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和郗璿,王献之和郗道茂
说到“书圣”王羲之,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儿子王献之,基本也差不多,有“小圣”之称,两人在书法成就上都极高,被后世誉为“二王”。我们就不说那些熟为人知的事了,来说说他们的妻子。
前一篇,我有说过郗鉴,东晋初期,郗氏由于郗鉴苦心经营,成为东晋门阀政治中举足轻重的名门望族,王谢庾桓四大家族亦不敢小觑。随着北府兵兵权逐渐被桓温所控,郗家后趋没落。
你以为郗鉴只是一个杰出的将领?那就错了,郗氏还是一个书法世家,郗鉴本人也是一名书法(魏晋时期,重文轻武),他的子女也善此道,尤其是长女郗璿(xuán),被誉为“女中笔仙”,后嫁给王羲之,两人的婚姻,虽是父母之命,但却不失为一段佳话,王羲之的七子一女皆有其所出(也没有看到哪里记载说他有其他妾氏),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在,王羲之之所以能称为书圣,和他妻子多少也是有一丢丢关系的吧。
郗鉴在世时,郗氏声名大噪,这人不仅有才还低调,口碑人脉都不错,得到了当时士大族的推崇,所以他给自己闺女找夫家的时候,宰相王导直接让他去王家,琳琅满目的王家子弟,任他挑选。王府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来觅婿,个个心花怒放。着实打扮一番,盼雀屏中选。管家来选人的时候,着实挑花了眼,个个优秀,只有东院的书房里靠墙的床上,有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与众不同,这个人就是王羲之。原来王羲之在来相府路上,再三赏玩东汉著名书法家蔡邕的古碑后,沉迷不已,相亲的事早忘光了。而当时天气实在太热,他就随手脱掉外衣,袒胸露腹,边喝着茶,边想着蔡邕的书法。管家问他话的时候他还一脸懵中。也可能是王羲之来了把行为艺术引起了未来老丈人的注意。
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郗太尉照实细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等郗鉴见了王羲之后就下了聘礼,定了这门亲事,后有了“东床快婿”这一成语。所以啊,表人云亦云,盲目跟风,有时候就需要特立独行。
王羲之
郗鉴真的是一位称职的父亲,挑选后自己再亲自看人,一旦看中,就立马下手,以防后患。可惜郗鉴死后,郗氏就没落了,等他孙女嫁人的时候,早已没有他女儿当初的风光。
王献之是在那么多优秀的王家子弟中任然出类拔萃的,王家子弟是A,他就是其中的A+,从小就盛名在外,作为高富帅中的高富帅,也不是事事都如人意的。我们先来说说他和他表姐的故事吧,虽然是悲剧。
郗道茂,郗鉴的孙女,郗昙闺女,郗璿的侄女,嘉宾的堂妹,王献之的表姐,比王献之年长一岁,王献之称她为“姐”,两人青梅竹马,感情甚笃。因王郗结亲,王羲之不仅与郗昙关系紧密,交情深挚,据说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当年就是赠给郗昙做殉葬品,后因战乱被军阀掘墓盗出。
郗道茂到了婚嫁年纪,早早就被王羲之看中,给他最爱的小儿子做媳妇、小儿女刚成佳偶,王羲之和郗昙便双双离开人世。悲痛的两人互相安慰,感情日深。郗道茂为王献之生下一个女儿,取名玉润,遗憾的是这孩子命薄,出生不久就夭折了,从此再无所出,王献之也不介怀(当时风气开化,大家都不是迂腐的文化人),与妻子整日里吟诗唱和、题字绘画。
“就这样,一辈子吧,哪怕是没有孩子,但至少还有你。”王献之这样满足地想着。可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来了朵来势汹汹的桃花。“桃花”来头很大,是简文帝的女儿司马道福。当时王献之才气名冠天下(人怕出名猪怕壮,太优秀招人眼),司马道福暗恋王献之很久。她原本嫁给了权臣桓温的儿子桓济,一直就不甘心。桓济后来欲篡兵权被废,司马道福就势与桓济离婚,提出要改嫁给王献之。
此时她已贵为新安公主,加上东晋皇室也颇为认可王献之的人品声望,还有谢安的举荐,简直就是驸马的不二人选。所以由皇太后做主,皇帝下旨诏命王献之为驸马。王献之的生活猝不及防被颠覆了,没有人问他同不同意,他甚至用烧灸的艾草烧伤自己的双脚,以跛足为由拒婚。
不怕耍流氓,就怕流氓有文化,更何况这个有文化的流氓还是个女的,而且还是个公主。司马道福非君不嫁。这貌美的公主以不屈不挠的姿态挟持着深情而来,她有强大的东晋王朝做后盾,而当时王家早已没有当初的显赫,不是“王与马,共天下”的王家,王导后,王羲之沉迷艺术,无心权势,王家式微。郗家风华,郗鉴一代而终,纵使嘉宾再努力也无法改变。时光再倒回几十年,让王家小子休了郗家姑娘,真是天方夜谭,两大家族的势力,就算是一国之君,也不会动他们的姻缘。
最后王献之屈服了,公主不可能是平妻,道茂也不会做妾,她只能选择离开,夫妻分别,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郗道茂走了,回到了业已衰落的郗家,寄于伯父郗愔篱下,郁郁而终,再无他嫁。
驸马王献之从此平步青云,官至中书令。骄纵的新安公主对他因深爱而顺从,王献之却始终郁郁寡欢,中年之后两人才生了一女名叫神爱。
这又是另一个悲剧的开始——王神爱并没有像她的名字一样受到神的爱恋,13岁的她嫁给了痴傻皇帝司马德宗,虽是皇后,经历了宫廷政变,生涯坎坷,29岁便离于人世。
王献之病重将死的时候,他曾留有一句:“不觉有余事,惟忆与郗家离婚。”除了与郗君离婚,他觉得他生平没有憾事。这句话,令人泪流满面。与庄子“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相较更加情深。那是承载了一生的痴情,背负了一生的遗憾。
“虽奉对积年,可以为尽日之欢。常苦不尽触额之畅。方欲与姊极当年之匹,以之偕老,岂谓乖别至此!诸怀怅塞实深,当复何由日夕见姊耶?俯仰悲咽,实无已已,惟当绝气耳!”这《淳化阁帖》里的《奉对帖》,正是王献之在离婚后写给郗道茂的信。
这一封没头没尾的信,言辞极尽哀痛。是王献之在向离婚之后的郗道茂,诉说自己的疚悔,以及对她持久不息的思念。别后经年,他说,最好的时光仍是我和你生活在一起的时候,曾经的爱刻骨铭心,即使它不美满,在我心里亦灿美不可比拟。你的一颦一笑占据了我心,吸附着我的记忆。想忘也不能忘,你离去越久,我愈发沉湎在对你的怀想中不能自拔。
王献之与新安公主成婚之后纳了一妾,妾名桃叶。《乐府诗集》载,王献之为桃叶作歌,民间传说王献之爱桃叶甚笃,曾为之迎送到渡口。
南京至今仍存“古桃叶渡”的石碑,风景自然不复旧时。据说在东晋时河岸种满了桃树,起风的时候桃叶桃花落于河上,风华绝世。后因有王献之在此作歌送渡,此地声名大噪,引得历代文人墨客歌咏不绝。
宋人曾极《桃叶渡》:“裙腰芳草拒长堤,南浦年年怨别离。水送横波山敛翠,一如桃叶渡江时。”真有桃叶这个美人吗?还是一个男人穿过她的身影,想触摸另一个刻骨铭心的女子呢?
郗愔离世时,王家子弟去吊唁,当时王献之和郗道茂同处一院却不得见。至死都不能相见,这大概是人生的悲剧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