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行書《赤壁賦》,據題記年月,是文徵明八十九歲時所書,距他逝世只有四個月。雖然他自己以為「筆尤不精,殊不成字」其實比之現在所見其他各種印本的《赤壁賦》都為精到,可謂已至「人書俱老」的境地。
文徵明是繼趙孟緁之後又一位篆、隸、真、行、草各體皆通的大書法家,是吳門書派的代表人物。在談到文徵明對明代書壇的影響時,清翁方綱(1733-1818年)說:「予嘗見明初人手跡,每多深得趙書神致。迨明中葉,而猶未大變。直至文衡山出,而江左字體,乃多用文家筆意,不僅囿於趙體」(《海山仙館藏真》第6冊跋聶大年詩柬)。
在評論其書法成就時,王世貞(1526-1590年)曾總結道:「公(文徵明)書法無所不規,仿歐陽率更(詢)、眉山(蘇軾)、豫章(黃庭堅)、海岳(米芾),抵掌睥睨。而小楷尤精絕,在山陰(王羲之)父子間。八分入鍾太傅(鍾繇)室,韓(擇木)、李(邕)而下,所不論也」(《州四部稿·文先生傳》)。
在書學上,文徵明於蘇軾有著難以割捨的情結,受父親文林(1445-1499年)以及吳寬(1435-1504年)的影響,文徵明於蘇軾的墨跡以很高的熱情來品賞與研究,不斷從中體會並汲取蘇氏書法的營養,時有「玉局(蘇軾)筆意」,並創立了自家風格。
文徵明於89歲時,補寫《蘇軾行書前赤壁賦卷》(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前缺36字,後題雲:「右東坡先生親書《赤壁賦》,前缺三行,謹按《蘇滄浪》補自序之例,輒亦完之。夫滄浪之書,不下素師,而有極愧糠之嫌。徵明於東坡無能為役,而亦點其前,愧罪又當何如哉?」全用蘇軾筆意,結字倚側,肉勝於骨,形神兼各,直可亂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