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October 07, 2023
鸠摩罗什,中国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大师
中国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大师鸠摩罗什,
今天是农历8月20日,公元413年的今天,一位伟大的圣者圆寂了。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佛学大师之一,
与玄奘、不空、真谛并列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
他所翻译的佛经被奉为完美的译本,如
《金刚经》
《妙法莲华经》
《佛说阿弥陀经》
等都被佛弟子们世代读诵,
对中国佛教影响极其巨大。他就是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Kumārajīva,344-413),
意译“童寿”。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秦高僧,
中国佛教史上四大翻译家之一。
西域龟兹国人(今新疆库车),
7岁出家,日能背诵佛经3万余字,名扬西域。
初学小乘,后遍习大乘,尤精般若。
前秦苻坚闻其名,于公元382年派大将吕光率7万大军战胜龟兹国,以武力迎接鸠摩罗什前往长安。
后苻坚被姚苌所杀。前秦臣子吕光在凉州(今甘肃武威)称帝,
鸠摩罗什被困凉州17年。后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
姚兴遣使迎请鸠摩罗什到长安,奉为国师,讲译佛经。
至十一年(409)与弟子译成
《大品般若经》、
《法华经》、
《维摩诘经》、
《阿弥陀经》、
《金刚经》等经,
《十诵律》、《梵网经菩萨心地品》等律,及
《中论》、
《百论》、
《十二门论》、
《大智度论》、
《成实论》等论。
译经总数《出三藏记集》作35部294卷,
《开元释教录》作74部384卷。
其中,《中论》、《百论》、《十二门论》是我国三论宗的基本经典;
《妙法莲华经》等是天台宗主要经典;
《金刚经》等对我国禅宗的形成起着直接的作用;
《大智度论》、
《成实论》等对于成实宗、净土宗影响很大。
佛典东传日本后,
日本僧众以鸠摩罗什所译的《妙法莲花经》创立了日本日莲宗。
今天,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追忆这位佛学大师光辉伟大的一生。
大师生于龟兹国之贵族,七岁随母亲出家。初依龟兹风俗,跟从佛图舌弥法师习小乘佛法,后至罽宾,所学亦是根本说一切有部的经律。后来大师在沙勒国驻留,期间博采众书,兼习世间诸法。沙勒国地处交通要道,四方往来众多,有大乘佛法流行。大师在此遇到大乘高僧佛陀耶舍与莎车王子兄弟,栖心大法,渐弃小乘,学习中观等大乘经论。后大师母亲前往天竺修行,大师辞别母亲,回龟兹后继续广习大乘经论、讲经说法,成为中观大师。其师盘头达多从罽宾回龟兹后,罗什大师晓之以大乘宗义,留下了师徒二人互为“大小乘师”的动人佳话。
年轻的罗什大师此时已名震西域,远闻汉地。前秦皇帝苻坚为得到大师,派大将吕光西征,灭龟兹国,将大师掠至凉州。很快前秦政权灭亡,吕光自立为凉王,大师因此在凉州滞留了十多年,直至后秦主姚兴攻伐吕凉,大师才正式被迎请至中原长安,此时大师已是五十七岁。大师受到后秦主的礼遇,被尊为国师,在逍遥园和西明阁主持译场。大师到来之前,长安已是北方地区译经和佛法弘传的重镇,法筵之盛,传译之繁,传习之广,令大师深为赞叹。大师入关后,一时间更是众僧云集、门庭若市,参学者不远万里、数以千计,连后秦主姚兴也亲率王公大臣前往闻法。
罗什大师的母亲临去天竺,与其告别时曾问道:“方等深教应大阐真丹,传之东土唯尔之力。但于自身无利,其可如何?”大师回答:“大士之道,利彼忘躯,若必使大化流传,能洗悟矇俗,虽复身当炉镬,苦而无恨。”
大师年幼即慧发天真,深悲早现。身栖小乘之域而雅好大乘,志存敷广,故生发“身当炉镬,利彼忘躯”之弘誓,只身前往东土。大师在汉地虽然声名远布,流芳国史,但其弘法却历尽坎坷。
大师来华,始终有君王因缘相随。大师常斡旋于帝王将相之间,期间频有受辱因缘,而大师仍以正法为重,不避权贵,不畏世俗,苦而无恨,辱而不屈。
初期,大师被凉王吕光所掠,长期滞留凉州。期间,吕光轻慢大师年少,以醇酒密室相逼,强迫其娶龟兹王女儿为妻,使其亏节,又多次设计使大师从劣马上跌落。大师常怀忍辱,面无改色,不卑不阿,令吕光羞愧而止。
后秦主姚兴崇尚佛法,礼敬大师,常亲闻法义,乃至问道研学,翻经著论,讲疏典籍,穷年忘倦。即便如此,姚主也以“大师聪明超悟,应留存后代,保留法种”之荒唐理由,逼令大师受妓生子。大师于无奈中忍辱负重。后人多以罗什大师“戒亏”一事为言柄诟病大师德行,却不知圣者深悲切愿,为度众生乃作示现。大师在草堂寺期间,有僧见其受妻、不住僧舍,便托词效仿。大师听闻后,于钵内盛满细针,遍请诸僧,说:“你们如果能仿效我吃下这些针,就可以蓄妻室了。”说罢像跟吃平常食物一样,张口将针全部吞下,而后沐足,自双足毛孔中一一取出。诸僧见此无不惭愧羞涩,心悦诚服,不再有怀疑的异想。
从后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到长安至公元413年圆寂,十一年中,他与弟子译经三十五部二百九十四卷。他的译笔忠于原文,圆通流畅,典雅质朴,并纠正了四百年来他人译经之误,成为后世流传最广的佛教经典。
所译经典,据《出三藏记集》,有三十五部二九四卷,若据《开元释教录》,则多达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罗什通晓多国语言,译文流畅简洁,相当准确地传播了大乘般若系经典和以龙树为代表的中观派论典。所译《般若经》、《维摩经》、《法华经》、《阿弥陀经》、《坐禅三昧经》、《十诵律》、《大智度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十住毗婆娑论》等,对中国天台、三论、净土、禅宗等宗派的形成皆有重大而深远影响,中国佛教净土宗初祖庐山慧远大师当时曾与鸠摩罗什大师有书信往来,就佛教中的重大问题有过交流讨论,传为佛教史佳话。
鸠摩罗什大师舌舍利塔
后秦弘始十五年四月十三日,鸠摩罗什圆寂于草堂古刹(西安草堂寺)。临终前曾嘱其弟子应以其著译而不以其生活行事为准绳。譬喻“臭泥中生莲花,但采莲花勿取臭泥”。著作有为姚兴所写的《实相论》2卷;答姚兴《通三世论》书1篇;答慧远问大乘义十八科3卷,系后人所汇集,题为《大乘大义章》或《鸠摩罗什法师大义》,大师圆寂前与众僧道别时曾说:“凡所出经论三百余卷,唯《十诵》一部未及删烦了,存其本旨必无差失。愿凡所宣译,传流后世,咸共弘通。今于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燋烂。”
公元413年,大师圆寂,荼毗(焚化)后果然舌根不烂,是为大师开佛知见,传持佛心法印之明证!大师圆寂时叮嘱弟子,要将火焚之后的舌舍利运往凉州鸠摩罗什寺(今甘肃武威鸠摩罗什寺)供奉,舌舍利而今还在,世界上唯一一颗三藏法师舌舍利子,其见证了大师不世之伟大成就。
至诚顶礼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大师!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