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榮茂部落格

Monday, January 30, 2017

名著縮成名句

177本名著浓缩为177句经典,再也不愁孩子找不到作文素材!177本名著浓缩为177句经典,再也不愁孩子找不到作文素材!177本名著浓缩为177句经典,再也不愁孩子找不到作文素材!177本名著浓缩为177句经典,再也不愁孩子找不到作文素材!177本名著浓缩为177句经典,再也不愁孩子找不到作文素材!177本名著浓缩为177句经典,再也不愁孩子找不到作文素材!177本名著浓缩为177句经典,再也不愁孩子找不到作文素材!
Posted by Rongmaw Lin at 12:26 PM No comments:
Email ThisBlogThis!Share to XShare to FacebookShare to Pinterest

破解“兰陵笑笑生”之谜——王世贞与兰陵笑笑生关系考证

“兰陵笑笑生”之谜:谁是《金瓶梅》作者?

原题:破解“兰陵笑笑生”之谜——王世贞与兰陵笑笑生关系考证
世传《金瓶梅》作者为“兰陵笑笑生”,后世考证,有指为屠隆者,有指为李开先者,有指为贾三进者,最为流行的是指为王世贞者。
持王世贞说者,主要是根据《明史?王世贞传》和《万历野获编》以及有关王世贞的身世、生平、籍贯、爱好、文学素养、社会经历、思想风貌、创作时间、生活习惯等,“与《金瓶梅》全书对勘”,认为作品所描写的内容与王世贞的各种情况都“很对口径”、“王世贞的影子完全摄在《金瓶梅》中”,所以,“王世贞是最有条件写此书的作者。”持反对意见的赵景深先生,于解放前发表了《谈〈金瓶梅词话〉》一文,确定“笑笑生”为山东峄县人。认为,王世贞非《金瓶梅》作者,在当时似乎已成为定论。然而,“兰陵笑笑生”究竟是何人,却仍然是一个难解的谜。
笔者支持王世贞说。首先,据笔者考证,王世贞的祖籍就是山东峄县,也就是琅琊,也就是兰陵,王世贞完全可以说自己的郡望为“兰陵”。
据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七十一《纶音世贲录后序》载:“臣家自琅琊之度江左,世世当肺腑寄,稍替于宋。而先司谏起孤生,受思陵(即宋高宗赵构)遇,虽用积直,忤相(秦)桧,偃蹇晚节,然犹出典方州,秩中大夫,以大耋终。有子二人,同举进士,历监郡。录(即《纶音世贲录》)中二告身,即司谏与其次子所被者也。自司谏,五易世,而为梦声沿牒,理昆山学事,遂家昆山。其后人,能不废其业。然内薄元德(即瞧不起元朝的统治),不仕。而至于永乐中,稍稍有闻者。盖成(化)、弘(治)之间,而青紫相禅矣。故事,以考最闻,或遇庆,霈六品而下,身有敕,其父母如之;四品而下,身有诰,其父母如之;二品而下,身有诰,其祖父母如之;三品而上,以劳勚闻者,殁有祭,其俪亦如之;祭有辞,由郎署而上至公卿,以使事行者。小有敕,大有敕谕。而王氏之被赐者,四十余人,制诰之类七十通。窃闻之明主爱一嚬一笑,以故人得之皆用为贵重。故其诗曰;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綍。盖华衮之宠,有不能胜片言者。而臣家,自世王父挟束书,徒步公交车,以有官位,其相继而被赐,所谓四十余人,或以其身,或以其子孙,极而至于闺闼之内,或从夫,或从子,而皆有以动人主之视听,而得其所谓宠于华衮者。呜呼,亦盛矣哉!第臣之族,指众且愚,多不能名其先德,甚或举而弁髦之,以故悉为录,而梓之义田之塾,以示夫为子孙者,感国恩之旁魄,则惟所以效追祖武之焜耀,则惟所以绳,将以王氏有闻于世世哉。臣不佞,庶几有望焉。”在此《序》中,王世贞明确说自家是“琅琊王氏”之后。
又据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一百六十《宛委余编五》载:《李翰作凤阁王侍郎传论序》曰:“太子晋之后,有(王)错为魏将,(王)剪为秦将。自秦至汉,有(王)吉,有(王)骏。自汉至晋,有(王)祥,有(王)览。其正绪也,则(王)悦、(王)洽、(王)珣、(王)珉。其傍支也,则(王)浑、(王)戎、(王)衍、(王)经。”《野客丛书》云:“浑济坦之蒙修之属,皆太原裔。后汉隐士霸之后,祥、览、敦、导、义、献之流,皆琅琊裔。汉御史大夫吉之后也,浑、戎、衍、澄,亦琅琊裔,祥之别派也。肃、恂、虔、恺,兰陵人,后汉良之后也。仪阳城人魏修之后,浚、彝、矩、畅,弘农人。晋世王氏,无虑十余派,而琅琊为盛。”此中,王世贞说到了“琅琊王氏”和“兰陵王氏”以及“弘农王氏”。
另据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一百六十七《宛委余编十二》载:“江左门高,故称王、谢。其次,则顾、陆、朱、张。梁武以此速侯景之叛。淮北,则推崔、卢、李、郑、崔。浩宗虽灭,而贵不衰。陇西之李居次。唐文皇以人主之势发忿,而望不益江左。见并于隋。故王、谢小减。琅琊之王,初在太原上,而隋唐之际,太原渐贵,至宋益贵,是亦乘除之数也。虽然,谢那得比王。王自琅琊、太原为周灵王太子后。北海陈留为齐王田和后,东海亦自姬姓。天水九姓,为王子比干后。高平、京兆为信陵君后。又有出自楚威王后者。而谢无闻也。王于义大也,君也。天地人一贯三为王。而谢义,辞谢也,又凋谢也。王氏二十一望,而谢二望。王氏母论汉,即未渡江以前,而为公卿著名者十余人。谢固寥寥也,始兴筚路之勋,与庐陵雍容之业,又倍屣也。谢安得比王?”此中,王世贞再次提到“琅琊王氏”。
根据以上王世贞的记述,可以确证,王世贞自认是“琅琊王氏”之后,即山东“琅琊王氏”之后。
实际上,山东之“琅琊”、“兰陵”、“峄县”都是同一个地方。
据《山东通志》卷三载:“峄县,周初为鄫子国。春秋时,属鲁。其东为鲁次室邑,南为偪阳国地,后皆入于楚。改次室曰兰陵。秦属薛郡。汉为氶、兰陵、缯三县地,属东海郡。东汉因之。晋废缯,置兰陵郡,治氶县。南宋、北魏因之。隋改氶曰兰陵县,属彭城郡。唐复改兰陵为承,属沂州琅琊郡。宋因之。金复改为兰陵县,置峄州,治此。元省兰陵县,入峄州,属益都路。明改为峄县,属兖州府。邑有葛峄山,因以为名。即《禹贡》所谓峄阳孤桐也。详《圻封志》。春秋昭公四年,取鄫。详《圻封志》。《史》:荀卿适楚,以为兰陵令,改缯属琅琊国。开皇初,兰陵郡废,分氶置缯州及兰陵县,氶仍为治。大业初,又废鄫州及氶,移兰陵县于氶地。武德四年,置缯州,仍改兰陵为氶。又别置兰陵、缯城二县。贞观元年,州废,省兰陵、缯城二县入承。明昌初,改县。兴定中,置州。至元二年,省入,初属济宁府。洪武十八年,改属。”
根据这些记载,琅琊郡与兰陵县实为一地,不过是不同时代的不同称呼,因此“琅琊王氏”与“兰陵王氏”,实际也是一回事。王世贞可以自称为“琅琊王世贞”,也可以自称为“兰陵王世贞”。
其次,王世贞与“笑笑生”有着难解难分之缘。要搞清楚王世贞与“笑笑生”的关系,首先必须先搞清楚王世贞与“笑笑先生”的关系。
“笑笑先生”,是北宋时期一个名叫文同的人的雅号。据《宋史》卷四百四十七《文同传》载:“文同,字与可。梓州梓童人,汉文翁之后。蜀人犹以石室名其家。同方口秀眉,以学名世,操韵高洁,自号‘笑笑先生’。善诗文、篆隶、行草、飞白。文彦博守成都,奇之,致书同曰:‘与可襟韵洒落,如晴云秋月,尘埃不到。’司马光、苏轼尤敬重之。轼,同之从表弟也。同又善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请者,足相蹑于门。同厌之,投缣于地,骂曰:‘吾将以为袜。’好事者传之,以为口实。初举进士,稍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知陵州,又知洋州。元丰初,知湖州。明年至陈州宛丘驿,忽留不行,沐浴衣冠,正坐而卒。崔公度尝与同,同为馆职,见同京南,殊无言及将别,但云明日复来乎?与子话。公度意以话为画,明日再往,同曰:‘与公话,则左右顾恐有听者。’公度方知同将有言,非画也。同曰:‘吾闻人不妄语者,舌可过鼻。’即吐其舌,三迭之如饼状,引之至眉间。公度大惊。及京中,传同死,公度乃悟,所见非生者。有《丹渊集》四十卷行于世。”
据此可知,文同曾经自号“笑笑先生”。除此之外,他还有“石室先生”、“锦江道人”的名号。
关于文同,陶宗仪《书史会要》卷六载:“文同,字与可。梓州梓潼人。世称石室先生,自号‘笑笑先生’、锦江道人。举进士,稍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知陵州、洋州、湖州。方口秀眉,操韵高洁,善篆隶、行草、飞白。又善画竹,其笔法,槎牙劲削,如作枯木怪石,时自有一种风味。议者谓,多纵健而少圆熟。”
关于文同之善画竹,王世贞的书中也有记载。在他的书中,曾经四次提到“石室先生”画竹。例如: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一百三十七《题文与可画竹苏子瞻诗后》:“东坡先生尝赞石室先生画竹曰:‘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又为作筼筜谷诗曰:‘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后石室复贻东坡书云:‘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然则,石室真能以书为画者耶?若东坡纵横八法中,宁无筼筜谷笔也。’余所有此一帧,乃石室先生竹,而东坡先生题语,真足三绝。清昼,焚香燕坐,一展阅,觉眉睫间,有浔阳紫极宫色九咽,皆作清冷气。誓当与此君偕老,殆是前缘。又此卷有李衎题,衎,宋人善画竹者也。邓文肃、赵仲穆、柯丹丘,皆元名士也。旧在文待诏征仲所,文极爱之,时置几案间。舍弟得与寓目焉。余不意购得一贾人肆中,殊自爱。且以庆此卷之得所归也。”
关于李珩,《吴兴备志》卷六载:“蓟邱李衎,字仲宾,号息斋道人。为吴兴别驾,喜写墨竹,用文与可法,动笔郁然。赵松雪推重之,题其竹云:‘李侯写竹有清芬,满纸墨光浮翠筠。萧郎已远丹青死,欲写此君惟此人。’《六研斋笔记》,参《戴剡源集》王氏画苑。”
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二十,《题文与可画竹苏子瞻诗後》:“石室先生岷峨英,指端宛宛八法精。墨池写出淇园青,雪堂一老寰中豪。胸中屈蟠金错刀,渭滨派作北海涛。天生两奇令相值,半幅生绡鬭秋色。长离翔空舞玄翮,一舞一翮黄金钧。坐令篋笥烟云新,宝之者谁缑山人。”
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一百三十,《山谷书墨竹赋》:“石室先生以书法画竹,山谷道人乃以画竹法作书。其风枝雨叶,则偃蹇欹斜,疏棱劲节,则亭亭直上。此卷为刘克庄书墨竹赋,尤是当家,试一展览,淇园秀色在目睫间矣。”
王世贞引用了苏东坡对文同画竹的评价,我们不妨将两者所述作一比较。
在苏轼《东坡全集》中,一共有三篇称赞文同所画竹的文字,该书卷九十四载:
《文与可画墨竹屏风赞》:“与可之文,其德之糟粕。与可之诗,其文之毫末。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皆诗之余。其诗与文,好者益寡。有好其德,如好其画者乎?悲夫!”
《戒坛院文与可画墨竹赞》:“风梢雨箨,上傲冰雹。霜根雪节,下贯金铁。谁为此君,与可姓文。惟其有之,是以好之。”
《石室先生画竹赞并叙》:“与可,文翁之后也。蜀人,犹以石室名其家,而与可自谓笑笑先生,盖可谓与道,皆逝不留于物者也。顾尝好画竹,客有赞之者曰:‘先生闲居,独笑不已。问安所笑?笑我非尔,物之相物,我、尔一也。先生又笑笑,所笑者,笑笑之余,以竹发妙竹,亦得风天(按:‘天’当作‘夭’)然而笑。”(证见宋朝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上:“东坡‘笑笑先生赞竹’,亦得风夭然而笑。世皆以夭为天。然非也。《说文》‘笑’字,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
苏轼以上三篇文字,只有第三篇既提及“石室先生”,又提到“笑笑先生”。在《东坡全集》中,苏轼在讲到文同时,仅此一次用了“石室先生”的称呼。
前面王世贞所言:“苏东坡先生尝赞石室先生画竹”,“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一语,实际上,在苏轼的书中,内容是出自《文与可画墨竹屏风赞》这一篇,并非出自《石室先生画竹赞》,而《石室先生画竹赞》中恰恰就有“笑笑先生”。王世贞在自己的书中,引用了苏轼《文与可画墨竹屏风赞》中的文字,却不注其原来的篇目,反而故意另立一个篇名“赞石室先生画竹”。这无论是在古人编书,或是现在写文章援引史料方面,都是违反常规的。王世贞之所以这样做,是不是想暗示人们,他是知道东坡先生《石室先生画竹赞》这篇文章的,他也知道文同自号“笑笑先生”不过是故意不提罢了。
下面,我们再看一下其他人,是如何引用苏轼“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一语的。在《四库全书》中,除王世贞的《弇州四部稿》之外,还有三个人的书引用了苏轼的这句话。
一、明代张丑撰《清河书画舫》卷七下,援引《东坡全集》载:“《文与可画墨竹屏风赞》:与可之文,其德之糟粕。与可之诗,其文之毫末。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皆诗之余。其诗与文,好者益寡。有好其德,如好其画者乎?悲夫。”
二、明代胡顺之所撰《文编》卷三十九载:“《文与可画墨竹屏风赞》‘与可之文,其德之糟粕。与可之诗,其文之毫末。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皆诗之余。其诗与文,好者益寡。有好其德,如好其画者乎?悲夫。’苏轼”
三、明代贺复徵《文章辨体汇编》卷四百六十四:“《文与可画墨竹屏风赞》:‘与可之文,其德之糟粕。与可之诗,其文之毫末。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皆诗之余。其诗与文,好者益寡。有好其德,如好其画者乎?悲夫。’苏轼”
以上这三个人,在他们所编撰的书中,引用苏轼这句话时,都注明了其具体出处是《文与可画墨竹屏风赞》。
但是,一向以擅长考据、治学严谨著称的王世贞,为什么偏偏在此就产生了失误呢?他不仅隐去了原来的文章篇名,而且还重新给出了另外一个含混的篇名“赞石室先生画竹”。拿他所给出的这个新篇名,与《东坡全集》中的《石室先生画竹赞》相比较,他只是把“赞”字挪了个位置。苏轼所写《文与可画墨竹屏风赞》、《戒坛院文与可画墨竹赞》和《石室先生画竹赞并叙》这三篇文字,是在《东坡全集》同一卷书中。王世贞从《文与可画墨竹屏风赞》中引用了一段文字,我们可以断言,王世贞必定也看到了苏轼所写《石室先生画竹赞并叙》,因为这两篇文字,中间只相隔三行。根据王世贞自编的与《石室先生画竹赞》相类似的篇名“赞石室先生画竹”,我们可以断言,王世贞一定是看到了苏轼所写的《石室先生画竹赞并叙》。也就是说,王世贞对《石室先生画竹赞并叙》的内容是知道的。而苏东坡所作《石室先生画竹赞并叙》,其中恰好就有“与可自谓笑笑先生”之语。如此看来,王世贞对于文同、文与可之自称“笑笑先生”一事,是完全清楚的。问题在于,王世贞为什么偏要回避“笑笑先生”?在一般情况下,他知道了这件事,在自己的书里不说,这本来并不奇怪。因为,我们没有理由要求他,把他所知道的事情,都写进自己的书里。既然,他不愿意提及“笑笑先生”,也就算了。但是,他为什么偏又搞出来一个与《石室先生画竹赞并叙》相近似的《赞石室先生画竹》?这就不能不令人怀疑,王世贞之所以这样做,是不是在以这种特殊的方式,特意来暗示人们,他是知道苏轼所写《石室先生画竹赞并序》的,他是知道文同、文与可自称“笑笑先生”这件事情的。
另外,我们从王世贞对文同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他对文同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例如,他说:“余所有此一帧,乃石室先生竹,而东坡先生题语,真足三绝。清昼,焚香燕坐,一展阅,觉眉睫间,有浔阳紫极宫色九咽,皆作清冷气。誓当与此君偕老,殆是前缘。”王世贞声称,自己与文同有“前缘”,并且发誓“当与此君偕老”,自诩是文同的知音。而且,他对文同的“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的做法,也是大加赞赏。所以,王世贞采取“诗不能尽溢,而为文章,变而为小说”的做法,就不难理解了。王世贞既然如此追慕文同,文同自号“笑笑先生”,王世贞作为后世的知音,不敢妄称作“笑笑先生”,而谦称为“笑笑生”,应该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王世贞也一定知道,如果他的书中出现了“笑笑先生”,《金瓶梅》作者的那个“笑笑生”,就是非他莫属!
由以上引述,可以证见,王世贞之所以故意颠倒题目与内容,目的是在刻意回避“笑笑先生”这个名号。尽管王世贞费尽了心机进行掩盖,但是,他的书中还是流露了他与“笑笑先生”的不解之缘,这可能就是王世贞存心泄露的、让后人破解“兰陵笑笑生”之谜的一大玄机。
考论至此,王世贞的“琅琊王氏”等于“兰陵王氏”,他作为“笑笑先生”的知音,“兰陵笑笑生”非他莫属,就呼之欲出了。
笔者历经数年追寻、思考,终于识破王世贞布下的这个数百年无人破解的迷阵,心中无似畅快。“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是我的导师邓广铭先生的导师胡适先生的治学名言。王世贞就是兰陵笑笑生,这个假设,并不是一个大胆的假设,因为许多前人就已经提出了这样的假设。但是,像笔者以上这种的“小心求证”,以往似乎尚未得见。故而现在抛砖引玉,贡献给同好。以后,笔者将陆续刊发本人对这一问题的“小心求证”的文字。
(2008年12月,李宝柱撰于京城寓所)
Posted by Rongmaw Lin at 10:18 AM No comments:
Email ThisBlogThis!Share to XShare to FacebookShare to Pinterest

Saturday, January 28, 2017

唐寅的春宫画

http://cimg2.163.com/cnews/2007/4/13/20070413094029acb82.jpg
中国明代画家作品,德国收藏家仙林先生收藏

在明代,不仅出现了大量以性爱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性艺术也发展到丁一个高峰,春宫画就是一个突出的表现。
春宫画是描绘男女性爱生活、特别是各种性交姿态的图画,由于它最初产生于帝王的宫室,描写春宵宫帏之事,所以称为春宫。据一些史料记载,在仅朝时春宫已经出现,汉孝景帝时广川王去的儿子海阳像他父亲一样淫乱成性,叫人在四壁画满性交图画,在此狂欢作乐;汉成帝也曾叫人把它画在屏风上。唐代大画家周昉经过《春宵秘戏图》,宋代也出现过这种“秘戏图”,元代画家赵孟还因画这种画而知名,可是春宫画的广泛流行却在明代,它也是在严酷的性禁锢与性压迫的条件下发生逆变的一种产物。
一、春宫画的起源
秀水沈德符的《敝帚斋余谈》中有一段阐述了春宫画的起源:
春画之起,当始于汉广川王画男女交接状于屋,召诸父姐妹饮,令仰视画。及齐后废帝于潘妃诸阁壁,图男女私亵之状。至隋炀帝乌铜屏,白昼与宫人戏,影俱入其中。唐高宗“镜殿”成,刘仁轨惊下殿,谓一时乃有数天子。至武后时,遂用(镜殿)以宣淫。杨铁崖诗云:“镜殿青春秘戏多,玉肌相照影相摩,六郎酣战明空笑,队队鸳鸯浴饰波。”而秘戏之能事尽矣。后之画者,大抵不出汉广川齐东昏之模范,唯古墓砖石中原此等状,间有及男色者,差可异耳。
余见内庭有欢喜佛,云自外国进者,又有云故元所遗者,两佛各璎珞严妆,互相抱持,两根凑合,有根可动,凡见数处。大珰云,帝王大婚时,必先导入此殿。礼拜毕,令抚摩隐处,默会交接之法,然后行合卺,盖虑睿禀之纯朴也。
今外间市井等人亦间有之,制作精巧,非中土所办,价亦不赀,但比内庭殊小耳。京师敕建诗者,多旧制,有绒织者,新旧俱有之。闽人以象牙雕成,红润如生,几遍天下,总不如画之奇淫变幻也。工此技者,前有唐伯虎,后有仇实甫。今伪作纷纷,然雅俗甚易辨。
倭画更精,又与唐、仇不同,画扇尤佳。余曾得一扇面,上写两人野合,有奋白刃驰往;又一挽臂阻之者,情状如生,旋失去矣。
当然,中国古代的春宫画不仅起源于宫廷中的淫乐,也起源于民间一些性书的插图,甚至作为一种性教育工具启示新婚夫妻。在本书第四章中所述的张衡的《同声歌》中所述的“得充君后房,高下华灯光,衣解中粉御,列图陈枕张,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众夫所希见,天老教轩皇”,就是说一个新娘希望在新郎左右,脱光衣服,按照春宫图所指示的,跟素女和天老学习性交技巧,共享欢乐。
有资料表明,在公元1世纪,似乎《素女经》之类的性学书籍已经是连图说明的版本了。如《素女经》内的“九势篇”和《洞玄子》内的“三十法”,都可能是一些图画的附录说明。从《同声歌》可以看出,在汉时有可能以春宫图给新娘作嫁妆,以指导夫妻性生活,这被称为“女儿图”;这在后世的民间也有所流传。同时在日本,大部分中国古老的性习俗,其中甚至有一些在中国已经失传者,仍然保留了下来,特别是新娘的嫁妆中有春宫图,这种习俗到19世纪仍然存在。
在中国历史上,性书中附有描述各种性交姿势的春宫图,显然在6世纪前仍然存在。南北朝时后陈著名的文学家徐陵在复其友人周弘让的一封信中说:
仰披华翰,甚慰翘结,承归来天目得肆闲居,差有弄玉之俱仙,非无孟光之同隐,优游俯仰,极素女之经文,升降盈虚,尽轩皇之图艺,虽复考槃在阿,不为独宿。
这一段文字的大意是:阅读你的大函,我读后甚感安慰。你已回到天目山悠闲地生活了,现在你有如同弄玉这样的女子和你过神仙般的岁月,又有像孟光这样的妻子陪你过退休之年,你们可以按素女的文字指导、按黄帝所示的性交图示去翻腾上下地、自由自在地以各种姿势过性生活。虽然你住在草寮中,但不孤眠独宿,这不是很好吗?
从这段文字看,那时还有性交指示图,这似乎是无疑的了。在唐代,图解性书广泛流传,在《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中也记录了有图解的《素女经》,但是这些资料并没有保留到现代。
二、春宫画之翘楚
自明代下半时期以后,春宫画特别流行,那时这方面的名画家首推唐寅和仇十洲。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等,吴县(今属江苏)人。少与张灵相善,学画于周臣,后结交沈周、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等,切磋文艺。历史上记载他是个风流才子,诗、文、画俱佳;他性不羁,有时用“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印,可是仕途命舛,以后就游名山大川,专致力绘事,以卖画为生。他长于人物,特别以仕女化见长。他画春宫画,也正是他风流不羁性格的表现,与他的生活情趣有很大关系,可能也是对当时官场和社会的虚伪以及封建礼教的讽刺与反抗。有人说,他以所眷恋的*女、情妇为裸体模特儿,所以对春宫画才画得那么传神,那么维妙维肖。
与唐寅可相媲美的还有仇英。仇英字实甫,号十洲,太仓(今属江苏)人,居苏州(今属江苏)。他是工匠出身,后来也从周臣学画,为文征明所称誉,从而知名于世。他主要以卖画为生,画春宫画也十分有名。他画全身着衣的恋人,也画裸体相交的男女。在一轴明春宫卷的卷首中指明他画了一套“十荣”,即十种不同的性交姿势,但这些画并没有流传下来。
至于唐寅的春宫画,后世有不少记录。明作家陈继儒所辑著的《太平清话》中指出唐寅写有与*女嬉戏的记录, 书名《风流遁》 。《太平清话》云:唐伯虎有《风流遁》,数千言,皆青楼中游戏语也。此书已经失传,但从中可以看到,唐寅作春宫画是有他的生活基础的。另外,在《风流全集》一书的序言中,指出该书的春宫图是根据唐寅的《竞春图》绘成的。在《鸳鸯秘谱》中也提到唐寅有另一套差不多的作品,叫“六奇”,这也许就是唐寅的所谓“花阵六奇”。此画已不可见,但描述这些画的文字却保存了下来。
仇英喜欢迎修长、苗条、鹅蛋脸的美女,穿长而拖地的裙衣,特别精于作宫廷场面的画。而唐寅所绘的女性却显得壮健丰腴,妖冶,圆脸,使人联想到唐代美女的形象。唐寅所绘的女性有个特点是“三白”,即前额一点白,鼻尖一点白,下颔一点白,这往往是后人鉴别真假唐寅画的一个标准。
至于清代的春宫画,则以改琦最有名。他是松江人,字伯蕴,号香伯,又号七芗,别号玉壸外史,工画人物佛像,画山水花草兰竹小品也运思迥别,世以新罗山人比之。他的春宫画多工笔,蕴藉含蓄,雅而不俗。
在明代,风气所及,连大家闺秀也喜绘春画。明人徐树还作《识小录》记云:
虞山一词林,官至大司成矣。子娶妇于郡城,妇美而才,眷一少年。事露,司成必置少年于死地,而其子反左右之。司成以惯成疾。其子妇能画,人物绝佳,春6宫犹精绝。
唐寅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一个很有名的人物,我从小就读过“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这个故事真是脍炙人口,不过我长大了才知道这个故事是后人编出来的。可是,唐寅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印象在我脑海中始终抹杀不掉,而且知道他遗留下来的书、画现在已成国宝了。
以情妇为裸体模特 鉴别真假唐寅春宫画
自我进行古代性文化研究以后,就更多地关注起唐寅来。春宫画是中国古代性文化的一朵奇葩,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唐寅就是这方面的顶尖级的代表人物。我看过许许多多唐寅的论述,也在国家博物馆里见过一些唐寅的书画真迹,但是始终没有见过唐寅所作的春宫画的真迹。2000年7月,我去德国的慕尼黑,拜访了曾经举办过慕尼黑性博物馆的仙林先生,在他家中他给我看了一本唐寅春宫画的册页,全册有12张春宫图,并有题跋,书画俱佳,似非赝品。我对着这个册页,感慨万千:你是什么时候流落海外的呢?我们这些子孙怎么没有把你保护好呢?
我们讨论起中国古代春宫画了。我说:“到了明朝晚期,中国古代春宫画达到了一个顶峰。有些外国学者问我,为什么中国的明、清两代性禁锢那么严酷,而春宫画和性小说怎么还会那么鼎盛呢?这只有用反作用力和作用力成正比来解释。人类的自然本性是不可压制的,压制的结果反而是加强。在明朝晚期,也就是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唐寅在春宫画方面可算是一个代表人物了。”
他说:“唐寅可能还要早一些吧?”
我记不住唐寅的生卒年月,瞠目不知所答。
他就捧出一个资料箱,迅速地翻阅其中的卡片,里面居然还有唐寅的资料。
“他生于1468年,死于1523年,是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人。”
我无言。这个德国人如此细致,我这个中国学者还不如他呢,真有些惭愧。
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史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少年时学画于周臣,后结交沈周、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等,切磋文艺,历史上记载他是个风流才子,诗、文、画俱佳。他率性不羁,有时用“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印,由于仕途多舛,就游历名山大川,专门致力绘事,以卖画为生。他长于人物,特别以仕女画见长。他画春宫画,与他的生活情趣有很大关系,也是他风流性格不羁的表现,可能也是对当时官场和社会的虚伪以及封建礼教的讽刺和反抗。明、清两代,有一些知识分子看透世事、绝意仕途,只是徜徉于山水之间,沉湎于妇人之乐,吟诗作画,了此余生。在中华性文化博物馆中有一副木制楹联,上写“闲为水竹云山主,静得风花雪月权”,就是这些知识分子人生观的写照。
“唐伯虎点秋香”虽属虚构,但是他迷恋女色,经常沉湎于温柔乡中则是事实。中国古代的人体艺术是不发达的,因为中国古人忌讳裸体,艺术家不用裸体模特儿,所以中国古代出不了欧洲米开朗琪罗这样的大师。而有人说,唐寅作春宫画,常以他所眷恋的妓女、情妇为裸体模特儿,所以 才画得那么传神,那么惟妙惟肖。唐寅所绘的女性常显得壮健丰腴、圆脸、妖冶,使人联想到唐代美女的形象。唐寅所绘的女性有个特点是“三白”,即前额一点白,鼻尖一点白,下颌一点白,这往往是后人鉴别真假唐寅画的一个标准。
唐寅所作的一般仕女画,至今传世的有《孟宫蜀妓图》、《班姬团扇图》、《嫦娥奔月图》等,但其大幅绢本的秘戏图至今已不复见,只是在古籍中留下几首清人题唐寅春宫画的诗作,如:“鸡头(乳房)嫩如何?莲船(三寸金莲)仅盈握;鸳鸯不足羡,深闺乐正多”,“清风明月无从觅,且探桃源洞底春”等,让后人去想像、描摹。唐寅小幅的春宫画作品也很少传世,据说,有一幅《小姑窥春图》今藏日本,是他画的。画幅左边有一对男女隐约地在帐中做云雨之欢,门外一个少女在偷看,还情不自禁地把手伸进自己的裙中。清代有画家仿唐寅画意,画了《隔墙有耳》,观之亦可知唐画之梗概。因为《小姑窥春图》含意蕴藉,落笔精妙,许多风流名士纷纷题词其上,如清初的陈其年就题了一首《菩萨蛮》词说:“桃笙小拥楼东玉,红蕤浓染春鬓绿。宝帐缜垂垂,珊瑚钩响时。花荫摇屈戍(开关窗户的铁环纽),小妹潜偷窥,故意绣屏中,瞬他银烛红。”
返回顶部
分享到:           
Posted by Rongmaw Lin at 3:21 PM No comments:
Email ThisBlogThis!Share to XShare to FacebookShare to Pinterest

要活到九十九的秘訣!!



不到九十九 
堅決不要走
如果下決心
方法一定有
早起做運動
晚上要睡早
飲食要均衡
營養要足夠
心境常歡悅
不憂亦不愁
常存滿足感
一切不強求
腦筋常常動
癡呆應少有
少鹽又少糖
戒煙戒烈酒
少肉多蔬果
營養自然夠
狗友與豬朋
多少總要有
古今天下事
笑談不深究
 到了加拿大∼才知道
面積比中國大,人口比北京少
🌍🌎🌏🌍🌎🌏🌍🌎🌏

到了中國∼才知道
十個人有九個騙
還有一個在訓練
😊😛😄💦😊😛😄💦😊😛😄💦

到了澳洲∼才知道
動物和小袋鼠,多到令人苦惱
😳😣😖😳😣😖😳😣😖

到了瑞士∼才知道
開個帳戶沒百萬美金被人恥笑
💰💷💶💰💷💶💰💷💶

到了奧地利∼才知道
連個乞丐,都能彈上一曲小調
🎶🎶🎸🎶🎶🎸🎶🎶🎸

到了台灣∼才知道
吃的喝的都是化學原料
💊💉💀💊💉💀💊💉💀
_________一條河,代表了主權的重要

轉去給他人笑一笑吧… 呵呵 😃😛😊………l
------------------------------
.多出國∼才知道的世界         
 ✈🚢🚄🚂✈🚢🚄🚂

到了歐洲∼才知道
購物完全沒假貨
👜💼👝👛👍👠👢👟

到了北歐 ~ 才知道
太陽也會睡懶覺
🌝💤😴🌝💤😴🌝💤😴

到了香港∼才知道
明星出門都會戴著口罩
😷👓✨😷👓✨😷👓✨

到了荷蘭∼才知道
海平面原來這麼高
🌅🌄✈🌅🌄✈🌅🌄✈

到了泰國∼才知漂
亮妹妹褲檔裡也有小鳥
👄🚶😊👄🚶😊👄🚶😊

到了法國∼才知道
被人調戲還會很有情調
🗼💓💓🗼💓💓🗼💓💓

到了俄羅斯∼才知道
伏特加只是一種飲料
🍸🍸🍸🍸🍸🍸🍸🍸🍸

到了夏威夷∼才知道
女人可以不必買胸罩
💃👄👙💃👄👙💃👄👙

到了阿根廷∼才知道
不懂足球會讓人晕倒.       
   🌎⚽🏃⚽🌎 🏃🌎⚽🏃          

到了韓國∼才知道
漂亮的女人都不是上帝創造
💉💊💃👩💉💊💃👩I

到了德國∼才知道
一板一眼,竟然是雙B的驕傲
👉👍👈👉👍👈👉👍👈

到了巴西∼才知道
衣服穿得少,也用不著害臊
👗👙👄👗👙👄👗👙👄

到了英國∼才知道
童話裡的幸福快樂,都是偽造
🏰🎠👎🏰🎠👎🏰🎠👎

到了日本∼才知道
死不認帳的人,還會很有禮貌
😄💦😳😄💦😄💦😳😄💦😄💦😳😄💦

到了墨西哥∼才知道
要去美國,還可以走地下道
🌃🚶🏃🌃🏃🚶🌃🚶🏃

到了巴拿馬∼才知道
🚣🚣🚣🚣🚣🚣🚣🚣🚣

到了加拿大∼才知道
面積比中國大,人口比北京少
🌍🌎🌏🌍🌎🌏🌍🌎🌏

到了中國∼才知道
十個人有九個騙
還有一個在訓練
😊😛😄💦😊😛😄💦😊😛😄💦

到了澳洲∼才知道
動物和小袋鼠,多到令人苦惱
😳😣😖😳😣😖😳😣😖

到了瑞士∼才知道
開個帳戶沒百萬美金被人恥笑
💰💷💶💰💷💶💰💷💶

到了奧地利∼才知道
連個乞丐,都能彈上一曲小調
🎶🎶🎸🎶🎶🎸🎶🎶🎸

到了台灣∼才知道
吃的喝的都是化學原料
💊💉💀💊💉💀💊💉💀
_________一條河,代表了主權的重要

轉去給他人笑一笑吧… 呵呵 😃😛😊………l
Posted by Rongmaw Lin at 3:07 PM No comments:
Email ThisBlogThis!Share to XShare to FacebookShare to Pinterest
Newer Posts Older Posts Home
Subscribe to: Posts (Atom)

Blog Archive

  • ►  2025 (268)
    • ►  May (22)
    • ►  April (29)
    • ►  March (48)
    • ►  February (60)
    • ►  January (109)
  • ►  2024 (791)
    • ►  December (85)
    • ►  November (77)
    • ►  October (206)
    • ►  September (115)
    • ►  August (64)
    • ►  July (19)
    • ►  June (46)
    • ►  May (30)
    • ►  April (25)
    • ►  March (30)
    • ►  February (39)
    • ►  January (55)
  • ►  2023 (333)
    • ►  December (47)
    • ►  November (33)
    • ►  October (45)
    • ►  September (29)
    • ►  August (15)
    • ►  July (20)
    • ►  June (9)
    • ►  May (25)
    • ►  April (23)
    • ►  March (39)
    • ►  February (17)
    • ►  January (31)
  • ►  2022 (857)
    • ►  December (28)
    • ►  November (17)
    • ►  October (31)
    • ►  September (25)
    • ►  August (27)
    • ►  July (78)
    • ►  June (96)
    • ►  May (288)
    • ►  April (196)
    • ►  March (56)
    • ►  February (11)
    • ►  January (4)
  • ►  2021 (85)
    • ►  December (3)
    • ►  November (4)
    • ►  October (12)
    • ►  September (1)
    • ►  August (7)
    • ►  July (3)
    • ►  June (2)
    • ►  May (16)
    • ►  April (2)
    • ►  March (28)
    • ►  February (4)
    • ►  January (3)
  • ►  2020 (301)
    • ►  December (4)
    • ►  November (12)
    • ►  October (15)
    • ►  September (2)
    • ►  August (11)
    • ►  July (27)
    • ►  June (15)
    • ►  May (7)
    • ►  April (14)
    • ►  March (24)
    • ►  February (31)
    • ►  January (139)
  • ►  2019 (964)
    • ►  December (50)
    • ►  November (26)
    • ►  October (39)
    • ►  September (50)
    • ►  August (71)
    • ►  July (90)
    • ►  June (21)
    • ►  May (28)
    • ►  April (60)
    • ►  March (169)
    • ►  February (220)
    • ►  January (140)
  • ►  2018 (651)
    • ►  December (57)
    • ►  November (90)
    • ►  October (82)
    • ►  September (33)
    • ►  August (48)
    • ►  July (36)
    • ►  June (25)
    • ►  May (24)
    • ►  April (17)
    • ►  March (91)
    • ►  February (78)
    • ►  January (70)
  • ▼  2017 (352)
    • ►  December (18)
    • ►  November (35)
    • ►  October (5)
    • ►  September (23)
    • ►  August (19)
    • ►  July (38)
    • ►  June (31)
    • ►  May (23)
    • ►  April (26)
    • ►  March (28)
    • ►  February (21)
    • ▼  January (85)
      • 名著縮成名句
      • 破解“兰陵笑笑生”之谜——王世贞与兰陵笑笑生关系考证
      • 唐寅的春宫画
      • 要活到九十九的秘訣!!
      • 世說新語和昭明文選
      • 王昭君
      • 昭明文選-繁體大綱
      • 昭明文選
      • 唐寅诗
      • 唐伯虎的著名诗句
      • 唐伯虎的经典诗词
      • 鉴定唐寅画
      • Extremely low frequency (ELF )& ITU radio bands
      • 《把酒對月歌》 唐寅
      • 春宮圖畫得再好,也難擋窮困潦倒!
      • 唐寅春宮画
      • agama雜阿含經卷第七巻:註解(1-128)
      • 雜阿含經
      • 李白與唐寅 不同的花前月下
      • 模仿唐寅《花月吟》集锦100首-东北虎学诗歌
      • 花月体(七绝)
      • 唐寅-花月吟诗
      • 行书偏旁部首书写笔法秘笈 素材 网络  编辑 晚秋      
      • 唐伯虎赔画
      • 科学家发现奇异星系 或在整个宇宙中无同类
      • 中国的名山 被白雪覆盖
      • 古代八位文人的书斋对联: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 王羲之笔下最美的字
      • 2016年五大天体物理学发现
      • “吴门四家”作品欣赏
      • 唐寅的行书《赠周良温诗》卷
      • 中国历史上十大最博学的文化名人
      • 林则徐书法真迹-无量寿经墨宝册
      • 唐伯虎的古画(六如先生画像的故事)(兼談《金山胜迹图》!)
      • 唐伯虎真迹-2
      • 唐伯虎真迹-1
      • 六如墨妙-文徵明的開篇題寫-唐寅《山水八段捲》
      • 唐寅画作精選!!
      • 唐寅--仕女人物
      • 唐寅--詩畫山水
      • 唐寅…花卉竹石
      • 唐寅…書法藝術
      • 唐寅书法略论
      • 【唐寅书法】
      • 对联
      • 田英章--毛笔行书笔法标准教程
      • 《行书入门教程》
      • 世上最危險職業 : 韓國總統!
      •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春风唤不回!
      • 星雲大師:信佛、學佛不一定要吃素!
      • 【三法印】
      • 佛學大辭典
      • 佛陀渡五比丘
      • 《清明上河图》刺绣
      • 田楷事件
      • 田楷与欧楷特点
      • 北魏《石门铭》刻石及释文
      • 对田英章老师执笔法的认识
      • 由《反田楷同盟》到《为田英章先生点赞》
      • 雜阿含經
      • 唐寅
      • 杜勃尼斯基人像摄影作品选
      • 邊睡邊補
      • 田英章楷书偏旁部首书写201个法则
      • 文征明
      • 王世貞評議:唐寅的書法與繪畫一樣,只是享年不永,尚未達到「通會之際,人書俱老」之境界
      • 10字书写内容,供选择。
      • 唐寅《落花诗》字選
      • 唐寅《漫兴墨迹》(唐伯虎)2
      • 唐寅《漫兴墨迹》(唐伯虎)-1
      • 唐寅 行书七律四首卷
      • 中国书法申遗宣传片(推荐出自中國的60个书法家)
      • ascf weekly youtube.com
      • 文徵明-滕王阁序
      • 文徵明书法大全[2]
      • 文徵明書法大全-1
      • 文徴明字画
      • 文徵明书法集
      • 文徵明书法
      • 吉川幸次郎
      • 朱熹
      • 蓬戶手卷 - 朱熹書法
      • 文天祥
      • 文徵明
      • Beautiful Bonsai Trees 盆栽
  • ►  2016 (275)
    • ►  December (50)
    • ►  November (14)
    • ►  October (31)
    • ►  September (28)
    • ►  August (14)
    • ►  July (8)
    • ►  June (3)
    • ►  May (14)
    • ►  April (1)
    • ►  March (5)
    • ►  February (41)
    • ►  January (66)
  • ►  2015 (336)
    • ►  December (34)
    • ►  November (12)
    • ►  October (79)
    • ►  September (48)
    • ►  August (60)
    • ►  July (52)
    • ►  June (11)
    • ►  May (23)
    • ►  April (6)
    • ►  March (4)
    • ►  February (3)
    • ►  January (4)
  • ►  2014 (30)
    • ►  November (1)
    • ►  October (1)
    • ►  August (1)
    • ►  July (1)
    • ►  June (1)
    • ►  May (3)
    • ►  April (2)
    • ►  March (3)
    • ►  February (10)
    • ►  January (7)
  • ►  2013 (84)
    • ►  December (6)
    • ►  November (7)
    • ►  October (1)
    • ►  September (5)
    • ►  August (11)
    • ►  July (4)
    • ►  June (6)
    • ►  May (10)
    • ►  April (17)
    • ►  March (1)
    • ►  February (5)
    • ►  January (11)
  • ►  2012 (96)
    • ►  December (18)
    • ►  November (11)
    • ►  October (12)
    • ►  September (7)
    • ►  August (6)
    • ►  July (4)
    • ►  June (3)
    • ►  May (12)
    • ►  April (15)
    • ►  March (6)
    • ►  February (2)
  • ►  2011 (24)
    • ►  December (4)
    • ►  October (2)
    • ►  September (5)
    • ►  August (1)
    • ►  June (4)
    • ►  May (5)
    • ►  April (2)
    • ►  January (1)
  • ►  2010 (11)
    • ►  December (1)
    • ►  November (1)
    • ►  February (8)
    • ►  January (1)
  • ►  2009 (46)
    • ►  December (1)
    • ►  October (5)
    • ►  September (2)
    • ►  August (7)
    • ►  July (23)
    • ►  June (1)
    • ►  May (6)
    • ►  January (1)
  • ►  2008 (21)
    • ►  December (5)
    • ►  November (11)
    • ►  September (2)
    • ►  August (1)
    • ►  July (2)
  • ►  2005 (3)
    • ►  May (2)
    • ►  April (1)

About Me

My photo
Rongmaw Lin
View my complete profile
Awesome Inc. theme.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