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前言
李叔同,"由翩翩公子一变而为留学生,又变而为教师,三变而为道人,四变而为和尚。每做一种人,都做得十分像样。好比全能的优伶:起青衣像个青衣,起老生像个老生,起大面又像个大面"(丰子恺语)。
都说李叔同做人做得太完美,风骨、才骨、傲骨一样不少,作诗作得雅,起文起得正,又会书画又懂篆印,编曲演戏样样在行。在中国,如此面面俱到之奇人罕有,而才子却于中年顿悟佛门之精妙,决绝入空门专心研佛,其一生恍若两世。
现今,大师之天津故居已湮没于房地产开发热潮中,是时候重捡精神粮草,向物质的无限蔓延说暂停了。编者欲以此书让很多人得一点清净、宁静和澄静,让我们不致忘了曾经的禅灯梦影依然还在某处隐隐着。
杭州这个地方实堪称为佛地,因为寺庙之多约有两千余所,可想见杭州佛法之盛了!
最 近《越风》社要出关于《西湖》的增刊,由黄居士黄居士:即杭州《越风》杂志编辑黄萍荪。来函,要我做一篇《西湖与佛教之因缘》。我觉得这个题目的范围太广 泛了,而且又无参考书在手,于短期间内是不能做成的;所以,现在就将我从前在西湖居住时,把那些值得追味的几件事情来说一说,也算是纪念我出家的经过。
一
我第一次到杭州是光绪二十八年(1902)七月(按:本篇所记的年月皆依农历)。在杭州住了约一个月光景,但是并没有到寺院里去过。只记得有一次到涌金门外去吃过一回茶,同时也就把西湖的风景稍微看了一下。
第二次到杭州是民国元年的七月。这回到杭州倒住得很久,一直住了近十年,可以说是很久的了。我的住处在钱塘门内,离西湖很近,只两里路光景。在钱塘门外,靠西湖边有一所小茶馆名景春园。我常常一个人出门,独自到景春园的楼上去吃茶。
民国初年,西湖的情形完全与现在两样--那时候还有城墙及很多柳树,都是很好看的。除了春秋两季的香会之外,西湖边的人总是很少;而钱塘门外更是冷静了。
在景春园楼下,有许多茶客都是那些摇船抬轿的劳动者居多;而在楼上吃茶的就只有我一个人了。所以,我常常一个人在上面吃茶,同时还凭栏看着西湖的风景。
在茶馆的附近,就是那有名的大寺院--昭庆寺了。我吃茶之后,也常常顺便到那里去看一看。
民国二年夏天,我曾在西湖的广化寺里住了好几天。但是住的地方却不在出家人的范围之内,是在该寺的旁边,有一所叫做痘神祠的楼上。
痘神祠是广化寺专门为着要给那些在家的客人住的。我住在里面的时候,有时也曾到出家人所住的地方去看看,心里却感觉很有意思呢!
曾有一次,学校里有一位名人来演讲,我和 夏尊夏尊(1886-1946),浙江上虞人。中国著名作家、出版家。原名铸,字勉旃,号闷庵。早年留学日本,1907年归国,曾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舍监。与李叔同为同事,结为终生挚友。其后任白马湖春晖中学教师、上海立达学园教师、暨南大学教授等职。晚年出任上海开明书店总编辑。著有《平屋杂文》, 译作有《爱的教育》等。居士却出门躲避,到湖心亭上去吃茶呢!当时夏尊对我说:"像我们这种人,出家做和尚倒是很好的。"我听到这句话,就觉得很有意思。 这可以说是我后来出家的一个远因了。
二
到了民国五年的夏天,我因为看到日本杂志中有说及关于断食可以原第263页图放4页后李叔同1916年冬断食后照片(37岁)
治疗各种疾病,当时我就起了一种好奇心,想来断食一下。因为我那时患有神经衰弱症,若实行断食后,或者可以痊愈亦未可知。要行断食时,须于寒冷的季候方宜。所以,我便预定十一月来作断食的时间。
至 于断食的地点须先考虑一下,似觉总要有个很幽静的地方才好。当时我就和西泠印社的叶品三叶品三:即叶为铭,杭州人,为西泠印社的创始人之一。君来商量,结 果他说在西湖附近的虎跑寺可作为断食的地点。我就问他:"既要到虎跑寺去,总要有人来介绍才对。究竟要请谁呢?"他说:"有一位丁辅之丁辅之:即丁仁,西 泠印社的创始人之一,中国近代著名金石家。是虎跑的大护法,可以请他去说一说。"于是他便写信请丁辅之代为介绍了。
因为从前的虎跑不像现在这样热闹,而是游客很少,且十分冷静的地方啊,若用来作为我断食的地点,可以说是最相宜的了。
到了十一月,我还不曾亲自到过。于是我便托人到虎跑寺那边去走一趟,看看在哪一间房里住好。回来后,他说在方丈楼下的地方倒很幽静的。因为那边的房子很多,且平常时候都是关着,客人是不能走进去的;而在方丈楼上,则只有一位出家人住着,此外并没有什么人居住。
等到十一月底,我到了虎跑寺,就住在方丈楼下的那间屋子里。我住进去以后,常看见一位出家人在我的窗前经过(即是住在楼上的那一位)。我看到他却十分的欢喜呢!因此,就时常和他谈话;同时,他也拿佛经来给我看。
我以前从五岁时,即时常和出家人见面,时常看见出家人到我的家里念经及拜忏。于十二三岁时,也曾学了放焰口。可是并没有和有道德的出家人住在一起,同时,也不知道寺院中的内容是怎样的,以及出家人的生活又是如何。
这回到虎跑去住,看到他们那种生活,却很欢喜而且羡慕起来了。
都说李叔同做人做得太完美,风骨、才骨、傲骨一样不少,作诗作得雅,起文起得正,又会书画又懂篆印,编曲演戏样样在行。在中国,如此面面俱到之奇人罕有,而才子却于中年顿悟佛门之精妙,决绝入空门专心研佛,其一生恍若两世。
现今,大师之天津故居已湮没于房地产开发热潮中,是时候重捡精神粮草,向物质的无限蔓延说暂停了。编者欲以此书让很多人得一点清净、宁静和澄静,让我们不致忘了曾经的禅灯梦影依然还在某处隐隐着。
杭州这个地方实堪称为佛地,因为寺庙之多约有两千余所,可想见杭州佛法之盛了!
最 近《越风》社要出关于《西湖》的增刊,由黄居士黄居士:即杭州《越风》杂志编辑黄萍荪。来函,要我做一篇《西湖与佛教之因缘》。我觉得这个题目的范围太广 泛了,而且又无参考书在手,于短期间内是不能做成的;所以,现在就将我从前在西湖居住时,把那些值得追味的几件事情来说一说,也算是纪念我出家的经过。
一
我第一次到杭州是光绪二十八年(1902)七月(按:本篇所记的年月皆依农历)。在杭州住了约一个月光景,但是并没有到寺院里去过。只记得有一次到涌金门外去吃过一回茶,同时也就把西湖的风景稍微看了一下。
第二次到杭州是民国元年的七月。这回到杭州倒住得很久,一直住了近十年,可以说是很久的了。我的住处在钱塘门内,离西湖很近,只两里路光景。在钱塘门外,靠西湖边有一所小茶馆名景春园。我常常一个人出门,独自到景春园的楼上去吃茶。
民国初年,西湖的情形完全与现在两样--那时候还有城墙及很多柳树,都是很好看的。除了春秋两季的香会之外,西湖边的人总是很少;而钱塘门外更是冷静了。
在景春园楼下,有许多茶客都是那些摇船抬轿的劳动者居多;而在楼上吃茶的就只有我一个人了。所以,我常常一个人在上面吃茶,同时还凭栏看着西湖的风景。
在茶馆的附近,就是那有名的大寺院--昭庆寺了。我吃茶之后,也常常顺便到那里去看一看。
民国二年夏天,我曾在西湖的广化寺里住了好几天。但是住的地方却不在出家人的范围之内,是在该寺的旁边,有一所叫做痘神祠的楼上。
痘神祠是广化寺专门为着要给那些在家的客人住的。我住在里面的时候,有时也曾到出家人所住的地方去看看,心里却感觉很有意思呢!
第2节:我到了虎跑寺
记得那时我亦常常坐船到湖心亭去吃茶。曾有一次,学校里有一位名人来演讲,我和 夏尊夏尊(1886-1946),浙江上虞人。中国著名作家、出版家。原名铸,字勉旃,号闷庵。早年留学日本,1907年归国,曾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舍监。与李叔同为同事,结为终生挚友。其后任白马湖春晖中学教师、上海立达学园教师、暨南大学教授等职。晚年出任上海开明书店总编辑。著有《平屋杂文》, 译作有《爱的教育》等。居士却出门躲避,到湖心亭上去吃茶呢!当时夏尊对我说:"像我们这种人,出家做和尚倒是很好的。"我听到这句话,就觉得很有意思。 这可以说是我后来出家的一个远因了。
二
到了民国五年的夏天,我因为看到日本杂志中有说及关于断食可以原第263页图放4页后李叔同1916年冬断食后照片(37岁)
治疗各种疾病,当时我就起了一种好奇心,想来断食一下。因为我那时患有神经衰弱症,若实行断食后,或者可以痊愈亦未可知。要行断食时,须于寒冷的季候方宜。所以,我便预定十一月来作断食的时间。
至 于断食的地点须先考虑一下,似觉总要有个很幽静的地方才好。当时我就和西泠印社的叶品三叶品三:即叶为铭,杭州人,为西泠印社的创始人之一。君来商量,结 果他说在西湖附近的虎跑寺可作为断食的地点。我就问他:"既要到虎跑寺去,总要有人来介绍才对。究竟要请谁呢?"他说:"有一位丁辅之丁辅之:即丁仁,西 泠印社的创始人之一,中国近代著名金石家。是虎跑的大护法,可以请他去说一说。"于是他便写信请丁辅之代为介绍了。
因为从前的虎跑不像现在这样热闹,而是游客很少,且十分冷静的地方啊,若用来作为我断食的地点,可以说是最相宜的了。
到了十一月,我还不曾亲自到过。于是我便托人到虎跑寺那边去走一趟,看看在哪一间房里住好。回来后,他说在方丈楼下的地方倒很幽静的。因为那边的房子很多,且平常时候都是关着,客人是不能走进去的;而在方丈楼上,则只有一位出家人住着,此外并没有什么人居住。
等到十一月底,我到了虎跑寺,就住在方丈楼下的那间屋子里。我住进去以后,常看见一位出家人在我的窗前经过(即是住在楼上的那一位)。我看到他却十分的欢喜呢!因此,就时常和他谈话;同时,他也拿佛经来给我看。
我以前从五岁时,即时常和出家人见面,时常看见出家人到我的家里念经及拜忏。于十二三岁时,也曾学了放焰口。可是并没有和有道德的出家人住在一起,同时,也不知道寺院中的内容是怎样的,以及出家人的生活又是如何。
这回到虎跑去住,看到他们那种生活,却很欢喜而且羡慕起来了。
第3节:到灵隐寺去受戒了
我虽然只住了半个多月,但心里却十分地愉快,而且对于他们所吃的菜蔬,更是欢喜吃。及回到学校以后,我就请用人依照他们那样的菜煮来吃。这一次我到虎跑寺去断食,可以说是我出家的近因了。
原第193页图放5页弘一大师1919年在西湖玉泉寺
三
到了民国六年的下半年,我就发心吃素了。
在冬天的时候,即请了许多的经,如《普贤行愿品》、《楞严经》及《大乘起信论》等很多的佛经。自己的房里,也供起佛像来,如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等的像。于是亦天天烧香了。
到了这一年放年假的时候,我并没有回家去,而到虎跑寺里面去过年。我仍住在方丈楼下。那个时候,则更感觉得有兴味了,于是就发心出家。同时就想拜那位住在方丈楼上的出家人做师父。
他的名字是弘详师弘详师父即虎跑寺的退居僧了悟法师。。可是他不肯我去拜他,而介绍我拜他的师父。他的师父是在松木场护国寺里居住。于是他就请他的师父回到虎跑寺来,而我也就于民国七年正月十五日受三皈依了。
我打算于此年的暑假入山,预先在寺里住了一年后再实行出家的。当这个时候,我就做了一件海青,及学习两堂功课。
二月初五日那天,是我母亲的忌日,于是我就先于两天前到虎跑去,诵了三天的《地藏经》,为我的母亲回向。
到了五月底,我就提前先考试。考试之后,即到虎跑寺入山了。到了寺中一日以后,即穿出家人的衣裳,而预备转年再剃度。
及至七月初,夏尊居士来。他看到我穿出家人的衣裳但还未出家,他就对我说:"既住在寺里面,并且穿了出家人的衣裳,而不出家,那是没有什么意思的。所以还是赶紧剃度好!"
我本来是想转年再出家的,但是承他的劝,于是就赶紧出家了。七月十三日那一天,相传是大势至菩萨的圣诞,所以就在那天落发。
落发以后仍须受戒的,于是由林同庄林同庄:浙江瑞安人。早年和李叔同是同学,民国时曾任浙江水利局局长。君原介绍,到灵隐寺去受戒了。
灵隐寺是杭州规模最大的寺院,我一向是很欢喜的。我出家以后,曾到各处的大寺院看过,但是总没有像灵隐寺那么好!
原第202页图放7页一九八五年西泠印社出版
《李叔同常用印集》
八 月底,我就到灵隐寺去,寺中的方丈和尚很客气,叫我住在客堂后面芸香阁的楼上。当时是由慧明法师做大师父的。有一天,我在客堂里遇到这位法师了。他看到我 时就说:"既系来受戒的,为什么不进戒堂呢?虽然你在家的时候是读书人,但是读书人就能这样地随便吗?就是在家时是一个皇帝,我也是一样看待的!"那时方 丈和尚仍是要我住在客堂楼上,而于戒堂里有了紧要的佛事时,方去参加一两回的。
第4节:和慧明法师时常见面
那时候,我虽然不能和慧明法师时常见面,但是看到他那样的忠厚笃实,却是令我佩服不已的!受戒以后,我就住在虎跑寺内。到了十二月,即搬到玉泉寺去住。此后即常常到别处去,没有久住在西湖了。
今 值旧历新年,请观厦门全市之中,新气象充满,门户贴新春联,人多着新衣,口言"恭贺新禧"、"新年大吉"等。我等素信佛法之人,当此万象更新时,亦应一新 乃可。我等所谓"新"者何?亦如常人贴新春联、着新衣等以为"新"乎?曰:不然。我等所谓"新"者,乃是改过自新也。但"改过自新"四字范围太广,若欲演 讲,不知从何说起。今且就余五十年来修省改过所实验者,略举数端为诸君言之。
余于讲说之前,有须预陈者,即是以下所引诸书,虽多出于儒书, 而实合于佛法。因谈玄说妙,修证次第,自以佛书最为详尽。而我等初学之人,持躬敦品、处事接物等法,虽佛书中亦有说者,但儒书所说,尤为明白详尽,适于初 学。故今多引之,以为吾等学佛法者之一助焉。以下分为总论、别示二门。
一
总论者,即是说明改过之次第:
①学须先多读佛书儒书,详知善恶之区别及改过迁善之法。倘因佛儒诸书浩如烟海,无力遍读,而亦难于了解者,可以先读《格言联璧》一部。余自儿时,即读此书,归信佛法以后,亦常常翻阅,甚觉其亲切而有味也。此书佛学书局有排印本,甚精。
②省既已学矣,即须常常自己省察,所有一言一动,为善欤,为恶欤?若为恶者,即当痛改。除时时注意改过之外,又于每日临睡时,再将一日所行之事,详细思之。能每日写录日记,尤善。
③改省察以后,若知是过,即力改之。诸君应知改过之事,乃是十分光明磊落,足以表示伟大之人格。故子贡云:"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又古人云:"过而能知,可以谓明。知而能改,可以即圣。"诸君可不勉乎!
二
别示者,即是分别说明余五十年来改过迁善之事。但其事甚多,不可胜举。今且举十条为常人所不甚注意者,先与诸君言之。
《华严经》中皆用"十"之数目,乃是用"十"以表示无尽之意。今余说改过之事,仅举十条,亦尔;正以示余之过失甚多,实无尽也。此次讲说时间甚短,每条之中仅略明大意,未能详言;若欲知者,且俟他日面谈耳。
① 虚心常人不解善恶,不畏因果,决不承认自己有过,更何论改?但古圣贤则不然。今举数例,孔子曰:"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又曰:"闻义不能徙,不善 不能改,是吾忧也。"蘧伯玉为当时之贤人,彼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圣贤尚如此虚心,我等可 以贡高自满乎?
第5节:寡言此事最为紧要
为《美育》杂志题字②慎独吾等凡有所作所为,起念动心,佛菩萨乃至诸鬼神等,无不尽知尽见。若时时作如是想,自不敢胡作非为。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又引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此数语为余所常常忆念不忘者也。
③宽厚造物所忌,曰刻曰巧。圣贤处事,惟宽惟厚。古训甚多,今不详录。
④吃亏古人云:"我不识何等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识何等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古时有贤人某临终,子孙请遗训,贤人曰:"无他言,尔等只要学吃亏。"
⑤寡言此事最为紧要。孔子云:"驷不及舌。"可畏哉!古训甚多,今不详录。
⑥不说人过古人云:"时时检点自己且不暇,岂有工夫检点他人。"孔子亦云:"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上数语,余常不敢忘。
⑦不文己过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我众须知文过乃是最可耻之事。
⑧不覆己过我等倘有得罪他人之处,即须发大惭愧,生大恐惧。发露陈谢,忏悔前愆。万不可顾惜体面,隐忍不言,自诳自欺。
⑨闻谤不辩古人云:"何以息谤?曰:无辩。"又云:"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余三十年来屡次经验,深信此数语真实不虚。
⑩不嗔嗔习最不易除。古贤云:"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尽。"但我等亦不可不尽力对治也。《华严经》云:"一念嗔心,能开百万障门。"可不畏哉!
1911年李叔同在直隶工业学堂任教时书赠周啸麟的字屏
三
因限于时间,以上所言者殊略,但亦可知改过之大意。最后,余尚有数言,愿为诸君陈者:改过之事,言之似易,行之甚难。故有屡改而屡犯,自己未能强作主宰者,实由无始宿业所致也。
务请诸君更须常常持诵阿弥陀佛名号,观世音、地藏诸大菩萨名号,至诚至敬,恳切忏悔无始宿业,冥冥中自有不可思议之感应。承佛菩萨慈力加被,业消智朗,则改过自新之事,庶几可以圆满成就;现生优入圣贤之域,命终往生极乐之邦,此可为诸君预贺者也。
常人于新年时,彼此晤面,皆云"恭喜",所以贺其将得名利。余此次于新年时,与诸君晤面,亦云"恭喜",所以贺诸君将能真实改过,不久将为贤为圣;不久决定往生极乐,速成佛道,分身十方,普能利益一切众生耳。
本文系弘一大师一九三三年一月二十六日(农历春节)在厦门妙释寺所讲。
岁 次壬申十二月,厦门妙释寺念佛会请余讲演,录写此稿。于时了识律师卧病不起,日夜愁苦。见此讲稿,悲欣交集,遂放下身心,屏弃医药,努力念佛。并扶病起, 礼大悲忏,吭声唱诵,长跽经时,勇猛精进,超胜常人。见者闻者,靡不为之惊喜赞叹,谓感动之力有如是剧且大耶。余因念此稿虽仅数纸,而皆撮录古今嘉言及自 所经验,乐简略者或有所取。乃为治定,付刊流布焉。
第6节:人生最后一段大事
弘一演音记。第一章绪言
古诗云:"我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
人生最后一段大事,岂可须臾忘耶!今为讲述,次分六章,如下所列。
第二章病重时
当 病重时,应将一切家事及自己身体悉皆放下。专意念佛,一心希冀往生西方。能如是者,如寿已尽,决定往生;如寿未尽,虽求往生而病反能速愈,因心至专诚,故 能灭除宿世恶业也。倘不如是放下一切专意念佛者,如寿已尽,决定不能往生,因自己专求病愈不求往生,无由往生故;如弘一法师所书之字幅
寿未尽,因其一心希望病愈,妄生忧怖,不惟不能速愈,反更增加病苦耳。
病 未重时,亦可服药,但仍须精进念佛,勿作服药愈病之想。病既重时,可以不服药也。余昔卧病石室,有劝延医服药者,说偈谢云:"阿弥陀佛,无上医王,舍此不 求,是谓痴狂。一句弥陀,阿伽陀药,舍此不服,是谓大错。"因平日既信净土法门,谆谆为人讲说;今自患病,何反舍此而求医药,可不谓为痴狂大错耶!
若病重时,痛苦甚剧者,切勿惊惶。因此病苦,乃宿世业障。或亦是转未来三途恶道之苦,于今生轻受,以速了偿也。
自己所有衣服诸物,宜于病重之时,即施他人。若依《地藏菩萨本愿经·如来赞叹品》所言供养经像等,则弥善矣。
若病重时,神识犹清,应请善知识为之说法,尽力安慰。举病者今生所修善业,一一详言而赞叹之,令病者心生欢喜,无有疑虑,自知命终之后,承斯善业,决定生西。
第三章临终时
临终之际,切勿询问遗嘱,亦勿闲谈杂话。恐彼牵动爱情,贪恋世间,有碍往生耳。若欲留遗嘱者,应于康健时书写,付人保藏。
倘 自言欲沐浴更衣者,则可顺其所欲而试为之。若言不欲,或噤口不能言者,皆不须强为。因常人命终之前,身体不免痛苦。倘强为移动沐浴更衣,则痛苦将更加剧。 世有发愿生西之人,临终为眷属等移动扰乱,破坏其正念,遂致不能往生者,甚多甚多。又有临终可生善道,乃为他人误触,遂起嗔心,而牵入恶道者,如经所载: 阿耆达王死堕蛇身,岂不可畏。
临终时,或坐或卧,皆随其意,未宜勉强。若自觉气力衰弱者,尽可卧床,勿求好看勉力坐起。卧时,本应面西右胁侧卧。若因身体痛苦,改为仰卧,或面东左胁侧卧者,亦任其自然,不可强制。
大众助念佛时,应请阿弥陀佛接引像,供于病人卧室,令彼瞩视。
助 念之人,多少不拘。人多者,宜轮班念,相续不断。或念六字,或念四字,或快或慢,皆须预问病人,随其平日习惯及好乐者念之,病人乃能相随默念。今见助念者 皆随己意,不问病人,既已违其平日习惯及好乐,何能相随默念。余愿自今以后,凡任助念者,于此一事,切宜留意。原第10页图放于17页弘一大师1927年 48岁时在上海江湾丰子恺家门口
第7节:命终后一日
又寻常助念者,皆用引磬小木鱼。以余经验言之,神经衰弱者,病时甚畏引磬及小木鱼声,因其声尖 锐,刺激神经,反令心神不宁。若依余意,应免除引磬小木鱼,仅用音声助念,最为妥当。或改为大钟、大磬、大木鱼,其声宏壮,闻者能起肃敬之念,实胜于引磬 小木鱼也。但人之所好,各有不同。此事必须预先向病人详细问明,随其所好而试行之。或有未宜,尽可随时改变,万勿固执。第四章命终后一日
既已命终,最切要者,不可急忙移动。虽身染便秽,亦勿即为洗涤。必须经过八小时后,乃能浴身更衣。常人皆不注意此事,而最要紧。惟望广劝同人,依此谨慎行之。
命终前后,家人万不可哭。哭有何益?能尽力帮助念佛乃于亡者有实益耳。若必欲哭者,须俟命终八小时后。
顶门温暖之说,虽有所据,然亦不可固执。但能平日信愿真切,临终正念分明者,即可证其往生。
命终之后,念佛已毕,即锁房门,深防他人入内,误触亡者。必须经过八小时后,乃能浴身更衣(前文已言,今再谆嘱,切记切记)。因八小时内若移动者,亡人虽不能言,亦觉痛苦。
八小时后着衣,若手足关节硬,不能转动者,应以热水淋洗。用布搅热水,围于臂肘膝弯,不久即可活动,有如生人。
殓衣宜用旧物,不用新者。其新衣应布施他人,能令亡者获福。原第14页图放19页弘一法师手绘佛像原第169页图放19页弘一法师手书偈语原第45、46页图放20页弘一法师手书卫生四条屏
不宜用好棺木,亦不宜做大坟。此等奢侈事,皆不利于亡人。
第五章荐亡等事
七七日内,欲延僧众荐亡,以念佛为主。若诵经、拜忏、焰口、水陆等事,虽有不可思议功德,然现今僧众视为具文,敷衍了事,不能如法,罕有实益。《印光法师文钞》中屡斥诫之,谓其惟属场面,徒作虚套。若专念佛,则人人能念,最为切实,能获莫大之利矣。
如请僧众念佛时,家族亦应随念。但女众宜在自室或布帐之内,免生讥议。
凡念佛等一切功德,皆宜回向普及法界众生,则其功德乃能广大,而亡者所获利益亦更因之增长。
开吊时,宜用素斋,万勿用荤,致杀害生命,大不利于亡人。
出丧仪文,切勿铺张。毋图生者好看,应为亡者惜福也。
七七以后,亦应常行追荐以尽孝思。莲池大师谓年中常须追荐先亡。不得谓已得解脱,遂不举行耳。
第六章劝请发起临终助念会
此事最为切要。应于城乡各地,多多设立。《饬终津梁》中有详细章程,宜检阅之。
第七章结语
残 年将尽,不久即是腊月三十日,为一年最后。若未将钱财预备稳妥,则债主纷来,如何抵挡。吾人临命终时,乃是一生之腊月三十日,为人生最后。若未将往生资粮 预备稳妥,必致手忙脚乱呼爷叫娘,多生恶业一齐现前,如何摆脱。临终虽恃他人助念,诸事如法,但自己亦须平日修持,乃可临终自在。奉劝诸仁者,总要及早预 备才好。
由李叔同主编的《文美》杂志的一页
本文系弘一大师一九三三年一月在厦门妙释寺所讲。
第8节:敬三宝
敬三宝三宝者,佛、法、僧也。其义甚广,今惟举其少分之义耳。
今言佛者,且约佛像而言,如木、石等所雕塑及纸画者也。
今言法者,且约经、律、论等书册而言,或印刷或书写也。
今言僧者,且约当世凡夫僧而言,因菩萨、罗汉等附入敬佛门也。
第一敬佛(略举常人所应注意者数条)
礼佛时宜洗手、漱口,至诚恭敬,缓缓而拜,不可急忙,宁可少拜,不可草率。
佛几清洁,供香端直。供佛之物,以烹调精美、人所能食者为宜。今多以食物之原料及罐头而供佛者,殊为不敬。益大师《大悲咒行法》中,曾痛斥之。又供佛宜在午前,不宜过午也。供水果亦宜午前。供水宜捧奉式。供花,花瓶水宜常换。
纸画之佛像,不可仅以绫裱,恐染蝇粪等秽物也(少蝇者或可)。宜装入玻璃镜中。
木、石等雕塑者,小者应入玻璃龛中,大者应做宝盖罩之,并须常拂拭原第25页图放敬三宝第一页后即23页弘一法师手绘佛像原第43、44页图放23页李叔同(字息霜)手书四条屏(节录淮源庙碑)
像上之尘土。
凡大殿及供佛之室中,皆不宜踞坐笑谈。如对于国王、大臣乃至宾客之前尚应恭敬,慎护威仪,何况对佛像耶?不可佛前晒衣服,宜偏侧。不得在大殿前用夜壶水浇花。若卧室中供佛像者,眠时应以净布遮障。
第二敬法(略举常人所应注意者数条)
读经之时,必须洗手、漱口、拭几,衣服整齐,威仪严肃,与礼佛时无异。益大师云:"展卷如对活佛,收卷如在目前,千遍万遍,寤寐不忘。"如是乃能获读经之实益也。
对于经典,应十分恭敬护持,万不可令其污损。又翻篇时,宜以指腹轻轻翻之,不可以指爪划,又不应折角。若欲记志,以纸片夹入可也。
若经典残缺者亦不可烧。卧室中几上置经典者,眠时应以净布盖之。附:每日诵经时仪式礼佛多少不拘。
赞佛经偈或"天上天下无如佛"等,"阿弥陀
佛身金色"等。"炉香乍热"不是佛赞。供养"愿此香华云"等。读经回向不拘,或用"我此普贤殊胜行"等。
第9节:放生与杀生之果报
第三敬僧(略举常人所应注意者数条)凡剃发披袈裟者,皆是释迦佛子,在家人见之,应一例生恭敬心,不可分别持戒、破戒。
若皈依三宝时,礼一出家人为师而作证明者,不可妄云"皈依某人"。因所皈依者为僧,非皈依某一人。应于一切僧众,若贤若愚,生平等心,至诚恭敬,尊之为师,自称弟子,则与皈依僧伽之义,乃符合矣。
供养僧者亦尔。不可专供有德者,应于一切僧生平等心,普遍供之,乃可获极大之功德也。专赠一人功德小,供众者功德大。
出家人若有过失,在家人闻之,万不可轻言。此为佛所痛诫者,最宜慎之。
以 上已略言敬三宝义竟。兹附有告者,厦门、泉州神庙甚多,在家人敬神,每用猪鸡等物。岂知神皆好善而恶杀,今杀猪鸡等物而供神,神不受享,又安能降福而消灾 耶?惟愿自今以后,痛革此种习惯,凡敬神时,亦一例改用素食,则至善矣。本文系弘一大师一九三三年六月七日在泉州大开元寺所讲。
放生与杀生之果报
今日与诸君相见。先问诸君:(一)欲延寿否?(二)欲愈病否?(三)欲免难否?(四)欲得子否?(五)欲生西否?
倘愿者,今有一最简便易行之法奉告,即是放生也。
古今来,关于放生能延寿等之果报事迹甚多。今每门各举一事,为诸君言之。
一、延寿
张从善,幼年,尝持活鱼,刺指痛甚。自念:"我伤一指,痛楚如是。群鱼剔腮剖腹,断尾剖鳞,其痛如何?特不能言耳。"遂尽放之溪中,自此不复伤一物,享年九十有八。
二、愈病
杭州叶洪五,九岁时,得恶梦,惊寤,呕血满床,久治不愈。先是彼甚聪颖,家人皆爱之,多与之钱,已积数千缗。至是,其祖母指钱曰:"病至不李叔同作漫画《存吴氏之面相种种》
原第125页图放27页后丰子恺1933年题弘一大师像,广洽法师存
起,欲此何为?"尽其所有,买物放生,及钱尽,病遂全愈矣。
三、免难
嘉 兴孔某,至一亲戚家。留午餐,将杀鸡供馔。孔力止之,继以誓,遂止。是夕宿其家,正捣米,悬石杵于朽梁之上。孔卧其下。更余、已眠。忽有鸡来啄其头,驱去 复来,如是者三。孔不胜其扰,遂起觅火逐之。甫离席,而杵坠,正在其首卧处。孔遂悟鸡报恩也。每举以告人,劝勿杀生。
第10节:得子
四、得子杭州杨墅庙,甚有灵感。绍兴人倪玉树,赴庙求子。愿得子日,杀猪羊鸡鹅等谢神。夜梦神告曰:"汝欲生子,乃立杀愿何耶?"倪叩首乞示。神曰:"尔欲有子,物亦欲有子也。物之多子者莫如鱼虾螺等,尔盍放之!"倪自是见鱼虾螺等,即买而投之江。后果连产五子。
五、生西
湖 南张居士,旧业屠,每早宰猪,听邻寺晓钟声为准。一日忽无声。张问之,僧云:"夜梦十一人乞命,谓不鸣钟可免也。"张念所欲宰之猪,适有十一子。遂乃感 悟。弃屠业,皈依佛法。勤修十余年,已得神通,知去来事。预告命终之日,端坐而逝。经谓上品往生,须慈心不杀。张居士因戒杀而得往生西方,决无疑矣。
以上所言,且据放生之人今生所得之果报。若据究竟而言,当来决定成佛。因佛心者,大慈悲是,今能放生,即具慈悲之心,能植成佛之因也。
放 生之功德如此。则杀生所应得之恶报,可想而知,无须再举。因杀生之人,现生即短命、多病、多难、无子及不得生西也。命终之后,先堕地狱、饿鬼、畜生,经无 量劫,备受众苦。地狱、饿鬼之苦,人皆知之。至生于畜生中,即常常有怨仇返报之事。昔日杀牛羊猪鸡鸭鱼虾等之人,即自变为牛羊猪鸡鸭鱼虾等。昔日被杀之牛 羊猪鸡鸭鱼虾等,或变为人,而返杀害之。此是因果报应之理,决定无疑,而不能幸免者也。
既经无量劫,生三恶道,受报渐毕。再生人中,依旧短命、多病、多难、无子及不得生西也。以后须再经过多劫,渐种善根,能行放生戒杀诸善事,又能勇猛精勤、忏悔往业,乃能渐离一切苦难也。
抑余又有为诸君言者。上所述杀牛羊猪鸡鸭鱼虾,乃举其大者而言。下至极微细之苍蝇蚊虫臭虫跳蚤蜈蚣壁虎蚁子等,亦决不可害损。倘故意杀一蚊虫,亦决定获得如上所述之种种苦报。断不可以其物微细而轻忽之也。
今 日与诸君相见,余已述放生与杀生之果报如此苦乐不同。惟愿诸君自今以后,力行放生之事,痛改杀生之事。余尝闻人云:泉州近来放生之法会甚多,但杀生之家犹 复不少。或有一人茹素,而家中男女等仍买鸡鸭鱼虾等之活物任意杀害也。愿诸君于此事多多注意。自己既不杀生,亦应劝一切人皆不杀生。况家中男女等,皆自己 所亲爱之人,岂忍见其故造杀业,行将备受大苦,而不加以劝告阻止耶?诸君勉旃,愿悉听受余之忠言也。本文系弘一大师一九三三年六月七日在泉州大开元寺所 讲。
第11节:青年佛徒应注意的四项
养正院从开办到现在,已是一年多了。外面的名誉很好,这因为由瑞今法师主办,又得各位法师热心爱护,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我这次到厦门,得来这里参观,心里非常欢喜。各方面的布置都很完美,就是地上也扫得干干净净的,这样,在别的地方,很不容易看到。
我在泉州草庵大病的时候,承诸位写一封信来--各人都签了名,慰问我的病状;并且又承诸位念佛七天,代我忏悔,还有像这样别的事,都使我感激万分!
再过几个月,我就要到鼓浪屿日光岩去方便闭关了。时期大约颇长久,怕不能时时会到,所以特地发心来和诸位叙谈叙谈。
今天所要和诸位谈的,共有四项:一是惜福,二是习劳,三是持戒,四是自尊--都是青年佛徒应该注意的。
一惜福
"惜"是爱惜,"福"是福气。就是我们纵有福气,也要加以爱惜,切不可把它浪费。李叔同为津门书法家唐静岩题签
诸 位要晓得:末法时代,人的福气是很微薄的!若不爱惜,将这很薄的福享尽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所说"乐极生悲",就是这意思啊!我记得从前小孩子的时 候,我父亲请人写了一副大对联,是清朝刘文定公的句子,高高地挂在大厅的抱柱上,上联是"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我的哥哥时常教我念这句子,我念 熟了,以后凡是临到穿衣或是饮食的当儿,我都十分注意,就是一粒米饭,也不敢随意糟掉;而且我母亲也常常教我,身上所穿的衣服当时时小心,不可损坏或污 染。这因为母亲和哥哥怕我不爱惜衣食,损失福报以致短命而死,所以常常这样叮嘱着。
诸位可晓得:我五岁的时候,父亲就不在世了!七岁我练习写字,拿整张的纸瞎写,一点不知爱惜,我母亲看到,就正颜厉色地说:"孩子!你要知道呀!你父亲在世时,莫说这样大的整张纸不肯糟蹋,就连寸把长的纸条,也不肯随便丢掉哩!"母亲这话,也是惜福的意思啊!
我因为有这样的家庭教育,深深地印在脑里,后来年纪大了,也没一时不爱惜衣食;就是出家以后,一直到现在,也还保守着这样的习惯。
诸 位请看:我脚上穿的一双黄鞋子,还是一九二年在杭州时候,一位打念七佛的出家人送给我的。又诸位有空,可以到我房间里来看看,我的棉被面子,还是出家以前 所用的;又有一把洋伞,也是一九一一年买的。这些东西,即使有破烂的地方,请人用针线缝缝,仍旧同新的一样了,简直可尽我形寿受用着哩!不过,我所穿的小 衫裤和罗汉草鞋一类的东西,却须五六年一换,除此以外,一切衣物,大都是在家时候或是初出家时候制的。
第12节:好的东西没有胆量受用
从前常有人送我好的衣服或别的珍贵之物,但我大半都转送别人。因为我知道:我的福薄,好的东西是没有胆量受用的。又如吃东西,只生病时候吃一些好的,除此以外,从不敢随便乱买好的东西吃。惜福并不是我一个人的主张,就是净土宗大德--印光老法师也是这样,有人送他白木耳等补品,他自己总不愿意吃,转送到观宗寺去供养谛闲法师。
别人问他:"法师!你为什么不吃好的补品?"
他说:"我福气很薄,不堪消受。"
他老人家--印光法师,性情刚直,平常对人只问理之当不当,情面是不顾的。前几年有一位皈依弟子,是鼓浪屿有名的居士,去看望他,和他一道吃饭,这位居士先吃好,老法师见他碗里剩落了一两粒米饭,于是就很不客气地大声呵斥道:
"你有多大福气,可以这样随便糟蹋饭粒!你得把它吃光!"
诸位!以上所说的话,句句都要牢记!要晓得:我们即使有十分福气,也只好享受三分,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后去享受。诸位或者能发大心,愿以我的福气,布施一切众生,共同享受,那更好了。
二习劳
"习"是练习,"劳"是劳动。现在讲讲习劳的事情。
诸 位请看看自己的身体,上有两手,下有两脚,这原为劳动而生的。若不将它运用习劳,不但有负两手两脚,就是对于身体也一定有害无益的。换句话说:若常常劳 动,身体必定康健。而且我们要晓得:劳动原是人类本分上的事,不唯我们寻常出家人要练习劳动,即使到了佛的地位,也要常常劳动才行。现在我且讲讲佛的劳动 的故事:
所谓佛,就是释迦牟尼佛。在平常人想起来,佛在世时,总以为同现在的方丈和尚一样,有衣钵师、侍者师常常侍候着,佛自己不必做什 么,但是不然,有一天,佛看到地下不很清洁,自己就拿起扫帚来扫地,许多大弟子见了,也过来帮扫,不一时,把地扫得十分清洁。佛看了欢喜,随即到讲堂里去 说法,说道:"若人扫地,能得五种功德……"
又有一个时候,佛和阿难出外游行,在路上碰到一个喝醉了酒的弟子,已醉得不省人事了。佛就命阿难抬脚,自己抬头,一直抬到井边,用桶汲水,叫阿难把他洗濯干净。
有一天,佛看到门前木头做的横楣坏了,自己动手去修补。
有一次,一个弟子生了病,没有人照应,佛就问他说:"你生了病,为什么没人照应你?"
那弟子说:"从前人家有病,我不曾发心去照应他,现在我有病,所以人家也不来照应我了。"
佛听了这话,就说:"人家不来照应你,就由我来照应你吧!"就将那病弟子大小便种种污秽,洗濯得干干净净。并且还将他的床铺,理得清清楚楚,然后扶他上床。
第13节:凡事自己动手去做
由此可见,佛是怎样的习劳了。佛决不像现在的人,凡事都要人家服劳,自己坐着享福。这些事实,出于经律,并不是凭空说说的。
现在我再说两桩事情,给大家听听。李叔同早岁墨迹
《阿弥陀经》中载着的一位大弟子--阿楼陀,他双目失明,不能料理自己。佛就替他裁衣服,还叫别的弟子一道帮着做。
有一次,佛看到一位老年比丘眼睛花了,要穿针缝衣,无奈眼睛看不清楚,嘴里叫着:
"谁能替我穿针呀?"
佛听了立刻答应说:
"我来替你穿。"
以上所举的例,都足证明佛是常常劳动的。我盼望诸位,也当以佛为模范,凡事自己动手去做,不可依赖别人!
三持戒
"持戒"二字的意义,我想诸位总是明白的吧!
我 们不说修到菩萨或佛的地位,就是想来生再做人,最低的限度,也要能持五戒。可惜现在受戒的人虽多,只是挂个名而已,切切实实能持戒的却很少。要知道:受戒 之后,若不持戒,所犯的罪,比不受戒的人要加倍的大,所以我时常劝人不要随便受戒。至于现在一般传戒的情形,看了真痛心,我实在说也不忍说了!我想最好还 是随自己的力量去受戒,万不可敷衍门面,自寻苦恼。
戒中最重要的,不用说是杀、盗、淫、妄,此外还有饮酒、食肉,也易惹人讥嫌。至于吃烟,在律中虽无明文,但在我国习惯上,也很容易受人讥嫌的,总以不吃为是。
四自尊
"尊"是尊重,"自尊"就是自己尊重自己。可是人都喜欢人家尊重我,而不知我自己尊重自己;不知道要想人家尊重自己,必须从我自己尊重自己做起。
怎 样尊重自己呢?就是自己时时想着:我当做一个伟大的人,做一个了不起的人。比如我们想做一位清净的高僧吧,就拿《高僧传》来读,看他们怎样行,我也怎样行 --所谓"彼既丈夫我亦尔"。又比方我想将来做一位大菩萨,那末,就当依经中所载的菩萨行,随力行去。这就是自尊。但自尊与贡高不同。贡高是妄自尊大、目 空一切的胡乱行为;自尊是自己增进自己的德业,其中并没有一丝一毫看不起人的意思的。
诸位万万不可以为自己是一个小孩子,是一个小和尚,一切不妨随便些;也不可说我是一个平常的出家人,哪里敢希望做高僧、做大菩萨。凡事全在自己做去,能有高尚的志向,没有做不到的。
诸位如果作这样想:我是不敢希望做高僧、做大菩萨的,那做事就随随便便,甚至自暴自弃,走到堕落的路上去了,那不是很危险的么?诸位应当知道:年纪虽然小,志气却不可不高啊!
我还有一句话,要向大家说,我们现在依佛出家,所处的地位是非常尊贵的,就以剃发、披袈裟的形式而论,也是人天师表,国王和诸天人来礼拜,我们都可端坐而受。你们知道这道理么?自今以后,就当尊重自己,万万不可随便了。
以上四项,是出家人最当注意的,别的我也不多说了。我不久就要闭关,不能和诸位时常在一块儿谈话,这是很抱歉的。但我还想在关内讲讲律,每星期约讲三四次,诸位碰到例假,不妨来听听!今天得和诸位见面,我非常高兴。我只希望诸位把我所讲的四项,牢记在心,作为永久的纪念!
时间讲得很久了,费诸位的神,抱歉!抱歉!本文系弘一法师一九三六年二月在厦门南普陀寺佛教养正院开学日所讲。
一
我第一回到南闽,在一九二八年的十一月,是从上海来的。起初还是在温州;我在温州住得很久,差不多有十年光景。
由温州到上海,是为着编辑《护生画集》的事,和朋友商量一切;到十一月底,才把《护生画集》编好。
那 时我听人说:尤惜阴尤惜阴:江苏无锡人,李叔同在上海期间的文友。出家后法名演本,号弘如,系弘一大师同门弟子。居士也在上海。他是我旧时很要好的朋友, 我就想去看一看他。一天下午,我去看尤居士,居士说要到暹罗国去,第二天一早就要动身的。我听了觉得很喜欢,于是也想和他一道去。
我就在十 几小时中,急急地预备着。第二天早晨,天还没大亮,就赶到轮船码头,和尤居士一起动身到暹罗国去了。从上海到暹罗,是要经过厦门的,料不到这就成了我来厦 门的因缘。十二月初,到了厦门,承陈敬贤陈敬贤: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胞弟。时主厦门大学校政。居士的招待,也在他们的楼上吃过午饭,后来陈居士就介绍我到 南普陀寺来。那时的南普陀,和现在不同,马路还没有建筑,我是坐着轿子到寺里来的。
到了南普陀寺,就在方丈楼上住了几天。时常来谈天的,有 性愿老法师性愿老法师:法名古志,自号安徽行人,历任福建各名刹住持,系闽南佛教界长老。、芝峰法师芝峰法师:浙江温州人,名象贤。出家后曾受教于谛闲、 太虚诸大师,后任闽南佛学院教授、《海潮音》佛刊编辑。……芝峰法师和我同在温州,虽不曾见过面,却是很相契的。现在突然在南普陀寺晤见了,真是说不出的 高兴。
我本来是要到暹罗去的,因着诸位法师的挽留,就留滞在厦门,不想到暹罗国去了。
现在我再说两桩事情,给大家听听。李叔同早岁墨迹
《阿弥陀经》中载着的一位大弟子--阿楼陀,他双目失明,不能料理自己。佛就替他裁衣服,还叫别的弟子一道帮着做。
有一次,佛看到一位老年比丘眼睛花了,要穿针缝衣,无奈眼睛看不清楚,嘴里叫着:
"谁能替我穿针呀?"
佛听了立刻答应说:
"我来替你穿。"
以上所举的例,都足证明佛是常常劳动的。我盼望诸位,也当以佛为模范,凡事自己动手去做,不可依赖别人!
三持戒
"持戒"二字的意义,我想诸位总是明白的吧!
我 们不说修到菩萨或佛的地位,就是想来生再做人,最低的限度,也要能持五戒。可惜现在受戒的人虽多,只是挂个名而已,切切实实能持戒的却很少。要知道:受戒 之后,若不持戒,所犯的罪,比不受戒的人要加倍的大,所以我时常劝人不要随便受戒。至于现在一般传戒的情形,看了真痛心,我实在说也不忍说了!我想最好还 是随自己的力量去受戒,万不可敷衍门面,自寻苦恼。
戒中最重要的,不用说是杀、盗、淫、妄,此外还有饮酒、食肉,也易惹人讥嫌。至于吃烟,在律中虽无明文,但在我国习惯上,也很容易受人讥嫌的,总以不吃为是。
四自尊
"尊"是尊重,"自尊"就是自己尊重自己。可是人都喜欢人家尊重我,而不知我自己尊重自己;不知道要想人家尊重自己,必须从我自己尊重自己做起。
怎 样尊重自己呢?就是自己时时想着:我当做一个伟大的人,做一个了不起的人。比如我们想做一位清净的高僧吧,就拿《高僧传》来读,看他们怎样行,我也怎样行 --所谓"彼既丈夫我亦尔"。又比方我想将来做一位大菩萨,那末,就当依经中所载的菩萨行,随力行去。这就是自尊。但自尊与贡高不同。贡高是妄自尊大、目 空一切的胡乱行为;自尊是自己增进自己的德业,其中并没有一丝一毫看不起人的意思的。
诸位万万不可以为自己是一个小孩子,是一个小和尚,一切不妨随便些;也不可说我是一个平常的出家人,哪里敢希望做高僧、做大菩萨。凡事全在自己做去,能有高尚的志向,没有做不到的。
诸位如果作这样想:我是不敢希望做高僧、做大菩萨的,那做事就随随便便,甚至自暴自弃,走到堕落的路上去了,那不是很危险的么?诸位应当知道:年纪虽然小,志气却不可不高啊!
我还有一句话,要向大家说,我们现在依佛出家,所处的地位是非常尊贵的,就以剃发、披袈裟的形式而论,也是人天师表,国王和诸天人来礼拜,我们都可端坐而受。你们知道这道理么?自今以后,就当尊重自己,万万不可随便了。
以上四项,是出家人最当注意的,别的我也不多说了。我不久就要闭关,不能和诸位时常在一块儿谈话,这是很抱歉的。但我还想在关内讲讲律,每星期约讲三四次,诸位碰到例假,不妨来听听!今天得和诸位见面,我非常高兴。我只希望诸位把我所讲的四项,牢记在心,作为永久的纪念!
时间讲得很久了,费诸位的神,抱歉!抱歉!本文系弘一法师一九三六年二月在厦门南普陀寺佛教养正院开学日所讲。
第14节:南闽十年之梦影
我一到南普陀寺,就想来养正院和诸位法师讲谈讲谈,原定的题目是"余之忏悔",说来话长,非十几小时不能讲完。近来因为讲律,须得把讲稿写好,总抽不出一个时间来,心里又怕负了自己的初愿,只好抽出很短的时间,来和诸位谈谈,谈我在南闽十年中的几件事情!一
我第一回到南闽,在一九二八年的十一月,是从上海来的。起初还是在温州;我在温州住得很久,差不多有十年光景。
由温州到上海,是为着编辑《护生画集》的事,和朋友商量一切;到十一月底,才把《护生画集》编好。
那 时我听人说:尤惜阴尤惜阴:江苏无锡人,李叔同在上海期间的文友。出家后法名演本,号弘如,系弘一大师同门弟子。居士也在上海。他是我旧时很要好的朋友, 我就想去看一看他。一天下午,我去看尤居士,居士说要到暹罗国去,第二天一早就要动身的。我听了觉得很喜欢,于是也想和他一道去。
我就在十 几小时中,急急地预备着。第二天早晨,天还没大亮,就赶到轮船码头,和尤居士一起动身到暹罗国去了。从上海到暹罗,是要经过厦门的,料不到这就成了我来厦 门的因缘。十二月初,到了厦门,承陈敬贤陈敬贤: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胞弟。时主厦门大学校政。居士的招待,也在他们的楼上吃过午饭,后来陈居士就介绍我到 南普陀寺来。那时的南普陀,和现在不同,马路还没有建筑,我是坐着轿子到寺里来的。
到了南普陀寺,就在方丈楼上住了几天。时常来谈天的,有 性愿老法师性愿老法师:法名古志,自号安徽行人,历任福建各名刹住持,系闽南佛教界长老。、芝峰法师芝峰法师:浙江温州人,名象贤。出家后曾受教于谛闲、 太虚诸大师,后任闽南佛学院教授、《海潮音》佛刊编辑。……芝峰法师和我同在温州,虽不曾见过面,却是很相契的。现在突然在南普陀寺晤见了,真是说不出的 高兴。
我本来是要到暹罗去的,因着诸位法师的挽留,就留滞在厦门,不想到暹罗国去了。
第15节:当时很赞美他们
在厦门住了几天,又到小云峰那边去过年。一直到正月半以后才回到厦门,住在闽南佛学院的小楼上,约莫住了三个月工夫。看到院里面的学僧虽然只有二十几位,他们的态度都很文雅,而且很有礼貌,和教职员的感情也很不差,我当时很赞美他们。这 时芝峰法师就谈起佛学院里的课程来。他说:"门类分得很多,时间的分配却很少,这样下去,怕没有什么成绩吧?"因此,我表示了一点意见,大约是说:"把英 文和算术等删掉,佛学却不可减少,而且还得增加,就把腾出来的时间教佛学吧!"他们都很赞成。听说从此以后,学生们的成绩,确比以前好得多了!
我在佛学院的小楼上,一直住到四月间,怕将来的天气更会热起来,于是又回到温州去。
第二回到南闽,是在一九二九年十月。起初在南普陀寺住了几天,以后因为寺里要做水陆,又搬到太平岩去住。等到水陆圆满,又回到寺里,在前面的老功德楼住着。
当时闽南佛学院的学生,忽然增加了两倍多,约有六十多位,管理方面不免感到困难。虽然竭力地整顿,终不能恢复以前的样子。不久,我又到小雪峰去过年,正月半才到承天寺来。
那时性愿老法师也在承天寺,在起草章程,说是想办什么研究社。
不久,研究社成立了,景象很好,真所谓"人才济济",很有一种难以形容的盛况。现在妙释寺的善契师,南山寺的传证师,以及已故南普陀寺的广究师……都是那时候的学僧哩!
研究社初办的几个月间,常住的经忏很少,每天有工夫上课,所以成绩卓著,为别处所少有。当时我也在那边教了两回写字的方法,遇有闲空,又拿寺里那些古版的藏经来整理整理,后来还编成目录,至今留在那边。这样在寺里约莫住了三个月,到四月,怕天气要热起来,又回到温州去。
一 九三一年九月,广洽法师广洽法师:名照润,又名普润,福建南安人。早年曾任南普陀副寺。1933年,入厦门南山佛学院,从弘一法师学习律学,第二年被弘一 法师推荐任闽南佛教养正院监学。抗战爆发后赴新加坡,后一直在此弘法。写信来,说很盼望我到厦门去。当时我就从温州动身到上海,预备再到厦门;但许多朋友 都说:时局不大安定,远行颇不相宜,于是我只好仍回温州。直到转年(即一九三二年)十月,到了厦门,计算起来,已是第三回了!
到厦门之后,由性愿老法师介绍,到山边岩去住;但其间妙释寺也去住了几天。那时我虽然没有到南普陀来住;但佛学院的学僧和教职员,却是常常来妙释寺谈天的。
一九三三年正月廿一日,我开始在妙释寺讲律。
第16节:品行道德要在俗家人之上
这年五月,又移到开元寺去。当时许多学律的僧众,都能勇猛精进,一天到晚地用功,从没有空过的工夫;就是秩序方面也很好,大家都啧啧地称赞着。
有 一天,已是黄昏时候了,我在学僧们宿舍前面的大树下立着,各房灯火发出很亮的光;诵经之声,又复朗朗入耳,一时心中觉得有无限的欢慰!可是这种良好的景 象,不能长久地继续下去,恍如昙花一现,不久就消失了。但是当时的景象,却很深地印在我的脑中,现在回想起来,还如在大树底下目睹一般。这是永远不会消 灭,永远不会忘记的啊!
十一月,我搬到草庵来过年。
一九三四年二月,又回到南普陀。
当时旧友大半散了;佛学院中的教职员和学僧,也没有一位认识的。
我 这一回到南普陀寺来,是准了常惺法师常惺法师:名寂祥,江苏如皋人,对华严、天台等具有很深造诣。1934年起接任南普陀住持,兼任闽南佛学院院长。的 约,来整顿僧教育的。后来我观察情形,觉得因缘还没有成熟,要想整顿,一时也无从着手,所以就作罢了。此后并没有到闽南佛学院去。
二
讲到这里,我顺便将我个人对于僧教育的意见,说明一下:
我平时对于佛教是不愿意去分别哪一宗、哪一派的,因为我觉得各宗各派,都各有各的长处。
但是有一点,我以为无论哪一宗哪一派的学僧,却非深信不可,那就是佛教的基本原则,就是深信善恶因果报应的道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同时还须深信佛菩萨的灵感!这不仅初级的学僧应该这样,就是升到佛教大学也要这样!
善恶因果报应和佛菩萨的灵感道理,虽然很容易懂,可是能彻底相信的却不多。这所谓信,不是口头说说的信,是要内心切切实实去信的呀!
咳!这很容易明白的道理,若要切切实实地去信,却不容易啊!
我以为无论如何,必须深信善恶因果报应和诸佛菩萨灵感的道理,才有做佛教徒的资格!
须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种因果报应,是丝毫不爽的!又须知我们一个人所有的行为,一举一动,以至起心动念,诸佛菩萨都看得清清楚楚!
一个人若能这样十分决定地信着,他的品行道德,自然会一天比一天地高起来!
要晓得我们出家人(就所谓僧宝),在俗家人之上,地位是很高的。所以品行道德,也要在俗家人之上才行!
倘品行道德仅能和俗家人相等,那已经难为情了!何况不如?又何况十分的不如呢?……咳!这样他们看出家人就要十分地轻慢,十分地鄙视,种种讥笑的话,也接连地来了。
第17节:忽然生了一场大病
记得我将要出家的时候,有一位在北京的老朋友写信来劝告我,你知道他劝告的是什么?他说:"听到你要不做人,要做僧去……"咳!我们听到了这话,该是怎样的痛心啊!他以为做僧的,都不是人,简直把僧不当人看了!你想,这句话多么厉害呀!出家人何以不是人?为什么被人轻慢到这地步?我们都得自己反省一下!我想:这原因都由于我们出家人做人太随便的缘故;种种太随便了,就闹出这样的话柄来了。
至于为什么会随便呢?那就是由于不能深信善恶因果报应和诸佛菩萨灵感的道理的缘故。倘若我们能够真正生信,十分决定的信,我想就是把你的脑袋斫掉,也不肯随便的了!
以上所说,并不是单单养正院的学僧应该牢记,就是佛教大学的学僧也应该牢记,相信善恶因果报应和诸佛菩萨灵感不爽的道理!
就我个人而论,已经是将近六十的人了,出家已有二十年,但我依旧喜欢看这类的书--记载善恶因果报应和佛菩萨灵感的书。
我近来省察自己,觉得自己越弄越不像了!所以我要常常研究这一类的书:希望我的品行道德,一天高尚一天;希望能够改过迁善,做一个好人;又因为我想做一个好人,同时我也希望诸位都做好人!
这一段话,虽然是我勉励我自己的,但我很希望诸位也能照样去实行!
关于善恶因果报应和佛菩萨灵感的书,印光老法师在苏州所办的弘化社那边印得很多,定价也很低廉;诸位若要看的话,可托广洽法师写信去购请,或者他们会赠送也未可知。
三
以上是我个人对于僧教育的一点意见。下面我再来说几样事情:
我于一九三五年到惠安净峰寺去住。到十一月,忽然生了一场大病,所以我就搬到草庵来养病。
这一回的大病,可以说是我一生的大纪念!
我于一九三六年的正月,扶病到南普陀寺来。在病床上有一只钟,比其他的钟总要慢两刻,别人看到了,总是说:"这个钟不准。"我说:"这是草庵钟!"别人听了"草庵钟"三字还是不懂:难道天下的钟也有许多不同的么?现在就让我详详细细地来说个明白:
我那一回大病,在草庵住了一个多月。摆在病床上的钟,是以草庵的钟为标准的。而草庵的钟,总比一般的钟要慢半点。
我以后虽然移到南普陀,但我的钟还是那个样子,比平常的钟慢两刻,所以"草庵钟"就成了一个名词了。这件事由别人看来,也许以为是很好笑的吧!但我觉得很有意思!因为我看到这个钟,就想到我在草庵生大病的情形了,往往使我发大惭愧,惭愧我德薄业重。
我要自己时时发大惭愧,我总是故意地把钟改慢两刻,照草庵那钟的样子;不止当时如此,到现在还是如此,而且愿尽形寿,常常如此。
第18节:二一老人
以后在南普陀住了几个月,于五月间,才到鼓浪屿日光岩去。十二月仍回南普陀。到今年,一九三七年,我在闽南居住,算起来,首尾已是十年了。
回想我在这十年之中,在闽南所做的事情,成功的却是很少很少,残缺破碎的居其大半,所以我常常自己反省,觉得自己的德行,实在十分欠缺!
因此近来我自己起了一个名字,叫"二一老人"。什么叫"二一老人"呢?这有我自己的根据。
记得古人有句诗:"一事无成人渐老。"清初吴梅村(伟业)临终的绝命词有:"一钱不值何消说。"这两句诗的开头都是"一"字,所以我用来做自己的名字,叫做"二一老人"。
因此我十年来在闽南所做的事,虽然不完满,而我也不怎样地去求他完满了!诸位要晓得:我的性情是很特别的,我只希望我的事情失败,因为事情失败、不完满,这才使我常常发大惭愧!能够晓得自己的德行欠缺,自己的修善不足,那我才可努力用功,努力改过迁善!
一个人如果事情做完满了,那么这个人就会心满意足,洋洋得意,反而增长他贡高我慢的念头,生出种种的过失来!所以还是不去希望完满的好!
不论什么事,总希望他失败,失败才会发大惭愧!倘若因成功而得意,那就不得了啦!
我近来,每每想到"二一老人"这个名字,觉得很有意味!
这"二一老人"的名字,也可以算是我在闽南居住了十年的一个最好的纪念!本文系弘一大师一九三七年三月二十八日在南普陀寺佛教养正院所讲。
佛 教养正院已办有四年了。诸位同学初来的时候,身体很小,经过四年之久,身体皆大起来了,有的和我也差不多。啊!光阴很快。人生在世,自幼年至中年,自中年 至老年,虽然经过几十年之光景,实与一会儿差不多。就我自己而论,我的年纪将到六十了,回想从小孩子的时候起到现在,种种经过如在目前。啊!我想我以往经 过的情形,只有一句话可以对诸位说,就是"不堪回首"而已。
我常自己来想:啊!我是一个禽兽吗?好像不是,因为我还是一个人身;我的天良丧 尽了吗?好像还没有,因为我尚有一线天良常常想念自己的过失;我从小孩子起一直到现在都埋头造恶吗?好像也不是,因为我小孩子的时候,常行袁了凡袁了凡: 即袁黄,浙江嘉善人,明代万历年间进士,曾任宝坻知县、兵部主事等职。文理诸学皆通,首创用"功过格"记录善恶,尤负盛名。的功过格,三十岁以后,很注意 于修养,初出家时,也不是没有道心。虽然如此,但出家以后一直到现在,便大不同了:因为出家以后二十年之中,一天比一天堕落,身体虽然不是禽兽,而心则与 禽兽差不多;天良虽然没有完全丧尽,但是昏愦糊涂,一天比一天厉害,抑或与天良丧尽也差不多了。讲到埋头造恶的一句话,我自从出家以后,恶念一天比一天增 加,善念一天比一天退失,一直到现在,可以说是醇乎其醇的一个埋头造恶的人,这个也无须客气、也无须谦让了。
第19节:南闽十年之梦影
就以上所说看起来,我从出家后已经堕落到这种地步,真可令人惊叹;其中到闽南以后十年的工夫,尤其是堕落的堕落。去年春间曾经在养正院讲过一次,所讲的题目,就是"南闽十年之梦影"。那一次所讲的,字字之中,都可以看到我的泪痕,诸位应当还记得吧。可 是到了今年,比去年更不像样子了。自从正月二十到泉州,这两个月之中,弄得不知所云。不只我自己看不过去,就是我的朋友也说我以前如闲云野鹤,独往独来, 随意栖止,何以近来竟大改常度,到处演讲,常常见客,时时宴会,简直变成一个"应酬的和尚"了。这是我的朋友所讲的。啊!"应酬的和尚"这五个字,我想我 自己近来倒很有几分相像。
如是在泉州住了两个月以后,又到惠安到厦门到漳州,都是继续前稿:除了利养,还是名闻,除了名闻,还是利养。日常生活,总不在名闻利养之外。虽在瑞竹岩住了两个月,稍少闲静,但是不久,又到祈保亭冒充善知识,受了许多的善男信女的礼拜供养,可以说是惭愧已极了。
九 月又到安海,住了一个月,十分的热闹。近来再到泉州,虽然时常起一种恐惧厌离的心,但是仍不免向这一条名闻利养的路上前进。可是近来也有件可庆幸的事,因 为我近来得到永春十五岁小孩子永春十五岁小孩子:即李芳远,福建永春人。早慧多才,少时即诗词书画俱能,深得弘一大师之器重。
一封信。他劝 我以后不可常常宴会,要养静用功;信中又说起他近来的生活,如吟诗、赏月、看花、静坐等,洋洋千言的一封信。啊!他是一个十五岁的小孩子,竟有如此高尚的 思想、正当的见解;我看到他这一封信,真是惭愧万分了。我自从得到他的信以后,就以十分坚决的心,谢绝宴会,虽然得罪了别人,也不管它,这个也可算是近来 一件可庆幸的事了。
虽然是如此,但我的过失也太多了,可以说是从头至足,没有一处无过失,岂只谢绝宴会就算了结了吗?尤其是今年几个月之 中,极力冒充善知识,实在是太为佛门丢脸。别人或者能够原谅我;但我对我自己,绝不能够原谅,断不能如此马马虎虎地过去。所以我近来对人讲话的时候,绝不 顾惜情面,决定赶快料理没有了结的事情,将"法师"、"老法师"、"律师"等名目,一概取消,将学人、侍者等一概辞谢;孑然一身,遂我初服,这个或者亦是 我一生的大结束了。
啊!再过一个多月,我的年纪要到六十了。像我出家以来,既然是无惭无愧,埋头造恶,所以到现在所做的事,大半支离破碎不 能圆满,这个也是份所当然。只有对于养正院诸位同学,相处四年之久,有点不能忘情。我很盼望养正院从此以后,能够复兴起来,为全国模范的僧学院。可是我的 年纪老了,又没有道德学问,我以后对于养正院,也只可说"爱莫能助"了。
第20节:佛法大意
啊!与诸位同学谈得时间也太久了,且用古人的诗来作临别赠言。诗云:□□□□□□□此句在《晚晴老人讲演录》中空植,原诗系清代龚自珍所做,首名为"末济终焉心飘渺"。,万事都从缺陷好;
吟到夕阳山外山,
古今谁免余情绕。本文系弘一大师一九三八年二月十三日在南普陀寺佛教养正院同学会席上所讲,瑞今记。收入《晚晴老人讲演录》时,标题后二字空植,根据弘一大师本意及通篇主旨,这两字当作"忏悔"为是,意在表明其"悔过自新"之意。李叔同《题梦仙花卉横幅》墨迹
佛法大意
我至贵地,可谓奇巧因缘。本拟住半月返厦;因变住此,得与诸群相晤,甚可喜。
先略说佛法大意。
佛法以大菩提心为主。菩提心者,即是利益众生之心。故信佛法者,须常抱积极之大悲心,发救济一切众生之大愿,努力做利益众生之种种慈善事业,乃不愧为佛教徒之名称!
若专修净土法门者,尤应先发大菩提心,否则,他人谓佛法是消极的、厌世的、送死的。若发此心者,自无此误会。
至于做慈善事业--尤要!既为佛教徒,即应努力做利益社会之种种事业,乃能令他人了解佛教是救世的、积极的,不起误会。
或疑经中常言"空"义,岂不与前说相反?今案大菩提心实具有"悲"、"智"二义--"悲"者如前所说;"智"者不执着我相,故曰"空"也。即是以无我之伟大精神,而做种种之利生事业。
若解此意,而知常人执着我相而利益众生者,其能力薄,范围小,时不久,不彻底;若欲能力强,范围大,时间久,最彻底者,必须学习佛法,了解"悲"、"智"之意。如是所做利生事业乃能十分圆满也。弘一大师书赠夏尊勉其一心念佛
故知所谓"空"者,即是于常人所执着之我见,打破消灭,一扫而空,然后以无我之精神,努力切实做种种之事业。亦犹世间行事,先将不良之习惯等一一推翻,良好建设乃得实现也。
今能了解佛法之全系统及其真精神所在,则常人谓佛教是迷信、是消极者,固可因此而知其不当。即谓佛教为世界一切宗教中最高尚之宗教,或谓佛法为世界一切哲学中最玄妙之哲学者,亦未为尽理。
因佛法是真能说明人生宇宙之所以然。
破除世间一切谬见,而与以正见。
迷信,而与以正信。
恶行,而与以正行。
幻觉,而与以正觉。
包括世间各教各学之长处,而补其不足。
广被一切众生之机,而无所遗漏。
不仅中国,现今如欧美诸国人,正在热烈地研究及提倡,出版之佛教书籍及杂志等甚多。故望已为佛教徒者,须彻底研究佛法之真理,而努力实行,俾不愧为佛教徒之名。其未信佛法者,亦宜虚心下气,尽力研究,然后于佛法再加以评论。此为余所希望者。
以上略说佛法大意毕。
又当地信士因今日为菩萨诞,欲请解释"南无观世音菩萨"之义。兹以时间无多,惟略说之。
南无者,梵语,即归依义;菩萨者,梵语,为菩提萨之省文--菩提者,觉;萨者,众生。因菩萨以智上求佛法,以悲下化众生,故称为菩提萨。弘一大师书赠夏尊佛号轴
以此"悲"、"智"二义解释,与前同也。
观世音者,为此菩萨之名,亦可以"悲"、"智"二义分释。如《楞严经》云:"由我观听十方圆明,故观音名遍十方界。"--约智言也;如《法华经》云:"苦恼众生一心称名,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超脱,以是名观世音。"--约悲言也。
本文系弘一大师一九三八年七月十六日在漳州七宝寺所做讲演。其时,弘一大师受漳州各方邀请,于一九三八年五月七日抵达漳州,四天之后,日寇即侵占厦门。弘一大师因此滞留于漳州弘法。〗
第21节:佛法十疑略释
欲挽救今日之世道人心,人皆知推崇佛法,但对于佛法而起之疑问,亦复不少。故学习佛法者,必先解释此种疑问,然后乃能着手学习。以下所举十疑及解释,大半采取近人之说而叙述之,非是讲者之创论,所疑固不限此,今且举此十端耳。
一佛法非迷信
近来,知识分子多批评佛法,谓之迷信。
我辈详观各地寺庙,确有特别之习惯及通俗之仪式,又将神仙鬼怪等混入佛法之内,谓是佛法正宗。即有如此奇异之现象,也难怪他人谓佛法是迷信。但佛法本来面目则不如此,决无崇拜神仙鬼怪等事。其仪式庄严,规矩整齐,实超出他种宗教之上。
又佛法能破除世间一切迷信,而与以正信,岂有佛法即是迷信之理?!故知他人谓佛法为迷信者,实由误会。倘能详察,自不至有此批评。二佛法非宗教
或有人疑佛法为一种宗教。此说不然。
佛法与宗教不同,近人著作中常言之,兹不详述。应知佛法实不在宗教范围之内也。
三佛法非哲学
或有人疑佛法为一种哲学。此说不然。
哲 学之要求在求真理,以其理智所推测而得之某种条件,即谓为真理。其结果有一元、二元、唯心、唯物种种之说。甲以为理在此,乙以为理在彼,纷纭扰攘,相非相 谤。但彼等无论如何尽力推测,总不出于错觉一途。譬如盲人摸象,其生平未曾见象之形状,因其所摸得象之一部分,即谓是为象之全体,故或摸其尾,便谓象如 绳;或摸其背,便谓象如床;或摸其胸,便谓象如地。虽因所摸处不同而感觉互异,总而言之,皆是迷惑颠倒之见而已。
第22节:佛法非违背于科学
若佛法则不然。譬如明眼人能亲见全象,十分清楚,与前所谓盲人摸象者迥然不同。因佛法须亲证"真如",了无所疑,决不同哲学家之虚妄测度也。
何谓"真如"之意义?
真真实实,平等一如,无妄情,无偏执,离于意想分别,即是哲学家所欲了知之宇宙万有之真相及本体也。夫哲学家欲发明宇宙万有之真象及本体,其志诚为可嘉;第太无方法,致罔废心力,而终不能达到耳。
以上所说之佛法非宗教及哲学,仅略举其大概。若欲详知者,有南京支那内学院出版之《佛法非宗教非哲学》一卷,可自详研,即能洞明其奥义也。
四佛法非违背于科学
常人以为佛法重玄想,科学重实验,遂谓佛法违背于科学。此说不然。
近代科学家持实验主义者,有两种意义:
一是根据眼前之经验,彼如何,即还彼如何--毫不加以玄想。
二是防经验不足恃,即用人力改进,以补通常经验之不足。
佛家之态度亦尔。彼之"戒"、"定"、"慧"三无漏学,皆是改进通常之经验。但科学之改进经验重在客观之物件,佛法之改进经验重在主观之心识。
如人患目病,不良于视,科学只知多方移置其物,以求一辨;佛法则努力医治其眼,以求复明。两者虽同为实验,但在治标治本上有不同耳。
关于佛法与科学之比较,若欲详知者,乞阅上海开明书店代售之《佛法与科学之比较研究》。著者王小徐,曾留学英国,在理工专科上迭有发见,为世界学者所推重,近以其研究理工之方法,创立新理论,解释佛学,因著此书也。原第58页图放于73页李叔同书赠夏尊以为祝嘏
五佛法非厌世
常人见学佛法者,多居住山林之中,与世人罕有往来,遂疑佛法为消极的、厌世的。此说不然。
学 佛法者,固不应迷恋尘世,以贪求荣华富贵,但亦决非是冷淡之厌世者。因学佛法之人,皆须发"大菩提心",以一般人之苦乐为苦乐,抱热心救世之弘愿。不唯非 消极,乃是积极中之积极者。虽居住山林中,亦非贪享山林之清福,乃是勤修"戒"、"定"、"慧"三学,以预备将来出山救世之资具耳,与世俗青年学子在学校 读书,为将来任事之准备者甚相似。
由是可知,谓佛法为消极厌世者,实属误会。
六佛法非不宜于国家之兴盛
近来,爱国之青年信仰佛法者少,彼等谓:佛法传自印度,而印度因此衰亡,遂疑佛法与爱国之行动相妨碍。此说不然。佛法实能辅助国家,令其兴盛,未尝与爱国之行动相妨碍。
印度古代有最信仰佛法之国王,如阿育王、戒日王等,以信佛故,而统一兴盛其国家。其后婆罗门等旧教复兴,佛法渐无势力,而印度国家乃随之衰亡--其明证也。
第23节:佛法非能灭种
七佛法非能灭种常人见僧尼不婚不嫁,遂疑人人皆信佛法,必致灭种。此说不然。
信佛法而出家者,乃为僧尼,此实极少之数。此外大多数之在家信佛法者,仍可婚嫁如常。
佛法中之僧尼,与他教之牧师相似,非是信徒皆应为牧师也。
八佛法非废弃慈善事业
常人见僧尼唯知弘扬佛法,而于建立大规模之学校、医院、善堂等利益社会之事未能努力,遂疑学佛法者废弃慈善事业。此说不然。
依佛经所载,布施有二种:一曰财施,二曰法施。
出家之佛徒,以法施为主,故应多致力于弘扬佛法,而以余力提倡他种慈善事业。
若在家之佛徒,则财施与法施并重,故在家居士多努力做种种慈善事业。
近年以来,各地所发起建立之佛教学校、慈儿院、医院、善堂、修桥、造凉亭,乃至施米、施衣、施钱、施棺等事,皆时有所闻,但不如他教仗外国慈善家之财力,所经营者规模阔大耳。
九佛法非是分利
近今经济学者,谓"人人能生利,则人类生活发达,乃可共享幸福"。因专注重于生利,遂疑信仰佛法者,唯是分利而不生利,殊有害于人类。此说亦不免误会。
若在家人信仰佛法者,不碍于职业,士、农、工、商皆可为之。此理易明,可毋庸疑。若出家之僧尼,常人观之,似为极端分利而不生利之寄生虫。但僧尼亦何尝无事业?!僧尼之事业,即是弘法利生。倘能教化世人,增上道德,其间接直接有真实大利益于人群者正无量矣!
十佛法非说空以灭人世
常人因佛经中说"五蕴皆空"、"无常若空"等,因疑佛法只一味说空,若信佛法者多,将来人世必因之而消灭。此说不然。
大乘佛法,皆说"空"及"不空"两方面。虽有专说"空"时,其实亦含有"不空"之义。故须兼说"空"与"不空"两方面,其义乃为完足。
何谓"空"及"不空"?
"空"者是无我;"不空"者是救世之事业。虽知无我,而能努力做救世之事业,故"空"而"不空";虽努力做救世之事业,而决不执着有我,故"不空"而"空"。如是真实了解,乃能以无我之伟大精神,而做种种之事业无有障碍也。
又若能解此义,即知常人执着我相而做种种救世事业者,其能力薄,范围小,时间促,不彻底;若欲能力强,范围大,时间久,最彻底者,必须于佛法之"空"义十分了解。如是所做救世事业乃能圆满成就也。
故 知所谓"空"者,即是于常人所执着之我见,打破消灭,一扫而空,然后以无我之精神,努力切实做种种之事业。亦犹世间行事,先将不良之习惯等,一一推翻,然 后良好之建设乃得实现。信能如此,若云牺牲,必定真能牺牲;若云救世,必定真能救世。由是坚坚实实,勇猛精进而做去,乃可谓伟大,乃可谓彻底。
第24节:佛法宗派大概
所以真正之佛法,先须向"空"上立脚,而再向"不空"上做去,岂是一味说"空"而消灭人世耶?!以 上所说之十疑及释义,多是采取近人之说,而叙述其大意。诸君闻此,应可免除种种之误会。若佛法中之真义,至为繁广,今未能详说。惟冀诸君,从此以后,发心 研究佛法。请购佛书,随时阅览,久之自可洞明其义。是为余所厚望焉。本文系弘一大师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在福建安海金墩宗祠所做讲演。
佛法宗派大概
关于佛法之种种疑问,前已略加解释。诸君既无所疑惑,思欲着手学习,必须先了解佛法之各种宗派乃可。
原来佛法之目的是求觉悟,本无种种差别。但欲求达到觉悟之目的地以前,必有许多途径。而在此途径上,自不妨有种种宗派之不同也。
佛法在印度古代时,小乘有各种部执,大乘虽亦分"空"、"有"二派,但未别立许多门户。
吾国自东汉以后,除将印度所传来之佛法精神完全承受外,并加以融化光大于中华民族文化之伟大悠远基础上,更开展中国佛法之许多特色。至隋唐时,便渐成就大小乘各宗分立之势。今且举十宗而略述之。
一律宗,又名南山宗
唐代终南山道宣律师所立,依《法华》、《涅》经义,而释通小乘律,立圆宗戒体,正属出家人所学,亦明在家五戒、八戒等。
唐时盛,南宋后衰。今渐兴。
二俱舍宗
依《俱舍论》而立。
分别小乘名相甚精,为小乘之相宗。欲学大乘法相宗者,固应先学此论。即学他宗者,亦应以此为根柢。不可以其为小乘而轻忽之也。
陈隋唐时盛弘,后衰。
三成实宗
依《成实论》而立,为小乘之空宗,微似大乘。
六朝时盛,后衰。唐以后殆罕有学者。
以上二宗,即依二部论典而形成,并由印度传于中土。虽号称宗,然实不过二部论典之传、持、授、受而已。
以上二宗属小乘,以下七宗皆是大乘。律宗则介于大小乘之间。
原第162页图放79页弘一大师书赠日本友人内山完造之横披
四三论宗,又名性宗,又名空宗
三论者,即《中论》、《百论》、《十二门论》。是三部论皆依《般若经》而造。姚秦时,龟兹国鸠摩罗什三藏法师来此土弘传。
唐初犹盛,以后衰。
原第9页图放82页前1916年李叔同的墨迹
五法相宗,又名慈恩宗,又名有宗
此宗所依之经论,为《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等。
唐玄奘法师盛弘此宗。又糅合印度十大论师所著之《唯识三十颂之解释》而编纂成《唯识论》十卷,为此宗著名之典籍。
第25节:禅宗
此宗最要!无论学何宗者皆应先学此,以为根柢也。唐中叶后衰。近复兴,学者甚盛。
以上二宗,印度古代有之。即所谓"空"、"有"二派也。
六天台宗,又名法华宗
六朝时此土所立,以《法华经》为正依。至隋智者大师时极盛。其教义较前二宗为玄妙。
隋唐时盛,至今不衰。
七华严宗,又名贤首宗
唐初此土所立,以《华严经》为依。
至唐贤首国师时而盛,至清凉国师时而大备。
此宗最为广博,在一切经法中称为教海。
宋以后衰。今殆罕有学者,至可惜也。
八禅宗
梁武帝时,由印度达摩尊者传至此土。
斯宗虽不立文字,直明实相之理体。而有时却假用文字上之教化方便,以弘教法,如《金刚》、《楞伽》二经,即是此宗常所依用者也。
唐宋时甚盛,今衰。
九密宗,又名真言宗
唐玄宗时,由印度善无畏三藏、金刚智三藏先后传人此土。斯宗以《大日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三部为正所依。
元后即衰。近年再兴,甚盛。
在大乘各宗中,此宗之教法最为高深,修持最为真切。常人未尝穷研,辄轻肆毁谤,至堪痛叹。
余于十数年前,唯阅《密宗仪轨》,亦尝轻致疑议;以后阅《大日经疏》,乃知密宗教义之高深,因痛自忏悔。
愿诸君不可先阅《仪轨》,应先习经教,则可无诸疑惑矣!
十净土宗
始于晋慧远大师,依《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而立。三根普被,甚为简易,极契末法时机。明季时,此宗大盛。至于近世,尤为兴盛,超出各宗之上。
以上略说十宗大概已竟,大半是摘取近人之说以叙述之。
就此十宗中,有小乘、大乘之别。而大乘之中,复有种种不同。
吾 人于此,万不可固执成见,而妄生分别。因佛法本来平等无二,无有可说。即佛法之名称亦不可得,于不可得之中,而建立种种差别佛法者,乃是随顺世间众生以方 便建立。因众生习染有浅深,觉悟有先后,而佛法亦依之有种种差别,以适应之。譬如世间患病者,其病症千差万别,须有多种药品以适应之,其价值亦低昂不等。 不得仅尊其贵价者,而废其他廉价者。所谓药无贵贱,愈病者良。佛法亦尔。无论大小、权实、渐顿、显密,能契机者,即是无上妙法也。故法门虽多,吾人宜各择 其与自己根机相契合者而研习之,斯为善矣!本文系弘一大师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于福建安海金墩宗祠所做讲演。
第26节:佛法学习初步
佛法宗派大概,前已略说。或谓高深教义,难解难行,非利根上智不能承受。若我辈常人欲学习佛法者,未知有何法门,能使人人易解,人人易行,毫无困难,速获实益耶?
按:佛法宽广,有浅有深。故古代诸师,皆判"教相"以区别之。依唐圭峰禅师所撰《华严原人论》中,判立五教:
一、人天教,二、小乘教,三、大乘法相教,四、大乘破相教,五、一乘显性教,以此五教,分别浅深。若我辈常人易解易行者,唯有"人天教"也。其他四教,义理高深,甚难了解;即能了解,亦难实行。故欲普及社会,又可补助世法,以挽救世道人心,应以"人天教"最为合宜也。
人天教由何而立耶?
常 人醉生梦死,谓富贵贫贱、吉凶祸福皆由命定,不解因果报应。或有解因果报应者,亦唯知今生之现报而已。若如是者,现生有恶人富而善人贫,恶人寿而善人夭, 恶人多子孙而善人绝嗣,是何故欤?因是佛为此辈人,说三世业报,善恶因果,即是人天教也。今就三世业报及善恶因果分为二章详述之。
一三世业报
三世业报者,现报、生报、后报也。
一、现报:今生作善恶,今生受报。
二、生报:今生作善恶,次一生受报。
三、后报:今生作善恶,次二三生乃至未来多生受报。
由是而观,则恶人富、善人贫等,决不足怪。吾人唯应力行善业,即使今生不获良好之果报,来生、再来生等必能得之。万勿因行善而反遇逆境,遂妄谓行善无有果报也。
二善恶因果
善恶因果者,恶业、善业、不动业此三者是其因,果报有六,即六道也。
恶业善业,其数甚多,约而言之,各有十种,如下所述。不动业者,即修习上品十善,复能深修禅定也。
今以三因六果列表如下:一、恶业上品……地狱
中品……畜生
下品……鬼
二、善业下品……阿修罗
中品……人
上品……欲界天
三、不动业次品……色界天
第27节:佛教之简易修持法
上品……无色界天今复举恶业、善业别述如下:恶业有十种。一、杀生,二、偷盗,三、邪淫,四、妄言,五、两舌,六、恶口,七、绮语,八、悭贪,九、嗔恚,十、邪见。造恶业者,因其造业重轻,而堕地狱、畜生、鬼道之中。受报既尽,幸生人中,犹有余报。今依《华严经》所载者,录之如下。若诸论中,尚列外境多种,今不别录。
一、杀生……短命、多病
二、偷盗……贫穷、其财不得自在
三、邪淫……妻不贞良、不得随意眷属
四、妄言……多被诽谤、为他所诳
五、两舌……眷属乖离、亲族弊恶
六、恶口……常闻恶声、言多诤讼
七、绮语……言无人受、语不明了
八、悭贪……心不知足、多欲无厌
九、嗔恚……常被他人求其长短、恒被于他之所恼害
十、邪见……生邪见家、其心谄曲
善业有十种。下列不杀生等,止恶即名为善。复依此而起十种行善,即救护生命等也。
一、不杀生:救护生命。
二、不偷盗:给施资财。
三、不邪淫:遵修梵行。
四、不妄言:说诚实言。
五、不两舌:和合彼此。
六、不恶口:善言安慰。
七、不绮语:作利益语。
八、不悭贪:常怀舍心。
九、不嗔恚:恒生慈悯。
十、不邪见:正信因果。
造善业者,因其造业轻重而生于阿修罗、人道、欲界天中。所感之余报,与上所列恶业之余报相反。如不杀生则长寿无病等类推可知。
由 是观之,吾人欲得诸事顺遂,身心安乐之果报者,应先力修善业,以种善因。若唯一心求好果报,而决不肯种少许善因,是为大误。譬如农夫,欲得米谷,而不种 田,人皆知其为愚也。故吾人欲诸事顺遂,身心安乐者,须努力培植善因。将来或迟或早,必得良好之果报。古人云:"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即是此意也。
三
以上所说,乃人天教之大义。
唯修人天教者,虽较易行,然报限人天,非是出世。故古今诸大善知识,尽力提倡"净土法门",即前所说之佛法宗派大概中之"净土宗"。令无论习何教者,皆兼学此"净土法门",即能获得最大之利益。
"净土法门"虽随宜判为"一乘圆教",但深者见深,浅者见浅,即唯修人天教者亦可兼学,所谓"三根普被"也。
在此讲说三日已竟。以此功德,惟愿世界安宁,众生欢乐,佛日增辉,法轮常转。本文系弘一大师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在安海金墩宗祠所讲。
佛教之简易修持法
我到永春的因缘,最初发起,在三年之前。性愿老法师常常劝我到此地来,又常提起普济寺是如何如何的好。
两年以前的春天,我在南普陀讲律圆满以后,妙慧师便到厦门请我到此地来。那时因为学律的人要随行的太多,而普济寺中设备未广,不能够收容,不得已而中止。是为第一次欲来未果。
是年的冬天,有位善兴师,他持着永春诸善友一张请帖,到厦门万石岩去,要接我来永春。那时因为已先应了泉州草庵之请,故不能来永春。是为第二次欲来未果。
第28节:深信因果
去年的冬天,妙慧师再到草庵来接。本想随请前来,不意过泉州时,又承诸善友挽留,不得已而延期至今春。是为第三次欲来未果。直 至今年半个月以前,妙慧师又到泉州劝请,是为第四次。因大众既然有如此的盛意,故不得不来。其时在泉州各地讲经,很是忙碌,因此又延搁了半个多月。今得来 到贵处,和诸位善友相见,我心中非常地欢喜。自三年前就想到此地来,屡次受了事情所阻,现在得来,满其多年的夙愿,更可说是十分地欢喜了。
今天承诸位善友请我演讲,我以为谈玄说妙,虽然极为高尚,但于现在行持终觉了不相涉。所以今天我所讲的,且就常人现在即能实行的,约略说之。
因为专尚谈玄说妙,譬如那饥饿的人,来研究食谱,虽山珍海馔之名,纵横满纸,如何能够充饥?倒不如现在得到几种普通的食品,即可入口。得充一饱,才于实事有济。
以下所讲的,分为三段。
一深信因果
因果之法,虽为佛法入门的初步,但是非常的重要,无论何人皆须深信。何谓因果?因者好比种子,下在田中,将来可以长成为果实。果者譬如果实,自种子发芽,渐渐地开花结果。
我们一生所作所为,有善有恶,将来报应不出下列:桃李种长成为桃李作善报善
荆棘种长成为荆棘作恶报恶所以我们要避凶得吉,消灾得福,必须要厚植善因,努力改过迁善,将来才能够获得吉祥福德之好果。如果常作恶因,而要想免除凶祸灾难,哪里能够得到呢?
所以第一要劝大众深信因果,了知善恶报应一丝一毫也不会差的。
二发菩提心
" 菩提"二字是印度的梵语,翻译为"觉",也就是成佛的意思。发者,是发起,故发菩提心者,便是发起成佛的心。为什么要成佛呢?为利益一切众生。须如何修持 乃能成佛呢?须广修一切善行。以上所说的,要广修一切善行,利益一切众生,但须如何才能够彻底呢?须不着我相。所以发菩提心的人,应发以下之三种心:
一、大智心:不着我相。此心虽非凡夫所能发,亦应随分观察。
二、大愿心:广修善行。
三、大悲心:救众生苦。
又发菩提心者,须发以下所记之四弘誓愿:
一、众生无边誓愿度:菩提心以大悲为体,所以先说度生。
二、烦恼无尽誓愿断:愿一切众生,皆能断无尽之烦恼。
三、法门无量誓愿学:愿一切众生,皆能学无量之法门。
四、佛道无上誓愿成:愿一切众生,皆能成无上之佛道。
或 疑烦恼以下之三愿,皆为我而发,如何说是愿一切众生?这里有两种解释:一就浅来说,我也就是众生中的一人,现在所说的众生,我也在其内。再进一步言,真发 菩提心的,必须彻悟法性平等,决不见我与众生有什么差别,如是才能够真实和菩提心相应。所以现在发愿,说愿一切众生,有何妨耶!
第29节:感性抒怀
三专修净土既然已经发了菩提心,就应该努力地修持。但是佛所说的法门很多,深浅 难易,种种不同。若修持的法门与根器不相契合的,用力多而收效少。倘与根器相契合的,用力少而收效多。在这末法之时,大多数众生的根器,和哪一种法门最相 契合呢?说起来只有净土宗。因为泛泛修其他法门的,在这五浊恶世、无佛应现之时,很是困难。若果专修净土法门,则依佛大慈大悲之力,往生极乐世界,见佛闻 法,速证菩提,比较容易得多。所以龙树菩萨曾说,前为难行道,后为易行道,前如陆路步行,后如水道乘船。
关于净土法门的书籍,可以首先阅览者,《初机净业指南》、《印光法师嘉言录》、《印光法师文钞》等。依此就可略知净土法门的门径。
近几个月以来,我在泉州各地方讲经,身体和精神都非常的疲劳。这次到贵处来,匆促演讲,不及预备,所以本说的未能详尽。希望大众原谅。
本文系弘一大师一九三九年四月十六日在永春桃源殿所讲,李芳远记录。
感性抒怀
呜呼!词章!本文一九五年秋作于日本东京,后收入李叔同编辑的《音乐小杂志》。
予 到东后,稍涉猎日本唱歌,其词意袭用我古诗者,约十之九五(日本作歌大家,大半善汉语)。我国近世以来,士习帖括、词章之学,佥蔑视之。挽近西学除入,风 靡一时,词章之名辞几有消灭之势……迨见日本唱歌,反啧啧称其理想之奇妙,凡我古诗之唾余,皆认为岛夷所固有,既出冷于大雅,亦贻笑于外人矣(日本学者皆 通《史记》、《汉书》,昔有日本人举"史""汉"事迹置诸吾国留学生,而留学生茫然不解其所谓,且不知《史记》、《汉书》为何物,至使日本人传为笑柄)。 1907年李叔同在春柳社饰演茶花女时的造型
图画修得法
我国图画,发达盖章。黄帝时史皇作绘,图画之术,实肇 乎是。是周聿兴,司绘置专职,兹事浸盛。汉唐而还,流派灼著,道乃烈矣。顾秩序杂,教授鲜良法,浅学之士,靡自窥测。又其涉想所及,狃于故常,新理眇法, 匪所加意,言之可为于邑。不佞航海之东,忽忽逾月,耳目所接,辄有异想。冬夜多暇,掇拾日儒柿山、松田两先生之言,间以己意,述为是编。夫唯大雅,倘有取 于斯欤?
第30节:图画之效力
第一章图画之效力浑浑圆球,汶汶众生,洪荒而前,为萌为芽,吾靡得而论矣。迨夫 社会发达,人类之思想浸以复杂。而达兹思想者,厥有种种符号。思想愈复杂,符号愈精密。其始也蟠屈其指,作式以代,艰苦万状,阙略滋繁。厥后代以语言,发 为声响,凡一己之思想感情,佥能婉转以达之,为用便矣。然范围至狭,时间綦促,声响飘忽,霎不知其所极,其效用犹未为完全也。于是制文字、尚纪录,传诸久 远,俾以不朽。虽然社会者,经岁月而愈复杂者也。吾人之思想感情,亦复杂日进,殆鲜底止,而语言文字之功用,有时或穷。例如今有人千百,状人人殊。必一一 形容其姿态服饰,纵声之舌、笔之书,匪涉冗长;即病疏略,殆犹不毋遗憾。而所以弥兹遗憾、济语言文字之穷者,是有道焉。厥道为何?曰唯图画。
原第146页图放于102页李叔同(右)与曾孝谷(左)摄于日本东京美术学校(约在1909年)
图画者,为物至简单,为状至明确。举人世至复杂之思想感情,可以一览得之。挽近以还,若书籍、若报章、若讲义,非不佐以图画,匡文字语言之不逮。效力所及,盖有如此。
说 者曰:图画者,娱乐的,非实用的。虽然,图画之范围綦广,匪娱乐的一端所能括也。夫图画之效力,与语言文字同,其性质亦复相似。脱以图画属娱乐的,又何解 于语言文字?倡优曼辞独非语言,然则闻倡优曼辞,亦谓语言,属娱乐的乎?小说传奇独非文字,然则诵小说传奇,亦谓文字,属娱乐的乎?三尺童子当知其不然 矣。人有恒言曰:言语之发达,与社会之发达相关系。今请易其说曰:图画之发达,与社会之发达相关系,蔑不可也。人有恒言曰:诗为无形之画,画为无声之诗。 今请易其说曰:语言者,无形之图画,图画者,无声之语言,蔑不可也。若以专门技能言之,图画者,美术工艺之源本。脱疑吾言,曷鉴泰西?一千八百五十一年, 英国设博览会,而英产工艺品居劣等。揆厥由来,则以竺守旧法故。爰憬然自省,定图画为国民教育必修科。不数稔,而英国制造品外观优美,依然震撼全欧。
又 若法国,自万国大博览会以来,不惜财力、时间、劳力,以谋图画之进步,置图画教育视学官,以奖励图画,而法国遂为世界大美术国。其他若美若日本,佥模范法 国,其美术工艺,亦日益进步。夫一叶之绢,一片之木,脱加装饰,顿易旧观。唯技术巧拙,各不相捋,价值高下,爰判等差。故有同质同量之物,其价值不无轩轾 者,盖有由也。匪直兹也,图画家将绘某物,注意其外形姑勿论,甚至构成之原理、部分之分解,纵极纤屑,靡不加意。
故图画者可以养成绵密之注 意,锐敏之观察,确实之知识,强健之记忆,著实之想象,健全之判断,高尚之审美心(今严冷之实利主义,主张审美教育,即美其情操,启其兴味,高尚其人品之 谓也)。此图画之效力关系于智育者也。若夫发审美之情操,图画有最大之伟力。工图画者其嗜好必高尚,其品性必高洁。凡卑污陋劣之欲望,靡不扫除而淘汰之, 其利用于宗教、教育、道德上为尤著,此图画之效力关系于德育者也。又若为户外写生,旅行郊野,吸新鲜之空气,览山水之佳境,运动肢体,疏渝精气,手挥目 送,神为之怡,此又图画之效力关系于体育者也。
第31节:自在画概说
今举前所述者,括其大旨,表之如下:图画之效力实质上普通之技能
专门之技能
形式上智育上
德育上
体育上
原第133页图放104页前李叔同于二十世纪初所设计的《太平洋报》广告
第二章图画之种类
图 画之种类至繁綦赜,匪一言所可殚。然以性质上言之,判图与画为两种。若建筑图、制作图、装饰图模样等,又不关于美术工艺上者,有地图、海图、见取图见取 图:即示意图。、测量图、解剖图等,皆谓之图,多假器械补助而成之。若画者,不以器械补助为主。今吾人所习见者,若额面额面:即带框的画。、若轴物、若画 帖,皆普通画也。又以描写方法上言之,判为自在画与用器图两种。凡知觉与想象各种之象形,假目力及手指之微妙以描写者,曰自在画。依器械之规矩而成者,曰 用器图。之二者为近今最普通之名称。表其分类之大略如下:图画自在画日本画传自支那,
颇多变化。
今所存者,
厥有数派。土佐派
狩野派
南宗派
岸派
圆山派
四条派
浮世派
新派汇集诸派,参以西洋
画之长,谓之新派
西洋画明治十年后,欧洲输入者,流派颇繁,
姑不具论。述其种类,大略如下:铅笔画
擦笔画
钢笔画
水彩画
油绘
用器画几何图
投影图
阴影图
透视图原第17页图放105页李叔同为《音乐小杂志》所作之木炭画贝多芬像
第三章自在画概说
一、 精神法吾人见一画,必生一种特别之感情。若者严肃,若者滑稽;若者激烈,若者和蔼;若者高尚,若者潇洒;若者活泼,若者沉着。凡吾人感情所由发,即画之精 神所由在。精神者千变万幻,匪可执一以搦之者也。竹茎之硬直,柳枝之纤弱,兔之轻快,豚之鲁钝,其现象虽相反,其精神正以相反而见。殊于成心求之,真矣。 故作画者必于物体之性质、常习、动作研核翔审,握管写,庶几近之。
二、位置法论画与画面之关系曰位置法。普通之式,画面上方之空白,常较下 方为多。特别之式,若飞鸟、轻气球等自然之性质偏于上方,宜于下方多留空白,与普通之式正相反。又若主位偏于一方,有一部歧出,其歧出之地之空白,宜多于 主位。其他,向左方之人物,左方多空白;向右方之人物,右方多空白。位置大略,如是而已。
三、轮廓法大宙万类,象形各殊。然其相似之点正复不少。集合相似之点,定轮廓法凡七种。
甲竿状体火箸、鞭、杖、棒、旗竿、钓竿、枪、笔、铅笔、帆樯、弓、矢、笛、锹、铳、军刀、筏乘等之器用;竹、蔺草、女郎花等之禾本类隶焉。
第32节:水彩画略论1
乙正方体(立方平板体、长立方体属此类)手巾、包袱、石板、书籍、书套、算盘、皮箱、箱子、方盒、砚台、笔袋、镜台、方圆章、方瓶、大盆、烟草盆、刷毛、尺、桥床、几、方椅、方凳、马车、汽车、汽船、军舰、帆船、衣服折等之器用;马、牛、鼠、鹿、猫、犬等之兽类隶焉。丙 球(椭圆卵形属此类)日、月、蹶球、达摩、假面、茶壶、茶碗、釜、地球仪、瓢帽、眼镜等之器用;桃、李、橘、梨、橙、柿、栗、枇杷、西瓜、南瓜、茄子、葫 芦、水仙根、玉葱等之果实野菜类;鸠、家鸭、莺、燕、百舌、鹤、雀、鹭等之鸟类;各种之花类;有姿势之兔、鼠、金鱼、龟、茧等隶焉。
丁方柱道标、桥栏、邮筒、书箱、纪念碑、五重塔、阶段、家屋等隶焉。
戊方锥亭、街灯、金字塔、炭斗或家屋、建筑物等隶焉。
已圆柱竹筒、印泥盒、饭桶、灯笼、鼓、手卷、千里镜、笔筒等之器用类;乌瓜、丝瓜、胡瓜、白瓜、萝卜、藕、荚豆等之野菜类;鳅、鳗、鲇等之鱼类隶焉。
庚圆锥独乐、喇叭、笠、伞、蜡烛、桶、洋灯、杯、壶、臼、杵、锥、锚、电灯罩等隶焉。
又有结合七种之形态,成多角体之轮廓。凡花草、虫鱼、鸟兽、人物、山水等,属此类者甚多。
本文一九五年秋作于日本东京。
西洋画凡十数种,与吾国旧画法稍近者,唯水彩画。爰编纂其画法大略,凡十章。以浅近切实为的,或可为吾国自修者之一助焉。
第一章水彩画材料
第一节绘具箱
绘具箱即颜料盒,铁叶制,外涂黑色,内涂白色,中以铁叶分划隔开,贮各种绘具(即颜料)。
绘 具有两类。(甲)干制之绘具,与吾国之颜料相似。久藏不变色。惟用时须以笔搅之,易与它色相掺杂不能十分纯洁。然价值较廉,日本中小学校多用之。(乙)炼 制之绘具,以溶解之颜料入铅管贮之,用时挤出少许,用毕所余之残色,弃去不再用。故其色清洁纯粹,无污染之虞。今日本水彩画家皆用之。
水彩绘具共有七十余种,必备者约十六色,其名如下:原第115页图放108页《水彩画略论》后一页留日时画像
原第148页图放于110页李叔同留日期间绘制的明信片水彩画
法名英名
一BlancdeChineChinesewhite
二JaunedeCitronLemonyellow
三CadmiumClairCadmiumyellowPale
四CadmiumfonceCadmiumyellowdeep
五OchrejauneYellowochre
六VermilionVermilion
七GrancefonceRosemadder
八GrancerosedorePinkmadder
九RonzedePouzzolleLightred1902年李叔同在上海(23岁)
十VioletdemarsMarsviolet
十一VertemeraudeVeronesegreen
十二VertVegetalHookersgreen
十三IndigoIndigo
十四BleudePrussePrussianblue
十五BleudeCobaltCobaltblue
十六BleudontremerFrenchultramarine今更说明其颜色并用法如左(下)。
第33节:水彩画略论2
(一)Chinesewhite(以下皆单举英名)其质细而纯白,即吾国之铅粉。水彩画家常用之,与它色混合,不损它色。大抵光线极强之部分,与远景之空气,用之最为合宜。(二)Lemonyellow淡黄色,混红色能得肉色。空之部分,又草叶树叶之柔和调子,尝用之。
按:调子者,色彩调和之谓,与音乐家所用之名词"调子"、文章家所用之名词"格调",同一意义。
(三)(四)CadmiumyellowPaleanddeep亦黄色,混红色或青色,能得华丽之色彩。(三)较淡,(四)较深。
(五)Yellowochre不透明之柔黄色,与Ultramarine混和,得绿色。
(六)Vermilion不透明之朱色,混黄色彩用于明之部分,混Cobalt或ultramarine之蓝色,用于暗之部分。
(七)Rosemadder玫瑰红色,无论明部或暗部皆可用之。与Lemonyellow或Cadmiumyellow混合得肤色。
(八)Pinkmadder亦美丽之淡红色,绘人体或花卉必用之具。
(九)Lightred灰红色,与吾国所用之赭石相似,其用甚广,与ultramarine混合,得灰色。
(十)Marsviolet半透明之肉色,与它色混,能得美丽之色。
(十一)Veronesegreen美丽之绿色,绘人体或树木山野,不论明暗部分,皆可用之。
(十二)Hookersgreen亦绿色,较前稍深,其用甚广。
(十三)Indigo不透明之暗蓝色,与黄色混,得绿色。
(十四)Prussianblue透明强蓝色,混黄色,得美绿色。又画天空与水面,得清澈之趣。
(十五)Cobaltblue半透明之美蓝色,不论明部暗部,皆可用之。混朱或红,得紫色,少加黄色,得温灰色。又画天空或水面,常用之。
第34节:水彩画略论3
(十六)Frenchultramarine半透明之青色,阴影部分多用之。混黄色,得种种之绿色。以上所言,特其大略。至配合之方法,皆在自己实地试验,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故不赘述。
其绘具箱之价值,最廉者一角八分,笔二支,干制颜色十色附(日本制),然粗劣不适用。最昂者约十元左右(英制或法制),炼制颜色十余色附。
第二节笔
毛笔以貂毛为最良。此种笔专为水彩画制,大小有十数种。择购三四种已可敷用。其价值不甚昂,日本制者尤廉。
海绵笔洗画上之颜色用,大小有数种。
铅笔画草稿用。H者,硬之记号;B者,柔之记号。若记号递加者,其硬柔之度亦递加。学者择与自己顺手者用之,不必拘泥。
第三节纸
第一种OW纸此种纸为英国水彩画协会之特制,在日本购,每张四角。
第二种Whatman纸(译为"画用纸")此种用者最多,其价亦稍廉。
此外各种纸,皆不适用。不赘述。
第四节画板
有大小数种,或自制亦佳。惟木料须坚而平,俾不致有凸起之虞。
未画之前,将画纸裁好,铺画板上,用净水拂拭数次。迨纸质湿透,用纸条抹浆糊,贴其四周,待干后再着色彩。
第二章水彩画之临本
欧 美新教授法,初学绘画,即由写生入手,不用临本。然吾国人知识幼稚,以不谙画法者,强其写生,如坠五里雾中,有无从着手之势。况水彩着色,最为复杂。倘不 先用临本,知其颜料配合之大概,即从事写生,亦有朱墨颠倒之虞。故初学水彩画,当先用临本。迨稍谙门径,然后从事写生,较为便利。日本水彩画临本,无佳 者。以余所见,英国伦敦出版水彩画帖数种尚适用。胪列其名如左(下):VereFosterswaterColourbooks
(1)LandscapePaintingforBeginnersFirstStage(山水)
(2)LandscapePaintingforBeginnersSecondstage(山水)
(3)AnimalPaintingforBeginners(动物)
(4)FlowerPaintingforBeginners(花卉)
(5)SimpleLessonsinFlowerPainting(花卉)
(6)SimpleLessonsinMarinePainting(海景)
(7)SimpleLessonsinLandscapePainting(山水)
(8)StudiesofTrees(树木)
(9)AdvancedStudiesinFlowerPainting(花卉)
(10)AdvancedStudiesinMarinePainting(海景)以上一至七,皆浅近者;八至十,皆稍深者。以上各种,日本东京丸善株式会社有售者,每册价值约在一元以外。
每册有画十数幅。每画一幅,有说明论一篇。虽英文,然甚浅近。不通英文者,不妨略之。
本文一九五年冬作于日本东京,又名《水彩画法说略》。
第35节:西湖夜游记本文
西湖夜游记本文一九一二年八月作于浙江杭州浙江一师。
壬子七月, 余重来杭州,客师范学舍。残暑未歇,庭树肇秋,高楼当风,竟夕寂坐。越六日,偕姜、夏二先生游西湖。于时晚晖落红,暮山被紫,游众星散,流萤出林。湖岸风 来,轻裾致爽。乃入湖上某亭,命治苕具。又有菱芰,陈粲盈几。短童侍坐,狂客披襟,申眉高谈,乐说旧事。庄谐杂作,继以长啸,林鸟惊飞,残灯不华。起视明 湖,莹然一碧;远峰苍苍,若现若隐,颇涉遐想,因忆旧游。曩岁来杭,故旧交集,文子耀斋,田子毅侯,时相过从,辄饮湖上。岁月如流,倏逾九稔。生者流离, 逝者不作,坠欢莫拾,酒痕在衣。刘孝标云:"魂魄一去,将同秋草。"吾生渺茫,可唏然感矣。漏下三箭,秉烛言归。星辰在天,万籁俱寂,野火暗暗,疑似青 磷;垂杨沉沉,有如酣睡。归来篝灯,斗室无寐,秋声如雨,我劳如何?日暝意倦,濡笔记之。近世欧洲文学之概观
中世古典派文学 (Classic)瑰伟卓绝,磅礴大宇,及十八世纪初期,其势力犹不少衰。操觚簪笔家佥据是为典则。其后承法兰西革命影响,而热烈真挚之诗风,乃发展为文 艺界一大新思潮,即传奇派(Romantic)是。迨至十九世纪,基于自己之进步,现实观之发达,乃更尚精致之描写,及确实之诗材,而写实主义与自然主义 遂现于十九世纪后半期。及夫末叶,反动力之新理想派,乃萌芽于欧洲。
以上其概略。更分述之如左(下):
第36节:英吉利文学
第一章英吉利文学当十八世纪之末叶,冷索单调之诗文,浸即衰废。研究古诗民谣者日益众,故其文 学富于清新之趣。至一七九八年W.Wordsworth与S.T.Coleridge合著之《抒情诗集》(《LyricalBollades》)乃现于 世。两氏唱诗文之革新,为真挚文学之先驱,世称为近世诗学之祖,又谓一七九八年为英吉利文学诞生之年。W.Wordsworth(17701850)之作 品不炫奇异,然清新高远,热情奔放为其特长。S.T.Coleridge(17721834)学问深邃,思想幽渺,且具锐利之批评眼,其作品以格调之真 挚、押韵之自由为世所叹赏,门人友戚受彼之感化者甚众。
其后WalterScott(17711832)、 GeorgeGordonByron(17781824)两大家出。Scott有戏曲的天才,其文雄健,其诗丰丽,为历史小说之祖。Byron之诗,久传 诵于世界大陆,近世文学颇受其感化。Byron氏贫困又苦于家室之累,因于一八二四年去故国,投希腊独立军,遂死其地。
PercyByssheShelley(17921822)亦因教权之压抑,避居南欧,为薄命理想之诗人。其作品幽婉高妙,且示神秘之倾向。
承大革命影响之诗风,止于Shelley。其时又有以卓绝之才识开辟一新诗风者,即JohnKeats(17951821)是。Keats氏所著之诗,凡古典之精神及绚烂之色彩,两者兼备。故外形内容皆纯洁完美,无毫发憾。
AlfredTennyson(18091892),世称为十九世纪集大成之诗家。其名著《ThePrincess》(1847年出版)、《InMemoriam》(1850年出版)、《IdyllsoftheKing》(1859年出版)为世所传诵。
RobertBrowning(18121889)与Tennyson齐名,以笔力之怪郁、涉相之高峻称于世。
此外DanteGabrielRossetti(18281882)及WilliamMorris(18341896)共于绘画界受PreRaphaelitism派之感化。其抒情诗篇,写中古之趣味及敬虔之信念。
AlgernanCharlesSwinburne(18371909),亦属此派,学问深邃,以诗歌之形式美,卓绝于现代之文坛。
本 世纪之小说界,Scott颇负盛名,至Victoria时代,CharlesDickens(18121870)及 WilliamMakepeaceThackeray(18111863)两大家出,前者善描写市街之光景及下民之状态,后者善以轻妙之语调描写上流绅士 社会之表里,共于小说界放一异彩。
GeorgeEliot(1816此为李叔同所误。GeorgeEliot应生于1819年。1880) 及CharlesKingslay(18191875)亦以思想之高远与语调之雄浑名于时。至最近Stavanson(18501894)以劲健洒脱之文 体,作美文小说。Meradith(18281909)以高远之思想,精微之观察,雄飞于现代文坛。其他,CharlesLemb(17751834)、 DeQucncey(17851859),共以独特之散文、随笔负盛名。
第37节:西洋乐器种类概况
至本世纪之中叶,英吉利批评大家有Carlyle及Macaulay,其后Ruskin、Arnold、Pater、Symonds等相继兴起,为评论界放灿烂之光彩。Carlyle(17911881),思想雄浑,笔力遒劲,著有《英雄崇拜论》(《Heroworship》)传诵一时。彼始于文艺批评,其后渐进于社会批评、文明批评之方面。
Macaulay(18001859),其前半生为政界之伟人,作印度帝国之基础;后半生为批评家,执评坛之牛耳。其大作《英吉利史》为不朽之名著。
Ruskin(18191900), 世称为十九世纪之预言家,于英吉利为美术评论之先辈。其代表之大作为《近世画家论》(《MordernPainters》),力持自然主义,为美术界所惊 叹。此外,研究艺术之著述有《建筑七灯》(《TheSevenLampsArchitecture》)等,评论正确,文章亦幽丽可诵。
Arnold(18201888),思想雄大高峻,且富于雅趣,实在Ruskin之上。一八六五年出版之《批评论集》(《EssaysinCriticism》)为其代表之作。
以上所述之Ruskin及Arnold二氏,为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批评坛之代表。
Pater(18391894),精于修辞,其文体足冠近代。著有《文艺复兴史之研究》(《StudiesintheHistoryofRenaissance》)。关于文学美术,研究精审,颇多创解。
Symonds(18401893)与Pater同精于文艺复兴期之研究,著有《意大利文艺复兴论》(《TheRenaissanceinItaly》)。Symonds氏于评论文学美术外,兼及于政治宗教之方面。
十九世纪剧坛名家,以Pinero(1855)、Henry、ArthurJohns(1851)、Shaw(1856)等最负盛名。
此文原有多章,因《白阳》只出诞生号一期,故仅刊出《英吉利文学》第一章,余已散失。
本文一九一三年春作于杭州浙江一师。
西洋乐器种类概况
西洋乐器之分类有种种之方法,兹依最普通之分类法,分为弦乐器、管乐器、击乐器及金制乐器四种。
第一章弦乐器
弦乐器分为二种:一为用弓之弦乐器,一为弹拨之弦乐器。兹分述之如下:
第一节用弓弦乐器
小四弦提琴Violin于弦乐器中属于最高音部。其音色幽艳明畅,富于表情,强弱自由,能现音度之微细,为合奏之乐器,又可独奏,常占乐器之王位。其起源言人人殊,然由亚东传来,殆无疑义。然古时之制粗略不适用。至十七世纪之末叶,制法始完备如今日之形状。
附插图:一、小四弦提琴正面及侧面。二、小四弦提琴用弓。三、小四弦提琴调弦谱(第一、二、三、四弦附AEDG符号)。四、演奏之姿势。五、小四弦提琴之全音域。附图大四弦提琴调弦谱,最大四弦提琴调弦谱。中四弦提琴侧面,中四弦提琴调弦谱。
第38节:弹拨弦乐器
小四弦提琴调弦之法如图式。四弦合之,其音域可达于三个八音半。其奏法以马尾张弓,摩擦弦上。中四弦提琴ViolaAlto较小四弦提琴之形稍大,其制法无稍异,但其音各低五度。调弦之法如上图。合奏时常属于中音部。音色稍有幽郁沉痛之感。独奏时有一种男性的热情。
大四弦提琴Cello其形与前同,但甚大,奏时当正坐,以两腿挟其下体。调弦法如上图。于合奏时属于低音部,独奏时亦有特别之趣味。
最大四弦提琴DoubleBass其形较前尤大,高过人顶。合奏时属于最低音部,奏时须直立,调弦如图式。形状太大,故其技巧不如前三者,不能独奏。
以上四种乐器,为弦乐中之主要,其音域至广,如图。
第二节弹拨弦乐器
竖琴Harp普通者有四十六弦,由踏板可以变易调子。管弦合奏时用。
圆底提琴Mandalin腹面为扁平之半球形,有四弦。调弦法与小四弦提琴同。
六弦提琴Guitar形较小四弦提琴稍肥,有六弦。
长提琴Banjo腹圆径长,形较前者稍大,有四弦。
以上三种乐器,管弦合奏时,不加入。
第二章管乐器
管乐器分木制管乐器及金制管乐器两种。木制者其音色有柔婉温雅之特色,金制者有豪宕流畅之表情。用时虽不如弦乐能传写乐曲之精微,然其音色丰富洪大,为其特色。兹分述之如下:
第一节木制管乐器
横笛Flute于管弦合奏时,常与小四弦提琴共占最高音部之位置。又横笛中又有小横笛Piccolo一种,其音更高。横笛之音量不大,然清澄明快,于管乐中罕见其匹。
竖笛Oboe与横笛同属于最高音部。又在同种类之中,竖笛EnglishHorn属于中音部,次中竖笛Bassom属于次中音部,大竖笛Fagotto属于低音部。是种皆有口簧,依其振动发音。其音色皆带忧郁之气,有引人之魔力。
单簧竖笛Clarinet与竖笛相似,但口簧仅有一个;又口形之构造亦稍异。此种乐器,可依调之如何而更变。其乐器共有A调、B调、C调三种,表情丰富,强弱自由。又有低音单簧竖笛BassClarinet,其音较低。
附图:横笛、小横笛、单簧竖笛。
第二节金制管乐器
高音部喇叭Trumpet其音勇壮活泼,但易流于粗野。
小高音部喇叭Cornet与前者相似,其音色稍柔。
细管喇叭Trombone有中音、次中音、低音三种,音色壮大豪宕,能奏强音,为管乐中第一。
猎角式喇叭Horn又名FrenchHorn。为管乐器中最富于表情者。音色有优美可怜之致。
新式喇叭为近世改良者,有最高音、高音、中音、次中音、低音、最低音六种。然管弦合奏时,用者甚稀。至近时用者仅有低音一种。
(本文附图均从略)
本文写于一九一三年,与《近世欧洲文学之概观》、《石膏模型用法》一起发表在浙师校友会发行的《白阳》杂志诞生号上。
第39节:石膏模型用法
第一章石膏模型为学图画者最良之范本自来图画专门之练习,每取古代制作品及其复制品为范本。但近来于普通教育图画之练习,亦采用此法。其范本以用石膏制之模型为主。
普 通教育设图画科,不仅练习手法,当以练习目力为主。此说为今日一般教育家所公认。因眼所见之物体,须知觉其正确之形状。此种知觉之能力,为一般人所不可 缺。但依旧式临画之方法以养成此种之能力,至为困难。于是近年以来,欧美各国之普通教育,以实物写生为图画之正课,即用兼习临画者,亦加以种种限制。因临 画之教式,教以一定之描写法,利用小巧之手技似甚简便;然能减杀初学者之独创力,生依赖定式之恶习惯,且于目力之练习毫无裨益。故学图画者,当确信实物写 生为第一良善之方法。
实物写生,取日常所用简单之器具为范本,固属有益。但初学者练习画线,以单纯之直线曲线构成之物体为宜。又练习阴影, 以纯白之物体为宜。石膏模型,仿实物之形状,以美妙之直线与曲线构成,其色纯白,阴影处无色彩错乱之虞,阴阳浓淡之程度,容易判别。故学图画者,当确信石 膏模型为实物写生用的第一完全之范本。
石膏模型分二种:
一、摹仿古今雕塑之名品杰作之复制品。
二、作者摹仿实物之创作品。
写生练习用,以第一种为宜。因以艺术上之名作为范本,自能悟解线形及骨相纯正之状态,且可以养成审美之智识。
第二章收藏法
石膏模型,质甚脆弱,最易破坏,且图画用之模型,以纯白为适用,故须注意收藏,不可使受尘埃及油烟。其它污点斑纹亦不可有。石膏模型当贮藏于标本室,不可陈列于图画讲堂。因生徒常见此种标本,日久将毫无新奇之感情,故须另设收藏室,临画时再搬入讲堂。
第三章教室之选定及室内之设备
写生用教室须高广,向北一面开玻璃窗。如以寻常教室充用,当由一面取光线。倘由二面或三面光线混入,模型之阴影将紊乱,初学者甚困难。原第128页图放132页上替换原来的图汉甘林瓦砚的拓片
室 内之设备,当依其室内之形状酌定,无一定之程式,模型或近壁或在室之中央。如近壁时,壁面以浓色为宜,否则亦可挂布幕以为模型之背景,俾生徒观察物形之外 线能十分明了。模型台之高低,当与多数生徒之视线在同一之平位为适宜(生徒座位前列低,后列高,最后列者每直立,故视线之高低不能统一)。
第四章图画之材料
普通学校图画用纸,虽无一定之限制,但须择其纸质强固、纸面不甚光滑者为宜。描写之材料,有铅笔、木炭及黑粉笔等。但其中以木炭为最适用。故西洋各普通学校皆专用木炭。日本之普通学校,从前专用铅笔,近亦兼用木炭。本文一九一三年春作于杭州浙江一师。
第40节:谈写字的方法
弘一大师最后一言--谈写字的方法我到闽南这边来,已经有十年之久了。
前几年冬天的时候,我也常常到南普陀寺来,看到大殿、观音殿及两廊旁边的栏杆上,排列了很多很多的花,尤其正在过年的时候,更是多得很,多得很。
其 中有一种名叫"一品红"的(按闽南人称为圣诞花,其顶端之叶均作红色。学名为EuphorbiaPulcherrima),颜色非常的鲜明,非常的好看, 可以说是南国特有的一种风味,特有的色彩。每当残冬过去、春天快到来的时候,把它摆出来,好像是迎春的样子,而气象确也为之一新。
我于去年 冬天到这里来,心中本来预料着,以为可以看到许多的"一品红"了。岂知一到的时候,空空洞洞,所看到的,尽是其他的花草,因而感到很伤心。为什么?以前那 么多的"一品红",现在到哪里去了呢?找来找去,找了很久,只在那新功德楼的地方,发现了三棵,都是憔悴不堪,颜色不大鲜明很怨惨的样子。也没有什么人要 去赏玩了。于是使我联想到佛教养正院:过去的时候,也曾经有很光荣的历史,像那些"一品红"一样,欣欣向荣,有无限的生机;可是现在,则有些衰败的气象 了。
养正院开办已经三年了,这期间,自然有很多可纪念的事迹,可是观察其未来,则很替它悲观,前途很不堪设想。我现在在南普陀这里,还可以看到养正院的招牌,下一次再来的时候,恐怕看不到了。这一次,也许可以说是我"最后的演讲"。
一
这一次所要讲的,是这里几位学生的意思--要我来讲"关于写字的方法"。
我 想写字这一回事,是在家人的事,出家人讲究写字有什么意思呢?所以,这一讲讲写字的方法,我觉得很不对。因为出家人假如只会写字,其他的学问一点不知道, 尤其不懂得佛法,那可以说是佛门的败类。须知出家人不懂得佛法,只会写字,那是可耻的。出家人唯一的本分,就是要懂得佛法,要研究佛法。不过,出家人并不 是绝对不可以讲究写字的,但不可用全副精神,去应付写字就对了;出家人固应对于佛法全力研究,而于有空的时候,写写字也未尝不可。写字如果写到了有个样 子,能写对子、中堂来送与人,以作弘法的一种工具,也不是无益的。
第41节:人以字传
倘然只能写得几个好字,若不专心学佛法,虽然人家赞美他字写得怎样的好,那不过是"人以字传"
而已。我觉得:出家人字虽然写得不好,若是很有道德,那么他的字是很珍贵的,结果都是能够"字以人传";如果对于佛法没有研究,而是没有道德,纵能写得很
好的字,这种人在佛教中是无足轻重的了,他的人本来是不足传的。即能"人以字传"--这是一桩可耻的事,就是在家人也是很可耻的。
今天虽然名为讲写字的方法,其实我的本意是要劝诸位来学佛法的。因为大家有了行持,能够研究佛法,才可利用闲暇时间,来谈谈写字的法子。
关于写字的源流、派别,以及笔法、章法、用墨……古人已经讲得很清楚了,而且有很多的书可以参考,我不必多讲。现在只就我个人关于写字的心得及经验,随便来说一说。
诸 位写字的成绩很不错。但是每天每个人只限定写一张,而且只有一个样子,这是不对的。每天练习写字的时候,应该将篆书、大楷、中楷、小楷四个样子,都要多多 地写与练习。如果没有时间,关于中楷可以略掉;至于其他的字样,是缺一不可的,且要多多的练习才对。我有一点意见,要贡献给诸位,下面所说的几种方法,我 认为是很重要的。
原第207页图放137页李叔同少年时临摹篆书墨迹
原第93页图放138页唐静岩节临《周散氏盘铭》。李叔同师从唐静岩学书法篆刻
二
我对于发心学字的人,总是劝他们:先由篆字学起。为什么呢?有几种理由:
(一) 可以顺便研究《说文》,对于文字学,便可以有一点常识了。因为一个字一个字都有它的来源,并不是凭空虚构的,关于一笔一划,都不能随随便便乱写的。若不学 篆书,不研究《说文》,对于字学及文字的起源就不能明白--简直可以说是不认得字啊!所以写字若由篆书入手,不但写字会进步,而且也很有兴味的。
(二) 能写篆字以后,再学楷书,写字时一笔一划,也就不会写错的了。我以前看到养正院几位学生所抄写的稿子,写错的字很多很多。要晓得:写错了字,是很可耻的 --这正如学英文的人一样,不能把字母拼错一个。若拼错了字,人家怎么认识呢?写错了我们自己的汉文字,更是不可以的。
我们若先学会了篆书,再写楷字时,那就可以免掉很多错误。此外,写篆字也可以为写隶书、楷书、行书的基础。学会了篆字之后,对于写隶书、楷书、行书就都很容易--因为篆书是各种写字的根本。
若 要写篆字的话,可先参看《说文》这一类的书。有一部清人吴大吴大:清代文字学家,江苏吴县人,精于古文字学,著有《说文部首》、《字说》、《说文古籀补》 等文字学著作多部,在字学上颇具创见。的《说文部首》,那不可缺少的。因为这部书很好,便于初学,如果要学写字的话,先研究这一部书最好。
大笔怎样得到呢?可用麻扎起来做大笔,要写时,就可以任意挥毫。大砖在南方也许不多,这里倒有一个方面可以替代:就是用水门汀拼起来成为桌子。而用麻来写字,都是一样的。这样一来,既可练习写字,而纸及笔,也就经济得多了。
篆书、隶书乃至行书都要写,样样都要学才好;一切碑帖也都要读,至少要浏览一下才可以。照以上的方法学了一个时期以后,才可专写一种或专写一体。这是由博而约的方法。
三
至于用笔呢?算起来有很多种,如羊毫、狼毫、兔毫等。普通是用羊毫,紫毫及狼毫亦可用,并不限定哪一种。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写大字须用大笔,千万不可用小笔!用小的笔写大字,那是很错误的。宁可用大笔写小字,不可以用小笔写大字。
还有纸的问题。市上所售的油光纸是很便宜的,但太光滑,很难写。若用本地所产的粗纸,就无此毛病的了。我的意思:高年级的同学可用粗纸,低年级的可用油光纸。
此地所用的有格子的纸,是不大适合的,和我们从前的九宫格的纸不同。以我的习惯而论,我用九宫格的方法,就不是这个样子。现在画在下面,并说明我的用法:
若 用这种格子的纸,写起字来,是很方便的,这样一来,每个字都有规矩绳墨可守的。如写大楷时,两线相交的地方,成了一个十字形,就不致上下左右不相对称了。 要晓得:写字总不能随随便便。每个字的地位要很正,要不偏左不偏右,不上不下,要有一定的标准。因为线有中心点,初学时注意此线,则写起来,自然会适中、 很"落位"了。
平常写字时,写这个字,眼睛专看这个字,其余的字就不管,这也是不对的。因为上面的字,与下面的字都有关系的--即全部分的 字,不论上下左右,都须连贯才可以。这一点很要紧,须十分注意。不可以只管写一个字,其余的一切不去管它。因为写字要使全体都能够配合,不能单就每个字去 看的。
再有一点须注意的:当我们写字的时候,切不可倚在桌上,须使腕高高地悬起来,才可以运用如意。弘一大师所写楷书写中楷悬腕固好,假如肘部要倚着,那也无妨。至于小楷,则可以倚在桌上,不必悬腕的。
我们写对联或中堂,就所写的一幅字而论,是应该有章法的。普通的一幅中堂,论起优劣来,有几种要素须注意的。现在估量其应得的分数如下:
章法五十分;
字三十五分;
墨色五分;
印章十分。
就以上四种要素合起来,总分数可以算一百分。其中并没有平均的分数。我觉得其差异及分配法,当照上面所分配的样子才可以。
一般人认为每个字都很要紧,然而依照上面的记分,只有三十五分。大家也许要怀疑,为什么章法反而分数占多数呢?就章法本身而论,它之所以占着重要的原因,理由很简单--在艺术上有所谓三原则,即:
(一)统一;
(二)变化;
(三)整齐。
这 在西洋绘画方面是认为很重要的。我便借来用在此地,以批评一幅字的好坏。我们随便写一张字,无论中堂或对联,普通将字排起来,或横或直,首先要能够统一, 字与字之间,彼此必须相联络、互相关系才好。但是单止统一也不能的,呆板也是不可以的,须当变化才好。若变化得太厉害,乱七八糟,当然不好看。所以必须注 意彼此互相联络、互相关系才可以的。
就写字的章法而论,大略如此。说起来虽很简单,却不是一蹴可就的。这需要经验的,多多地练习,多看古人的书法以及碑帖,养成赏鉴艺术的眼光,自己能常去体认,从经验中体会出来,然后才可以慢慢地养成,有所成就。
所 谓墨色要怎样才可以?即质料要好,而墨色要光亮才对。还有,印章盖坏了,也是不可以的。盖的地方要位置设中,很落位才对。所谓印章,当然要刻得好,印章上 的字须写得好。至于印色,也当然要好的。盖用时,可以盖一颗两颗。印章有圆的方的,大的小的不一,且有种种的区别。如何区别及使用呢?那就要于写字之后再 注意盖用,因为它也可以补救写字时章法的不足。
五
以上所说的,是关于写字的基本法则。可当作一种规矩及准绳讲,不过是一种呆板的方法而已。
写字最好的方法是怎样,用哪一种的方法才可以达到顶好顶好的呢?我想诸位一定很热心的要问。
我想了又想,觉得想要写好字,还是要多多地练习,多看碑,多看帖才对,那就自然可以写得好了。
诸位或者要说,这是普通的方法,假如要达到最高的境界须如何呢?我没有办法再回答。曾记得《法华经》有云:"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我便借用这句子,只改了一个字,那就是"是字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了。因为世间上无论哪一种艺术,都是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的。
今天虽然名为讲写字的方法,其实我的本意是要劝诸位来学佛法的。因为大家有了行持,能够研究佛法,才可利用闲暇时间,来谈谈写字的法子。
关于写字的源流、派别,以及笔法、章法、用墨……古人已经讲得很清楚了,而且有很多的书可以参考,我不必多讲。现在只就我个人关于写字的心得及经验,随便来说一说。
诸 位写字的成绩很不错。但是每天每个人只限定写一张,而且只有一个样子,这是不对的。每天练习写字的时候,应该将篆书、大楷、中楷、小楷四个样子,都要多多 地写与练习。如果没有时间,关于中楷可以略掉;至于其他的字样,是缺一不可的,且要多多的练习才对。我有一点意见,要贡献给诸位,下面所说的几种方法,我 认为是很重要的。
原第207页图放137页李叔同少年时临摹篆书墨迹
原第93页图放138页唐静岩节临《周散氏盘铭》。李叔同师从唐静岩学书法篆刻
二
我对于发心学字的人,总是劝他们:先由篆字学起。为什么呢?有几种理由:
(一) 可以顺便研究《说文》,对于文字学,便可以有一点常识了。因为一个字一个字都有它的来源,并不是凭空虚构的,关于一笔一划,都不能随随便便乱写的。若不学 篆书,不研究《说文》,对于字学及文字的起源就不能明白--简直可以说是不认得字啊!所以写字若由篆书入手,不但写字会进步,而且也很有兴味的。
(二) 能写篆字以后,再学楷书,写字时一笔一划,也就不会写错的了。我以前看到养正院几位学生所抄写的稿子,写错的字很多很多。要晓得:写错了字,是很可耻的 --这正如学英文的人一样,不能把字母拼错一个。若拼错了字,人家怎么认识呢?写错了我们自己的汉文字,更是不可以的。
我们若先学会了篆书,再写楷字时,那就可以免掉很多错误。此外,写篆字也可以为写隶书、楷书、行书的基础。学会了篆字之后,对于写隶书、楷书、行书就都很容易--因为篆书是各种写字的根本。
若 要写篆字的话,可先参看《说文》这一类的书。有一部清人吴大吴大:清代文字学家,江苏吴县人,精于古文字学,著有《说文部首》、《字说》、《说文古籀补》 等文字学著作多部,在字学上颇具创见。的《说文部首》,那不可缺少的。因为这部书很好,便于初学,如果要学写字的话,先研究这一部书最好。
第42节:要发心学写字
既然要发心学写字的话,除了写篆字而外,还有大楷、中楷、小楷,这几样都应当写。我以前小孩子 的时候,都通通写过的。至于要学一尺二尺的字,有一个很简便的方法:那就可用大砖来写,平常把四块大砖拼合起来,做成桌子的样子,而且用架子架起来,也可 当桌子用;要学写大字,却很方便,而且一物可供两用了。大笔怎样得到呢?可用麻扎起来做大笔,要写时,就可以任意挥毫。大砖在南方也许不多,这里倒有一个方面可以替代:就是用水门汀拼起来成为桌子。而用麻来写字,都是一样的。这样一来,既可练习写字,而纸及笔,也就经济得多了。
篆书、隶书乃至行书都要写,样样都要学才好;一切碑帖也都要读,至少要浏览一下才可以。照以上的方法学了一个时期以后,才可专写一种或专写一体。这是由博而约的方法。
三
至于用笔呢?算起来有很多种,如羊毫、狼毫、兔毫等。普通是用羊毫,紫毫及狼毫亦可用,并不限定哪一种。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写大字须用大笔,千万不可用小笔!用小的笔写大字,那是很错误的。宁可用大笔写小字,不可以用小笔写大字。
还有纸的问题。市上所售的油光纸是很便宜的,但太光滑,很难写。若用本地所产的粗纸,就无此毛病的了。我的意思:高年级的同学可用粗纸,低年级的可用油光纸。
此地所用的有格子的纸,是不大适合的,和我们从前的九宫格的纸不同。以我的习惯而论,我用九宫格的方法,就不是这个样子。现在画在下面,并说明我的用法:
若 用这种格子的纸,写起字来,是很方便的,这样一来,每个字都有规矩绳墨可守的。如写大楷时,两线相交的地方,成了一个十字形,就不致上下左右不相对称了。 要晓得:写字总不能随随便便。每个字的地位要很正,要不偏左不偏右,不上不下,要有一定的标准。因为线有中心点,初学时注意此线,则写起来,自然会适中、 很"落位"了。
平常写字时,写这个字,眼睛专看这个字,其余的字就不管,这也是不对的。因为上面的字,与下面的字都有关系的--即全部分的 字,不论上下左右,都须连贯才可以。这一点很要紧,须十分注意。不可以只管写一个字,其余的一切不去管它。因为写字要使全体都能够配合,不能单就每个字去 看的。
再有一点须注意的:当我们写字的时候,切不可倚在桌上,须使腕高高地悬起来,才可以运用如意。弘一大师所写楷书写中楷悬腕固好,假如肘部要倚着,那也无妨。至于小楷,则可以倚在桌上,不必悬腕的。
第43节:写字最好的方法
以上所说的,是写字的初步法门。现在顺便讲讲关于写对联、中堂、横披、条幅等的方法。我们写对联或中堂,就所写的一幅字而论,是应该有章法的。普通的一幅中堂,论起优劣来,有几种要素须注意的。现在估量其应得的分数如下:
章法五十分;
字三十五分;
墨色五分;
印章十分。
就以上四种要素合起来,总分数可以算一百分。其中并没有平均的分数。我觉得其差异及分配法,当照上面所分配的样子才可以。
一般人认为每个字都很要紧,然而依照上面的记分,只有三十五分。大家也许要怀疑,为什么章法反而分数占多数呢?就章法本身而论,它之所以占着重要的原因,理由很简单--在艺术上有所谓三原则,即:
(一)统一;
(二)变化;
(三)整齐。
这 在西洋绘画方面是认为很重要的。我便借来用在此地,以批评一幅字的好坏。我们随便写一张字,无论中堂或对联,普通将字排起来,或横或直,首先要能够统一, 字与字之间,彼此必须相联络、互相关系才好。但是单止统一也不能的,呆板也是不可以的,须当变化才好。若变化得太厉害,乱七八糟,当然不好看。所以必须注 意彼此互相联络、互相关系才可以的。
就写字的章法而论,大略如此。说起来虽很简单,却不是一蹴可就的。这需要经验的,多多地练习,多看古人的书法以及碑帖,养成赏鉴艺术的眼光,自己能常去体认,从经验中体会出来,然后才可以慢慢地养成,有所成就。
所 谓墨色要怎样才可以?即质料要好,而墨色要光亮才对。还有,印章盖坏了,也是不可以的。盖的地方要位置设中,很落位才对。所谓印章,当然要刻得好,印章上 的字须写得好。至于印色,也当然要好的。盖用时,可以盖一颗两颗。印章有圆的方的,大的小的不一,且有种种的区别。如何区别及使用呢?那就要于写字之后再 注意盖用,因为它也可以补救写字时章法的不足。
五
以上所说的,是关于写字的基本法则。可当作一种规矩及准绳讲,不过是一种呆板的方法而已。
写字最好的方法是怎样,用哪一种的方法才可以达到顶好顶好的呢?我想诸位一定很热心的要问。
我想了又想,觉得想要写好字,还是要多多地练习,多看碑,多看帖才对,那就自然可以写得好了。
诸位或者要说,这是普通的方法,假如要达到最高的境界须如何呢?我没有办法再回答。曾记得《法华经》有云:"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我便借用这句子,只改了一个字,那就是"是字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了。因为世间上无论哪一种艺术,都是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的。
第44节:言心叙友
即以写字来说,也是要非思量分别才可以写得好的。同时要离开思量分别,才可以鉴赏艺术,才能达到艺术的最上乘的境界。记得古来有一位禅宗的大师,有一次人家请他上堂说法,当时台下的听众很多,他登台后默默地坐了一会儿以后,即说:"说法已毕。"便下堂了。所以,今天就写字而论,讲到这里,我也只好说"谈写字已毕了"。
假如诸位用一张白纸(完全是白的),没有写上一个字,送给教你们写字的法师看,那么他一定说:"善哉,善哉!写得好,写得好!"
诸位听了我所讲的以后,要明白我的意思--学佛法最为要紧。如果佛法学得好,字也可以写得好的。不久会泉法师会泉法师:闽南佛教界名宿,曾任南普陀住持多年。要在妙释寺讲《维摩经》,诸位有空的时候,要去听讲,要注意研究。经典要多多地参考,才能懂得佛法。
我觉得最上乘的字或最上乘的艺术,在于从学佛法中得来。要从佛法中研究出来,才能达到最上乘的地步。所以,诸位若学佛法有一分的深入,那么字也会有一分的进步,能十分的去学佛法,写字也可以十分的进步。
今天所说的已经很够了。奉劝诸位:以后要勤求佛法,深研佛法。
本文系弘一大师一九三七年三月二十八日在厦门南普陀佛教养正院所做讲演,由高文显记录。所谓的"最后一言",系指弘一大师在厦门南普陀佛教养正院所做的最后一次讲演,并非指弘一大师生命中的"最后一言"。李叔同早年扇面题字(原件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言心叙友
《二十自述诗》序本文一九年二月作于上海城南草堂。
堕地苦晚,又撄尘劳。木替花荣,驹隙一瞬。俯仰之间,岁已弱冠。回思曩事,恍如昨晨。欣戚无端,抑郁谁语?爰托毫素,取志遗踪。旅邸寒灯,光仅如豆,成之一夕,不事雕。言属心声,乃多哀怨。江关庾信,花鸟徐陵。为溯前贤,益增惭!凡属知我,庶几谅予。
庚子正月
《音乐小杂志》序
闲 庭春浅,疏梅半开。朝曦上衣,软风入媚。流莺三五,隔树乱啼;乳燕一双,依人学语。上下宛转,有若互答,其音清脆,悦魄荡心。若夫萧辰告悴,百草不芳;寒 蛩泣霜,杜鹃啼血;疏砧落叶,夜雨鸣鸡。闻者为之不欢,离人于焉陨涕。又若登高山,临钜流,海鸟长啼,天风振袖,奔涛怒吼,更相逐搏,砰磅訇磕,谷震山 鸣。懦夫丧魄而不前,壮士奋袂以兴起。呜呼!声音之道,感人深矣。惟彼声音,佥出天然;若夫人为,厥有音乐。天人异趣,效用靡殊。
第45节:弘裔沙门僧胤并记
夫音乐,肇自古初,史家所闻,实祖印度;埃及传之,稍事制作;逮及希腊,乃有定名,道以著矣。 自是而降,代有作者,流派灼彰,新理泉达,瑰伟卓绝,突轶前贤。迄于今兹,发达益烈。云水涌,一泻千里。欧美风靡,亚东景从。盖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 陶冶性情,感情神之粹美。效用之力,宁有极矣。乙巳十月,同人议创《美术杂志》,音乐隶焉。乃规模粗具,风潮突起。同人星散,瓦解势成。不佞留滞东京,索居寡侣,重食前说,负疚何如?爰以个人绵力,先刊《音乐小杂志》,饷我学界,期年二册,春秋刊行。蠡测莛撞,矢口惭讷。大雅宏达,不弃窳陋,有以启之,所深幸也。
呜呼!沈沈乐界,眷予情其信芳。寂寂家山,独抑郁而谁语?矧夫湘灵瑟渺,凄凉帝子之魂;故国天寒,呜咽山阳之笛。春灯燕子,可怜几树斜阳;玉树后庭,愁树一钩新月。望凉风于天末,吹参差其谁思!瞑想前尘,辄为怅惘。旅楼一角,长夜如年。援笔未终,灯昏欲泣。
时丙午正月三日
本文一九六年一月二十七日作于日本东京。
赠夏尊篆刻题记本文一九二二年春作于温州庆福寺。
十数年来,久疏雕技。今老矣,离俗披剃,勤修梵行,宁复多暇耽玩于斯?顷以幻缘,假立臣臣:即"私"字。名及以别字,手制数印,为志庆喜。后之学者览兹残砾,将毋笑其结习未忘耶?
于时岁阳玄吠舍佉月白分八日
余与尊相交久,未尝示其雕技,今赍以供山房清赏。
弘裔沙门僧胤并记
(按:所刻五印皆白文,为"大慈"、"弘裔"、"胜月"、"大心凡夫"、"僧胤")。
晚晴院额跋本文一九二九年十月作于温州庆福寺。
唐人诗云:"人间爱晚晴。"髫龀之岁喜诵之。今垂老矣,犹复未忘,亦莫自知其由致也。因颜所居曰"晚晴院",聊以记念旧之怀耳。书者永宁陶长者文星,年九十三。陶长者既为余书晚晴院额,张居士蔚亭,并写此本。耄德书翰,集于一堂,弥足珍玩,不胜忭跃。
沙门弘一识
过化亭题记本文一九三五年春作于泉州温陵养老院。
泉郡素称"海滨邹鲁",朱文公尝于东北高阜建亭种竹,讲学其中,岁久倾圮。明嘉靖间,通判陈公重建斯亭,题曰"过化",后亦毁于兵燹。尔者叶居士青眼欲复古迹,请书亭额补焉。余昔在俗,潜心理学,独尊程朱。今来温陵,补题"过化",何莫非胜缘耶?
第46节:临终一念 最为紧要
逊国后二十四年,岁在乙亥,沙门一音书,时年五十有六致夏尊(父病日剧)
尊大士座下:
赐 笺,敬悉。居士戒除荤酒,至善至善。父病日剧,宜为说念佛往生之法。临终一念,最为紧要(临终时,多生多劫以来善恶之业,一齐现前,可畏也)。但能正念分 明,念佛不辍,即往生可必(释迦牟尼佛所说,十方诸佛所普赞,岂有虚语)。自力不足,居士能助念之,尤善。劝亲生西方,脱离生死轮回,世间大孝,宁有逾于 是者(临终时,万不可使家人环绕,妨其正念。气绝一小时,乃许家人入室举哀,至要至要)。《净土经论集说》,昭庆经房皆备,可以请阅。闻范居士将来杭,在 佚生校内讲《起信论》。父病少间,居士可以往听。《紫柏老人集》(如未送还)希托佚生转奉范居士。不慧入山后,气体殊适,可毋念。
演音稽首六月十八日
致夏尊(衰病之由)
尊居士:
顷诵尊函,并金二十元,感谢无尽。余近来衰病之由,未曾详告仁者。今略记之如下:
去 秋往厦门后,身体甚健。今年正月(旧历,以下同),在承天寺居住之时,寺中驻兵五百余人,距余居室数丈之处,练习放枪并学吹喇叭,及其他体操唱歌等。有种 种之声音,惊恐扰乱,昼夜不宁。而余则竭力忍耐,至三月中旬,乃动身归来。轮舟之中,又与兵士二百余人同乘(由彼等封船)。种种逼迫,种种污秽,殆非言语 可以形容。共同乘二昼夜,乃至福州。余虽强自支持,但脑神经已受重伤。故至温州,身心已疲劳万分。遂即致疾,至今犹未十分痊愈。
庆福寺中, 在余归来之前数日,亦驻有兵士,至今未退。楼窗前二丈之外,亦驻有多数之兵。虽亦有放枪喧哗等事,但较在福建时则胜多多矣。所谓"秋荼之甘,或云如荠" 也。余自念此种逆恼之境,为生平所未经历者,定是宿世恶业所感,有此苦报。故余虽身心备受诸苦,而道念颇有增进。佛说八苦为八师,洵精确之定论也。余自经 种种摧折,于世间诸事绝少兴味。不久即正式闭关,不再与世人往来矣(以上之事,乞与子恺一谈。他人之处,无须提及为要)。以后通信,唯有仁者及子恺丰子恺 (1898-1975):漫画家,美术教育家。乳名慈玉,学名丰润(后改为丰仁),曾用名丰仍。浙江省桐乡县石门镇人。1914年考入杭州浙一师,师从李 叔同和夏尊。1921年春东渡日本留学,历任桂林师范学院、浙江大学、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职。
作品有《子恺画集》、《子恺漫画集》、《劫余 漫画》等。、质平即刘质平(1894-1978):原名毅,浙江海宁人。音乐教育家。1912-1917年在浙一师求学,从李叔同学习美术、和声、作曲及 钢琴,毕业后由李叔同资助留学日本,1919年与吴梦非一起创办上海艺专。编著有《开明音乐教材》、《音乐教程》等。等。其他如厦门、杭州等处,皆致函诀 别,尽此形寿不再晤面及通信等。以后他人如向仁者或子恺询问余之踪迹者,乞以"虽存如殁"四字答之,并告以万勿访问及通信等。
质平处,余亦 为彼写经等,以塞其责,并致书谢罪。现在诸事皆已结束。惟有徐蔚如编校《华严疏钞》,嘱余参订,须随时通信。返山房之事,尚须斟酌,俟后奉达(临动身时当 通知)。山房之中,乞勿添制纱窗,因余向来不喜此物。山房地较高,蚊不多也。余现在无大病,惟身心衰弱,又手颤、眼花、神昏,臂痛不易举,凡此皆衰老之相 耳。甚愿早生西方。谨复,不具一一。
演音旧四月廿八日
马居士石图章一包,前存子恺处。乞托彼便中交去,并向马居士致诀别之意。今后不再通信及晤面矣。
(1930年)
第47节:代购水笔
致夏尊(代购水笔)尊居士文席:
顷奉惠书,欣悉此 事已承仁者尽力规划,助理一切,至用感谢。征求期限,似宜再展缓两月,因远方邮便迟滞,恒须一二月乃可达也。陈无我居士因修习密宗法,无暇任事,曾来函辞 谢。乞仁者再斟酌延请一位,助理此事,为祷。致稣典居士一纸,乞便中交去。时事不靖,南闽物价昂至数倍乃至廿余倍。朽人幸托庇佛门,诸事安适,至用惭惶。 旧存写小字笔已将用罄。乞仁者以护法会资代购小楷水笔数枝,封入信内寄下为感。《护生画集》续编事,关系甚大,务乞仁者垂念朽人殷诚之愿力,而尽力辅助, 必期其能圆满成就,感激无量。又有致圆净居士一纸,乞便中交去。迟迟无妨也。赠品以拙书为宜,由泉邮处,可作信件例寄。惟宣纸已无购处,仅能用闽产之纸 耳。率复,不宣。
音启闰六月廿七日
倘他日因画材不足,未能成就四编者,亦可先辑一二编,其余俟后络续成之。附白。
(1941年)
致夏尊(闽中平静)
尊居士慧览:
惠 书,诵悉一一。子恺处已久不通信。闻友人云,彼之通讯处,为重庆沙坪坝国立艺术专校(据彼八月廿五日之信云云)。闽中平静如常。仁者能入闽任职,则生活可 无虑矣。泉州物价之昂,自昔以来,冠于全闽。但米价每石亦仅一百七十圆左右。其他闽中产米之区,如漳州及闽东等处,则仅五十圆左右。泉州街市无乞丐(另设 乞丐收容所)。物价亦不甚昂。华侨家族生活亦大致可维持,因努力种植,生产量甚富也。统观全闽气象,与承平时代相差无几。朽人于十四年前,无意中居住闽南 (本拟往暹罗,至厦门而中止),至今衣食丰足,诸事顺遂,可谓侥幸,至用惭愧。
唯从前发愿编辑律宗诸书,大半未成就。拟于双十节后,即闭关 著书,辞谢通信及晤谈等事。以后于尊处亦未能通信。仁者欲知朽人之近状者,乞常访问上海慕尔鸣路一百十一弄六号大法轮书局陈无我居士及彼处同住之陈海量居 士。因泉州诸僧,常与海量通信,彼深知朽人之近状也。朽人近作,屡载《觉有情》半月刊(无我所办)中,乞仁者定此月刊一份(自今年正月始尤善,每年一圆 余),即可常阅览朽人之近作也。苏慧纯居士,亦为海量之旧友。仁者能常与海量晤谈,当获益匪浅也(指导生活,安慰心灵)。不宣。
第48节:弘一大师给夏尊的信
音启十月一日附呈相一纸,为去秋九月所摄。佛名二纸,乞结缘。
(1941年)
弘一大师给夏尊的信
致夏尊(七秩寿联)
尊居士道鉴:
战事纷起,沪上尚平安否?为念。画材数则附奉上,以备采择,以后倘有他处赠与朽人资财者,乞代辞谢,因现不需用也。稣典居士乞代致候。不宣。
音启十一月七日
近作附录,南闽道耆宿七秩寿联:"老圃秋残,犹有黄花标晚节;澄潭影现,仰观皓月镇中天。"
(1941年)
致刘质平(宜注意者)
质平仁弟:
来函,诵悉。日本留学生向来如是。虽亦有成绩佳良者,然大半为日人做殿军或并殿军之资格而无之。故日人说起留学生辄做滑稽讪笑之态。不佞居东八年,固习见不鲜矣。君之志气甚佳,将来必可为吾国人吐一口气。但现在宜注意者如下:
(一)宜重卫生,俾免中途辍学(习音乐者,非身体健壮之人不易进步。专运动五指及脑,他处不运动则易致疾。故每日宜为适当之休息及应有之娱乐、适度之运动。又宜早眠早起,食后宜休息一小时,不可即弹琴)。
(二)宜慎出场演奏,免人之忌妒(能不演奏最妥,抱璞而藏,君子之行也)。
(三)宜慎交游,免生无谓之是非(留学界品类尤杂,最宜谨慎)。
(四)勿躐等急进(吾人求学须从常规,循序渐进,欲速则不达矣)。
(五)勿心浮气躁(学稍有得,即深自矜夸;或学而不进〈此种境界他日有之〉,即生厌烦心,或抱悲观,皆不可。必须心气平定,不急进,不间断。日久自有适当之成绩)。
(六)宜信仰宗教,求精神上之安乐(据余一人之所见,确系如此,未知君以为如何)。
附录格言数则呈阅。
不 佞近来颇有志于修养,但言易行难,能持久不变尤难,如何如何?今秋因经先生坚留,情不可却,南京之兼职似可脱离。君暇时乞代购マソドリソ弦E二根、A二 根、D三根、G二根,封入信内寄下。六七日内拟汇款五圆存尊处,尚有他物乞代购也。君如须在沪杭购物,不佞可以代办,望勿客气,随时函达可也。
君在校师何人?望示知。听音乐会之演奏,有何感动?此不佞所愿闻者也。
此复,即颂
旅吉
李婴八月十九日
门先生乞为致意,他日稍暇,当作书奉候。并谓现在不佞求学不得,如行夜路,视门先生如在天上矣。
(1916年)致刘质平(痛改此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