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16, 2023

褚遂良總評

褚遂良總評 to:書法家迷:、鍾淳蕃、蘭隨生、邱木笑和前班長 他比欧阳询、虞世南小40岁, 米芾曾大赞他的书法 “如熟驭战马,举动从人,别有一种骄色”。 他的书体独树一帜, 成为唐代书坛上的一朵奇葩, 对后世影响深远。 尽管武则天痛恨并迫害他, 但他依然被誉为 书法的“广大教化主”。 他就是褚遂良。 虞世南死后, 唐太宗李世民叹息无人与他谈论书法, 宰相魏徵说: “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 逸少体。” 当天太宗就召褚遂良作他的侍书。 后来, 褚遂良更以敢于进谏深得太宗信任。 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 褚遂良出身于名门贵族,阳翟人。 父亲褚亮时任散骑常侍一职, 与虞世南、欧阳询等人为好友。 阴符经 褚遂良 倪宽赞 褚遂良 兰亭集序(局部)褚遂良摹 历史名人点评: 魏徵:“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 蔡希:“仆尝闻褚河南用笔如印印泥, 思其所以,久不悟。 后因阅江岛平沙细地,令人欲书, 复偶一利锋,便取书之,崄劲明丽, 天然媚好,方悟前志,此盖草、正用笔, 悉欲令笔锋透过纸背, 用笔如画沙印泥,则成功极致, 自然其迹,可得齐于古人。” 扬无咎:“草书之法,千变万化,妙理无穷。 今于褚中令楷书见之。 或评之云:笔力雄赡, 气势古淡,皆言中其一。” 张怀瓘:“若瑶台青琐,窅映春林: 美人婵娟,似不任乎罗绮, 铅华绰约,欧虞谢之。” 刘昫:“褚河南上书言事, 亹癖有经世远略。 魏徵、王珪之后,骨鲠风彩, 落落负王佐器者,殆难其人。 名臣事业,河南有焉。 昔齐人馈乐而仲尼去, 戎王溺妓而由余奔, 妇人之言,圣哲惧罹其祸, 况二佞据衡轴之地,为正人之魑魅乎! 古之志士仁人,一言相期,死不之悔, 况于君臣之间,受托孤之寄, 而以利害祸福,忘平生之言哉! 而韩、来诸公,可谓守死善道,求福不回者焉。” 赞曰:“褚公之言,和乐愔愔, 钟石在虡,动成雅音。 二猘双吠,三贤一心。 人皆观望,我不浮沉。” 宋祁:“高宗之不君,可与为治邪? 内牵嬖阴,外劫谗言, 以无忌之亲,遂良之忠, 皆顾命大臣,一旦诛斥,忍而不省。 反天之刚,挠阳之明, 卒使牝朱鸣辰,祚移后家,可不哀哉! 天以女戎间唐而兴,虽义士仁人抗之以死,决不可支。 然瑗、济、义琰、仪四子可谓知所守矣。 噫,使长孙不逐江夏、害吴王, 褚不谮死刘洎,其盛德可少訾乎!” 曾巩:“当房、杜之时, 所与共事则长孙无忌、岑文本, 主谏诤则魏郑公、王珪, 振纲维则戴胄、 持宪法则张元素、孙伏伽, 用兵征伐则李勣、李靖, 长民守土则李大亮。 其余为卿大夫,各任其事,则 马周、温彦博、杜正伦、张行成、 李纲、虞世南、褚遂良之徒,不可胜数。” 苏轼:“永禅师书骨气深稳, 体兼众妙,精能之至, 反造疏淡。如观陶彭泽诗, 初若散缓不收, 反覆不已,乃识其奇趣。” 米芾:“清远萧散”; “九奏万舞,鹤鹭充庭, 锵玉鸣珰,窈窕合度。” 刘熙:“褚河南书为唐之广大教化主, 颜平原得其筋, 徐季海之流得其肉。” 盛时泰:“褚书如孤蚕吐丝,文章具在。” 李宗瀚:“遒丽处似虞, 端劲处似欧, 而运以分隶遗法。 风规振六代之馀, 高古近二王以上, 殆登善早年极用意书。” 梁巘:“褚书提笔‘空’, 运笔‘灵’。 瘦硬清挺, 自是绝品。” 张燧:“长孙无忌、褚遂良之死,世咸悲之。 余以为二子均有死道。 夫吴王恪,太宗爱子也, 太宗立高宗为太子, 又欲立恪。无忌以举棋不定为讽,似矣。 而其后也,竟以房遗爱狱诬构吴王,陷之重辟。 刘洎,太宗直臣也,洎性疏致祸,理固应耳,而罪不至死。 遂良诬以‘伊霍’一语, 必欲毙之,虽马周强诤不少解。 夫此二子者,所谓太宗心膂臣也, 一杀其爱子, 一贻其主以杀直臣之名。 由此观之,武氏之祸,犹为晚也。” 蔡东藩:“长孙无忌、褚遂良,不能进谏于入宫之时, 徒欲劝阻于废后之际,先几已昧,后悔曷追?” 褚遂良(596—658),字登善,唐钱塘(今杭州)人。 2018-03-04 褚遂良,字登善,唐钱塘人。薛举起事后任通事舍人, 后又随父入秦王府任铠曹参军。 十五年,唐太宗欲登泰山封禅, 遂良以“远行扰民”而劝止。 字里金生 行间玉润--谈褚遂良的几种碑帖 唐代,是我国书法史上非常兴盛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内,名家辈出,名作如林。 其中如初唐的 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 中、晚唐的 颜真卿、柳公权,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 特别是他们的楷书碑版,一直成为后人临写的范本。 在初唐诸家中, 褚遂良的字被当时人们誉为 “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 并被不少人模仿,学习。 例如与褚遂良同被后人列为“初唐四家”的薛稷, 就是一位学褚字的高手; 后来的颜真卿,也是从褚字入手学书的。 直到现代的著名书家如沈尹默、潘伯湾, 都对褚字下过很大功夫,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褚遂良(596年—658年,一说659年)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其先世为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因晋室南迁而至江南。 在唐朝,他起先做过秦王府铠曹参军, 贞观十年自秘书即迁起居郎。 贞观十二年(638年), 虞世南去世后,有一天唐太宗叹息说: “虞世南死了,今后没有人和我谈论书法了。 ”魏征在一旁便说:“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 ”太宗听了非常高兴,当天就宣召褚遂良入宫侍书。 唐太宗对王羲之的书法极为喜爱,宫中收集了不少王羲之的墨迹, 就命褚遂良一一加以鉴定,并编写了一部《王羲之书目》, 这部书目的正书、行书部分后为张彦远编入《法书要录》之中, 至今犹存。草书部分,虽未见于《书目》, 但从王羲之《十七帖》刻本后有“付直弘文馆臣解无畏勒充馆本, 臣褚遂良校无失”字样看来, 他所鉴定的并不限于正、行书, 可能是张彦远所编入的书目并非全豹, 偶失其草书部分而已。 流传下来署名为褚遂良的书法作品或碑帖,虽然有不少, 但其中有大一部分是后人伪托的。 也有一些虽然是有根据的真品, 但已经过辗转翻刻。 其中仅《伊阙佛龛碑)、 《孟法师碑》、 《房梁公碑》、 《雁塔圣教序》四种, 是唐代所刻 褚遂良真笔。 《伊阙佛龛碑》是存世褚书碑刻中写得最早的一种,又称《三龛记》, 碑额有“伊阙佛龛之碑”六篆字,当亦为褚遂良所书。 此碑系魏王李泰为其母长孙皇后造佛像所立。 据《集古录》记,碑末有“兼中书侍郎岑文本撰、起居郎褚遂良书”题署。 书刻于贞观十五年岁次辛丑(641年), 是年褚遂良46岁。此件虽自名为碑, 实际是就山壁上凿成碑形而加以书刻的, 现尚在河南洛阳龙门宾阳洞前南侧, 但字迹已大多泐损。 传世有明代何良俊清森阁所藏宋拓本, 较之近拓多出三百数十字,为目前所知最早的拓本, 有文物出版社影印本。 《孟法师碑》,全称为《唐京师至德观主孟法师碑铭》,原碑早已亡佚, 据《金石录》一书记载,碑立于贞观十六年(642年)五月, 晚书于《伊阙佛龛碑》一年, 亦岑文本撰,传世仅清临川李宗翰旧藏唐拓孤本一册; 原有残缺。今在日本三井氏听冰阁(有影印本)。 《房玄龄碑》,又称《房梁公碑》, 原碑现在陕西醴泉县昭陵,但字迹损泐严重,可辨之字已不多。 宋代赵明诚《金石录》中说: “右《唐房幺龄碑》,文字磨灭断续,不可考究, 惟其名字仅存,其后题“修国史河南公’, 而名姓残阙者,褚遂良也。 ”褚遂良封河南郡公是在永徽初, 监修国史则在永徽三年, 故清人王昶考定此碑当立于是年。 时褚遂良年57岁。 传世有宋末贾似道旧藏之北宋拓残本一册, 存字最多,为此碑墨本中之最佳者, 今藏日本书道博物馆,有影印本。 《雁塔圣教序》,原碑共有两块,一为《大唐三藏圣教序》, 唐太宗李世民撰;一为《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序记》, 唐高宗李治撰,均书于永徽四年(653年),晚书于《房玄龄碑》一年。 但《序》在十月, 《记》在十二月, 各有隶书额,当亦为褚遂良所书。 原石现在陕西西安市慈恩寺大雁塔底层南门两侧的墙龛内, 右为《序》,书写行次由右向左,左为《记》,书写行次由左向右。原石保存完好,字迹至今清晰,极少泐损。 这四种碑刻中,前两种为褚遂良中年时所书, 后两种则为晚年所作。 前后对照,可以看出褚书发展的轨迹和变化。 褚遂良的书法, 从当时前辈书家欧阳询和虞世南那里吸取了不少东西。 这在他中年时所写的两块碑中尤为明显。 例如《伊》碑和《孟》碑的用笔,很接近欧阳询, 有刚劲锋利的特点。结体则端庄而宽博, 有萧散典雅的意致,较近于虞世南。 在某些笔画中,还偶然带有一些隶书的味道, 例如在《伊阙佛龛碑》中, 有些掠笔或竖钩, 作圆转回锋之势, 这纯是隶书的写法, 看来他是有意识在楷书中掺一点隶笔的。 这种写法在他晚年所写的碑刻中亦偶有出现, 但已加以变化,不像这里显得突兀了。 从前期两块碑来看。《伊》碑写得端严古稚, 但拿他后来的书迹来比较, 则用笔之间还较少变化。 字的结构也微有生硬之处。 而后一年所写的《孟法师碑》就要好得多。 《孟》碑字的结构,也是端庄而谨严, 但没有板滞之态,用笔的轻重虚实,变化较多。 苏轼曾说,“褚河南书,清远萧散,微杂隶体”, 用来评价《孟》碑,是极为合适的。 学褚字如从此碑入手,最为理想。 《房梁公碑》和《雁塔圣教序》 是他晚年成熟时期的作品,用笔空灵飞动,瘦劲遒美。 代表他晚期的面目。两碑的镌刻者,也都是高手, 能曲尽其妙地表达原来的线条。 人们形容褚遂良的字 “如美女蝉娟,不胜罗绮”,也主要是指这一时期的字迹。 但这种形容,仅是从表面的姿态来看。 如果仔细观察它的点画, 则每一笔都是坚韧挺拔,与钢丝相仿佛。 它的笔画虽细,但都圆浑而有立体的感觉, 所谓形瘦而实腴, 外柔而内刚。 所以明代的王世贞说: “评书者谓河南 如瑶台蝉娟,不胜罗绮, 第状其美丽之态耳, 不知其一钩一捺有千钧之力, 虽外拓取姿,而中擫有法。 ”这确实是说到点子上的。 这里顺便谈一谈其它一些传为褚遂良的书迹或碑刻, 例如墨迹中的《倪宽赞》、 《大字阴符经》、 《飞鸟帖》, 碑刻中的《同州圣教序》。 《倪宽赞》, 旧为清宫所藏,今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件作品的书法水平较高, 颇似褚遂良晚年风格, 但和晚期褚书碑刻相比, 则其字迹发笔多尖,似略嫌薄弱, 用笔的变化也较少, 最明显的破绽是卷中 “民”(唐太宗讳)、 “治”(唐高宗讳)均未缺笔, 这在褚遂良真迹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何况按其署款还算是奉勅而书的 寓刚于柔,空灵飞动——褚遂良楷书的艺术风格 褚遂良的传世碑 《伊阙佛龛碑》、 《孟法师碑》、 《房玄龄碑》、 《裴艺碑》、 《雁塔圣教序记》等, 楷书墨迹有 《大字阴符经》、 《小楷阴符经》、 《临王献之飞鸟帖》、 《倪宽赞》、 《千字文》等传世, 虽然有些传为伪刻,但都可以作为学习唐代楷书的范本。 其书法继二王、欧、虞之后,融会汉隶,丰艳流畅, 变化多姿,别开生面,自成一家, 与欧阳询、虞世南齐名,在唐代楷书发展史上, 褚遂良与欧阳询、虞世南等人的风格不同, 在笔法、结构上多有开拓, 与后来的颜真卿形成了一个轻盈,一个厚重 截然相反的书风,对后代影响甚大。 他早期的楷书作品 《伊阙佛龛碑》和《孟法师碑》 用笔凝重古朴,结构宽博,保留了不少隶书笔意, 后期《雁塔圣教序》、《房玄龄碑》和《倪宽赞》则变化很大, 融进了很多婉美轻盈的线条,风格华丽。 褚遂良楷书的总体特点是 瘦中含润,寓刚于柔, 空灵飞动,宽绰疏朗, 风神俊逸。 《孟法师碑》 1.用笔特点: (1)用笔轻提而不轻滑,委婉、凝重、洗练,瘦劲不失柔和;细筋入骨,少肉多力。 (2)提按操纵自如,举重若轻,比较长的横笔、捺脚有时突然很粗,而其它笔画相对又非常细,但是虽细犹劲,细若铅丝,如折钗股。撇画保留有较浓的隶书意味,撇尾上挑,形成撇轻捺重。 (3)笔势舒展开张,起伏跳跃,行笔多取弧势,用笔明快,线条流畅。 (4)钩画(尤其是戈钩)极富变化,或隐其钩,或向右下角拉得很长。 (5)竖画起笔独具一格,或向左或向右弯头后再向右下,姿态灵活。 褚遂良《倪宽赞》 2.结构特点: (1)字形较方,结构疏朗、清爽。 (2)参用隶书的形制,稳重匀称。 (3)结构内敛而外扩,形体疏通,在欹侧中呼应生姿,活泼而不轻佻,间有行书入楷或把楷书用行书笔意书写。总体上给人以清俊飘逸的感觉。 宋代朱长文在《续书断》称赞道:“其书多法,或师钟公(钟繇)之体,而古雅绝俗;或师逸少(王羲之)之法,而瘦硬有余;至章草之间,婉美华丽,皆妙品尤者也。” 褚遂良《大字阴符经》 张怀瓘在书学理论著作《书断》中将褚遂良的行书、隶书列为二等“妙品”。 褚遂良《大字阴符经》 曾书法史学家认为, 褚遂良在唐朝是一位“承上启下”的书法大家, 他对“魏晋”书法有这深刻的心得和体会, 开唐代一代复古之风, 为以后盛唐书法的雄劲书风大家基础, 兼具初唐、盛唐的书法特色。 褚遂良《大字阴符经》 褚遂良,最先学的是史游、欧阳询,后转学虞世南,最后取法王羲之、王献之,并融合汉隶魏碑,自成一家。最为独特的是,褚遂良书法诗欧阳询、虞世南,但是在其书法作品中却丝毫找不到欧、虞的痕迹,如同脱胎换骨了一般,其楷书有评论者甚至认为超过欧、虞,堪称唐朝“书法奇才”。 褚遂良《大字阴符经》 褚遂良善诸体,楷书最为精妙。在褚遂良所有楷书作品中,要数《大字阴符经》将楷书写到极致。《大字阴符经》有晋代萧散的韵味气质,取法王羲之,也有魏碑的严谨和隶书的宽博之气。 褚遂良笔下的《大字阴符经》虽为楷书,但却蕴含行书的流畅、灵活之感,更有学者在其中发现了草书的意趣。 宋代书画家杨无咎跋中写道:“草书之法千变万化,妙理无穷,今于褚中令楷书见之。”真是1300年前的书法“神品”,褚遂良不愧是“初唐四大家”之一。 褚遂良《大字阴符经》 《大字阴符经》线条时而纤巧,时而厚重,波折起伏,轻重与虚实相合;笔势撇捺开张,纵横有度,充盈着自然之趣;结构多横向取势,方扁相间,宽绰疏朗而有虚灵之气。章法欹正相生,寓拙于巧,变化多端而不落蹊径。行笔中偶尔的重捺笔画,不经意间露出隶书的意味,生趣盎然。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