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28, 2019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弥陀佛像,日本玉名市莲花院多宝塔。

日本高德院镰仓大佛
阿弥陀佛梵语अमिताभAmitābha),意为无量光佛,另名无量寿佛梵语अमितायूस्Amitāyus),又称为无量清净佛甘露王如来梵语Amṛta-rāja),在华人地区习惯作弥陀佛弥陀阿弥佛等简称;在大乘佛教信仰中,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大乘佛教各宗派普遍接受阿弥陀佛,而净土宗则以专心信仰阿弥陀佛为其主要特色。
大乘佛教初期发展时,阿弥陀佛与东方妙喜国土的阿閦佛有同等地位,密宗以其为五方佛之一,为莲花部主,主妙观察智。在唐朝,善导大师楷定净土宗之念佛法门,阿弥陀佛成为汉传佛教中的信仰主流之一。

词源[编辑]

梵语中,无量光(अमिताभ,Amitābha)与无量寿(अमितायूस्,Amitāyus)都来自同一个字根 अमिताAmita,音译阿弥陀)。अमिताAmita)来自梵文动词字根माmā-,源自原始印欧字根 *meh₁-,意为“测量”,拉丁文同源词metiri>mensus>mensurare>英文measure,mā的过去分词形态 mita(弥陀);否定词头a-,音译“阿”,拉丁文、英文同源词a-/an-/un-/u-;a加上mita意为“无量、无法测量”。后缀 ābha是“光”的意思,意译为“无量光”,音译阿弥陀婆或阿弥多婆。另一个梵文名 Amitāyus,后缀 āyus 是“寿命”的意思,意译为“无量寿”,音译阿弥陀庾斯。
可见,“阿弥”的简称较“弥陀”为佳。印光大师就不赞同所谓“弥陀”的简称,弥陀对应mita正好是测量的意思,他说若称弥陀,无量佛就成了有量佛,与佛号原意相反了。

名号释义[编辑]

阿弥陀佛的其他称号还有:西方佛、甘露佛、无量佛、无量清净佛、长寿佛、月巴墨佛(藏音)等,其他音译则有阿弥多佛、阿弭跢佛、阿弭亸佛、阿弥多廋佛、阿弥多婆佛、阿弥亸皤佛、阿弥陀婆耶佛等。
巴利文三藏中未记载阿弥陀佛。在汉传佛教中,最早译出的净土经典《般舟三昧经》将其名号译为阿弥陀佛[1]鸠摩罗什译本《阿弥陀经》,也使用阿弥陀佛译名,成为最通行的说法[2]。经中说,因为他寿命无量、光明无量,故名为“阿弥陀”[3]。玄奘译本中,没有“阿弥陀佛”这个名称,而是使用“无量光佛(Amitābha,单数主格为Amitābhas)”,和“无量寿佛(Amitāyus)”这两个名字[4],而现代学者穆勒(F. Max Muller)收集的梵文本《阿弥陀经》与藏传《无量寿经》皆和玄奘译本相同,没有使用阿弥陀佛这个称号。
般舟三昧经》中说,成就阿弥陀佛念佛三昧时,可以见到一切诸佛[5]。《观无量寿佛经》第九观,观阿弥陀佛身色如金山,庄严相好,当观想成就时,能见一切诸佛[6]印顺法师认为,修持观想阿弥陀佛法门,成就念佛三昧,即可见无量诸佛;观阿弥陀佛,即是观无量诸佛,因此阿弥陀佛被称为“无量佛”;此为阿弥陀佛的根本义。
宣扬专修阿弥陀佛法门的经典中,影响最广的,首推曹魏康僧铠译本《无量寿经[7]。在此经中,以无量寿佛(Amitāyus)为他的主要名称[8]。在《无量寿经》中,也记载阿弥陀佛另一个名号为无量光佛(Amitābha[9]施护《佛说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以无量光佛为他的主要名称[10]。三国吴支谦译《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中称他为无量清净佛[11]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又称往生咒)称他为“阿弥唎哆”。阿弥唎哆,梵语amṛta,为印度传说中的不死药,意译为“甘露”,表示永生,佛教以此来表示永远的涅槃,有“甘露味”、“甘露门”、“甘露道”等等的说法。故阿弥陀佛有甘露王的称号。
藏传佛教中,阿弥陀佛其实也有无量光佛与无量寿佛两种不同译法,与汉传佛教相同,只是汉传佛教多意译作无量寿佛,藏传佛教多意译作无量光佛。
除了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外,也有其他世界的,拥有“无量光”与“无量寿”的名号[12][13]。《十住毘婆沙论》中,十方佛的西方佛,名为无量明佛[14]
日本东密兴教大师,根据金刚界经典,认为阿弥陀佛即毗卢遮那佛化身(毗卢遮那佛,即大日如来)[15]明朝净土宗莲池大师也有相同的看法。[16]

种子字[编辑]

阿弥陀佛的种子字hrīḥ,梵文:ह्रीः,藏文转写作:ཧྲཱིཿ 与观世音菩萨的种子字相同。

阿弥陀佛经典[编辑]

维基文库标志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最早传入中国的与净土有关的经典为《般舟三昧经》,由支娄迦谶东汉汉灵帝光和二年翻译。该经描述了通过观想或念诵佛名,而使十方诸佛特别是阿弥陀佛现前的法门要义。
阿弥陀经》由鸠摩罗什翻译。该经用简洁华丽的笔法描绘净土世界的清净庄严,并有持名念佛的法门。现存唐玄奘的重译,名为《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与《阿弥陀经》类似的短篇佛经尚有《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简称《鼓音声经》,译者不详。该经也是释迦解说阿弥陀佛功德之作,但有两点特色:一为经中记载的阿弥陀佛父母之名;二为经内含的“鼓音声王大陀罗尼”。
观无量寿经》简称《观经》系刘宋畺良耶舍译。此经目的在于指导净土修行者对极乐世界进行观想,其中十六种观门中的最后三种主要描述了“九品往生”的状况。善导大师著有《观经四帖疏》,系鉴于当时修行人错解念佛法门,故楷定正确之方法,其云“此义已请证定竟,一句一字不可加减,欲写者一如经法,应知。”
无量寿经》是净土宗的主经,介绍阿弥陀佛前生法藏比丘的功德和他立誓成佛所许的本愿。该经有众多译本,现存的有东汉孙吴曹魏唐朝宋朝译出的五种不同版本。其中唐代译本被明代的藕益大师认为是五个译本中最佳的,而曹魏版则得到印光大师的支持,流传较广。而不同时期也有不同人作出努力,尝试把这几个译本会集起来,形成一综合的会集本。现代较流行的会集本是民国夏莲居所撰,得到净空法师的推崇而传播。
密教的《无量寿如来念诵仪轨》、《观自在王如来修行法》、《无量寿如来十甘露真言》等法门。而单纯的密经里,阿弥陀佛也时常占有重要的位置,作为莲花部的部祖,大日如来妙观察智的显现。因此,对阿弥陀佛的崇拜和密教手印与仪轨结合在一起。

本生因缘[编辑]

多部经典记载了阿弥陀佛的不同本生因缘:
  • 佛说济诸方等学经》:在离垢〔火佥〕成就功称如来至真等正觉在世时,阿弥陀佛的前世为净命比丘,释迦牟尼佛的前世名叫为法比丘。法比丘一心宣扬法,毁谤净命比丘,最后堕入地狱。因此释迦牟尼在五浊恶世成道,而阿弥陀佛在净土成道[21]
  • 一向出生菩萨经》:阿隬陀佛为大转轮王持火之子,名为不思议胜功德,他在宝功德威宿劫王如来门下,因修持入无边门陀罗尼而成就[22]
  • 觉智方广经》:释迦牟尼曾对大目犍连说,在过去世,名称高显如来门下有位比丘,名等,他修行大乘,但是因为轻慢甚深法,将投胎至长寿天。高显如来以神通发现,这名比丘因在长寿天中无法修行,命终后将坠阿鼻地狱,之后投生人世也将会聋哑,无法修行。高显如来以化身于多生中教导这位比丘,使他成佛。高显如来即是现在现一切义如来,这位比丘则是无量光如来[23]
  • 佛说无量寿经》:阿弥陀佛在成佛前的一个世间,是世饶国的国王——世饶王。在他当国王时非常喜欢听佛讲经说法,他的悟性也很强,佛讲的这些道理他很快就理解了。此后他决定潜心悟道,并放弃了王位,出家为僧,法号法藏比丘。他认为人在世间,苦海无边,于是他决定要帮助芸芸众生脱离苦海。他感到众生的苦是来自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外部的世界。来自内心世界的苦是因为众生的贪欲恶欲所致,来自外部世界的苦是由于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本身就是“秽土”。再说还有轮回之苦。他想,如果要有一个没有任何痛苦的世界该多好呀,在那个世界里人们的心里没有任何贪欲、恶念,众生的心灵就像泉水一样纯洁。这样每个人的内心就会没有痛苦。痛苦最重要的来源之一内心的痛苦就不存在了。痛苦还有一个来源就是外部的客观世界(既我们的生存环境)。他想,如果在外部环境上没有四季、寒暑、阴晴的变化,永远是那么的凉爽舒适,心地清净平等,也没有轮回的世界,众生永远生活在这样一个极乐世界里该多好呀。从此他发下四十八个大愿,一定要成就这样一个世界。要知道他这愿力的力量是宇宙中任何一种力量都无法比拟的,这愿力的力量是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经过数劫的努力,他的无边愿力终于帮助他成就了这一宇宙中最理想的世界——西方极乐世界。从此成为了十方一切诸佛都共同赞誉的阿弥陀佛。众生通过念佛一心来到西方极乐世界。在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恶道,与诸大菩萨如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聚会一处,能够听受佛法,而且寿命无有穷尽,还可以知道各处其他众生的心念和命运,得到与无二的智慧。

念佛往生极乐国土[编辑]

佛教净土宗或称显教信众均认为,念佛成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国土,阿弥陀佛手持莲台,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清净大海众菩萨会接引十方念佛众生。释迦牟尼佛曾多次宣讲阿弥陀佛的念佛法门,推荐人们到只有欢乐、没有痛苦的极乐世界去生活,其要求就是信、愿、行(念佛)具足,这是不分利根、钝根,人人都可以修学、都可以成就的法门。[24]如果在“信、愿、行”外修持三福、具足众戒、念佛功夫深,往生的品位还要更高。因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称叹阿弥陀佛功德,所以念阿弥陀佛者,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加以护念。而且,不管是根性高下,只要念佛,乃至十念,现前、将来,必定能够成佛,这是阿弥陀佛成佛前发的大愿之一。所以,念阿弥陀佛修持佛法的人,“于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无量寿经》)。今生能够接触到阿弥陀佛,也是无量劫来积累善根、福德、因缘的结果。十方诸佛与大菩萨都发愿要帮助念佛众生往生西方。众生往生西方成佛之后,得佛智慧,还可以任意到各个佛国,帮助、救度无边众生。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阿弥陀经》)”
华人熟知的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在阿弥陀佛后将继任西方教主。念佛法门即是在中国佛教流传悠远的净土宗五代永明延寿大师,据说曾作四料简来宣扬净土信仰:“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25]。”
关于阿弥陀佛的主要经典,包括《佛说阿弥陀经》、《佛说无量寿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合称“净土三经”)、《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菩萨行愿品》等。民国范古农居士(1881-1951)曾罗搜经典中有关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关键字,并将该经文段句编著成《阿弥陀佛圣典》。

弥陀圣诞[编辑]

汉传佛教中订阿弥陀佛诞辰为农历之十一月十七日,典故来自五代永明延寿禅师提倡净土信仰,世人传为阿弥陀佛化身,故将禅师之生日订为阿弥陀佛之圣诞。《弥陀经》载阿弥陀佛于十劫前成佛,其确切生日于佛经中并未说明,汉传佛教以此日纪念阿弥陀佛,其实也是纪念净土宗之祖师。[26]

学者之比较宗教研究[编辑]

有一些学者认为,弥陀信仰受到中亚波斯琐罗亚斯德教中的太阳神崇拜影响[27][28]。而亦有学者认定,阿弥陀佛的信仰出自印度文明内部,即在《考史多启奥义书》中描绘的梵天玉座名为“无量威力”(Amitojas)与佛教的“无量光”之理念相通,并且这一奥义书中的死后世界在细节上和极乐世界有很多相似之处。而极乐世界中的七宝莲池,黄金大地,也与印度人心目中的理想世界形态密切相关[29]

民俗[编辑]

四川部分地区,有习俗在见到人受难时称“阿弥陀佛”(四川话:o mi to fu(h))或简称“阿弥”(o mi),表示阿弥陀佛保佑,庆幸没发生坏事;有时也有幸灾乐祸的成分,有“你活该”的暗示意义。推测起源即佛教僧人的带动和影响。
如同基督教犹太教的祷告语“amen”,原始佛教中的见面、说法结束时也有口头语,本为“善哉”(梵语巴利语音译“萨度”),在神话小说《西游记》中也有唐僧喜欢说“善哉善哉”的表现,现今南传佛教地区依然如此说。而在汉传佛教中,受净宗昌盛的影响,“善哉”已较少见,同修之间多互道“阿弥陀佛”。

化身[编辑]

著名的阿弥陀佛化身有:

参见[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佛说般舟三昧经 》卷1:“持是行法便得三昧,现在诸佛悉在前立。其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如法行,持戒完具,独一处,止念西方阿弥陀佛今现在。随所闻当念:去此千亿万佛刹,其国名须摩提。一心念之,一日一夜,若七日七夜。过七日已后见之,譬如人梦中所见。”
  2. ^ 阿弥陀经》:“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为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3. ^ 阿弥陀经》:“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4. ^ 玄奘译《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尔时世尊告舍利子。汝今知不。于是西方去此世界。过百千俱胝那庾多佛土。有佛世界名曰极乐。其中世尊名无量寿及无量光如来应正等觉。十号圆满。今现在彼安隐住持。”
    “又舍利子,极乐世界净佛土中,佛有何缘名无量寿?舍利子,由彼如来及诸有情,寿命无量无数大劫。由是缘故,彼土如来名无量寿。舍利子,无量寿佛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来,经十大劫。舍利子,何缘彼佛名无量光?舍利子。由彼如来恒放无量无边妙光,遍照一切十方佛土,施作佛事无有障碍。由是缘故,彼土如来名无量光。”
  5. ^ 《般舟三昧经》:“若有菩萨所念现在,定意向十方佛。”“持是行法便得三昧。现在诸佛悉在前立。”
  6. ^ 观无量寿佛经》:“但当忆念,令心眼见,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作是观者,名现一切佛身。”
  7. ^ 圣严法师:“目前被收在《大正藏经》,属于阿弥陀佛专修法门而为众所周知的经典,计有三部,被译成汉文的年代,以《无量寿经》最早,译者是曹魏时代的康僧铠;其次是《阿弥陀经》,译者是姚秦鸠摩罗什;再次是《观无量寿经》,译者是刘宋姜良耶舍。《无量寿经》不仅译出最早,内容也最丰富,被弘扬得最早的也是《无量寿经》。到了宋明之后,弘扬净土的祖师们虽然讲述《阿弥陀经》,谈到净土的思想时,还是要溯源于《无量寿经》。”
  8. ^ 观无量寿佛经疏》卷一:“无量寿者,乃是此地汉音(汉语音译)。言南无阿弥陀佛者,又是西国正音。又南者是归,无者是命,阿者是无,弥者是量,陀者是寿,佛者是觉。故言归命无量寿觉,此乃梵汉相对,其义如此。”
  9. ^ 康僧铠译本《无量寿经》:“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或照百佛世界,或千佛世界,取要言之,乃照东方恒沙佛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或有佛光照于七尺,或照一由旬,二三四五由旬,如是转倍,乃至照一佛刹,是故无量寿佛号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炎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
  10. ^ 《佛说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佛言:胜华藏,西方过此百千俱胝佛刹,有世界名极乐。有佛号无量光如来应供正等正觉,现住说法,教化众生。”
  11.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佛言:无量清净佛,光明最尊,第一无比,诸佛光明皆所不及也。”
  12. ^ 《佛说阿弥陀经》:“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13. ^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又,舍利子!如是西方亦有现在无量寿如来、无量蕴如来、无量光如来、无量幢如来、大自在如来、大光如来、光焰如来、大宝幢如来、放光如来,如是等佛如殑伽沙住在西方,自佛净土各各示现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周匝围绕,说诚谛言:‘汝等有情皆应信受如是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
  14. ^ 《十住毘婆沙论》卷4:“西方善世界,佛号无量明,身光智慧明,所照无边际,其有闻名者,即得不退转,我今稽首礼,愿尽生死际。”
  15. ^ 《阿弥陀秘释》:“一者无量寿。法身如来居法界宫,不生不灭。是故大日如来或名无量寿佛。二者无量光。法身如来妙观察智光,遍照无量众生,无量世界,常恒施利益。故大日如来或名无量光佛等等”。
  16. ^ 《弥陀疏钞》:“智觉云:‘总持教中,说三十七佛,皆毗卢遮那一佛所现。谓遮那内心,证自受用,成于五智。自当中央法界清净智。次从四智,流出四方四如来。其妙观察智,流出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如来。’则一佛而双二土也。”
  17. ^ 《妙法莲华经》:“诸比丘,大通智胜佛过十小劫,诸佛之法、乃现在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子。”“尔时十六王子、皆以童子出家、而为沙弥,诸根通利,智慧明了,已曾供养百千万亿诸佛,净修梵行,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告诸比丘:是十六菩萨、常乐说是妙法莲华经,一一菩萨,所化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众生,世世所生、与菩萨俱,从其闻法,悉皆信解,以此因缘,得值四百万亿诸佛世尊,于今不尽。诸比丘,我今语汝,彼佛弟子十六沙弥,今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十方国土、现在说法,有无量百千万亿菩萨、声闻、以为眷属。其二沙弥,东方作佛,一名阿閦,在欢喜国,二名须弥顶。东南方二佛,一名师子音,二名师子相。南方二佛,一名虚空住,二名常灭。西南方二佛,一名帝相,二名梵相。西方二佛,一名阿弥陀,二名度一切世间苦恼。西北方二佛,一名多摩罗跋栴檀香神通,二名须弥相。北方二佛,一名云自在,二名云自在王。东北方佛、名坏一切世间怖畏,第十六、我释迦牟尼佛,于娑婆国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18. ^ 悲华经》卷3:“删提岚界,善持劫中,人寿八万岁,有佛出世号曰宝藏,有转轮圣王名无量净,主四天下,三月供养宝藏如来及比丘僧。以是善根故,过一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已,始入第二恒河沙阿僧祇劫,当得作佛,号无量寿,世界名安乐,常身光照,纵广周匝十方,各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
  19. ^ 观佛三昧海经》卷九:“我念昔曾空王佛所,出家学道。时四比丘共为同学。习学三世诸佛正法,烦恼覆心,不能坚持佛法。宝藏多不善业,当堕恶道。空中声言:汝四比丘,空王如来,虽复涅槃,汝之所犯,谓无救者。汝等今当,入塔观佛。与佛在世,等无有异。我从空声,入塔观像,眉间白毫相。即作是念:如来在世,光明色身,与此何异。佛大人相,愿除我罪。作是语已,如大山崩,五体投地,忏悔诸罪,观佛眉间,忏悔因缘。从是已后,八十亿阿僧祇劫,不堕恶道,生生常见十方诸佛,于诸佛所,受持甚深念佛三昧。得三昧已,诸佛现前,授我记别:东方有国,国名妙喜。彼土有佛,号曰阿閦,即第一比丘是。南方有国,国名日欢喜,佛号宝相,即第二比丘是。西方有国,国名极乐,佛号无量寿,第三比丘是。北方有国,国名莲华庄严,佛号微妙声。第四比丘是。”
  20. ^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阿弥陀佛,与声闻俱。如来应正遍知,其国号曰清泰,圣王所住。其城纵广十千由旬,于中充满刹利之种。阿弥陀佛如来应正遍知,父名月上转轮圣王,其母名曰殊胜妙颜,子名月明。奉事弟子,名无垢称。智慧弟子,名曰贤光。神足精勤,名曰大化。尔时魔王,名曰无胜。有提婆达多,名曰寂静。阿弥陀佛,与大比丘六万人俱。”
  21. ^ 佛说济诸方等学经》:“于彼世时,有大国城,名曰仁贤。有八十亿众民居中,亦观根源而为说法。于时城中八十亿家忻然受教,化一亿家发菩萨意,七十九亿立声闻乘。于是,净命比丘与万菩萨同心俱往诣修道处。出去未久,时有比丘名曰为法,行来周旋,远他乡来。在仁贤城奉持方等千余经卷,现得四禅自以为远。净命比丘学方等经十四亿卷及修余经六百万卷,时法比丘在仁贤城惟但宣散一品法教,不知随时观其本行讲说经法也,不能觉了达诸法界,专以空法而开化之,言一切法空悉无所有,所可宣讲但论空法。”“其法比丘用怀毒心诽谤智士,寿终之后堕地狱中,竟八十劫;用诽谤佛、毁呰正法,在地狱中七十劫已,加六十劫迷荒失志;尽斯数已,乃逮前行本发道意香宝光明如来佛所。其佛为讲,更说法义劝发道意。堕畜生中九百万世,后生人间六百万世,常遭贫厄,所生之处常哑无舌。”“佛告阿逸:‘欲知尔时净命比丘岂异人乎?莫作斯观。所以者何?是阿弥陀佛也。其法比丘则我身是,吾于彼世所更如是。”佛告阿逸:“众事诸法难了难了,义微如是。吾以是故,于五浊世得成正觉。’”
  22. ^ 《一向出生菩萨经》:“舍利弗我念过去世时,广大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复过是数。是时有佛,号曰宝功德威宿劫王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婆伽婆。尔时彼佛将入涅槃故,广为大众说是法本陀罗尼。时有大转轮王名曰持火。七宝具足,人民安乐。时王有子名曰不思议胜功德,生年十六,从彼如来。闻是陀罗尼法本,闻已欢喜,即于七万岁中,精勤修习此陀罗尼法本。……尔时不思议胜功德比丘说法者,岂异人乎?即阿弥多婆耶如来应供等正觉是也。”
  23. ^ 寂天《大乘宝要义论》卷6:“《觉智方广经》云:佛言,大目干连,过去有佛号名称高显,彼佛刹中唯声闻众。时有一苾刍名等。……是时彼苾刍虽广植善根,然于甚深法中生轻慢心,以是缘故,当生长寿天。……是时名称高显如来,为欲化度彼苾刍故,以善方便,于六十俱胝那庾多生中,捍劳忍苦,作诸化事,使令成熟。……大目干连,于汝意云何,彼时名称高显如来者,岂异人乎,即现一切义如来是。彼等观诸所缘苾刍者,即无量光如来是。”
  24. ^ 净空法师专集
  25. ^ 经考证,四料简的作者,并不是延寿禅师,很可能是元朝伪作
  26. ^ 宗教中的纪念:弥陀诞之意义
  27. ^ 季羡林. 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译释. 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6: 56. ISBN 9787539231242. 季羡林文集(卷11) (中文(简体)‎).
  28. ^ 印顺法师据《三宝感应要略录》的记载,称“安息人不识佛法,却曾有念阿弥陀佛的信仰,也许是说破了阿弥陀净土思想,与波斯宗教的关系。”“琐罗斯德教的光明崇拜,是以大夏Tho-kor的缚喝,今Balkh为中心而发展起来的。在大乘兴起的机运中,适应这一地区,而有阿弥陀净土法门的传出吧!”。他认为阿弥陀佛可能是佛教为摄化此一地区的太阳神信仰,所传出的大乘法门
  29. ^ 香川孝雄. 浄土教の成立史的研究. 山喜房佛书林. 1993. ISBN 9784796300728 (日语).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