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y 10, 2012

寒山僧踪浅释

歌词:
夜客访禅登峦峰,山间只一片雾朦胧。
水月镜花心念浮动,空不异色色不异空。
回眸处灵犀不过一点通,天地有醍醐在其中。
寒山鸣钟声声苦乐皆随风,君莫要逐云追梦。
拾得落红叶叶来去多从容,君何须寻觅僧踪。
天台山隐僧寒山、拾得是唐代有趣的诗僧。行迹怪诞,言语非常,随缘度化。
“夜客访禅登峦峰”的“夜”是形容无明。客,不在家乡皆是客。“夜客”,是指烦恼牵绊不得解脱的无明众生。虽有日、月、星照耀,众生依然活得迷茫。
“访禅”寻师访道为参禅,“访”是寻求。“禅”不着相为禅。
“登峦峰”众生要寻师、访道、参禅,所以有唐僧用生命西天去取经。“峦峰”包括非常深奥的法海,寻寻觅觅进入修行之门,法门众多,有很多的山头,这山望着那山高。
“山间只一片雾朦胧”登上山顶还是看不到解脱之路,只是一片雾朦胧。每位法师都讲自己的法门很好,每个宗派都讲自己的法最究竟……结果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天边;学佛三年,佛化云烟……
想解脱本身就是欲望,通过此欲望戒掉了彼欲望,是人的解脱还是欲望的胜利?因为解脱之境不是足迹能到的地方,也不是心念能到达的。如果要心念到达,那就有所偏差,毕竟有到达的地方,也就有不能到达的地方。
“水月镜花,心念浮动”是觉者感叹众生痴迷于妄想,不断地构筑梦幻世界。修行人也是一样,在构筑自认为与凡夫不同的梦幻世界。明师是门,引我们登堂入室; 明师是桥,接引我们到彼岸。有的修行人为了解脱以梦解梦,寻师、参禅只是制造更大的梦幻(名闻利养),水中捞月,镜里寻花,能得到吗?不是上帝不存在,而 是你没有看见上帝的眼睛。
“空不异色,色不异空”语出《心经》。“色”为有,就是现象界的一切。“空”为无。现象界的一切来自于“空”,以“空”为背景,然后回归到“空”!
曾拜访一位武学大师,在我们面对其轻松演示的巨大打击力疑惑时,他笑着为我们阐释:在武学里,刚就是柔,柔就是刚,无招胜有招。
长期以来,人们凭借技术走到自然地对立面,还形成了思维定势,依赖技术不依赖自己。武术法门再多,离不开头脑肢躯。招式和所谓力量都是有限的,如果能意识到这一点,人就是自然地一部分,就是宇宙的一部分。
当了悟实相后,就会处处见法了。回眸处,灵犀不过一点通。以前为找彼岸不断登峦峰,以为彼岸、净土在他方,在遥远的他方,在未来世界。但了悟之后,“回眸”回过来发现,一直苦苦的净土,竟在此岸、就在这里、就在当下。
“回眸”,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本来心都向外看,有一天当你停下来、静下来,好好看清眼前的一切,这时候“灵犀不过一点通”,那一种“言语道断”的体悟,当下只要跟你一点,茅塞顿开,会心微笑。
这 时候就能体会到“天地有醍醐在其中”。醍醐,自东周始,“醍”字意为好酒,而且一直沿用至今。《大般涅盘经•圣行品》:“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 生稣,从生稣出熟稣,从熟稣出醍醐。醍醐最上。”在这里指代通过“有、无”酝酿出来的,提升出来的最本质、最纯粹的精微妙有。
《寒山僧踪》是以“天地”来形容整个虚空。空生妙有,虚空“有醍醐在其中”,顽空无妙有。众生用思维无法理解,提到“空”就怕!觉者告诉我们:“空”即是“色”。
“"寒山鸣钟声声苦乐皆随风”寒山的钟声,每一声都在唤醒人类醒过来!醒过来吧!清醒明觉的活在当下。钟身是空,一敲能有很大的震动,声音能透过障碍,穿流而过。钟声五行属金,对应西方。有萧杀之功,能使人放下妄想执着。
有 八风(八种世俗常情的力量)能够吹动人的身心:得、失、谤、扬、赞、嘲、忧、喜”八种。遭到别人谩骂、攻击、赞扬我们,让它随风而飘。升起嗔恨或喜悦,是 你心里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有求皆苦啊!逆境或是一句逆耳的声音,就让你深陷在苦海;顺境或是一句夸赞,就让你忘了“我是谁”,成为境界的奴隶。如果我 们能够体悟到“空”,众生就能让八风穿流而过,个个成就。钟声一响,嗡……放下了!禅修就是要让人清醒明觉活在当下,得大定力,证大智慧。
“君莫 要逐云追梦?”这是一声慈悲呼唤!众生在不断构筑一个又一个梦幻世界。人在追逐时是充实的,他会笃定的认为这是正确的,并认为自己是一门深入!不要很确认 我们自己没有在“逐云追梦”,这样又会错失掉反省的机缘。如果修行已经超过五年、十年以上,还没有安心自在,要反观自己是不是在“逐云追梦”呢?很少有人 会去反省自己的信仰。要知道,不是你信仰的佛祖错了,你这样理解才是错的。了悟真理实相,活在当下“拾得落红叶叶来去都从容”枫树在秋天时叶子变红、飘落下来。那些树叶从嫩叶,然后转为绿色、然后黄色、红色,每一片都有成、住、坏、空。大自然就是这 样,不生不灭,包容着一切生生灭灭;不垢不净,参与着一切垢垢净净;不增不减,随顺着一切增增减减。春来草自青。面对世间一切人、事、物的无常变化,看到 变的,就找到那个不变的了,心境如如不动,能够从容应对。
烧一壶水,有一滴水开了,不证明一壶水开了吗?一叶知秋,是叶子修成了吗?宇宙进化到释迦牟尼成佛,气数使然,是因缘已经成熟,众生必然解脱!众生何曾被捆绑?
“君何须寻觅僧踪”看清整体,接纳自己,演好自己的角色。


《寒山拾得頌》的解析

引用本文加入書籤轉寄本文
這是一首寒山與拾得的詩偈..被人們拿來朗誦...蠻好聽的一首樂曲..
若您是禪和子..不難聽到"它"美妙的聲樂....句句令您陶醉....
末學很喜歡這首詩偈..故放上來與同參分享...

寒山拾得頌
夜客訪禪登巒峰,山間只一片霧朦朧。
水月鏡花心念浮動,空不異色不異空。
回眸處靈犀不過一點通,天地有醍醐在其中。
寒山鳴鐘聲聲苦樂皆隨風,君莫要逐雲追夢。
拾得落紅葉葉來去多從容,君何須尋覓僧蹤。



「夜客訪禪登巒峰」「夜客」指的是一般眾生、一般修行人,不是只有夜間的一位客人。如果光從字面上解釋,認為是夜間的一位客人來訪禪,這樣就不容易看得懂裡面的深意。

「夜客」就 是在娑婆世界積極尋尋覓覓、求解脫道的眾生。《三寶歌》裏的太虛大師有講到:人天長夜宇宙淡暗。「人天長夜」的意思就是:因為沒有智慧者的啟示,眾生要在 娑婆世界找解脫之路,真的就像一隻船在茫茫的黑夜之中,沒有羅盤、沒有燈塔而失去了方向。「夜」表示在黑暗中、在娑婆世界,如果沒有智慧者指引我們一個方 向,真的就是茫茫然的。

所以,「夜客」就是一般的眾生在尋尋覓覓,不知道解脫道在哪裡?然後不斷的在尋找。在「人天長夜」的黑暗之中,很多的眾生為了要找解脫而訪禪,「訪禪」就是不斷尋師訪道為參禪,大江南北、天南地北,一個山頭、一個山頭,不斷的去找尋解脫道、找尋解脫法,找尋安心的方法,叫做「登巒峰」。一個大師拜過一個大師,一個法師拜過一個法師,然後一個宗派學過一個宗派,甚至從一個宗教又到另一個宗教,這些都是「夜客訪禪登巒峰」的描述。

結果「山間只一片霧朦朧」,描述那個山上好像是一片「霧朦朧」,這裡面的含意很深。現在沒有指涉哪一個宗派、宗教,就是一般的宗教師或是一般的宗派,把它比喻成是一個小山頭,很多學佛修行的人,一個山頭學過一個山頭,在各宗各派之間不斷的學習,結果在尋尋覓覓找尋解脫之法,找尋究竟安心之法,卻發現各山頭之間,還是一片「霧朦朧」

在此,沒有謾罵任何人,也沒有指涉任何的宗派,這是《寒山拾得頌》所講的深義,因為我們要忠於裡面的意思,把裡面的深義講出來跟大家分享。不少修行人有的是「霧朦朧」,並不是哪個法師有問題、不是善知識有問題,而是因為你本身被「我慢」阻擋住,被「自我」的翳膜遮住了,你本身也是處在「霧朦朧」的世界裡面,就算你看到真正的善知識,還是一樣不認識。就算你沒有被翳膜遮住,除非你曾經在這「山間」下過很多的工夫,深入聞、思、修、證,不然你還是看不清、看不出,發現山間還只是一片「霧朦朧」,前面兩句是形容尋道、覓道、求道、修道的過程。

為什麼眾生會在苦海裡浮沈而想要求解脫呢?眾生的苦的原因是來自於哪裡呢?「水月鏡花心念浮動」這句話在說明眾生是活在夢幻世界裡面,眾生沒有看清實相而顛倒夢想,結果構築出來一個苦海,也就是「夢幻世界」。為什麼會造成錯誤的見解,然後錯誤的抓取呢?因為我們不容易看出自己追逐的是水中的月、鏡中的花。

當我看到這幾個字,就非常的讚嘆,它用很簡短的幾個字,卻把那很深的意境詮 釋出來,當眾生處在無明世界、沒有認清實相,就是在追逐水中的月,亦即「水中撈月」、「水中逐月」,但是你能追逐得到嗎?當你跳下水去之後,結果只是喝了 很多水,甚至有時候會被嗆死。當你躍入滾滾紅塵在追逐名利,因為你看不到裡面的虛幻,結果還在那裡責怪:「天下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老天爺對我太不公平 啊!怎麼都把好運給別人啊?…」

事實上,因為眾生看不到自己所在追逐的是「水中月」,所在追逐的是「鏡子裡面的花」,只是看到那些幻相,卻沒有看到實相;一直在構築你所要的一個夢幻世界 的理想國、理想圖,而沒有看清實相,因為眾生被「水中的月」、「鏡中的花」迷惑了,然後心念浮動、起心動念,一直在構築「要怎樣去追逐到那個月,怎樣去追 逐到那個花,怎樣去得到那些名、得到那些利…」就這樣一直在追逐。

結 果這些幻境呢?就像【金剛經】所講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而且「如露亦如電」。就算它有真實的存在過,但是因為你看不到「無常法印」,看不到它的 生滅變化,看不到它「如露亦如電」,因此你以為自己抓到真實的,結果還是一樣在追逐「水中月」、「鏡中花」。當你追逐到一個境界,你會怕它變化、怕它消 失,於是你又緊抓不放,在那裡擔心即將消失,因此「求不得」是苦,但是求到之後呢?又怕它失去,一樣很苦啊!所以,你的心念就被外境的各種境界,把你牽連 著走,在那裡起起浮浮、上上下下,就叫做「心念浮動」

眾生如果能夠了解「空不異色,色不異空」後面就好辦了!前面這一句話講的就是一般眾生在苦海世界裡面這些實相的一些描述,你什麼時候才能夠體悟到「空不異色,色不異空」?含意很深!雖然只有八個字,但是如果要講解,佛陀可以講個好幾年,不是用三言兩語所能夠解析得很清楚,大家必須要深入的聞、思、修、證。所謂你的聞、思、修、證,就是幫助你來了悟真理實相,體會到「空不異色,色不異空」,以後當我們因緣具足之時,會再講述另一系列的「阿含解脫道次第」,整個課程就是幫助大家透徹去了悟「空不異色,色不異空」,用嘴巴講的很簡單,要敘述也可以不用幾句話,可以很簡短,問題是你真正要能夠透視,需要經過相當多的聞、思基礎。

【大藏經】所要詮釋的核心,是要喚醒眾生不要在那裏構築「水中月」「鏡中花」,所要告訴你的就是要好好透視,去了解什麼叫「空不異色,色不異空」,這是【心經】裡面很重要的詞句,至於這方面我們以後有因緣,會再跟大家來解析、解剖,讓大家能夠更深入、更具體去了解,只要你能體悟到「空不異色,色不異空」之後,「回眸處靈犀不過一點通」因為這時候你的法眼會打開,就能夠體悟到活生生的佛法,你會發現原來自己一直在追逐的彼岸,竟然就在眼前、就在此岸、就在當下,我一直要追逐的淨土,原來就在當我心清淨的時候,淨土就現前了,所謂「心淨佛土淨」。

所以,當你的智慧眼打開,你處處都可以見法;當你的心清淨之時,淨土也跟著現前,就在一念之間的轉換,就是一種開悟、大徹大悟。當你真正的開悟、徹悟之後,「回眸處」就表示一種開悟,你就發現「靈犀不過一點通」,就是那個訣竅。當你轉換過來之後,發現活生生的佛法就是這樣,什麼叫做「三法印」當下具足,什麼叫做「彼岸就在此岸」,這時候你會看到活生生的佛法,你也會看懂這部「無字天書」、「大地風雲經」。當你真正打開智慧眼、看懂「無字天書」,你會讚嘆「天地有醍醐在其中」

最前面是在尋道、求道、覓道、修道的過程,再來就是深入去聞思,然後好好去修行的一個過程;當你開悟之後,慢慢你會看懂這部「無字天書」,會發現「天地」講 的就是「空」,也可以稱為「道」,佛教所講的「空中能夠生妙有」,這裡的「空」跟一般所講「成、住、壞、空」的「空」是不一樣,這裡所講的「空」跟「空 性」、「性空」也不一樣。今天佛教界很大的一個問題,就在於把「空」跟「空性」、「性空」、「壞空」、「斷滅空」這些都混為一談。事實上,真正的「空」裡 面的含意是很深。有人一提到「空」,就變成空洞、頑空、斷滅空而消極悲觀,這些都是錯誤的,沒有真正理解到「空」。

如果真正能夠理解「空」的深義,整個生命會昇華、整個生命會超脫,因此這裡所講的「天地」就是「空」,空中能夠生妙有,就是「天地有醍醐在其中」這一句話。為什麼「空中能夠生妙有」?這個「生」不是抽象,是真正空中能夠生妙有,但是它為什麼能夠「生妙有」呢?寒山、捨得他們就發現「有醍醐在其中」

如果我們用大家比較容易了解的方式解析,「空」、虛空裡面,蘊藏著很多的能源,很多的分子、粒子,很多的生命基因,都在虛空裡面;不要以為虛空是空無一 物,在「空」裡面,蘊藏著非常微妙的能源及很多精華精髓在裡面,而這些會隨著因緣不斷的變化,它會從「空」、能源,又慢慢轉換為「物質」,然後慢慢形成為 現象界的一切。

所以,「醍醐」是在告訴我們:「空」裡面不是頑空。老子也講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講的「道」,就是這裡所講的「天地」。我們講說「天地父母恩」的含意很深,如果真正能夠深入去了解,整個天地就是我們大家共同的父母,但是含意很深,以後我們會再跟大家分享。

如果能夠體會到「天地有醍醐在其中」,這時候會體到佛陀所講的「緣起甚深」,而「涅槃」更是甚深極甚深。所謂「涅槃智」講的是「天地有醍醐在其中」;而「醍醐在其中」,又會產生現象界的一切,就是緣起甚深。

「緣起甚深」的含意很深,大家不容易只聽一遍,就能夠完全了解,沒關係!慢慢去消化、慢慢去咀嚼,有一天當你體會到什麼叫做「天地有醍醐在其中」,當你真正了悟真理實相,又體會到什麼叫做「緣起甚深」之後,你的生命各種抓取都會放下,因為你了悟「無常法印」。你要來到這種境界,一定是要看到實相,而且徹證「三法印」。所以,首先你一定要徹證「無常法印」,徹悟緣起、緣生、緣滅,再來又能夠體悟到「無我」。

     當你能夠徹證「無常法印」、徹證「緣起」,「寒山鳴鐘聲聲苦樂皆隨風」「寒山」只是一個代表,「鳴鐘」像是我們在禪修之時,也會去敲鐘聲,讓大家去體會什麼叫做「無常法音」,因為鐘聲會響起也是緣生,鐘聲緣生之後呢?它也會緣滅。

所以,每一句的鐘聲,每一次的鐘聲,聲聲都在告訴我們什麼叫做「無常法印」,什麼叫做「緣起」,什麼叫做「無我」。如果你真正能夠體悟這「三法印」,以前 隨著苦樂在起舞,以前隨著境界成為境界的奴隸,到有一天你能夠來到如如不動的境界,這時候世間的利令毀譽,對你的攻擊、對你的批判、對你的讚賞,你都會讓 它「聲聲苦樂皆隨風」,那是一個很灑脫的境界,很逍遙自在的境界,你不會執著、不會黏著。如果你真的能夠見到活生生的佛法,能夠體悟「三法印」,就能夠深入去體悟、去做到。

「寒山鳴鐘聲聲苦樂皆隨風」都在跟我們講經說法,然後從歷緣對境裡面,我們要來反觀:我們做到了嗎?






























1 comment:

Rongmaw Lin said...

寒山子云:“白云朝影静,明月夜光浮。...千云万水间,中有一闲士。白日游青山,夜归岩下睡。倏尔过春秋,寂然无尘累。快哉何所依,静若秋江水。......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最是清、深、适、轻般洞悉、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