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15, 2018

李叔同 《送别》

李叔同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译文】  长亭外是一片苍茫的古道,两旁长满了茂密的芳草,碧绿的芳草一直连接到天边。
 【出典】  李叔同  《送别》
  注:
  1、  《送别》  李叔同
       (丰子恺广泛版本)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城南旧事》版

   电影《城南旧事》对《送别》的使用,并没有被林海音版所限。它实际是把李叔同版和林海音版合二为一,但又有个别差异。影片在出现《送别》一歌时,没有字幕,我记录的两段歌词是: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2、注释:
    丰子恺(1898~1975)是李叔同的高足,与李叔同关系深厚。在1918年李叔同出家后,二人来往也十分密切。根据丰子恺年谱,1927年秋李叔同还曾在丰子恺家中小住。丰子恺曾向人推荐,李叔同的“作曲和作歌,读者可在开明书店出版的《中文名歌五十曲》中窥见”。因此,这个版本的可靠性无可怀疑,应视为正宗原版。
     丰子恺版在传播过程中,因某些人手上并没有《中文名歌五十曲》,不通四书,也不理解文人的情操,因此曾发生严重错讹,将“一瓢浊酒”之“瓢”,误作“觚" “壶”与“斛”, 「一瓢浊酒尽余欢」之典故出自《论语-雍也篇》: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3、译文:
    长亭古道,送别故人,青草碧绿仿佛能够延伸至天际。晚风吹拂着柳枝轻动,斜阳依依,山水叠嶂。
    生命中些知己朋友啊,早已经天涯海角,万水千山,能留在身边的能有几人呢?人生总是欢聚的时候少,离别的时候多,这是谁都无法改变的事情。
    长亭古道,送别故人,青草碧绿仿佛能够延伸至天际。问朋友这一去又是多少年月,能够回来的时候,就请不要流连。
    生命中些知己朋友啊,早已经天涯海角,万水千山,能留在身边的能有几人呢?今朝会遇聚谈日移影,明日重逢阴晴又未知,人生的悲欢离合,都请随天意啊,如果明天就要分别,那么今宵我们就把酒言欢,醉笑陪君三万场,不诉离伤!
  4、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并谱曲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

    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
    中国僧俗两界闻名于世弘一法师,在近代文艺领域里无不涉足,诗词歌赋音律、金石篆刻书艺、丹青文学戏剧皆早具才名。而他在皈依佛门之后,一洗铅华,笃志苦行,成为世人景仰的一代佛教宗师。他被佛教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传奇的一生为我国近代文化、艺术、教育、宗教领域里贡献了十三个第一,堪称卓越的文艺先驱,他爱国的抱负和义举更贯穿于一生。
   赵朴初:“深悲早现茶花女,胜愿终成苦行僧,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林语堂:“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
   张爱玲:“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转围墙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夏丏尊:“综师一生,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激昂之志士,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者,为戒律精严之头陀,而以倾心西极,吉祥善逝。”
  5、弘一法师在俗时,“天涯五好友”中有位叫许幻园的;有年冬天,大雪纷飞,当时旧上海是一片凄凉;许幻园站在门外喊出李叔同和叶子小姐,说:“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说完,挥泪而别,连好友的家门也没进去。李叔同看着昔日好友远去的背影,在雪里站了整整一个小时,连叶子小姐多次的叫声,仿佛也没听见。随后,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内,把门一关,让叶子小姐弹琴,他便含泪写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的传世佳作。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首先从景物暗示了送别的情景。“长亭”、“古道”、“芳草”都寓意了离别。古时城外专设有用以送别的亭子,故有“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的说法。
   古人对送别如此重视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那时没有发达的交通,更没有先进的邮政通讯,联络难,见面更难,“相见时难别亦难”,便在情理之中了。不象现在,高速公路,火车飞机,电话网络,见面容易别也易。“古道”即道路,但加一“古”字,便有了几分荒凄之感。古诗词中每每用着一意象来辅助离愁别绪。如“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等。而芳草在古诗词中也常是离愁别绪的比附对象。因为草有生命力顽强、生长普遍的特征,故用以比附离愁别绪之深是很准确的。如“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屈原〈〈招隐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芳草年年如恨长”(冯延巳〈〈南乡子〉〉),“思随芳草萋萋”(孙光宪〈〈清平乐〉〉。“芳草碧连天”一方面写出了离愁的浩荡无涯,另一方面又把离别置于于一个广阔的背景之中。芳草连天,茫茫一线,长长的直线给人以 广阔之感,而广阔的背景无疑加深了送别的内涵,强化了送别的典型意义。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作者又进一步用离别的意象来渲染离别的情思。“柳者,柳也”,柳几乎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送别意象,“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张先《江南柳》),所以有折柳送别的习俗。这里有意强调柳的意象,用意即在于此。在徐徐的晚风中,柳枝在轻轻风中摇曳,似乎是友人低低的倾诉,轻轻地叩击着作者的心。此时,又传来悠悠的笛声,再晚风中,在这送别的特定情景中,显得格外凄婉。此情此境作者不由得遥望远方,遥望友人将取的地方。看到的是重重的山脉和辉煌的夕阳。“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友人就像那落日要依依地离自己而去,要去往哪里呢?“山外山”。“平芜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欧阳修〈〈踏莎行〉〉),关山重重,古道迢迢,此地一别,何日才能再见呢?联想及此,作者怎能不愁绪满怀,感慨万千呢?
    看着眼前的友人将去,作者自然地联想到其余的朋友,他们又在何方呢?“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原来大半都星散各地,有的在天涯,有的在海角,他们近况如何,他们在作些什么。于是,一念之间,离愁笼罩的心又添上了深沉的思念。“天涯地角有时尽,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深沉的思念,遥远的距离,主客观之间构成了强烈的矛盾。但是,世事如此,非人力所及。感情想望厮守,人生要求分离,感情与人事的冲突已是一种必然。既然留不住友人离去的脚步,干脆“劝君再尽一杯酒”,再享受片刻的欢娱。实际上,此刻的欢娱,将更加增添别后的相思。作者也深知此情,边自然想到“今宵别梦寒”。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只有伤怀的梦才会夜半醒来,边自然点明了“别梦”的伤怀。自“别梦”中醒来,势必感到夜半的寒意,回想梦中情景,追忆白天的离别,遥想星散的朋友,自然倍感孤苦,倍感伤怀。最后一句的情景虽是设想,但它非无源之水,而是因情而设,是感情的必然发展,与全词浑然一体。
    回首全词,意象丰富,意境广阔,词义晓畅,韵律和谐,感情缠绵,浑然天成。从表达的感情来看,也是哀而不伤,愁而不悲,很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趣,即中和之美。全词达到了意象与情思,语言与韵律,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不愧为一曲送别的绝唱。
   6、最早知道李叔同,是那首《送别》的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这首歌词是李叔同写的,优美的旋律配上一样优美的词,让这首歌流传至今。
    我一直不懂,人世间,他有家财万贯,娇妻美眷。当年在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教绘画和音乐时,他的学生都爱听他的课。因为“他博学都能,其国文比国文先生更高,其英文比英文先生更高,其历史比历史先生更高,其常识比博物先生更富。”如此才华横溢的人,为什么要皈依佛门?
    李叔同的学生,画家丰子恺为这本书写了序。在序言中,丰子恺先生非常形象地作了解释。“当时人都诧异,以为李先生受了什么刺激,忽然遁入空门了。”其实不然,“我认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第一层,、、、、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他们做人很认真,满足了“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不够,必须探求人生的究竟。”。
    李叔同就是这样一个人,住一层楼时,蒙祖上余荫,锦衣玉食,灯红酒绿,走马章台,结名伶,玩戏曲,吟诗作赋,是红尘间风流翩翩一公子。
    二十五岁那年,他东渡日本学习西洋绘画。从此走进了二楼,他组织的“春柳社”是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他在文学、音乐、书法、金石、绘画等领域作出过开创性的贡献。在二楼,他把自己的人生演绎到了极致。
   “姹紫嫣红不耐霜,繁华一霎过韶光。”,当这一切也已经无法满足他的追求,他的欲望时,他散尽家财,洗尽铅华,再上三楼。“千古繁华,歌休舞歇”,实现了从李叔同到宏一法师的蜕变。
   出家后的宏一法师,潜心学佛,在佛学上也有很大成就。晨钟暮鼓,青灯黄卷是宏一法师心灵的归宿。一代高僧就“一花一叶,孤芳致洁。昏波不染,成就慧业。”。
   我看《禅灯梦影》,没有出世的念想。因为我知道,我的凡心太重,这世上还有很多东西,我无法放下。如要学佛,我也只能学其皮毛,学不到精髓,所以这三楼我是爬不上的。
   二楼是文学和艺术的殿堂,我也无能力进去。
   偶而在一楼住久了,偷偷爬上楼梯,掂着脚尖,向二楼张望一下,窥得一点半星文章,来充实一下自己,用前人的故事和哲理来感悟人生,这辈子除了享受一些物质,还去享受一点精神。
   咱凡夫俗子,有一点精神的东西可以依靠,那么纵使住一楼,也无遗憾了。
   7、“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是电影《城南旧事》的主题歌。这部电影我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看的,其宁静、淡泊、简约的意境令人难忘,尤其是小英子那双纯真、忧郁的眼睛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过了许多年后,我才知道这部电影主题歌的歌词,出自上个世纪之初的传奇人物李叔同也就是后来当了和尚的弘一法师之手。
2003年初冬,我第三次到杭州旅游。游览虎跑寺的时候,在虎跑泉附近,知道这里有个弘一法师的纪念馆。导游说,这是李叔同出家的地方。进去看了看,只见里面的陈设非常的简朴,中间好像是空荡荡的,地面也不平整,四周的墙壁上挂着许多大师过去的老照片。走出纪念馆,在一个摊位上,我买了一本叫《弘一大师传》的书。那天午后杭州的天气十分晴朗,游人不多,十分清静,地上有些秋风吹落的残叶。
这些年来,透过铅字印成的文字,还有通过网上搜寻的照片,我一直想试图了解这个民国时期的奇人。李叔同的一生的确充满了神秘。出生时,他的父亲68岁,母亲19岁。这样一个老夫与少妻的搭配,世间毕竟少有。以他的出家而言,从赫赫朱门到寂寂佛门,从翩翩浊世的风流公子到戒律精严的苦行僧,这种巨大的生命跨越,超常的生活反差,简直令人不可思议。他的死也非同寻常,距他63岁生日还差10天的时候,在福建的泉州安祥圆寂,临终前写下了“悲欣交集”四字。其生其死,扑朔迷离。
李叔同可谓多才多艺。他是那个时代名声赫赫的才子,被人称为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享有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等诸多美誉。在世之时,爱学识,爱文艺,爱音乐,他是第一个将西洋油画、音乐和话剧引入我国的人,第一个绘画使用人体模特。出世之后,爱佛学,爱书法,爱传道,被尊为大师,享誉海内外。他的佛学著作,堪为传世经典。一个人一辈子在一个方面有所建树就不错了,而他在许多领域都不同凡响,不能不令人称奇。
李叔同更是浪漫而多情。有人说,他是多情里面的最多情者。曾经常年侧身于歌台舞榭,在灯红酒绿之中,在缠绵的温柔之乡,与众多佳人留下了风流韵事,演绎了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风风雨雨忆前尘,悔煞欢场色相因……眼界大千皆泪海,为谁怅惆为谁颦?”细读李叔同的这些诗,无不透露出对风尘女子的深情情爱怜。况且,他还有一位痴痴恋他、等他的日本女子呢。
对李叔同,我感受最多还是他的寂寞、孤独和悲观。生而为人的迷茫,各种欲求带来的苦痛,还有无法摆脱的幻灭感。虽然这些苦痛,在许多人看来似乎是子虚乌有,或者是庸人自扰,但正是这种对生命的思考和诘问,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类。过去的人在问,今天的人同样在问。在李叔同的一生中,总萦绕着“幻灭”和“悲观”的影子。感怀身世的忧伤,类似林黛玉一样,“花未开已不忍见其凋谢”。“杨柳无情,丝丝化作愁千缕。惺忪如许,萦起心头绪。谁道销魂?尽是无凭据。离亭外,一帆风雨,只有人归去”。字里行间,道尽了心灵的虚空和无依。缥缈的歌声,苍凉的别梦,还残留下多少回忆的温馨?该上路的终归要上路,该告别的终归要告别。人生是一场为了告别的宴会,也许我们不该把欲望看得太重。
走入李叔同用生命构筑的迷宫,我有一种别有洞天的感觉,不仅仰慕大师的绝世才华,更感叹人生的无奈和苍凉。生命的蜕变竟是这样无解,大师的人生轨迹是这样如梦似幻,有说不尽的忧伤。
   8、阳春三月,又是莺花纷飞的时节。“烟柳画桥”“户盈罗绮”“醉听箫鼓、吟赏烟露”。江南情结,带我回到那朦胧缠绵、轻盈淡雅、如水墨诗画般的瑶池仙境。

   仓桥古道烟雨路,摇橹姑娘留水声。夜宿仓桥,静聆浮生,心绪绕成一缕柔情,透着淡淡的幽香,在淅沥的雨声中,感受着杏花突然间开放,粉红腮颊,仿佛伊人的脸庞。蓦然间,心中布满水意,好像这场春雨,来自心头。缠缠绵绵、纷纷扰扰、淡淡的、悠悠的。有着似烟似雾的凄美,或捉摸不定的飘逸,又似红尘无奈的莫名惆怅,悠远而深邃。

   “烟柳画桥”、在推开木窗间,映入眼帘。细雨霏霏的烟柳,小桥黛瓦碧水飞燕,朦胧中一叶兰木小舟轻轻飘过,摇橹女子唱着渔歌,留下一路柔情水声。或许杏花春雨是一个缠绵的梦境,或是红尘中难以愈合的忧伤,或者是寂寥的愁怨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的江南雨巷,或许是撑着一把油纸伞悠悠的追寻着那逝去的情结。用最清纯的心音把烟雨江南带入我的梦中,在红尘依依里唤醒三世情缘,用最痴情的凝眸把烟雨江南烙在我的心上,把醉酒的思绪留在我的意境中,把款款情怀拢捻在轻吟浅唱中。天高路遥云水间,清音妙曲唤知音,独箫合弦澎湃处,云天外。

    一袭飘逸的轻丝衣裳,一把粉红檀香油纸伞,轻盈阿娜的莲步,在烟雨蒙蒙、粉墙黛瓦、草长莺飞的青石板街道凸显江南女子的细腻和妩媚,更不失庸雅古典的韵味。嗅着杏花的幽香,淋着蒙蒙的细雨,看断桥、碧水,看烟柳、听水音,看润湿的湖畔和绿树细草。品味细雨轻洒、柔风絮抚,品味浸湿了头发和衣衫的柔情,品味淋湿了心情的惆怅,此时感怀,江南烟雨中的缠绵与莫名的忧愁······。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9、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思绪像斑驳老墙里的荒芜在疯长,月光迟疑着走进窗来,很古典的劝慰着安详。可是,偏偏就在床前慢慢把思念拉长。

  在醉梦中寻梦的人,常常在路上。

   倒映在心河里的树影稀疏不齐,弄皱了水,扯平了山。风传唱着今宵别梦寒,或婉转,或瘦硬,依然是悠扬。我闭眼在聆听,音乐跳跃着重复那几段熟悉的吟唱。那天晚上,那个陌生的路上,彼此嘶哑着《送别》,词错了,我提示;调走了,你拉回。好像只清晰着——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仔细感受音符的述说,朦胧了现实与梦境。我把叮咛辫进花香,你把祝福装进行囊。托昨天的我寄往现在,却捞不回那最初的影像,虽然月依然在水中央。

   柳阴里,我看到了我的回忆。片片微风,丝丝绿韵,轻松了你的笑脸;斑斑烟痕,点点酒渍,哄睡了我的惆怅。发如雪,苍白了曾经;东风破,吹落了离愁。总有迷蒙的雾朦胧了远眺的视线,让殷殷的目光无法通畅那近水远山。早就知道前行的路途永远也不能拒绝蜿蜒,如同凝重的脚步总无法走进山的那一边水的那一岸。有人说,山水是心灵的周末,在这片山水中放牧自己,看看白云,读读蓝天,养一点悠闲。我们可曾细细品味四季走过我们身边时的别样风情?匆匆而过,为何总是征帆高悬?苦苦追求自我价值的体现,仿佛一台永不停歇的机器,任岁月雕琢着沧桑,却不识岁月的脸。

   月落的夜,仍是太长,凝神处,半是春景半是凉。夜长成诗意,在灵动的旋律里,拢来一地诗香,最是牵动心思。

   一把纸伞绘江南,燕衔呢喃,莺播婉转,琵琶弦动水涟涟。

   谁叫岁岁书征雁,烛燃夜帘,心字月前,两处沉吟说无眠。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暮雨潇潇,打伞在亭外观雨。邂逅那段沾衣不湿的杏花雨。从此不在感慨青春消逝,青春如雨,雨停了天便晴空万里。

   这是个多雨的季节,天空总有下不完的细雨,绵绵延延的落入心弦,如滴在某一件乐器上,不知是伤感还欢快,充耳悠扬如天籁之音。回转身如雾里看花,持伞把风戏,北燕南飞时,推迟几许?望眼欲穿时,百转千回。雨晴,谁还会在华灯初下演绎多情的哭泣?从古道回来,一遍一遍的游走在长街的路灯下。等的人不来,雨滴在伞上,却湿了心扉。雨便是停了,天空晴了,心中的雨不觉得也下了,仰望着迷黄的灯光,白里泛这黄,把细雨中的人和伞也染成了靡黄色,

   经久的流年里,是心雨不停的下,心爱的女孩就要嫁人了,想到这里就泪如雨下。阳光灿烂,雨晴了,她也成了他永远的牵挂。他没想会失去她!怪他没有表白吧!她想:“我也梦想你把我娶回家,我也想和你远走高飞相依相惟。”每一个雨夜,心也像下了一场雨,带着湿漉漉的心,在床头灯下反转叵测。曾经的打伞观雨,怀着一份期待,曾经的持伞把风戏,怀着多少期待中的落寂!左等你不来,右等你不来,雨水潺潺,像住在溪边,也许是因为下雨,所以你才不来,心停留在那雨中,时刻等着天晴。有时爱情像黄瓜,轻轻的摇晃便折断了。黄色的灯光下,我抬头仰望,不见了我打的那把紫色伞在黄色灯下变的幽蓝,不见了黄色灯光下泛黄的雨,亦没有了多情的泛滥成灾的人儿。转朱阁,窗前的思念,愿化一匹美丽的骏马,渡我到天涯海角。雨晴了。我依然微笑。

   天空明媚的刺眼,古道的芳草碧连天,长亭玉立,犹如埋葬着过客回忆,雾里看花也应美丽,此时此刻的花却有感君一回眸的灵气,百花妖娆,花香是否传了千百里?风逐蝶舞,却是一个人承担的独角戏。吹面不寒的杨柳风,沾衣不湿的杏花雨,何时在邂逅那雨夜!思绪萦绕。三年后。雨晴时,你在他的怀抱里。却让我一个人去欣赏古道的美丽。我挽自让(杨柳)风吹起长发,让(杏花)雨落在脚下。等的人不来,我不会生气,我有的是时间。风停下匆促的脚步,又有雨过无痕的忧伤,裸露出温暖如春的阳光,在明媚中忧伤。
   11、“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在生命的十字路口,总要遇到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过客,不曾留意,更不必怀恋。然而,只有那一个、两个,为数不多的至交,肯为你驻足,肯为你洒泪。生活的枷锁,命运的抉择,让一壶浊酒、两盏清茶变成奢侈,让巴山夜雨、守望相助变为念想。独在异乡为异客,空叹一声无奈,心底默念一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可是,忘记并不容易,尤其是刻意为之的遗忘,总在那个梦想时分悄然绽放在心底,就像令人深恶痛绝的恶之花,常开不败、我行我素。

   有些东西,是无法遗忘的,特别是已经注定了的枯萎了的亲人。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印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景色依旧,人已凋零——物是人非事事休,未语泪先流。曾经的一点一滴,爽朗的笑声,无条件的信任,血浓于水的关护,都随一阵秋风,飘零了,寥落了,在去年那个所谓的团圆的中秋夜。

   揽一弯秋月,命定了的无法摆脱的孤独。这是心的空旷,这是心的流浪,这是心的没有皈依的叛逆,也是心的空前绝后的悲凉。
   12、七色的花,绽放为谁存在;四叶的草,生命为谁衰败。世间流云逝水,沧海桑田,唯独那广阔的苍穹依旧,风雨千年,未改容颜。细雨是它的哀愁,总伴着淡淡的忧伤,点点滴滴,湖面泛起涟漪,一圈圈地荡漾开去,好似它看得懂这雨中的凄凉,借水波将此延续;晴空是它的笑靥,却又不想太过张扬,只悄悄对风倾诉,小草感受到了那风中淡淡的喜悦,于是便随风一起,轻舞飞扬。天空了解万物,万物却不了解天空,朵朵白云,是它一次又一次快乐的回忆,飘飘然,洁白无暇。偶尔的愤怒,化作狂风暴雨,昏天暗地,却也只是短暂地出现,转眼烟消云散,它,怕毁了世界……
   天空,藏不下一丝秘密,只是万里长空,从没有一点污浊。“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很喜欢这种感觉,天空下,血色残阳,照耀着大地,似欲给万物披上红装,因为夜之将至,渐凉。我喜欢望着天空,只一个人,安静地望着天空。
   13、渐渐消瘦的光阴里,姿态懒散,漠然看尘世。

    厌倦了这清清冷冷的文字,纵千般飞扬万般玲珑,纵华美浓情如苏柳词,一次次让江南青石板怅然,一次次让杨柳岸凝噎。却又如何,终是难抵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最后离别的结局。

    离开,南方的天空蓝得发亮,空气里有一些欲说还休的沧桑,或许真的心已老了吧。

    烟尘飞扬的世界,总是给不了安稳的踏实。

    一直心存感恩,文字的世界里,有这些亲如家人的文友们给的温暖,有你们这些朋友的惦念与懂得,尘世里,拥有如此的温暖,足可以抵了心中的凄寒。感谢,这一路这么多文友和朋友们的相伴

   而我此后最大的期许,莫过于轻拥友情的惦念,寒暄,欢笑,祝福满满。

   不想说分别,只想说暂时离开。微笑于心,相守文字,记得与友们的约定,心会一直牵挂所有我最爱的朋友们!无论熟悉陌生,惦念同在!

   亲爱的友们,你若安好,我亦心安!惟愿此后的日子,静好如初,快乐围绕!

   感动在这样的日子里,在我阳历生日的时刻,收到那么多祝福与问候!有你们的祝福,很幸福,幸福到落泪......

   无论走到哪里,祝福不变,心意相牵。相守不离!
   14、天空洒下一抹星辉,淡淡的照亮了庭院。流星划过一袅无痕,撕裂了漆黑的夜空,黑黑的远方,还否有一轮明月,倾述着我的相思。

   踌躇院前,花开满地,点点香绣了黑夜。来回踱步,远处的虫鸣,闹闹烦绕着夜话人。微微的凉风,吹落了身上的汗珠,却吹不散紧皱的眉头。抬头,远方,你一路走好。

   花开花落秋已逝,人来人往情谊存。相望着你的远去,看着你消逝的背影,我唯有深深的祝福,愿君一路走好!常言,君子之交淡如水,默然挥手,却有丝丝的伤感和浓浓的不舍。

   回想起我们初见时,你那开心憨厚的笑容,仿佛太阳下的葵花,傻傻的清纯,却无比开心。而如今却只能数落着你的记忆,寻找着我们之间的友谊之情。茶淡如许,人淡如菊,我们清纯的情谊还能在远方延续。

   风轻轻的吹散着夏天的炎热,云淡淡的舒卷着人世的百态。弥留之际,我看不到了你那可爱的憨厚笑容,只有远处那与天相连的车影。分别之时,我听不见你那醇正好笑的方言,只有笛笛隆隆的火车声回响在耳旁。别了,美好的回忆,前进的方向,奋斗的动力,些许,还能否在持续。

   曾几何时,我们年少轻狂,意气风发。远大的理想,激励着我们执着的向前,各抒己见,誓不罢休的争论,我们宛如天真的孩童。默默的做着,写着,会心一笑,我们脱去稚嫩,走向成熟。今天我们不在少年,少了不顾后果的冲动,多了沉稳冷静的思考。在一起时是快乐,如今,天各一方是珍惜。

   与君歌一曲,想起那首,“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幽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愿此歌伴随着你走向成功。

   与君酒一杯,忆起李白的名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喝下这杯酒,忧愁长逝,情谊永存,愿君一路走好!

   与君舞一支,载歌载舞,满声欢笑,游临山水,寄情林间。舞曲的精灵,煽动着天使般的翅膀,翩翩起舞,舞动着红尘,忘情于自然。

   与君共此时,天涯海角莫相忘。红尘多情,为酒解忧。世俗烦扰,为歌舞清纯。笑看人生,唱歌起舞。

   风轻云淡,看不穿你远去的方向。月影朦胧,剪不断悠悠的思愁。情深依旧,忘不了你我忘情而迷醉的欢笑。想不忘、留不了、夜不白、与君长辞。
   15、 乌云密布,芳草萋萋,绵绵细雨里,四周寂静无声,只有我和满山坡苍翠的幕帐下那段裸露出的白花花的石板古道。石板古道显得格外扎眼,观之,动人魂魄。

   一条古道就这样静躺着,躺在车壕村附近的一面山坡之上,昏昏沉睡了不知多少年。

   车轮声被凝固了,马嘶声被凝固了,赶道行人的话语声被凝固了,昔日的一切都被凝固、尘封在了深深的车壕里。

   穿越一片绿油油的青纱帐,宛如通过时光隧道。在古道上,我竭力地扑捉着时代的车轮在这里碾压的痕迹,细细品味周秦遗风、汉唐遗韵。

   历史风云已散尽,唯留古道寄幽情。历史转瞬即逝,历史也可以触摸,不过要用心来触摸。触摸着如削的壕堑,探试着车壕的深度,试图把大脑里的历史记忆与眼前这湮没在草丛中的古道拼接在一起。

   在这段古道冰凉的岩石上,曾经留下历史的体温,曾经有过车马喧嚣,有过不同寻常的历史遗迹。

   这是一段古代著名的交通要道,扼洛阳与长安之间东西交通要道之咽喉,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史称“两京锁钥”。苍穹之下,看巍巍崤山壁立,听滔滔黄河奔腾,西有函谷关夹谷雄峙,东有雁翎关紧锁山口,一条古道就这样起伏蜿蜒其间。

   打开史书,崤函古道自古便有天险之称。昔日,李白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崤函之险,也令古人谈之色变。

   沧海桑田,岁月悠悠。这条东达洛阳,西至长安的古道犹如一条长龙,横卧在黄土塬下的冲沟中,在三门峡市境内绵延了400华里,为古代中原通往关中的咽喉。

   古道分南崤道和北崤道。南崤道由交口向南,走菜园,过南陵(夏后皋墓)、雁翎关、沿永昌河,到宫前一分为二:其一,沿永昌河东行,经安国寺出陕县,入宜阳三乡、韩城沿洛河达洛阳;另一条沿太子沟折上硖石,过北陵(即崤山主峰金银山下的文王避风雨台)与北函道重合,因此道开凿时较早,习惯上称“周秦古道”。

   北崤道由陕州古城向东,过磁钟、张茅,至硖石与南崤道的“周秦古道”重合,经观音堂、英豪、渑池、义马、新安,出汉函古道达洛阳,这条道大体与今天峡市境内往东的310国道相当。据史载,东汉末年,曹操为了西征张鲁、马超,“恶南道之险,更开北道”,史称“曹魏古道”。

   此刻,在我脚下残存至今的一段白色石板古道就是北崤道的一部分,硖石处在南北崤道的交汇处。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涂巉岩不可攀”。曾几何时,崤函之险,令人闻之“凋朱颜”。危乎高哉!崤山“峥嵘而崔嵬”,但见山峦起伏,层峦叠嶂,危峰兀立,绝岸峭壁。

   据史书记载,“崤山上不得鸣鼓角,鸣则风雨总至。自东崤至西崤三十里,东崤长坂数里,峻阜绝涧,车不得方轨。西崤全是石坂,十二里,险绝不异东崤”。其险如此,惊人魂魄也。

   高山绝谷,峻坂迂回,一条古道穿越于崇山峻岭之中,蜿蜒于悬崖峭壁之下。斯是危途,险象环生,晋潘岳在《西征赋》中云:“登崤坂之威夷,仰崇岭之嵯峨”,唐太宗李世民曾叹道:“崤山称地险,襟带壮两京”,皆道其险要。就是今天途径310国道硖石段,仍能感觉路两边怪石嶙峋,望之生畏。

   古道就这样沉寂在山坡之间的马鞍部,静静躺着,任凭岁月的雕刻,任凭风雨的侵蚀,曾经的喧闹全部掩埋在年复一年的草丛之中,百年,千年,重见天日之时,人们惊奇地发现一段古代交通的标本、化石映入眼底。

   风霜雪雨,春秋冬夏,日出日落,岁月变化。历史的车轮从此碾压过去,在石灰岩石板路面上,深深地印上了车辙的印记,留下了北崤道这段长约150米,宽约3至6米,最深壕沟达0。25米的古道,从此,在寂静的山坡上,与草木为伴,默默地吟唱凄凉和惆怅。

   “湮没了黄尘古道,远去了鼓角铮鸣”。巍巍崤山依旧在,天际几度夕阳红,古道此时淹没在丛丛碧草之中,微风拂过,芳草轻摇,试图唤醒老态龙钟的古道对那悠久岁月的回忆。

    神秘的古道,险峻的古道,车走过,马走过,军队走过,百姓走过,那一个个车辙坑窝、一个个马蹄窝隐藏着多少遥远的故事。抚摸着古人劈凿过的道壁,我忽而对“命运多舛”这一成语有了新的感悟了。

   是啊,古人行走在这样的苦旅之途上,道路凶险,不可预测,“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真是命途多舛呐!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我似乎看见两千六百多年前,一大队晋国的士兵正在离此处不远的崤陵设伏,巧出奇兵,大败秦军,是为古代战争史上的有名的“崤之战”。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我似乎看到了一千两百多年前的一天,一位瘦弱的老者神色憔悴地从洛阳逃难赶往长安,途经此地,夜晚投宿石壕村,不期撞上衙差横征暴敛的悲惨一幕,老者悲愤难当,书就千古名篇《石壕吏》,此乃“诗圣”杜甫也。

   如狼似虎的衙差,生计艰难的百姓,令诗人难以忘怀。“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我仿佛还听到“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令人唏嘘,哀叹不已。

   “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望着荒芜在草丛里的古道,耳畔似闻得远方笛管声残,曲调幽怨,满目青碧,黄尘古道,一股悲凉、伤感之气忽地涌入心头,一丝惆怅之情油然而生。

    放眼望去,烟雨之中,崤山若隐若现,在斜风细雨里,就像是水墨晕染的山水画一般。古道下方不远处,一条乌龙也似宽敞、平整的国道径直伸向远方,一头连着过去,一头连着明天,一头连接西安,一头系着洛阳。
   16、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泊。长亭,依旧是那长亭,只是斑驳了岁月的痕迹。依旧有许多人,来到这长亭,相遇相识相知。
  
  人生有多少次偶然或是不经意间的相聚,就会有多少次预料之中的别离。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穿梭于人海,与多少人擦肩,有多少人走着走着就松开了牵着的手,各奔了前程
  
  又有多少人轻牵彼手共赴红尘,只是红尘路漫长,这一路谁能陪谁天荒地老生死与共
  
  这不是宿命的悲,也不是轮回的痛,或许只是世事总是这般无常变迁,没有多少前缘可以共叙
  
  总有那么一些人,执意闯入我们的世界,却又悄无声息的离开,甚至未曾留下一丝余温
  
  也会有人执着的守候在心界里,一双眼,一颗心,或许是能给予的最简单,最昂贵的真实
  
  青丝今已白发,十里长亭之白衣笃定蹉跎的何止是年华。
  
  追忆逝去的情感人们总愿意淡然一句无怨无悔,此四字,何以理解,情到深处忧还喜,恨至多时淡且稠吧
  
  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恐怕亦是一种欲盖弥彰的洒脱,倒是徒增了叹息
  
  一世之情,几世痴牵;几世之情,何以消却。让我在轮回的路上,巧遇一个如我这样外表明媚,内心忧郁的女子
  
  长亭,依旧是那长亭,只是斑驳了岁月的痕迹。依旧有许多人,来到这长亭,相遇相识相知。
  
  许多人饱含着热泪,带着岁月的痕迹风尘仆仆而来,只为那年少时的一句约定。互道一声安好,却已胜过万语千言。
  
  让我默默注视亭上熙攘的人群,寻觅一张似曾熟悉却又陌生许久的面庞,让我虚无的指尖去触摸那眉宇,沸腾我的心房。让我迎着光亮去追逐,哪怕魂飞魄散,也要追忆遗失千年的美好,驻守在这十里长亭边。

我們所熟悉的《送別》歌曲調,原作出自美國人約翰·龐德·奧特威(1824~1880,麻薩諸塞州塞勒姆市人)。他是一個集醫師、作曲家、音樂事業家和政治家於一身的奇才,是19世紀美國代表性的詞曲作家之一。1851年,奧德威創作了這首「藝人歌曲」《夢見家和母親》(dreamingofhomeandmother)。這首充滿鄉愁情調的歌曲,很快成了美國南北戰爭及戰後一段時期的流行歌曲。它就是歌曲《送別》的母本。
大約在19世紀末,《夢見家和母親》流傳到日本。1907年,在新瀉縣一所女子學校任音樂教師的犬童球溪(1879~1943,日本熊本縣人吉市人),基本沿用《夢見家和母親》的原曲調,填入了日文歌詞,取名《旅愁》,這可以稱作日本的「翻版」。同年8月,《旅愁》發表在音樂教科書《中等教育唱歌集》上。《旅愁》在日本傳唱百年,風靡不衰,2007年被選為《日本歌曲百首》之一。
李叔同於1905年至1911年東渡日本留學期間,正是日本版《旅愁》誕生和流行之時。他接觸到犬童球溪創作的《旅愁》後,也很喜歡這首思鄉之歌,並將歌詞譯成了中文:
西風起,秋漸深,秋容動客心。獨身惆悵嘆飄零,寒光照孤影。憶故土,思故人,高堂會雙親。鄉路迢迢何處尋,覺來夢斷心。
隨著李叔同的回國,這首《旅愁》歌傳唱到了中國。1915年,李叔同在上海送別摯友許幻園時,對原曲作了少量修改,配上了我們熟知的新歌詞,取名《送別》。《送別》是奧德威《夢見家和母親》的中國翻版,並開始在浙江省立第一師範作為學堂歌曲教唱。
1927年,豐子愷先生將這首《送別》歌的歌詞和曲譜抄錄下來,並畫了插圖,收錄進《中文名歌五十曲》中,由開明書店出版。從此,這首歌迅速傳唱開來。
1958年,豐子愷又把它編入《李叔同歌曲集》,由音樂出版社出版,《送別》真正成了一首譽滿天下的中文名歌。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