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座部佛教与大众部佛教之争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它起源于印度,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随着印度社会历史发展的分期以及佛教自身的发展变化,可以把印度佛教划分为四个时期:
一、原始佛教时期;
二、部派佛教时期;
三、大乘佛教时期;
四、密教时期。
其中,部派佛教产生的时期是在佛逝世百年之后,由于佛教徒中间对教规和教义的理解发生严重分歧,因而教团出现明显分裂:
一、原始佛教的定义
通常我们说佛陀在世到佛陀圆寂后一百年左右,都称作原始佛教期,这个阶段僧团组织比较统一,教义理解比较接近,僧众构成比较规整,从某个角度来说是佛家的“原来”面目,故而称作原始佛教。
二、部派佛教
前面说原始佛教的概念更多是从西方佛教研究的视角出发的,而部派佛教这个概念在佛教内则是得到普遍认同的。部派部派先部后派,部即大众部和上座部,这二部被称作根本二部。
听名字就知道了,大众部人多,上座部位置高。分裂时间大约是释尊圆寂后110年到150年间,原因南北传佛教记叙各有不同。
南传的说法
南传佛教说分裂 的原因是古印度东部毗舍离城跋耆族比丘提出10条较为宽松的戒律被西部以耶舍为首的比丘否决,耶舍并召集700比丘与毗舍离城集会,宣布十事非法,这十事分别是(印顺导师作品摘录)
(1)角盐净︰听许贮盐于角器中,食时取相食中食之。净即听许之意。
(2)二指净︰日影过中,横列二指之长,亦得进食。
(3)他聚落净︰到他聚落得复食。
(4)住处净︰在同一界住者,不必一布萨,得随所住而各别行羯磨。
(5)赞同净︰得先为议决,后于僧中追认之。
(6)所习净︰即听许先例。
(7)不攒摇净︰未经攒摇之乳,即未去脂者,得取饮之。
(8)饮阇楼凝净︰未酦酵及半酦酵之椰子汁,得取饮之。
(9)无缘坐具净︰造坐具得不用边缘而随意大小。
(10)金银净︰即受畜金银。
北传的说法
和南传所说十事非法说不同,北传佛教说,分裂的原因是因为一位叫大天的比丘对阿罗汉果提出五条不同看法而造成的,所谓大天五事。
哪怕到今天,南传佛教也认为阿罗汉实际与佛陀没有太大差别,在当时上座部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大天提出说,不,阿罗汉境界根本不完美,他至少有五个局限性,那五个呢?
(1)余所诱,仍然存在正常人的生理机能和欲望,如大小便,遗精等。
(2)无知,还有无知之处
(3)犹豫,对四谛等真理仍认识不足,判断真理是非仍有疑虑。
(4)他令入,还需要佛和其他先辈的指点。
(5)道同声故起,仍有痛苦,甚至会发出“苦呵”的声音。
按照北传的说法,大天五事被上座部当然否认,并把大天视作异端,但普通僧侣觉得这五条符合他们平常对阿罗汉们的观察,于是赞同更多。由此而分裂。
上座部大众部谁更正宗?
这个问题是这样,如果某人告诉你某部更正宗,这个人至少是没有好好了解过佛教历史。
这两部称作根本二部,地位是平等的,正宗性嘛也是等同的。要知道佛经在根本二部形成之时都还是口口相传,根本还没落于纸面,知道什么是口口相传?
就是总是有那么几个记忆力很变态的僧侣,比如阿难陀等,能背诵出佛陀的教诲,在第一次结集之后,阿难陀诵出的经典也是被其他僧人记在心里然后口头背给其他僧侣听这样的方式传播的。
派
就像根本二部分裂一样,就是同一个部里,时间长了大家还是会有不同的见解和意见,还是会形成新的小团体并分裂那么一下。
在公元前3世纪到1世纪,大众部分裂四次,形成八派;上座部分裂七次,形成十二派。上座部和大众部一样,都是部派佛教的一份子。
3.南传和北传
南传和北传其实相当的好玩。当初在古印度东部的大众部僧侣们把佛教向西向北传播至阿富汗在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因而称作北传佛教。而当初在古印度西部的僧侣上座部僧侣们则是把佛教向东向南传播至东南亚,因而称作南传佛教。
例如,佛教立国的泰国佛教徒修行的就是小乘佛教,渡己不渡人。几百年来,有数以万计的佛教徒走向修行之路,也诞生了许多得道高僧。
这些高僧们因此成为了泰国最为神秘的组成部分,也坚定着泰国人潜心向佛、矢志不渝的信念。而大师手作之物,也会被信徒虔诚供奉,人们相信经高僧制作开光的佛物会有神奇作用,能够改善财运不顺,频遇小人,夫妻不和,姻缘补正,桃花不旺等状况。
4.上座部佛教比大众部佛教更接近原始佛教吗?
答案是否定的,根本二部不存在谁更接近原始佛教的说法。今天的上座部也不是作为根本部派上座部了。
再考虑到佛经以文字落于纸面都是在部派佛教分裂后好几十年以后的事情了,所以即便从经典可靠性上说,根本二部也不存在谁比谁更正宗的问题。我们把原始佛教当做佛教的根看待,那么上座部就是佛教发展树枝中的一支,大众部亦然。
更多泰国上座部佛教知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