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ugust 01, 2022

latest information from the CDC about COVID-19. Omicron像感冒?

COVID-19 Get the latest information from the CDC about COVID-19. See more resources on Google #鄭國威知識長 Omicron 就像感冒?後遺症有什麼症狀?什麼又是長新冠呢? 1,220,193 viewsPremiered Jun 6, 2022 PanSci Taiwan 385K subscribers 有些人確診 Omicron 是鼻水噴嚏、有些人則是頭痛發燒加狂咳,這些都叫做「輕症」對嗎?其實只要「沒有嚴重到要住院」就叫做輕症。Omicron 模糊的觀感,容易讓社會掉以輕心。然而,許多 COVID-19 患者產生的「後遺症」又是怎麼回事? 為何 Omicron 後遺症的研究目前還沒有定論?Long COVID 可能危害你的心血管、腦神經?三月緊急刊登論文指出,輕症也可能讓你的大腦嗅覺相關皮質受損?疫情當前不容輕忽,來與泛科學一起探究 COVID-19 恐導致哪些後遺症吧! 0:00 從小感冒到發高燒都叫「輕症」 1:07 Omicron 恐有後遺症變 Long COVID 嗎? 2:59 病毒引發「細胞激素風暴」危害心血管 3:58 猴子染疫後大腦也出現損傷? 4:49 新論文指出輕症也可能損害大腦功能 6:48 Omicron 患者「分母大」不可輕忽影響力 // 參考資料 // Post-acute COVID-19 syndrom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 High-dimens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post-acute sequelae of COVID-19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 COVID-19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from basic mechanisms to clinical perspectives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 Long-term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of COVID-19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 The COVID Heart—One Year After SARS-CoV-2 Infection, Patients Have an Array of Increased Cardiovascular Risks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 Neuropathology and virus in brain of SARS-CoV-2 infected non-human primates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 SARS-CoV-2 is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brain structure in UK Biobank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 Self-reported long COVID after infection with the Omicron variant in the UK: 6 May 2022 https://www.ons.gov.uk/peoplepopulati... // 延伸閱讀 // 得到 COVID-19 已知的後遺症有哪些?康復後還可能有哪些問題?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87331 不只造成肺炎的冠狀病毒:始於血管的免疫風暴、血栓、以及快樂缺氧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86855 不只是武漢「肺炎」!心血管、腎、腦、肝、腸等器官也可能出問題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84337 // 製作團隊 // 主講:泛科知識 #鄭國威知識長 企劃:王喆宣 腳本:陳俊辰 剪輯:Piper Chapters Featured playlist 27 videos 瘟疫 PanSci Taiwan 1,324 Comments rongmaw lin Add a comment... Tam Win Hong Tam Win Hong 1 month ago 整理得很好啊。 因為本身是醫師的關係,可以看到身邊醫界的人對long COVID都有很多不同的意見。有的覺得long COVID是不存在的,只是大家太焦慮放大了症狀。 而我自己則是症狀嚴重的患者之一,這些症狀確確實實的影響著生活。 480 PanSci 泛科學 謝麒麟 謝麒麟 1 month ago 解隔離第五天,感覺體力下降,行動時需要更多氧氣,動作大一點會有喘不過氣的感覺,只能停下來大口呼吸約十次才能繼續,晚上能睡覺只有輕微夜咳,希望能漸漸恢復吧 185 Brian Wu Brian Wu 1 month ago 謝謝這麼棒的頻道,讓大家能更深入了解當前疫情最新資訊。客觀的分析也讓人很放心。 50 PanSci 泛科學 h-b p h-b p 1 month ago NT$30.00 這系列解說的很詳細,不偏不倚客觀分析,很棒的科學態度,祝泛科學早日突破50萬訂閱,加油! 203 PanSci 泛科學 Nang Chun Nang Chun 1 month ago 因為自身有氣喘家族史,所以我們家大多會打疫苗來降低重症,不然每次得肺炎都非常不舒服:/ 24 PanSci 泛科學 天照大院長 天照大院長 1 month ago 分析的很專業 之前一大堆人看到韓國等一些國家都實行共存政策了 就在網路上大肆宣傳不會有後遺症的理論 跟這些沒水準的 還真的是很難溝通 在這一切向錢看的時代 他們的腦袋都是只有經濟至上的概念!身體的病痛纏著你一輩子 感受只能自己承受 別人替代不了 我覺得這才是最恐怖的!再有錢 也買不回身心輕安的感覺! 43 PanSci 泛科學 Sam Chien Sam Chien 1 month ago 不論是政治上還是醫療上針對病毒的政策 無倫如何都還是要觀察實際狀況不斷做修正 個人是相信專業也不會去過度恐慌 至少相較之前的狀況已有好轉 而整個世界的各個國家衛生習慣也因為病毒而更加的進步 總之最後依合理的規定、政策 其餘生活的準備就看自己是否能多做到完善了 也不需要強加壓力給別人 好好督促政府吧 14 PanSci 泛科學 Krusen Krusen 1 month ago 史上最有質感的頻道 1 PanSci 泛科學 翁守怡 翁守怡 1 month ago 凋亡一般為計劃性死亡,缺氧的話通常稱之為壞死>< 謝謝你們,帶我們更加認識染疫後的未知。 54 PanSci 泛科學 彭振雄 彭振雄 1 month ago 以前生物課有提到, 潛伏的噬菌體當環境有異常時會變成溶菌型, 大量複製以離開宿主細胞。那到處通的SARSCOV2, 會不會感染多類型細胞之後, 引發身上原有潛伏病毒的大逃難, 而加刻了病徵的複雜度, 而不是只有單單血管傷害, 血栓, 缺氧問題, 而目前只要有問題, 都篩COVID19, 會不會也錯過了或忽略了體內其他的危急訊息呢?? 2 PanSci 泛科學 はるはる はるはる 1 month ago 確實 要做出選擇呢... 有沒有辦法完全康復還無法得知的狀況下 要群體免疫真的要承擔很大 1 PanSci 泛科學 阿利R.Z 阿利R.Z 1 month ago 真的像感冒身邊很多親戚朋友同事確診包括我自己! 5月9號pcr陽隔離到16號才好 到現在喉嚨還是會癢偶爾小咳一下... 9 PanSci 泛科學 徐財貴 徐財貴 1 month ago 講得清楚簡單 人人能理解 10 PanSci 泛科學 Pete Cha Pete Cha 1 month ago 很詳盡啊!科普了目前已知的後遺症咨詢,且都有科學研究支持。這麼好的視頻不能只有這麼少人看啊!!! 29 PanSci 泛科學 熊佩琪 熊佩琪 1 month ago (edited) 確診後康復的人關於後遺症比較需要探討的是粒線體的活性 粒線體是細胞的發電廠,ATP主要來源 確診後細胞和病毒打仗後會受損,細胞修復主要還是在於粒線體 如同提高免疫力,粒線體的活性也都是關鍵~ 不知道醫師我這樣講是否正確? 1 Lo Peter Lo Peter 1 month ago 很棒的頻道,說的真的很清楚~~~ PanSci 泛科學 妍如育 妍如育 1 month ago 講得真的很好,自從上個月中確診後,到現在都還在咳咳得跟老菸槍一樣(只是類比無惡意),感覺確實也是跟感冒一樣。 33 PanSci 泛科學 台灣網通 台灣網通 1 month ago 非常專業的分析 PanSci 泛科學 Fish Lin Fish Lin 1 month ago (edited) 我確診後真的明顯感覺體力變差.記憶力不好外還常頭暈.每天人都懶懶的很容易感到疲倦 目前解隔離5天了還是持續出現後遺症 7 PanSci 泛科學 Ken Lee Ken Lee 4 weeks ago 吃飯過量都有後遺症,Covid-19的alpha,beta,Delta,omicron 有後遺症一些不出奇。但只談Omicron的後遺症,不說疫苗的後遺症就有點不科學了。不過,有國家或者醫療機構為了商業利益,強調疫苗的功效但又隱蓋疫苗的後遺症的可能性就有點問題了。 7 Alfa168 Fan Alfa168 Fan 3 weeks ago 有區別接受過疫苗,幾劑或0劑的長新冠發生率嗎?我自己是沒打疫苗的,這些爆增長新冠症狀發生率,是否是因疫苗引發的骨牌效應? 6 Tim Satellite Tim Satellite 1 month ago 現今社會完全無法負擔這次疫情 可怕...... 2 arc chen arc chen 1 month ago 最後一句 我想... 對於有些人來說 不是降低生活品質 而是影響到生計了 病毒的多樣性以及快速演化 造成我們對應政策的困難 包含一般民眾對於病毒的認知 兩年前跟兩年後也都有不小差異 希望我們正向的面對 不要怪罪於染疫的人 也不要因為疫情的緊張造成恐慌 96 PanSci 泛科學 joyjoy0302able joyjoy0302able 1 month ago 剛開始就破題法「所謂輕症」,一刀見血👍真的不要小看呀! 14 PanSci 泛科學 蕭粉 蕭粉 1 month ago 最好保護自己,不要得到這種病,身體上每一種病,都有後遺症,每天的飲食運動作息都要正常,才會保健康, 9 PanSci 泛科學 莊中畢 莊中畢 2 weeks ago (edited) 個人經驗確診4周內確實都有後遺症的情況(我是幾乎所有後遺症都出現),大約3個月後才會完全消失,幾乎回歸到完全正常狀態 1 許棠禎 許棠禎 1 month ago 感謝分享,收穫良多,只是個人認為是否會有後遺症,也就是long COVID,是與自身免疫力有關係,自身能否控制病毒在身體入侵的情況,是看免疫力能否控制住病毒的能力,或者延長擴散到其他部位,造成傷害的時間,而當中特效藥,正是最好的輔助,若能夠在得知確診後3~5天服用,則最有效控制住病毒的複製或者持續作用;在台灣其實已經很難防禦能夠空氣傳播的Omicron,不然台灣不會每天7萬~9萬的人數確診,只能自求多福,提升免疫力,少去公共場合,並祈禱,台灣政府好好做事,趕快買足夠的新冠特效藥吧!!! 3 PanSci 泛科學 shaman0706 shaman0706 1 month ago 謝謝您的節目,您說的內容大都是感染病毒後帶來的傷害,請問有沒有資料顯示這些後遺症中有治療的藥物帶來的傷害呢? 8 PanSci 泛科學 L CK L CK 1 month ago 感謝分享和製作! PanSci 泛科學 陳凱玄 陳凱玄 1 month ago 我大概就是輕症裡面的重症,前三天發燒,後7天狂咳嗽拉肚子,睡不好,沒食慾,容易喘 7 PanSci 泛科學 kaiyi Lin kaiyi Lin 1 month ago 病毒攻擊對應人體免疫力 體質好沒煩惱 體質不好就要多擔待了 3 PanSci 泛科學 pei pei pei pei 1 month ago 感谢范科学的优质内容分享 ~~~ 5 PanSci 泛科學 尾玉 尾玉 1 month ago 好棒!喜歡這篇 2 PanSci 泛科學 Zhang Zhang 1 month ago 一個月了 當初在第十天時才陰性 目前好像沒有出現大家說的容易喘 但會一直乾咳 尤其是說話唱歌的時候 咳到很累 2 愛滋味牛奶花生 愛滋味牛奶花生 1 month ago 我感覺我的基因都被改變了… 身體目前有以下兩個狀況 1.嚴重掉毛,腳毛、鼻毛、陰毛…掉落程度大約是以前的5-6倍,上個廁所都能掉5根毛 洗澡的時候腳毛也是掉了好幾根 2.治癒能力變快,以往受傷的傷口大概要一個多禮拜才會康復,現在只要3-4天 Ex:嘴破,我以為又要忍受痛苦的7-9天,結果3-4天嘴破就痊癒了。 當然也不確定是不是新冠康復的後遺症影響還是怎樣,總之感覺身體變了 20 Black Raven Black Raven 1 month ago (edited) 先感謝泛科學製作的影片,簡單易懂、並引用我們平常看不懂也不會去看的國外報告。再來分享一下我的情況: 5/20~5/27 確診+隔離,解隔轉陰後持續的胸悶+睡前咳嗽至今,頭則有微微的暈眩,上述症狀也同時影響到睡眠、生活與工作品質;爬樓梯(我家公寓5樓)不會特別喘,跟以往差不多、血氧監測也算正常,但感覺整體呼吸確實比未染疫前費力。 目前是在北市聯醫拿淨冠方預防二次中標+科學中藥調理,另外每日有做擴胸運動,但整體恢復速度很緩慢,分不清到底有沒有轉好還是持平。 真的很擔心會不會一直好不了。 2 PanSci 泛科學 李七夜 李七夜 1 month ago 那些認為是輕症的人 有點太小看了 COVID-19 能避免就避免 ,不能避免的話,既來之則安之 總結病毒不會只停留在Omicron。 P4實驗室的病毒 遠遠不止表面看到這樣。 11 PanSci 泛科學 Cc99 Yan Cc99 Yan 1 month ago 感謝講解 輕症 的定義🙂🙂🙂 28 PanSci 泛科學 miya hong miya hong 1 month ago 後遺症'+1🙋‍♀️最好就是不要感染。後遺症比確診期間難過太多,轉陰一週突然發燒嘔吐,接著每天都在胃脹氣、頭暈! 11 PanSci 泛科學 rabbit vaporeon rabbit vaporeon 1 month ago (edited) 感謝提供的資料統計 這些資料對沒時間的搜尋或閱讀的人來說真的很有用 真的很難選擇要犧牲生活品質還是可能的後遺症 犧牲生活品質如果是娛樂類的還能忍受,一些發展相關的活動錯過了就沒有了,長期犧牲下來就是損失了成長機會 選擇可能的後遺症就是在賭,自己不要得到一些麻煩的後遺症 而且針對這些後遺症,也不知道能不能透過努力來恢復 真的很兩難阿 51 PanSci 泛科學 Sebastian Barthez Sebastian Barthez 1 month ago (edited) 以上這些所謂後遺症,我早在2018年的時候得了一次重感冒後得了(父母先患上,然後感染給我),之後我們大病了快一星期。之後的一兩年出現了新冠,那些症狀幾乎一模一樣(除了失去味覺),真的讓我懷疑人生,懷疑我們感染了covid更早前的version。。。。 20 Xian_Yu Xian_Yu 1 month ago 輕症如同法律中的輕傷 一般人的輕傷可能是擦破皮之類的 法律上的輕傷對於大部分人都是無法接受的傷害了 重傷就是終身殘疾甚至更嚴重了 形象點就是輕症你可以差不多殘廢 重症是離死不遠 1 艾草糖 艾草糖 1 month ago 我就喜歡這種實事求是、看科學數據好好分析的觀點,現實太多政治口水了 15 PanSci 泛科學 Nicole Nicole 1 month ago 很喜歡這頻道很專業解析! 1 PanSci 泛科學 阿築 阿築 1 month ago 不知道有沒有一項研究,從YT到電視新聞一直在提的「後遺症」,其所謂的後遺症有哪些或許大家都清楚,但究竟有哪些特質的人不容易有後遺症,哪些人會?和注射疫苗的品項,劑數是否也有相關性,值得討論。 6 Ryderyoshi737 Ryderyoshi737 1 month ago (edited) 我覺得忍幾個月 比起可能一生中都有後遺症來說好很多 大部分人被感染都是上班上課以及被家人感染 去細想感染原因 我估計是中午吃飯時被傳染吧 那是不是各學校和公司可以想辦法 例如開放頂樓或是公園 、單間等分流吃飯 避免人群在室內脫口罩讓病毒飛來飛去傳染 這樣可以同時維持經濟運轉 加強宣導口罩壓緊、回家時洗手和手機消毒 少了在外面感染的風險 家人傳播的風險也會大幅降低 PanSci 泛科學 jacob830722 jacob830722 1 month ago 已經結束7+7約2週了,但依然受乾咳影響,只要運動or講話喉嚨就會很不舒服,真的很不好受。 4 PanSci 泛科學 簡秀美 簡秀美 1 month ago 感覺是非常 嚴重的感冒,看來真辛苦 1 PanSci 泛科學 賴建華 賴建華 1 month ago 肺炎所導致的肺部纖維化,即肺細胞死亡被疤痕組織取代,看剩多少肺細胞來呼吸當然會比以前容易喘,氧氣不夠容易累;神經細胞被攻擊死亡一樣有腦霧,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疲憊等大腦退化現象;心臟被攻擊有損傷也有心律不整,心肌發炎導致日後容易有心肌梗塞的危險,也就是說得到心冠期間,此病毒偏好攻擊的三個器官組織有受損的話,當然會有長新冠的後遺症,這些器官組織“會好也不完全了”... 3 PanSci 泛科學 Zhitingting W Zhitingting W 1 month ago 十分感谢讲解!我还在纠结之后要不要去旅游 T T 现在听完更不敢去了 PanSci 泛科學 cecilia Chan cecilia Chan 10 days ago 謝謝分享解說何謂輕症,何謂重症,清晰講解。🙏🙏 PanSci 泛科學 babokuro babokuro 1 month ago (edited) 我感染後第六天試著做高強度間歇運動(HIIT),發現確實有比以前喘,做完後恢復時間也長得多;解隔離後第三天重訓練臥推及肩推等,重量上都做得上去但次數比較少;解隔離第四天、第五天分別去爬山及游泳,還戴心率帶監測,在呼吸及心跳上並無任何特別之處也無自覺不適;解隔離第七天練深蹲及硬舉一樣是重量做得上去但次數比以前少。以上的體驗無法確定是否有明顯的後遺症,或者是休息了一週沒運動造成體能暫時的下降。 36 Zilch nov Zilch nov 1 month ago 得了新冠會降低生活品質,但是爲了躲避新冠主動隔離一樣會降低生活品質。所以說COVID-19大概從存在戰略上,已經對人類構成了壓制…… 70 PanSci 泛科學 Cat Riot Cat Riot 1 month ago (edited) 住在德國得了Omicron, (打過兩針輝瑞一針莫得納)只有第一天頭痛到不行全身酸痛,第二天之後就沒什麼症狀了。幾個月之後也沒有明顯覺得有什麼後遺症,身邊的人幾乎也都得過了。那些有後遺症的人,我很想知道你們怎麼知道是來自於新冠而不是其他原因?我最近睡覺盜汗,也不知道是來自什麼 PanSci 泛科學 艾爾薩 艾爾薩 1 month ago 我是一劑疫苗都沒打的人,但我不是反針人,我確診後是輕症,隔離完快篩陰後的一個禮拜後還沒什麼太明顯感覺,但大約解離第10天後開始明顯感受到體力下降、容易嗜睡、偶爾使不出力氣,感覺不到手前臂有肌肉的那種無力,肺活量沒什麼變,因為我有抽菸,但感覺比較容易喘,也許像氧氣留不太住那樣吧….. 42 PanSci 泛科學 chen5566 chen chen5566 chen 1 month ago 期待以後有更多治療方式可以讓後遺症降到最低,不然一直管制其實是沒有盡頭的,因為病毒根本沒有要消失的趨勢,共存是打完疫苗後比較理想的選擇。退休的老人可以不出門,但青壯年要賺錢要養家啊,一直管制下去社會付出的成本太高了,還不如期待研發降低後遺症的藥物來的可行。 1 PanSci 泛科學 urry J urry J 1 month ago 上上禮拜染疫現在轉陰了,心得就是家裡一定要有普拿疼跟咳嗽藥,普拿疼永遠的神啊 4 PanSci 泛科學 專業養成,社會學,宏觀經濟,科學思維 專業養成,社會學,宏觀經濟,科學思維 1 month ago 我是重症 兩個星期才出隔離,兩次去檢測也是特別要去見醫生的 PanSci 泛科學 Coco Lim Coco Lim 4 weeks ago 康复之后 时常呼吸会有点困难的感觉 而且咳嗽不会停 稍微吹冷气 咳老半天 4 PanSci 泛科學 MR MR 1 month ago 感謝分享👍🏻 1 PanSci 泛科學 Eric T Eric T 1 month ago 講真…我中了omicron恢復後⋯ 感覺呼吸沒明顯以前那麼好了😓 現在動作太大感覺容易喘🤦🏻 70 PanSci 泛科學 【健康】不想染疫?名醫教你5招自救法:預防確診、快速康復!ft.江守山醫師|下班經濟學254 1,392,387 viewsMay 16, 2022 16K DISLIKE SHARE DOWNLOAD THANKS SAVE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1.08M subscribers 江守山醫師教你預防染疫有方法!確診後該怎麼自救?對抗新冠不能只有靠疫苗!增強自己的免疫力關鍵是什麼?兒童疫苗打不打該如何抉擇?一起來看看。 #確診 #疫苗 #免疫 00:00 精彩開場 00:58 哪些人染疫容易變重症?有3大徵兆立刻送醫! 04:40 預防染疫、避免變中重症! 名醫教你5招自救! 08:19 減少重症.死亡率! 名醫提醒補充關鍵1法寶! 10:23 想阻斷病毒進入體內?名醫揭關鍵這點最重要 11:50 美國醫師天然療法對抗輕症! 連川普都在吃! 13:48 物理清潔、舒緩喉嚨痛! 不花錢的鹽水漱喉法! 15:53 退燒藥會讓病期延長? 名醫曝確診用藥禁忌! 18:26 確診後就不會再中嗎? 染疫等於打了第4劑? 19:42 新冠後遺症非同小可? 名醫曝常見症狀纏身! 21:49 兒童打疫苗利弊為何? 名醫揭保命黃金步驟!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 點我追蹤《下班經濟學》IG頻道(ID:@worked_money) https://bit.ly/2WZ1Dnb ✓ 點我加入《下班經濟學》telegram頻道 https://t.me/storm_money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下班經濟學►►https://www.facebook.com/workedmoney Chapters Music SONG This is a Jazz Space ARTIST Midnight North ALBUM This is a Jazz Space LICENSES Get YouTube Premium Music 537 Comments rongmaw lin Add a comment... 劉施鏞 劉施鏞 2 months ago 感謝江醫師提供這麼多的寶貴防疫醫學新知,是個醫德醫術皆優秀的良醫,國家機構如能有如此良醫指導防疫,乃是全民之福呀! 54 Alix M.K Alix M.K 2 months ago 做好自已的防疫管理,自律自覺,「共存」而不盲目「共蠢」,這才叫做「如常生活」,大家加油。 83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Pei Chang Pei Chang 2 months ago 我也是跟江醫師一樣, 戰到最後, 能不染疫就不染疫, 共勉之~~台灣人加油!!! 113 hower shi hower shi 2 months ago 感謝江醫師提供的一些防疫方法,也感謝兩位主持人精準的問了許多目前染疫者及非染疫者所需要了解的問題,再次感謝! 204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MK H MK H 2 months ago (edited) 我覺得「共存」這兩個字,每個人都是定義上的不同。很多解釋為染疫共存~ 但也很多國外醫學文獻說的共存是指讓『生活回歸正常』是一個態度的轉換,我了解病毒,知道如何避免,我不在這麽害怕它~ 我預防病毒也回歸正常生活。 讓自己知道怎麼保護自己,不讓病毒改變太多經濟及生活。 當然免疫系統不好的人更需酒精口罩飲食這些保護自身! 所以才要更注重平時營養攝取! 醫師說的維他命D及魚油的飲食方式。其實可參考醫學界一直推廣的地中海飲食!是很好的飲食方式,沒有病毒也建議用這個飲食方式。 既然無法消滅病毒,我傾向「態度」的共存,我知道如何避免染疫,知道如何提升自我抵抗力。 所以我保護好自己及家人,讓自己生活回歸平靜~ 154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陽光燦爛 陽光燦爛 2 months ago 感謝江醫師提供這麼多訊息給我們一般民眾,也感謝這節目製造這集節目,讓我們了解許多資訊,而不是像中央盲目的要百姓與病毒共存,卻連對抗的藥品與檢測試劑都不夠,配套也亂糟糟,不斷升高的染疫與死亡率只會讓百姓心慌慌~ 58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徐美惠 徐美惠 2 months ago 感恩江醫師,解說的很清楚,現在良醫不多了,有您真好。 146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Sherry Chi Sherry Chi 2 months ago 我也要和江醫師一樣,不與病毒共存,真的謝謝🙏江醫師無私的分享,受益良多,感激不盡。 180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陳王金美 陳王金美 2 months ago 很棒的江守山醫師,對民眾的關心,講述得很清楚哦!感謝您哦! 44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玲玲 玲玲 2 months ago 江醫師建議的很中肯, 是個有良心的醫者! 66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Wilson Huang Wilson Huang 2 months ago 感謝節目邀請江醫師~學到很多很重要的觀念與知識! 21 G H G H 2 months ago 江醫師真的是個好醫師!! 家人給他看診幾年 狀況變好很多 看診時一些健康的問題也都會請教他 江醫師舖子的魚跟東西也很好 現在家人狀況整體穩定就按照江醫師說的吃健康的食物保護自己 67 g0932076608 g0932076608 2 months ago (edited) 聽江醫師一席話!少讀10年書!句句重點!精闢! 50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黃富貴 黃富貴 2 months ago 感恩,江醫師說的很詳細。謝謝您。平安健康。不要跟病毒共存。不要染疫。 22 Jessie Chen Jessie Chen 2 months ago 我有位親戚是江醫師的病患。 江醫師是一位很專業、有愛心的良醫…👍👍👍 27 楊小圓 楊小圓 2 months ago 感覺共存就是總有一天會中標,這集太實用了吧! 53 Melody Kuo Melody Kuo 2 months ago 謝謝江醫師分享及提供的一些防疫方法,也不再 恐懼,天天的確診人數真的會讓人怕怕👍👍👍 25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nyang0218 nyang0218 2 months ago 決不與病毒共存 感謝江醫師分享 24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Stanley Yu Stanley Yu 2 months ago (edited) 最重要的還是要提高自身免疫力: • 提高體內 維生素D(60-100ng/mL) • 喝剛泡好的綠茶 + 鋅每天15-25mg • 維生素 C 500mg X 2 每次泡茶可用1.5-2g 乾茶葉。 下面有更多信息... 50 張榮蘭 張榮蘭 2 months ago 感恩貴節目,學到很多如何增加自我免疫力,感恩江醫師 31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台灣 真善美 台灣 真善美 2 months ago 非常感謝江醫師讓我認識完整的疫情,疫苗及自我防護的全面知識。感恩 感恩 感恩 2 許采綠 許采綠 2 months ago 感恩江醫生分享許許多多的防疫方法! 1 孫欣妤 孫欣妤 2 months ago 謝謝江醫師,說的沒錯不能與病毒共存,是一個真正有醫學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