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學佛的過程
>>本文內容播放
不過,「理可頓悟,事須漸修。」經過長久的修習磨練,可以真心漸顯,習氣漸消。修習磨練,從在家學佛立場來說,並不全需要以遁入深山古寺,與社會隔絕的修行方式,才可使五欲六塵之念泯滅。煩惑習氣往往是隨人事接觸而引發,藉由一切順逆的人事境遇而砥礪磨練,也是降伏煩惑的方法之一。
大乘佛法的真精神,並不以解脫一己之苦而滿足。發菩提心,修六度萬行,不但度人,也可度己。
大眾在修持磨練的過程中,大約有下述經驗:
在未學佛之前,終日間煩惱妄想,以妄為真,實因貪、瞋、癡三毒遮蔽真心,以致墮入主觀而不自覺。一旦宿世善根成熟時,即可能巧遇善知識開導,進而皈依佛門。通常初學佛的時候,往往信、疑參半,精懈不定,同時,煩惑習氣,在對治之下,更覺得妄念起伏,難以抑制。初修學者,於念佛、止觀、或禪定、持密之際,愈期待一心不亂,愈覺得妄想雜念接踵而來。這並不是意謂在修持時妄想雜念特別多,而是因為在平時,妄心對境攀緣起伏,不為我們覺察罷了。在這種過程之中,只要精進不懈,時時覺知一切事相的順逆、好惡、是非、愛憎,皆是妄心的虛幻分別,日久之後,定力漸強,慧力日增,煩惑習氣就會日漸銷落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