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圣”王羲之 王家三百年间书艺传承
在遥远的东晋,活跃着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名门望族,他们便是以“书圣”王羲之为代表的王家子弟。王家三百年间书艺传承不断,人才辈出,极尽文采风流,蔚为壮观。
王羲之,从卫夫人学书法
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王羲之《丧乱帖》
王羲之伯父——王导
王导,东晋初年的大臣、著名政治家。王导从小有远见,才智出众,度量宏大。十四岁时,陈留高士张公见他相貌不凡,惊奇地对他的堂兄王敦说:“此儿容貌志气,真是将相之才!”
王导《改朔帖》
王羲之夫人——郗璇
王羲之的妻子名璇,太尉郗鉴家中的掌上明珠。这位奇女子书法卓然独秀,凌空飘逸,被称为“女中笔仙”。她熟读经书,是当时有名的才女。
郗鉴与王羲之的伯父王导交好,世交联姻。郗家派人去王家探听风声,目测女婿人选时。其他王家子弟,都穿戴上最华丽的衣饰,展示翩翩风度,急于在相亲中胜出。可惟独一位青年人泰然袒腹倚卧,不修边幅,一派率真,怡然自得地一手吃胡饼,一手扇扇子,这人便是王羲之!
郗鉴因王羲之不矫揉造作、超凡脱俗的风范,便选了他做女婿。婚后,每当王羲之陪伴郗璇闲步于建康城时,满城花树尽失颜色。玉树临风的夫妇,琴瑟和鸣,精神相契。郗璇为王羲之培育了八个子女,各个才貌双全。
王羲之长子——王玄之
王玄之是王羲之的长子。永和九年,暮春之晨,会稽之阴,王羲之写下惊世名作《兰亭序》,这次雅集他除了邀请朋友,还特地带上了他的子女,王玄之也在内,作诗一首:“松竹挺岩崖,幽涧激清流。消散肆情志,酣畅豁滞忧”。
王羲之次子——王凝之
王凝之,字叔平。其妻为谢道韫,著名才女,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女诗人,谢道韫嫁到了王家之后,一次,小叔子王献之舌战群儒,终于力不能敌。这个时候,还是坐在青绫幕幛之后的谢道韫,引经据典地救了他,客人词穷而甘拜下风,“未若柳絮因风起”典故讲的就是她。
王凝之《八月帖》局部
王羲之三子——王涣之
三子王涣之,自幼向学习父亲书法,达到了形似的程度,善行草书。黄伯思《东观徐论》云:“王氏凝、操、徽、涣之四子书,与子敬书俱传,皆得家范,而体各不同。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焕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王涣之参加了传誉千古的兰亭聚会,留有兰亭诗一首:“去来悠悠子。披褐良足钦。超迹修独往。真契齐古今。”
王羲之四子——王肃之
四子王肃之,字幼恭,历任中书郎、骠骑咨议。参加过父亲王羲之主持的兰亭聚会,并有诗流传于后,其在兰亭集会上所作兰亭诗: “嘉会欣时游,豁尔畅心神。吟咏曲水濑,渌波转素鳞”,只是不见其法帖传世。
王羲之五子——王徽之
王徽之,字子猷,东晋名士、书法家,是兄弟中在书法上有突出成就者之一。喜欢赏竹,生性高傲,放诞不羁,对公务并不热忱,时常东游西逛,后来索性辞官,住在山阴,旷达通脱,显示出魏晋时期,名士们任性适情的生活态度,不失清高和风雅。
王徽之《新月帖》
王羲之六子——王操之
六子王操之,字子重。历任秘书监、侍中、尚书及豫章太守等职。其妻贺氏。贺氏祖父为当朝司空贺循。
王羲之七子——王献之
七子王献之,字子敬,小名官奴,为兄弟中书法成就最高者,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王献之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攻草书隶书,也擅长绘画。他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胸有大志,后期兼取张芝,自创新体。他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
王献之《中秋帖》局部
王羲之重外孙——谢灵运
王羲之惟一的女儿,有一外孙为著名诗人谢灵运。谢灵运为王羲之的重外孙。在这种家风环境的熏染下,他与生俱来就有“兼抱济物性,而不缨垢氛”的襟怀。但朝代更迭,时势变迁,仕途蹭蹬,傲世自负的他失望至极,“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借优游山水来摆脱人生的失意和悲苦。
王羲之堂兄弟——王恰、王荟
王羲之的堂兄弟王恰、王荟(王导二子)皆精书法,王恰之子王珣(留有《伯远帖》,为东晋王氏存世唯一真迹,文中伯远是王羲之长子王玄之,二人平辈)。
王珣《伯远帖》
王羲之族孙——王僧虔
王僧虔,为王羲之四世孙,喜文史,善音律,工真、行书。书承祖法, 丰厚淳朴而有骨力。王僧虔二十岁时,很擅长隶书,宋文帝见到了他书写的素扇赞叹说:“不仅仅是笔迹超过子敬(王献之),而且典雅的风度也在他以上。”王僧虔与二子王志、王慈都是当时大书法家。
王慈《汝比帖》
王志《喉痛帖》
王羲之族孙——智永
智永和尚,南朝人,本名王法极,字智永,会稽山阴人,书圣王羲之七世孙,第五子王徽之后代。智永善书,书有家法。他将王羲之作为传家之宝的《兰亭序》,带到云门寺保存。云门寺(原名永欣寺)有书阁专供练字,智永发誓“书不成,不下此楼”。就在这座冷冷清清的小楼里,他如痴如醉地练字长达20年,毛笔用了一支又一支,他常把用坏了的毛笔扔进大瓮,天长日久,就积了好几瓮。智永后来把这些毛笔集中埋在一个地方,自撰铭词以葬之,时称“退笔冢”。
智永《真草千字文》(局部)
琅琊王氏,历经多次朝代更替、战火离乱,三百年间,香火不灭,书法一直未断传承,各代都有书法大家,但留存下来可考姓名和作品的不多,流传至今的墨迹作品多为唐摹本,实是一大遗憾。
王羲之《远宦帖》
王羲之《二谢帖》
王羲之《胡桃帖》
王羲之《孔侍中帖》
王羲之《平安帖》
王献之《鸭头丸帖》
王献之《东山松帖》
王献之《新妇地黄汤帖》
王献之 《鹅群帖》传为宋人米芾临本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