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14, 2019

林璎 Maya Lin

林璎 Maya Lin | 让人们意识到自身周围的环境





林璎
Maya Lin
1959年10月5日生于美国,和她那位著名的姑母林徽因一样,林璎有着姣好的外表和出色的才华。从小就展现出数学和艺术方面的天赋,在中学时期就是班上的尖子生。毕业后,被耶鲁大学录取,成为该校建筑学院学生,1981年获学士学位,1986年获硕士学位。在她21岁的时候,因设计华盛顿越战纪念碑被载入美国历史史册并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20多年来,她的设计作品从公寓楼、别墅、花园、雕塑、景观建筑到公众艺术、图书馆、博物馆、礼拜堂,包罗万象。林璎曾被美国《生活》杂志评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一百位美国人”与“五十位美国未来的领袖”。她以绝对优势当选了耶鲁大学新任校董。她的最新荣誉是获得2009年度美国国家艺术奖章,表彰她作为建筑师、艺术家环保人士的卓著成就。2010年2月2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亲自为她颁奖。这是美国官方给予艺术家的最高荣誉,而林璎是此次获奖者中唯一的亚裔。






越战纪念碑
林璎:强烈而清晰的洞察力 Maya Lin: A Strong Clear Vision 获1994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
1980年的冬天,耶鲁大学。一名建筑系大二的女学生,为了完成一项本科课程的讨论,她用600字的篇幅构思了一个位于华盛顿的越战老兵的纪念碑,实际上当时这个项目并不存在。




随后,美国政府开始了这个纪念碑在全国范围的竞赛,鬼使神差地,她把她撰写的这600字的描述加上自己画的一些草图寄出去了。
t
“实际上我从未真正完成它......在寄出去的页面上甚至能看到一些涂改,我就这样把它投递出去了,从未想过会得到任何消息.....”




后面的故事早已被世人熟知,她与其他27000名参赛者一样,都以无名之辈的身份参与竞争。竞赛委员会的人根据信上的地址找到了她位于纽黑文的宿舍,并在那里宣布她获得这项竞赛的胜利。她设计的这座纪念碑坐落于华盛顿的宪法花园中,位于林肯纪念堂的东北,附近是国家广场。主要部分于1982年完工。纪念碑由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维护,每年大约有3百万个访客。





 Find My Matches
这个纪念碑是如此的与众不同。两片光滑的黑色的花岗岩切开地面,仿佛一道大地的伤痕。纪念碑上按时间顺序刻上了为越战献出生命的男男女女,在两片花岗岩的最高点,1959年和1973年(越战开始与结束的年份)“相遇”了,围成了这场战争的时间环。




越战纪念碑设计图



1982年在施工现场
这个设计是如此的让人震惊,它缺乏许多战争纪念碑的传统元素,譬如爱国文字和英雄雕像,旗竿和装饰性雕塑。设计者的亚裔身份也是一个敏感问题。在1982年纪念碑揭幕仪式,人们甚至都没提到她的名字。最后迫于公众压力,决定将她的设计和第二名的设计一起在华盛顿特区建造,但落成后,第二名的设计只是三名越战士兵的塑像,无人问津。

 Mature Quality Singles
但是这个纪念碑却是许多退伍军人的精神归宿。一位退伍士兵说:“这是一个我能静静地悼唁我的朋友的安静的地方。那是我所希望做的。”













这位当时年仅21岁的设计师叫Maya Lin,是个美籍华人,我们更熟悉她的中文名:林樱,林樱1959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她的祖父林长民曾经在1913年担任中华民族众议院秘书长,1917年成为段祺瑞执政府内阁司法总长。今人提起林长民,往往说,“噢,林徽因的父亲”。梁思成和林徽因是林璎的姑父和姑母。脍炙人口的《与妻书》作者林觉民,正是林长民的兄长,林樱是林觉民的侄孙女。





 Therapy Joker
林樱的父母都是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教员,林璎小时候就展现出数学和艺术方面的天赋。在中学时期她就是班上的尖子生。毕业后,即被耶鲁大学录取,成为该校建筑学院学生,1981年获学士学位,1986年获硕士学位。
在1982年越战纪念碑落成后,林缨接受美国南方贫穷法律救援中心的委托,在阿拉巴马州蒙哥麦里,马丁·路德·金发起民权运动的地方,设计了一座公民权利纪念碑。纪念碑中泉水从一个倾斜的圆盘洒落,有如泪水洒落,有黑人妇女参观时抚摩纪念碑也流下泪水,每年都有数千人前往参观这个纪念碑。




公民权利纪念碑
从1980年的越战纪念碑开始,林樱的作品几乎涵盖了当代美国和国际社会所有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题材:战争与和平、种族与女性的人权平等、土著问题、环境保护、全球气候变化及物种消失。林樱作品背后的伦理和价值观,是其能打动人类灵魂和核心力量。




越战纪念碑
暴风王波浪地
暴风王波浪地是在一个占地约11英亩的场所上的一件覆盖面积达4英亩的大地艺术品。它展示了11行用泥土和草地做成、高低起伏的波浪。当游客其中穿行时,会为设计所吸引,并以各自的方式与其形式和纹理进行对话。场所原来是一个采砾场,现在是纽约州环保局指导下的一个环境改造项目,除本地草种外,这里还种植了260种本地树种。艺术设计增加了原来场地的泥土,在泥土下面有一个自然形成的排水系统。此地种植的青草不需要很多水浇灌,它们的种植强调了这个艺术作品的生态观。这一大尺度的户外雕塑标志着林璎探索水波形状系列作品的顶峰。












“波场”系列
输入
这个花园位于俄亥俄州大学阿森斯校区的中央。林璎和他的哥哥林谭在这个校园里出生、成长,他们的父母亲都是该大学的教授。因此,这个花园也是林璎兄妹个人回忆的见证。花园的设计,将文字的布局设置在一插入土地中的矩形“计算机穿孔卡片”上。当林璎还在读中学的时候,就学习了Cobalt和Fortran两种计算机语言,并花了很多时间在大学的计算机实验室进行编程。那段在实验室给数据输入卡打孔的日子给她留下深刻印象,并最终成为整个作品造型的创意来源。而作家林谭则用文字来记录他对这个地方的回忆。兄妹两人的回忆在诗意的景观中互相交融,他们还随性地在每一个穿孔卡形状的单元上雕刻诗歌。艺术家和作家的再一次合作,营造了一个既有物质性,又有概念性的花园形式。












输入
女子桌
耶鲁大学于1701年建校,约两个世纪后,即1873年才开始接收女学生。这个雕塑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事实来纪念耶鲁大学的女性。它是一座亲人的纪念碑,黑色花岗岩底座上方悬挑出一张绿色花岗岩椭圆形喷泉桌,大小为3.048m ×4.42m,清水从它的边缘滴落而下。椭圆桌上雕刻着数字,这些数字呈螺旋状展开,记载着每年耶鲁大学新生中的女生人数。数字从零开始,逐渐增加,直到现在,每年都会加刻上一个新的数。








民权运动纪念碑
民权纪念碑是一个光滑的石桌,上面刻着在民权运动期间牺牲的烈士的名字。它向人们讲述着一个简短的历史,诉说一个人的死如何换得更好法律条文的诞生。它描绘一场人民的运动,而不仅仅是几个名人的活动,它向游人展示个体是如何帮助改变历史的。
纪念碑采用了非对称平衡(asymmetrical balances)的结构,方形的墙与圆形的桌,墙上的大号字体与桌面上的细密的文字,都构成一种平衡。纪念桌的基座也是不对称的。林璎说,不对称的平衡,是为了表达一个重要主题:平等不必相同,不是说非要看上去一样不可。








民权纪念碑
系统景观
这个艺术作品节选自林璎系统景观中的“三种看地球方式”。作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探讨景观,设计师应用简单的形式和自然材料来表达复杂和充满诗意的想法,将极大的兴趣编织在自然的力量和形式中,探求雕塑蕴含意义的无限可能。
























其他作品








NOVARTIS INSTITUTES FOR BIOMEDICAL RESEARCH 2015








美国华人博物馆




PLATFORM 2014




RIVERS AND MOUNTAINS 2014




ECLIPSED TIME 1995


LANGSTON HUGHES LIBRARY 1999












WHAT IS MISSING



THE RIGGIO-LYNCH CHAPEL 2004
林樱的作品平衡了对立的两极——在科学与艺术、艺术与建筑、东方与西方之间搭建桥梁。林樱的地形建筑、博物馆展示作品、建筑与纪念碑都包含了林樱对多见并且描述我们所在之地这一行为的痴迷;林樱关注的不仅仅是物理空间,还有此地的文化背景如何为一地注入意义。
美的体验让林樱的作品具有不可抵御的诱惑,欣赏林樱的作品犹如隔墙听到一位优雅的东方女性,独自于静谧的庭院中吟诵(俞孔坚语)。
1994年,一部以林樱为主题, 名为”林樱:强烈而清晰的洞察力”( Maya Lin: A Strong Clear Vision)的纪录片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纪录片。




纪录片宣传海报
2000年,林樱自己著书《界线》(Boundaries),进一步向世人解释自己的设计和艺术思维。同年,她主持地跨美国西部华盛顿州和奥勒冈州,位于哥伦比亚河和蛇河流域的美国人最早登陆地的历史景观重现的一个大课题的“汇流地课题”(Confluence Project)设计,这项设计规模之大,历时之长,是林樱目前仍在工作之中的一项大任务。林樱挑头来完成这项纵跨历史,横联各种文化和艺术的大任务,可见她在景观设计和艺术构想方面功力之深厚。

2002年,林樱成为耶鲁大学校友股董会的成员。

2003年,林樱成为世贸中心纪念碑设计竟标的评委。

2005年,林樱入选美国国家艺术院(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院士,同年,与希拉里克林顿一起被选入“全美妇女名人堂”(National Women's Hall of Fame)。迄今为止,入选的华裔女子只有林樱和何健雄。




2010年2月25日,林璎获2009年美国国家艺术勋章,奥巴马亲自为其授勋。2月25日,白宫东厅,美国总统奥巴马为身着黑色镶红边套装的林璎披挂上紫绶带的金质奖章。表彰她作为建筑师、艺术家环保人士的卓著成就。这是美国官方给予艺术家的最高荣誉,而林璎是此次获奖者中唯一的亚裔。




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为林璎颁奖
林樱自述:社会性感知创作纯粹的艺术表现
我的每一个作品都来源于一个简单的愿望:让人们意识到自身周围的环境,这种认识不仅仅是对我们生活中物质世界的认识,还有对我们精神世界的认识。
这一愿望时不时地让我介入到一些既基于美学、也受驱于政治的艺术品创作中。我的作品趋向于反映当代的社会和政治思维。我的作品主题通常与我们的时代或者历史相关,然而我不愿意称自己为“政治”艺术家;如一定要,我宁愿称自己为一个“非政治性”(不关心政治)的艺术家。我不愿意将个人的评论强加于历史事实之上。
我感兴趣于展示事实性的资料,让观众有机会得出自己的结论。
我创造思考的场所,而不试图指定思考的内容。我设计了社会性很强的作品,如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的民权运动纪念碑(Civil flightsMemorial)、耶鲁大学的“女子桌”(Women’s Table),以及华盛顿越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但更为典型的是那些注重纯粹审美体验的作品,它们邀请观众参与体验,它们让观众去感知形状、颜色和光线上细微的变化。
然而无论是以社会还是美学为基础的作品,我都寻求让其与观众进行亲密对话,让其营造冥想空间。作品有时会与历史相融合,但更多时候是有关时间、记忆,一个过程或是旅途。
艺术作品和观众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共鸣。这些作品依靠于本体的或通感的,而非后天的反应,来让观众理解;或者更确切地说,“体会”。作品重触觉质量。水流经民权运动纪念碑或耶鲁大学的“女子桌”纪念雕塑,当观众触摸光滑的水面,他们带来涟漪,也与作品之间有了直接的交流互动。“波场”(Wavefield)和作品“地形”(TOPO)邀请观众进入作品中就坐或穿行,直接参与其中,成为作品的一部分。




林璎设计的耶鲁大学的“女子桌”纪念雕塑
我的作品中所体现的积极参与性,让观众能够与作品产生直接而亲密的对话。无论我的作品有多么强的公共性,无论有多少人参与其中,我偏向于认为我的作品旨在构造与每一个人的亲密对话。
我使用文字,无论是某一特定语言或是科学、数学符号,来邀请观众“阅读”作品。这种阅读行为,本质上是一种私人行为,会因为我精心挑选的小字体而更有亲和力。因为人们仿佛是在阅读一本书,而不是在看一个广告牌。这样,我赋予公共场所私密性的阅读。尤其是纪念碑,更能捕捉这种亲密关系,而这一关系对于像纪念碑这样大尺度和公共性的作品来说,是不期然的。
我认为写作是最纯粹的艺术形式。你的想法和意图尽可能直接地传达给另一个人,没有翻译的必要。文字是传达我们思想最直接的方式。
这些实验性的作品同时也结合了时间因素。一些作品,如纪念碑,标志着某一特定的时间段。华盛顿越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就是一个封闭的时间段,始于1959年战争打响,止于1975年战争结束。民权运动纪念碑在1954年的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件和1968年马丁路德金遇刺事件之间留下一段空白,来意味该纪念碑并未能涵盖的1954年之前和1959年之后的时间段。耶鲁大学“女子桌”采用呈螺旋排列的数字,标明了起点,但没有终点。最后一个数字标志着在雕塑建成之年1993年录取的女生人数。




林璎设计的越战纪念碑(局部)
这种对时间的使用将观众引入这些作品所纪念的真实时代,让他们能够参与互动,让纪念的事件成为阅读作品活动的一部分。我一直觉得,当人们体验这些作品时,时间暂停了。
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存在,一个人客观而中立地面对历史。当退伍老兵在越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上找到朋友的名字时,他们会重拾当年的记忆。
时间成为设计的内容;物质的形体消失了,当你接近它时,形式蜕化为表皮,而文字和信息成为作品的实体。
我也在其他作品中加入了时间的概念,如“消逝的岁月”(EclipsedTime),这是为长岛铁路纽约宾州车站设计的地下中央走廊,通过日食的形式表现白天与黑夜的变化。中午12时该圆盘是完全被照亮;在午夜12时玻璃盘的光完全消失,被移动铝盘取代。不同阶段的光线,就如同月亮的变化,反映出时间的流逝。




林璎设计的长岛铁路纽约宾州车站的地下中央走廊
时间也是我衡量自己建筑设计的关键因素。我不会认为我的建筑停留在某一个时刻,它们是随着空间进行运动的。我将建筑作为能够进行体验的路径来设计,空间在时间中流动,而不是一系列互相连接的封闭个体。
我的作品也创造了场所感,景观通常成为作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建筑和雕塑,都是为特定场所设计的。我从现状场地中获取线索,以此来确定作品的品质或特征。并不是去支配或覆盖土地现有的景观,而是试图与现状景观产生互动,来创造出新的场所感或者场地结构。我的艺术和建筑作品都与环境息息相关,它们都营造环境并反映我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一种对于土地强烈的尊重和热爱贯穿于我的工作。我每时每刻都关心环境问题并且为美丽的大自然所折服。
我不认为我可以创造可与自然世界相媲美的作品,我的作品是对美好事物的回应。
记得小时候,我的哥哥拥有一个晶球。我对这个晶球非常着迷,于是会常常跟哥哥借用一下,但哥哥又会将它收回,晶球就在我俩的书桌之间来来回回。现在他仍然拥有它。
越战纪念碑(Vietnam Veterans Memorial)就是这样一个晶球。在我看来,它并不是嵌入到土地中的一个物体,而是土地本身的一部分。我的创作就是剖开土地,打磨土地的表面,使岩石成为纯粹的表面,营造一个阴阳两界之间的联系点。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