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笔法一字中(学行书必看)
(2015-11-24 20:57:20)
启明按:今天在启明和他的书法朋友们QQ群中,群管淋雨给大家分享了一篇文章,我在网上搜索了下,原文出自张福斌老师,我看完觉得很有意思,对大家练习书法有好处,当然初学可能还不需要接触到这么高深的理论文章,但是先来了解一下也是不错的。
全文如下:
笔法是书法的基因密码,学书法,须先知笔法(启明按:关于这一点,黄简老师在黄简讲书法初级教程中也有提到,若您感兴趣,可以看看启明当时做的笔记《学书法从哪里下手?(附图详解)》),方可打通学书之径,直通学书法门。既知笔法,深入实践,乃悟书学之理,笔下自有神采焕发。
在此,先说一下什么是书法、笔法和笔势,以期密友们心中有数。
从技法层面探析书法,书法就是手持毛笔书写汉字的动作过程,这一动作过程中自然存在笔法和笔势。
笔法就是使用毛笔的方法,主要有行、转、折、提、按 、捻六种笔法。
笔势是运用笔法书写汉字点画的方法,即,笔法的组合运用。
人是万物的尺度。下笔成形,聚墨成字。我们试图从写在纸上的、古代书家的手迹中,侦察其隐藏的笔法,发现其运用的笔势,还原书家连续书写的过程,回放书家的书写动作,演绎书法背后的最根本、最自然、最有益的书写技法。
演绎、回放书写技法,有四个关键环节,希望密友们细心领悟。
一是下笔的法势。最根本的就是“侧笔取势”,是指手持毛笔凌空侧旋而下触纸写字的起笔动作。如秋鹰搏兔,先于空际盘旋,然后侧翅一掠,翩然下攫。持笔下落,不可垂直而下,而是斜倾杀入。
二是行笔转向。主要是指手驱使毛笔左转或者右转行进。左转就是平常说的“外拓”笔势,左转就是“内擫”笔势。
三是触纸深浅。即,手持毛笔的提按动作,提按力度的大小幅度。
四是行笔路线。即,手持毛笔行进的动作先后顺序,是否顺手便捷,一气贯通。
下面,就开始我们精彩的故事吧!
一、西晋陆机《平复帖》中的“属”字
《平复帖》用秃笔渴墨写成。这是“属”字的草写,自左上空,侧笔取势,入纸笔左转右向行进,折笔左下行进,再折笔右向行进提笔;另起笔右转下行,再折笔右上转随势出锋,完成“属”字。
二、东晋王羲之的《丧乱贴》中的“首”字
自左上空,侧笔取势,入纸笔左转右上行进,提笔锋不离纸,随后触纸右转笔开锋,向左下方行进,自然提笔;紧接着空中转向,侧笔入纸,笔左转右上行进,随后断然折笔,右转左下行进,锋不离纸,在折笔向上,右转向下,提笔离纸,再顺势入纸,转笔、折笔、转笔,提笔离纸,再入纸按笔,戛然而止,完成“首”字。
三、东晋王珣《伯远帖》“游”字
自左上空侧笔取势,入纸笔左转右上行进,左转折笔下行,折笔左上行,再折笔右转调峰右上行进提起出锋;空中回转,左下行进,右转折笔右上行进,断然折笔引带下行,锋不离纸,折笔右上行进,再折笔左下行进,再折笔、转笔,顺锋离纸;空中回环,侧笔入纸,转笔提起,引带入纸右转左下行进,折笔左转向右行进,顺势出锋完成走之。
四、唐代颜真卿《祭侄文稿》“倾”字
自右上空侧笔取势,入纸笔左下行进,提笔另起下行,再转折笔向右上提起出锋;空中贯通,动作不断,快速入纸,右行转笔,离纸、入纸下行,再折笔右上快速行进,再折笔左下行进,再折笔连续两个右转,左下行笔,再折笔、转笔出锋,完成“倾”字。
五、唐代怀素《自叙帖》的“颜”字
自左上空侧笔取势,入纸右转笔,再左转飞掠而出;空中回转取势,右上空侧笔入纸,右上行进,断然折笔左下行进,折笔向上、再向右下,再折笔向右上,渴笔引带,再折笔下行,再转笔、折笔,再左转,带出写一个字。
六、宋代苏轼《寒食帖》的“食”字
自左上空侧笔取势,入纸右转笔右下行进,再提笔引带右转,再折笔、折笔,转笔,捻笔轻提,再入纸下行,折笔右上,再转笔提起,完成。
七、宋代米芾《珊瑚帖》“取”字
自左上空侧笔取势,入纸右转笔右上行进,再折笔左下行进,写成“耳”字的左竖;再提笔,用四个折笔,写成“耳”字的两横一提;再空中入纸,迅速下行写成“耳”字的右竖,再回避右上引带,右转笔,再折笔,转笔完成“取”字。
八、元代赵孟頫 “竹”字
自左上空侧笔取势,入纸右转笔左下行进,再折笔换锋右上行进,再提笔空中回环入纸,右转下行,写成“竹”字的左边;再回锋提笔,空中运转取势,入纸右转笔左下行进,断然折笔右上行进,回锋提笔,再空中运转取势,入纸右转笔向下行进,右转向左上放锋而出,完成“竹”字。
九、明代王庞 “雲”字
自左上空侧笔取势,入纸右转笔飞掠而出;再空中回环,侧笔入纸,右上行进,右转笔提起出锋;再空中回环,侧笔入纸,右转折笔,再折笔轻提出锋;再另起笔,承接上笔,入纸右转下行,再左转自然提起,完成。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