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rch 17, 2021
諸子百家與正史 二十七正史
儒家思想
孔子像
《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
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包含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四书五经》延续中华文化的千古名篇,是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至今乃至今年很长时间仍发光发热。
道家思想
老子像
道家的思想文化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两大源流之一。道家崇尚自然,返朴归真;主张唯道是从,无为而治;强调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道家的思想体系虽然是以“道”为核心,但其最基本的精神却在“自然”两字。道家崇尚自然的真正旨意,首先就在于要求人类顺应“自然之道”,返朴归真,以“自然”、“无为”作为社会、人生的理想状态。
佛经
佛像
佛教起于印度而大兴于中国,遂有大、小乘之分。自慧能之后,禅宗风行,宋明理学心学更受其影响,至清朝国运败落,经民国五四、共和国文化运动的无知冲击,真正的佛教已经名存实亡。
由于佛经众多,劝学网将经典的佛经按传统分类,供佛学爱好者阅读学习。
百家思想
荀子像
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内反映各阶级、阶层利益的思想家及其著作。诸子百家主要是指阴阳、儒、墨、法、名、道六家。诸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是中华文明史上光辉的一页。
本专栏收录儒释道之外的百家思想,除春秋战国外,还将逐渐收集汉朝以后的思想,到毛泽东为止。
法家思想
商鞅变法
历史上著名的法家人物最接近皇权,最后的命运又最悲惨。司马迁将法家的许多人定性为“刻薄少恩”,后人也将秦“二世而亡”的责任归于法家。
“信赏必罚,以辅礼制,不任亲疏,一断于法。”这似乎严酷无情,岂不闻“恩生于害,害生于恩,天之无恩而大恩生”。
命相、风水
命相风水
命相、风水是古老易经文化的具体应用,是国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之一,符合五行相生、八卦相荡原理,不可随便抛弃。
可世人甚愚,盲目崇信,以为万能,趋之若鹜,到头来劳神费时而终无一得,悲乎。故小雅认为,不明《十翼》者不可学命相,学也无用。
兵法
孙子像
兵法归属于传统思想的书,其实仅《孙子兵法》一本,其余兵法,只能算作战经验类的书。而《孙子兵法》的思想又属于道家思想。
因此,不理解中国道家思想,而能掌握孙子思想者,古今未有。
中医典籍
张仲景像
天地人三才,精气神自在,阴阳相冲和,千年乐平安。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十九病机今安在,五运六气只等闲。
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
南怀瑾
南怀瑾
南怀瑾先生学问博大精深,融贯古今,教化涵盖儒、释、道,更及于医卜天文、诗词歌赋。如此巨大贡献,小雅在此谨祝南怀瑾先生健康长寿!
如今的“科学”教育方式,使众皆不识本国语言,不懂本国思想。许多内容被一字半解地理解。然后以讹传讹,最终彻底否定。本站收录了南怀瑾先生大部分文集,欢迎大家阅读。
正史
二十七正史
读正史的人越来越少了,而民国、共和国的正史是否还用古文来写。改用白话的话,真不知还有谁能读完所有史书。大概以后人必须活200岁才行。
虽然正史网页点击率很低,网页内容却最重要,小雅有时间定将正史做出高质量的网页献给大家。我们的文化不可能仅仅依靠戏说历史来传承。
以铜为鉴正衣冠;以人为鉴明得失;以史为鉴知兴替!——【历史】频道
■ 周朝以前 烽火戏诸侯
每读历史小雅最敬佩周公,推翻商朝后受封于鲁国,鲁国的治理交给儿子,自己单身辅佐幼主,受流言所害,险遭杀身。
后世王莽,也是辅佐幼主,礼贤下士,若非篡位,人人都认为是周公再世。可见做善事的并非都是善人。
■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所产生的百家思想,是人类史上的永恒的太阳。小雅儒道墨法等思想阅读数十遍,觉得思想内涵实在太深,不明白先哲们是如何想出这样的思想来。
不读历史只看思想,等于学数学只看公式而不做练习,除非神仙才能掌握。这才是劝学网的目的所在。
■ 汉朝历史 汉匈之战
刘邦在张萧韩等人扶助下打败了项羽,取得天下。吕后虽心狠手辣,倒也非平庸无能,惠帝早逝。文帝以道家思想治国,休生养息,无为而治。而汉武却以大有为之主,横扫匈奴,解决外患。
每朝每代性格迥异、处事方式大不同,却一环扣一环,各尽其能完成各自使命。奇哉,怪哉。
■ 三国历史 赤壁
北方历来没有南方富庶,魏竟能将国力治理得远胜吴蜀,小雅的确佩服曹操的才能。而刘备似乎并无大能,和他祖宗刘邦一样,善于用人用智,玩小花样。与孙权相比也有所不如。
曹丕当初明白了自古“禅让”的道理,却被手下用同样的方法“禅让”了去,不是极大的讽刺么。
■ 晋朝历史 淝水之战场
历史总会重演,人们已经认定“无官不贪”,一旦为官,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晋朝也是腐败之致,
首富石崇在金谷建立别馆,与外戚王恺斗富,当时晋武帝不加阻止反而帮助王恺。由于奢侈和贪污密不可分,当时士大夫几乎都收贿聚财。而晋武帝虽屡屡提倡节俭,但他本人未以身作则,徒托空言。
■ 南北朝历史 陶渊明
太平世之人很难想象兵荒马乱、担惊受怕的恐惧,小时听爷爷奶奶讲鬼子进村时的大逃亡,在南北朝又何尝不是。就连与世无争的和尚也不能免。崔浩废佛,“一境之内,无复沙门”
于是,陶渊明之流便隐居南山,饿死也不为五斗米折腰。
■ 隋朝历史 赵州桥
杨广,隋朝的第二个皇帝,是个很有才华、头脑精明,大体上是位积极、有进取心的人。于国政颇有抱负,并戮力付诸实现。主政后巡边拓塞、开通西域、推动建设。
然终因民难负重荷及穷兵黩武,遂以残暴留名于世。有人拿商纣王、秦始皇等与他相比,并称暴君。
■ 唐朝历史 唐朝历史
这才是真正的盛世,非单指军事,其经济、文化、商业、宗教、施政等诸多领域都是空前盛世。
强大,但并不持强凌弱,即使对藏也以和亲而睦。对于日本的狂妄,则给予严重打击(在高丽)。由于广施德政,民心所向,才使安史之乱化险为夷。
■ 五代十国 雕栏玉砌应犹在
虽说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然终究合长于分,百姓乐于平安,帝王将相也如此。父辈刚打下的江山,子辈便开始享乐,岂不知“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北方的五代车轮滚滚、你争我夺,而南方割据的十国相对平安、注重发展生产,经济一度繁荣。
■ 宋朝历史 宋朝历史
文人执政,诗词书画登峰造极,百姓安居乐业,连女祸、阉祸也几乎没有,这样的社会不真是天堂么?
不好战,以至于外患连连,这是文人治国的弱点么?金、辽、西夏、吐番远弱于大宋,却皆能给宋以重创。均衡发展国力才能长治久安。
■ 元朝历史 元朝骑兵
宋朝以文治国,而蒙古恰恰相反,金戈铁马以武掠夺,横扫欧亚,这是中华的辉煌么?是骄傲么?打下来的国土能守吗?不用华夏文化来治国,必定不能长久。
落后文明征服先进文明在世界史上屡次出现,蒙古人的铁蹄扫荡亚欧大陆之后,如何治理更为文明的华夏成了统治者更头痛的问题,无德无能的蛮族最后只能放弃自己的野蛮统治,退回北方大草原。
■ 明朝历史 郑和下西洋
作为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王朝,今天说起来依然让人唏嘘不已。如今中国,在很长一段时期都还是落后国家,“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应是长期策略。中日争端、台湾回归等都需要自身强大,希望武力解决既不理智的,也不可能。
推翻元朝三成力,对付其他各路反元大军却要七成力。似乎历次改朝换代都是如此。
■ 清朝历史 圆明圆
这是一段伤心的历史、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中国人从此成了“东亚病夫”,中国人从此彻底失去了文明的精神支柱,中国人从此迷茫,直至现在,而且还将继续下去。
上帝发现人类变坏之后,用洪水来冲洗世界。抗日战争这场大火却没有唤醒中国人。睁眼瞎子比盲人可更危险啊!
■ 清朝人物 清朝名臣
真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佩服曾国藩,把他当成大儒,其实尊孔只是他镇压太平天国的一面旗号而已,揭开其家书一看,其真面目与孔孟背道而驰。
不研究历史往往今天说某某是卖国贼,明天又说成是民族英雄。历史真的“自有评说”么?更何况总有人不断地篡改历史。
■ 清朝帝王 慈禧
没有吴三桂清兵真的入不了关吗?康熙为什么能稳定“反清复明”还激烈的泱泱大国?康雍乾真是“盛世”吗?
太平天国使大清国耗尽了国力,鸦片又使得这个曾经的巨龙从此病得一蹶不振。一个屁也不懂的泼妇,操纵4亿人口的国家机器,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挥霍得血本无归。至今我们仍背负着这沉重的、难于弥补的负担。
■ 民国历史 民国
中山先生几十次革命到失败,妥协中推翻了清朝。国家反变得更乱,蒋经过中原大战,逐渐统一的同时,又不得不开始剿共。
剿共紧要关头时,日本开始侵华战争。错误的观念影响了蒋中正一身:攘外必先安内。抗战胜利蒋功不可没,却又急于剿共,想实行一党专制。唉!三民主义可以实现,却没有实现。可悲!可叹!
■ 中日战争史 大屠杀
这是一群没有人性的畜生,在中华大地所犯下的弥天罪行。健忘的炎黄子孙们,是否还记得“南京大屠杀”是哪一天?
愤怒并不是爱国!只有了解日本历史、理解倭寇性格、明白其疯狂的根源,才能使中日远离战争。
■ 共和国历史 文化大革命
毛泽东执掌政权并非一帆风顺,掌权后困难重重。如何走出困境,这段历史细节值得研究。
共和国成立后,与美国打、与印度打、与苏联打、与越南打,其间还有“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年轻的共和国从跚跚学步中成长起来。
■ 毛泽东专辑 毛泽东像
本站收录了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他的功过是非,自有历史评说,本专辑只是介绍历史。
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他影响了我们几代人的人生,所以研究中国不可能不研究毛泽东。本站只发布政府非禁文章。
■ 共和国人物 像
共产党之所以有今日,只要看一看这些风流人物,果真是英雄辈出。
但自古叱咤风云者,一到朝廷便被奸人、女人用阴谋所害,现在仍是如此。因此,不读历史,不看传统思想,只能是“后人复笑后人”。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