大师书流系图》,可知空海的脉系为:“蔡邕一蔡琰一卫夫人一王旷一王羲之一王献之……智永一虞世南……徐浩-徐(王寿)-韩方明一空海一嵯峨天皇。”此图写明韩方明是空海的书法老师。韩方明曾著有《授笔要说》一篇,收录在宋陈思编纂的《书苑菁华》一书中。在《遍照发挥性灵集》卷三"敕赐屏风书了即献表并诗"一文中,空海写道:“空海,尝遇解书先生,略闻口诀。”这里的解书先生即指韩方明,口诀或是指他的《授笔要说》。总之,入唐留学求法对空海而言,可以说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机。
(局部)
《风信帖》,纸本墨书,0.8x157.90m 。京都救王护国寺藏。
如前所述,空海在入唐前所受的奈良时代晋唐书风的熏陶和入唐后唐代书风的影响,对他书风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风信帖》是空海致最澄三通信札并为一卷的总称,是空海归回日本后最重要的书法代表作。据说原有书札五通,每一通各自独立,除现存三通以外,另外两通一通献给关白丰臣,一通失窃佚失。
《风信帖》由于卷首有:“风信云书”四字而得名。第一通是寄给最澄的复信,商量佛法大事,共建法钟等。结尾有:“东岭金兰”四字。“东岭”,是指位居京都东方高耸的比睿山,即最澄创立天台宗道场的所在地。“金兰”语出自《易经·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同言,其臭如兰。”表述了空海对最澄的敬意和彼此之间的友谊如金兰之契。第一通书札,挥洒率意的行书线条,自然且富于变化;第二通用笔雄健庄重、格调清新高雅;第三通以潇洒的草书为之,显得飘逸清澄,有白云飘浮秋空之感。三通信札充分地显示出王羲之尺牍式的娴熟纯正的笔法和晋唐风韵。此件作品被推定为空海四十岁左右时的笔迹,堪称大师遗墨中之白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