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17, 2017

古代八位文人的书斋对联: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古代八位文人的书斋对联: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2017-01-10 17:20:28)
       书斋,也就是书房,是中国文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在这里藏书,在这里读书,在这里思索,在这里写作。同时,也将书斋看成一种精神的寄托,为书斋命名、为书斋题写对联,来表明志向,寄托情怀,勉励自我。
苏轼
苏轼
1、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据说,苏轼年少时,在父亲苏洵的教导下,博览群书,知识丰富,常常受到夸赞。他就有些骄傲,写了这样一副对联挂在自己书房: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父亲苏洵一日来到他的书房,看见对联,暗叹儿子如此不谦虚。于是,找来几本文辞深奥的古书让苏轼看。苏轼翻开书却发现书上的字他有很多不认得,更不要说理解了,心中十分惭愧。于是,将联语各加了两个字,成了: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以此激励自己虚心向学。
2、蒲松龄: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一生热衷于科举,但始终不得志,在他屡试不第之际,他写下这样一副自勉联悬于书斋之上: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副对联运用了多个典故,意在说明有志向的人、苦心人,最终都会成功、不会被辜负,勉励自己要有恒心有毅力。这副对联的作者究竟是谁尚有争议,清代吴恭亨的《对联话》记载明末金正希曾题过一副书室对联:“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定吞吴。”不过无论作者是谁,这副对联的自我勉励是无疑的。
中国古代八位文人的书斋对联: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陆游
3、陆游: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陆游的书斋名叫老学庵,陆游的许多作品都以此命名,如笔记《老学庵笔记》、诗《老学庵》等。在诗《题老学庵壁》中,陆游写道:
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茅只数椽。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
其中“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这一联,就被陆游作为其书房的自题联。“万卷”极言书的数量之多;“古今”暗指书的内容之广。在这么多书籍的包围之中,专心致志读书,竟不知黄昏晨晓,暗送了岁月年华。
4、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诸葛亮的草庐当年题写了什么对联,我们已然不可探知。不过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副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这副对联,其实出自诸葛亮给其子诸葛瞻的《诫子书》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说,做不到恬淡寡欲就不能表明志向,做不到平和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
这封诫子书的主旨,在于劝勉儿子励志勤学,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自身的一个感悟。而罗贯中用此言作为小说中诸葛亮草庐的对联,也是符合诸葛亮其人的,也能表现诸葛亮的隐逸之气与名士之风。
中国古代八位文人的书斋对联: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诸葛亮
5、郑板桥:咬住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郑板桥爱竹,人尽皆知,他一生赏竹、画竹、咏竹,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自题书斋联为:咬住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这副对联,上联写读书可以充饥,下联则写养竹好比养儿。对于郑板桥来说,竹子的确是可以比作儿孙的,他曾在他所画的墨竹图上题诗,有一句就说“爱竹总如教子弟,数番剪削又扶持”,生动地表现了他对竹精心修剪百般呵护。书斋的这副对联,既有着对书籍的热切,也有着对竹的热爱,正是他的画像。
6、徐文长: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是明代文人徐渭徐文长绍兴旧居青藤书屋的楹联。徐渭此人能写能画、能诗能文,他的大写意泼墨画法,对明清以至民国的绘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比如郑板桥、吴昌硕、齐白石都深受其影响。但他的人生却颇不得志,晚年落破潦倒。
他曾画过一幅《青藤书屋图》,上面题写了这副对联。上联说自己住着几间破屋子,自我嘲笑,下联说自己说话口音不纯,暗指与社会的格格不入。
7、金声:穷已彻骨,尚有一分生涯,饿死不如读书;学未惬心,正须百般磨炼,文通即是运通。
明朝末年崇祯进士金声,在未达时,极其贫困,他曾自撰书斋联曰:穷已彻骨,尚有一分生涯,饿死不如读书;学未惬心,正须百般磨炼,文通即是运通。
上联说自己虽然已经穷困潦倒到这般地步,但只要活着,宁可饿死也要读书。下联则说自己所学尚不够,还需要百般的磨炼,通达文学便能运转灵活。这既是不折不挠的自励自勉,也是不惧艰难的顽强之气。
中国古代八位文人的书斋对联: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王夫之
8、王夫之: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思想家,晚年隐居衡阳石船山麓,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从事学术研究,并由此而展开对整个传统文化的总结、批判工作。五十岁时,王夫之在自己所居的观生堂题写了这一副对联:“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
这一副对联,表明了他凛然大义的崇高气节,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感,也体现了王夫之致力于经世致用、努力使先贤典籍在新的时代获得新的生命。由这一副对联,可以看出王夫之思想创作之内在动力,更可以看出他宏伟而深沉的文化理想。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