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20, 2019

汉字的演变

文字的演变——华夏大地在早期的原始社会已经出现结绳记事之类的记述方法,但是真正文字成型演变还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姿多彩,更是从侧面印证了华夏文明的延续性。汉字大致经过这几个阶段: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甲骨文(殷商时期)——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表意符号”演变成了比较固定的“甲骨文”。而甲骨文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被刻在动物的骨头上和乌龟的龟板上的文字,从殷墟中发现的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直系祖先,
大篆又名金文、籀文(西周时期)——伴随这青铜器的大量使用,被刻在青铜的钟鼎和石鼓上的文字即——“金文”也就是大篆,亦有钟鼎文和石鼓文之称。相传是周宣王时期太史所创写。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割据,很多地方的文字并未统一。
小篆(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书同文、车同轨。统一了文字和度量。当时的宰相——李斯对当时的文字进行收集整理然后进行删繁就简美化加工后,这种统一后的文字被称为——“小篆”,亦称为“秦篆”。
草书(秦汉时期)——汉字的一种书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唐朝的张旭和怀素和尚乃大家。
隶书(汉朝时期)——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行书(魏晋时期)——行书是一种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初创与后汉,在王羲之使用之后,才开始流行。
楷书(隋唐时期)——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萌芽在秦汉,三国时钟繇进行了初创,到了东晋时期,王羲之、王献之两父子将其正式改良,在唐朝时达到顶峰。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