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流变
草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形成于汉代,这种字体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早期的草书是一种和隶书平行的书体,所以被称为“隶草”。
随着书体的不断发展,“隶草”逐渐打破了隶书的方整、规矩、严谨等特点,演变成一种草率的写法,即“章草”,是一种由草书和汉隶相容的雅化草体。
这种字体波挑鲜明,笔画勾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扁方,笔带横势,在汉魏之际最为盛行。
汉末时,“章草”又进一步“草化”,在书写上脱去隶书笔画行迹;在格式上相连两字之间笔势牵连相通。
同时,对偏旁部首也进行了简化和互借,形成了“今草”。
直到唐代时,“今草”进一步“草化”,形成了“狂草”,又名“大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