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楷名帖
(三國 -魏)
鍾繇《宣示表》
宣示表,故宮博物院藏,著名小楷法帖,原為三國時魏鍾繇所書,真跡不傳於世。只有刻本,一般論者部認為是根據王羲之臨本摹刻,始見於宋《淳化閣帖》,共18行。後世閣帖、單本多有翻刻,應以宋刻宋拓本為佳。此帖較鍾繇其他作品,無論在筆法或結體上,都更顯出一種較為成熟的楷書體態和氣息,點畫遒勁而顯朴茂,字體寬博而多扁方,充分表現了魏晉時代正走向成熟的楷書的藝術特徵。
《賀捷表》
又名《戎路表》、《戎輅表》,東漢建安二十四年(219)鍾繇六十八歲時寫。內容為得知蜀將關羽被殺的喜訊時寫的賀捷表奏。此系最能代表鍾書面貌的一帖。《宣和書譜》說:「楷法今之正書也,鍾繇《賀克捷表》備盡法度,為正書之祖。」
《薦季直表》
鍾繇書於魏黃初二年(221),楷書,其佈局空靈,結體疏朗、寬博,體勢橫扁,尚有隸意。雖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結體法度均不如晉唐工整,但天趣盎然,妙不可言。內容為向已稱帝的曹丕推薦舊臣季直的表奏。
《薦季直表》刻本版本眾多,但以明代無錫華氏所刻《真賞齋帖》的版本為最好,最能傳神,其他刻本略遜。
《力命表》
《力命表》,鍾繇小楷代表作。鍾繇墨跡今已無存,此為後世摹刻。
鍾繇小楷書,章奏體。《快雪堂帖》刻本中作:「傳為王羲之臨本」。小楷8行。文物出版社與上海書畫出版社有影印本。
(西晉)
陸機小楷《辯亡論二首》
(東晉)
王羲之小楷《樂毅論》
《樂毅論》四十四行,褚遂良《晉右軍王羲之書目》列為第一。梁陶弘景說:"右軍名跡,合有數首:《黃庭經》、《曹娥碑》、《樂毅論》是也。"真跡早已不存一說真跡戰亂時為咸陽老嫗投於灶火;一說唐太宗所收右軍書皆有真跡,惟此帖只有石刻。現存世刻本有多種,以《秘閣本》和《越州石氏本》最佳。
王羲之小楷《曹娥碑墨跡》
王羲之小楷《佛遺教經》
《佛遺教經》簡稱《遺教經》,又名《佛垂般涅盤略說教誡經》,一卷,姚秦·鳩摩羅什譯,是佛陀釋迦牟尼一生弘法言教內容的概括總結。
書聖王羲之、唐代著名書法家孫過庭、南宋大書法家張即之所書《佛遺教經》字帖,冠絕古今,各領風騷,受歷代知識分子推崇、珍愛,被無數書法愛好者觀賞、臨摹。
王羲之小楷《黃庭經》
《黃庭經》有諸多名家臨本傳世,如智永、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趙孟頫等,他們均從中探究王書的路數,得到美的啟示。然而也有人認為小楷《黃庭經》筆法不類王羲之,因此亦有真偽之辨。
王羲之小楷《黃庭經宋刻本》
王羲之小楷《孝女曹娥碑二拓本》
王獻之小楷《洛神賦》
《洛神賦》是王獻之的小楷作品,據說王獻之好寫洛神賦,寫過不只一本。共計十三行,真跡已不復存在。今只傳賈似道所刻石本,因石色如碧玉,世稱「碧玉十三行」。現藏首都博物館。
(唐)
歐陽詢小楷《九歌六首》
歐陽詢小楷《千字文》
歐陽詢書《千字文》,見於著錄的共有三本:一為蔡襄題識過的《草書千字文》,一為南宋初期揚無咎藏的《楷書千字文》,一為《行書千字文》並跋文,遼寧省博物館藏。
歐陽詢小楷《波若波羅密多心經》
柳公權小楷《九嶷山賦》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漢族,京兆華原(今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兵部尚書柳公綽之弟,唐代書法家、詩人。柳公權書法以楷書著稱,與顏真卿齊名,人稱「顏柳」,又與歐陽詢、顏真卿、趙孟頫並稱「楷書四大家」。他的書法初學王羲之,後來遍觀唐代名家書法,認為顏真卿,歐陽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顏,歐之長,在晉人勁媚和顏書雍容雄渾之間,自創「柳體」,以骨力勁健見長,後世有 「顏筋柳骨」的美譽。
柳公權小楷《太上老君常清靜經》
褚遂良小楷《千字文》(垂裕閣法帖)
褚遂良小楷《靈寶經》
褚遂良小楷《陰符經》
《小字陰符經》,刻本,褚遂良書。
據說褚遂良奉旨書寫的《陰符經》,有一百九十卷之多。此帖《小字陰符經》為著名的越州石氏帖刻本,其字小如豆,刻工精良。是褚遂良五十九歲時所寫。
虞世南《破邪論序》
《破邪論序》收入《虞秘監集》及歷代書法論著中,傳世刻本有款署「太子中書舍人虞世南撰並書」「太子中書舍人吳郡虞世南撰並書」二種。此帖歷來轉輾翻刻者不少,如《玉煙堂帖》、《停雲帖》、《清鑒堂》等諸法帖,尤以《越州石氏本》為最佳。
小楷《兜沙經》
「兜沙經」,冊裝共12開,無款識,署「天祐四年(907年)七月日……」乃唐祚之末五代之始,其書法與唐代楷書主流一脈相承,謹嚴有法,骨體挺拔,具北碑風規,為唐寫經中的珍稀之物。
首頁下端鈐「趙氏子昂」、「松雪齋印」。知曾經趙孟頫鑑藏。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小楷《靈飛經(四十三行本)》
小楷《摩尼光佛教法儀略一卷》
小楷《轉輪聖王經》
(宋)
趙佶瘦金書小楷《千字文》
此卷《千字文》,為宋徽宗趙估於崇寧三年(1104年)二十三歲時書賜童貫。朱絲界欄,素箋本,縱三十點九厘米,橫三百二十二點一厘米,楷書,字大寸許,每行十字,前後百行。此卷原為清宮舊藏,著錄於《石渠寶笈初編》,現藏上海博物館。
米芾小楷《千字文》
米芾(1051-1107),字元章,號襄陽漫士、海岳外史、鹿門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後定居江蘇鎮江。因他個性怪異,舉止顛狂,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人稱「米南宮」。米芾能詩文,擅書畫,精鑑別,集書畫家、鑑定家、收藏家於一身,他是「宋四書家」(蘇、米、黃、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書體瀟散奔放,又嚴於法度。
姜夔小楷《跋王獻之保母帖》
姜夔(kuí),南宋文學家、音樂家。人品秀拔,體態清瑩,氣貌若不勝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來鄂、贛、皖、蘇、浙間,與詩人詞家楊萬里、范成大、辛棄疾等交遊。 姜夔傳世墨跡不多。從《小楷跋王獻之保母帖》中可以看出他的書法出於二王一路,用筆精到,典雅俊潤,且受初唐諸家書風影響,不隨時俗,清新脫俗。
張即之小楷佛遺教經
張即之小楷《佛遺教經》,紙本,小楷。縱28厘米、橫867.9厘米。從北宋開始,禪宗初學者入門必讀「佛祖三經」,所謂「佛祖三經」指的是《四十二章經》、《佛遺教經》和《溈山警策》。此帖《佛遺教經》是張即之70歲時書,即寶佑三年(公元1255年),現藏故宮博物院。
(元)
趙孟頫小楷《漢汲黯傳》
《汲黯傳》被認為是傳世趙孟頫的小楷名篇。趙孟頫自稱《汲黯傳》得唐人遺風筆意,而清代馮源深評云:「此書方峻,雖據歐體,其用筆之快利秀逸,仍從《畫贊》,《樂毅》諸書得來」。倪瓚也說:「子昂小楷,結體妍麗,用筆遒勁,真無愧隋唐間人。」
趙孟頫小楷《道德經》(墨跡、刻本清晰版)
(明)
謝縉《永樂大典》手抄卷
謝縉《永樂大典》。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王寵《聖主得賢臣頌》
王寵(1494--1533),中國明代書法家。字履仁、履吉,號雅宜山人,吳縣(今屬江蘇蘇州)人。為邑諸生,貢入太學。王寵博學多才,工篆刻,善山水、花鳥,他的詩文在當時聲譽很高,而尤以書名噪一時,書善小楷,行草尤為精妙。為明代中葉著名的書法家。
王寵小楷臨《黃庭經》《樂毅論》《東方朔像贊》
王寵小楷《千字文》
王寵小楷《千字文》,紙本墨跡,行草書。此千字文,凡104行,每行字數不一,共1015字。縱28厘米,橫463.6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王寵小楷《游包山集》
《游包山集》,紙本,小楷。現藏上海博物館。該帖結體寬綽有餘、空靈生動;書風遒媚飄逸、曠適疏宕;氣息高古典雅,得靜逸之趣。後人也普遍認為此貼是王寵的小楷代表作品,也有人認為王寵的《五憶歌並序卷》以及《摹東方朔像贊卷》為其典型的小楷面貌。
祝允明《赤壁賦小楷》
祝允明(1460—1527) 字希哲,號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號「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漢族,長洲(今江蘇蘇州)人。他家學淵源,能詩文,工書法,特別是其狂草頗受世人讚譽,流傳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之說。
祝允明小楷《洛神賦》
祝允明小楷《前後出師表》
文徵明小楷《千字文》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文學家。
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與沈周共創「吳派」,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
文徵明小楷《醉翁亭記》
小楷《醉翁亭記帖》,紙本軸,縱 53.5 厘米,橫 28.6 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醉翁亭記》是宋代歐陽修謫於安徽滁州期間,修建醉翁亭後,寫下的膾炙人口的名篇,歷來書家多 有發揮題寫。這幅《醉翁亭記帖》是文徵明八十二歲時(一五五一)書寫,全文精整挺秀,鐵畫銀鈎。
文徵明小楷《草堂十志真跡》
文徵明小楷《草堂十志》各縱 23.2、橫 28.4 厘米。故宮博物院 這件草堂十志,字跡清秀、婀娜多姿,亦是其傳世之作中的一件精品。此件冊頁縱二十三點二厘米, 橫二十八點四厘米,鈐有乾隆、嘉慶、宣統內府鑑藏印,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文徵明小楷《歸去來辭》
文徵明小楷《蓮社圖記》
文徵明小楷《落花詩冊》
文徵明小楷《落花詩冊》 《落花詩冊》生成於公元十五世紀末,起因是明四家之一的沈周,因老年 喪子賦得《落花詩》十首以寄託哀思,吳中士人皆有唱和。一時吟詠落花,數量之多,非他人可比,令吳 門詩壇熱鬧非常,引入矚目。沈周、唐寅等人皆有落花詩冊書法傳世,此為文徵明小楷抄錄的 《落花詩冊》 。 此冊筆力勁健挺拔,瘦勁精勻,流露出「險勁瘦硬、崛起削成」的歐陽詢書意,堪稱精品。
文徵明小楷《前後出師表》
文徵明小楷《四山五十詠》
文徵明小楷《四體千字文》
文徵明小楷《琴賦》冊頁
文徵明小楷《離騷經》
作品自署乙卯年(1555年),此時文徵明已86高齡,展現在眼前的這件小楷每字不足0.5厘米,一筆(簡直就是「絲」)不苟,字字精爽,細膩而不纖弱,秀美卻無散漫之處,法度嚴謹又絕不呆板,令人嘆為觀止。作品裏透出的那份「沉靜」怎能不令你震撼?文徵明將小楷寫到了極致,他無疑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
張瑞圖小楷《王無功答馮子華處士書》
居節小楷《詩稿冊頁》
居節小楷《詩稿冊頁》,卷首有殘損,改裝成冊頁十四頁,末頁空白。紙本烏絲欄小楷書,紙高22.7厘米,橫12厘米。殘存詩二十一首,內五律十一首,兩首有殘損,七律十首。
居節,約1524—約1585,明代書畫家。字士貞,一作貞士,號商谷、西昌逸士,吳(今江蘇蘇州)人。少從文徵明游,書、畫為入室弟子。山水畫法簡遠,有宋人之風。
陸師道小楷《題仇英仙山樓閣圖》
董其昌小楷《孝女曹娥碑》
董其昌(1555-1636),明代,字玄宰,號思白,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一作上海人(上海在唐為華亭縣地,清屬松江府。董其昌臨《孝女曹娥碑》,收錄於《御刻三希堂》法帖第二十九卷中。
董其昌小楷《舞鶴賦》
董其昌小楷《金剛經》
融匯其「八還」書法思想精品《金剛經》很少為書家所知,未見著錄,唯收於即墨楊氏《承貴堂法帖》;又因董書多行草,其楷書唯此經保留為多,正是吉光片羽,彌足珍貴。
文彭小楷《千字文》
文彭(1498-1573),字壽承,號三橋,江蘇蘇州人,書畫家文徵明長子。曾任南京國子監博士。對詩文、書畫、篆刻均有造詣。
張適小楷《周上卿傳》
張適(1330-1394),字子宣,一作子宜,南直隸蘇州府長洲(今江蘇蘇州)唯亭人。七歲習詩經,過目成誦。十三赴鄉試,時稱奇童。洪武初,宋濂薦修元史。授水部郎中。未幾,辭歸。適與高啟、楊基等稱為「十才子。」後為滇池魚科、宣科二司大使。
(清)
成親王小楷《雜體詩冊》
清朝成親王愛新覺羅·永瑆(1752-1823)是乾隆的第十一個兒子,嘉慶皇帝的哥哥,初學趙孟頫的書法,後來也學習歐陽詢書法的特點,並廣泛地臨摹晉、唐、宋、明各家書法,因而形成了端正清麗、勁俏流暢的風格。他的書法風格更多地承襲了趙孟頫書法的特徵,顯得十分圓潤、端美,具有朝廷館閣體的特點,但同時又具有歐陽詢書法轉折方勁的特徵,這一點有別於廣閣體一味追求端正俊美。成親王以楷書、行書著稱於世,是清代著名的書法家,他與翁方綱、劉墉、鐵保並稱乾隆四家。
成親王小楷《洛神賦》
鄭板橋小楷冊《戒子銘》
劉墉小楷《逸品冊》
梁同書小楷《從妹汪安人傳》
梁同書(1723-1815),錢塘(令浙江杭州)人。清代書家。字元穎,號山舟,晚號不翁、石翁,九十以後號新吾長翁,與安徽亳州(今徽縣)梁、會稽(浙江紹興)梁同治並稱「三梁」。工書法,初學顏柳,後學蘇米,晚年純任自然,冠絕時流。
金邦平小楷《大清商律存疑》
傅山小楷《金剛經》
傅山小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年湮世遠、精光秀骨,容庚小篆題冊端,鄧以蟄為之不惜「米顛據舷」,嚴群將之與傅山傳世名作《百泉帖》並列為「傅書雙絕」,往聖先哲無不擊節稱讚。
笪重光小楷《嘉州集》
梁國治滿文小楷《千字文》
溥儒《自作三首楷書屏》
溥心畲(1896年9月2日~1963)原名愛新覺羅·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畲,自號羲皇上人﹑西山逸士。北京人,滿族,為清恭親王奕訢之孫。曾留學德國,篤嗜詩文、書畫,皆有成就。畫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書法,與張大千有「南張北溥」之譽,又與吳湖帆並稱「南吳北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