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佛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本文內容播放
佛教各宗派學說,經過長期的研究和廣泛的弘揚,對中國思想界曾起了不可磨滅的影響。舉宋明理學為例,很明顯地,大受華嚴、禪宗和另一部分佛教理論的刺激和影響而產生,這是思想界公認的歷史事實。在晚清時期,中國知識界研究佛學蔚為當時的風氣。一些民主思想啟蒙運動者,如譚嗣同、康有為、梁啟超、章太炎等學術名流,都採取了佛教中的一部分教理作為思想啟蒙教材。佛教的慈悲、平等、無常、無我的思想,在當時的知識界中激升起啟發和鼓舞的作用。
數千卷由梵文翻譯過來的經典,本身就是偉大、富麗的文學作品。其中如《維摩詰經》、《法華經》、《楞嚴經》特別為歷代文人們所喜愛,常被當成純文學而研讀著。近代文豪魯迅曾捐款給金陵刻經處,刻印了一部《百喻經》。這部經所敘述的譬喻故事,常常被譯為白話文發表在今天的報刊上,作為文學作品來欣賞。佛教為中國的文學帶來了許多前所未有的新意境、新文體、新的命意遣詞方法。馬鳴的《佛所行讚》帶來了長篇敘事詩的典範。《法華》、《維摩詰》、《百喻》諸經鼓舞了晉唐小說的創作。《般若》和禪宗的思想影響了陶淵明、王維、白居易、蘇軾的詩歌創作。
為使佛化普及而盛行於古代的梵唄,產生了一種特殊的文學:變文,這是把佛經內容演變為方便講唱的通俗文詞。敦煌石窟發現的各種變文,都是文詞酣暢、想像力豐富的大眾化文藝作品。從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後來的平話、小說、戲曲等中國通俗文學的淵源。此外經由禪師們的談話和開示的記錄所產生的一種特殊文體:語錄體,這種樸素而活潑自由的口語文體,逕相為宋明理學家仿效而產生了各種語錄。此外音韻學,如同中國字典上通行的反切,就是受梵文拼音的影響而發展起來的。總之,佛教在中國文學領域中的表現豐富多彩。
隨著佛教的傳入,建塔造像的藝術很快地風行於中國各地。現存的上海龍華寺塔和蘇州報恩寺塔,都是西元二世紀三國時代創建而經後人重修的。西元四世紀到六世紀時,全國各地都有壯麗的塔寺建築,世界聞名的佛教石窟寺,如:敦煌、雲崗、龍門等等,這些古代雕塑壁畫藝術的寶庫,西至新疆,東到遼寧,南到江南,都是在這一時期開始動工的,沿續了數世紀之久。在中國,塔的形式很多,大致可歸納為兩類:一類是印度式,有許多變化;一類是中國式,主要採用中國原有的樓閣形式而建築。研究中國建築藝術,寺塔是主要部分。至於佛教造像,在取材與造法上種類很多,有石窟造像,有木、石、玉、牙的雕刻像,有金、銀、銅、鐵的鑄像,有泥塑像、夾紵像、磚像、瓷像、繡像、畫像。它吸收了犍陀羅和印度的作風,進而發展成為具有中國民族風格的造像藝術,是我國偉大的文化遺產。
佛教繪畫主要是壁畫。現存於敦煌石窟中的壁畫,提供了非常豐富的藝術和歷史資料。值得注意的是,最初盛行的佛陀本生故事畫,發展到唐代,逐漸為「經變」畫所代替。正如文學中有變文一樣,佛畫中的「經變」,也就是將佛經中的故事譬喻演繪成圖,如敦煌石窟中演繪《維摩經》的「維摩變」,演繪淨土經的「淨土變」等,都是十分精彩生動的偉大作品。經變畫的興起,使得壁畫內容大大豐富起來,也使得唐代佛寺壁畫興盛,登峰造極。當時名畫家輩出,如閻立本、吳道子等,大多是從事於佛畫的。由此可見佛教對於當時繪畫藝術影響深遠。國畫也由王維一派的文人畫發展為宋元以後盛行的寫意畫,這和般若和禪宗的思想,很有關係。佛教版畫,隨著佛經的刊印很早就產生了,現在所看到中國最早的版畫是大藏經上面的佛畫,房山石經中有唐代的石刻線條佛畫,宋元以來的觀音畫、羅漢畫以及水陸畫等,在當時都是很流行的。
伴隨佛教而來的也有天文、音樂、醫藥等的傳習。古代天文學者一行,西元八世紀初的一位高僧,是由印度來華弘傳密教的善無畏的弟子。他在天文學方面著有《大衍曆》和測定子午線等,對天文學有著卓越的貢獻。至於醫藥,隋唐史書上記載由印度翻譯過來的醫書和藥方就有十餘種,藏語系佛教中也有醫方明之學。若談到音樂,西元二世紀時,中國已有梵唄的流行。西元七世紀初,在今緬甸境內的驃國曾贈送中國佛曲十種,並派來樂工三十二人。中國唐代的音樂中吸收了天竺樂、龜茲樂、安國樂、康國樂、驃國樂、林邑樂等來自佛教國家的音樂。唐代音樂至今還有少部分保存在某些佛教寺廟中。
佛教徒從事公益事業是廣泛多樣的,如行醫施藥、造橋修路、掘義井、設義學、植樹造林等等,這在古代記載中屢見不鮮。特別是植樹造林,成就卓越。我國各地,凡有佛教塔寺之處,多翠枝如黛,碧草如茵,環境清幽,景色宜人。一片鬱鬱蔥蔥之中,掩映著紅牆青瓦,寶殿瓊閣,為大自然平添了無限春色。
這些事實說明了佛教已在中國發揚光大開出燦爛的花朵,而且延伸到民族文化的各個領域結出豐碩的果實。古聖先賢在佛教事業上、在文化事業上、人類友好上已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他們不僅翻譯了幾千卷的經論和寫下了許多不朽的著作,為這個世界留下了寶貴的共同遺產,而且相互交流各民族智慧的華果,豐富了各民族的文化寶藏。現今,佛教先輩們辛勤努力做出的歷史功蹟,已顯發了它的光輝,並且繼續發揮新的積極作用。
名詞解釋
法會之聲明也,是梵土之法曲。寺院中的唱頌音樂。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