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21, 2019

4-1. 學佛的目的

4-1. 學佛的目的


  妙法蓮華經方便品云:「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這「一大事因緣」是什麼?就是眾生了生死脫輪迴的問題。因此,釋迦牟尼世尊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其目的,就是在使眾生轉迷成悟,離苦得樂,使眾生同成佛道。十方三世一切眾生,研究經教,誦經念佛,守五戒十善,實踐六度萬行,其目的,也是在希求轉迷成悟,離苦得樂,達到最後的究竟,希求同成佛道。
  轉迷成悟與離苦得樂,實際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轉迷成悟在於追求真理,是屬於解;離苦得樂在於修行聖道,是屬於行。但如果因求解而悟道,自然也可以離苦;如果因修道而離苦,自然也可以開悟。所以轉迷成悟與離苦得樂,仍是一體兩面,一個目的。
  什麼叫作迷呢?昧於宇宙人生真理的,叫做迷。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蘊無我。」而我們習慣於主觀上的妄想執著,誤認幻生幻滅的萬法為常住,五蘊和合的身心為真我。這一切,都叫做迷。
  迷有迷於理、迷於事的分別,迷於理的,則執身、邊、邪、戒取、見取等諸見;迷於事的,則起貪、瞋、癡、慢、疑諸惑,這二者,前者謂之見惑,後者謂之思惑。見、思二惑,合稱利鈍十使。
  身見,是執著五蘊為自身,執身外事物為我所有。邊見,謂我死後,執著斷滅,或執常恒不變,皆為偏見,而非中道。邪見是謗無因果。戒取見是執取非理之戒禁,執為生天受樂之法,作無益勤苦。見取見,是取餘四見一種或多種,執為究竟之理。
  貪、瞋、癡三者,本文中多次提到,不再贅述。慢者,持己凌他,謂人皆不如己,己獨勝於人。疑者,是於實理實事,猶豫不決之意。
  以上身、邊、邪、戒取、見取諸見,和貪、瞋、癡、慢、疑,都是迷惑。學佛者欲轉迷成悟,先要斷惑。斷惑才能證真,才能去掉我們心識上的妄想執著,才能顯露出我們的真如本性。
  我們的心識上有了迷惑,就要因惑造業。有了業,就要因業受苦。所以迷境也就是苦境。關於苦,有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以及內苦,外苦等,難以盡述。總之,「受即是苦」。所有的一切感受,都可以說是苦。
  苦是與生俱來,無以避免。要想離苦,先要消業,先使身、口、意三業去惡向善;要想消業,先要斷惑。斷惑是轉迷成悟,開悟後就可以離苦得樂。學佛的目的,歸根究底,就是在求得「轉迷成悟,離苦得樂。」最後達成佛的目標。
  但要學佛,有學佛的方法和途徑,依此方法途徑來修習的,才能達到學佛的願望,現在,先從學佛的歷程、途徑說起。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